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板装置

申请号 CN201110262481.X 申请日 2011-09-06 公开(公告)号 CN102402972A 公开(公告)日 2012-04-04
申请人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酒井辉美男;
摘要 踏板 装置具备设置于踏板 外壳 (8)的踏板底架(9)、相对于该踏板底架(9)在上下方向上旋转移动的踏板(10)、将该踏板(10)的后部以使其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方式保持于踏板底架(9)的旋转保持机构(11)。因而,在将踏板(10)踏下时,能够通过旋转保持机构(11)使踏板(10)的后部与踏板(10)的旋转动作相应地向下侧移动。
权利要求

1.一种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踏板,相对于乐器主体在上下方向上旋转移动;以及
旋转保持机构,将该踏板的后部以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状态保持于所述乐器主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保持机构沿着以位于所述踏板后方延长线上的虚拟支点为中心的圆弧,以使所述踏板的所述后部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引导所述踏板的所述后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保持机构具备:
引导保持构件,设置于所述乐器主体,沿着上下方向设有以位于所述踏板后方延长线上的所述虚拟支点为中心的圆弧状的引导槽;以及
引导连结构件,设置于所述踏板的所述后部,具有与所述踏板的旋转动作相应地在所述引导保持构件的所述引导槽内移动的多个引导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槽形成于具有滑动性的合成树脂制的引导板,该引导板设置于所述引导保持构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施构件,该施力构件始终朝向上方对所述踏板施力。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下限限制器,该下限限制器弹性地限制所述踏板的下限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踏板被踏下而与所述下限限制器接触时,所述踏板的前端下部与设置所述乐器主体的设置面接触,在该状态下,所述下限限制器被所述踏板弹性地压下。

说明书全文

踏板装置

[0001] 关联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基于2010年9月10日申请的日本特许申请2010-203673号并要求其优先权,通过援引包括该申请的内容全部。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在电子琴或电子琴等键盘乐器中使用的踏板装置。

背景技术

[0003] 以往,在电子钢琴等键盘乐器中具有:设有键盘部的乐器外壳支撑该乐器外壳的脚部和在位于乐器外壳下侧的脚部设置的踏板装置。
[0004] 这样的键盘乐器的踏板装置,如日本特开平07-219542中所记载的那样构成为,在保持踏板的乐器主体设有成为支点部的支点孔,在踏板的后端部朝向后方突出地设有支点轴部,通过使该踏板的支点轴部插入至乐器主体的支点孔,将踏板保持成相对于乐器主体向上下方向旋转。
[0005] 在这样的现有的踏板装置中,在较短地形成电子钢琴的键盘部的进深而使乐器外壳的进深短的情况下,踏板过于靠近演奏者,因此,需要将踏板向乐器外壳下侧的里侧偏移地进行配置,或者缩短踏板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
[0006] 但是,如果只是如上所述那样将踏板向乐器外壳的里侧偏移地进行配置,踏板装置有时会向乐器外壳的里侧突出,因而存在即使较短地形成键盘部的进深而使乐器外壳的进深短,仍然不能减小乐器整体的设置空间的问题。
