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音材料及带隔音材料的线束

申请号 CN201580006013.2 申请日 2015-01-08 公开(公告)号 CN105940444A 公开(公告)日 2016-09-14
申请人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高田裕;
摘要 提供一种 隔音 性能优异的隔音材料及带隔音材料的 线束 。在由将多个 无纺布 层叠而成的无纺布层叠体构成的隔音材料中,所述无纺布具有表皮材料无纺布和单位面积重量比该表皮材料无纺布大的基材无纺布,所述基材无纺布至少具有第一基材无纺布(31)和第二基材无纺布(32),将所述表皮材料无纺布(2)配置在所述第一基材无纺布(31)与所述第二基材无纺布(32)之间而构成隔音材料(1),将该隔音材料(1)与线束(7)一体化而构成带隔音材料的线束(6)。
权利要求

1.一种隔音材料,由将多个无纺布层叠而成的无纺布层叠体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具有表皮材料无纺布和单位面积重量比该表皮材料无纺布大的基材无纺布,
所述基材无纺布至少具有第一基材无纺布和第二基材无纺布,所述表皮材料无纺布配置在所述第一基材无纺布与所述第二基材无纺布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音材料,其特征在于,
至少在所述无纺布层叠体的最表面的一面上具有所述表皮材料无纺布之外的其他表皮材料无纺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隔音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表皮材料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处于10~100g/m2的范围内,所述基材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处于100~600g/m2的范围内。
4.一种带隔音材料的线束,其特征在于,
由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隔音材料和线束一体化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隔音材料的线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线束夹持在所述多个无纺布之间的状态下,所述隔音材料和所述线束一体化。

说明书全文

隔音材料及带隔音材料的线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使用了无纺布的隔音材料及隔音材料和线束一体化而成的带隔音材料的线束。

背景技术

[0002] 通常,在汽车或住宅等的内部装饰中,为了提高室内的静音性而设置有吸音材料。作为吸音材料,以往使用玻璃石棉、多孔质陶瓷、废棉屑等。而且近年来,例如,提出了将热塑性弹性体等实质上没有通气量的片材和由无纺布构成的吸音材料层叠而成的吸隔音材料(参照专利文献1)。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865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7] 尤其是在汽车等车辆用中,希望将外部的噪声隔断而提高室内的静音性,使室内的环境变得舒适。因此,除了以往的具有吸音性能的吸音材料以外,还要求隔音性能优异的隔音材料。
[0008] 本发明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点,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音性能优异的隔音材料及带隔音材料的线束。
[0009]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0010] 本发明的隔音材料由将多个无纺布层叠而成的无纺布层叠体构成,其主旨在于,所述无纺布具有表皮材料无纺布和单位面积重量比该表皮材料无纺布大的基材无纺布,所述基材无纺布至少具有第一基材无纺布和第二基材无纺布,所述表皮材料无纺布配置在所述第一基材无纺布与所述第二基材无纺布之间。
[0011] 在上述隔音材料中,优选的是,至少在所述无纺布层叠体的最表面的一面上具有所述表皮材料无纺布之外的其他表皮材料无纺布。
[0012] 在上述隔音材料中,优选的是,所述表皮材料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处于10~100g/m2的范围内,所述基材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处于100~600g/m2的范围内。
