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用回气管制作工艺

申请号 CN201510206603.1 申请日 2015-04-27 公开(公告)号 CN104864640A 公开(公告)日 2015-08-26
申请人 常州市常蒸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杨胜群; 谢建良; 洪伟国; 黄兰芳;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 冰 箱 用回气管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选用 铝 材料制作的金属管作为第一管材,在第一管材的扩口端部装插入与第一管材内部连通的第二管材,在第一管材、第二管材外表面包覆上铝箔 胶带 ,在第一管材、第二管材的结合处套上热缩 套管 ,将第一管材与第三管材采用 捆 绑方式捆绑在一起;在第一管材与第三管材外套上套管;将套上套管的第一管材、第三管材放置到烘干炉中进行加热,通过弯折设备将由第一管材、第二管材、第三管材构成的回气管进行弯折成型,这样完成回气管的制作。本发明的制作工艺能够提升工作效率且能够保证回气管的 质量 ,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权利要求

1.箱用回气管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选用材料制作的金属管作为第一管材,将第一管材进行矫直,并对第一管材的一端部进行扩口;
步骤二,在第一管材的扩口端部装插入与第一管材内部连通的第二管材,第二管材为管,作为管连接接头;
步骤三,在第一管材、第二管材外表面包覆上铝箔胶带,其中,铝箔胶带完全包覆着第一管材的外表面,第二管材远离第一管材的端部外表面露在外部;
步骤四,在第一管材、第二管材的结合处套上热缩套管,并采用加热设备将热缩套管进行加热,通过热缩套管将第一管材、第二管材的结合处进行密封;所述加热设备为热加热器,加热温度在140℃-160℃;
步骤五,选用铜材料制作的金属管作为第三管材,对第三管材进行矫直,第三管材的孔径小于第一管材的孔径,将第一管材与第三管材采用绑方式捆绑在一起;
步骤六,在第一管材与第三管材外套上套管;
步骤七,将上述套上套管的第一管材、第三管材放置到烘干炉中进行加热,使套管紧密的包覆着第一管材和第三管材;其中,烘干炉的烘干温度为140℃-160℃;
步骤八,通过弯折设备将由第一管材、第二管材、第三管材构成的回气管进行弯折成型,这样完成回气管的制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用回气管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的铝箔胶带为宽度至少大于第一管材的外圆周长,铝箔胶带宽度方向的一边缘沿着第一管材的长度方向进行粘帖,再转动第一管材,使铝箔胶带包覆在第一管材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用回气管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采用多个间隔布置的3M单面胶带将第一管材和第三管材进行捆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用回气管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为PE材料制成的透明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用回气管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在将第三管材与第一管材捆绑前,在第三管材上套有热缩套管,并采用步骤四中的热风加热器加热方式,使热缩套管套烫于第三管材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用回气管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加热器的热风口距离热缩套管的上方位置80mm-12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用回气管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包括如下步骤:
(1)、将第一管材及第二管材放置在工作台上,第一管材的另一端固定在旋转夹上,旋转夹的转动能够带动第一管材及第二管材的转动,由工作台对第一管材及第二管材的转动进行限位;
(2)、再将铝箔胶带宽度方向的一边缘铺在第一管材上并沿第一管材的长度方向拉动铝箔胶带使铝箔胶带铺盖在第一管材及第二管材上,铝箔胶带铺盖到位后切断;
(3)、再将盖板盖在铝箔胶带上,所述盖板压住粘帖于管材上的铝箔胶带边缘;
(4)、通过驱动机构带动旋转夹的转动即可带动第一管材及第二管材的转动,这样铝箔胶带便能够包覆着管材的外表面;
(5)、停止驱动机构、解除盖板、从工作台上取下管材即完成管材上包覆铝箔胶带的过程。

说明书全文

箱用回气管制作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冰箱内制冷循环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冰箱用回气管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冰箱用回气管由两根管构成,第一根的铜管孔径大,第二根的铜管(毛细管)直径小,第一根铜管是连接冰箱蒸发器的出口与压缩机进气口之间的管道,第二根铜管连接于蒸发器冷凝器之间,起到降低压缩机输出来的高压液化制冷剂压的作用;现有的回气管生产工艺为主要依赖于人工,工作效率低下,且制作出的回气管质量差。并且这样将两根铜管直接绑在一起,这样的结构及工艺设计会产生以下一些缺陷
[0003] 1、两根铜管捆绑在一起,即两根铜管直接接触,这样容易导致第一根铜管、第二根铜管之间的热量产生交换,从而导致第一根铜管中的热量流失,增加了压缩机的工作时间,提升能源的消耗。
[0004] 2、由于第一根铜管采用铜制成,且铜的导热性好,容易进一步地的造成第一根铜管内热量的外流。
[0005] 3、由于铜材的质量重且价钱高,增加了冰箱的重量且同时也增加了制造的成本。
[0006] 4、在应用到冰箱当中的回气管(第一根铜管和第二根铜管的捆绑)外表面也是裸露的,回气管中的能量也会扩散到外部,造成能量的浪费。

