首页 / 国际专利分类库 / 物理 / 信息存储 / 主轴马达以及盘片驱动装置

主轴达以及盘片驱动装置

申请号 CN201320808722.0 申请日 2013-12-10 公开(公告)号 CN203707917U 公开(公告)日 2014-07-09
申请人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发明人 平泽敏弘; 水上顺也;
摘要 一种 主轴 马 达及盘片驱动装置,该主轴马达的基 底板 具有底板部和壁部。底板部相对于旋 转轴 线呈大致垂直地扩展。壁部从底板部的径向外侧的端缘部沿轴向延伸。底板部具有杯部和外侧底板部。杯部位于比壁部靠径向内侧的 位置 ,且上表面凹陷。外侧底板部在杯部与壁部之间扩展。并且,基底板具有由第一种金属材料制成的第一部件和由第二种金属材料制成的第二部件。第二种金属材料的 杨氏模量 比第一种金属材料的杨氏模量大。第一部件至少包括壁部。第二部件包括构成外侧底板部的至少一部分的板状部。如此一来,外侧底板部的至少一部分由杨氏模量比壁部的杨氏模量大的第二种金属材料制成。由此,能够抑制外侧底板部的轴向厚度,并能够提高外侧底板部的刚性。
权利要求

1.一种主轴达,用于盘片驱动装置,所述主轴马达具有:
底板;以及
旋转部,其通过轴承机构可旋转地支承于所述基底板,
所述基底板具有:
底板部,其相对于所述旋转部的旋转轴线呈大致垂直地扩展;以及壁部,其从所述底板部的径向外侧的端缘部沿轴向延伸,
所述底板部具有:
杯部,其位于比所述壁部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且上表面凹陷;以及外侧底板部,其在所述杯部与所述壁部之间扩展,
所述主轴马达的特征在于,
所述基底板具有:
第一部件,其由第一种金属材料制成;以及
第二部件,其由第二种金属材料制成,
所述第二种金属材料的杨氏模量比所述第一种金属材料的杨氏模量大,所述第一部件至少包括所述壁部,
所述第二部件包括构成所述外侧底板部的至少一部分的板状部,
所述板状部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呈大致垂直地扩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轴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在所述外侧底板部处在轴向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轴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部件具有从所述外侧底板部的上表面到达下表面的强化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轴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杯部具有内侧底板部,所述内侧底板部在比所述外侧底板部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呈大致垂直地扩展,
所述内侧底板部由杨氏模量比所述第一种金属材料的杨氏模量大的金属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轴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底板部由所述第二种金属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轴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种金属材料为包括的金属材料,
所述第二种金属材料为奥氏体系不锈
所述内侧底板部由素体系不锈钢或马氏体系不锈钢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主轴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杯部还具有环状壁,所述环状壁从所述内侧底板部的径向外侧的端缘部向上方延伸,
所述环状壁由所述第二种金属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主轴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部件为包括所述内侧底板部、所述环状壁以及所述外侧底板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单一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轴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状部在比所述杯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具有沿径向延伸的一对周向端缘,所述板状部从所述一对周向端缘中的一个端缘呈扇状地扩展到所述一对周向端缘中的另一个端缘。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轴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状部在俯视时呈圆环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主轴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状部的上表面包括扇状的第一上表面和与所述第一上表面连续的扇状的第二上表面,
