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内胆空气能

申请号 CN201710222407.2 申请日 2017-04-01 公开(公告)号 CN106979615A 公开(公告)日 2017-07-25
申请人 江门市菲达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黎代荣; 颜晓东;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 热 水 器 领域,公开了一种双内胆空气能热水器,第一 传热 螺旋管圈下方工质的 温度 比上方工质的温度高,有利于迅速将第一内胆的内芯桶内的水进行升温,第一内胆的内芯桶内的水加热完成后,通过内芯桶上端 焊接 连通的连通出水管输送到第二内胆的内芯桶,引下水管将需要加热的水直接引向第二内胆的内芯桶下部进行出水,第二传热螺旋管圈 自下而上 地对内芯桶的水进行加热,由于第二传热螺旋管圈呈螺旋状,对周围的水的传热效果好,加热效率高,同时,第二传热螺旋管圈下方工质的温度比上方工质的温度高,有利于迅速将第二内胆的内芯桶内的水进行升温,第二内胆的内芯桶内的水加热完成后,通过总出水管进行出水,加热效率较高。
权利要求

1.一种双内胆空气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内胆(1)和第二内胆(2),所述第一内胆(1)和第二内胆(2)包括有桶身(3)、上端盖(4)、下端盖(7),所述上端盖(4)与桶身(3)焊接相连,所述下端盖(7)与桶身(3)焊接相连,所述第一内胆(1)和第二内胆(2)内固定设置有内芯桶,所述内芯桶与桶身(3)间填充有硬质聚泡沫,所述内芯桶与上端盖(4)间填充有硬质聚氨酯泡沫,所述内芯桶与下端盖(7)间填充有硬质聚氨酯泡沫,所述第一内胆(1)的下端盖(7)焊接连通有进水管(5),所述进水管(5)的一端与第一内胆(1)的内芯桶下端焊接连通,所述下端盖(7)的下端固定焊接有固定框(8),所述固定框(8)呈凹型,所述进水管(5)折弯水平设置并穿过固定框(8),所述第一内胆(1)的上端盖(4)焊接连通有连通出水管(9),所述第一内胆(1)的内芯桶上端与连通出水管(9)焊接连通,所述第一内胆(1)的上端盖(4)通过连通出水管(9)与第二内胆(2)的上端盖(4)焊接连通,所述第二内胆(2)的内芯桶上端与连通出水管(9)焊接连通,所述连通出水管(9)在第二内胆(2)的内芯桶内焊接连通有引下水管(17),所述引下水管(17)的出口设置在第二内胆(2)的内芯桶下部,所述第二内胆(2)的上端盖(4)焊接连通有总出水管(15),所述第二内胆(2)的内芯桶上端与总出水管(15)焊接连通,所述第一内胆(1)和第二内胆(2)内贯穿设置有固定柱(6),所述固定柱(6)的上下端设置有收紧螺纹,所述固定柱(6)的上下端分别通过螺母与上端盖(4),下端盖(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内胆(2)的内芯桶内设置有第二传热螺旋管圈(21),所述第二传热螺旋管圈(21)的一端弯设有第二进热管(22),所述第二进热管(22)设置在第二内胆(2)下端,所述第二传热螺旋管圈(21)的另一端向下延伸设有第二落热管(23),所述第二落热管(23)下端弯设有连通热管(24),所述连通热管(24)设置在第二内胆(2)下端,所述第一内胆(1)的内芯桶内设置有第一传热螺旋管圈(11),所述第一传热螺旋管圈(11)的一端弯设有第一进热管(12),所述第一进热管(12)设置在第一内胆(1)下端,所述第一传热螺旋管圈(11)的另一端向下延伸设有第一落热管(13),所述第一落热管(13)下端弯设有出热管(14),所述出热管(14)设置在第一内胆(1)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内胆空气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下水管(17)设置在第二传热螺旋管圈(21)内,所述第一内胆(1)和/或第二内胆(2)背后设置有固定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双内胆空气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胆(1)和/或第二内胆(2)背后设置有次出水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双内胆空气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胆(1)和/或第二内胆(2)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双内胆空气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总出水管(15)向下延伸设有落水管(16)。