[0013] 本发明的带隔音材料的线束的主旨在于,由上述的隔音材料和线束一体化而成。
[0014] 在上述带隔音材料的线束中,优选的是,在上述的隔音材料夹持在所述多个无纺布之间的状态下,所述隔音材料和所述线束一体化。
[0015] 发明效果
[0016] 本发明的隔音材料由将多个无纺布层叠而成的无纺布层叠体构成,并且构成为,所述无纺布具有表皮材料无纺布和单位面积重量比该表皮材料无纺布大的基材无纺布,所述基材无纺布至少具有第一基材无纺布和第二基材无纺布,所述表皮材料无纺布配置在所述第一基材无纺布与所述第二基材无纺布之间,由此能够对低频到高频的宽幅的频率的声音进行隔音。
[0017] 而且,本发明的带隔音材料的线束采用上述的隔音材料与线束一体化而成的结构,由此能够省去在线束之外另行安装能够对低频到高频的宽幅的频率的声音进行隔音的隔音材料的工时劳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隔音材料的一例的外观立体图。
[0019] 图2是图1的A-A线纵向剖视图。
[0020]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隔音材料的另一形态的剖视图。
[0021]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带隔音材料的线束的一例的外观立体图。
[0022] 图5是表示将带隔音材料的线束安装于车身的状态的剖视图。
[0023] 图6是表示比较例的材料的外观立体图。
[0024] 图7是表示实施例的隔音性能的测定结果的曲线图。
[0025] 图8是声透射损失的测定方法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以下,使用附图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隔音材料的一例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图1的A-A线纵向剖视图。图1及图2所示的隔音材料1由将多个无纺布层叠而成的无纺布层叠体构成。
[0027] 如图1及图2所示,隔音材料1具有表皮材料无纺布2和单位面积重量比该表皮材料无纺布2大的基材无纺布3。基材无纺布3使用第一基材无纺布31和第二基材无纺布32这两片无纺布。表皮材料无纺布2配置在第一基材无纺布31与第二基材无纺布32之间。
[0028] 第一基材无纺布31或第二基材无纺布32等基材无纺布3形成得单位面积重量比表皮材料无纺布2大。在图1的形态的隔音材料中,第一基材无纺布31及第二基材无纺布32使用了相同的结构的基材无纺布3。这样一来,第一基材无纺布31及第二基材无纺布32的单位面积重量可以相同,但是也可以不同。在第一基材无纺布31及第二基材无纺布32的单位面积重量不同的情况下,只要单位面积重量小的基材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比表皮材料无纺布2大即可。
[0029] 隔音材料1通过基材无纺布3(31、32)与表皮材料无纺布2的单位面积重量不同且在两片基材无纺布31、32之间配置表皮材料无纺布2的结构,获得优异的隔音效果。
[0030] 构成隔音材料的各无纺布可以是仅彼此重合,也可以通过热熔接、胶粘等而一体化。优选热熔敷或针刺等。
[0031] 另外,各无纺布之间之间可以是紧密贴合,或者也可以设置有微小的空间。
[0032] 图3是表示本发明隔音材料的另一例的剖视图。隔音材料1也可以构成为,在图2所示的将第一基材无纺布31、表皮材料无纺布2(第一表皮材料无纺布21)、第二基材无纺布32依次层叠而成的无纺布层叠体的最表面上,如图3所示,还具有所述第一表皮材料无纺布21之外的其他表皮材料无纺布2(第二表皮材料无纺布22)。
[0033] 在无纺布层叠体的最表面具有的表皮材料无纺布2可以如图3所示仅设置在隔音材料1的最表面的一面,不过,虽然未特别图示,也可以构成为设置在隔音材料的最表面的一面和另一面上,最表面的表皮材料无纺布层叠于隔音材料1的表背两面。
[0034] 在仅在无纺布层叠体的最表面的一面上设置第二表皮材料无纺布21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可以在第一基材无纺布31的表面设置第二表皮材料无纺布22,不过,虽然未特别图示,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基材无纺布32侧的表面。
[0035] 如图3所示,与图1所示的隔音材料相比较,隔音材料1构成为在无纺布层叠体的最表面具有第二表皮材料无纺布22的情况下能够获得更良好的隔音效果。
