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在壁开口内膨胀的管状金属配件及其安装方法

申请号 CN200480025603.1 申请日 2004-07-27 公开(公告)号 CN1846092A 公开(公告)日 2006-10-11
申请人 疲劳技术公司; 发明人 汤姆·G·波斯特; 迪安·C·马登; 马克·R·韦斯;
摘要 将一个配件插入到一个壁内的开口中。该配件包括一个环状部分,配件在环状部分处延伸穿过开口。该配件还包括一个或两个从所述环状部分轴向向 外延 伸的端部。所述环状部分的内直径比一个或两个端部的内直径小。所述配件置于壁开口内。然后,将一个膨胀工具穿过配件的内部,以膨胀所述环状部分。所述环状部分被膨胀到与所述开口紧密配合的程度。而且,该膨胀程度可使包围开口的壁材料冷作。所述膨胀加工仅使环状部分膨胀,而不会对端部施加一个实质性的膨胀 力 。
权利要求

1.一种可由工件内开口接纳的管状配件,包括:
具有外圆周和内圆周的环状部分,其外圆周由工件内的开口紧密 接纳;
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件,其至少具有一个最小内圆周,一个外套 以及一个端部,该连接部件从所述环状部分轴向延伸,其最小内圆周 比所述环状部分的内圆周要大,其外套的尺寸可使其移动穿过工件内 开口,并且其端部被构造成可使其与其它装置相接合;且
所述环状部分可径向膨胀,膨胀的量足以使环状部分的外圆周与 工件内的开口之间建立牢靠的过盈配合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管状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部分 包括径向凸缘,当环状部分的外圆周在工件内开口内时,该径向凸缘 与工件相邻。
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管状配件,包括邻近于所述连接部件端 部的径向开口的周向凹槽。
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管状配件,包括从所述环状部分轴向凸 出的第二连接部件,该第二连接部件被置于工件上第一连接部件的相 反侧。
5.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管状配件,其特征在于,每个连接部件 都具有径向开口的周向凹槽。
6.一种牢固地导引导管穿过工件开口的配件,该配件包括:
具有外圆周和内圆周的环状部分,其外圆周可由工件内的开口紧 密接纳,其内圆周的加工尺寸可使其接纳导管段,环状部分可径向膨 胀,膨胀的量足以使环状部分的外圆周与工件内开口之间建立牢固的 过盈配合;且
至少一个连接部件,其至少具有一个最小内圆周,一个外套以及 一个端部,该连接部件从环状部分轴向延伸,其最小内圆周比环状部 分的内圆周要大,其外套的加工尺寸可使其穿过工件内开口,其端部 设置为可使其与至少一个其它装置相连接。
7.依据权利要求16中所述的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装置是 与所述连接部件端部连接的帽。
8.依据权利要求16中所述的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装置 是与所述连接部件端部连接的一段导管。
9.一种用以桥接工件内的开口的配件组件,该组件包括:
外直径可适于使其被紧密接纳在所述工件内开口中的衬套,该衬 套具有一个内通道以使流体流过,从而流过工件内的开口;该衬套具 有足够的延展性,使其可径向且塑性膨胀以与工件形成过盈配合;且
至少一个连接部件,其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以及可使衬套流通流 体的内通道,连接部件从所述衬套上轴向延伸,连接部件的第一端的 位置紧邻所述衬套,连接部件的第二端可被操作以与至少一段导管相 连接。
