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威用打鸣工具

申请号 CN200680001186.6 申请日 2006-07-21 公开(公告)号 CN101061532B 公开(公告)日 2010-12-01
申请人 夏普产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小林优;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高趣味性的助威用打鸣工具。打鸣工具(1A)具有左右一对拍子棒(2L、2R)、及模拟提高趣味性的物的形状的中空壳体(10)。在拍子棒的碰撞部(3)与握持部(4)之间的 位置 上,两个拍子棒(2L)(2R)相互枢轴连接以使碰撞部之间开闭自如。两个拍子棒(2L)(2R)在上下方向上贯通壳体(10)的前后两壁部(11A、11B)之间。在壳体(10)的前后各壁部(11A、11B)的内表面中,在左侧部的上下相隔一定距离的位置及右侧部的上下相隔一定距离的位置上,分别设有引导槽部(15L、15R)。在左右各拍子棒(2L、2R)的前后各表面的上下相隔一定距离上分别设有引导突部(5L、5R)。在引导槽部(15L、15R)内嵌入引导突部(5L、5R)。通过引导突部(5L、5R)沿引导槽部(15L、15R)移动,在开闭方向上引导左右各拍子棒的碰撞部(3、3)。
权利要求

1.一种助威用打鸣工具,其特征在于,具有:
从碰撞部的基部连接设置了握持部的左右一对拍子棒;以及
其形状为模拟提高趣味性的物或人的中空壳体;其中,
所述两个拍子棒在各拍子棒的碰撞部与握持部之间的位置上相互枢轴连接,使碰撞部之间开闭自如,
所述两个拍子棒在上下方向上贯通所述壳体的前后两壁部之间,并在所述两个拍子棒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上配置所述壳体,
在所述壳体的前后各壁部的内表面中的左侧部的上下相隔一定距离的位置上及右侧部的上下相隔一定距离的位置上,分别设有左拍子棒用引导槽部及右拍子棒用引导槽部,另一方面,在所述左右各拍子棒的前后各表面的上下相隔一定距离的位置上设有引导突部,
在所述壳体的左拍子棒用引导槽部内及右拍子棒用引导槽部内分别嵌入所述左拍子棒的引导突部及所述右拍子棒的引导突部,
通过所述引导突部沿所述引导槽部移动,在开闭方向上引导所述左右各拍子棒的碰撞部,
在所述引导槽部的端部设有止动部,通过所述引导突部与所述引导槽部的端部对接,限制所述左右各拍子棒的碰撞部的开启动作。
2.一种助威用打鸣工具,其特征在于,具有:
从碰撞部的基部连接设置了握持部的左右一对拍子棒;以及
其形状为模拟提高趣味性的物或人的中空壳体;其中,
所述两个拍子棒在各拍子棒的碰撞部与握持部之间的位置上相互枢轴连接,使碰撞部之间开闭自如,
所述两个拍子棒在上下方向上贯通所述壳体的前后两壁部之间,并在所述两个拍子棒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上配置所述壳体,
在所述壳体的前后各壁部的内表面中,在左侧部的上下相隔一定距离的位置上及右侧部的上下相隔一定距离的位置上,分别设有左拍子棒用引导槽部及右拍子棒用引导槽部,另一方面,在所述左右各拍子棒的前后各表面的上下相隔一定距离的位置上设有引导突部,
在所述左拍子棒的引导槽部内及所述右拍子棒的引导槽部内分别嵌入所述壳体的左拍子棒用引导突部及右拍子棒用引导突部,
通过所述引导突部沿所述引导槽部与该引导槽部相对地移动,在开闭方向上引导所述左右各拍子棒的碰撞部,
在所述引导槽部的端部设有止动部,通过所述引导突部与所述引导槽部的端部对接,限制所述左右各拍子棒的碰撞部的开启动作。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助威用打鸣工具,其中,
在所述壳体的上壁部上设有在所述两个拍子棒的碰撞部的开闭方向上延伸的长孔部,并且,所述两个拍子棒的碰撞部通过所述长孔部向上突出,通过所述各拍子棒的碰撞部沿所述长孔部的前后两边缘部的移动,在开闭方向上引导左右各拍子棒的碰撞部,