所述第二上表面位于比所述第一上表面靠轴向下侧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主轴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部还具有沿轴向突出且沿周向或径向延伸的肋。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主轴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状部的上表面从所述外侧底板部的上表面露出,
所述肋设置于所述板状部的下表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主轴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状部的上表面被所述第一部件覆盖
所述肋设置于所述板状部的上表面或下表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轴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种金属材料为纯铝或铝合金
所述第二种金属材料为奥氏体系不锈钢。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轴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种金属材料为纯铝或铝合金
所述第二种金属材料为铁素体系不锈钢。
17.一种盘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盘片驱动装置具有:
权利要求1至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主轴马达;
存取部,其对被所述主轴马达的所述旋转部支承的盘片进行信息的读取和写入中的至少一项;以及
外罩,其覆盖所述基底板的上部,
所述旋转部和所述存取部收纳在由所述基底板和所述外罩构成的壳体的内部。

说明书全文

主轴达以及盘片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主轴马达以及盘片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硬盘驱动器等盘片驱动装置已为人所知。在盘片驱动装置中装设有用于使盘片旋转的主轴马达。例如,日本公开公报2012-005339号记载了一种现有的盘片驱动装置。该公报中的盘片驱动装置具有支承马达的整体构成要件的基底(段落0031,图1)。
[0003] 近年来,对薄型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的需求变大。与此同时,也要求装设在这些电脑上的盘片驱动装置更薄型化。例如,在日本特开2012-005339号公报所记载的马达中,为使盘片驱动装置薄型化,举出了使支承马达的基底板的轴向厚度变薄的例子。
[0004] 但是,如果基底板的轴向厚度变薄,则基底板的刚性变弱。如果基底板的刚性变弱,则例如容易伴随马达的驱动而产生振动和噪音。并且,由于伴随马达的驱动而产生的振动使盘片也振动,因此容易发生数据的读取和写入的错误。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用于盘片驱动装置的主轴马达中,能够抑制基底板的轴向厚度且能够提高基底板的刚性的结构。
[0006] 在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方面中,用于盘片驱动装置的主轴马达具有基底板和旋转部。旋转部通过轴承机构可旋转地支承于基底板。基底板具有底板部和壁部。底板部相对于旋转部的旋转轴线呈大致垂直地扩展。壁部从底板部的径向外侧的端缘部沿轴向延伸。底板部具有杯部和外侧底板部。杯部位于比壁部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且上表面凹陷。外侧底板部在杯部与壁部之间扩展。基底板具有由第一种金属材料制成的第一部件和由第二种金属材料制成的第二部件。第二种金属材料的杨氏模量比第一种金属材料的杨氏模量大。第一部件至少包括壁部。第二部件包括构成外侧底板部的至少一部分的板状部。板状部相对于旋转轴线呈大致垂直地扩展。
[0007] 在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方面中,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在外侧底板部处在轴向重叠。
[0008] 在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三方面中,第二部件具有从外侧底板部的上表面到达下表面的强化区域。
[0009] 在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的第四方面中,杯部具有在比外侧底板部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相对于旋转轴线呈大致垂直地扩展的内侧底板部,内侧底板部由杨氏模量比第一种金属材料的杨氏模量大的金属材料制成。
[0010] 在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五方面中,内侧底板部由第二种金属材料制成。
[0011] 在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的第六方面中,第一种金属材料为包括的金属材料,第二种金属材料为奥氏体系不锈,内侧底板部由素体系不锈钢或马氏体系不锈钢制成。
[0012] 在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七方面中,杯部还具有从内侧底板部的径向外侧的端缘部向上侧延伸的环状壁,环状壁由第二种金属材料制成。
