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谱架装置

申请号 CN201110430473.1 申请日 2011-12-20 公开(公告)号 CN102592571A 公开(公告)日 2012-07-18
申请人 罗兰株式会社; 发明人 后藤豊;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乐谱架装置,能以在乐谱面板的放倒状态下与顶板成齐平的方式来配设乐谱面板,且提高乐谱面板相对于顶板的配设 位置 的位置 精度 。收容构件及引导构件安装在顶板的下表面。因而,当 支撑 构件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结于收容构件的底面时,支撑构件的另一端配设在比顶板的下表面低的位置。而且,在顶板的下表面凹设矩形状的本体侧导槽,且在引导构件上凹设引导侧导槽,本体侧导槽及引导侧导槽因此配设在比顶板的上表面低的位置。因而,若通过轴状构件在本体侧导槽及引导侧导槽内滑动而将乐谱面板放倒,则乐谱面板配设到顶板的开口内且与顶板齐平地配设。
权利要求

1.一种乐谱架装置,其包括:顶板,形成为板状;乐谱面板,可竖立及放倒地支撑于所述顶板,且形成为板状;以及支撑构件,一端可转动地连结于所述乐谱面板,且将所述乐谱面板可竖立及放倒地支撑于所述顶板,此乐谱架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轴状构件,在所述乐谱面板的彼此相向的侧面中的至少任一者上,从在所述乐谱面板的竖立状态下成为所述乐谱面板的下方的位置而突出设置着;以及
顶板保持构件,具有所述轴状构件在所述乐谱面板的竖立时通过所述乐谱面板的自重而卡合的竖立槽、以及所述支撑构件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结的底面,
所述顶板具备贯穿所述顶板而形成的开口,
所述顶板保持构件以堵塞所述顶板的开口的方式而安装于所述顶板,并且所述底面配设在比所述顶板的上表面低的位置,
所述顶板保持构件或所述顶板中的至少任一者具备导槽,该导槽连续于所述竖立槽而凹设着且配设在比顶板的上表面低的位置,并且在所述乐谱面板的竖立及放倒时成为所述乐谱面板的下方的部分可移动,
通过所述轴状构件在所述导槽内移动,所述乐谱面板配设到所述顶板的开口内并放倒至与所述顶板成齐平的状态为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乐谱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板保持构件包括:
引导构件,凹设有所述竖立槽;以及
收容构件,具有所述底面且堵塞所述顶板的开口,
所述引导构件与所述收容构件是不同体地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乐谱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乐谱面板放倒时,所述顶板保持构件支撑所述轴状构件,由此,所述乐谱面板相对于所述顶板而沿上下方向受到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乐谱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乐谱面板放倒时,所述引导构件支撑所述轴状构件,由此,所述乐谱面板相对于所述顶板而沿上下方向受到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乐谱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构件包含树脂
所述顶板包含木材,
所述导槽的至少一部分凹设于所述顶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乐谱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板具备开口面,该开口面为形成所述顶板的开口的内周面,且在所述乐谱面板的竖立状态下,与所述乐谱面板隔开而配置着,并且在所述乐谱面板的放倒状态下,靠近所述乐谱面板而配置着,
所述乐谱面板具备与所述顶板的开口面相向的前侧面,
在所述乐谱面板的放倒状态下,在所述顶板的开口面与所述乐谱面板的前侧面之间,形成有规定的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乐谱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板的开口面以从所述顶板的上表面朝向下表面而与所述乐谱面板的前侧面的距离变窄的方式而倾斜。

说明书全文

乐谱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乐谱架装置,尤其涉及下述乐谱架装置,该乐谱架装置能够以在乐谱面板的放倒状态下与顶板成齐平的方式来配设乐谱面板,并且能够提高乐谱面板相对于顶板的配设位置的位置精度

背景技术

