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

申请号 CN201610326822.8 申请日 2016-05-17 公开(公告)号 CN106321403A 公开(公告)日 2017-01-11
申请人 LG电子株式会社; 发明人 孔成哲; 禹炳勋; 吴元植;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 压缩机 ,包括: 外壳 ,其设置有排出部; 气缸 ,其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形成制冷剂的压缩空间; 活塞 ,其以能够在轴向上进行往复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气缸的内部;以及排出 阀 ,其设置在所述气缸的一侧,选择性地排出在所述制冷剂的压缩空间压缩后的制冷剂,所述排出阀由具有90以上重量比(wt%)的镁(Mg)的镁 合金 形成,并且在150℃中具有250Mpa以上的 抗拉强度 。
权利要求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包括:
外壳,其设置有排出部;
气缸,其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形成制冷剂的压缩空间;
活塞,其以能够在轴向上进行往复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气缸的内部;以及排出,其设置在所述气缸的一侧,选择性地排出在所述制冷剂的压缩空间压缩后的制冷剂,
所述排出阀由具有90以上重量比的镁的镁合金形成,并且在150℃中具有250Mpa以上的抗拉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阀包括:
阀主体,其选择性地开放所述气缸内的压缩空间;以及
涂覆部,其设置在所述阀主体的外表面,用于防止所述排出阀的磨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主体包括与所述气缸紧贴的后表面部,
所述涂覆部设置于所述后表面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涂覆部包括PTFE、DLC及陶瓷中的任意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涂覆部包括PTFE和用于加强强度的添加剂,
所述添加剂包括纳米金刚石和纳米管中的至少一个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弹簧,其支撑所述排出阀来向所述排出阀提供恢复
弹簧结合部,其设置于所述排出阀,与所述阀弹簧结合;以及
薄板,其设置于所述弹簧结合部,用于防止所述排出阀磨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弹簧包括:
弹簧主体,其由螺旋弹簧形成;以及
表面处理部,其通过在所述弹簧主体进行研磨处理而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包括:
阀弹簧,其支撑所述排出阀来向所述排出阀提供恢复力;
弹簧结合部,其设置在所述排出阀,并且与所述阀弹簧结合;以及端部,其设置于所述阀弹簧,向从所述弹簧结合部隔开的方向弯曲并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阀弹簧,其支撑所述排出阀来向所述排出阀提供恢复力,
所述阀弹簧包括板簧、圆锥形的螺旋弹簧或者圆筒状的螺旋弹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镁合金还包括用于加强所述排出阀的强度的金属,
所述金属包括:
钇,其具有3.7~4.3的重量比;以及
钕,其具有2.4~4.4的重量比。

说明书全文

压缩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

背景技术

[0002] 通常,压缩机(Compressor)是从电动达或涡轮机等动发生装置接收动力,来压缩空气、制冷剂或者其以外的各种工作气体,以提升压力的机械装置。被广泛地使用在如箱和空调等家电设备或者整个产业上。
