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置

申请号 CN200880000732.3 申请日 2008-02-21 公开(公告)号 CN101542172B 公开(公告)日 2011-01-12
申请人 千代田空调机器株式会社; 发明人 田中守;
摘要 在确保重量轻和低成本的同时,使得因室外机配管连接和对室外机 框架 的 支撑 等产生的 阀 体应变影响最小,从而尽可能有效地减少任何制冷剂 泄漏 。 阀体 (3)在其管轴向一侧设有位于阀盖(6)侧的操作工具接收部,用于接收使阀杆转动的操作工具,阀体在另一侧设有连接工具安装部,用于安装室外机配管附接和拆卸所用的连接工具(8)。另外,阀体(3)在其轴向中部设有非圆形截面结构的非圆形主体部(33)和从主体部(33)的外表面凹入的凹部(34)。支撑部件(4)包括主体部接合部(43)和凹部接合部(44),所述主体部接合部与所述非圆形主体部(33)接合以限制所述阀体(3)转动移位,所述凹部接合部与所述凹部(34)接合以限制所述阀体(3)的轴向移位。
权利要求

1.一种装置,该阀装置包括:通过转动操作而前后运动的阀杆;呈筒形的阀体,在该阀体内部设有用于制冷剂的通道,通过所述阀杆的前后运动来打开和关闭该通道;以及用于支撑所述阀体的支撑部件,其中
所述阀体在其筒形的轴向一侧设有用于接收使所述阀杆转动的操作工具的操作工具接收部,所述阀体还在其轴向另一侧设有用于安装连接工具的连接工具安装部,通过该连接工具来附接和拆卸外部配管;
在所述阀体的操作工具接收部与连接工具安装部之间设有具有非圆形截面的非圆形主体部和从所述主体部的外表面凹入的凹部;并且
所述支撑部件包括主体部接合部和凹部接合部,所述主体部接合部与所述非圆形主体部接合以限制或防止所述阀体转动移位,所述凹部接合部与所述凹部接合以限制或防止所述阀体轴向移位,所述凹部包括环形槽,该环形槽具有距所述阀体的筒形轴线等距离的槽底部、以及从所述非圆形主体部的外表面向内延伸的一对槽侧壁
2.一种阀装置,该阀装置包括:通过转动操作而前后运动的阀杆;呈筒形的阀体,在该阀体内部设有用于制冷剂的通道,通过所述阀杆的前后运动来打开和关闭该通道;以及用于支撑所述阀体的支撑部件,其中
所述阀体在其筒形的轴向一侧设有用于接收使所述阀杆转动的操作工具的操作工具接收部,所述阀体还在其轴向另一侧设有用于安装连接工具的连接工具安装部,通过该连接工具来附接和拆卸外部配管;
在所述阀体的操作工具接收部与连接工具安装部之间设有具有非圆形截面的非圆形主体部和从所述主体部的外表面伸出的伸出部;并且
所述支撑部件包括主体部接合部和伸出部接合部,所述主体部接合部与所述非圆形主体部接合以限制或防止所述阀体转动移位,所述伸出部接合部与所述伸出部接合以限制或防止所述阀体轴向移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装置,其中,所述伸出部包括横向固定于所述非圆形主体部的内部配管,所述伸出部接合部包括与所述内部配管的外周接触的配管保持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所述阀体由杆形材料通过切削加工制成。

说明书全文

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安装在空调机的室外单元上的阀装置,在该阀装置中,当安装或移除空调机时,通过使用诸如扩口螺母等的连接工具将从空调机的室内单元延伸的外部配管附接于阀装置或从阀装置拆卸,并通过阀体内的阀杆来开闭制冷剂通道。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上,如专利文献1等中所公开的,形成这种阀装置的外框架壳体的阀体设有:筒形主体部(trunk part),其具有用于操作工具的接收部,该操作工具使阀杆在阀体内前后运动;一体地设在主体部的下部处的一对支撑腿,通过螺钉将它们紧固到室外单元框架等;以及沿主体部的横向一体地设置的连接工具安装部,诸如扩口螺母的连接工具紧固到该连接工具安装部,筒形主体部、支撑腿和连接工具安装部首先进行锻造处理而后成形。