10.一种用于导引导管穿过工件内开口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将配件的第一部分插入到所述工件内的开口中,该配件的第一部 分具有一个尺寸足可被开口容纳的外套,该配件还具有一个置于所述 工件内的开口中的环状部分,该环状部分与配件的第一部分在第一部 分从环状部分轴向延伸的位置相连接,该环状部分具有一个外圆周, 其加工尺寸使其可紧密配合在所述工件内的开口中;
将一个芯子插入并穿过置于工件内的配件,配件的环状部分具有 一个内圆周,该内圆周的尺寸适于可通过芯子的增大圆周部分而被径 向膨胀,配件的第一部分具有一个内圆周,其尺寸比所述芯子的增大 圆周部分稍大;且
在芯子被驱使穿过所述环状部分的内圆周时,使配件的环状部分 在径向向外的方向膨胀。
11.如权利要求20中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对紧邻于所述配件的环状部分的外圆周的工件内材料的冷作。
12.依据权利要求20中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将第二装置与配件的第一部分连接,该第二装置附在导管上,这 样,当所述第二装置被连上时,导管被导引穿过紧固的配件。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安放在壁开口内的配件,它可被膨胀以使其被固 定到壁开口周围的壁材料上,本发明还涉及包括所述配件的装置,配 件的安装方法以及制作该装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有时需要使导管(如流体导管、电导管)穿过壁,例如飞机的舱 壁。有必要使导管与壁稳固连接,且有时在导管和壁之间进行密封以 防泄漏。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简单但有效的导管装置,其 包括安装在壁中的单个开口中的配件以及在壁的一侧或两侧上连接到 该配件的导管段,而从导管或在导管与壁之间无泄漏。
1992年3月17日授权给Michael A.Landry,Roger T.Bolstad, Charles M.Copple,Darryle Quincey,Eric T.Easterbrook,Leonard F. Reid和Louis A.Champoux的美国专利No.5,096,349公开了一种装 置,其中,导管穿过壁或舱壁并与连接在壁上的配件相连。该专利所 公开的系统包括一个具有管状杆和头的配件,其管状杆安装在壁开口 内,以及其头位于杆的末端并与壁接触。管状杆被膨胀至开口内。导 管穿过配件内的中心开口并与配件的头连接。该装置的一个优点是在 壁上仅需一个开口。本发明的目的是利用该优点以及将此特点与其它 可得到一个改进的装置的特征相结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包括提供一种管状金属配件,其可插入到壁开口内且可在 开口内膨胀以使其与壁连接。该配件包括一个环状部分,其宽度大体 与壁厚度相等,其外直径紧密配合在壁开口中,且其内直径与外直径 由半径维数(radius dimension)而分开。该配件包括至少一个从壁及 环状部分向外轴向凸出的延伸端部。该端部的内直径比环状部分的内 直径大。该端部具有与环状部分轴向向外间隔的外端。环状部分由金 属制成,当环状部分置于壁开口内时该金属可径向膨胀。环状部分被 膨胀足以使环状部分的外直径与壁开口之间形成紧密过盈配合的量。 该膨胀的量足以使管状配件连接到壁。
在优选形式中,该配件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从壁 的一侧轴向向外延伸,而第二端部则从壁的相反一侧或第二侧轴向向 外延伸。该配件的端部适用于连接到导管段的端部上。第一导管段在 壁的第一侧并连接到配件的第一端部。第二导管段在壁的第二侧或相 反侧并连接到配件的第二端部。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配件的端部包括径向向外开口的周向凹槽, 所述凹槽与壁和配件的环状部分轴向向外间隔。在每个周向凹槽内安 放一个环状密封(如O形密封圈)。导管段滑动到配件的端部上且密 封圈与导管段的内表面接触。该配件可适用于容纳电导管。