[0003] 所述压缩机大地可分为:往复式压缩机(Reciprocating compressor),在活塞(Piston)与气缸(Cylinder)之间形成用于吸入及排出工作气体的压缩空间,从而活塞在气缸内部进行直线往复运动来压缩制冷剂;旋转式压缩机(Rotary compressor),在偏心旋转的滚筒(Roller)与气缸之间形成工作气体吸入和排出的压缩空间,滚筒沿气缸内壁偏心旋转并且压缩制冷剂;涡旋式压缩机(Scroll compressor),在旋转涡旋盘(Orbiting scroll)与固定涡旋盘(Fixed scroll)之间形成工作气体吸入和排出的压缩空间所述旋转涡旋盘沿固定涡旋盘旋转并且压缩制冷剂。
[0004] 最近,在所述往复式压缩机中开发比较多的有线性压缩,通过活塞与进行往复直线运动的驱动马达直接连接,使得没有因运动转换而产生的机械损失,从而提供压缩效率且结构简单的线性压缩机
[0005] 通常,线性压缩机是在封闭的壳内部,活塞通过线性马达在气缸内部进行往复直线运动,来吸入制冷剂并压缩之后排出。
[0006] 所述线性马达是在内定子与外定子之间设置永久磁,永久磁铁借助永久磁铁与内定子(或者外定子)之间的相互电磁力来进行直线往复运动。并且,所述永久磁铁在与活塞连接的状态下驱动,使得活塞在气缸内部一边进行往复直线运动一边吸入制冷剂并压缩之后排出。
[0007] 另外,线性压缩机还包括选择性地开闭的排出,该排出阀用于排出在气缸的压缩空间中压缩的制冷剂。所述排出阀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气缸的一侧,以便当所述气缸内部的制冷剂压力为设置压力以上时,能够从所述气缸隔开来排出制冷剂。这样的排出阀的开闭作用可以反复进行。
[0008] 排出阀的性能可基于响应性来决定。所述响应性是对应于所述压缩空间的压力变化,所述排出阀是否能够迅速地进行开闭作用的特性。
[0009] 为了实现所述排出阀的快速的响应性,所述排出阀可以形成为在规定的体积下质量相对少的材料,即密度小的材料。为此,现有技术的线性压缩机使用了塑料材料的排出阀。
[0010] 需要说明的是,在排出阀为使用塑料材料的排出阀的情况下,存在强度低的问题。尤其,与高温环境下的气缸进行作用的排出阀的情况下,如果强度低,则存在磨损或者破损的可能性变高的问题。
[0011] 关于现有的线性压缩机,本申请人实施如下特许申请并授予了专利权。
[0012] 1.授权号(授权日):10-0600767(2006年7月6日)
[0013] 2.发明名称:线性压缩机的排出组件

发明内容

[0014]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目的在于提供具有性能改善的排出阀组件的压缩机。
[0015]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压缩机包括:外壳,其设置有排出部;气缸,其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形成制冷剂的压缩空间;活塞,其以能够在轴向上进行往复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气缸的内部;以及排出阀,其设置在所述气缸的一侧,选择性地排出在所述制冷剂的压缩空间压缩后的制冷剂,所述排出阀由具有90以上重量比(wt%)的镁(Mg)的镁合金形成,并且在150℃中具有250Mpa以上的抗拉强度
[0016] 所述排出阀包括:阀主体,其选择性地开放所述气缸内的压缩空间;以及涂覆部,其设置在所述阀主体的外表面,用于防止所述排出阀的磨损。
[0017] 此外,所述阀主体包括与所述气缸紧贴的后表面部,所述涂覆部设置于所述后表面部。
[0018] 此外,所述涂覆部包括PTFE、DLC及陶瓷中的任意一个。
[0019] 此外,所述涂覆部包括PTFE和用于加强强度的添加剂。
[0020] 此外,所述添加剂包括纳米金刚石和纳米管中的至少一个以上。
[0021] 此外,还包括:阀弹簧,其支撑所述排出阀来向所述排出阀提供恢复力;弹簧结合部,其设置于所述排出阀,并且与所述阀弹簧结合;以及薄板,其设置于所述弹簧结合部,用于防止所述排出阀磨损。
[0022] 此外,所述薄板包括特氟龙薄板。
[0023] 此外,所述阀弹簧包括:弹簧主体,其由螺旋弹簧形成;以及表面处理部,其通过在所述弹簧主体进行研磨处理而形成。
[0024] 此外,包括:阀弹簧,其支撑所述排出阀来向所述排出阀提供恢复力;弹簧结合部,其设置在所述排出阀,并且与所述阀弹簧结合;以及端部,其设置于所述阀弹簧,向从所述弹簧结合部隔开的方向弯曲并延伸。
[0025] 此外,还包括阀弹簧,其支撑所述排出阀来向所述排出阀提供恢复力,所述阀弹簧包括圆锥形的螺旋弹簧或者圆筒状的螺旋弹簧。
[0026] 此外,还包括阀弹簧,其支撑所述排出阀来向所述排出阀提供恢复力,所述阀弹簧包括板簧。