[0003] 专利文献1:日本未审实用新型申请57-143480专利公报
[0004] 但是,专利文献1将支撑腿一体地设置于主体部并需要锻造处理,从而重量和成本增加。而且阀杆的轴线和扩口螺母的轴线以直交叉。在牢固地紧固扩口螺母的情况下,阀体材料的应变或变形导致在阀座的部分(阀杆的末端将与该部分接触)处的圆度变差或不正确,或者导致阀杆的轴线从标准垂直线倾斜等,从而恐怕在安装之后制冷气体会逐渐向外泄露,或者即使在移除时将阀杆再次定位于关闭侧,也难以保持良好的紧密密封状态。
[0005] 为了对前述情况下的现有技术进行改进,可以改变专利文献2中所公开的用于压缩机的辅助阀技术,使得相对于室外单元框架等的支撑腿未一体设置在阀体的主体的下部处,而是以翼部伸展的方式设在主体的中部的左右侧。而且用于外部配管的连接工具安装部设在主体的下部处。这样,阀杆的轴线和扩口螺母的轴线同轴地布置。
[0006] 专利文献2:日本未审实用新型申请61-75569专利公报
[0007] 即使在进行上述改进时,由于支撑腿一体地设在主体部上,因此仍会有重量和成本增加的问题。除此之外,当将阀体螺接到室外单元框架时及之后,因施加于在主体的左右侧类似于悬臂地伸出的支撑腿上的外导致额外的应变或变形,从而恐怕因该额外的应变或变形导致制冷剂泄漏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重量轻且以低成本制造的阀装置,同时该阀装置能够完全可靠地将因阀的外部配管和支撑腿连接到室外单元框架等上而引起的阀体的应变或变形的影响限制为最小,并尽可能地降低和减少制冷剂泄漏。
[0009] 将使用用于附图中所示的构成要素的带括号附图标记,对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手段进行说明。一种阀装置包括:通过转动操作而前后运动的阀杆(1);呈筒形的阀体(3),在该阀体内部设有用于制冷剂的通道(7),通过所述阀杆(1)的前后运动来打开和关闭该通道;以及用于支撑所述阀体(3)的支撑部件(4),其中
[0010] 所述阀体(3)在其筒形的轴向一侧设有用于接收使所述阀杆(1)转动的操作工具的操作工具接收部(31),所述阀体还在其轴向另一侧设有用于安装连接工具(8)的连接工具安装部(32),通过该连接工具来附接和拆卸外部配管(2);
[0011] 在所述阀体(3)的操作工具接收部(31)与连接工具安装部(32)之间设有具有非圆形截面的非圆形主体部(33)和从所述主体部(33)的外表面凹入的凹部(34);并且[0012] 所述支撑部件(4)包括主体部接合部(43)和凹部接合部(44),所述主体部接合部与所述非圆形主体部(33)接合以限制或防止所述阀体(3)转动移位,所述凹部接合部与所述凹部(34)接合以限制或防止所述阀体(3)轴向移位。“外部配管”(2)是指从诸如室内单元等的其它设备延伸的配管,所述其它设备相对于诸如安装有阀装置的室外单元等的设备是外部构件。
[0013] 所述凹部(34)优选包括环形槽(340),该环形槽具有距所述阀体(3)的筒形轴线等距离的槽底部(341)、以及从所述非圆形主体部(33)的外表面向内延伸的一对槽侧壁(342,343)。
[0014] 下面将对实现前述目的的另一技术手段进行说明。一种阀装置包括:通过转动操作而前后运动的阀杆(1);呈筒形的阀体(3),在该阀体内部设有用于制冷剂的通道(7),通过所述阀杆(1)的前后运动来打开和关闭该通道;以及用于支撑所述阀体(3)的支撑部件(4),其中
[0015] 所述阀体(3)在其筒形的轴向一侧设有用于接收使所述阀杆(1)转动的操作工具的操作工具接收部(31),所述阀体还在其轴向另一侧设有用于安装连接工具(8)的连接工具安装部(32),通过该连接工具来附接和拆卸外部配管(2);