并且,通过所述左右各拍子棒的碰撞部与所述长孔部的左右各边缘部对接,进一步限制左右各拍子棒的碰撞部的开启动作。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助威用打鸣工具,其中,
所述左右各拍子棒的握持部相对于碰撞部向外侧弯曲,
所述左右各拍子棒为中空,且在其前端部设有出声用开口部,
并且,在所述两个拍子棒的碰撞部为开启的状态下,该两个拍子棒的握持部彼此合为一体而形成吹口部,使所述两拍子也可作为助威用扩音器来使用。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助威用打鸣工具,其中,所述左右各拍子棒的至少碰撞部被形成为模拟提高趣味性的物或人的形状。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主要涉及体育运动观战时使用的助威用打鸣工具。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作为在棒球、排球、足球、篮球等各种体育运动助威时使用的打鸣工具,具有相互开闭自如地枢轴连接的左右一对拍子棒(所谓拍子木)。在助威时,此打鸣工具重复两个拍子棒的碰撞部的开闭动作,由两者的碰撞发出声音。
此打鸣工具的两个拍子棒通常由两个扩音器半体构成,在通过声音进行助威时,打鸣工具呈V字形张开两个扩音器半体,作为扩音器使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6)。
此外,此打鸣工具中,为提高趣味性,公知在打鸣工具上安装运动队的吉祥物人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7及8)。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1-7557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文献注册实用新型第306263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文献特许第2996649号公报;
专利文件4:日本专利文献实公平3-20879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文献实开平5-45796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10-91168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专利文献外观设计注册第977617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专利文献外观设计注册第122954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并且,在现有的此种打鸣工具上,吉祥物人偶安装在两个拍子棒中的某一个上。因此,必须按照一个拍子棒的大小设计人偶的大小,限制了吉祥物人偶的设计自由度,使得缺乏趣味性。另外,由于吉祥物人偶的大小受到限制,因此不易醒目。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是鉴于相关技术的上述问题及/或其他问题而作出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能够显著改善现存的方法及/或装置。
为解决上述的难点所做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趣味性的助威用打鸣工具。
由下述优选实施方式得知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手段。
[1]一种助威用打鸣工具,其特征在于,
从碰撞部的基部连接设置了握持部的左右一对拍子棒;以及
其形状为模拟提高趣味性的物或人的形状的中空壳体;其中,
所述两个拍子棒在各拍子棒的碰撞部与握持部之间的位置上相互枢轴连接,使碰撞部之间开闭自如,
