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盘装置

申请号 CN200910207356.1 申请日 2009-10-26 公开(公告)号 CN101728109B 公开(公告)日 2013-05-22
申请人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发明人 久田雅人; 西村公一; 小川聪;
摘要 一种拨盘装置,包括:本体;第一拨盘旋钮,该第一拨盘旋钮 支撑 在所述本体上,从而绕预定轴线旋转;第二拨盘旋钮,该第二拨盘旋钮支撑在所述本体上,从而绕所述预定轴线旋转,并且该第二拨盘旋钮设置成围绕第一拨盘旋钮; 齿轮 ,该齿轮响应于第二拨盘旋钮的旋转而旋转,并且该齿轮设置在所述本体上;以及 转轮 单元,该转轮单元包括具有连接部的第一转轮以及具有齿轮部的第二转轮,该第二转轮布置成与第一转轮同轴。在所述转轮单元附连至所述本体的状态下,第一转轮的连接部连接到第一拨盘旋钮,并且第二转轮的齿轮部与所述齿轮 啮合 。
权利要求

1.一种拨盘装置,包括:
本体;
第一拨盘旋钮,所述第一拨盘旋钮支撑在所述本体上,从而绕预定轴线旋转;
第二拨盘旋钮,所述第二拨盘旋钮支撑在所述本体上,从而绕所述预定轴线旋转,并且所述第二拨盘旋钮设置成围绕所述第一拨盘旋钮;
齿轮,所述齿轮响应于所述第二拨盘旋钮的旋转而旋转,并且所述齿轮设置在所述本体上;以及
转轮单元,所述转轮单元包括具有连接部的第一转轮以及具有齿轮部的第二转轮,所述第二转轮布置成与所述第一转轮同轴,
其中,在所述转轮单元附连至所述本体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转轮的所述连接部连接到所述第一拨盘旋钮,从而在所述第一拨盘旋钮旋转时所述第一拨盘旋钮的旋转被直接传递到所述第一转轮,并且所述第二转轮的所述齿轮部与所述齿轮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拨盘装置,其中,所述齿轮与所述第二转轮的所述齿轮部以减速比1将所述第二拨盘旋钮的旋转传递到所述第二转轮。
3.一种拨盘装置,包括:
本体;
第一拨盘旋钮,所述第一拨盘旋钮支撑在所述本体上,从而绕预定轴线旋转;
第二拨盘旋钮,所述第二拨盘旋钮支撑在所述本体上,从而绕所述预定轴线旋转,并且所述第二拨盘旋钮设置成围绕所述第一拨盘旋钮;
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响应于所述第一拨盘旋钮的旋转而旋转,并且所述第一齿轮设置在所述本体上;
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响应于所述第二拨盘旋钮的旋转而旋转,并且所述第二齿轮设置在所述本体上;以及
转轮单元,所述转轮单元包括具有第一齿轮部的第一转轮以及具有第二齿轮部的第二转轮,所述第二转轮布置成与所述第一转轮同轴,
其中,在所述转轮单元附连至所述本体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转轮的所述第一齿轮部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且所述第二转轮的所述第二齿轮部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拨盘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转轮的所述第一齿轮部以减速比1将所述第一拨盘旋钮的旋转传递到所述第一转轮;并且其中,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转轮的所述第二齿轮部以减速比1将所述第二拨盘旋钮的旋转传递到所述第二转轮。

说明书全文

拨盘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双拨盘旋钮中的每一个拨盘旋钮的旋转传递至转轮单元中的每个转轮的拨盘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己提出一种如JP-A-2007-299602中所描述的拨盘装置。设计部位于该现有拨盘装置的中央部。而且,拨盘旋钮设计成围绕该设计部,且该拨盘旋钮被可旋转地操作。
[0003] 在该现有拨盘装置的这一结构中,响应于拨盘旋钮的旋转而旋转的转轮设置成与拨盘旋钮同轴,作为将拨盘旋钮的旋转传递至设置在距拨盘旋钮一定距离处的切换装置的装置。转轮的旋转通过切换器传递至该切换装置。