[0016] 在所述阀体(3)的操作工具接收部(31)与连接工具安装部(32)之间设有具有非圆形截面的非圆形主体部(33)和从所述主体部(33)的外表面伸出的伸出部(50);并且[0017] 所述支撑部件(4)包括主体部接合部(43)和伸出部接合部(45),所述主体部接合部与所述非圆形主体部(33)接合以限制或防止所述阀体(3)转动移位,所述伸出部接合部与所述伸出部(50)接合以限制或防止所述阀体(3)轴向移位。
[0018] 所述伸出部(50)优选包括横向固定于所述非圆形主体部(33)的内部配管(5),所述伸出部接合部(45)包括与所述内部配管(5)的外周接触的配管保持件(450)。内部配管(5)是指待设置在安装有阀装置的诸如室外单元等的设备内部的配管。
[0019] 所述阀体(3)还优选由杆形部件或材料通过切削或预切削加工制成。
[0020] 根据用于实现本发明目的的前述第一技术手段,所述阀体(3)在其筒形的轴向一侧设有用于接收使所述阀杆(1)转动的操作工具的操作工具接收部(31),所述阀体还在其轴向另一侧设有用于安装连接工具(8)的连接工具安装部(32),通过该连接工具来附接和拆卸外部配管(2)。由此,阀杆(1)的轴线和连接工具安装部(32)的轴线可以同轴布置,从而可以尽可能地消除因外部配管(2)的连接引起的阀体(3)的应变或变形的影响,即:在阀座的部分(阀杆(1)的末端将与该部分接触)处的圆度变差或不正确,或者阀杆(1)的轴线从标准垂直线倾斜等。另外,阀体(3)未一体设有传统类型的支撑腿,从而在降低并减少重量和成本的同时,在限制或防止阀体(3)转动移位及轴向移位的状态下,通过非圆形主体部(33)与主体部接合部(43)之间的接合以及凹部(34)与凹部接合部(44)之间的接合,可有效地将阀体(3)支撑于支撑部件(4)。结果,也可以尽可能地消除因阀体(3)的支撑引起的应变或变形的影响。因而,可以实现重量轻和低成本,同时尽可能地降低并减少制冷剂泄漏,从而可以确保高可靠性。
[0021] 在使用环形槽(340)来形成凹部(34)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使阀体(3)绕所述筒形的轴线转动而使用车床等容易地加工并提供环形槽(340)。另外,凹部接合部(44)可以接合在环形槽(340)的一对槽侧壁(342,343)之间,从而可以有效地限制或防止阀体(3)沿轴向,尤其是沿轴向两个方向移位。
[0022] 根据用于实现本发明目的的前述另一技术手段,所述阀体(3)在其筒形的轴向一侧设有用于接收使所述阀杆(1)转动的操作工具的操作工具接收部(31),所述阀体还在其轴向另一侧设有用于安装连接工具(8)的连接工具安装部(32),通过该连接工具来附接和拆卸外部配管(2)。由此,阀杆(1)的轴线和连接工具安装部(32)的轴线可以同轴布置,从而可以尽可能地消除因外部配管(2)的连接引起的阀体(3)的应变或变形的影响,即:在阀座的部分(阀杆(1)的末端将与该部分接触)处的圆度变差或不正确,或者阀杆(1)的轴线从标准垂直线倾斜等。另外,阀体(3)未一体设有传统类型的支撑腿,从而在降低并减少重量和成本的同时,在限制或防止阀体(3)转动移位及轴向移位的状态下,通过非圆形主体部(33)与主体部接合部(43)之间的接合以及伸出部(50)与伸出部接合部(45)之间的接合,可有效地将阀体(3)支撑于支撑部件(4)。结果,也可以尽可能地消除因阀体(3)的支撑引起的应变或变形的影响。因而,可以实现重量轻和低成本,同时尽可能地降低并减少制冷剂泄漏,从而可以确保高可靠性。
[0023] 在使用内部配管(5)来形成伸出部(50)的情况下,能以最低成本提供伸出部(50)。而且由于形成伸出部接合部(45)的配管保持件(450)与内部配管(5)的外周接触,因此可以良好地进行对包括内部配管(5)的整个阀体(3)的支撑。
[0024] 在由杆形部件或材料通过利用切削或预切削加工形成阀体(3)的情况下,可以使杆形部件转动,从而利用车床等容易同轴地在同一轴线上形成操作工具接收部(31)和连接工具安装部(32)。此外,杆形部件可以采用矩形材料,从而可以按几乎不加工的方式利用矩形材料提供非圆形主体部(33),由此能够实现低成本。