[0036] 表皮材料无纺布2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处于10~100g/m2的范围内。如果表皮材料无纺布2的单位面积重量过大,则可能难以获得作为表皮材料的隔音效果。如果表皮材料无纺布2的单位面积重量过小,则可能无法充分发挥表皮材料的隔音效果。
[0037] 表皮材料无纺布2的厚度优选处于0.1~3mm的范围内。如果表皮材料无纺布2的厚度过厚,则可能难以获得表皮材料无纺布2的隔音效果。如果表皮材料无纺布2的厚度过薄,则可能无法发挥表皮材料无纺布2的隔音效果。
[0038] 表皮材料无纺布2所使用的纤维的纤维直径优选处于1~50μm的范围内。如果纤维直径过细,则虽然隔音性能较高,但是材料可能变脆。而且,如果纤维直径过粗,则可能无法发挥表皮材料无纺布2的隔音效果。
[0039] 表皮材料无纺布2所使用的纤维的形状可以使用芯鞘型、圆筒型、中空型、并排型或者形状与通常的纤维不同的异型剖面纤维。表皮材料无纺布2所使用的纤维可以是短纤维和长纤维中的任一种。
[0040] 作为表皮材料无纺布2的纤维的材料,可以列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酯、聚烯、尼龙、聚酰胺、聚氯乙烯、人造纤维、丙烯酸类、丙烯腈、纤维素、洋麻纤维、玻璃等。
[0041] 表皮材料无纺布2可以使用通过针刺、纺粘、刺(spun lacing)、熔喷等制成的无纺布。
[0042] 基材无纺布3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处于100~600g/m2的范围内。存在如下的倾向:如果基材无纺布3的单位面积重量变大,则隔音率提高,如果单位面积重量变小,则隔音率降低。
[0043] 而且,基材无纺布3的厚度优选处于5~40mm的范围内。
[0044] 而且,基材无纺布3所使用的纤维的纤维直径优选处于9~100μm的范围内。存在如下的倾向:如果基材无纺布3所使用的纤维的纤维直径变细,则隔音性能升高,如果纤维直径变粗,则隔音性能降低。
[0045] 基材无纺布3所使用的纤维的形状也可以使用芯鞘型、圆筒型、中空型、并排型或者形状与通常的纤维不同的异型剖面纤维。基材无纺布3所使用的纤维可以是短纤维和长纤维中的任一种。
[0046] 作为基材无纺布3的纤维的材料,可以列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酯、聚烯烃、尼龙、聚酰胺、聚氯乙烯、人造纤维、丙烯酸类、丙烯腈、纤维素、洋麻纤维、玻璃等。
[0047] 基材无纺布3可以使用通过针刺、纺粘、水刺、熔喷等制成的无纺布。
[0048] 构成表皮材料无纺布2或基材无纺布3的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能够根据隔音性能等而适当选择。
[0049] 在将隔音材料1设置于车辆等的情况下,配置在最接近声源侧的位置上的表皮材料无纺布2优选构成为密度最高。这是由于,这样能够防止入射到隔音材料1中的声音在内部反射时穿过表皮材料无纺布2而再次向声源侧射出。
[0050] 无纺布的密度是指表观密度(体积密度),能够通过单位面积重量和厚度的值来求出。单位面积重量的测定能够利用JIS L1913的求取每单位面积的质量的试验方法。并且,厚度能够使用以压力0.1kPa加压时的厚度。
[0051]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带隔音材料的线束的一例的外观立体图。如图4所示,带隔音材料的线束6是将图3所示的隔音材料1与线束7组合的例子。带隔音材料的线束6是将隔音材料1与线束7一体化而成的。线束7在其一部分被夹持于隔音材料1的第一基材无纺布31和第一表皮材料无纺布21之间的状态下一体化。
[0052] 带隔音材料的线束6中,固定线束7的位置并未特别限定为上述方式。线束7可以配置在构成隔音材料1的无纺布层叠体的任意位置。这样一来,以使线束位于隔音材料的无纺布层叠体的内部的方式形成为利用无纺布夹持线束的状态的情况能获得由无纺布产生的缓冲效果。
[0053] 线束7可以列举出例如下述的结构,即,将由绝缘体被覆芯线的周围而成的多根电线束成电线束,并通过线束保护材料来被覆该电线束的周围而形成的线束等。线束7并不特别限定于上述结构,也可以仅由一根电线构成,也可以不使用线束保护材料而通过捆束材料等将多根电线捆在一起。
[0054] 作为将线束7固定于隔音材料1而一体化的方法,列举出通过胶粘剂来将上述线束保护材料等与隔音材料1粘接的方法。另外,如图4所示,在将线束7夹持于无纺布31、21之间的情况下,也可以对线束的保护材料和无纺布进行热熔敷而进行一体化。另外,虽未特别图示,也可以使用分体设置的安装部件等将线束7固定于隔音材料1而进行一体化。线束7可以固定于第一表皮材料无纺布21、第二表皮材料无纺布22、第一基材无纺布31、第二基材无纺布32中的任一无纺布。