发明内容

[0007]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升工作效率且能够保证质量的冰箱用回气管制作工艺。
[0008]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 冰箱用回气管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10] 步骤一,选用材料制作的金属管作为第一管材,将第一管材进行矫直,并对第一管材的一端部进行扩口;
[0011] 步骤二,在第一管材的扩口端部装插入与第一管材内部连通的第二管材,第二管材为铜管,作为管连接接头;
[0012] 步骤三,在第一管材、第二管材外表面包覆上铝箔胶带,其中,铝箔胶带完全包覆着第一管材的外表面,第二管材远离第一管材的端部外表面露在外部;
[0013] 步骤四,在第一管材、第二管材的结合处套上热缩套管,并采用加热设备将热缩套管进行加热,通过热缩套管将第一管材、第二管材的结合处进行密封;所述加热设备为热加热器,加热温度在140℃-160℃;
[0014] 步骤五,选用铜材料制作的金属管作为第三管材,对第三管材进行矫直,第三管材的孔径小于第一管材的孔径,将第一管材与第三管材采用捆绑方式捆绑在一起;
[0015] 步骤六,在第一管材与第三管材外套上套管;
[0016] 步骤七,将上述套上套管的第一管材、第三管材放置到烘干炉中进行加热,使套管紧密的包覆着第一管材和第三管材;其中,烘干炉的烘干温度为140℃-160℃;
[0017] 步骤八,通过弯折设备将由第一管材、第二管材、第三管材构成的回气管进行弯折成型,这样完成回气管的制作。
[0018]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管材上包覆铝箔胶带,且铝箔胶带完全包覆着第一管材,由于铝箔具有良好的绝热性能、热辐射性能差、隔热保温作用的性能,因而第一管材内的热能很少能够散发到外部,大大降低了能量的流失。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几个缺陷问题,且达到了如下的技术效果:
[0019] 1、通过在第一管材外表面包覆铝箔胶带,避免了第一管材与第三管材的直接接触,也就大大降低了第一管材、第三管材中的能量的交换,从而第一管材中的能量不会快速流失,降低压缩机的工作时间,节省损耗。
[0020] 2、将第一管材采用铝材料制成,相对于现有的铜管,铝管的导热性差,降低能量的辐射,同时外表面包覆着铝箔进一步地提升其绝热性能,避免第一管材中的能量因外辐射而导致的损耗。
[0021] 3、将第一管材采用铝材料制成,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铜材料制成,大大降低了材料成本和回气管的重量,从而也便节省了制造成本。
[0022] 4、在第一管材及第三管材外包覆套管,通过套管将第一管材及第三管材形成整体,结构牢固,另外,采用套管能够避免第一管材、第三管材裸露在外面而导致其中介质能量扩散到外部的浪费,也能够避免管材外表面的腐蚀问题。
[0023] 5、由于采用设备对回气管进行制作,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且能够保证制作出回气管的质量。
[0024] 进一步地,为了彻底将第一管材包覆住,步骤三中的铝箔胶带为宽度至少大于第一管材的外圆周长,铝箔胶带宽度方向的一边缘沿着第一管材的长度方向进行粘帖,再转动第一管材,使铝箔胶带包覆在第一管材外表面。
[0025] 进一步地,为了使第一管材与第三管材形成牢固的整体,步骤五中采用多个间隔布置的3M单面胶带将第一管材和第三管材进行捆绑。
[0026] 所述套管为PE材料制成的透明管。
[0027] 进一步地,步骤五中在将第三管材与第一管材捆绑前,在第三管材上套有热缩套管,并采用步骤四中的热风加热器加热方式,使热缩套管套烫于第三管材上。
[0028]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热风加热器的温度过低无法达到加热目的和因温度过高而导致热缩套管的熔化,所述热风加热器的热风口距离热缩套管的上方位置80mm-120mm。
[0029] 进一步地,步骤三中包括如下步骤:
[0030] (1)、将第一管材及第二管材放置在工作台上,第一管材的另一端固定在旋转夹上,旋转夹的转动能够带动第一管材及第二管材的转动,由工作台对第一管材及第二管材的转动进行限位;
[0031] (2)、再将铝箔胶带宽度方向的一边缘铺在第一管材上并沿第一管材的长度方向拉动铝箔胶带使铝箔胶带铺盖在第一管材及第二管材上,铝箔胶带铺盖到位后切断;
[0032] (3)、再将盖板盖在铝箔胶带上,所述盖板压住粘帖于管材上的铝箔胶带边缘;
[0033] (4)、通过驱动机构带动旋转夹的转动即可带动第一管材及第二管材的转动,这样铝箔胶带便能够包覆着管材的外表面;
[0034] (5)、停止驱动机构、解除盖板、从工作台上取下管材即完成管材上包覆铝箔胶带的过程。附图说明