所述两个拍子棒在上下方向上贯通所述壳体的前后两壁部之间,并在所述两个拍子棒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上配置所述壳体,
在所述壳体的前后各壁部的内表面中的左侧部的上下相隔一定距离的位置上及右侧部的上下相隔一定距离的位置上,分别设有左拍子棒用引导槽部及右拍子棒用引导槽部,
另一方面,在所述左右各拍子棒的前后各表面的上下相隔一定距离的位置上设有引导突部,
在所述壳体的左拍子棒用引导槽部内及右拍子棒用引导槽部内分别嵌入所述左拍子棒的引导突部及所述右拍子棒的引导突部,
通过所述引导突部沿所述引导槽部移动,在开闭方向上引导所述左右各拍子棒的碰撞部,
在所述引导槽部的端部设有止动部,通过所述引导突部与所述引导槽部的端部对接,限制所述左右各拍子棒的碰撞部的开启动作。
[2]一种助威用打鸣工具,其特征在于,
从碰撞部的基部连接设置了握持部的左右一对拍子棒;以及
其形状为模拟提高趣味性的物或人的形状的中空壳体;其中,
所述两个拍子棒在各拍子棒的碰撞部与握持部之间的位置上相互枢轴连接,使碰撞部之间开闭自如,
所述两个拍子棒在上下方向上贯通所述壳体的前后两壁部之间,并在所述两个拍子棒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上配置所述壳体,
在所述壳体的前后各壁部的内表面中,在左侧部的上下相隔一定距离的位置上及右侧部的上下相隔一定距离的位置上,分别设有左拍子棒用引导槽部及右拍子棒用引导槽部,
另一方面,在所述左右各拍子棒的前后各表面的上下相隔一定距离的位置上设有引导突部,
在所述左拍子棒的引导槽部内及所述右拍子棒的引导槽部内分别嵌入所述壳体的左拍子棒用引导突部及右拍子棒用引导突部,
通过所述引导突部沿所述引导槽部与该引导槽部相对地移动,在开闭方向上引导所述左右各拍子棒的碰撞部,
在所述引导槽部的端部设有止动部,通过所述引导突部与所述引导槽部的端部对接,限制所述左右各拍子棒的碰撞部的开启动作。
[3]如前项1或2所述的助威用打鸣工具,其中,
在所述壳体的上壁部上设有在所述两个拍子棒的碰撞部的开闭方向上延伸的长孔部,并且,所述两个拍子棒的碰撞部通过所述长孔部向上突出,
通过所述各拍子棒的碰撞部沿所述长孔部的前后两边缘部的移动,在开闭方向上引导左右各拍子棒的碰撞部,
并且,通过所述左右各拍子棒的碰撞部与所述长孔部的左右各边缘部对接,进一步限制左右各拍子棒的碰撞部的开启动作。
[4]如前项1~3中任一项所述的助威用打鸣工具,其中,
所述左右各拍子棒的握持部相对于碰撞部向外侧弯曲,
所述左右各拍子棒为中空,且在其前端部设有出声用开口部,
并且,在所述两个拍子棒的碰撞部为开启的状态下,该两个拍子棒的握持部彼此合为一体而形成吹口部,使所述两拍子也可作为助威用扩音器来使用。
[5]如前项1~4中任一项所述的助威用打鸣工具,其中,所述左右各拍子棒的至少碰撞部被形成为模拟提高趣味性的物或人的形状。
并且,在本说明书中,为易于理解本发明的助威用打鸣工具的结构,将两拍子棒的碰撞部的开闭方向设为左右方向,拍子棒的前端方向设为上方,将基端方向设为下方进行说明。
此外,在本发明中,作为提高趣味性的物(包括物的一部分)或人,例示了与体育运动或运动队有关的物(包括物的一部分)或人,具体地,举出了在体育运动中使用的物品(球棒、球、手套等)、运动队的吉祥物、队服、头盔、选手等。
发明效果
本发明达到如下的效果。
在[1]的发明中,打鸣工具具有模拟提高趣味性的物或人的形状的中空壳体,两拍子棒在上下方向上贯通与此壳体的前后两壁之间,并且,壳体配置在两拍子棒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从而,能够对应两个拍子棒合起来的大小而不是对应一个拍子棒的大小来设定壳体的大小。因此,能够增大壳体的设计自由度,提高趣味性。而且,因为可以设计大的壳体,所以能够使壳体醒目。
此外,由于两个拍子棒在上下方向上贯通壳体的前后壁之间,因此,壳体的重心位置能够设置在沿两个拍子棒的上下方向的中心轴线上或者在其附近。因此,当为了装饰而将打鸣工具放置在室内的圆桌或桌上时,有稳定性高的优点。