附图说明

[0025]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阀装置所应用的空调机的制冷剂回路图。
[0026] 图2是处于关闭状态的液体侧阀的剖视图。
[0027] 图3是处于打开状态的液体侧阀的剖视图。
[0028] 图4是处于关闭状态的气体侧阀的剖视图。
[0029] 图5是处于打开状态的气体侧阀的剖视图。
[0030] 图6是实施例1的第一组装图。
[0031] 图7是实施例1的第二组装图。
[0032] 图8是实施例1的完成图。
[0033] 图9是实施例2的组装图。
[0034] 图10是实施例2的完成图。
[0035] 图11是实施例3的组装图。
[0036] 图12是实施例3的完成图。
[0037] 图13是实施例4的组装图。
[0038] 图14是实施例4的完成图。
[0039] 图15是实施例5的组装和完成图。
[0040] 图16是实施例6的组装和完成图。
[0041] 图17是实施例7的组装图。
[0042] 图18是实施例7的完成图。
[0043] 图19是实施例8的组装图。
[0044] 图20是实施例8的完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阀装置100将一对外部配管2(包括均从室内单元200延伸的液体侧配管21和气体侧配管22)连接到室外单元300。阀装置100包括液体侧阀101和气体侧阀102,这两个阀均被支撑于固定到室外单元的框架400上的支撑部件4。
[0046] 室内单元200具有室内单元侧热交换器500,在对室内进行制冷时该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在对室内进行制热时该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室外单元300具有:压缩机600;用于对制冷和制热进行切换的四通切换阀700,其包括一对固定端口701、702和一对切换端口703、704;室外单元侧热交换器800,在对室内进行制冷时该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在对室内进行制热时该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以及膨胀阀900。包括液体配管51的内部配管
5连接在液体侧阀101和膨胀阀900之间,包括气体配管52的内部配管5连接在气体侧阀
102和四通切换阀700之间。
[0047] 如图2所示,液体侧阀101的阀体3具有呈稍小的铅笔状形式的外观。容纳在阀体3中的阀杆1通过切削或预切削加工由诸如的圆杆材料制成的杆状部件或具有圆形截面的材料形成。阀杆1具有:位于末端处的截头圆锥形阀头11,其座置在阀体3的圆形阀座30上并远离该阀座移动;与阀头11连续的柱形部12;外螺纹部13,其待与形成在阀体3的轴孔35上的内螺纹部36啮合;环形槽14,由O形环制成的密封环10装配在该环形槽中;以及由六角孔形成的操作孔15,诸如六角扳手等的操作工具插入该操作孔中。
[0048] 阀体3通过切削或预切削加工由诸如黄铜或铝的矩形杆材料制成的杆状部件或具有非圆形截面的材料形成。阀体3整体形成为筒形形状。阀体3在筒形的轴向一侧设有接收部31,在拆开待紧固到具有螺纹60的阀体3上的阀盖6的状态下,该接收部接收诸如六角扳手等的操作工具。操作工具接收部31具有较宽的接收孔312,该接收孔在弯曲部311(其设在阀体3的后端用于防止阀杆1脱离)的内侧开口。阀盖6在其内部形成的环形边缘61处压配合形成在防脱弯曲部311的根部处的环状锥面部313,从而使阀杆1在其操作端侧双重密封。
