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旋式压缩机

申请号 CN201210331379.5 申请日 2012-09-07 公开(公告)号 CN102996443A 公开(公告)日 2013-03-27
申请人 LG电子株式会社; 发明人 朴峻弘; 崔长宪; 鲁起燮; 陈弘均;
摘要 本 发明 提出一种涡旋式 压缩机 ,其中安置在吸入空间与排放空间之间的排放盖的密封部形成为与固定涡旋盘沿轴向隔开,因此排放盖仅在单个外周上与固定装置沿轴向 接触 ,从而有助于排放盖的制造和装配。此外,在装配之后,当排放盖因排放到排放空间的制冷剂的排放压 力 而朝向固定涡旋盘加压时,排放盖不会将 增压 力传递到固定涡旋盘,因此减少固定涡旋盘与绕动涡旋盘之间的摩擦损耗。
权利要求

1.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包括:
容器,具有内部空间;
固定涡旋盘,安装在所述容器的内部空间中;
绕动涡旋盘,安装成与所述固定涡旋盘接合以进行回转运动;以及
排放盖,将所述容器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吸入空间和排放空间,
其中,在所述固定涡旋盘与所述排放盖之间设有密封部,以密封所述吸入空间和所述排放空间,并且所述密封部形成为使得所述固定涡旋盘和所述排放盖在所述压缩机停机时沿轴向彼此隔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中在所述固定涡旋盘上形成有第一密封部,使得所述第一密封部朝向所述排放空间突出,并且
在所述排放盖上以穿入的方式形成有第二密封部,使得所述第一密封部插入到所述第二密封部中以沿径向接触
其中当所述压缩机停机时,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固定涡旋盘的表面沿轴向隔开,所述固定涡旋盘的所述第一密封部连接到所述固定涡旋盘的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中所述第二密封部形成为朝向所述固定涡旋盘弯曲。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中在所述排放盖的内周表面上形成有呈阶梯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通过所述主框架支撑,并且
在所述排放盖的外周表面上弯曲地形成有固定部,并且所述固定部被固定到所述容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中在所述密封部与所述排放盖中的所述支撑部之间形成有倾斜表面部,并且所述倾斜表面部形成为朝所述支撑部向下倾斜。
6.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包括:
壳体,具有敞开的上端和下端;
上罩盖,覆盖所述壳体的上端;
下罩盖,覆盖所述壳体的下端;
框架,固定地联接到所述壳体;
固定涡旋盘,通过所述框架支撑并且具有吸入开口和排放开口;
绕动涡旋盘,与所述固定涡旋盘接合以进行回转运动,从而形成连续移动的压缩室;以及
排放盖,分隔所述固定涡旋盘的所述吸入开口与所述排放开口,
其中在所述固定涡旋盘的排放开口的附近突出有环形的第一密封部,并且在所述排放盖上弯曲地形成有第二密封部,并且所述第二密封部被插入到所述第一密封部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中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第二密封部形成为当所述压缩机停机时沿轴向彼此隔开。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中在所述固定涡旋盘的外周表面上形成有固定突出部,所述固定突出部沿径向突出以便定位在所述壳体与所述上罩盖之间,并且在所述排放盖的内周表面上形成有呈阶梯的支撑部,使得所述支撑部通过所述固定涡旋盘的固定突出部而沿轴向得到支撑。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中在所述排放盖的外周表面上弯曲地形成有固定部,所述上罩盖沿轴向联接到所述固定部。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中所述排放盖包括倾斜表面部,所述倾斜表面部形成为从所述第二密封部朝着所述支撑部向下倾斜。

说明书全文

涡旋式压缩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尤其涉及一种低压的涡旋式压缩机,其中容器的内部空间通过排放盖分隔为吸入空间和排放空间。