还有,在壳体的前后各壁部的内表面中,在左侧部的上下相隔一定距离的位置及右侧部的上下相隔一定距离的位置上,分别设有左拍子棒用引导槽部及右拍子棒用引导槽部。另一方面,在左右各拍子棒的前后各表面的上下相隔一定距离上设有引导突部,在壳体的左拍子棒用引导槽部及右拍子棒用引导槽部内,分别嵌入左拍子棒的引导突部及右拍子棒的引导突部,通过引导突部沿引导槽部移动,在开闭方向上引导左右各拍子棒的碰撞部。因此,能够平滑地进行左右各拍子棒的碰撞部的开闭动作。
此外,在引导槽部的端部设有止动部,通过引导突部与引导槽部的端部对接,限制左右各拍子棒的碰撞部的开启动作。因此,当左右各拍子棒的碰撞部到达最大开启位置时,能够可靠地限制左右各拍子棒的碰撞部的开启动作。
[2]的发明与上述[1]的发明达到同样的效果。
在[3]的发明中,左右各拍子棒的碰撞部通过沿壳体的上壁部的长孔部的前后两边缘移动,在开闭方向上引导左右各拍子棒的碰撞部。因此,能够进一步平滑地进行左右各拍子棒的开闭动作。
此外,通过左右各拍子棒的碰撞部与长孔部的左右各边缘部对接,进一步限制左右各拍子棒的碰撞部的开启动作。因此,当左右各拍子棒的碰撞部到达最大开启位置时,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限制左右各拍子棒的碰撞部的开启动作。
在[4]的发明中,两拍子棒的结构还可用作助威用扩音器,因此在进行声援的情况下,能够扩大声音。
在[5]的发明中,左右各拍子棒被形成模拟用于提高趣味性的物或人的形状,因此,能够提供更具高趣味性的助威用打鸣工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助威用打鸣工具的立体图;
图2是相同打鸣工具的主视图;
图3是相同打鸣工具的后视图;
图4是相同打鸣工具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在两个拍子棒的碰撞部处于开启状态下示出相同打鸣工具的纵剖面图;
图6是在两个拍子棒的碰撞部处于闭合状态下示出相同打鸣工具的纵剖面图;
图7是在两个拍子棒的碰撞部处于开启状态下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助威用打鸣工具的纵剖面图;
图8是在两个拍子棒的碰撞部处于闭合状态下示出相同助威用打鸣工具的纵剖面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助威用打鸣工具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A、1B、1C-助威用打鸣工具;2L、2R-左右各拍子棒;3-碰撞部;4-握持部;4A-握持部主体(吹口部);5L、5R-引导突部;7-出声用开口部;9-旋转轴部;10-壳体;11A-前壁部、11B-后壁部;15L、15R-引导槽部;SL1、SR1-引导槽部的端部边缘(止动部);17-上长孔部(长孔部);17a、17a-上长孔部的前后各边缘部;17b、17b-上长孔部的左右各边缘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图6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助威用打鸣工具的说明图。
图1中,(1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助威用打鸣工具。该打鸣工具(1A)是在观战例如棒球的体育运动比赛时,用于对棒球队助威的工具。
该打鸣工具(1A)具有左右一对的拍子棒(拍子木)(2L)(2R)及中空壳体(10)。
壳体(10)由塑料制的中空成形体形成,如图1~图3所示,为提高趣味性,模拟所支持的棒球队的运动衣的形状制成。
如图4所示,此壳体(10)前后一分为二。并且,壳体(10)的前壁部(11A)与后壁部(11B)在其间夹有两个拍子棒(2L)(2R)的状态下通过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螺钉(20)相互结合。图4中,(21)为螺钉(20)插通的螺钉插通孔,(22)为与螺钉(20)螺合的螺纹孔。