[0004] 同时,本申请申请人已设计出一种具有双拨盘旋钮的拨盘装置,所述双拨盘旋钮被构造成使得一个拨盘旋钮被另一个拨盘旋钮围绕。然而,转轮单元是从其他公司而不是申请人的公司购入的。因此,为了使转轮单元与双拨盘旋钮兼容,需要将每个转轮单元构造成使得每个转轮单元中的两个转轮放置在一前一后的位置中。然而,难以将所述双拨盘旋钮分别连接至放置在一前一后的位置中且彼此同轴的两个转轮。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上述情形作出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拨盘装置,该拨盘装置能容易地将双旋钮连接到具有彼此同轴布置的两个转轮的转轮单元。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拨盘装置,包括:本体;第一拨盘旋钮,该第一拨盘旋钮支撑在所述本体上,从而绕预定轴线旋转;第二拨盘旋钮,该第二拨盘旋钮支撑在所述本体上,从而绕所述预定轴线旋转,并且所述第二拨盘旋钮设置成围绕所述第一拨盘旋钮;齿轮,该齿轮响应于所述第二拨盘旋钮的旋转而旋转,并且该齿轮设置在所述本体上;以及转轮单元,该转轮单元包括具有连接部的第一转轮以及具有齿轮部的第二转轮,该第二转轮布置成与所述第一转轮同轴,其中,在所述转轮单元附连至所述本体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转轮的所述连接部连接至所述第一拨盘旋钮,并且所述第二转轮的所述齿轮部与所述齿轮啮合
[0007] 优选地,所述齿轮与所述第二转轮的所述齿轮部以减速比1将所述第二拨盘旋钮的旋转传递到所述第二转轮。
[0008]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拨盘装置,包括:本体;第一拨盘旋钮,该第一拨盘旋钮支撑在所述本体上,从而绕预定轴线旋转;第二拨盘旋钮,该第二拨盘旋钮支撑在所述本体上,从而绕所述预定轴线旋转,并且所述第二拨盘旋钮设置成围绕所述第一拨盘旋钮;第一齿轮,该第一齿轮响应于所述第一拨盘旋钮的旋转而旋转,并且该第一齿轮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第二齿轮,该第二齿轮响应于所述第二拨盘旋钮的旋转而旋转,并且该第二齿轮设置在所述本体上;以及转轮单元,该转轮单元包括具有第一齿轮部的第一转轮以及具有第二齿轮部的第二转轮,该第二转轮布置成与所述第一转轮同轴,其中,在所述转轮单元附连至所述本体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转轮的所述第一齿轮部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且所述第二转轮的所述第二齿轮部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
[0009] 优选地,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转轮的所述第一齿轮部以减速比1将所述第一拨盘旋钮的旋转传递到所述第一转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转轮的所述第二齿轮部以减速比1将所述第二拨盘旋钮的旋转传递到所述第二转轮。
[0010] 通过上述结构,在其中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彼此同轴设置的转轮单元附连至本体时,第一转轮的连接部连接至第一拨盘旋钮。于是,在第一拨盘旋钮旋转时,第一拨盘旋钮的旋转被直接传递到第一转轮。于是,第一转轮旋转。另一方面,第二转轮的齿轮部与由于从第二拨盘旋钮传递来的旋转而旋转的所述齿轮啮合。于是,在第二拨盘旋钮旋转时,第二拨盘旋钮的旋转经由所述齿轮被传递到第二转轮。于是,第二转轮旋转。因此,仅仅通过将所述转轮单元附连至所述本体,就能形成从第一拨盘旋钮和第二拨盘旋钮中的每一个拨盘旋钮到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中的相应一个转轮的传递路径。
[0011] 而且,通过上述结构,能以减速比1将第二拨盘旋钮的旋转传递到第二转轮,这类似于利用齿轮机构将第二拨盘旋钮的旋转直接连接到第二转轮的情形。