[0027] 此外,所述镁合金还包括用于加强所述排出阀的强度的金属,所述金属包括钇和钕中至少一个以上。
[0028] 此外,所述金属包括:钇,其具有3.7~4.3的重量比;钕,其具有2.4~4.4的重量比。
[0029] 所述排出阀由具有90以上且93以下重量比的镁的镁合金形成。
[0030] 所述排出阀由在150℃中具有250Mpa以上350Mpa以下的抗拉强度
[0031] 另一技术方案的压缩机包括:外壳,其设置有排出部;气缸,其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形成制冷剂的压缩空间;框架,其将所述气缸固定于所述外壳;活塞,其以能够向轴向进行往复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气缸的内部;
[0032] 排出阀,其选择性地开放所述制冷剂的压缩空间,并且由分别包括具有规定的重量比的镁(Mg)、钇(Y)及钕(Nd)的镁合金形成;阀弹簧,其支撑所述排出阀来向所述排出阀提供恢复力,所述排出阀包括:弹簧结合部,其与所述阀弹簧结合;薄板,其设置于所述弹簧结合部并加强所述排出阀的强度;涂覆部,其设置在所述排出阀的外表面,并且由PTFE、纳米金刚石(Nano-Diamond)及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形成。
[0033] 此外,所述镁合金包括:具有90~93重量比的镁(Mg);具有3.7~4.3重量比的钇(Y);具有2.4~4.4重量比的钕(Nd)。
[0034] 所述涂覆部的表面硬度(Hv)以铅笔硬度(3H)为基准,形成600~700Hv。
[0035] 所述涂覆部喷在所述排出阀上。
[0036] 所述阀弹簧包括圆锥形螺旋弹簧、圆筒形螺旋弹簧或者板簧。
[0037]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通过设置以镁为主要成分的排出阀,从而能够缩小排出阀的密度,由此能够改善排出阀的响应性。
[0038] 并且,排出阀除了所述镁还含有规定的重量比的规定金属成分,因此能够加强强度。尤其,能够改善高温环境中的压缩机内部的强度性能。
[0039] 此外,可以将能够改善阀的减震性能和耐磨性的规定物质在排出阀进行涂覆处理,因此,在排出阀对气缸的压缩空间反复进行开闭的过程中,能够防止排出阀的摩擦面被磨损或者破损。
[0040] 此外,在支撑排出阀的弹簧的表面上进行研磨处理,来加强弹簧的强度,因此在排出阀的动作过程中能够防止弹簧的磨损。
[0041] 此外,在结合有所述弹簧的排出阀的弹簧结合部上安装薄板,从而能够防止因弹簧所作用的力而在所述排出阀上产生的磨损。
[0042] 此外,位于所述弹簧结合部的弹簧的一侧部向所述弹簧结合部的一点或者向从排出阀的一表面隔开的方向倾斜地延伸,因此能够防止所述弹簧的一侧部强有力地对所述排出阀的一表面施压。
[0043] 此外,通过在所述弹簧上使用板簧,所述弹簧的应力能够均匀地作用于所述排出阀,由此能够防止排出阀的磨损。附图说明
[0044] 图1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压缩机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0045] 图2是将图1的“A”放大的图。
[0046] 图3是示出当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排出阀形成规定材料的涂覆层时能够减低排出阀的磨损量的实验图表
[0047] 图4是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排出阀组件的结构的图。
[0048] 图5是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排出阀组件的结构的图。
[0049] 图6是示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排出阀组件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0]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思想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对于理解本发明思想的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相同思想的范围内能够容易作出其他实施例。