[0007] 此外,若如后者那样仅是缩短踏板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则踏板的支点部和踏板的前端部的长度会变短,因而在将踏下踏板时踏板在上下方向上的行程设为相同的情况下,踏板在上下方向上的旋转度变大,由此存在踏板的踏下操作中会产生不适感而不能良好地进行踏板操作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踏板装置,即使缩短踏板而减小乐器整体的设置空间,踏板的踏下操作也不会产生不适感,而能够良好地进行踏板操作。
[0009]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提供一种踏板装置,具备:乐器主体;踏板,相对于该乐器主体在上下方向上旋转移动;以及旋转保持机构,将该踏板的后部以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状态保持于所述乐器主体。附图说明
[0010] 并入说明书并构成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当前优选的实施例,并连同上文给出的通用描述和下文给出的优选实施例的细节性描述,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其中:
[0011] 图1是表示适用了本发明的键盘乐器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0012] 图2是图1所示的键盘乐器中的踏板装置的A-A箭头剖视的放大剖视图。
[0013] 图3是表示在图2所示的踏板装置中将踏板外壳拆下后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放大俯视图。
[0014] 图4是进一步放大表示图2所示的踏板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0015] 图5是表示在图4所示的踏板装置中踏下了踏板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0016] 图6是表示图2所示的踏板装置的踏板的放大立体图。
[0017] 图7是表示图2所示的踏板装置的踏板保持构件的放大立体图。
[0018] 图8是在图3所示的踏板装置的B-B箭头剖视时踏板保持构件安装在踏板底架上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0019] 图9是图8所示的踏板保持构件的C-C箭头剖视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0020] 图10是表示在图2所示的踏板装置的踏板连结构件上设置的开关按压构件的放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参照图1~图10,说明将本发明适用于键盘乐器的一实施方式。
[0022] 如图1所示,该键盘乐器具有乐器外壳1。该乐器外壳1具备键盘箱2、在该键盘箱2的左右两侧设置的一对侧板3、以及在键盘箱2的背面设置的背面板4。
[0023] 如图1所示,在键盘箱2的内部设有键盘部5。该键盘部5构成为白键及黑键等多个键5a按音阶顺序排列。在该键盘箱2上设有可开关地覆盖键盘部5的键盘盖6。此外,一对侧板3和背面板4兼作为支撑键盘箱2的脚部。
[0024] 如图1所示,在该乐器外壳1内的下部设有踏板装置7。如图2及图3所示,该踏板装置7具备:踏板外壳8;踏板底架(chassis)9,配置在该踏板外壳8内;多个踏板10,相对于该踏板底架9在上下方向上旋转;多个旋转保持机构11,将该多个踏板10保持为相对于踏板底架9分别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状态。
[0025] 踏板外壳8由合成树脂形成,如图1及图2所示,以位于键盘箱2的下侧的状态配置于背面板4下部的内表面。如图1~图3所示,该踏板外壳8以在多个踏板10的各后部(在图2中为右侧部)分别插入该踏板外壳8的状态下多个踏板10沿着左右方向(在图3中为上下方向,在图1中为键盘部5的键5a的排列方向)排列的方式,形成为左右方向长的箱状。
[0026] 该情况下,如图1及图2所示,在踏板外壳8上设有供多个踏板10的各后部(在图2中为右侧部)分别插入的多个踏板插入孔8a。如图2所示,在该多个踏板插入孔8a内的各上端部分别设有用于限制踏板10的上限位置的上限限制器(stopper)12。该上限限制器12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