[0013] 在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的第八方面中,第二部件为包括内侧底板部、环状壁以及外侧底板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单一部件。
[0014] 在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九方面中,板状部在比杯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具有沿径向延伸的一对周向端缘,且板状部从一对周向端缘中的一个端缘呈扇状地扩展到一对周向端缘中的另一个端缘。
[0015] 在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的第十方面中,板状部在俯视时呈圆环状。
[0016] 在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的第十一方面中,板状部的上表面包括扇状的第一上表面和与第一上表面连续的第二上表面,第二上表面位于比第一上表面靠轴向下侧的位置。
[0017] 在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的第十二方面中,板状部具有向轴向突出且沿周向或径向延伸的肋。
[0018] 在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的第十三方面中,板状部的上表面从外侧底板部的上表面露出,肋设置在板状部的下表面。
[0019] 在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的第十四方面中,板状部的上表面被第一部件覆盖,肋设置在板状部的上表面或下表面。
[0020] 在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的第十五方面中,第一种金属材料为纯铝或铝合金,第二种金属材料为奥氏体系不锈钢。
[0021] 在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的第十六方面中,第一种金属材料为纯铝或铝合金,第二种金属材料为铁素体系不锈钢。
[0022] 在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的第十七方面中,盘片驱动装置具有以上所述的主轴马达、存取部以及外罩部。存取部对被支承在主轴马达的旋转部的盘片进行信息的读取和写入中的至少一项。外罩覆盖基底板的上部。旋转部和存取部收纳在由基底板和外罩构成的壳体的内部。
[0023]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外侧底板部的至少一部分由杨氏模量比壁部的杨氏模量大的第二种金属材料制成。由此,能够抑制外侧底板部的轴向厚度,并能够提高外侧底板部的刚性。并且,因盘片驱动装置具有以上所述的主轴马达,因此能够抑制盘片驱动装置的轴向厚度。
[0024] 由以下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参照附图,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特征、要素、步骤、特点和优点。

附图说明

[0025] 图1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轴马达的纵剖视图。
[0026] 图2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盘片驱动装置的纵剖视图。
[0027] 图3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底板的局部纵剖视图。
[0028] 图4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二部件的立体图。
[0029] 图5为表示制造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底板时的样子的图。
[0030] 图6为变形例所涉及的第二部件的立体图。
[0031] 图7为变形例所涉及的第二部件的立体图。
[0032] 图8为变形例所涉及的基底板的局部纵剖视图。
[0033] 图9为变形例所涉及的第二部件的立体图。
[0034] 图10为变形例所涉及的第二部件的立体图。
[0035] 图11为变形例所涉及的基底板的局部纵剖视图。
[0036] 图12为变形例所涉及的主轴马达的纵剖视图。
[0037] 图13为变形例所涉及的主轴马达的纵剖视图。
[0038] 图14为变形例所涉及的主轴马达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申请中,分别将与主轴马达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称作“轴向”,与主轴马达的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称作“径向”,沿以主轴马达的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向称作“周向”。并且,在本申请中,以轴向为上下方向,相对于基底板以外罩侧为上来对各部分的形状和位置关系进行说明。但是,该上下方向的定义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主轴马达以及盘片驱动装置在使用时的方向。