[0049] 阀体3在筒形的轴向另一端设有连接工具安装部32,用于安装由扩口螺母构成的连接工具8。连接工具安装部32设有面向连接工具8的内部扩口81的锥面部321,并还设有与连接工具8啮合的螺纹部322。连接工具安装部32的螺纹部322的轴线与轴孔35的轴线同轴,因而与阀杆1和阀座30的轴线同轴。在连接外部配管之前,即在安装外部配管之前,在锥面部321与内部扩口81之间保持扩口帽800以对内部进行保护。
[0050] 在位于阀体3的操作工具接收部31与连接工具安装部32之间的轴向中部上,通过原样利用杆形部件的非圆形截面而设置具有非圆形截面形状的非圆形主体部33。非圆形主体部33基于特定加工原料,即具有等边六边形截面的矩形杆材料,而具有呈等边六边形的截面形状。此外,加工原料可以有选择地选择成使截面呈等边四边形形状;呈具有在周边局部设置的线性切口部的类似D形状;呈具有均在周边设置并彼此相对的两个线性切口部的类似筒形状,等等。通过钎焊等在非圆形主体部33的横向固定有管接头510,该管接头是用于用作内部配管5的液体配管51的构成部件。
[0051] 非圆形主体部33在管接头510的固定部位的略微上方的部位处,设有从主体部33的外表面凹入的凹部34。凹部34包括环形槽340,该环形槽具有距筒形阀体3的轴线等距离的槽底部341,以及均从非圆形主体部33的外表面(不同高度)向内延伸的一对槽侧壁342、343。通过使用车床等进行旋转切削加工而形成凹部34。
[0052] 阀体3的轴孔35呈台阶式地具有:构成制冷剂通道7的外部配管侧通道71的小径纵向孔351;与小径纵向孔351连续的中径纵向孔352;以及设有内螺纹部36的大径纵向孔353,从而能够从操作工具接收部31侧单向地加工孔。在相对于阀座30的大径纵向孔353侧,构成制冷剂通道7的内部配管侧通道72的横向孔37开口以与管接头510连通。
[0053] 如图3所示,在安装之后,将用作外部配管2的液体侧配管21的扩口部210压接触到连接工具安装部32的锥面部321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连接工具8的轴线和阀杆1的轴线同轴,从而即使当将连接工具8牢牢紧固时,圆形阀座30的圆度或圆整度变差或不正确、或者阀杆1的轴线从标准垂直线偏移或倾斜这样的担心降低并减少了。移除阀盖6并借助诸如六角扳手等的操作工具使阀杆1转动,以使阀杆1向上运动直到其抵靠防脱弯曲部311,使得在末端处的阀头部11完全移离阀座30,从而允许外部配管侧通道71与内部配管侧通道72连通。附图标记215表示卷绕在液体侧配管21上的隔热材料。
[0054] 如图4所示,气体侧阀102的阀体3具有呈稍大的铅笔状形式的外观。通过钎焊等在非圆形主体部33的横向固定有管接头520,该管接头是用于用作内部配管5的气体配管52的构成部件。在阀杆1内部组装有辅助阀机构9,在安装时空气清洗期间或者在诸如额外填充制冷剂等的辅助作业期间将使用该辅助阀机构。在阀杆1的用作辅助作业夹具的接收侧的后端处,与用于操作工具的插入孔15连续地一体形成有延长筒部16。在插入孔15的下方设有直径小于插入孔15的销孔17、以及贯穿延伸直到阀杆1的下端的连通孔18。
[0055] 辅助阀机构9设有:待插入销孔17中的呈销状形式的辅助阀芯91;由树脂制成的环形座部92,其将插入孔15侧与连通孔18侧密封;螺旋弹簧93,其沿着向上运动的方向推动阀芯91以使环形座部92压靠销孔17下方的锥面170;以及弹簧支座94,用于接收螺旋弹簧93的下端。阀芯91一体设有:位于其上部的夹具保持部910;位于中部的引导部911,其在销孔17中滑动;以及位于下部的凸缘912,其接收环形座部92的下端和螺旋弹簧93的上端。弹簧支座94具有中心孔,并在外周部处被位于阀头11末端的敛缝部19保持。