[0012] 而且,通过上述结构,在其中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彼此同轴设置的转轮单元附连至本体时,第一转轮的第一齿轮与由于从第一拨盘旋钮传递来的旋转而旋转的第一齿轮啮合。于是,在第一拨盘旋钮旋转时,第一拨盘旋钮的旋转经由所述第一齿轮被传递到第一转轮。于是,第一转轮旋转。另一方面,在第二转轮的齿轮与由于从第二拨盘旋钮传递来的旋转而旋转的所述第二齿轮啮合。于是,在第二拨盘旋钮旋转时,第二拨盘旋钮的旋转经由所述第二齿轮被传递到第二转轮。于是,第二转轮旋转。因此,仅仅通过将所述转轮单元附连至所述本体,就能形成从第一拨盘旋钮和第二拨盘旋钮中的每一个拨盘旋钮到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中的相应一个转轮的传递路径。
[0013] 而且,通过上述结构,能以减速比1将第一和第二拨盘旋钮的旋转传递到第一和第二转轮,这类似于利用齿轮机构将第一和第二拨盘旋钮的旋转直接连接到第一和第二转轮的情形。附图说明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示例性实施例,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显而易见,在附图中:图1为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拨盘装置的纵向剖视图;图2为以分解方式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拨盘装置的透视图;图3是示出了该拨盘装置的拨盘旋钮的俯视图;图4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拨盘装置的图;图5为以分解方式示出了根据该第二实施例的拨盘装置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第一实施例)以下将参照图1至图3描述第一实施例,在该第一实施例中,本发明应用于加热器控制拨盘。图1为大体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整个拨盘装置的纵向剖视图。图2为以分解方式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整个拨盘装置的透视图。拨盘装置1是通过将以下部件组装到本体2上而构成的。即,从本体2的前表面将空气混合(以下称为“A/M”)板3、A/M拨盘旋钮(对应于第二拨盘旋钮)4、MODE转子5、MODE框6、MODE板7和MODE拨盘旋钮(对应于第一拨盘旋钮)8附连到本体2上。此外,从本体2的后表面将齿轮9、盖10、转轮单元11以及灯座12附连到本体2上。在A/M拨盘旋钮4上附连有A/M指示器透光条13。在MODE拨盘旋钮8上附连有MODE指示器透光条14。在灯座12上附连有灯15。
[0015] 本体2固定在车辆侧,并包括柱状体部2a和与该体部2a成一体地形成在体部2a的前表面侧上的筒状支撑部2b。在体部2a的后表面上形成有齿轮容纳部2c。盖10附连在该齿轮容纳部2c上,而齿轮9容纳在该齿轮容纳部2c内。这样,齿轮9可旋转地附连到本体2上。齿轮9包括大齿轮部9a和小齿轮部9b。通过使形成在两个臂部12a上的接合凸部12b分别与形成在本体2内的接合孔部2d接合而将灯座12附连到本体2上。
[0016] 在本体2的支撑部2b的前表面上形成有凸缘式的接纳部2e。A/M板3附连到接纳部2e的前表面上。在接纳部2e内形成有多个窗口部2f。这些窗口部2f构成了从灯15发出的光通向A/M板3的光学路径。
[0017] 转轮单元11是通过从筒状底座16的后表面侧将MODE转轮(对应于第一转轮)17组装到转轮单元11上、并从筒状底座16的前表面将A/M转轮(对应于第二转轮)18组装到转轮单元11上而构成的。在这种情况下,支撑部16a与筒状底座16的内周部成一体地形成。转轮17和18可旋转地支撑在支撑部16a上。接合轴17a与MODE转轮17成一体地形成。该接合轴17a穿过底座16并向前突出。在接合轴17a的前端部内形成有多个接合孔部(对应于连接部)17b。齿轮部18a与A/M转轮18成一体地形成。每根缆线19和20分别卷绕MODE转轮17和A/M转轮18中的相应一个。缆线19和20从底座16引出并连接到切换装置(未示出)。由压缩卷簧(未示出)推压的球抵靠着形成于MODE转轮17前表面上的制动部(未示出)。在预定的旋转位置处向MODE转轮17施加制动。
[0018] 形成在底座16上的接合爪部16b与形成在本体2上的接合孔部2g接合。于是转轮单元11被附连到本体2上。A/M拨盘旋钮4具有凸缘部4a,并呈筒形。A/M指示器透光条13固定到A/M拨盘旋钮4的内周面上。A/M拨盘旋钮4被形成在本体2的体部2a的前表面上的卡爪部2h卡。于是A/M拨盘旋钮4可旋转地附连到本体2上。齿轮部4b形成在A/M拨盘旋钮4的内周表面上。齿轮部4b与附连在本体2上的齿轮9的大齿轮部9a啮合。