[0027] 踏板底架9由金属板形成,如图2~图4所示,配置在踏板外壳8的下部。即,如图3所示,该踏板底架9形成得在左右方向上长,以便使多个踏板10沿左右方向(在图3中为上下方向)排列。该情况下,如图2~图4所示,踏板底架9具备:第一支撑部9a,位于踏板外壳8的前表面下部(在图2中,为左侧面的下部);第二支撑部9b,位于与该第一支撑部9a的后部相邻的底部;以及第三支撑部9c,位于该第二支撑部9b的后方。
[0028] 即,如图2及图4所示,第一支撑部9a构成为,与踏板10对应的部位沿着踏板外壳8的前表面(在图4中为左侧面)竖起,该竖起的上部沿着踏板10的下表面朝向踏板外壳8的前方(在图4中为左侧)突出。第二支撑部9b构成为,设置在位于第一支撑部9a的后部(在图4中为右侧部)的底部,在与踏板10对应的部位设有凹部9d。
[0029] 此外,如图2及图4所示,第三支撑部9c构成为,位于踏板底架9的后部(在图4中为右侧部),沿着踏板外壳8的后部的内表面竖起,该竖起的上部朝向踏板10的后侧上部(在图4中为右侧上部)稍向前下方(在图4中为左下方)倾斜地突出,该突出的前端部9e形成为梳齿状。
[0030] 如图1~图6所示,多个踏板10分别形成为在前后方向(在图2中为左右方向)上细长的形状。即,如图6所示,该踏板10构成为,其上表面部10a的前部(在图6中为左下侧的部分)在踏板10的排列方向上的长度(宽度)比上表面部10a的后部(在图6中为右上侧的部分)在踏板10的排列方向上的长度(宽度)稍长,在该上面部10a的外周的边缘部,以垂下的状态大致框状地设有侧壁部10b。
[0031] 如图2~图5所示,多个旋转保持机构11,分别将踏板10的后部(在图2中为右侧部)保持于踏板底架9,并且,沿着以位于踏板10的后方延长线上且踏板底架9的后方(在图2中为右向)的虚拟支点P为中心的圆弧引导多个踏板10的后部,以使其分别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0032] 即,如图4及图5所示,该旋转保持机构11具备:引导保持构件13,设置在踏板底架9之上;引导连结构件14,设置于踏板10的后部(在图4中为右侧部)。由此,该旋转保持机构部11如图2及图4所示,在通过引导保持构件13将引导连接部14保持为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状态下,沿着以虚拟支点P为中心的圆弧在上下方向上引导踏板10的后部。
[0033] 该情况下,如图7及图8所示,引导保持构件13构成为,将纵向(在图8中为上下方向)长的金属板的两侧朝向后方(在图8中为右侧)大致直角地弯折,并且,将其下部朝向前侧(在图8中为左侧)大致直角地弯折。由此,如图7及图8所示,引导保持构件13具有前面部13a、设置于其两侧的一对侧面部13b、以及设置于前面部13a的下部的安装部13c,该安装部13c安装于踏板底架9的第二支撑部9b之上。
[0034] 即,如图3、图7及图8所示,引导保持构件13的安装部13c沿着多个踏板10的排列方向(在图3中为上下方向)连续地形成。在该安装部13c,以位于多个踏板10的彼此之间的方式设有多个螺纹孔15a,并且,与多个踏板10相对应地设有多个弹簧插入孔22a。由此,如图8所示,安装部13c构成为,通过使螺钉15从踏板底架9的第二支撑部9b的下侧与螺纹孔15a螺合,将引导保持构件13安装在踏板底架9的第二支撑部9b之上。
[0035] 如图2及图7所示,在该引导保持构件13的前面部13a,与踏板外壳8的踏板插入孔8a相对应地设有供踏板10的后部插入的开口部16。此外,如图7~图9所示,在该引导保持构件13的一对侧面部13b,沿着其上下方向分别埋入有引导板17。该引导板17由作为尼龙(注册商标)的聚酰胺(PA)、聚缩(POM)等具有滑动性(打滑性)的合成树脂形成。
[0036] 此外,如图8及图9所示,该引导板17通过嵌入于在一对侧面部13b分别沿着上下方向呈大致圆弧状地设置的安装槽19中,而分别安装于一对侧面部13b。即,如图9所示,该引导板17通过在沿着其外周部连续地设置的嵌装槽部17a中插入嵌装引导保持构件13的侧面部13b上的安装槽19的边缘部,而分别安装于一对侧面部13b。
[0037] 如图2所示,在该引导板17上沿上下方向弯曲地设有以虚拟支点P为中心的圆弧状的引导槽18,该虚拟支点P位于踏板10的后方延长线上且从踏板底架9向后方(在图2中为右侧)离开的位置。如图2所示,在假定将踏板10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形成得足够长的情况下,该虚拟支点P是位于该假定的踏板10的后端部的部位,是如图2中用实线所示那样位于大致平状态的踏板10的朝向后方延伸的延长线S上的部位。