[005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压缩机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0052] 参照图1,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线性压缩机10包括:气缸120,其设置于外壳100的内部;活塞130,其在所述气缸120的内部进行往复直线运动;马达组件170,其向所述活塞130提供驱动力。所述外壳100由上部外壳和下部外壳结合而形成。
[0053] 所述外壳100包括:吸入部101,其供制冷剂流入;排出部105,其排出在所述气缸120的内部压缩的制冷剂。经由所述吸入部101流入的制冷剂经过吸入消音器140后向所述活塞130的内部流动。在制冷剂经过所述吸入消音器140的过程中,能够降低噪音。
[0054] 所述气缸120的内部形成有通过所述活塞130压缩制冷剂的压缩空间P。并且,所述活塞130形成有使制冷剂向所述压缩空间P流入的吸入孔,所述吸入孔的一侧设置有选择性地开放所述吸入孔131a的吸入阀132。
[0055] 所述压缩空间P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排出在所述压缩空间P压缩的制冷剂的排出阀组件200(参照图2)。即,所述压缩空间P可理解为形成在所述活塞130的一侧端部与排出阀组件200之间的空间。
[0056] 所述排出阀组件200包括:排出盖220,其形成制冷剂的排出空间;排出阀210,当所述压缩空间P的压力为排出压力以上时,所述排出阀210打开,使制冷剂向所述排出空间流入;阀弹簧230,其设置在所述排出阀210与排出盖220之间,向轴向提供弹性力。其中,所述“轴向”可理解为所述活塞130进行往复运动的方向,即在图1中的横向。
[0057] 所述吸入阀132形成在所述压缩空间P的一侧,所述排出阀210设置在所述压缩空间P的另一侧,即设置在所述吸入阀132的相反一侧。
[0058] 所述活塞130在所述气缸120的内部进行往复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当所述压缩空间P的压力比所述排出压力低且在吸入压力以下时,所述吸入阀132开放,从而制冷剂被吸入所述压缩空间P。相反,当所述压缩空间P的压力在所述吸入压力以上时,所述压缩空间P的制冷剂在所述吸入阀132关闭的状态下被压缩。另外,当所述压缩空间P的压力为所述排出压力以上时,所述阀弹簧230变形并打开所述排出阀210,由此制冷剂从所述压缩空间P排出后,向排出盖220的排出空间排出。
[0059] 并且,所述排出盖220可形成有制冷剂排出孔(未图示),该制冷剂排出孔用于排出制冷剂,并且具有谐振空腔,该谐振空腔用于降低经由所述排出阀210排出的制冷剂的振动。
[0060] 并且,所述排出空间的制冷剂经由所述制冷剂排出孔向排出消音器107流动,并且流入环管178。所述排出消音器107能够降低压缩的制冷剂的流动噪音,所述环管108将压缩的制冷剂引导至所述排出部105。所述环管108与所述排出消音器107结合并向所述外壳100的内部空间延伸,并且与所述排出部105结合。
[0061] 所述线性压缩机10还包括框架110。所述框架110是用于固定所述气缸120的结构,可以与所述气缸120形成为一体,或者利用单独的紧固构件来紧固。并且,所述排出盖220和排出消音器107可以与所述框架110结合。
[0062] 所述马达组件170包括:外定子171、173、175,其固定于所述框架110,并且以包围所述气缸120的方式配置;内定子177,其向所述外定子171、173、175的内侧隔开;永久磁铁180,其位于所述外定子171、173、175与内定子177之间的空间。
[0063] 所述永久磁铁180借助所述外定子171、173、175与内定子177之间的相互电磁力来进行直线往复运动。并且,所述永久磁铁180可构成为:具有一个极的单一磁铁,或者具有三个极的多个磁铁结合而成。
[0064] 所述永久磁铁180可通过连接构件138来与所述活塞130结合。所述连接构件138可以从所述活塞130的一侧端部向所述永久磁铁180延伸。随着所述永久磁铁180进行直线移动,所述活塞130可以与所述永久磁铁180一同向轴向进行直线往复运动。
[0065] 所述外定子171、173、175包括线圈缠绕体173、175和定子芯171。所述线圈缠绕体173、175包括线轴173和向所述线轴173的圆周方向缠绕的线圈175。所述线圈175的截面可形成为多边形,作为一例,可形成为六边形。
[0066] 所述定子芯171是由多个叠层(lamination)向圆周方向层叠而形成,并且以包围所述线圈缠绕体173、175的方式配置。