[0019] 在本体2的体部2a内形成有孔部2i。由容纳在孔部2i内的压缩卷簧21推压的球22抵靠着形成于A/M拨盘旋钮4的后表面上的制动部(未示出)。在预定的旋转位置处向A/M拨盘旋钮4施加制动。
[0020] 筒形MODE转子5插入到A/M拨盘旋钮4的内部。与MODE转子5成一体地形成的接合爪部5a与形成在MODE转轮17的接合轴17a的前端部内的接合孔部17b接合。于是MODE转子5被连接到MODE转轮17。A/M转轮18的齿轮部18a在本体2侧与齿轮9的小齿轮部9b接合,从而形成从MODE转子5到MODE转轮17的传递路径。
[0021] 在MODE框6和MODE板7插入到MODE转子5内的状态下,形成在MODE拨盘旋钮8内的接合孔部8a与形成在MODE转子5上的接合爪部5b接合。于是MODE拨盘旋钮8通过MODE转子5而连接至MODE转轮17。在该状态下,MODE框6的后部与形成在灯座12的前端部内的接合部12c接合。MODE框6通过灯座12与本体2成一体地形成。
[0022] MODE拨盘旋钮8通过MODE转子5连接至MODE转轮17。于是,MODE转轮17响应于MODE拨盘旋钮8的旋转而旋转。另一方面,A/M拨盘旋钮4通过齿轮机构连接至A/M转轮18。于是,A/M转轮18响应于A/M拨盘旋钮4的旋转而旋转。MODE转轮17和A/M转轮18中的每一个转轮的旋转通过缆线19和20被传递到切换装置(未示出)。因此可对汽车空调器的运行加以控制。
[0023] 在框6内形成有多个窗口部6a。在MODE转子5内形成有多个窗口部5c。在本体2的支撑部2b内形成有多个窗口部2j。形成了从灯15朝向指示器透光条、即A/M指示器透光条13或MODE指示器透光条14的光学路径。
[0024] 通过上述结构,MODE拨盘旋钮8被可旋转地设置成围绕着MODE板7,而且A/M拨盘旋钮4被可旋转布置成围绕着MODE拨盘旋钮8,如示出了每个拨盘旋钮4和8的俯视图的图3所示。A/M拨盘旋钮4和MODE拨盘旋钮8中的每一个拨盘旋钮的旋转位置由每个指示器透光条13和14的位置指示。在灯15打开的状态下,从灯15发出的光照射到每个指示器透光条13和14的后端面上。这样,光穿过每个指示器透光条13和14,并从每个指示器透光条13和14的前端面照射到每个板3和7的标记设计部上。
[0025] 根据这种实施例,当转轮单元11附连至本体2时,转轮单元11中的MODE转轮17的接合轴17a连接到与MODE拨盘旋钮8相连的MODE转子5上。此外,A/M转轮18的齿轮部18a与响应于A/M拨盘旋钮4的旋转而转动的齿轮9啮合。这样,尽管该拨盘装置的构造采用了其中转轮17和18同轴设置的转轮单元11,也能够形成从MODE拨盘旋钮8和A/M拨盘旋钮4中的每一个拨盘旋钮延伸到MODE转轮17和A/M转轮18中的相应一个转轮的传递路径。因此,能容易地将双拨盘旋钮4和8连接到包括两个转轮17和18且这两个转轮彼此同轴布置的转轮单元11。
[0026] 此外,主要包括齿轮9的齿轮机构被构造成以减速比1将A/M拨盘旋钮4的旋转传递到A/M转轮18。这样,A/M拨盘旋钮4的旋转能够传递到转轮,这类似于其中A/M拨盘旋钮4直接连接至A/M转轮18的结构。
[0027] (第二实施例)以下参照图4和图5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该第二实施例的特征在于每个拨盘旋钮的旋转均被传递到转轮中的相应一个。图4是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整个拨盘装置的纵向剖视图。图5是大体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整个拨盘装置的分解透视图。拨盘装置31是通过将以下部件组装到本体上而构成的。即,从本体32的前表面将A/M板33、A/M拨盘旋钮34、MODE转子35和MODE拨盘旋钮36附连到本体32上。此外,从本体32的后表面将MODE齿轮(对应于第一齿轮)37、A/M齿轮(对应于第二齿轮)38、盖39、灯单元40以及转轮单元41附连到本体32上。A/M指示器透光条42附连至A/M拨盘旋钮34。MODE指示器透光条43附连至MODE拨盘旋钮36。
[0028] 本体32具有与体部32a的前表面成一体地形成的大直径A/M支撑部32b和小直径MODE支撑部32c。在本体32内,MODE齿轮37可旋转地支撑在位于MODE支撑部32c内部的位置处。在A/M齿轮38容纳在与盖39成一体地形成的容量部39中的状态下,A/M齿轮38被可旋转地支撑。齿轮37包括大直径的第一齿轮部37a和小直径的第二齿轮部37b。齿轮38包括大直径的第一齿轮部38a和小直径的第二齿轮部38b。MODE齿轮37的第一齿轮部37a从形成在MODE支撑部32c内的窗口部32d面向外部。第二齿轮部37b从形成在本体32的A/M支撑部32b内的窗口部32e面向外部。A/M齿轮38的第一齿轮部38a从形成在盖39的容纳部39a内的窗口部39b面向内部。第二齿轮部38b从窗口部39c面向内部。