[0002] 先前的乐谱架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有所揭示。如专利文献1所揭示的,在乐谱架装置100中,乐谱面板31通过支撑臂(arm)33而可竖立,该支撑臂33的一端33a转动自如地连结于乐谱面板31的下表面中间部,其另一端33b转动自如地连结于设置台32(顶板)上。而且,在设置台32的上表面,形成有凹陷部32a,该凹陷部32a形成大致方形的空洞,乐谱架集成部50相对于该凹陷部32a而嵌合着。
[0003] 在乐谱架集成部50的底面,贯穿形成有引导规定部51,引导部40从下侧插入并固定于引导规定部51,并且,在引导部40上形成有对安装在乐谱面板31两端的轴体31a进行引导的引导路43。因而,通过乐谱面板31的轴体31a在引导部40的引导路43中滑动,从而以乐谱面板31相对于设置台32成规定的度的方式而使乐谱面板31可竖立及放倒地构成。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5-181905号公报(图1等)
[0007] 但是,在上述先前的乐谱架装置中,支撑臂的另一端连结于顶板的上表面,因此支撑臂的另一端侧(下侧)的支点设定在比顶板的上表面高的位置。因而,即便使乐谱面板放倒,乐谱面板仍会配置在比顶板的上表面高的位置,因此存在下述问题,即,无法以在乐谱面板的放倒状态下与顶板成齐平的方式来配设乐谱面板。
[0008] 而且,由于引导部设在乐谱架集成部中,因此即便相对于乐谱架集成部而将引导部固定至规定位置,一旦乐谱架集成部相对于顶板的嵌合位置偏离规定位置,则引导部相对于顶板的配设位置也会偏离规定位置。因而,存在下述问题,即,乐谱面板相对于顶板的配设位置的位置精度差。

发明内容

[0009]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乐谱架装置,该乐谱架装置能够以在乐谱面板的放倒状态下与顶板成齐平的方式来配设乐谱面板,并且能够提高乐谱面板相对于顶板的配设位置的位置精度。
[0010] 为了达成该目的,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乐谱架装置,形成为板状的乐谱面板通过一端可转动地连结于该乐谱面板的支撑构件,而可竖立及放倒地支撑于形成为板状的顶板。
[0011] 此处,以堵塞贯穿顶板而形成的开口的方式而在顶板上安装顶板保持构件,支撑构件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结于顶板保持构件的底面,在乐谱面板的彼此相向的侧面中的至少任一者上,从在乐谱面板的竖立状态下成为乐谱面板的下方的位置而突出设置轴状构件。轴状构件在乐谱面板的竖立时通过乐谱面板的自重而卡合于顶板保持构件的竖立槽,并且在乐谱面板从竖立状态变成放倒状态的情况下或者与此相反的情况下,所述轴状构件在顶板保持构件或顶板中的至少任一者上凹设的导槽内移动。
[0012] 此时,顶板保持构件的底面配置在比顶板的上表面低的位置,在顶板保持构件或顶板中的至少任一者上凹设的导槽连续于在顶板保持构件上凹设的竖立槽,且配设在比顶板的上表面低的位置。因而,支撑构件的另一端配设在比顶板的上表面低的位置,当通过轴状构件在导槽内移动而将乐谱面板放倒时,乐谱面板配设到顶板的开口内并与顶板齐平地配设着。因而,具有能够使乐谱面板在放倒状态下与顶板齐平的效果。
[0013] 进而,从乐谱面板突出设置的轴状构件支撑于顶板自身或安装在顶板上的顶板保持构件,因此,借助与顶板的关系,乐谱面板相对于顶板的配设位置得以规定。因而,具有能够提高乐谱面板相对于顶板的位置精度的效果。
[0014]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乐谱架装置,除了技术方案1所述的乐谱架装置起到的效果以外,顶板保持构件具备凹设竖立槽的引导构件、以及堵塞顶板的开口并且底面上可转动地连结着支撑构件的另一端的收容构件,引导构件与收容构件是不同体地形成。因而,能够在从收容构件隔开规定距离的位置配设该引导构件。因而,在使乐谱面板竖立的情况下能够利用顶板来遮蔽该引导构件,因此具有可实现乐谱架装置的设计性的提高的效果。
[0015] 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乐谱架装置,除了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所述的乐谱架装置起到的效果以外,在乐谱面板放倒时,顶板保持构件支撑轴状构件,由此,乐谱面板相对于顶板而沿上下方向受到定位。因而,具有下述效果,即,能够提高乐谱面板相对于顶板的上下方向的位置精度。
[0016] 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乐谱架装置,除了技术方案2所述的乐谱架装置起到的效果以外,在乐谱面板放倒时,该引导构件支撑轴状构件,由此,乐谱面板相对于顶板而沿上下方向受到定位。因而,具有下述效果,即,能够提高乐谱面板相对于顶板的上下方向的位置精度。