[0040] 并且,在本申请中,所谓“平行的方向”也包括大致平行的方向。并且,在本申请中,所谓“正交的方向”也包括大致正交的方向。
[0041] 图1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轴马达11A的纵剖视图。该主轴马达11A用于盘片驱动装置。如图1所示,主轴马达11A具有基底板21A和旋转部3A。旋转部3A通过轴承机构15A可旋转地支承于基底板21A。
[0042] 基底板21A具有底板部41A和壁部42A。底板部41A相对于旋转部3A的旋转轴线9A呈大致垂直地扩展。壁部42A从底板部41A的径向外侧的端缘部沿轴向延伸。并且,底板部41A具有外侧底板部51A和杯部52A。杯部52A位于比壁部42A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并且,杯部52A的上表面向下方凹陷。换言之,杯部52A的上表面在比壁部42A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凹陷。外侧底板部51A在杯部52A与壁部42A之间扩展。
[0043] 并且,基底板21A具有第一部件71A和第二部件72A。第一部件71A由第一种金属材料制成。第二部件72A由第二种金属材料制成。第二种金属材料的杨氏模量比第一种金属材料的杨氏模量大。
[0044] 第一部件71A至少包括壁部42A。第二部件72A包括构成外侧底板部51A的至少一部分的板状部512A。板状部512A相对于旋转轴线9A呈大致垂直地扩展。如此一来,该主轴马达11A的基底板21A的外侧底板部51A的至少一部分由杨氏模量比壁部42A的杨氏模量大的第二种金属材料制成。因此,能够抑制外侧底板部51A的轴向厚度,并能够提高外侧底板部51A的刚性。
[0045] 图2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盘片驱动装置1的纵剖视图。该盘片驱动装置1使磁盘12旋转,并对磁盘12进行信息的读取和写入。如图2所示,盘片驱动装置1具有主轴马达11、至少一张磁盘12、存取部13以及外罩14。
[0046] 主轴马达11支承磁盘12,并以旋转轴线9为中心使磁盘12旋转。更详细地说,主轴马达11的旋转部3支承磁盘12,并以旋转轴线9为中心使磁盘12旋转。主轴马达11具有沿与旋转轴线9正交的方向扩展的基底板21。基底板21呈在上部具有开口的大致箱形状。并且,基底板21的上部被外罩14覆盖。更详细地说,基底板21上部的开口被外罩14覆盖。即,基底板21和外罩14构成壳体。主轴马达11的旋转部3、磁盘12和存取部13收纳在该壳体的内部。存取部13使头部件131沿磁盘12的记录面移动,并对磁盘12进行信息的读取和写入。
[0047] 另外,盘片驱动装置1也可以具有2张以上的磁盘12。并且,存取部13也可以只对磁盘12进行信息的读取和写入中的任意一项。
[0048] 以下继续对用于盘片驱动装置1的主轴马达11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如图2所示,主轴马达11具有静止部2和旋转部3。旋转部3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静止部2旋转。
[0049] 本实施方式的静止部2具有基底板21、定子22、套筒23以及帽24。
[0050] 基底板21具有底板部41和壁部42。底板部41位于旋转部3、磁盘12以及存取部13的下侧。底板部41呈大致板状。底板部41相对于旋转轴线9呈大致垂直地扩展。壁部42从底板部41的径向外侧的端缘部向轴向上侧和轴向下侧延伸。壁部42呈大致筒状,并沿底板部41的外形延伸。即壁部42包围底板部41的径向外侧的端缘部。壁部42的上端部通过垫片(未图示)与外罩14的下表面接触。由此,盘片驱动装置1的内部空间保持较高的气密性。
[0051] 底板部41包括外侧底板部51和杯部52。外侧底板部51在旋转轴线9与壁部42之间相对于旋转轴线9呈大致垂直地扩展。外侧底板部51与壁部42连接。杯部52位于比壁部42和外侧底板部51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杯部52配置在旋转轴线9的周围,并与外侧底板部51连接。在杯部52的上表面设置凹部520。凹部520在杯部52的上表面中朝向下侧凹陷。从轴向看时,凹部520在旋转轴线9的周围呈大致环状地凹陷。
[0052] 本实施方式的杯部52具有内侧底板部521、环状壁522以及轴承安装部523。内侧底板部521位于比外侧底板部51靠径向内侧且靠后述的线圈62的下侧的位置。并且,从轴向看时,内侧底板部521呈大致圆环状。内侧底板部521相对于旋转轴线9呈大致垂直地扩展。内侧底板部521位于比外侧底板部51的上表面靠轴向下侧的位置。内侧底板部521构成杯部52的底部的至少一部分。环状壁522呈大致圆筒状。环状壁522从内侧底板部521的径向外侧的端缘部向上方延伸。环状壁522在周向包围内侧底板部521。并且,轴承安装部523呈大致圆筒状。轴承安装部523从内侧底板部521的径向内侧的端缘部向上方延伸。上述凹部520由内侧底板部521的上表面、环状壁522的内周面以及轴承安装部523的外周面构成。
[0053] 定子22的至少一部分和旋转部3的至少一部分收纳在凹部520内。外侧底板部51的一部分与定子22以及旋转部3的一部分在径向对置。即,外侧底板部51的一部分与定子22以及旋转部3的一部分配置在大致相同的高度。由此,能够抑制外侧底板部51、定子22以及旋转部3的整体轴向尺寸。
[0054] 定子22基于驱动电流产生磁通。定子22具有定子铁芯61和多个线圈62。定子铁芯61例如为由钢板等电磁钢板沿轴向层叠而成的层叠钢板。定子铁芯61固定于轴承安装部523的外周面。并且,定子铁芯61具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多个极齿611。各线圈62分别由卷绕在各极齿611的周围的导线构成。