背景技术

[0002] 涡旋式压缩机是一种通过改变由一对相对的涡旋盘形成的压缩室的容积来压缩制冷剂气体的压缩机。与往复式压缩机或回转式压缩机相比,涡旋式压缩机具有较高的效率、较低的振动和噪音,并且能够减少尺寸和重量,因此这种涡旋式压缩机得以广泛使用,尤其是在空调中。
[0003] 涡旋式压缩机可根据其容器的内部空间中所填充的制冷剂的压而划分为低压的涡旋式压缩机和高压的涡旋式压缩机。在低压的涡旋式压缩机中,吸入管与容器的内部空间连通,并且制冷剂通过该内部空间被直接吸入到压缩室。同时,在高压的涡旋式压缩机中,吸入管直接与压缩单元的吸入侧连通,并且制冷剂被直接吸入到压缩室,而不经过容器的内部空间。
[0004] 图1是现有技术的低压的涡旋式压缩机的竖向剖视图。如所示的,在现有技术的涡旋式压缩机中,容器10的内部空间被分隔为吸入空间S1和排放空间S2。容器10的内部空间通过主框架20或固定涡旋盘50分隔为吸入空间S1和排放空间S2,或者可通过固定到如图1中所示的排放盖80或固定涡旋盘50的上表面的排气缸(discharge plenum,未示出)分隔为吸入空间S1和排放空间S2。
[0005] 如图2中所示,现有技术的排放盖80呈环形。排放盖80的外周侧气密性地联接到容器10,并且排放盖80的内周侧固定地联接到固定涡旋盘50的上表面以覆盖排放开口53。排放盖80的外周表面是弯曲的,并且在外周表面上形成有呈带状的支撑突出部81。支撑突出部81被插入到容器10的壳体11与上罩盖12之间并且沿轴向被支撑。排放盖80内周的下表面沿轴向固定于、并紧密地附连到固定涡旋盘50的上表面,而且由该上表面支撑,从而防止被排放到排放空间S2的制冷剂渗漏到吸入空间S1。附图标记13表示下罩盖,附图标记30表示下框架,附图标记40表示驱动电机,附图标记41是定子,附图标记42表示转子,附图标记43表示曲柄轴,附图标记51表示固定涡卷,附图标记52表示吸入开口,附图标记60表示绕动涡旋盘,附图标记61表示绕动涡卷,附图标记70表示十字滑环(oldhamring),附图字母SP表示吸入管,附图字母DP表示排放管。
[0006] 然而,在现有技术的涡旋式压缩机中,排放盖80的外周侧和内周侧都是沿轴向固定,但是由于排放的制冷剂使内周侧(即,图2中的区域“A”)增压,所以固定涡旋盘50因增压力而压向绕动涡旋盘60,从而增加固定涡旋盘50与绕动涡旋盘60之间的摩擦损耗。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其中排放盖很容易加工和装配,并且防止固定涡旋盘因排放到排放空间的制冷剂的增压力而朝向绕动涡旋盘变形,因此减少固定涡旋盘与绕动涡旋盘之间的摩擦损耗。
[0008]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包括:容器,具有内部空间;固定涡旋盘,安装在所述容器的内部空间中;绕动涡旋盘,安装成与所述固定涡旋盘接合以进行回转运动;以及排放盖,将所述容器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吸入空间和排放空间,其中,在所述固定涡旋盘与所述排放盖之间设有密封部,以密封所述吸入空间和所述排放空间,并且所述密封部形成为使得所述固定涡旋盘和所述排放盖在所述压缩机停机时沿轴向彼此隔开。
[0009] 根据本发明的另个一方面,提供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包括:壳体,具有敞开的上端和下端;上罩盖,覆盖所述壳体的上端;下罩盖,覆盖所述壳体的下端;框架,固定地联接到所述壳体;固定涡旋盘,通过所述框架支撑并且具有吸入开口和排放开口;绕动涡旋盘,与所述固定涡旋盘接合以进行回转运动,从而形成连续移动的压缩室;以及排放盖,分隔所述固定涡旋盘的所述吸入开口与所述排放开口,其中在所述固定涡旋盘的排放开口的附近突出地形成有环形的第一密封部,在所述排放盖上弯曲地形成有第二密封部,并且所述第二密封部被插入到所述第一密封部中。
[0010] 从以下本发明的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中,本发明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现有技术的低压的涡旋式压缩机的竖向剖视图;