[0017] 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乐谱架装置,除了技术方案2或技术方案4所述的乐谱架装置起到的效果以外,该引导构件包含树脂,在包含木材的顶板上凹设有导槽的至少一部分。因而,与树脂相比,木材的加工成本(cost)低,因此通过将导槽的至少一部分凹设于顶板,从而具有下述效果,即,与在引导构件上加工全部导槽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导槽的加工所需的成本。
[0018] 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乐谱架装置,除了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5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乐谱架装置起到的效果以外,在乐谱面板的放倒状态下,在顶板的开口面与乐谱面板的开口面之间形成有规定的间隙,因此具有下述效果,即,即使在手指接触顶板的开口面或乐谱面板的前侧面的状态下使乐谱面板放倒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手指被夹在顶板的开口面与乐谱面板的前侧面之间。
[0019] 根据技术方案7所述的乐谱架装置,除了技术方案6所述的乐谱架装置起到的效果以外,顶板的开口面配设于在乐谱面板竖立时从演奏者侧观察为乐谱面板的跟前侧,因此通过使顶板的开口面以从顶板的上表面朝向下表面而与乐谱面板的前侧面的距离变窄的方式而倾斜,从而具有能够使靠在乐谱面板上的乐谱面便于观看的效果。附图说明
[0020] 图1(a)是具备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乐谱架装置的键盘装置的立体图,图1(b)是从图1(a)的箭头Ib方向观察的乐谱架装置的侧面图。
[0021] 图2(a)是乐谱架装置的平面图,图2(b)是乐谱架装置的仰视图。
[0022] 图3是图2(a)的III-III线上的乐谱架装置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0023] 图4是图2(a)的IV-IV线上的乐谱架装置的放大剖面图。
[0024] 图5是对应于图4的乐谱架装置的放大剖面图。
[0025] 图6(a)是引导构件的平面图,图6(b)是引导构件的仰视图,图6(c)是从图6(b)的箭头VIc方向观察的引导构件的侧面图,图6(d)是图6(c)的VId-VId线上的引导构件的剖面图。
[0026] 图7是表示分解成收容构件、支撑构件、乐谱面板及乐谱面段部的状态的乐谱架装置的分解图。
[0027] 图8是表示分解成收容构件、引导构件及顶板的状态的乐谱架装置的分解图。
[0028] 图9是表示收容构件及引导构件被固定于顶板的状态的乐谱架装置的立体图。
[0029] [符号的说明]
[0030] 1:键盘装置
[0031] 2:本体
[0032] 3:大顶盖
[0033] 4:脚
[0034] 20:顶板
[0035] 21:开口
[0036] 21a:前侧开口面(开口面)
[0037] 21b:左右开口面
[0038] 22:本体侧导槽(导槽的一部分)
[0039] 22a:板材
[0040] 22a1:螺栓
[0041] 30:乐谱面板
[0042] 30a:长面(前侧面)
[0043] 30b:短面
[0044] 31:轴状构件
[0045] 40:支撑构件
[0046] 51:收容构件(顶板保持构件的一部分)
[0047] 51a:本体部
[0048] 51a1:底面
[0049] 51a2:壁
[0050] 51b:凸缘
[0051] 51b1:侧面凸缘
[0052] 51b2:后表面凸缘
[0053] 51b3:前表面凸缘
[0054] 51c:切口部
[0055] 51d1、51d2:螺栓孔
[0056] 51e:乐谱面段部
[0057] 52:引导构件(顶板保持构件的一部分)
[0058] 52a:竖立槽
[0059] 52b:引导侧导槽(导槽的一部分)
[0060] 52c:限制壁
[0061] 61、62:铰链
[0062] 100:乐谱架装置
[0063] Ib、VIc、:箭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64]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一实施方式。首先,参照图1(a)、图1(b),对具备本发明的乐谱架装置100的键盘装置1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图1(a)是具备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乐谱架装置100的键盘装置1的立体图,表示在打开大顶盖3的状态下使乐谱面板30竖立的状态。而且,图1(b)是从图1(a)的箭头Ib方向观察的乐谱架装置100的侧面图,表示乐谱面板30竖立的状态。另外,图1(b)中省略了安装顶板20的本体
2的图示。在本说明书中,在键盘装置1中,将演奏者侧(图1(b)左侧)称作“前”,将大顶板3侧(图1(b)右侧)称作“后”,“右”及“左”所指的方向是从演奏者侧观察乐谱架装置
100的方向。
