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石机电磁式冲击波发生器的涡流除气冷却系统

申请号 CN00119099.7 申请日 2000-11-06 公开(公告)号 CN1131014C 公开(公告)日 2003-12-17
申请人 杜锡鑫; W.埃森门格; 发明人 杜锡鑫; W.埃森门格;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 碎石机 电磁式冲击波发生器的 涡流 除气冷却系统,一种碎石机电磁式冲击波发生器的涡流除气冷却系统,包括充有 水 的皮囊(17)、设置于皮囊的内腔体(27)内的金属膜片(14)、设置于金属膜片(14)的背部的线圈(13);其特征在于:内腔体(27)的边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喷水嘴(22),在所述的内腔体(27)的中央 位置 设有抽水嘴(23),所述的第一喷水嘴(22)与所述的抽水嘴(23)构成水涡流发生装置。内腔体中的涡流,能不断地冲涮金属膜的表面,带走热量并驱除气泡,使金属膜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能大幅提高金属膜片和线圈的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

1.一种碎石机电磁式冲击波发生器的涡流除气冷却系统,包括一个具有内腔体[27]的皮囊[17],所述的皮囊[17]的内腔体[27]中充满有液体;一个设置于所述的内腔体[27]内的金属膜片[14];一个设置于所述的金属膜片[14]的背部的线圈[1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膜片[14]的前部的内腔体[27]的截面为圆形,其内腔体[27]的边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喷嘴[22],在所述的内腔体[27]的中央位置设有抽水嘴[23],所述的第一喷水嘴[22]与所述的抽水嘴[23]与循环系统相连通,所述的第一喷水嘴[22]与所述的抽水嘴[23]构成水涡流发生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碎石机电磁式冲击波发生器的涡流除气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腔体[27]位于所述的金属膜片[14]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碎石机电磁式冲击波发生器的涡流除气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喷水嘴[22]的出口处所在的管道贴紧于所述的内腔体[27]的内壁,并且所述的第一喷水嘴[22]呈与内腔体[27]同心的一段圆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碎石机电磁式冲击波发生器的涡流除气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腔体[27]的边部还设有一个第二喷水嘴[25],所述的第二喷水嘴[25]与所述的第一喷水嘴[22]呈相对称设置,并且所述的第二喷水嘴[25]所在的管道与所述的第一喷水嘴[22]所在的管道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碎石机电磁式冲击波发生器的涡流除气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皮囊[17]及金属膜片[14]固定于底盘[3]上,连接第一喷水嘴[22]的水管、连接抽水嘴[23]的水管均设置于所述的底盘[3]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碎石机电磁式冲击波发生器的涡流除气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系统是循环[30]的入水口接通于所述的抽水嘴[23],所述的循环泵[30]的出水口通过水汽分离器[28]与所述的第一喷水嘴[22]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碎石机电磁式冲击波发生器的涡流除气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系统中还设有水箱[34],所述的水箱[34]通过管道经第一电磁[31]后与水汽分离器[28]的气室相连通;所述的抽水嘴[23]通过管道经过第三电磁阀[33]后再经过排水泵[35]与水箱[34]相连通,所述的水箱[34]再通过管道经进水泵[36]后再经过第二电磁阀[32]再与水汽分离器[28]相接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碎石机电磁式冲击波发生器的涡流除气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泵[30]的入口管道或出口管道上串联有冷却器[29]。

