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构件受压承载的构造方法

申请号 CN201510765538.6 申请日 2015-11-11 公开(公告)号 CN105333294A 公开(公告)日 2016-02-17
申请人 陈菲; 发明人 陈菲;
摘要 本 发明 提高构件受压承载 力 的构造方法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在外管的内部设置小于外管内壁尺寸的拉杆,两者之间有缝隙可相对滑动以保证纵向能够自由伸缩 变形 ,避免拉杆随外管受压失稳,两者仅两端相连。通过给拉杆施加预拉力,同时给外管施加等值预压力,两者自 应力 平衡。在拉杆失效前,可始终为外管提供连续的侧向弹性约束,使得外管的受压承载力获得提高。与 现有技术 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用细长构件实现较大的受压承载力。
权利要求

1.提高构件受压承载的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在外管的内部设置小于外管内壁尺寸的拉杆,同时在所述拉杆与所述外管之间存有缝隙;在所述拉杆的两端施加反向的预拉力;连接所述拉杆的两端与所述外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构件受压承载力的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小于1厘米。

说明书全文

提高构件受压承载的构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善受压构件稳定问题的方法,尤其是一种提高构件受压承载力的构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既有的受压构件的承载力上限为欧拉临界力,要提高受压承载力通常需要加大截面来解决稳定问题,用多且外形粗笨。

发明内容

[0003] 为改变当前构件只能通过增大截面来提高受压承载力的现状,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构件受压承载力的构造方法。
[0004]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在受压构件(外管)的内部设置小于外管内壁尺寸的拉杆,两者之间有缝隙可相对滑动以保证纵向能够自由伸缩变形,其中缝隙的尺寸在满足拉杆与外管能相互套装,在拉杆施加了预力之后,两者之间还能相对滑动、不会抱死,同时拉杆还能给外管提供侧向的弹性支撑的情况下小于1厘米,避免拉杆随外管受压失稳。两者仅两端相连,通过给拉杆施加预拉力,同时给外管施加等值预压力,两者自应力平衡。在拉杆失效前,可始终为外管提供连续的侧向弹性约束,使得外管的受压承载力获得提高。
[000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用细长构件实现较大的受压承载力。附图说明
[0006]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07] 图1是本发明提高构件受压承载力的构造方法的原理图;
[0008] 图2为图1的A-A面剖视图;
[0009] 图3为图1的B-B面剖视图;
[0010] 图4为为本发明提高构件受压承载力的构造方法实施例示意图;
[0011] 图5为图4的A-A面剖视图。
[0012] 本发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说明:
[0013] 1-拉杆 2-外管 3-缝隙
[0014] 4-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16]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提高构件受压承载力的构造方法,在外管2的内部设置小于外管2内壁尺寸的拉杆1,两者之间存有缝隙3,避免拉杆1随外管2受压失稳,其中缝隙3的尺寸在满足拉杆1与外管2能相互套装,在拉杆1施加了预力之后,两者之间还能相对滑动、不会抱死,同时拉杆1还能给外管2提供侧向的弹性支撑的情况下尽可能小(一般小于1厘米)。而且两者仅两端相连,通过给拉杆1施加预拉力并给外管2施加等值预压力,两者自应力平衡。在拉杆1失效前,可始终为外管2提供连续的侧向弹性约束,使得外管2的受压承载力获得提高,所以可承受较大的外部压力P。
[0017] 在本实施例中,带螺纹的圆棒形拉杆1(规格为Φ42)通过圆柱形螺母4在两端与外管2(规格为Φ60×8.0)相连(如图4、图5所示),且两者之间的缝隙3为1毫米。通过给拉杆1施加预拉力并给外管2施加等值预压力,两者自应力平衡。在拉杆1失效前,可始终为外管2提供连续的侧向弹性约束,使得外管2的受压承载力获得提高,所以可承受较大的外部压力P。
[0018]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