[0038] 另一方面,如图4~图6所示,引导连结构件14具有:在踏板10的后部(在图4中为右侧部)立起设置的竖起部14a;在该竖起部14a的两侧朝向其后方弯折而成的一对侧部14b;以及踏板10的侧壁部10b上的后端部14c。如图3所示,引导连结构件14无接触地配置于引导保持构件13的内部即引导保持构件13的前面部13a与一对侧面部13b之间。
[0039] 即,该引导连结构件14的竖起部14a,如图4~图6所示那样形成为其上下方向上的长度比引导保持构件13的前面部13a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短,如图3所示那样形成为踏板10的排列方向(在图3中为上下方向)上的长度比引导保持构件13的一对侧面部13b间的长度稍短。
[0040] 此外,引导连结构件14的位于两侧的一对侧部14b也如图4~图6所示那样比引导保持构件13的侧面部13b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短,如图2及图3所示那样前后方向(在图2中为左右方向)上的长度比引导保持构件13的侧面部13b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短。而且,引导连结构件14的踏板10上的后端部14c如图2、图4及图5所示,在与竖起部14a大致相同的位置,形成于位于竖起部14a下侧的踏板10的侧壁部10b。
[0041] 由此,引导连结构件14如图2~图5所示,其竖起部14a与引导保持构件13的前面部13a相对置,一对侧部14b以及踏板10的后端部14c与引导保持构件13的一对侧面部13b相对置,在该状态不与这些构件接触地,配置于引导保持构件13的前面部13a和一对侧面部13b之间。该情况下,引导连结构件14如图5所示那样构成为,以即使踏板10被踏下而向下侧倾斜移动时竖起部14a也不与引导保持构件13的前面部13a接触的程度的间隙进行配置。
[0042] 此外,如图2~图6所示,在该引导连结构件14上安装有第一、第二引导轴20、21,该第一、第二引导轴20、21与踏板10的旋转动作相应地在引导保持构件13的引导槽18内进行移动。如图5所示,该第一、第二引导轴20、21都是弹簧销。该弹簧销是形成为管状且其表面沿着其轴向形成为波状的部件,构成为在插入了引导连结构件14的各安装孔20a、21a内时能够在任意的位置被固定。
[0043] 该第一、第二引导轴20、21之中,第一引导轴20如图4~图6所示,插入安装于在引导连接部14的一对侧部14b的各上部设置的各安装孔20a,在该状态下,第一引导轴20的两端部以可移动的方式插入于在引导保持构件13的一对侧面部13b设置的各引导板17的各引导槽18内的上部侧。
[0044] 此外,第二引导轴21如图4及图5所示,插入安装于在引导连结构件14的后端部14c即踏板10的侧壁部10b的后端部14c设置的各安装孔21a,在该状态下,第二引导轴21的两端部以可移动的方式插入于在引导保持构件13的一对侧面部13b设置的各引导板17的各引导槽18内的下部侧。
[0045] 由此,如图4及图5所示,第一、第二引导轴20、21以可移动的方式分别插入于在引导保持构件13的各引导板17设置的各引导槽18内的上下部,将在踏板10的后部设置的引导连结构件14保持于引导保持构件13,在该状态下使引导连结构件14沿着以虚拟支点P为中心的圆弧状的引导槽18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从而能够使踏板10以虚拟支点P为中心在上下方向上旋转移动。
[0046] 如图2及图4所示,多个踏板10分别被作为施构件的螺旋弹簧20向上方施力。即,该螺旋弹簧22穿过在引导保持构件13的安装部13c设置的弹簧插入孔22a,配置在踏板10的下表面和与其相对应的踏板底架9的第二支撑部9b的凹部9d之间。由此,该螺旋弹簧22构成为,通过其弹簧力上推踏板10,而使踏板10的上表面部10a与在踏板外壳8的踏板插入孔8a的上边缘部设置的上限限制器12弹性接触。
[0047] 此外,如图5所示,多个踏板10在分别克服螺旋弹簧22的弹簧力而被压下了时,分别与下限限制器23抵接。该下限限制器23与上限限制器12同样,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设置在踏板底架9的第一支撑部9a之上。由此,在踏板10被踏下了时,该下限限制器23与踏板10的下表面弹性接触,由此将踏板10限制于下限位置。