[0035] 图1为采用本发明制作工艺所制作出回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6] 图2为图1的截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7] 图3为本发明中铝箔胶带未包覆第一管材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4为本发明中铝箔胶带包覆第一管材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9] 附图中,1为第一管材,2为第二管材,3为铝箔胶带,4为盖板,5为热缩套管,6为第三管材,7为单面胶带,8为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1] 参见图1、2、3、4,冰箱用回气管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42] 步骤一,选用铝材料制作的金属管作为第一管材1,将第一管材进行矫直,并对第一管材的一端部进行扩口;
[0043] 步骤二,在第一管材的扩口端部装插入与第一管材内部连通的第二管材2,第二管材为铜管,作为管连接接头;
[0044] 步骤三,在第一管材、第二管材外表面包覆上铝箔胶带3,其中,铝箔胶带完全包覆着第一管材的外表面,第二管材远离第一管材的端部外表面露在外部;
[0045] 其中,铝箔胶带为宽度至少大于第一管材的外圆周长,铝箔胶带宽度方向的一边缘沿着第一管材的长度方向进行粘帖,再转动第一管材,使铝箔胶带包覆在第一管材外表面。
[0046] 步骤三的具体步骤如下:
[0047] (1)、将第一管材及第二管材放置在工作台上,第一管材的另一端固定在旋转夹上,旋转夹的转动能够带动第一管材及第二管材的转动,由工作台对第一管材及第二管材的转动进行限位;旋转夹由并排设置的两主动辊以及处于两主动辊上方的两从动辊构成,在四个辊之间形成第一管材的夹持空间,两主动辊同向转动,夹持第一管材时,两从动辊下降将第一管材压紧于两主动辊之间,这样便能够带动第一管材的转动;
[0048] (2)、再将铝箔胶带宽度方向的一边缘铺在第一管材上并沿第一管材的长度方向拉动铝箔胶带使铝箔胶带铺盖在第一管材及第二管材上,铝箔胶带铺盖到位后切断;
[0049] (3)、再将盖板4盖在铝箔胶带上,所述盖板压住粘帖于管材上的铝箔胶带边缘;盖板压住铝箔胶带的边缘并不妨碍在第一管材转动过程中,铝箔胶带包覆在第一管材上,盖板的作用是压住铝箔胶带的边缘避免转动过程中铝箔胶带翘起而无法包覆在第一管材上,同时也能够保证铝箔胶带平整的包覆在第一管材上,避免了人工包覆的铝箔胶带不平整问题;
[0050] (4)、通过驱动机构带动旋转夹的转动即可带动第一管材及第二管材的转动,这样铝箔胶带便能够包覆着管材的外表面;驱动机构即为驱动上述两个主动辊转动的电机
[0051] (5)、停止驱动机构、解除盖板、从工作台上取下管材即完成管材上包覆铝箔胶带的过程。
[0052] 步骤四,在第一管材、第二管材的结合处套上热缩套管5,并采用加热设备将热缩套管进行加热,通过热缩套管将第一管材、第二管材的结合处进行密封;所述加热设备为热风加热器,加热温度为140℃或145℃或150℃或155℃或160℃;这里的温度选择是能够使热缩套管软化且能够紧密贴合于到管材上即可,不因过低致使热缩套管无法软化或温度过高而致热缩套管熔化。
[0053] 步骤五,选用铜材料制作的金属管作为第三管材6,对第三管材进行矫直,第三管材的孔径小于第一管材的孔径,将第一管材与第三管材采用捆绑方式捆绑在一起;其中的捆绑方式为采用多个间隔布置的3M单面胶带7将第一管材和第三管材进行捆绑。3M单面胶带之间间隔100mm-200mm设置(这里的间隔距离可以根据不同需要来进行调整),确保第一管材与第三管材之间的平行和直线度;当然在将第三管材与第一管材捆绑前,在第三管材上套有热缩套管,并采用步骤四中的热风加热器加热方式,使热缩套管套烫于第三管材上。
[0054] 步骤六,在第一管材与第三管材外套上套管8;套管为PE材料制成的透明管,具有阻燃与防腐蚀作用;
[0055] 步骤七,将上述套上套管的第一管材、第三管材放置到烘干炉中进行加热,使套管紧密的包覆着第一管材和第三管材形成整体;其中,烘干炉的烘干温度为140℃或145℃或150℃或155℃或160℃;烘干炉为传动式,即回气管从中穿过,停留的时间在70S-90S之间,即能够保证套管软化并紧密的包覆在第一管材和第三管材即可;
[0056] 步骤八,通过弯折设备将由第一管材、第二管材、第三管材构成的回气管进行弯折成型,这样完成回气管的制作。通过弯折设备的弯折能够将回气管弯折成需要的指定形状。
[0057] 本发明中所使用过程中,热风加热器的热风口距离热缩套管的上方位置80mm或90mm或100mm或110mm或120mm。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