[0055] 图5是表示将带隔音材料的线束安装于车身的状态的剖视图。如图5所示,带隔音材料的线束6可以在隔音材料1的一面接触到车身8的状态下进行固定。图中上方是发动机室等声源的方向,图中下方是室内侧的方向。为了将隔音材料1安装到车身8,可以将线束7或隔音材料1中的任一方或者将线束7和隔音材料1双方固定到在车身8中设置的支撑部件(未图示)上。
[0056] 隔音材料1或带隔音材料的线束6可以设置在汽车等的仪表盘的内侧等处于汽车的发动机室和室内之间这样的要隔断噪声的部位。
[0057] 本发明的隔音材料适用作汽车等的车辆用隔音材料。本发明的带隔音材料的线束适用作汽车用线束。
[0058] 实施例
[0059] 以下,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比较例。
[0060] 实施例1~2、比较例
[0061] 如图3所示,实施例1的隔音材料设为基材无纺布32、表皮材料无纺布21、基材无纺布31、表皮材料无纺布22的四层层叠构造。而且,如图1所示,实施例2的隔音材料设为基材无纺布32、表皮材料无纺布2、基材无纺布31的三层层叠构造。而且,如图6所示,比较例的隔音材料101使用了在基材无纺布102层叠表皮材料无纺布103而成的层叠体。关于实施例1、2及比较例的隔音材料,遵照JIS A 1411-1而测定了隔音性能。隔音性能的测定结果如图7所示。实施例、比较例的隔音材料的结构及隔音性能试验方法的详情如以下所述。
[0062] 各隔音材料中的从声源侧起的无纺布的配置如下所述。
[0063] 实施例1:表皮材料无纺布(厚度1mm)/基材无纺布(厚度10mm)/表皮材料无纺布(厚度1mm)/基材无纺布(厚度10mm),整体厚度22mm
[0064] 实施例2:基材无纺布(厚度10mm)/表皮材料无纺布(厚度1mm)/基材无纺布(厚度10mm),整体厚度21mm
[0065] 比较例:表皮材料无纺布(厚度1mm)/基材无纺布(厚度10mm),整体厚度11mm[0066] 表皮材料无纺布与基材无纺布在层叠之后以180℃贴合并进行一体化而形成为隔音材料。
[0067] [表皮材料无纺布]
[0068] ·纤维的种类:聚烯烃长纤维,纤维直径4μm
[0069] ·制成方法:通过针刺或纺粘制成
[0070] ·单位面积重量:50g/m2
[0071] ·厚度:1mm
[0072] [基材无纺布]
[0073] ·纤维的种类:聚酯短纤维,纤维直径20μm
[0074] ·制成方法:通过针刺或纺粘制成
[0075] ·单位面积重量:300g/m2
[0076] ·厚度:10mm
[0077] [隔音性能测定方法]
[0078] 隔音性能的测定遵照JIS A 1441-1而进行试验,通过声透射损失的值而进行了评价。如图8所示,在试验中,利用树脂板53(t=1mm)将作为声源室的混响室51与作为受音室的消声室52之间分隔,在混响室51内配置实施例、比较例的隔音材料(试料55)并测定了声透射损失。在混响室51内配置作为声源的扬声器54来产生声波(入射声),在消声室52内配置用于测定透射过试料55和树脂板53的声音(透射声)的声压级的麦克56,并测定了声压(透射声)。隔音材料的试验片材(试料)的尺寸设为长×宽=596mm×596mm。测定相对于入射声的声压级的透射声的声压级,根据下述的(2)式获得了声透射损失的值。测定是在使用了实施例1、2、比较例的各隔音材料的情况和未使用隔音材料的情况(无材料)下进行的。
[0079] 声透射损失(TL)为向试料入射的声功率(W1)与透射过试料的声功率(W2)之比的常用对数的10倍,由下述(1)式提供。
[0080] TL=10log10(W1)/(W2)…(1)
[0081] TL能够通过假定为如下情况而根据下述(2)式求出,即,假定为混响室51为完全的扩散声场,声音仅穿过试料向消声室52透射。
[0082] TL=SPL0-PWLi+10log10S-6…(2)
[0083] TL:声透射损失[dB]
[0084] SPL0:混响室内的室内平均声压级[dB]
[0085] PWLi:消声室内的室内平均声压级[dB]
[0086] S:试料的面积[m2]
[0087] [关于声透射损失的测定结果]
[0088] 如图7的曲线图所示,与无材料的情况相比,比较例的材料的透射损失虽然稍稍变大,但是几乎没有变化。相对于此,与无材料、比较例相比,实施例1、2的情况下能够在频带的大致整个区域中确认到透射损失的值较大地变化而使隔音性能提高。
[0089]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个,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变。
[0090] 本发明的隔音材料例如也可以利用三片以上的基材无纺布构成,还可以利用三片以上的表皮材料无纺布构成。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