依据本发明的方法方面,一个膨胀工具轴向移动穿过配件内部。 该膨胀工具对配件的环状部分施加一个径向向外的力,使其膨胀并保 持膨胀的状态以使得其与壁开口中的侧壁之间产生紧密的过盈配合。 这种配合的作用是使配件紧固到壁上,同时在配件与开口的侧壁之间 提供一种流体致密密封。配件环状部分的内直径比配件管状端部的内 直径明显要小。膨胀工具穿过配件环状部分的运动使配件环状部分的 内直径增大,但决不会使其增大到配件的端部的内直径被膨胀加工所 膨胀的程度。这样,就可以使配件端部的尺寸合适以保持导管段与它 们的适当连接,且配件端部的这种尺寸不会受到用于将配件连接到壁 的膨胀的干扰。
通过下述的最佳形式描述、附图权利要求以及通过体现于图示 和描述的特定结构的原理,可以显而易见得出本发明的其它目的,优 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在图中,整个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类似的部件,且:
图1是在壁内开口中的现有技术的配件的轴向截面图,示出一个 穿过配件的导管以及将导管与该配件连接的连接件;
图2是类似图1的又一个现有技术配件的截面图,示出另一种类 型将导管与配件连接的连接件;
图3是穿过一个工件一部分所取的纵剖面图,示出本发明的一个 实施例,该实施例可固定在所述工件的开口中,该纵剖面图示出所述 配件与工件内的开口轴向间隔;
图4是类似图3的视图,但示出的是所述配件内部的芯子以及穿 过工件内开口的芯子的底端;
图5是类似图4的视图,但进一步示出的是放置在工件的开口内 的所述配件,以及一个包围所述配件和芯子的拔出装置的机头件部分, 其外端靠着所述工件放置;
图6是类似图3的视图,但示出的是放置在工件的开口内的所述 配件;
图7是类似图6的视图,示出的是与所述配件相反的端部轴向向 外间隔放置的两个导管的端部;
图8是类似图7的视图,但示出的是周向凹槽内的O形密封圈和 使所述配件的端部夹紧到相邻导管段的端部的夹紧结构;
图9是类似图6的视图,但示出的是所述配件端部的一个改进结 构;
图10是类似图9的视图,但示出的是所述配件的一个改进结构;
图11是类似图6、图9、图10的视图,但示出的是所述配件的另 一个改进的结构;且
图12是类似图6、图9~图11的视图,但示出的是所述配件的又 一个结构。
现有技术的装置
附图中的图1和图2与前述美国专利No.5,096,349中的图30和图 31是基本相同的。图1示出一个在壁14的开口12内的套管10。套管 10通过美国专利No.5,096,349中已详细描述的径向膨胀方式安装。套 管10包括一个扩大的头16,其肩18靠着壁表面20并在该处直接围 绕开口12。在头16的外周22有螺纹。这些螺纹可接收止动螺母24 的内部螺纹。图1中,示出了止动螺母,其与一定长度管道26一同使 用,而管道26装在所述套管的中心开口28内。螺母24上的径向壁部 分30支承在形成于管道26上的径向凸缘32上。
图2显示了一个类似装置。然而,在这个装置中,头34包括许多 有内螺纹的轴向开口36。所示的夹紧垫圈38置靠着管道26上的径向 凸缘32。夹紧垫圈38内设置了开口40。这些开口40的数量及间隔与 螺纹开口36的相同。螺钉固件42被穿过开口40并被拧入开口36, 以将夹紧垫圈38紧固到头34上。
另一个现有技术实施例包括径向穿过头16的螺纹开口。这些开口 接纳从帽24的侧壁径向向内延伸的定位螺钉。这些定位螺钉和开口被 用于代替图1所示的螺纹22。
本发明的详细描述
图3-5示出一个壁或舱壁50,其包括第一侧52、第二侧54以及 在两侧52、54之间穿过壁50的轴向开口56。图3中,示出标记为58 的本发明的第一配件实施例,其与开口56轴向隔开。图6示出配件 58安装在开口56内部并被紧固到壁50上。图7是类似图6的视图, 但进一步包括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60,62的端部。第一导管60在壁 50的第一侧。第二导管62在壁50的相反侧或第二侧。
在优选形式中,配件58包括轴向安放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66, 68之间的环状部分64。环状部分64包括第一端70和第二端72。径 向凸缘75紧邻于环状部分64第二端72从配件58上径向向外延伸。 环状部分64包括外直径74和内直径76。端部66、68分别包括基本 相等的内直径78,80,但该内直径78,80比环状部分64的内直径76 要大。