[0065] 如图1(a)、图1(b)所示,键盘装置1是具有平台琴(grand piano)型的外观的电子钢琴,具备三根脚4、由该三根脚4所支撑并收容键盘(未图示)等的本体2、支撑于本体2且可沿上下方向(图1(a)、图1(b)上下方向)开闭的大顶盖3以及配设在大顶盖3的前方的乐谱架装置100,乐谱架装置100通过支撑构件40而使乐谱面板30在顶板20上可竖立及放倒地构成。
[0066] 其次,参照图2(a)及图2(b)~图6(a)、图6(b)、图6(c)、图6(d),对乐谱架装置10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图2(a)是乐谱架装置100的平面图,图2(b)是乐谱架装置100的仰视图,图3是图2(a)的III-III线上的乐谱架装置100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4是图
2(a)的IV-IV线上的乐谱架装置100的放大剖面图,表示乐谱面板30放倒的状态。图5是对应于图4的乐谱架装置100的放大剖面图,表示乐谱面板30竖立的状态。而且,图2(a)、图2(b)的X所示的部分、图3的Y所示的部分、图4的Z所示的部分以及图5的P所示的部分在图2(a)及图2(b)~图5中分别被放大示出。另外,顶板20是左右对称地形成,因此在图3中,顶板20仅示出左侧部分。
[0067] 如图2(a)及图2(b)~图5所示,乐谱架装置100具备:顶板20,配设在大顶盖3(参照图1(a)、图1(b))的前方且支撑于本体2(参照图1(a)、图1(b));乐谱面板30,可竖立及放倒地支撑于顶板20;支撑构件40,将乐谱面板30可竖立及放倒地支撑于顶板20;
轴状构件31,在乐谱面板30的彼此相向的侧面,从在乐谱面板30的竖立状态下成为乐谱面板30的下方的位置而分别突出设置着;收容构件51,固定在顶板20的下表面;以及引导构件52,安装在顶板20的下表面,且乐谱面板30在放倒状态下与顶板20齐平地配设着。
[0068] 如图2(a)、图2(b)及图3所示,顶板20包含沿左右方向(图2(a)、图2(b)左右方向)较长的矩形状的板材,开口21从左右方向的中央贯穿板厚方向(图2(a)、图2(b)纸面垂直方向)而形成至到达后缘(图2(b)上侧的缘)的部分为止。而且,在顶板20的下表面侧,以堵塞开口21的方式而安装后述的收容构件51,由此,乐谱面板30构成为可配设到开口21内。
[0069] 顶板20具有:前侧开口面21a,为形成顶板20的开口21的内周面,且在乐谱面板30的竖立状态下,与乐谱面板30隔开而配置着,并且在乐谱面板30的放倒状态下,靠近乐谱面板30而配置着;以及一对左右开口面21b,连续于该前侧开口面21a的两端且是用来形成顶板20的开口21的内周面。所述前侧开口面21a及一对左右开口面21b包含相对于顶板20的上表面及下表面而垂直的面。
[0070] 开口21贯穿板厚方向而形成至到达顶板20的后缘的部分为止,由此,借由一对左右开口面21b及前侧开口面21a而形成有后侧(图2(a)及图2(b)上侧)已开放的空隙。因而,在乐谱面板30放倒时,乐谱面板30的后述的后侧的长面30a(图2(a)及图2(b)上侧的面)与顶板20不会相干涉。因而,即使在手指接触乐谱面板30的后侧的长面30a的状态下使乐谱面板30放倒,顶板20与手指也不会相干涉。因而,能够防止在乐谱面板30放倒时手指被夹在乐谱面板30与顶板20之间,因此能够简便地进行乐谱面板30的放倒动作。
[0071] 在顶板20的下表面(图2(b)纸面跟前侧的面)上,沿着左右开口面21b的下缘而凹设有矩形状的本体侧导槽22。本体侧导槽22是后述的轴状构件31所滑动的槽,与后述的引导构件52相比,前后方向(图2(a)、图2(b)上下方向)的长度被设定得较短,左右方向(图2(a)、图2(b)左右方向)的长度被设定得较长,上下方向(图2(a)、图2(b)纸面垂直方向)的深度被设定得比后述的轴状构件31的直径稍长。在本体侧导槽22的平面(与顶板20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平行的面)上,贴附着板材(plate)22a,并且利用从本体侧导槽22侧(顶板20的下表面侧、图2(b)纸面跟前侧)螺合的螺栓(bolt)22a1而固定着。
[0072] 在本体侧导槽22与轴状构件31之间隔设着板材22a,因此能够防止在由轴状构件31摩擦木材的本体侧导槽22时产生异音。即,当轴状构件31在与本体侧导槽22接触的状态下在本体侧导槽22内滑动时,轴状构件31会摩擦木材的本体侧导槽22,因此会产生异音。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本体侧导槽22与轴状构件31之间隔设着板材22a,因此能够防止轴状构件31与本体侧导槽22直接接触且滑动。因而,能够防止上述异音的产生。
[0073] 而且,本体侧导槽22的左右方向(图2(a)、图2(b)左右方向)的长度被设定得比引导构件52更长,因此能够将从顶板20的下表面螺合的螺栓22a1配设在从顶板20的下表面观察为后述的引导构件52的左右方向更外侧。因而,能够在固定好引导构件52的状态下利用螺栓22a1来固定板材22a。