[0048] 该情况下,该下限限制器23如图2中用双点划线所示那样构成为,在踏板10向下侧旋转移动而踏板10的下表面与下限限制器23的上表面接触时,踏板10的前端下部大致同时地与设置乐器外壳1的地板等设置面K接触。由此,该下限限制器23构成为,在踏板10的下表面与下限限制器23的上表面接触并且踏板10的前端下部大致同时地与设置乐器外壳1的地板等设置面K接触的状态下,在下限限制器23进一步被踏板10弹性地压下时,踏板10的后部不会以下限限制器23为支点浮起。
[0049] 另一方面,如图2~图5所示,在踏板底架9的第三支撑部9c设有开关部24。该情况下,如图2及图3所示,踏板底架9的第三支撑部9c构成为,位于其上部的倾斜的前端部9e的各梳齿部无接触地插入引导连结构件14的一对侧部14b之间,开关部24设置于该插入的部分。
[0050] 如图2所示,该开关部24具有开关基板25和设置在开关基板25上的拱状的膨胀部26。如图3所示,开关基板25在踏板底架9的第三支撑部9c之上沿着多个踏板10的排列方向(在图3中为上下方向)连续地设置。此外,如图4所示,拱状的膨胀部26是使橡胶等弹性板膨胀而形成的,在其内部设有可动触点26a,该可动触点26a能够接触或分离地与在开关基板23上设置的固定触点25a接触。
[0051] 由此,如图4及图5所示,该开关部24形成为,当拱状的膨胀部26被从上方按压而弹性变形时,设置于其内部的可动触点26a与开关基板25的固定触点25a接触,由此进行开关动作并输出开关信号。该情况下,如图4及图5所示,在引导连结构件14上设有开关按压构件27,该开关按压构件27与踏板10的上下方向的旋转动作相应地按压开关部24的膨胀部26。
[0052] 如图4及图10所示,该开关按压构件27具备:安装片27a,通过螺钉28安装于引导连结构件14的竖起部14a的内表面;以及按压片27b,经由加强片27c设置于该安装片27a的下部。由此,如图5所示,在踏板10被踏下而第一、第二引导轴20、21沿着引导保持构件13的引导槽18向下侧移动时,开关按压构件27与引导连结构件14一起向下侧移动,而使按压片27b按压开关部24的膨胀部26。
[0053] 接着,说明这样的键盘乐器中的踏板装置7的作用。
[0054] 在踏板10未被踏下的通常状态下,如图2及图4所示,踏板10被螺旋弹簧22的弹簧力上推,由此踏板10与下限限制器23的上方分离,踏板10的上表面部10a与在踏板外壳8的踏板插入孔8a设置的上限限制器12弹性接触,在该状态下踏板10的上限位置被限制。
[0055] 在该状态下,如图2及图4所示,踏板10的后部也被向上侧推,因此引导连结构件14在引导保持构件13内以大致垂直的状态位于上侧。此时,由于第一、第二引导轴20、21位于上侧,从而第一引导轴20位于引导保持构件的引导槽18的上端附近,第二引导轴21处于从引导保持构件的引导槽18的下端部向上方偏离的位置。
[0056] 此外,此时如图4所示,在引导连结构件14设置的开关按压构件27移动到开关部24的上方,所以开关部24的膨胀部26弹性复原而膨胀为拱状,其内部的可动触点26a从开关基板25的固定触点25a分离,开关部24变为断开状态。
[0057] 在这样的状态下,若克服螺旋弹簧22的弹簧力踏下踏板10的前部(在图2中为左侧部),则踏板10朝向下侧旋转移动。此时,如图5所示,踏板10一边使螺旋弹簧22压缩一边向下侧移动,所以伴随与此,在踏板10的后部设置的引导连结构件14向下侧移动,并且第一、第二引导轴20、21随着该引导连结构件14沿着引导保持构件13的引导槽18向下侧移动。
[0058] 即,如图2所示,引导槽18形成以位于踏板10的后方延长线上且向后方离开底架9位置的虚拟支点P为中心的圆弧状,所以第一、第二引导轴20、21沿着引导槽18向下侧移动。由此,踏板10整体以虚拟支点P为中心进行旋转移动。
[0059] 此时,如图5所示,踏板10的后部与第一、第二引导轴20、21一起向下侧移动的同时踏板10的前部也向下侧移动。因此,即使较短地设置踏板10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也能够进行与将踏板10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较长地形成为到虚拟支点P为止时相同的旋转动作,因此踏板10的旋转角度变小。
[0060] 这样,若踏板10向下侧旋转移动则引导连结构件14也随之向下侧移动,因此在该引导连结构件14设置的开关按压构件27按压开关部24。于是,开关部24的膨胀部26弹性变形,其内部的可动触点26a与开关基板25的固定触点25a接触。由此,开关部24进行开关动作,输出开关信号。