[0056] 如图5所示,在安装之后,将用作外部配管2的气体侧配管22的扩口部220压接触在连接工具安装部32的锥面部321上。以如下方式进行空气清洗:在液体侧阀101和气体侧阀102均被还未上移的阀杆1关闭的状态下,将辅助作业夹具(与连接到真空的仪表歧管的填充软管的一端相连)插入到插入孔15中,下压阀芯91以将外部配管侧通道71并因而将外部配管2(21,22)连接到真空泵,之后产生真空。在诸如外部配管2(21,22)细长的具体情况下,在空气清洗之后在需要时进行用于额外填充制冷剂的作业。在空气清洗之后,使得阀101、102打开。对于气体侧阀102,在其上设置阀盖6,使得阀杆1移离阀座30以使延长筒部16从防脱弯曲部311的上端稍微向上伸出。附图标记225表示卷绕在气体侧配管22上的隔热材料。除了上述之外的气体侧阀102的具体结构与液体侧阀101的相同。
[0057] (实施例1)
[0058] 如图6所示,待固定于室外单元框架400的支撑部件4呈由平板41和垂直于平板41的侧板42形成的L形状。平板41设有包括较小等边六角孔431的主体部接合部43(等边六角孔431在整个圆周与液体侧阀101的非圆形主体部33接触并接合,以限制并防止阀体3转动移位),并且还设有包括较大等边六角孔432的主体部接合部43(等边六角孔432在整个圆周与气体侧阀102的非圆形主体部33接触并接合,以限制并防止阀体3转动移位)。侧板42具有用于插入管接头510、520的切口421、422。
[0059] 如图7所示,在非圆形主体部33与主体部接合部43接合的状态下,形成凹部34的环形槽340恰好出现在平板41的表面上,平板41的表面和下侧壁343位于相同平面上。使用螺钉4411在平板41上安装第一板段(plate segment)4410,该第一板段设有由半圆形切口441构成的凹部接合部44,半圆形切口441以大于半周的程度伸入液体侧阀101的环形槽340中(注意:由接合部44的板段的线性部分来实现以超过半周程度的额外程度的伸入。以下重复的前述用语“以大于半周的程度伸入”具有与这里所述相同的含义)。同样,使用螺钉4421在平板41上安装第二板段4420,该第二板段设有由半圆形切口442构成的凹部接合部44,半圆形切口442以大于半周的程度伸入气体侧阀102的环形槽340中。板段4410、4420的厚度为恰好装配在环形槽340的槽侧壁342和343之间的大小。
[0060] 如图8所示,在阀101和102被支撑部件4支撑的状态下,并且在将阀101和102组装到支撑部件4直到实现所述支撑状态期间,未向阀体3施加不合理的外力,从而可以消除因支撑引起的材料应变或变形的不良影响。阀101和102可以长期保持处于良好的支撑状态,其中,由于非圆形主体部33与主体部接合部43之间的接合以及凹部34与凹部接合部44之间的接合,不仅有效地限制或防止阀体3转动移位,而且还有效地限制或防止阀体3轴向移位。
[0061] (实施例2)
[0062] 如图9和图10所示,支撑部件4包括基板40,该基板一体设有膨胀部46和隆起板47。隆起板47设有由半圆形切口441构成的凹部接合部44,半圆形切口441以大于半周的程度伸入液体侧阀101的环形槽340中,并且隆起板47还设有由半圆形切口442构成的凹部接合部44,半圆形切口442以大于半周的程度伸入气体侧阀102的环形槽340中。待使用螺钉4301紧固到隆起板47上的平板段430设有包括较小等边六角孔431的主体部接合部43(等边六角孔431在整个圆周与液体侧阀101的非圆形主体部33接触并接合,以限制并防止阀体3转动移位),并且还设有包括较大等边六角孔432的主体部接合部43(等边六角孔432在整个圆周与气体侧阀102的非圆形主体部33接触并接合,以限制并防止阀体3转动移位)。
[0063] (实施例3)
[0064] 如图11和图12所示,支撑部件4上的膨胀部46设有第一隆起板471和第二隆起板472,第一隆起板471和第二隆起板472分别各自单独支撑阀101和102。隆起板471和472均设有由半圆形切口441和442构成的凹部接合部44,该凹部接合部以大于半周的程度伸入环形槽340中,并且隆起板471和472还设有通过切割隆起板的一部分并使该部分向上弯曲而形成的止部4710、4720。形成有装配部件48,该装配部件由在折叠部480处折叠的前板481和后板482形成,并将隆起板471和472夹在前板和后板之间。前板481和后板482设有主体部接合部43,该主体部接合部包括具有稍大正面或宽度的插入引导部