[0074] 即,如果从顶板20的下表面(图2(b)纸面跟前侧的面)观察,从顶板20的下表面(b)螺合的螺栓22a1配设成在上下方向(图2(a)、图2(b)纸面垂直方向)上与后述的引导构件52重叠,则除非在拆除引导构件52的状态下,否则无法固定螺栓22a1。与此相对,本发明中,通过朝左右方向扩大本体侧导槽22,从而能够使螺栓22a1的螺合位置在左右方向上朝外侧远离该引导构件52,以避免该引导构件52与螺栓22a1在上下方向上重叠。因而,无须拆除该引导构件52便可简便地将螺栓22a1固定于本体侧导槽22,因此可实现作业性的提高。而且,由于本体侧导槽22是凹设于顶板20的下表面,本体侧导槽22因此配设在比顶板20的上表面更低的位置。
[0075] 如图2(a)及图2(b)~图5所示,乐谱面板30包含板厚较顶板20薄且左右方向(图2(a)、图2(b)左右方向)较长的板材,由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一对长面30a和沿前后方向(图2(a)、图2(b)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短面30b形成为矩形状。在乐谱面板30的下表面(图4下表面),可转动地连结着支撑构件40的一端,且安装着轴状构件31,该轴状构件31从乐谱面板30向乐谱面板30的左右方向(图3左方向)的外侧分别突出。
[0076] 轴状构件31是在本体侧导槽22内滑动的销(pin),包含轴心的剖面形状是形成为L字状。而且,轴状构件31被固定在乐谱面板30为放倒状态时的乐谱面板30的下表面且乐谱面板30的后述的前侧的长面30a(图2(a)及图2(b)下侧的面)的附近。因而,轴状构件31的长度被设定成,当将乐谱面板30配设到贯穿顶板20而形成的开口21内时,从乐谱面板30朝左右方向的外侧突出的轴状构件31被收容在本体侧导槽22内。
[0077] 如图2(a)、图2(b)及图3所示,引导构件52与收容构件51是不同体地形成,收容构件51以堵塞顶板20的开口21的方式而安装在顶板20的下表面,引导构件52以覆盖顶板20的本体侧导槽22的方式而安装在顶板20的下表面。
[0078] 如图2(a)及图2(b)~图5所示,该收容构件51是收容乐谱面板30及支撑构件40等的箱状的构件,且具备下述部分而构成:本体部51a,具有可将支撑构件40的另一端转动地连结的底面51a1及从底面51a1的各缘分别竖立设置的壁51a2,且形成为箱状;凸缘(flange)51b,从本体部51a的壁51a2的上缘分别与本体部51a的底面51a1平行地延伸;切口部51c,将本体部51a的左右方向(图5纸面垂直方向)上的壁51a2分别切开而形成;螺栓孔51d1、51d2,穿设于本体部51a的底面51a1;以及乐谱面段部51e,固定在收容构件51的底面51a1。在螺栓孔51d2内,螺合有将乐谱面段部51e固定于收容构件51的底面51a1的螺栓(未图示)。
[0079] 如图5所示,收容构件51经由支撑构件40而连结于乐谱面板30。即,支撑构件40的一端经由铰链(hinge)62而可转动地连结于乐谱面板30的下表面中间部,该支撑构件
40的另一端经由铰链61而可转动地连结于收容构件51(本体部51a的底面51a1)。另外,将铰链61固定于收容构件51的底面51a1的螺栓(未图示)螺合在螺栓孔51d1内。
[0080] 由于收容构件51的本体部51a形成为箱状,因此当将收容构件51安装到顶板20的下表面(图4及图5的下表面)时,收容构件51(本体部51a的底面51a1)从顶板20的下表面朝下方(图4及图5的下方)突出设置着。因而,通过将支撑构件40的另一端(在乐谱面板30竖立时位于下侧的端部)连结于收容构件51(本体部51a的底面51a1),从而能够在乐谱面板30的竖立状态下,相应于收容构件51(本体部51a的底面51a1)从顶板20的下表面朝下方突出设置着,而将支撑构件40的另一端配设于顶板20的下表面更下方(较低的位置)。
[0081] 凸缘51b是具有下述部分而构成:一对侧面凸缘51b1,从本体部51a的左右侧的壁51a2延伸,后表面凸缘51b2,从本体部51a的后侧的壁51a2延伸;以及多个前表面凸缘51b3,从本体部51a的前侧的壁51a2延伸。
[0082] 侧面凸缘51b1形成得比左右侧的壁51a2(切开有切口部51c的壁51a2)的前后方向(图4左右方向)的长度更短(参照图7)。因而,能够相应于侧面凸缘51b1的缩短而将引导构件52大型化。
[0083] 后表面凸缘51b2被设定成比本体部51a的左右方向(图2(a)、图2(b)左右方向)的长度更长,并且,与本体部51a的底面51a1正交且与左右侧的壁51a2平行的剖面的形状形成为L字状,在跨过顶板20的开口21的状态下(以将夹着乐谱面板30的开口21而彼此相向的一对短面30b予以连结的方式)固定于顶板20。因而,借助后表面凸缘51b2,顶板20的刚性得到强化,因此能够提高包含木材的顶板20的耐久性。
[0084] 前表面凸缘51b3包含多个(5个)比后表面凸缘51b2更短的部分。由此,与沿着本体部51a的左右方向而由一个构件来形成前表面凸缘51b3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轻量化,可实现成本削减。