[0061] 之后,若踏板10进一步向下侧旋转移动,则踏板10的下表面与在踏板底架9的第一支撑部9a之上设置的下限限制器23弹性抵接,从而踏板10的下限位置被限制。此时,如图2中的双点划线所示,若踏板10的下表面与下限限制器23的上表面接触,则踏板10的前端下部也大致同时地与设置乐器外壳1的地板等设置面K接触。
[0062] 在该状态下,若踏板10被进一步踏下,则下限限制器23被踏板10弹性地压下。此时,踏板10的前端下部与设置面K接触,由此踏板10以与该设置面K接触的踏板10的前端下部为中心进行旋转,因此,踏板10不会以下限限制器23为支点旋转而使踏板10的后部浮起。
[0063] 此外,在该状态下,若使脚离开踏板10而去除外力,则踏板10被螺旋弹簧22的弹簧力上推而返回至初始位置。此时也是,第一、第二引导轴20、21沿着形成为以位于踏板10的后方延长线上且向后方离开踏板底架9的位置的虚拟支点P为中心的圆弧状的引导槽18向上侧移动,因而踏板10整体以虚拟支点P为中心朝向上侧旋转移动。
[0064] 由此,引导连结构件14也向上侧移动,所以在该引导连结构件14设置的开关按压构件27向上方离开开关部24,使开关部24断开。此后,踏板10进一步向上侧移动,踏板10的上面部10a与在踏板外壳8的踏板插入孔8a设置的上限限制器12弹性接触,踏板10被限制于上限位置而返回至初始位置。
[0065] 这样,根据该踏板装置7,因为具备在踏板外壳8设置的踏板底架9、相对于该踏板底架9在上下方向上旋转移动的踏板10、以及使该踏板10的后部以可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状态保持于踏板底架9的旋转保持机构11,因此,即使较短地设置踏板10短而减小乐器整体的设置空间,在踏下踏板10的操作中也不会产生不适感,能够良好地进行踏板操作。
[0066] 即,在该踏板装置7中,在踏下踏板10时,能够与踏板10的旋转动作相应地通过旋转保持机构11使踏板10的后部向下侧移动。因此,即使较短地设置踏板10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由于踏板10的整体向下侧移动,所以也能够减小踏板10的旋转角度。由此,能够较短地设置踏板10而减小乐器整体的设置空间,并且即使较短地设置踏板10,在踏下踏板10的操作中也不会产生不适感,能够良好地进行踏板操作。
[0067] 该情况下,旋转保持机构11构成为沿着以位于踏板10的后方延长线上的虚拟支点P为中心的圆弧引导踏板10的后部而使其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由此能够使踏板10以位于踏板10后方延长线上的虚拟支点P为中心在上下方向上旋转。因此,即使较短地设置踏板10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也能够进行与踏板10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较长的一般踏板的情况相同的踏板操作,因而更能够在踏下踏板10的操作中不会产生不适感的情况下良好地进行踏板操作。
[0068] 此外,该旋转保持机构11具备:引导保持构件13,设置于踏板底架9,沿着上下方向设有以位于踏板10后方延长线上的虚拟支点P为中心的圆弧状的引导槽18;引导连结构件14,设置于踏板10的后部,具有与踏板10的旋转动作相应地在引导保持构件13的引导槽18内移动的第一、第二引导轴20、21,由此,能够通过第一、第二引导轴20、21使在踏板10设置的引导连结构件14相对于在踏板底架9设置的引导保持构件13以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连结。
[0069] 因此,在该旋转保持机构11中,踏板10在上下方向上旋转移动时,能够使第一、第二引导轴20、21沿着形成为以位于踏板10后方延长线上且离开踏板底架9的后方的位置的虚拟支点P为中心的圆弧状的引导槽18移动,因而,踏板10整体能够以虚拟支点P为中心进行旋转移动,由此,即使较短地设置踏板10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也能够减小踏板10的旋转角度,因而在踏下踏板10的操作中不会产生不适感,能够良好地进行踏板操作。