[0055] 套筒23为沿轴向延伸的大致圆筒状的部件。后述的轴31贯通套筒23的贯通孔。套筒23的下部收纳在轴承安装部523的径向内侧,且例如通过粘接剂固定于轴承安装部
523。套筒23的内周面与轴31的外周面在径向对置。并且,套筒23下部的开口被帽24封闭。
[0056] 本实施方式的旋转部3具有轴31、轮毂32以及磁铁33。
[0057] 轴31通过套筒23的贯通孔沿轴向延伸。轴31的材料例如使用不锈钢等金属。轴31的上端部从套筒23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并且,在套筒23以及帽24与轴31之间存在有润滑流体。润滑流体例如使用多元醇酯类油或二元酸酯类油。在主轴马达11驱动时,轴
31借助润滑流体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套筒23和帽24旋转。
[0058]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作为静止部2侧的部件的套筒23以及帽24、作为旋转部3侧的部件的轴31以及介于以上这些部件之间的润滑流体构成轴承机构15。轴承机构15配置在轴承安装部523的径向内侧。旋转部3通过轴承机构15可旋转地支承于基底板21。
[0059] 轮毂32具有轮毂本体部320。轮毂本体部320呈大致圆板状。轮毂本体部320在旋转轴线9的周围向径向外侧扩展。在轮毂本体部320的大致中央配置贯通孔。构成该贯通孔的轮毂本体部320的内周部固定在轴31的上端部。并且,轮毂32具有大致圆筒状的第一保持部321和从第一保持部321的下端部向径向外侧扩展的第二保持部322。第一保持部321从轮毂本体部320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向轴向下侧延伸。第二保持部322从第一保持部321的外侧面向径向外侧延伸。第二保持部322呈大致圆环状。磁盘12在中央具有圆孔。构成该圆孔的磁盘12的内周部与第一保持部321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接触。并且,磁盘12的下表面与第二保持部322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接触。由此,磁盘12被支承。
[0060] 磁铁33在定子22的径向外侧固定于轮毂32。更详细地说,磁铁33固定于第一保持部321的内周面。本实施方式的磁铁33呈圆环状。磁铁33的内周面与多个极齿611的径向外侧的端面在径向对置。并且,在磁铁33的内周面,沿周向交替磁化出N极和S极。
[0061] 另外,也可以使用多个磁铁代替圆环状的磁铁33。使用多个磁铁时,只需将多个磁铁以N极和S极交替排列的方式沿周向排列即可。
[0062] 在该种主轴马达11中,如果由外部电源给线圈62提供驱动电流,则在多个极齿611产生磁通。而且,通过极齿611与磁铁33之间的磁通的相互作用产生周向的转矩。其结果是,旋转部3相对于静止部2以旋转轴线9为中心旋转。被轮毂32支承的磁盘12与旋转部3一同以旋转轴线9为中心旋转。
[0063] 接下来对基底板21的更详细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为基底板21的局部纵剖视图。图4为作为基底板21的构成零件的第二部件72的立体图。以下与图2一起适当参照图3以及图4加以说明。
[0064] 本实施方式的基底板21由第一部件71和第二部件72两个部件构成。第一部件71包括上述壁部42和第一板状部511。第一板状部511从壁部42向径向内侧扩展。即,第一板状部511相对于旋转轴线9呈大致垂直地扩展。并且,第二部件72包括上述杯部52和第二板状部512。第二板状部512呈大致板状。第二板状部512呈大致环状,并以旋转轴线9为中心沿周向延伸。第二板状部512从环状壁522的上端部沿第一板状部511的上表面向径向外侧扩展。即,第二板状部512相对于旋转轴线9呈大致垂直地扩展。第二板状部522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一板状部511在轴向对置。
[0065]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第一板状部511和第二板状部512构成外侧底板部51。即,第一板状部511和第二板状部512分别构成外侧底板部51的一部分。
[0066] 第一部件71由第一种金属材料制成。作为第一种金属材料,例如能够使用铝合金。具体地说,第一部件71通过铸造铝合金而获得。但是,也可以使用纯铝、纯镁、镁合金等其他金属材料代替铝合金作为第一种金属材料。并且,也可以使用冲压加工、切削加工以及锻造等其他方法代替铸造来制造第一部件71。
[0067] 第二部件72由第二种金属材料制成。第二种金属材料的杨氏模量比第一种金属材料的杨氏模量大。作为第二种金属材料,例如能够使用强磁性或非磁性的不锈钢。具体地说,第二部件72通过切削不锈钢而获得。但是,作为第二种金属材料,也可以使用非合金的铁等其他金属材料代替不锈钢。并且,第二部件72也可以用冲压加工或锻造等其他方法代替切削加工而制成。
[0068] 在制作基底板21时,例如如图5所示,在第一部件71与第二部件72之间夹着粘接剂80而将第二部件72压入到第一部件71中。在图5的例子中,在环状壁522的外周面与第一板状部511的上表面涂抹粘接剂80。而且,第二部件72从上侧接近第一部件71,并且杯部52的至少一部分被压入到第一板状部511的贯通孔中。其结果是,环状壁522的外侧面与第一板状部511的内侧面对置。由此,第一部件71相对于第二部件72在径向被定位。而且,第一部件71与第二部件72相互固定。