[0085] 切口部51c是在本体部51a的左右侧的壁51a2上切开而形成的开口,其是为了使从乐谱面板30突出的轴状构件31从收容构件51(本体部51a的左右侧的壁51a2)突出而设。因而,当安装有轴状构件31的乐谱面板30经由支撑构件40而连结于收容构件51(本体部51a的底面51a1)时,轴状构件31通过切口部51c而自本体部51a的左右侧的壁51a2突出,当将收容构件51固定于顶板20的下表面时,轴状构件31被收容在顶板20的本体侧导槽22内。
[0086] 乐谱面段部51e是固定于收容构件51(本体部51a的底面51a1)的前侧部分(图4及图5左侧部分)的构件,且包含板状构件,该板状构件呈具有与收容构件51(图3左右方向)的长度方向大致相同长度的长边的矩形状且具有规定的板厚。因而,乐谱面段部51e的上表面较本体部51a的底面51a1高出一段。
[0087] 通过在乐谱面板30的放倒状态下使乐谱面板30与顶板20齐平,从而即使在乐谱面板30的竖立时,乐谱面板30的下端低于顶板20的情况下,由于乐谱面段部51e的上表面较本体部51a的底面51a1高出一段,因此也能够提高靠在乐谱面板30上的乐谱面的支撑点,从而能够使乐谱面便于观看。
[0088] 图6(a)、图6(b)、图6(c)、图6(d)示出引导构件52,图6(a)是引导构件52的平面图,图6(b)是引导构件52的下表面图,图6(c)是从图6(b)的箭头VIc方向观察的引导构件52的侧面图,图6(d)是图6(c)的VId-VId线上的引导构件52的剖面图。参照图4~图6(a)、图6(b)、图6(c)、图6(d)来说明该引导构件52。
[0089] 如图4~图6(a)、图6(b)、图6(c)、图6(d)所示,该引导构件52是包含树脂且形成为矩形的立方体的构件,且凹设有槽,该槽对应于顶板20的本体侧导槽22,且在乐谱面板30的竖立及放倒时供轴状构件31滑动或卡合。具体而言,所述引导构件52凹设有:侧面观察(从图6(c)纸面跟前侧观察)呈“丿”字状的竖立槽52a;以及连续于该竖立槽52a且沿前后方向(图6(c)左右方向)延伸的直线状的引导侧导槽52b。而且,在引导构件52中,形成有引导侧导槽52b及限制壁52c,该限制壁52c连续于竖立槽52a且沿该引导构件52的上下方向(图6(c)上下方向)竖立设置着。
[0090] 竖立槽52a是轴状构件31在乐谱面板30的竖立时通过乐谱面板30的自重而卡合的槽,竖立槽52a的下端(最靠近本体部51a的底面的部分)配设在乐谱面段部51e的上端更下侧(图4及图5下侧)。
[0091] 引导侧导槽52b是与“丿”字状的竖立槽52a的上端(最靠近顶板20的下表面的部分)连续,且构成为在乐谱面板30的竖立及放倒时成为乐谱面板30的下方(图5下方)的部分可移动。而且,引导侧导槽52b是以与竖立槽52a相同的宽度(图6(b)上下方向的长度)而凹设著。
[0092] 竖立槽52a及引导侧导槽52b连续地凹设着,因此能够一次性加工出竖立槽52a及引导侧导槽52b。因而,能够削减竖立槽52a及引导侧导槽52b的加工所需的成本。另外,由于引导构件52被固定在顶板20的下表面,因此在引导构件52固定于顶板20的状态下,引导侧导槽52b配设在比顶板20更低的位置。
[0093] 而且,限制壁52c形成该引导构件52的与凹设有竖立槽52a及引导侧导槽52b的侧面(图6(b)下侧的面)相向的侧面(图6(b)上侧的面)。因而,即使在因支撑构件40的连结状态发生松弛而乐谱面板30相对于收容构件51而晃动的情况下,通过轴状构件31抵接于限制壁52c,能够防止乐谱面板30相对于收容构件51的晃动。
[0094] 如图4所示,在乐谱面板30放倒的状态下,在顶板20的前侧开口面21a及与顶板20的前侧开口面21a相向的乐谱面板30的前侧的长面30a之间形成有规定的间隙,轴状构件31位于本体侧导槽22及引导侧导槽52b的前端。随着乐谱面板30的竖立,轴状构件31一方面在本体侧导槽22及引导侧导槽52b内滑动,一方面向后方(后表面凸缘51b2侧、图
4右侧)移动。
[0095] 如图5所示,在乐谱面板30竖立时,轴状构件31通过乐谱面板30的自重而沿着竖立槽52a落入下方(图5下方),并卡合于竖立槽52a的位于最下方的部分。由此,乐谱面板30的竖立状态得以维持。
[0096] 如上所述,该收容构件51及引导构件52安装在顶板20的下表面。因而,该收容构件51的底面51a1(支撑构件40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结的部分)配设在比顶板20的下表面更低的位置。而且,在顶板20的下表面,凹设有矩形状的本体侧导槽22,并且在引导构件52上凹设有引导侧导槽52b,因此,本体侧导槽22及引导侧导槽52b(一对轴状构件31被引导构件52支撑的位置)能够配设在比顶板20的上表面低了乐谱面板30的板厚的位置。因而,当通过使轴状构件31在本体侧导槽22及引导侧导槽52b内滑动而使乐谱面板30放倒时,乐谱面板30配设到顶板20的开口21内并与顶板20齐平地配设着。因而,能够使乐谱面板30在放倒状态下与顶板20齐平。
[0097] 进而,在乐谱面板30放倒时,从乐谱面板30的两侧突出设置的(与乐谱面板30一体地形的)一对轴状构件31分别支撑于直接安装在顶板20上的引导构件52,由此,只利用与顶板20的关系来规定乐谱面板30相对于顶板20的配设位置(尤其是上下方向的配设位置)。