左右两个拍子棒(2L)(2R)相互结构大致相同。各拍子棒(2L)(2R)为中空,具体地说,由塑料制的中空成形体形成。如图2及图3所示,各拍子棒(2L)(2R)具有碰撞部(3)及握持部(4)。碰撞部(3)的剖面被形成为圆形状。握持部(4)自碰撞部(3)的基部(下部)以大致“く”字状弯曲连接在碰撞部(3)上。本实施方式中,详细地说,握持部(4)的筒状的握持部主体(4A)由纵向分割的两个半握持部形成。
各拍子棒(2L)(2R)的碰撞部(3)为提高其趣味性,形成模拟棒球球棒的击球部的形状。
此外,如图1所示,在碰撞部(3)的前端部(6)上设有圆形的放声用开口部(7)。
在左拍子棒(2L)的碰撞部(3)与握持部(4)之间的位置,及右拍子棒(2R)的碰撞部(3)与握持部(4)之间的位置上,两个拍子棒(2L)(2R)相互枢轴连接以使碰撞部(3)(3)之间开闭自如。(9)是枢轴连接两个拍子棒(2L)(2R)的旋转轴部。该打鸣工具(1A)通过两个拍子棒(2L)(2R)的碰撞部(3)(3)进行关闭动作时两者碰撞而发出声音。
此外,如图2及图3所示,在两个拍子棒(2L)(2R)的碰撞部(3)(3)以V字形开启的状态下,该两个拍子棒(2L)(2R)的握持部(4)(4)彼此合为一体,形成筒状的握持部主体(4A)。此握持部主体(4A)与助威用扩音器的吹口部对应。
此打鸣工具(1A)中,两个拍子棒(2L)(2R)在上下方向上贯通壳体(10)的前后两壁部(11A)(11B)之间。此外,壳体(10)配置在两个拍子棒(2L)(2R)的长度方向(上下方向)的中间部。
如图1所示,在壳体(10)的上壁部(12)上设有上长孔部(17),该上长孔部(17)在两个拍子棒(2L)(2R)的碰撞部(3)(3)的开闭方向(即左右方向)上延伸。通过此上长孔部(17),两个拍子棒(2L)(2R)的碰撞部(3)(3)从壳体(10)的前后两壁部(11A)(11B)之间向上方突出而露出在外部。
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在壳体(10)的下壁部(13)上设有下长孔部(18),该下长孔部(18)在两个拍子棒(2L)(2R)的碰撞部(3)(3)的开闭方向上延伸。通过此下长孔部(18),两握持部(4)(4)从壳体(10)的前后两壁部(11A)(11B)之间向下方突出而露出在外部。
如图4所示,在壳体(10)的前后各壁部(11A)(11B)的内表面的左侧部的上下相隔一定距离的位置处设有沿左拍子棒(2L)的开闭方向(即左右方向)延伸的左拍子棒用引导槽部(15L)。此外,在同内表面的右侧部的上下相隔一定距离的位置处设有沿右拍子棒(2R)的开闭方向(即左右方向)延伸的右拍子棒用引导槽部(15R)。在各引导槽部(15L)(15R)的边缘上突出地设有周壁部(16)。
另一方面,在左拍子棒(2L)的前后各表面的上下相隔一定距离的位置上设有与左拍子棒用引导槽部(15L)对应的引导突部(5L)。此外,在右拍子棒(2R)的前后各表面的上下相隔一定距离的位置上设有与右拍子棒用引导槽部(15R)对应的引导突部(5R)。
如上所述,壳体(10)的前壁部(11A)与后壁部(11B)以在其间夹有两个拍子棒(2L)(2R)的状态,通过多个螺钉(20)相互结合,但是在此状态下,如图5及图6所示,左拍子棒(2L)的引导突部(5L)嵌合(即嵌入)在壳体(10)的前后各壁部(11A)(11B)上的左拍子棒用引导槽部(15L)内。在此嵌合状态(嵌入状态)下,左拍子棒(2L)的引导突部(5L)通过沿左拍子棒用引导槽部(15L)左右移动,在开闭方向上引导左拍子棒(2L)的碰撞部(3)。此外,同样地,右拍子棒(2R)的引导突部(5R)嵌合(即嵌入)在壳体(10)的前后各壁部(11A)(11B)上的右拍子棒用引导槽部(15R)内。并且在此嵌合状态(嵌入状态)下,右拍子棒(2R)的引导突部(5R)通过沿右拍子棒用引导槽部(15R)左右移动,在开闭方向上引导右拍子棒(2R)的碰撞部(3)。
并且,当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打鸣工具进行助威时,首先,单手轻持两个拍子棒(2L)(2R)的握持部(4)(4),由此如图5所示,使两个拍子棒(2L)(2R)的碰撞部(3)(3)处于张开为V字形的状态。在此状态下,摇动两个拍子棒,在另外一只手掌上撞击壳体(10)。这样,在该冲击下,两个拍子棒(2L)(2R)的碰撞部(3)(3)彼此向闭合方向移动,使该碰撞部(3)(3)彼此相撞(即碰撞)而发出声音(参照图6)。通过重复进行此动作,碰撞部(3)(3)之间能够数次发出碰撞的声音。