[0067] 当所述马达组件170接通电流时,电流在所述线圈175流动,通过在所述线圈175流动的电流,在所述线圈175的周边形成磁通(flux),所述磁通沿所述外定子171、173、175和内定子177形成闭环电路并且流动。沿所述外定子171、173、175和内定子177流动的磁通与所述永久磁铁180的磁通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使所述永久磁铁180移动的力。
[0068] 所述外定子171、173、175的一侧设置有定子盖185。所述外定子171、173、175的一侧端由所述框架110支撑,另一侧端由所述定子盖185支撑。
[0069] 所述内定子177固定在所述气缸120的外周。并且,所述内定子177由多个叠层在所述气缸120的外侧向圆周方向层叠而形成。
[0070] 所述线性压缩机10还包括:支撑件135,其支撑所述活塞130;后盖115,其从所述活塞130向所述吸入部101延伸。所述后盖115以覆盖所述吸入消音器140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配置。
[0071] 所述线性压缩机10包括各固有频率已调节的多个弹簧151、155,以使所述活塞130进行共振运动。所述多个弹簧151、155包括:第一弹簧151,其由所述支撑件135与定子盖185之间支撑;第二弹簧155,其由所述支撑件135与后盖115之间支撑。在所述气缸120或者活塞130的两侧可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弹簧151,向所述气缸120或者活塞130的后方可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弹簧155。
[0072] 其中,所述“前方”可理解为从所述吸入部101朝向所述排出阀组件200的方向。并且,从所述活塞130朝向所述吸入部101的方向可理解为“后方”。并且,轴向是指所述活塞130进行往复运动的方向,半径方向是指与所述轴向垂直的方向。针对所述方向的定义,在下面的说明中也同样适用。
[0073] 所述外壳100的内部底面可以储藏规定的油。并且,所述外壳100的下部可设置有用于抽油的油供给装置160。所述油供给装置160通过所述活塞130进行往复直线运动而产生的振动而动作,从而向上方抽油。
[0074] 所述线性压缩机10还包括引导来自所述油供给装置160的油的流动的油供给管165。所述油供给管165可以从所述油供给装置160延伸至所述气缸120与活塞130之间的空间。通过所述油供给装置160抽吸的油经由所述油供给管165并供给至所述气缸120与活塞
130之间的空间,从而进行冷却和润滑的作用。
[0075] 图2是将图1的“A”放大的图,图3是示出当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排出阀形成规定材料的涂覆层时能够减低排出阀的磨损量的图表。
[0076] 参照图2,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排出阀组件200包括能够选择性地开放气缸120内的压缩空间P的排出阀210。所述排出阀210可设置成能够支撑所述气缸120的前面部121。
[0077] 所述气缸120的前面部121可形成为内部空的圆形或者环状。在所述排出阀210与所述气缸120的前面部121接触的状态下,所述压缩空间P的制冷剂不能排出,当所述排出阀210从所述前面部121隔开时,所述压缩空间P的制冷剂能够排出。
[0078] 所述排出阀210包括大致形成为圆板状的阀主体211。详细而言,所述阀主体211包括:后表面部211a,其与所述气缸120的前面部121接触,并且向半径方向延伸;倾斜面211b,其以宽度从所述后表面部211a变窄的方式向前方倾斜地延伸;前面部211c,其从所述倾斜面211b向半径方向延伸;凸出部211d,其从所述前面部211c向前方凸出,来支撑弹簧230。
[0079] 所述前面部211c和凸出部211d大致形成为 字形,并且构成用于支撑所述弹簧230的支撑部。可将所述支撑部称为与所述弹簧230结合的“弹簧结合部”。
[0080] 并且,所述阀主体211包括从所述后表面部211a向前方凹陷的阀凹陷部212。所述阀凹陷部212可理解成“干涉防止槽”,具体为:在为了压缩制冷剂而所述活塞130向前方移动的过程中,防止所述活塞130的至少一部分被所述排出阀210干涉。其中,所述活塞130的至少一部分可包括用于将所述吸入阀132紧固在活塞130上的紧固构件。