[0098] 即,在本体侧导槽22及引导侧导槽52b内移动的一对轴状构件31在乐谱面板30的放倒时,支撑于直接连结于顶板20的下表面(图4下表面)的引导构件52(引导侧导槽52b)。因而,由于一对轴状构件31是与乐谱面板30一体地形成,因此乐谱面板30的上下方向的位置由支撑一对轴状构件31的引导侧导槽52b的凹设深度所规定。具体而言,为了将乐谱面板30与顶板20设定为齐平,只要以下述方式来设定引导侧导槽52b的深度即可,即,将顶板20(凹设有本体侧导槽22的部分)的板厚(上下方向的长度)和引导侧导槽
52b的凹设深度相加所得者与将乐谱面板30的板厚和一对轴状构件31的直径相加所得者相等。因而,通过利用与顶板20的关系来设定该引导侧导槽52b的深度,从而能够对乐谱面板30相对于顶板20的上下方向的配设位置进行规定,因此能够提高乐谱面板30相对于顶板20的上下方向的位置精度。
[0099] 而且,引导构件52与收容构件51是不同体地形成。因而,能够在与收容构件51隔开规定距离的位置配设该引导构件52。因而,能够在使乐谱面板30竖立的情况下利用顶板20来遮蔽该引导构件52,因此可实现乐谱架装置100的设计性的提高。
[0100] 即,当一体地形成该引导构件52和收容构件51时,以在将一体化的引导构件52及收容构件51予以固定的状态下,能够进行突出设置有轴状构件31的乐谱面板30的维护(maintenance)的方式,而将该引导构件52配设到顶板20的开口21内。因而,如果在乐谱面板30为竖立状态时从上方窥视顶板20的开口21,则该引导构件52容易被目测到。
[0101] 与此相对,本发明中,由于使引导构件52与收容构件51为不同体地形成,因此无须将引导构件52配设到顶板20的开口21内。因而,能够在顶板20上将引导构件52固定于远离顶板20的开口21的部位。因而,如果在使乐谱面板30竖立的情况下从上方窥视顶板20的开口21,由于该引导构件52被顶板20遮蔽,因此可减少乐谱架装置100的外部的露出的部分而实现设计性的提高。
[0102] 除此以外,该引导构件52包含树脂,且在包含木材的顶板20上凹设有本体侧导槽22。因而,与树脂相比,木材的加工成本低,因此通过在顶板20上凹设轴状构件31所滑动的槽的至少一部分,从而与在该引导构件52上对轴状构件31所滑动的整个槽进行加工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本体侧导槽22的加工所需的成本。
[0103] 进而,在顶板20的前侧开口面21a与乐谱面板30的前侧的长面30a之间形成有规定的间隙,因此即使在手指接触顶板20的前侧开口面21a或乐谱面板30的前侧的长面30a的状态下使乐谱面板30放倒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手指被夹在顶板20的前侧开口面
21a与乐谱面板30的前侧的长面30a之间。
[0104] 最后,参照图7~图9,对乐谱架装置100的组装工序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分解成收容构件51、支撑构件40、乐谱面板30及乐谱面段部51e的状态的乐谱架装置100的分解图,图8是表示分解成收容构件51、引导构件52及顶板20的状态的乐谱架装置100的分解图。而且,图9是表示收容构件51和引导构件52固定于顶板20的状态的乐谱架装置100的立体图。另外,在图9中,省略了顶板20的长度方向的图示。
[0105] 本实施方式中,并未将构成乐谱架装置100的各构成要素(乐谱面段部51e、支撑构件40、乐谱面板30、收容构件51及引导构件52)全部单元化,而是将收容构件51、乐谱面段部51e、乐谱面板30及支撑构件40单元化,然后将该单元化的收容构件51等固定于顶板20的下表面,从而与将这些部分分别固定于顶板20的下表面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乐谱架装置100的组装性。以下进行具体说明。
[0106] 如图7所示,将乐谱面段部51e固定于收容构件51的本体部51a的底面51a1。由此,乐谱面段部51e的上表面比本体部51a的底面51a1高出一段。而且,将支撑构件40的一端经由铰链62而可转动地连结于乐谱面板30的下表面(图7纸面里侧的面),并且,将支撑构件40的另一端经由铰链61而可转动地连结于收容构件51的本体部51a的底面51a1。由此,在乐谱面板30的彼此相向的侧面(短面30b),从在乐谱面板30的竖立状态下成为乐谱面板30的下方的位置分别突出设置的轴状构件31从收容构件51的切口部51c分别突出设置的状态下,乐谱面板30可竖立及放倒地支撑于收容构件51。
[0107] 如图8所示,在轴状构件31从收容构件51的切口部51c分别突出设置的状态下,可竖立及放倒地支撑于乐谱面板30的收容构件51是以堵塞着贯穿该顶板20而形成的开口21的方式而固定于顶板20的下表面。此时,通过将从收容构件51的切口部51c分别突出设置的轴状构件31收容到顶板20的本体侧导槽22中,能够进行收容构件51相对于顶板20的定位。
[0108] 当收容构件51固定于顶板20的下表面时,乐谱面板30配设到顶板20的开口21内且与顶板20齐平地配设着。因而,只要将收容构件51固定于顶板20的下表面,便能够与顶板20齐平地配设乐谱面板30,并且可利用轴状构件31来进行收容构件51相对于顶板20的定位,因此能够提高乐谱架装置100的组装性。