下面详细说明此打鸣操作中的两个拍子棒(2L)(2R)的动作。
如图5所示,如果以V字形张开两个拍子棒(2L)(2R)的碰撞部(3)(3),然后摇动两个拍子棒,在另外一只手掌上撞击壳体(10),则在此冲击下,分别向两个拍子棒(2L)(2R)的碰撞部(3)(3)作用闭合方向的。这样,左拍子棒(2L)的引导突部(5L)沿壳体(10)的左拍子棒用引导槽部(15L)移动,由此,向闭合方向引导左拍子棒(2L)的碰撞部(3)。此时,左拍子棒(2L)的碰撞部(3)沿上长孔部(17)的前后两边缘部(17a)(17a)移动,由此,进一步可靠地向闭合方向引导左拍子棒(2L)的碰撞部(3)。与此相同地,右拍子棒(2R)的引导突部(5R)沿壳体(10)的右拍子棒用引导槽部(15R)移动,由此,向闭合方向引导右拍子棒(15R)的碰撞部(3)。此时,右拍子棒(2R)的碰撞部(3)沿上长孔部(17)的前后两边缘部(17a)(17a)移动,由此,进一步可靠地向闭合方向引导右拍子棒(2R)的碰撞部(3)。从而,平滑地进行左右各拍子棒(2L)(2R)的碰撞部(3)(3)的闭合动作。
如图6所示,分别被引导向闭合方向的两个拍子棒(2L)(2R)的碰撞部(3)(3)相互碰撞,发出声音。
如同图所示,在两个拍子棒(2L)(2R)的碰撞部(3)(3)相互碰撞,两者(3)(3)处于闭合状态下,左拍子棒(2L)的引导突部(5L)与壳体(10)的左拍子棒用引导槽部(15L)的右端部的边缘部(SL2)对接,由此,限制了左拍子棒(2L)的碰撞部(3)的进一步的闭合动作。从而,此边缘部(SL2)作为限制左拍子棒(2L)的碰撞部(3)的闭合动作的闭合动作限制用左止动部来发挥作用。与此相同地,右拍子棒(2R)的引导突部(5R)与壳体(10)的右拍子棒用引导槽部(15R)的左端部的边缘部(SR2)对接,由此限制了右拍子棒(2R)的碰撞部(3)的进一步的闭合动作。从而,此边缘部(SR2)作为限制右拍子棒(2R)的碰撞部(3)的闭合动作的闭合动作限制用右止动部来发挥作用。
此外,如同图所示,在两个拍子棒(2L)(2R)的碰撞部(3)(3)闭合的状态下,两握持部(4)(4)张开。
另一方面,当从两个拍子棒(2L)(2R)的碰撞部(3)(3)的闭合状态(参照图6)到如图5所示的两个拍子棒(2L)(2R)的碰撞部(3)(3)张开呈V字型状态时,单手握持两握持部(4)(4),依靠其握持力将两握持部(4)(4)向闭合方向移动。于是,在两个拍子棒(2L)(2R)的碰撞部(3)上分别作用开启方向的力,该两碰撞部(3)(3)以旋转轴(9)为中心开始开启动作。其结果是,左拍子棒(2L)的引导突部(5L)沿壳体(10)的左拍子棒用引导槽部(15L)移动,由此,向开启方向引导左拍子棒(2L)的碰撞部(3)。此时,左拍子棒(2L)的碰撞部(3)沿上长孔部(17)的前后两边缘部(17a)(17a)移动,由此,进一步可靠地向开启方向引导左拍子棒(2L)的碰撞部(3)。与此相同地,右拍子棒(2R)的引导突部(5R)沿壳体(10)的右拍子棒用引导槽部(15R)移动,由此,向开启方向引导右拍子棒(2R)的碰撞部(3)。此时,右拍子棒(2R)的碰撞部(3)沿上长孔部(17)的前后两边缘部(17a)(17a)移动,由此,进一步可靠地向开启方向引导右拍子棒(2R)的引导突部(5R)。从而,平滑地进行左右各拍子棒(2L)(2R)的碰撞部(3)(3)的开启动作。
并且,如图5所示,在两个拍子棒(2L)(2R)的碰撞部(3)(3)到达最大开启位置,呈最大开启的状态下,左拍子棒(2L)的引导突部(5L)与壳体(10)的左拍子棒用引导槽部(15L)的左端部的边缘部(SL1)对接,由此,限制了左拍子棒(2L)的碰撞部(3)的进一步的开启动作。从而,此边缘部(SL1)作为开启动作限制用左止动部发挥作用,以限制左拍子棒(2L)的碰撞部(3)的开启动作。与此同样地,右拍子棒(2R)的引导突部(5R)与壳体(10)的右拍子棒用引导槽部(15R)的右端部的边缘部(SR1)对接,由此,限制了右拍子棒(2R)的碰撞部(3)的进一步的开启动作。从而,此边缘部(SR1)作为开启动作限制用右止动部发挥作用,以限制右拍子棒(2R)的碰撞部(3)的开启动作。因而,根据此打鸣工具(1A),当左右各拍子棒(2L)(2R)的碰撞部(3)(3)到达最大开启位置时,能够可靠地限制左右各拍子棒(2L)(2R)的碰撞部(3)(3)的开启动作。
