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除轴流叶顶间隙内涡的方法

申请号 CN201410250506.8 申请日 2014-06-09 公开(公告)号 CN104047889B 公开(公告)日 2017-11-17
申请人 江苏大学; 发明人 张德胜; 王海宇; 施卫东; 潘大志; 陈健; 石磊;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轴流 泵 ,特指一种消除轴流泵叶顶间隙内 角 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 叶轮 工作面和叶顶的交界处倒圆角, 倒角 半径为 叶片 中截面叶顶厚度的1/6~1/2,考虑到在靠近进口边和出口边处叶片较薄,在靠近进口边和出口边5~10°的 位置 ,即叶顶区域A、B倒角半径可以有所减小,为叶片中截面叶顶厚度的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有效抑制了轴流泵叶顶区的角涡,改善了叶顶区的流场,防止 泄漏 流出现严重 空化 ,提高了泵运行的 稳定性 。
权利要求

1.一种消除轴流叶顶间隙内涡的方法,轴流泵包括叶片工作面、叶顶和转轮室,其特征在于:在轴流泵的叶片工作面和叶顶的交界处倒圆角;所述圆角半径为叶片中截面叶顶厚度的1/6~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除轴流泵叶顶间隙内角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叶顶与转轮室内壁面的距离取为D2/1000,D2为叶片外径。

说明书全文

一种消除轴流叶顶间隙内涡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轴流泵,特指一种消除轴流泵叶顶间隙内角涡的方法,可减小轴流泵叶顶间隙内的空蚀破坏,提高泵效率和运行可靠性,属于流体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在现有的轴流泵水力设计中,常常将叶轮工作面和叶顶区设计成直角过渡;这样的设计便于加工,也是由于过去的技术手段有限,无法对叶顶区角涡进行深入研究,无法研究角涡对轴流泵内流场及空化性能的影响;近十几年来,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发展迅猛,功能不断完善的商用计算软件为CFD的工程运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基于CFD流场分析、高速摄影(High Speed Photography)以及粒子呈像速度仪(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PIV)技术,发现了对轴流泵叶顶间隙区的角涡空蚀破坏现象;叶轮轮缘和泵壳之间的间隙被称为叶顶间隙;由于叶片工作面和背面的压力差,流体会通过叶顶间隙,从工作面流到背面,形成了泄漏流;泄漏流在叶轮旋转剪切流作用下,与主流卷吸形成叶顶泄漏涡,会对轴流泵近30%的流动区域产生影响;角涡产生于叶轮工作面和叶顶区的拐角处,故称角涡;由于涡心的压力低,容易诱导空化,角涡是传统叶轮发生泄漏流动的初始形态,产生初始气核,并对叶顶产生空蚀破坏,若轴流泵叶顶间隙被增大后,会导致泵水力损失增大,降低效率;且叶顶泄漏涡的影响范围也增大,会对整泵的性能和运行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0003] 目前市场上的轴流泵工作面和叶顶的交界一般为直角,这会导致在泵实际运行时产生角涡空化,诱发严重泄漏涡空化,影响轴流泵的性能;例如专利申请号201010112785.3的《化工反应器用轴流泵叶轮》、专利号为:ZL95103466.9的《前导轮立式轴流泵》,均为传统叶顶设计,并未意识到如何抑制、改进泄漏流对泵性能的影响;专利申请号02133456.0的《轴流泵叶轮叶片》,使用了经验系数与理论推导的方法,考虑到叶轮外缘间隙影响的修正,叶端设计为加长前倾的扭曲形状,但是并没有针对角涡进行讨论;目前尚无相关专利对角涡问题进行处理。