[0029] 转轮单元41被构造成使得MODE转轮45可旋转地附连至底座44,且A/M转轮46可旋转地附连至底座44从而围绕MODE转轮45的支撑轴45a。在MODE转轮45的前端外周部上形成有齿轮部(对应于第一齿轮部)45b。齿轮部45b与MODE齿轮37的第二齿轮部37b啮合。在A/M转轮46的延展部46a的前端外周部上形成有齿轮部(对应于第二齿轮部)46b。齿轮部46b与A/M齿轮38的第二齿轮部38b啮合。
[0030] A/M拨盘旋钮34的凸缘部34a与形成在本体32的体部32a上的接合爪部32f接合。于是,A/M拨盘旋钮34被附连至本体32,从而围绕A/M支撑部32b。在此状态下,形成在A/M拨盘旋钮34内周上的齿轮部34b与A/M齿轮38的第一齿轮部38a啮合。
[0031] 在本体32的A/M支撑部32b上形成有接合爪部32g。形成在MODE拨盘旋钮36上的凸缘部36a与该接合爪部32g接合。于是,MODE拨盘旋钮36以防滑脱的状态附连至本体32,从而围绕MODE支撑部32c。在该状态下,形成在MODE拨盘旋钮36内周上的齿轮部36b与MODE齿轮37的第一齿轮部37a啮合。在此状态下,每一齿轮的齿轮比被设置成使得拨盘旋钮34和36中的每一个拨盘旋钮的旋转以减速比1传递到转轮45和46中的相应一个转轮。
[0032] 由附连至本体32的压缩卷簧49推压的球50抵靠每个拨盘旋钮34和36。这样,在预定的旋转位置处向每个拨盘旋钮34和36施加制动。缆线49和50中的每根缆线卷绕MODE转轮45和A/M转轮46中的相应一个。缆线49和50从底座44引出并连接到切换装置(未示出)。通过上述结构,MODE转轮45响应于MODE拨盘旋钮36的旋转而转动,这类似于采用其中MODE拨盘旋钮36直接连接至MODE转轮45的结构时的情形。A/M转轮46响应于A/M拨盘旋钮34的旋转而转动,这类似于其中A/M拨盘旋钮34直接连接至A/M转轮46的结构的情形。
[0033] 根据本实施例,当转轮单元41附连至本体32时,转轮单元41侧的齿轮部45b和46b中的每一个都与本体32侧的齿轮37和38中的相应一个啮合。虽然本实施例采用转轮单元41,但是能够形成从MODE拨盘旋钮36和A/M拨盘旋钮34中的每一个拨盘旋钮到MODE转轮45和A/M转轮46中的相应一个转轮的传递路径。因此,与第一实施例类似,能更容易地将双拨盘旋钮34和36连接到包括两个转轮45和46且这两个转轮彼此同轴布置的转轮单元41。
[0034] 此外,主要包括齿轮37和38的齿轮机构被构造成以减速比1将拨盘旋钮34和36中的每一个拨盘旋钮的旋转传递到转轮45和46中的相应一个。这样,能利用该齿轮机构将拨盘旋钮34和36中的每一个拨盘旋钮的旋转传递到转轮45和46中的相应一个,这类似于在其中拨盘旋钮34和36中的每一个拨盘旋钮直接与转轮45和46中的相应一个转轮连接的结构下的情形。在拨盘装置构成为使得齿轮37和38中的一个齿轮与相应旋钮的齿轮部先啮合的情形下,优选地,能在转轮单元41附连至本体32时防止齿轮37和38中的一个齿轮由于每个齿轮37和38的后冲而不与相应旋钮的齿轮部啮合。即,在其中齿轮37和38同时分别与旋钮啮合的结构的情况下,由于齿轮37和38中的游隙的存在而能使后冲最小化。优选地,齿轮37和38能分别与旋钮的齿轮部分次序啮合。这样,在齿轮与相应旋钮的齿轮部之间的每次接合时,工作者能在检查它们之间的接合的同时使齿轮与旋钮的齿轮部啮合。
[0035] (其他实施例)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能如下地进行改变或扩展。本发明不限于双拨盘旋钮,而是可以应用于三个或更多个拨盘旋钮。本发明不限于加热器控制拨盘,而是可应用于各种拨盘。尽管已针对特定的优选实施例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明显的是,能基于本发明的教导进行各种变化和改变。显然,这样的变化和改变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精神、范围和意图内。本申请基于2008年10月24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8-274275,该申请的内容并入本文作为参考。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