说明书全文

碎石机电磁式冲击波发生器的涡流除气冷却系统

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对人体体内的结石进行碎石的碎石机。

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电磁式冲击波碎石机的冲击波源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如附图4所示的入射式聚焦结构,另一种是如附图5所示的声透聚焦式结构。电磁式冲击波发生器的工作原理是当一强脉冲电流通过线圈时,在金属膜片中产生一感应电流,两电流所形成的磁场相互排斥,使金属膜片产生一短促而快速的运动,从而在临近的中驱动出一强压脉冲,在传播中逐步加强,形成冲击波。在附图4所示的入射聚焦式结构中,由于线圈是凹球形的,所产生的冲击波也是凹球形的,由于其运动的稳定性,在传播中能保持不断聚焦,而无需声透镜。而在附图5所示的情况中,由于线圈是平面的,所产生的冲击波也是平面的,必须通过声透镜才能达到聚焦的目的。在一次碎石治疗中,为彻底击碎人体内的结石,可能需要数十次、数百次甚至数千次的高压脉冲放电,因此线圈会产生大量热量,如不及时散热,金属膜片会软化、失稳产生折皱,线圈会因过热而毁坏。同时由于冲击波与水的不断作用,会形成气化现象,在水中产生气泡,这些气泡会附着在金属膜片上,使金属膜片的散热条件更加恶化。当气泡与冲击波互相作用而破灭时,会产生微射流,损坏金属膜片,因此现有的电磁式冲击波发生器的寿命低,需要经常更换金属膜片。因此现有技术中多采用如附图5所示结构,金属膜片在下方而内腔体在上方,这样附着在金属膜片上的气泡会由于浮力的作用而不断上浮,同时被加热的水也会不断上浮而产生内腔的流体循环。但是这种结构由于整个冲击波源在下方,使得医生对人体进行治疗时移动冲击波源和定位都操作十分不便。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自动消除附着在金属膜片上的气泡并能对金属膜片所产生的热量及时散热的碎石机电磁式冲击波发生器的涡流除气冷却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碎石机电磁式冲击波发生器的涡流除气冷却系统,包括一个具有内腔体的皮囊,所述的皮囊的内腔体中充满有液体;一个设置于所述的内腔体内的金属膜片;一个设置于所述的金属膜片的背部的线圈;所述的金属膜片的前部的内腔体的截面为圆形,其内腔体的边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喷水嘴,在所述的内腔体的中央位置设有抽水嘴,所述的第一喷水嘴与所述的抽水嘴与循环系统相连通,使得所述的内腔体中的水量保持恒定,即喷出的水量等于抽走的水量,所述的的第一喷水嘴与所述的抽水嘴构成水涡流发生装置。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由抽水嘴不断地抽水而第一喷水嘴不断地喷水,使得在内腔体中形成涡流,不断地冲涮金属膜的表面,带走热量并驱除气泡使其集中于中心,由排水嘴不断地把热水和气泡抽走,使金属膜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能大幅提高金属膜片和线圈的使用寿命。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附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主剖视图;附图2为第一喷水嘴与排水嘴所在的内腔体的截面图;附图3为独立的循环系统的示意图;附图4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电磁式冲击波碎石机的冲击波源;附图5为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电磁式冲击波碎石机的冲击波源。其中:1、螺钉;  2、密封圈;  3、底盘;  4、连接筒;  5、螺钉;  6、线圈外套筒;  7、螺钉;  8、线圈顶盖;  9、密封圈;  10、接线柱;  11、隔板;  12、接线柱;  13、线圈;  14、金属膜片;  15、压紧环;  16、垫圈;  17、皮囊;  18、管嘴;  19、密封圈;  20、密封圈;  21、密封圈;  22、第一喷水嘴;  23、抽水嘴;  24、管嘴;  25、第二喷水嘴;  26、管嘴;  27、内腔体;  28、水汽分离器;  29、冷却器;  30、循环;  31、第一电磁;32、第二电磁阀;  33、第三电磁阀;  34、水箱;  35、排水泵;  36、进水泵;  41、内腔体;  42、皮囊;  43、金属膜片;  44、线圈;  45、电极接线柱;  51、内腔体;  52、皮囊;  53、金属膜片;  54、线圈;  55、电极接线柱;  56、声透镜;实施例:参见附图1,一种碎石机电磁式冲击波发生器的涡流除气冷却系统,包括一个具有内腔体27的皮囊17,所述的皮囊17的内腔体27中充满有液体;一个设置于所述的内腔体27内的金属膜片14;一个设置于所述的金属膜片14的背部的线圈13;所述的金属膜片14的前部的内腔体27的截面为圆形,其内腔体27的边部设有至少一个不断喷出水流的第一喷水嘴22,在所述的内腔体27的中央位置设有不断吸入水流的抽水嘴23,所述的第一喷水嘴22与所述的抽水嘴23与循环系统相连通,所述的第一喷水嘴22与所述的抽水嘴23构成水涡流发生装置,使得在所述的内腔体27中形成水涡流。

所述的内腔体27位于所述的金属膜片14的下方,使得本发明能位于病人的上方,使医生操作、定位方便。

参见附图2,所述的第一喷水嘴22的出口处所在的管道贴紧于所述的内腔体27的内壁,并且所述的第一喷水嘴22呈与内腔体27同心的一段圆弧形。所述的内腔体27的边部还设有一个第二喷水嘴25,所述的第二喷水嘴25与所述的第一喷水嘴22呈相对称设置,并且所述的第二喷水嘴25所在的管道与所述的第一喷水嘴22所在的管道相连通。这样所述的两个喷水嘴沿内腔壁的方向喷出水流与抽水嘴23相配合形成涡流。

所述的皮囊17及金属膜片14固定于底盘3上,连接第一喷水嘴22的水管、连接抽水嘴23的水管均设置于所述的底盘3上。

参见附图3,所述的循环系统是循环泵30的入水口接通于所述的抽水嘴23,所述的循环泵30的出水口通过水汽分离器28后与所述的第一喷水嘴22相连通。为了调节水量,所述的循环系统中还设有水箱34,所述的水箱34通过管道经第一电磁阀31后与水汽分离器28的气室相连通,使得带入水气分离器28中的气体经水箱34放气;所述的抽水嘴23通过管道经过第三电磁阀33后再经过排水泵35与水箱34相连通,所述的水箱34再通过管道经进水泵36后再经过第二电磁阀32再与水汽分离器28相接通。所述的循环泵30的入口管道或出口管道上串联有冷却器29。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