另外,当左右各拍子棒(2L)(2R)的碰撞部(3)(3)到达最大开启位置时,左拍子棒(2L)的碰撞部(3)与壳体(10)的上长孔部(17)的左边缘部(17b)对接,由此,进一步限制了左拍子棒(2L)的碰撞部(3)的进一步的开启动作。与此同样地,右拍子棒(2R)的碰撞部(3)与壳体(10)的上长孔部(17)的右边缘部(17b)对接,由此,进一步限制了右拍子棒(2R)的碰撞部(3)的进一步的开启动作。因而,根据此打鸣工具(1A),当左右各拍子棒(2L)(2R)的碰撞部(3)(3)到达最大开启位置时,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限制左右各拍子棒(2L)(2R)的碰撞部(3)(3)的开启动作。
还有,当左右各拍子棒(2L)(2R)的碰撞部(3)(3)到达最大开启位置时,如图5所示,两个拍子棒(2L)(2R)的握持部(4)(4)彼此闭合成一体,由此,形成了作为扩音器的吹口部的筒状握持部主体(4A)。在进行声援时,将打鸣工具(1A)置于图5所示的形态,握持部主体(4A)作为吹口部贴紧嘴部并发出声音,作为扩声的扩音器使用。
不使用此打鸣工具时,如图2及图3所示,将两个拍子棒(2L)(2R)的碰撞部(3)(3)置于呈V字型的开启状态,握持部(4)(4)向下放置在室内的圆桌或桌子(T)上等。由此,打鸣工具(1A)能够作为室内装饰用的物品使用。在此情况下,打鸣工具(1A)的两个拍子棒(2L)(2R)在上下方向上贯通于壳体(10)的前后壁之间,因此,如图2所示,壳体(10)的重心位置(C)设置在沿两个拍子棒(2L)(2R)的上下方向的中心线(P)上或者在其附近。因而,能够稳定地放置打鸣工具(1A),不易倒。
根据此打鸣工具(1A),能够对应两个拍子棒(2L)(2R)合起来的大小而不是对应一个拍子棒的大小来设定壳体(10)的大小。因此,能够增大壳体(10)的设计自由度,提高趣味性。而且,因为可以设计大的壳体(10),所以能够使壳体(10)醒目。
此外,从壳体(10)中突出而露在外部的左右各拍子棒(2L)(2R)的碰撞部(3)(3)与握持部(4)(4)分别模拟球棒的击球部和握持部制成,因此能够提高趣味性。
此外,两个拍子棒(2L)(2R)因为可以用作助威用的扩音器,因此能够在进行声援时扩大声音。
此外,此打鸣工具(1A)的打鸣操作通过摇动两个拍子棒(2L)(2R)在手掌上撞击进行,因此能够防止在打鸣操作时两个拍子棒(2L)(2R)的碰撞部(3)(3)夹到手指的情况。
图7及图8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助威用打鸣工具的说明图。图7及图8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打鸣工具(1A)的要素相同的要素标注同一符号。下面,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打鸣工具(1A)的不同点为中心说明该打鸣工具(1B)的结构。
此打鸣工具(1B)中,在壳体(10)的前后各壁部(11A)(11B)的内表面的左侧部的上下相隔一定距离的位置上,设有左拍子棒用引导突部(5L)。此外,在壳体(10)的前后各壁部(11A)(11B)的内表面的右侧部的上下相隔一定距离的位置上,设有右拍子棒用引导突部(15R)。另一方面,在左拍子棒(2L)的前后各表面的上下相隔一定距离的位置上,设有与左拍子棒用引导突部(5L)对应的引导槽部(15L),此外,在右拍子棒(2R)的前后各表面的上下相隔一定距离的位置上,设有与右拍子棒用引导突部(5R)对应的引导槽部(15R)。另外,左拍子棒用引导突部(5L)嵌合在左拍子棒(2L)的引导槽部(15L)内,右拍子棒用引导突部(5R)嵌合在右拍子棒(2R)的引导槽部(15R)内。并且,通过引导槽部(15L)以左拍子棒用引导突部(5L)沿着引导槽部(15L)的方式移动(即,相对于引导槽部(15L),左拍子棒用引导突部(5L)沿引导槽部(15L)发生相对地移动),在开闭方向上引导左拍子棒(2L)的碰撞部(3),此外,通过引导槽部(15R)以右拍子棒用引导突部(5R)沿引导槽部(15R)的方式移动(即,相对于引导槽部(15R),右拍子棒用引导突部(5R)沿引导槽部(15R)对于引导槽部(15R)发生相对地移动),在开闭方向上引导右拍子棒(2R)的碰撞部(3)。