由图4和图5所示,配件58被插入到开口58中,其第一端部66 最先被插入。第一端部66与开口56对齐,然后第一端部66朝开口 56运动并穿过开口56。最终,环状部分64的第一端70进入并穿过开 口56。
环状部分64外直径74的尺寸使得其紧密配合在开口56内。配件 58轴向移动直至凸缘75与壁表面54接触。图5和图6中显示了靠于 壁表面54上的凸缘75的位置。当凸缘75靠于表面54上时,环状部 分64在开口56内。端部66从包括表面52的侧壁50上的环状部分 64轴向向外凸出。端部68从包括表面54的壁50一侧上的环状部分 64轴向向外凸出。一个分离式(split)套筒和芯子或单是一个芯子, 以下文叙述的方式,轴向穿过配件58以在开口56内将环状部分64 撑大。当仅使用芯子时,芯子可以是整体芯子,也可以是分离式的芯 子。当使用分离式套筒时,分离式套筒与环状部分64的内表面76接 触。当仅使用芯子时(整体式或分离式),芯子的外表面与内表面76 接触。芯子穿过分离式套筒的轴向运动,或单是芯子的轴向运动,使 得环状部分64径向膨胀,从而导致环状部分64的内直径和外直径增 大,并与开口56的壁形成紧密过盈配合。这种膨胀足以将环状部分 64紧固在开口56内,以及将配件58紧固于壁50上。优选的,所施 加的膨胀量足以冷作围绕于开口56的壁50中的材料,以使材料疲劳 强化。环状部分64的膨胀将同时增大其内直径和外直径。然而,其内 直径决不会膨胀到这样的程度,即配件58的端部66,68的内表面78, 80被膨胀加工所膨胀。即,仅有配件58的环状部分64及其连接到端 部的那部分被径向膨胀。端部66,68的尺寸被加工到适于执行连接件 功能的大小,且其原始尺寸不会由于穿过配件58进行膨胀加工的运动 而发生有损所述功能的改变。
1993年9月21日授权给Michael A.Landy,Roger T.Bolstad, Charles A.Copple,Darryl E.Quincey,Eric T.Easterbrook,Leonard F. Reid和Louis A.Champoux的美国专利No.5,245,743公开了在壁开 口内安装一个配件时使用分离式套筒和芯子。该专利同时公开了整体 芯子(图22和图23)和分离式芯子(第八栏,第51-第55行)的使 用。1987年5月19日授权给Franciscus Hogenhout,并转让给West Coast Industries,Inc的美国专利No.4,665,732对于仅采用芯子且使 用分离式芯子的方法进行了公开。这些专利所有的公开内容在此结合 作为参照。
图4和图5显示一个位于配件内的芯子M。芯子M包括一个底 端82,一个锥形鼻部分84,一个最大直径区86,一个缩径部分88以 及一个过渡段90。在过渡段90,其直径从缩径部分88的直径增大到 最大直径86。由图4和图5所示,芯子的小直径部分88的尺寸被加 工到适合并可穿过配件58内的中心开口。在缩径区88,环状部分64 的内直径76比芯子的直径稍大。
以图4和图5所示的方式,将芯子M移入配件58内。然后,将 芯子M的底端82紧固于拔出装置内的可移动部件上。拔出装置包括 一个机头件(nose piece)92(图5),该机头件有一个适用于与工件 50接触的末端94。拔出装置未在图中示出,但它与1993年6月15 日授权给Richard Z.Jarzebowicz,Joy S.Ransom,Eric T. Easterbrook,Charles M.Copple和Leonard F.Reid的美国专利 No.5,218,854中公开的拔出装置类似。由该专利所公开的可知,芯子 M的底端82适用于与一个轴向可移动的推-拉部件的外端部相连接, 该推-拉部件是液压驱动向前向后移动的。
