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定位

申请号 CN201310652725.4 申请日 2013-12-05 公开(公告)号 CN103727305A 公开(公告)日 2014-04-16
申请人 常熟市中凯仪表有限公司; 发明人 居文军;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智能 阀 门 定位 器,包括智能 控制器 、电控阀、执行机构、阀位 传感器 ,所述的执行机构为 气动 执行机构,所述的阀位传感器为分体非 接触 式传感器,阀门安装于执行机构上,电控阀用于接收智能控制器发出的指令 信号 ,执行机构用于接收电控阀发出的指令信号,阀位传感器将检测到的实际阀位 信号传输 给智能控制器,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控制 精度 高,分体非接触式传感器耐高温效果好,适用于恶劣环境。
权利要求

1.一种智能定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控制器、电控阀、执行机构、阀位传感器,所述的执行机构为气动执行机构,所述的阀位传感器为分体非接触式传感器,阀门安装于执行机构上,电控阀用于接收智能控制器发出的指令信号,执行机构用于接收电控阀发出的指令信号,阀位传感器将检测到的实际阀位信号传输给智能控制器,所述的智能控制器接受4-20mA 的设定值信号,与所述的阀位传感器反馈的实际阀位值进行比较,若检测到偏差,根据偏差的大小和方向输出一个电控指令给所述的电控阀,所述的电控阀进而调节进出所述的执行机构气室的空气流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阀门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控阀包括集装阀、阀板 和消音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阀门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位传感器上连接有阀位报警装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阀门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报警装置为蜂鸣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阀门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执行机构连接有压缩气源。

说明书全文

智能定位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阀门定位器。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公知的智能阀门定位器的核心部件一般采用比例阀喷嘴挡板式平衡阀。比例阀一般包括一个主阀体加一个先导阀,先导阀内部的阀芯做成带一定锥度的,然后以集成的位移监测装置、驱动装置来控制瞬时流量,达到间接控制主阀流量的目的,其结构复杂,加工精度要求高,生产成本高,价格昂贵,其应用环境较为苛刻;喷嘴挡板式平衡阀采用机械式矩平衡机构,机械零部件数量多,维修和保养不便。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智能阀门定位器,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控制精度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智能阀门定位器,包括智能控制器、电控阀、执行机构、阀位传感器,所述的执行机构为气动执行机构,所述的阀位传感器为分体非接触式传感器,阀门安装于执行机构上,电控阀用于接收智能控制器发出的指令信号,执行机构用于接收电控阀发出的指令信号,阀位传感器将检测到的实际阀位信号传输给智能控制器,所述的智能控制器接受4-20mA 的设定值信号,与所述的阀位传感器反馈的实际阀位值进行比较,若检测到偏差,根据偏差的大小和方向输出一个电控指令给所述的电控阀,所述的电控阀进而调节进出所述的执行机构气室的空气流量。
[0005] 作为优选地,所述的电控阀包括集装阀、阀板 和消音器。
[0006] 作为优选地,所述的阀位传感器上连接有阀位报警装置。
[0007] 作为优选地,所述的报警装置为蜂鸣器。
[0008] 作为优选地,所述的执行机构连接有压缩气源。
[0009]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控制精度高,采用分体非接触式传感器耐高温效果好,适用于恶劣环境,此外还通过设置报警装置,实现自动阀位报警。附图说明
[0010] 图1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12] 如图1所示,一种智能阀门定位器,包括智能控制器、电控阀、执行机构、阀位传感器,所述的执行机构为气动执行机构,所述的执行机构连接有压缩气源,所述的阀位传感器为分体非接触式传感器,阀门安装于执行机构上,电控阀用于接收智能控制器发出的指令信号,执行机构用于接收电控阀发出的指令信号,阀位传感器将检测到的实际阀位信号传输给智能控制器,所述的智能控制器接受4-20mA 的设定值信号,与所述的阀位传感器反馈的实际阀位值进行比较,若检测到偏差,根据偏差的大小和方向输出一个电控指令给所述的电控阀,所述的电控阀进而调节进出所述的执行机构气室的空气流量。
[0013] 如图1所示,所述的电控阀包括集装阀、阀板 和消音器。
[0014] 如图1所示,所述的阀位传感器上连接有阀位报警装置,所述的报警装置为蜂鸣器。
[0015]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