[0070] 即,踏板10的后部与第一、第二引导轴20、21一起向下侧移动的同时踏板10的前部也向下侧移动,由此,即使较短地设置踏板10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也能够进行与将踏板10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较长地设置到虚拟支点P为止时相同的旋转动作,因而能够可靠地减小踏板10的旋转角度。由此,即使较短地设置踏板10,在踏下踏板10的操作中也不会产生不适感,能够进行与踏板10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较长的一般踏板相同的踏板操作,因而能够更良好地进行踏板操作。
[0071] 该情况下,引导槽18形成于在引导保持构件13设置的具有滑动性的合成树脂制的引导板17,由此第一、第二引导轴20、21与踏板10的旋转动作相应地在引导槽18内移动时,能够通过引导板17的滑动性(打滑性)使第一、第二引导轴20、21顺滑且良好地滑动移动,由此能够提高踏板10的踏下操作性。
[0072] 此外,在该踏板装置7中,具备螺旋弹簧22作为始终朝向上方对踏板10施力的施力构件,因而在踏板10未被操作时,能够始终将踏板10向上推至规定位置(上限位置)。因此,该踏板10即使在克服螺旋弹簧22的弹簧力被踏下时以虚拟支点P为中心向下侧旋转移动,在踏下力被去除时也能够借助螺旋弹簧22的弹簧力被上推而自动地返回至原来的规定位置。
[0073] 该情况下,在踏板外壳8设有弹性地限制踏板10的上限位置的上限限制器12,由此在推踏板10被螺旋弹簧22的弹簧力上推时,能够通过该上限限制器12将踏板10限制于上限位置,并且由于该上限限制器12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因此通过踏板10与上限限制器12弹性地抵接,能够防止产生异声。
[0074] 此外,在该踏板装置7中,具有弹性地限制踏板10的下限位置的下限限制器23,由此在踏板10被踏下而以虚拟支点P为中心向下侧旋转时,能够将踏板10限制于下限位置,并且由于该下限限制器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从而踏板10与下限限制器23弹性地抵接,因此能够防止产生异声,能够良好地进行踏板操作。
[0075] 该情况下,在踏板10被踏下而接触下限限制器23时,踏板10的前端下部与乐器外壳1的设置面K接触,在该状态下,下限限制器23通过踏板10被弹性地押下,从而踏板10的下表面与下限限制器23的上表面接触,并且能够使踏板10的前端下部大致同时地与设置乐器外壳1的地板等设置面K接触。
[0076] 因此,在通过踏板10弹性地压下下限限制器23时,踏板10的前端下部与设置面K接触,从而踏板10以与该设置面K接触的踏板10的前端下部为中心旋转,因而能够防止踏板10以下限限制器23为支点旋转而使踏板10的后部浮起,由此有助于踏板操作的提高。
[0077] 而且,根据该踏板装置7,具备与踏板10的旋转动作相应地进行开关动作的开关部24,从而能够与踏板10的踏下操作相应地良好地控制乐音。该情况下,在引导连结构件14设有与踏板10的旋转动作相应地按压开关部24的开关按压构件27,所以在踏板10被踏下时,能够通过开关按压构件27可靠且良好地按压开关部24而使其进行开关动作。
[0078]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叙述了引导保持构件13的引导槽18形成为以位于踏板10后方延长线上的虚拟支点P为中心的圆弧状的情况,但是引导槽18不一定形成为圆弧状,可以形成为大致垂直的直线状,另外还可以形成为相对于垂直方向倾斜的直线状或曲线状。
[0079]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叙述了作为向上推踏板10的施力构件使用了螺旋弹簧22的情况,但是不一定为螺旋弹簧22,还可以使用板簧、扭转弹簧或橡胶等弹性构件。
[0080] 而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叙述了安装在引导连结构件14上且在引导保持构件13的引导槽18内移动的第一、第二引导轴20、21之中,第二引导轴21被安装在引导连结构件14即踏板10的侧壁部10b的后端部14c上的情况,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安装在引导连结构件14的一对侧部14b的下部的结构。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