[0069] 第一部件71与第二部件72之间的间隙被粘接剂80密封。更详细地说,粘接剂80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第一板状部511的上表面与第二板状部512的下表面之间。并且,粘接剂80的至少其他一部分配置在环状壁522的外周面与第一板状部511的径向内侧的端部之间。另外,粘接剂80也可以涂于第一板状部511的内周面和第二板状部512的下表面。
[0070] 如此一来,本实施方式的基底板21具有第一部件71和由杨氏模量比第一部件71的杨氏模量大的第二种金属材料制成的第二部件72。而且,第二部件72的第二板状部512构成外侧底板部51的一部分。因此,能够抑制外侧底板部51的轴向厚度,并且能够提高外侧底板部51的刚性。
[0071] 如果抑制了外侧底板部51的轴向厚度,则能够在轴向使盘片驱动装置1更加薄型化。并且,如果外侧底板部51的刚性得到提高,则能够抑制因主轴马达11的驱动而产生的振动和噪音。由此,也抑制了磁盘12的振动。因此,不易发生数据的读取和写入的错误。
[0072]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部件71的第一板状部511与第二部件72的第二板状部512在外侧底板部51处在轴向重叠。换言之,外侧底板部51包括第一部件71的第一板状部511和第二部件72的第二板状部512。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板状部为第二板状部512。如此一来,由于两部件在轴向重叠,因此能够抑制外侧底板部51沿轴向变形而翘曲。并且,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板状部512从俯视看呈大致圆环状。因此,能够在整周提高外侧底板部51的刚性。
[0073] 另外,为了抑制在主轴马达11驱动时作用于磁盘12的空气阻,优选外侧底板部51的上表面为平坦的表面。而在外侧底板部51的下表面也可以设置肋或槽等凹凸。在外侧底板部51的下表面的该凹凸例如配置配线等。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部件71通过铸造而制成。因此,如本实施方式所示,如果将第一板状部511配置在第二板状部512的下侧,则在第一板状部511的下表面容易设置肋或槽等凹凸。
[0074]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仅第二板状部512,杯部52也由第二种金属材料制成。即内侧底板部521、环状壁522以及轴承安装部523由第二种金属材料制成。通过该结构,能够抑制内侧底板部521的轴向厚度,并且能够提高杯部52的刚性。并且,通过该结构,能够抑制环状壁522的径向厚度,并且能够提高杯部52的刚性。并且,通过该结构,能够抑制轴承安装部523的径向厚度,并且能够提高杯部52的刚性。
[0075] 如果杯部52的各部位的厚度得到抑制,则主轴马达11的轴向厚度也得到抑制。并且,由于内侧底板部521的厚度和轴承安装部523的厚度中的至少一者得到抑制,因此扩大了由内侧底板部521、轴承安装部523以及轮毂32构成的空间。即,能够抑制主轴马达1的高度,且在主轴马达1中能够扩大配置线圈62的空间。因此,能够增加线圈62的数,且能够提高主轴马达11的输出功率。并且,如果杯部52的刚性得到提高,则更能够抑制轴承机构15附近的基底板21的振动。
[0076]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第二部件72,外侧底板部51的至少一部分、内侧底板部521以及环状壁522为单一的部件。更详细地说,第二板状部512、内侧底板部521、环状壁522以及轴承安装部523不是分体的部件,而是由单一的第二部件72构成。通过该结构,能够抑制基底板21的零件数,并且能够提高第二板状部512的刚性。并且,通过该结构,能够抑制基底板21的零件数,并且能够提高内侧底板部521的刚性。并且,通过该结构,能够抑制基底板21的零件数,并且能够提高环状壁522的刚性。并且,通过该结构,能够抑制基底板21的零件数,并且能够提高轴承安装部523的刚性。并且,由于第二部件72为单一的部件,因此与由分体的部件构成第二部件72相比,能够控制制造所需的成本。
[0077] 构成第二部件72的第二种金属材料例如也可以使用SUS303或SUS304等奥氏体系不锈钢、SUS420等马氏体系不锈钢或者SUS430等铁素体系不锈钢。
[0078] 其中,相比奥氏体系不锈钢,铁素体系不锈钢的杨氏模量大。因此,如果第二种金属材料为铁素体系不锈钢,则能够更加提高基底板21的刚性。
[0079] 另一方面,与铁素体系不锈钢或马氏体系不锈钢相比,奥氏体系不锈钢的热膨胀系数与铝的热膨胀系数接近。因此,如果第二种金属材料为奥氏体系不锈钢,则能够抑制第一部件71和第二部件72的热变形量的差。因此,能够抑制因热变形量的差而引起的基底部21的变形。
[0080]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
[0081] 图6是一变形例所涉及的第二部件72B的立体图。在图6的例子中,第二板状部512B的一部分被切掉。其结果是,俯视时,第二板状部512B呈大致C字状。即第二板状部
512B在比杯部52B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具有沿径向延伸的一对周向端缘721B。该一对周向端缘721B在周向相互对置。并且,第二板状部512B在该一对周向端缘721B之间从一个端缘呈大致扇状地扩展到另一个端缘。换言之,该一对周向端缘721B间的第二板状部512B的周向尺寸(从周向的一侧端部到另一侧端部的尺寸)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逐渐增大。