[0081] 所述排出阀210可以由以镁为主要成分的镁合金形成。构成所述排出阀210的金属成分的重量比wt%如下表1所示。
[0082] 【表1】
[0083]
[0084]
[0085] 详细而言,镁(Mg)以90~93重量比包含在所述排出阀210。所述镁(Mg)的密度相对低。作为一例,所述镁(Mg)的密度可形成为比的密度低约30%以上。因此,所述镁(Mg)有利于排出阀优先所要求的性能,即响应性。
[0086] 需要说明的是,单独所述镁(Mg)的情况下,强度低。作为一例,所述镁(Mg)的强度比铝低,在压缩机的工作温度范围内,例如在150℃的范围内强度弱。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排出阀210由镁合金形成,而不是单纯的镁。所述镁合金除了镁以外,还包括作为强度加强物质的多个金属成分。
[0087] 所述排出阀210包括3.7~4.3重量比的钇(Y)(原子编号39),并且包括2.4~4.4重量比的钕(Nd)。所述钇和钕的原子量相对较大,因此,为了降低本实施例的镁合金的密度,而分别设置成规定的重量比以上是受到限制的。在本实施例中,经过反复的实验,将所述规定的重量比确定为:相对所述钇(Y)和钕(Nd),分别是3.7~4.3重量比和2.4~4.4重量比。所述钇(Y)和钕(Nd)尤其发挥对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排出阀210的强度进行加强的功能。
[0088] 除此之外,所述排出阀210可含有0.4~1.0重量比的锆(Zr)、0.10~0.20重量比的锌(Zn)、0.10~0.20重量比的锂(Li)、0.15~0.20重量比的锰(Mn)、0.02~0.03重量比的(Cu)、0.005~0.01重量比的(Si)、0.001~0.005重量比的镍(Ni)。所述金属可理解为为了加强排出阀210的强度而含有的成分。
[0089] 下表2是示出含有多个金属成分的镁合金的排出阀的性能实验的结果。
[0090] 【表2】
[0091]
[0092]
[0093] 详细而言,表2示出了排出阀由铝合金形成的情况(对照组)和由本实施例的镁合金形成的情况下,对抗拉强度测试的结果。所述铝合金是相对较轻且强度大的一般性金属。
[0094] 本实施例的镁合金的密度形成为比所述铝合金的密度小。即,在规定体积为基准时,所述镁合金的质量形成为比所述铝合金少,因此在阀的响应性方面,所述镁合金更有利。
[0095] 另外,排出阀的抗拉强度是评价排出阀的性能的重要因素。尤其,在对应于压缩机的排出阀侧温度的高温环境,作为一例150℃环境下,当测出排出阀的抗拉强度不是设置强度以上时,所述排出阀的磨损量相对较大,因此难以达到所要求的排出阀的性能。作为一例,所述设置强度可以是250Mpa。
[0096] 本实施例的镁合金的抗拉强度可形成为比所述铝合金的抗拉强度大。作为一例,在常温(25℃)环境下,所述镁合金的抗拉强度(350Mpa)形成为比所述铝合金的抗拉强度(310Mpa)大。
[0097] 并且,在高温(150℃)环境下,所述镁合金的抗拉强度(300Mpa)形成为比所述铝合金的抗拉强度(234Mpa)大。虽然所述镁合金的抗拉强度比所述设置强度大,但是所述铝合金的抗拉强度比所述设置强度小。总结:由镁合金形成的排出阀相对于由铝合金形成的排出阀,在高温环境下,强度性能优异,能够满足所要求的设置强度。
[0098] 所述排出阀21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阀主体211的外表面的涂覆部213。尤其,所述涂覆部213可设置于所述阀主体211的后表面部211a。
[0099] 如上所述,所述阀主体211的后表面部211a作为与所述气缸120反复接触或者紧贴的部分,是磨损或者破损的可能性较高的部分。因此,通过在所述后表面部211a设置所述涂覆部213,从而能够改善所述排出阀210的减震性或者耐磨性。
[0100] 所述涂覆部213可通过如下表3的成分的表面处理来形成。
[0101] 【表3】
[0102]
[0103]
[0104] 详细而言,作为一例,所述涂覆部213可通过PTFE和添加剂成分在所述阀主体211进行表面处理而形成。所述PTFE(Polytera Fluoroethylene)作为含氟聚合物,一般命名为“特氟龙”。所述PTFE可以改善所述排出阀210的减震(damping)性质。
[0105] 并且,所述添加剂可包括纳米金刚石(Nano-Diamond)和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中的至少一个以上。所述纳米金刚石可理解为能够加强耐磨性的加强材料,所述碳纳米管可理解为:使所述排出阀210的抗拉强度和剪断应力的阻力增加的强化材料。