[0109] 如图9所示,以引导构件52覆盖该顶板20的本体侧导槽22的方式,将引导构件52固定于顶板20的下表面。当该引导构件52固定于顶板20的下表面时,从收容构件51的切口部51c分别突出设置的轴状构件31也被收容到该引导构件52的引导侧导槽52b内,从而可在本体侧导槽22及引导侧导槽52b内滑动,乐谱面板30可竖立及放倒地支撑于收容构件51。因而,通过将收容构件51、乐谱面段部51e、乐谱面板30及支撑构件40单元(unit)化,将这些单元化的收容构件51等固定于顶板20的下表面,然后,将该引导构件52固定于顶板20的下表面,从而与将乐谱架装置100的各构成要素分别固定于顶板20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乐谱架装置100的组装性,由此可实现组装时间的缩短化。
[0110] 以上,根据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任何限定,能够容易推论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改良变更。
[0111]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该收容构件51与引导构件52是不同体地形成,但未必限于此,该收容构件51与引导构件52也可以一体地形成。此时,只要将使该收容构件51和引导构件52一体地形成的构件固定于顶板20的下表面,便可完成乐谱架装置100的组装,因此能够提高乐谱架装置100的组装性,由此能够实现组装时间的缩短化。
[0112] 上述实施方式中,将该收容构件51形成为箱状,但未必限于此,也可以形成为板状。此时,较为理想的是,在该收容构件51的底面51a1上,朝下方突出设置有与支撑构件40的形状对应的凹部。通过将支撑构件40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结于收容构件51的底面
51a1的凹部,从而既能将支撑构件40的另一端配置于顶板20的下表面更下方,又能将靠在乐谱面板30上的乐谱面的下端(收容构件51的底面51a1)配置于与顶板20的下表面大致相同的高度。因而,无须通过乐谱面段部51e来提高靠在乐谱面板30上的乐谱面的支撑点,因此能够省略乐谱面段部51e。由此,能够提高乐谱架装置100的组装性,并且可实现成本削减。
[0113] 上述实施方式中,使顶板20的前侧开口面21a包含相对于顶板20的上表面及下表面而垂直的面,但未必限定于此,也可以使该前侧开口面21a以从顶板20的上表面朝向下表面而与乐谱面板30的前侧的长面30a的距离变窄的方式而倾斜。此时,顶板20的前侧开口面21a配设于乐谱面板30竖立时从演奏者侧观察为乐谱面板30的跟前侧,因此通过使该前侧开口面21a以从顶板20的上表面朝向下表面而与乐谱面板30的乐谱面板30的前侧的长面30a的距离变窄的方式而倾斜,从而能够使靠在乐谱面板30上的乐谱面易于看到。
[0114] 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引导构件52及顶板20上分别凹设有本体侧导槽22及引导侧导槽52b,但未必限于此,也可以只凹设在任一者上。此时,能够削减加工的工时,因此可实现成本削减。
[0115] 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轴状构件31在本体侧导槽22内滑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未必限于此,也可以使轴状构件31包含旋转轴,一方面使轴状构件31其自身旋转,一方面在本体侧导槽22及引导侧导槽52b内移动。此时,能够通过轴状构件31的旋转来简易地进行乐谱面板30的竖立及放倒动作。
[0116] 上述实施方式中,于轴状构件31在乐谱面板30的彼此相向的侧面,对从在乐谱面板30的竖立状态下成为乐谱面板30的下方的位置分别突出设置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未必限于此,也可以只在乐谱面板30的彼此相向的侧面中的任一侧面上突出设置轴状构件31。此时,与所述实例相比,能够使轴状构件31及轴状构件31所滑动的槽(本体侧导槽22、竖立槽52a、引导侧导槽52b)的数量减少,因此可通过零件个数及加工工时的减少来实现成本削减。
[0117] 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收容构件51安装于顶板20的下表面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未必限于此,也可以为收容构件51安装于顶板20的上表面的情况。例如,也可以对收容构件51的凸缘51b实施精心的装饰,并将该凸缘51b安装于顶板20的上表面。由此,可实现乐谱架装置100的设计性的提高。另外,此时,较为理想的是,考虑到顶板20的板厚来设定箱状的收容构件51的深度。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