[0082] 在一侧的周向端缘721B与另一侧的周向端缘721B的周向之间配置区域132B。俯视时,区域132B的外形呈大致扇状。另外,区域132B的外形也可以不必呈扇状,也可以呈其他形状。
[0083] 如此一来,在主轴马达被组装于盘片驱动装置时,能够避开头部件所通过的区域132B配置第二板状部512B。因此,能够将第二板状部512B与头部件至少局部地配置在同一高度位置。其结果是,能够更加抑制盘片驱动装置的轴向尺寸。
[0084] 图7是其他变形例所涉及的第二部件72C的立体图。在图7的例子中,在第二板状部512C的一部分设置凹部722C。其结果是,第二板状部512C的上表面包括大致扇状的第一上表面81C和大致扇状的第二上表面82C。第二上表面82C为凹部722C的底部。第一上表面81C和第二上表面82C沿周向连续。并且,第二上表面82C位于比第一上表面81C靠轴向下侧的位置。
[0085] 如此一来,在主轴马达被组装于盘片驱动装置时,能够在头部件所通过的区域配置凹部722C。因此,能够将第二板状部512C与头部件至少局部配置在同一高度位置。其结果是,更加抑制了盘片驱动装置的轴向尺寸。
[0086] 图8为其他变形例所涉及的基底板21D的局部纵剖视图。图9为从斜下侧看到的作为基底板21D的构成零件的第二部件72D的立体图。在图8和图9的例子中,在第二板状部512D设置多个肋723D。肋723D沿轴向突出。具体地说,在图8和图9的例子中,多个肋723D分别从第二板状部512D的下表面向轴向下侧突出。在该变形例中,肋723D的数量为5个。并且,各肋723D沿周向或径向延伸。在图9的例子中,各肋723D沿周向延伸。并且,各肋723D优选沿径向等间隔地配置。如果像这样在第二板状部512D设置多个肋723D,则通过该多个肋723D,第二板状部512D的刚性进一步得到提高。因此,外侧底板部51D的刚性进一步得到提高。另外,各肋723D也可不必沿径向等间隔地配置。各肋723D的数量也可以进行适当变更。
[0087] 在制造图8的基底板21D时,例如预先将第二部件72D配置在模具的内部,其后,使熔融的第一种金属材料流入该模具的内部。而且,通过第一种金属材料冷却并固化而得到第一部件71D。即,第一部件71D通过以第二部件72D作为嵌件零件而被铸造。通过使第一种金属材料固化,第一部件71D与第二部件72D相互固定。
[0088] 并且,在图8和图9的例子中,肋723D的径向宽度随着朝向下侧而扩大。在铸造后,第二部件72D的该肋723D被构成第一板状部511D的第一种金属材料包围并保持。由此,第一部件71D和第二部件72D被牢固固定,从而防止两部件分离。
[0089] 并且,在图8的例子中,第二板状部512D的上表面从外侧底板部51D的上表面露出。并且,多个肋723D设置在第二板状部512D的下表面。如此一来,多个肋723D不从外侧底板部51D的上表面突出。因此,在主轴马达驱动时,能够抑制因肋723D而作用于磁盘的空气阻力。
[0090] 图10是从斜下侧看到的其他变形例所涉及的第二部件72E的立体图。在图10的例子中,在第二板状部512E的下表面设置向轴向下侧突出且沿径向延伸的多个肋723E。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配置有7个肋723E。各肋723E优选沿周向等间隔配置。如果像这样设置沿径向延伸的肋723E,则特别能够抑制第二板状部512E在与径向交叉的方向的变形。因此,能够更加抑制第二板状部512E以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弯曲。另外,各肋723E也可以不等间隔配置。所配置的肋723E的数量也可以适当进行变更。
[0091] 图11为其他变形例所涉及的基底板21F的局部纵剖视图。图11的基底板21F由第一部件71F、第二部件72F以及第三部件73F三个部件构成。即包括第二板状部512F的第二部件72F与包括杯部52F的第三部件73F为分体的部件。在基底板部21F的上表面中,在第二部件72F与第三部件73F之间配置第一部件71F的至少一部分。更详细地说,第一部件71F的至少一部分从基底板21F的上表面露出。
[0092] 即使在像这样基底板21F由三个部件构成时,如上所述,也可以通过压入、粘接、嵌件成型等各种方法使第一部件71F、第二部件72F以及第三部件73F相互固定而构成1个基底板21F。第三部件73F的材料既可以为第二种金属材料,也可以为其他金属材料。但是,为了既抑制内侧底板部521F的轴向厚度或环状壁522F的径向厚度或轴承安装部523F的径向厚度,又提高杯部52F的刚性,优选第三部件73F的材料为杨氏模量比第一种金属材料的杨氏模量大的金属材料。换言之,包括杯部52F的第三部件73F优选为杨氏模量比第一种金属材料的杨氏模量大的金属材料。再换言之,优选内侧底板部521F、环状壁522F以及轴承安装部523F为杨氏模量比第一种金属材料的杨氏模量大的金属材料。
[0093] 在图11的例子中,第二板状部512F和杯部52F由基于各自强度要求的最适合的材料构成。例如,也可以是第一种金属材料为纯铝或铝合金,第二种金属材料为奥氏体系不锈钢,第三部件73F的材料为铁素体系或马氏体系不锈钢。换言之,包括杯部52F的第三部件73F也可以为铁素体系或者马氏体系不锈钢。再换言之,内侧底板部521F、环状壁522F以及轴承安装部523F也可为铁素体系或马氏体系不锈钢。如此一来,杯部52F的刚性尤其得到提高,并且第一板状部511F和第二板状部512F的热变形量的差变小。
[0094] 图12为其他变形例所涉及的主轴马达11G的纵剖视图。在图12的例子中,第二部件72G只由第二板状部512G构成。并且,该第二部件72G被埋入第一板状部511G内。即第二板状部512G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两者被第一板状部511G覆盖。换言之,第二板状部