参照图5,机头件92包括一个有中心开口98的后端部96。中心 开口98的尺寸被加工成可容纳芯子M的最大直径区86。操作拔出装 置(未示出)以拉拔芯子M的底端82,以拉动芯子M穿过配件58。 开始,芯子的部分88可自由的穿过配件58的内部。这种情况直到过 渡段90接近环状部分64的内直径76为止。过渡段90在穿过环状部 分64时逐渐的对环状部分64施加一个径向向外的力。该径向力使环 状部分64的直径增大,并使其外表面74靠在开口56的内表面上。环 状部分64对直接包围开口56的壁50的材料施加一个径向向外的力。 通过芯子M,环状部分64被膨胀足以使环状部分64塑性膨胀的量, 这使得表面74和开口56的壁之间紧密过盈配合。优选的,膨胀的程 度足够大以使直接包围开口56的壁材料50塑性膨胀。造成过盈配合 的初次膨胀将配件58紧固于开口56内。包围开口56的壁材料的附加 膨胀使得壁材料疲劳增强。当将芯子M从配件58拔出时,过渡段90 与环状部分64的内表面76的接触所产生的摩擦力将凸缘75紧紧拉靠 在壁54上。移动的芯子M还可对机头件92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使末 端表面94在与凸缘75相反的一侧52靠紧壁50。
径向凸缘75并非必需部件。机头件96包括一个径向表面97。如 果省略凸缘75,该表面97即可延展到与配件58的端面99接触的位 置。这种接触可防止在将芯子M从配件58拔出时配件58发生轴向运 动。
当过渡段90和最大直径区86穿过环状部分64的内直径76时, 芯子的部分88穿过开口98。拉拔芯子M直至最大直径部分86通过 开口76。此时,可将拔出器/芯子组件从壁50拔离,而配件58安装在 壁内,如图6所示。在芯子M从配件58穿过的运动过程中,芯子M 过渡段和最大直径区90,86任何时候都不会使配件58的端部66,68 的内表面78,80膨胀实质的量。仅有与芯子部分90,86接触的环状 部分64被膨胀实质的量。除了与环状部分64衔接的部分,端部66, 68的内直径和外直径的尺寸或形状不会改变。因此,可对它们进行合 理设计以实现如下功能:将配件58与壁50两侧的导管段60,62相连 接。
如图3-8所示,端部66,68包括径向向外开口的周向凹槽或沟 槽91,93,周向凹槽或沟槽91,93与环状部分64轴向向外隔开。导 管段60,62同样包括径向向外开口的周向凹槽或沟槽100,102。沟 槽91,93,100,102均被构造成可接纳O形密封圈104,如图8所示。 设置恰当的夹紧结构106,108以将配件的端部与导管段的端部相连 接。通过典型但非限定性的例子,这种连接方式类似于1981年2月 10日授权给George A.Mahoff并转让给Hydro-Flow Supply,Inc.的 美国专利No.4,249,786中公开的连接方式。详细情况见该专利的图4。 由于专利No.4,249,786已将该连接方式及及其部件充分公开,在此就 不再详细复述其内容了。但是,专利No.4,249,786的内容在此被结合 作为具体参照。
图9-12显示了壁配件的改进结构。配件110(图9)显示了一个 与图3-8所示结构非常相似的结构。不同的是,将径向向外的周向凹 槽替换成适用于接纳和连接位于导管段末端的不同类型的部件(未示 出)的径向向内的周向凹槽112,114。
图10显示了一配件116,其包括一个位于壁开口56内的环状部 分118以及单端部120。端部120包括径向凸缘122和螺纹端部124。 该螺纹可与图1所示的端部16上的螺纹相似。在该实施例中,类似其 它实施例,基于前述的与其它实施例相同的原因,环状部分118的内 直径比环状部分的外直径小。
图11显示的配件126有两个端部128,130,这两个端部从环状 部分64轴向向外延伸。端部128,130显示了一种径向向外开口的周 向环132,134的结构改进形式。
图12显示一个环状部分64以及两个端部136,138。在该实施例 中,基于前述的原因,环状部分64的内直径比端部136,138的内直 径小。在该实施例中,端部136,138带有外螺纹140,142以用于将 它们连接于导管段。凸缘75外部可呈六边形状,即,象螺母。这 使得当把配件拧到端螺纹140,142上时,可用扳手将凸缘75夹住。
所述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几个例子,因此并非是限定性的。应了 解,在未脱离本发明的精髓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的特定结构, 材料和特征进行改进。因此,申请人的本意是其专利权并不局限在本 文已示出和叙述的具体实施例上,而是由以下的权利要求决定,这些 权利要求是依据已接受的专利权利要求解释的原则来解释,包括运用 等同物原则和部件变换原则。
技术背景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