此打鸣工具(1B)的其他的结构及使用方法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打鸣工具(1A)相同。
图9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助威用打鸣工具的说明图。图9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打鸣工具(1A)的要素相同的要素标注同一符号。以下,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打鸣工具(1A)的不同点为中心来说明此打鸣工具(1C)的结构。
在此打鸣工具(1C)中,壳体(10)被形成为模拟运动队的吉祥物的头部的形状。此外,两个拍子棒(2L)(2R)的碰撞部(3)(3)被形成为模拟吉祥物的部(或部)的形状。
此打鸣工具(1C)的其他结构及使用方法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打鸣工具(1A)相同。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示,而是可进行各种改变。
以上,在上述的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例如以提高趣味性的物或人为例,将壳体(10)形成为模拟运动队的运动服或者吉祥物的形状,但在本发明中,壳体(10)可以被形成为模拟其他的,例如运动队的选手的形状,也可以被形成为模拟体育运动中使用的物品(球棒、球、手套等)的形状,也可以被形成为模拟其他的物品或人的形状。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以棒球为切入点,可以用于在观赏排球、足球、橄榄球、篮球等各种体育运动项目时使用的助威用打鸣工具中。
申请以2005年7月22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的专利2005-212401号为优先权,其公开内容直接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
必须认识到此处所用的用语及表达,是为了说明使用,不是用于限定性地解释,并不排除此处所示并陈述的特征事项的任何等同物,允许在此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各种变更。
本发明虽然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具体实现,但是,必须认为此公开提供了本发明的原理性实施例,该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本发明限定于在此处记载的且/或图示的优选实施例,在明确此点的基础上,此处记载了多个图示实施方式。
此处记载了几个本发明的图示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仅限定在此处记载的各种优选实施方式,而是包括基于此公开由所谓本领域技术人员认识到的具有同等的要素、修正、删除、组合(例如跨越各实施方式的特征的组合)、改良及/或变更的所有实施方式。权利要求的限定事项应该基于权利要求中使用的用语进行广义解释,不应限定为本说明书中或在本申请的审查过程中所记载的实施例,应该对其实施例进行非排他性解释。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