512G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两者被第一部件覆盖。并且,第二板状部512G的内侧面和外侧面被第一板状部511G覆盖。换言之,第二板状部512G的内侧面和外侧面被第一部件覆盖。即使在此方式中,通过外侧底板部51G的一部分由杨氏模量比第一部件71G的杨氏模量大的第二部件72G构成,也能够抑制外侧底板部51G的轴向厚度,并且能够提高外侧底板部51G的刚性。
[0095] 图13为其他变形例所涉及的主轴马达11H的纵剖视图。在图13的例子中,第二部件72H只由第二板状部512H构成。并且,该第二部件72H位于比第一板状部511H靠下侧的位置。即第二板状部512H的上表面被第一板状部511H覆盖。并且,第二板状部512H的下表面从外侧底板部51H的下表面露出。第二板状部512H的内侧面和外侧面被第一板状部511H覆盖。即使在此方式中,通过外侧底板部51H的一部分由杨氏模量比第一部件71H的杨氏模量大的第二部件72H构成,也能够抑制外侧底板部51H的轴向厚度,并能够提高外侧底板部51H的刚性。
[0096] 并且,也可在图12或图13的第二板状部设置多个肋。此时,换言之,多个肋只需设置于第二板状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至少一者即可。具体地说,多个肋既可以从第二板状部的下表面向轴向下侧突出,也可以从第二板状部的上表面向轴向上侧突出。如果各肋不从外侧底板部的上表面突出,则多个肋在磁盘旋转时不会成为空气阻力。更详细地说,如果各肋不从外侧底板部的上表面向轴向上侧突出,则多个肋在磁盘旋转时不会成为空气阻力。
[0097] 图14为其他变形例所涉及的主轴马达11J的纵剖视图。在图14的例子中,第二部件72J只由第二板状部512J构成。并且,该第二部件72J从外侧底板部51J的上表面到达下表面。即第二部件72J的上表面从外侧底板部51J的上表面露出,且第二部件72J的下表面从外侧底板部51J的下表面露出。因此,在俯视时,外侧底板部51J具有从其上表面到下表面的由第二种金属材料制成的强化区域513J。换言之,第二部件72J具有从外侧底板部51J的上表面到达下表面的强化区域513J。由此,外侧底板部51J的刚性被进一步提高。
[0098] 本实用新型的基底板能够应用于各种盘片驱动装置。盘片驱动装置也可以使磁盘以外的盘片,例如使光盘旋转。但是,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特别使盘片驱动装置在轴向薄型化。因此,本实用新型特别适用于在薄型的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用的盘片驱动装置中使用的基底板。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特别适用于在2.5英寸且7mm厚以下的盘片驱动装置中使用的基底板。并且,本实用新型的主轴马达也可以应用于扇马达等其他种类的马达或电子设备。
[0099] 并且,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为磁铁配置在定子的径向外侧的所谓的外转子型的主轴马达。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轴马达也可以为磁铁配置于定子的径向内侧的所谓的内转子型主轴马达。
[0100] 并且,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为套筒属于静止部、轴属于旋转部的所谓轴旋转型的主轴马达。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轴马达也可以为轴属于静止部、套筒属于旋转部的所谓轴固定型的主轴马达。当为轴固定型的主轴马达时,轴也可以固定于轴承安装部。
[0101] 在以上所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通过压入和粘接剂而被相互固定。并且,在图8的例子中,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通过嵌件铸造而被相互固定。但是,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固定。例如,也可以不采用压入,而是将第二部件插入第一部件,并在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的间隙夹着粘接剂,从而使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相互固定。并且,也可以通过铆接第一部件或第二部件的一部分来使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相互固定。
[0102] 并且,轴承机构的结构也可以与本申请的各图所示的结构不同。并且,构成主轴马达的各部件的详细部位的形状也可以与本申请的各图所示的形状不同。
[0103] 并且,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或变形例中出现的各要素只要不产生矛盾即能够适当地组合。
[0104] 本实用新型例如用于主轴马达和盘片驱动装置。
[0105] 以上所述的优选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的特征只要不产生矛盾即可进行适当组合。
[0106] 上面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变形和变更是明显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唯一地由权利要求书决定。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