发明内容

[0004]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创新了一种消除轴流泵叶顶角涡的方法,在叶轮工作面和叶顶的交界处改变叶片的截面结构,用一定大小的圆弧代替叶顶工作面直角结构。
[0005] 角涡消除的原理如图3所示;在叶片工作面叶顶区,由于工作面和背面压差驱动下,工作面流体将沿着叶顶间隙向叶片背面低压面运动,若叶顶工作面拐角为直角,流体在直角的阻碍下,与叶顶叶片工作面形成夹角α,向叶顶间隙运动;同时在泵壳附近,存在与主流方向相反的泄漏流,在泄漏流剪切力作用下,则工作面流体在拐角处形成一个旋涡微团,即角涡结构;本发明将叶顶工作面拐角的直角结构创新为一定大小的圆弧结构,圆弧结构为工作面流提供了流线型入口,工作面流可顺着圆弧,沿着叶顶间隙向叶片背面流动,从流动结构消除了角涡;其叶顶与泵壳内壁面的距离取之为D2/1000,D2为叶片的外径。
[0006] 本发明找到了圆弧拐角的大小规律,既不影响轴流泵的其他性能,还能消除了叶顶间隙的角涡空蚀;当倒圆半径过小时,角涡消除不明显;当倒圆半径过大时,泄漏流量又会增大,反而影响轴流泵容积效率,所以存在一个较为合适的倒圆半径范围,使得在不对泵容积效率有很大影响的情况下,也能对角涡进行有效地抑制。
[0007]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叶片工作面和叶顶的交界处倒圆角,倒角半径为叶片中截面叶顶厚度的1/6 1/2;考虑到在靠近叶片进口边和叶片出口边处~叶片较薄,在靠近进口边和出口边5 10°的位置,即叶顶区域A、B倒角半径可以有所减小, ~
为叶片中截面叶顶厚度的1/5。
附图说明
[0008] 图1为轴流泵三维轴向剖分及叶片中截面位置示意图。
[0009] 图2轴流泵叶顶区角涡和叶顶泄漏涡在叶片中截面的示意图,为中截面叶顶厚度。
[0010] 图3为角涡消除的原理图。
[0011] 图4为轴流泵叶顶倒圆在叶片中截面的示意图。
[0012] 图5为典型轴流泵叶片轴向视图。
[0013] 图6为轴流泵叶顶倒圆三维模型。
[0014] 图7为不同叶顶倒圆半径叶轮中角涡大小的对比。
[0015] 图1中,1.导流帽,2.叶片,3.轮毂,4.导叶,5.泵壳,6.泵轴,7.叶片中截面,8.叶片工作面,9.叶片背面,10.叶顶区。
[0016] 图3中,11.主流,12.工作面流,13.泄漏流,14.旋涡微团,15.圆弧。
[0017] 图5中,区域A、B分别为距进水边和出水边5 10°的叶顶区域。~
[0018] 图6中,16.工作面和叶顶区的交界,即为需倒角的边,17.进口边,18.出口边。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以下结合附图和某型号轴流泵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0] 如图1,主流从左向右流动;叶片2和导叶4为轴流泵中的关键水力部件,决定了轴流泵的水力性能;泵轴6带动轮毂3、导流帽1和叶片2一起旋转,导叶4保持静止,流体在叶拐角片工作面8上受到力作用动能增加,以一定的角度流向导叶4,在导叶中动能逐渐转换成压力能,泵壳5和叶片2之间存在一定的叶顶间隙,导致流体从工作面8流向背面9,与主流相冲撞。
[0021] 若叶顶工作面8圆弧半径过大,则泄漏量增大,降低了泵的容积效率进而影响泵整体的效率;若倒角半径过小,则角涡减弱不明显。
[0022] 在图4和图6中,对叶片2工作面8与叶顶区10的直角倒圆,倒圆半径分别为, , ,即分别为 为中截面叶顶厚度,倒圆后的叶片中截面的形状如图4b,c,d所示,倒圆后的三维叶轮如图6b,c,d所示。
[0023] 如图5所示,在靠近进口边和出口边5 10°的位置,即叶顶区域A、B倒角半径可以有~所减小, 为叶片中截面叶顶厚度的1/5。
[0024] 倒圆后角涡消除的情况如图7所示,可以从示意图中看出随着倒圆半径的增大,角涡区域明显减小,未倒圆以及倒圆半径为 =1mm, =2mm, =4mm时的角涡旋涡强度最大值分别为10000s-1 ,3480s-1,2300 s-1,1878 s-1, 角涡强度明显减小。
[0025] 根据水泵的经典设计理论,随着倒圆半径的增大,泄漏流量也随之增大。
[0026] 在叶轮工作面和叶顶的交界处倒圆角,倒角半径为叶片中截面叶顶厚度 的1/6~1/2,考虑到在靠近进口边和出口边处叶片较薄,倒角半径应相应减小,为叶片中截面叶顶厚度的1/5。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