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换组件用底座板

申请号 CN201710442466.0 申请日 2017-06-13 公开(公告)号 CN107202242A 公开(公告)日 2017-09-26
申请人 苏州吉利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 发明人 季吉清;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抽换组件用底座板,包括 底板 和设置在所述底板各处的第一 定位 机构、第二定位机构,所述底板呈轴对称结构,且该底板上端中部设有粗定位机构,所述粗定位机构包括粗定位孔和附在所述定位孔周围的环形 垫片 ,所述第一定位机构设置在该底板上端一侧,第二定位机构设置在底板上端另一侧,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孔和附在所述第一定位孔周围的环形垫片,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柱和附在所述第一定位柱底端周围的环形垫片,所述底板底部对称设有向外的翼部,所述翼部上设有 水 滴状限位区域,该限位区域与水平线呈60°,且该限位区域上设有第二定位柱和位于第二定位柱斜下方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外附有环形垫片。
权利要求

1.一种抽换组件用底座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和设置在所述底板各处的第一定位机构、第二定位机构,所述底板呈轴对称结构,且该底板上端中部设有粗定位机构,所述粗定位机构包括粗定位孔和附在所述定位孔周围的环形垫片,所述第一定位机构设置在该底板上端一侧,第二定位机构设置在底板上端另一侧,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孔和附在所述第一定位孔周围的环形垫片,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柱和附在所述第一定位柱底端周围的环形垫片,所述底板底部对称设有向外的翼部,所述翼部上设有滴状限位区域,该限位区域与水平线呈60°,且该限位区域上设有第二定位柱和位于第二定位柱斜下方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外附有环形垫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抽换组件用底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粗定位孔的直径为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的直径保持一致。

说明书全文

一种抽换组件用底座板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抽换组件用底座板,属于机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抽换组件用底座板,结构硬度低,组装不方便。

发明内容

[0003] 发明目的: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抽换组件用底座板。
[0004]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抽换组件用底座板,包括底板和设置在所述底板各处的第一定位机构、第二定位机构,所述底板呈轴对称结构,且该底板上端中部设有粗定位机构,所述粗定位机构包括粗定位孔和附在所述定位孔周围的环形垫片,所述第一定位机构设置在该底板上端一侧,第二定位机构设置在底板上端另一侧,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孔和附在所述第一定位孔周围的环形垫片,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柱和附在所述第一定位柱底端周围的环形垫片,所述底板底部对称设有向外的翼部,所述翼部上设有滴状限位区域,该限位区域与水平线呈60°,且该限位区域上设有第二定位柱和位于第二定位柱斜下方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外附有环形垫片。
[0005]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所述的粗定位孔的直径为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的直径保持一致。
[0006]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抽换组件用底座板,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结构稳定性高,硬度强,组装方便,且定位效果佳。附图说明
[0007]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0009] 参见图1所述的一种抽换组件用底座板,包括底板1和设置在所述底板1各处的第一定位机构2、第二定位机构3,所述底板1呈轴对称结构,且该底板1上端中部设有粗定位机构4,所述粗定位机构4包括粗定位孔41和附在所述定位孔周围的环形垫片,所述第一定位机构2设置在该底板1上端一侧,第二定位机构3设置在底板1上端另一侧,所述第一定位机构2包括第一定位孔21和附在所述第一定位孔周围的环形垫片,所述第二定位机构3包括第一定位柱31和附在所述第一定位柱31底端周围的环形垫片,所述底板1底部对称设有向外的翼部5,所述翼部5上设有水滴状限位区域51,该限位区域51与水平线呈60°,且该限位区域51上设有第二定位柱52和位于第二定位柱斜下方的第二定位孔53,所述第二定位孔53外附有环形垫片。
[0010] 本发明的粗定位孔41的直径为第一定位孔31、第二定位孔53的直径保持一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