说明书全文

一种双内胆空气能

[0001] 本发明涉及热水器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双内胆空气能热水器。

背景技术

[0002] 空气能热水器,也称“空气源热水器”。“空气能热水器”把空气中的低温热量吸收进来,经过氟介质气化,然后通过压缩机压缩后增压升温,再转化给水加热,压缩后的高温热能以此来提高水温。制造相同的热水量,是一般电热水器的4-6倍,其年平均热效比是电加热的4倍,利用能效高,现有技术中的空气能热水器采用单内胆结构,加热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内胆空气能热水器,通过第一内胆和第二内胆对冷水进行加热,加热效率高。
[0004]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双内胆空气能热水器,包括有第一内胆和第二内胆,所述第一内胆和第二内胆包括有桶身、上端盖、下端盖,所述上端盖与桶身焊接相连,所述下端盖与桶身焊接相连,所述第一内胆和第二内胆内固定设置有内芯桶,所述内芯桶与桶身间填充有硬质聚泡沫,所述内芯桶与上端盖间填充有硬质聚氨酯泡沫,所述内芯桶与下端盖间填充有硬质聚氨酯泡沫,所述第一内胆的下端盖焊接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第一内胆的内芯桶下端焊接连通,所述下端盖的下端固定焊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呈凹型,所述进水管折弯水平设置并穿过固定框,所述第一内胆的上端盖焊接连通有连通出水管,所述第一内胆的内芯桶上端与连通出水管焊接连通,所述第一内胆的上端盖通过连通出水管与第二内胆的上端盖焊接连通,所述第二内胆的内芯桶上端与连通出水管焊接连通,所述连通出水管在第二内胆的内芯桶内焊接连通有引下水管,所述引下水管的出口设置在第二内胆的内芯桶下部,所述第二内胆的上端盖焊接连通有总出水管,所述第二内胆的内芯桶上端与总出水管焊接连通,所述第一内胆和第二内胆内贯穿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上下端设置有收紧螺纹,所述固定柱的上下端分别通过螺母与上端盖,下端盖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内胆的内芯桶内设置有第二传热螺旋管圈,所述第二传热螺旋管圈的一端弯设有第二进热管,所述第二进热管设置在第二内胆下端,所述第二传热螺旋管圈的另一端向下延伸设有第二落热管,所述第二落热管下端弯设有连通热管,所述连通热管设置在第二内胆下端,所述第一内胆的内芯桶内设置有第一传热螺旋管圈,所述第一传热螺旋管圈的一端弯设有第一进热管,所述第一进热管设置在第一内胆下端,所述第一传热螺旋管圈的另一端向下延伸设有第一落热管,所述第一落热管下端弯设有出热管,所述出热管设置在第一内胆下端,所述引下水管设置在第二传热螺旋管圈内。
[0005]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胆和/或第二内胆背后设置有固定板
[0006]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胆和/或第二内胆背后设置有次出水管。
[0007]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胆和/或第二内胆背后设置有次出水管。
[0008] 进一步地,所述总出水管向下延伸设有落水管。
[000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高温工质沿着第二进热管进入到第二传热螺旋管圈,沿着第二传热螺旋管圈螺旋上升,第二落热管和连通热管再将工质从第二内胆下引出,工质再从第一进热管进入到第一传热螺旋管圈,沿着第一传热螺旋管圈螺旋上升,第一落热管和出热管再将工质从第一内胆下引出,另一方面,冷水沿着进水管从第一内胆的内芯桶下涌进内芯桶,第一传热螺旋管圈自下而上地对内芯桶的水进行加热,由于第一传热螺旋管圈呈螺旋状,对周围的水的传热效果好,加热效率高,同时,第一传热螺旋管圈下方工质的温度比上方工质的温度高,有利于迅速将第一内胆的内芯桶内的水进行升温,第一内胆的内芯桶内的水加热完成后,通过内芯桶上端焊接连通的连通出水管输送到第二内胆的内芯桶,引下水管将需要加热的水直接引向第二内胆的内芯桶下部进行出水,第二传热螺旋管圈自下而上地对内芯桶的水进行加热,由于第二传热螺旋管圈呈螺旋状,对周围的水的传热效果好,加热效率高,同时,第二传热螺旋管圈下方工质的温度比上方工质的温度高,有利于迅速将第二内胆的内芯桶内的水进行升温,第二内胆的内芯桶内的水加热完成后,通过总出水管进行出水,加热效率较高。附图说明