[0106] 通过所述PTFE和添加剂混合喷在所述阀主体211上,从而形成所述涂覆部213。所述涂覆部213的表面硬度(Hv)可以以铅笔硬度(3H)为基准形成600~700Hv,其厚度可形成为约30~100μm。所述涂覆部213具有硬度优异且产生较少磨损量的优点。
[0107] 作为其他例,所述涂覆部213可包括所述PTFE。所述PTFE在涂覆氟树脂的状态下涂覆于所述阀主体211的表面,在规定温度下经过加热、烘烤过程来形成不活跃的涂覆部213。
[0108] 由所述PTFE形成的涂覆部213的表面硬度(Hv)可以以铅笔硬度(2H)为基准形成500Hv,其厚度形成为约30μm。所述涂覆部213具有低的摩擦系数,因此,在涂覆在所述阀主体211的外表面时,能够提高表面的润滑性且改善耐磨性。
[0109] 作为又一例,所述涂覆部213可包括DLC(Diamond-Like Carborn)。所述DLC作为非晶体的碳系新材料,利用等离子中的碳离子或者活跃的碳化氢分子的薄膜样子的物质。所述DLC通过电(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PVD)来进行表面处理,从而镀于所述阀主体211上。
[0110] 由所述DLC形成的涂覆部213的表面硬度(Hv)可具有约2,000Hv的硬度,其厚度可形成为约1.5μm。所述DLC的属性与金刚石类似,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并且具有优异的电绝缘性、低摩擦系数,因此具有优异的润滑性的特性。
[0111] 作为其他例,所述涂覆部213可包括通过喷涂方式喷涂于所述阀主体211的陶瓷。由所述陶瓷形成的涂覆部213的表面硬度(Hv)可具有2,000Hv以上的硬度,其厚度形成为约
10~150μm。
[0112] 作为又一实施例,所述涂覆部213可包括工程塑料(polyetheretherketone,聚,PEEK)。所述工程塑料可通过涂覆方式涂覆于所述阀主体211上。由所述工程塑料形成的涂覆部213的表面硬度(Hv)具有约1,000Hv的硬度,其厚度形成为约10μm。所述涂覆部213具有耐冲击性优异的特性。
[0113] 图3的图表示出根据排出阀210的动作次数而在所述排出阀210产生的磨损量(μm)的变化。所述排出阀210的动作次数是指压缩机工作期间开闭所述压缩空间P的次数。即,当开闭一次所述压缩空间P时,所述动作次数计为一个循环(cycle)。
[0114] 实验是针对与所述排出阀210相关的3中壳体,反复进行了107回(cycle)。即,对以下情况进行了实验:所述排出阀210不具有涂覆部的情况;由作为第一材料的涂覆部形成的情况;由作为第二材料的涂覆部形成的情况。其中,所述第一材料是“PTFE”,所述第二材料是“PTFE+添加剂”。并且,作为实验条件,所述排出阀210的打开量(距离)设置为1mm,压缩机的运转频率设置为50Hz。
[0115] 在所述排出阀210不具有涂覆部的情况下,所述排出阀210的磨损量随着动作次数增加,磨损量增加的快。所述排出阀210的开闭反复进行107循环之后,所述磨损量形成W1。作为一例,所述W1是75μm。
[0116] 另外,在所述排出阀210涂覆作为第一材料的涂覆部的情况下,与不涂覆所述涂覆部的情况相比,虽然磨损量减少,但是形成了高的磨损量W2。作为一例,所述W2是20μm。
[0117] 在所述排出阀210涂覆作为第二材料的涂覆部的情况下,磨损量W3相对非常少。作为一例,所述W3越5μm。在制造排出阀中,所述5μm是属于具备可靠性的磨损量的范围。从如上所述的实验可知,在所述涂覆部213由“PTFE+添加剂”形成的情况下,排出阀210的磨损量非常少。
[0118] 所述排出阀组件200还包括用于弹性支撑所述排出阀210的弹簧230。作为一例,所述弹簧230可以是压缩弹簧。并且,所述弹簧230可包括圆锥形的螺旋弹簧(coil spring)。
[0119] 所述弹簧230的一侧部由所述排出阀210支撑,另一侧部由所述排出盖220支撑。所述排出盖220可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弹簧230的另一侧部的支撑部222。所述支撑部222可以从所述排出盖220的一表面以阶梯方式延伸。
[0120] 所述弹簧230的一侧部由所述排出阀210的前面部211c以及用于构成凸出部211d的“弹簧结合部211c、211d”支撑。由于所述弹簧230反复作用于所述弹簧结合部211c、211d,因此,磨损或者破损的可能性高。