4330、4340,以及与插入引导部连续并在其四个横边处与阀101、102的非圆形主体部33接触并接合的双切口433、434。装配部件48的前板481具有待被锁止部4710、4720锁止的爪
4730、4740。本实施例中的该特征使得能够通过装配部件48的单按式插入而实现对阀的支撑。
[0065] (实施例4)
[0066] 如图13和图14所示,隆起板47具有折叠结构,在该折叠结构中,第一平面设有包括等边六角孔431、432的主体部接合部43,该等边六角孔431、432设有对应于非圆形主体部33的“凸缘”,并且折叠平面设有包括半圆形切口443、444的凹部接合部44,该凹部接合部以正好半周的程度与环形槽340接合。移除了阀盖6的阀101、102被从折叠平面侧推入隆起板47中,从而在那里被支撑。
[0067] (实施例5)
[0068] 如图15所示,支撑部件4的单独隆起板400设有:包括敞开式多边形孔435的主体部接合部43,该多边形孔在其四个横边与非圆形主体部33接触并接合;以及包括一对折叠爪445、446的凹部接合部44,这对折叠爪在多边形孔435的敞开侧的两点处伸入环形槽340中,从而可利用最简单的支撑结构对阀进行支撑。在附图中仅示出了气体侧阀102,而液体侧阀101具有与气体侧阀102相同的结构和功能。
[0069] (实施例6)
[0070] 如图16所示,阀体3的非圆形主体部33未设有环形槽340。将非圆形主体部33与连接工具安装部32之间的台阶部3400用作凹部34。支撑部件4包括通过弯曲金属板而形成的单独保持件401、402。保持件401、402设有:包括主体卷绕部436的主体部接合部43,该主体卷绕部在五个横边处与非圆形主体部33接触并接合;以及包括一对折叠爪447、
448的凹部接合部44,这对折叠爪在主体卷绕部436的下部的两点处伸入台阶部3400中。
折叠爪447、448插设在台阶部3400与连接工具8之间,以限制或防止阀体3沿轴向移位。
借助螺钉通过一对左右支撑腿403、404将保持件401和402固定于室外单元框架400上。
[0071] (实施例7)
[0072] 如图17和图18所示,取代凹部34与凹部接合部44之间的接合,利用伸出部50(从非圆形主体部33的外表面伸出)与支撑部件4侧的伸出部接合部45的接合,来限制或防止阀体3沿轴向移位。伸出部50采用构成内部配管5的管接头510、520。伸出部接合部45包括呈狭缝形式的配管保持件450,该配管保持件接收管接头510、520并与管接头的外周接触。伸出部接合部45以切口的形式设在支撑部件4上的膨胀部46的平面处。将非圆形主体部33的六个横向侧面中的、固定有管接头510、520的一个横向侧面,置于膨胀部
46的平面上。形成有包括主体卷绕部437、438的夹子49,该主体卷绕部与总共三个横向侧面接触并接合从而用作主体部接合部43,这三个横向侧面包括与置于膨胀部46的平面上的前述一个横向侧面相对的横向侧面、以及与该横向侧面邻接的两个横向侧面。将位于夹子49两端处的切除部491和492插入位于膨胀部46处的相应切除部461、462中,借助螺钉490将夹子49在其中心部处紧固于膨胀部46。以板簧弯曲的方式将夹子49固定于膨胀部46,从而如同包围或环绕阀体3那样保持阀体3。
[0073] (实施例8)
[0074] 如图19和图20所示,支撑部件4的隆起板47设有包括等边六角孔431、432的主体部接合部43。利用螺钉5001在隆起板47的后表面上紧固有辅助用加工板5000,该加工板设有具有“凸缘”并构成主体部接合部43的多边形孔4310、4320,并且还设有包括U型形状支撑件451、452的配管保持件450,该配管保持件以预定长度的弓形与管接头510、520的外周接触。U型形状支撑件451、452可以设在隆起板47侧,或者设在隆起板47和加工板5000二者处。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