[0010]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11]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参照图1 2,一种双内胆空气能热水器,包括有第一内胆1和第二内胆2,第一内胆1~和第二内胆2包括有桶身3、上端盖4、下端盖7,上端盖4与桶身3焊接相连,下端盖7与桶身3焊接相连,第一内胆1和第二内胆2内固定设置有内芯桶,水在内芯桶内进行加热,内芯桶与桶身3间填充有硬质聚氨酯泡沫,内芯桶与上端盖4间填充有硬质聚氨酯泡沫,内芯桶与下端盖7间填充有硬质聚氨酯泡沫,硬质聚氨酯泡沫的绝热效果好、重量轻、比强度大,第一内胆1的下端盖7焊接连通有进水管5,进水管5的一端与第一内胆1的内芯桶下端焊接连通,冷水从进水管5进入到第一内胆1的内芯桶内,从内芯桶下涌进,由下至上填充满内芯桶,下端盖7的下端固定焊接有固定框8,固定框8用于第一内胆1和第二内胆2下部的定位,固定框8呈凹型,进水管5折弯水平设置并穿过固定框8,占用空间小,第一内胆1的上端盖4焊接连通有连通出水管9,第一内胆1的内芯桶上端与连通出水管9焊接连通,冷水进过第一内胆1的加热升温后,从连通出水管9出水,再进入到第二内胆2,第一内胆1的上端盖4通过连通出水管9与第二内胆2的上端盖4焊接连通,第二内胆2的内芯桶上端与连通出水管9焊接连通,连通出水管9在第二内胆2的内芯桶内焊接连通有引下水管17,引下水管17的出口设置在第二内胆2的内芯桶下部,第二内胆2的上端盖4焊接连通有总出水管15,第二内胆2的内芯桶上端与总出水管15焊接连通,第一内胆1和第二内胆2内贯穿设置有固定柱6,固定柱6的上下端设置有收紧螺纹,固定柱6的上下端分别通过螺母与上端盖4,下端盖7固定连接,固定柱6可以起到预先固定的作用,先使用固定柱6对上端盖4,下端盖7和桶身3进行预固定,然后再通过焊接将上端盖4,下端盖7和桶身3进行固定,简单实用,第二内胆2的内芯桶内设置有第二传热螺旋管圈21,通过第二传热螺旋管圈21对第二内胆2的内芯桶内的水进行加热,第二传热螺旋管圈21的一端弯设有第二进热管22,第二进热管22设置在第二内胆2下端,高温的工质从第二进热管22进入到第二传热螺旋管圈21,沿着第二传热螺旋管圈21螺旋上升,由下至上对第二内胆2的内芯桶内的水进行加热,第二传热螺旋管圈21的另一端向下延伸设有第二落热管23,第二落热管23下端弯设有连通热管24,连通热管24设置在第二内胆2下端,由第二落热管23和连通热管24将加热完第二内胆2的内芯桶内水的工质从第二内胆2下引出,第一内胆1的内芯桶内设置有第一传热螺旋管圈11,通过第一传热螺旋管圈11对第一内胆1的内芯桶内的水进行加热,第一传热螺旋管圈11的一端弯设有第一进热管12,第一进热管12设置在第一内胆1下端,工质从第一进热管12进入到第一传热螺旋管圈11,沿着第一传热螺旋管圈11螺旋上升,由下至上对第一内胆1的内芯桶内的水进行加热,第一传热螺旋管圈11的另一端向下延伸设有第一落热管13,第一落热管13下端弯设有出热管14,出热管
14设置在第一内胆1下端,由第一落热管13和出热管14将加热完第一内胆1的内芯桶内水的工质从第一内胆1下引出,引下水管17设置在第二传热螺旋管圈21内,水从内芯桶中心向周边扩散,加强加热效果。
[0013] 高温工质沿着第二进热管22进入到第二传热螺旋管圈21,沿着第二传热螺旋管圈21螺旋上升,第二落热管23和连通热管24再将工质从第二内胆2下引出,工质再从第一进热管12进入到第一传热螺旋管圈11,沿着第一传热螺旋管圈11螺旋上升,第一落热管13和出热管14再将工质从第一内胆1下引出,另一方面,冷水沿着进水管5从第一内胆1的内芯桶下涌进内芯桶,第一传热螺旋管圈11自下而上地对内芯桶的水进行加热,由于第一传热螺旋管圈11呈螺旋状,对周围的水的传热效果好,加热效率高,同时,第一传热螺旋管圈11下方工质的温度比上方工质的温度高,有利于迅速将第一内胆1的内芯桶内的水进行升温,第一内胆1的内芯桶内的水加热完成后,通过内芯桶上端焊接连通的连通出水管9输送到第二内胆2的内芯桶,引下水管17将需要加热的水直接引向第二内胆2的内芯桶下部进行出水,第二传热螺旋管圈21自下而上地对内芯桶的水进行加热,由于第二传热螺旋管圈21呈螺旋状,对周围的水的传热效果好,加热效率高,同时,第二传热螺旋管圈21下方工质的温度比上方工质的温度高,有利于迅速将第二内胆2的内芯桶内的水进行升温,第二内胆2的内芯桶内的水加热完成后,通过总出水管15进行出水,加热效率较高。
[0014]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内胆1和/或第二内胆2背后设置有固定板,通过固定板对第一内胆1和/或第二内胆2背部进行固定。
[0015]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内胆1和/或第二内胆2背后设置有次出水管,除了可以通过总出水管15进行出水,还可以通过次出水管出水。
[0016]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内胆1和/或第二内胆2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对第一内胆1和/或第二内胆2内水温进行监测。
[0017]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总出水管15向下延伸设有落水管16,从下方出水,便于排布管道,合理利用空间。
[0018] 以上所述,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