[0121] 为了防止上述问题,本实施例的排出阀210还包括薄板215。所述薄板215还包括PTFE材料的薄板,即包括特氟龙薄板(Teflon Sheet)。在所述排出阀210和弹簧230反复作用的部分或者面上设置所述薄板215,从而能够改善所述排出阀210的润滑性,并且能够有效地吸收来自所述弹簧230的冲击。
[0122] 图4是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排出阀组件的结构的图。
[0123] 参照图4,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排出阀组件包括:排出阀210,其选择性地开闭气缸120的压缩空间;弹簧330,其与所述排出阀210的一侧结合。所述弹簧330包括螺旋弹簧。
[0124] 所述排出阀210包括:前面部211c,其形成前表面;凸出部211d,其从所述前面部211c向前方凸出。所述前面部211c和凸出部211d形成用于支撑所述弹簧330的一侧部的支撑部211c、211d。
[0125] 所述弹簧330包括以螺旋状扭曲的弹簧主体331。所述弹簧主体331包括通过滚筒研磨(barrel polishing)进行表面处理而成的表面处理部。所述“滚筒研磨”可以理解为:将所述弹簧主体331和研磨材料放入规定的容器并进行旋转或者振动,从而除去残留在弹簧主体的表面的凸起和薄膜的处理方式。所述弹簧主体331的表面具有进行过研磨处理而成的表面处理部,从而能够加强弹簧的强度。
[0126] 所述弹簧主体331的一侧部可以由所述支撑部211c、211d支撑。并且,所述弹簧主体331的一侧部包括从所述支撑部211c、211d隔开的端部333。即,所述端部333配置为:向从所述支撑部211c、211d隔开的方向弯曲,尤其向从所述前面部211c隔开的方向弯曲。换言之,所述前面部211c与包含所述端部333的弹簧主体331的一侧部所形成的度为第一设置角度θ1。
[0127] 所述端部333可形成相对尖锐的面(截面)。在所述排出阀210反复进行开闭的过程中,当所述端部333作用于所述前面部211c时,所述前面部211c被破损的可能变高。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簧330中的至少一部分构成为向从所述排出阀210隔开的方向弯曲,从而能够防止所述排出阀210的破损。
[0128] 图5是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排出阀组件的结构的图。
[0129] 参照图5,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排出阀组件400包括圆筒状的弹簧430。所述弹簧430包括螺旋弹簧。
[0130] 所述螺旋弹簧430的一侧部由所述排出盖220的支撑部支撑,另一侧部由所述排出阀210的支撑部211c、211d支撑。与其关联的说明,引用第一实施例的说明。所述弹簧430设置为圆筒状的螺旋弹簧,因此,能够有效地在轴向上引导排出阀210的开闭作用。
[0131] 图6是示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排出阀组件的结构图。
[0132] 参照图6,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排出阀组件500包括向所述排出阀210提供恢复力的弹簧530。所述弹簧530可包括板簧(plate spring)。
[0133] 所述弹簧530的一侧部由排出盖520支撑,另一侧部由排出阀210支撑。详细而言,所述弹簧530可以与所述排出阀210的凸出部211d结合。
[0134] 所述排出盖520形成有凹陷部522,该凹陷部522防止在所述排出阀210的动作过程中所述排出盖520与所述凸出部211d之间的干涉。所述凹陷部522从所述排出盖520的内表面向前方凹陷,并且形成在与所述凸出部211d相对应的位置
[0135] 所述排出阀组件500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弹簧530的两侧部的垫片540。所述垫片540可介入所述弹簧530的两侧部与所述排出盖520的内表面之间。
[0136] 通过设置所述垫片540,所述弹簧530与所述排出盖520的内表面能够隔开,由此,能够确保用于所述弹簧530的变形的空间。
[0137] 在所述弹簧530上使用板簧,从而能够防止在螺旋弹簧产生的现象,作为一例弹簧的旋转(自转)或者扭曲的现象,并且因所述现象而产生的排出阀的磨损现象。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