[0012] 图2是示出了图1中的固定涡旋盘和排放盖的联接状态的放大视图;
[0013]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涡旋式压缩机的示例的竖向剖视图;
[0014] 图4是示出了图3中的排放盖和固定涡旋盘的联接状态的放大视图;
[0015] 图5和图6是分别示出了图4中的部分“A”和部分“B”的放大视图;
[0016] 图7是示出了排放盖吸收图4中的排放气体的增压力的状态的剖视图;以及[0017] 图8和图9是示出了实验结果的视图,该实验结果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当排放盖的密封部与固定涡旋盘沿轴向具有重合部分时(图8)与当该密封部没有重合部分(图9)时,固定涡旋盘的变形度之间的对比。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涡旋式压缩机。
[0019] 如图3中所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涡旋式压缩机中,容器10的内部空间可分隔成作为低压部的吸入空间S1和作为高压部的排放空间S2。用于产生旋转力的驱动电机40可安装到容器10的吸入空间S1中。主框架20可固定地安装到容器10的吸入空间S1与排放空间S2之间。副框架30可安装到吸入空间S1的下端上。
[0020] 驱动电机40可安装在主框架20与副框架30之间,并且固定涡旋盘50可固定地安装在主框架20的上表面上。
[0021] 绕动涡旋盘60可安装在主框架20与固定涡旋盘50之间,使得其是可回转的。绕动涡旋盘60可偏心地联接到驱动电机40的曲柄轴43,以便与固定涡旋盘50一起形成连续移动的一对压缩室P。十字滑环70可安装在固定涡旋盘50与绕动涡旋盘60之间,从而防止绕动涡旋盘60旋转。
[0022] 容器10可包括圆柱壳体11以及覆盖壳体11的上开口端的上罩盖12和覆盖壳体11的下开口端的下罩盖13。
[0023] 吸入管SP可联接成与容器10的吸入空间S1连通,排放管DP可联接成与排放空间S2连通。
[0024] 容器10可具有不透气地密封排放空间S2,并且作为低压部的吸入空间和作为高压部的排放空间可通过固定地联接到固定涡旋盘50的排气缸(未示出)来分隔,或者如图3和图4中所示,容器10的内部空间可通过紧密地附连到容器10的内周表面的排放盖100而分隔为吸入空间S1和排放空间S2。
[0025] 主框架20的外周表面的整体或一部分可固定地焊接到容器10的壳体11的内周表面。然而,如图6中所示,呈带状或者凸起状的支撑突出部21在主框架20的外周表面上形成并且安装在容器10的壳体11的上开口端11a上以沿轴向得到支撑。当主框架20的外周表面紧密地附连到容器10的壳体11的内周表面时,可形成允许吸入空间S1与吸入开口53(后面将描述)彼此连通的连通孔(未示出)或者连通凹口(未示出)。
[0026] 在固定涡旋盘50中,固定涡卷52可形成为从盘板部51的下表面突出以与绕动涡旋盘60的绕动涡卷62一起构成压缩室P。在固定涡旋盘50中,吸入开口53形成在盘板部51的外周表面上,以允许容器10的吸入空间S1与压缩室P彼此连通。排放开口54可形成在固定涡旋盘50的盘板部51的中心部,以允许容器10的压缩室P与排放空间S2彼此连通。
[0027] 固定涡旋盘50的盘板部51可以呈环形并且固定地联接到主框架20的上表面。当主框架20中没有设置支撑突出部21时,可在固定涡旋盘50的盘板部51的外周表面上形成相同的支撑突出部(未示出)。
[0028] 排放盖100可安装在固定涡旋盘50的盘板部51的上表面上,以将容器10的间隔空间分隔成吸入空间S1和排放空间S2。
[0029] 排放盖100可通过对具有一定厚度的板体加压而形成。当从平面观察时,排放盖100可以呈环形。支撑部110形成在排放盖100的外周侧上,主框架20的支撑突出部21或固定涡旋盘50的支撑突出部(未示出)沿轴向安装和支撑到排放盖100的外周侧上。密封部120可形成在排放盖100的内周侧上并且沿径向紧密地附连到固定涡旋盘50的盘板部
51,以覆盖排放开口54的附近。
[0030] 支撑部110可通过弯曲排放盖100的外周侧而形成台阶,使得支撑部110安装在主框架20的支撑突出部21上或排放盖100的内周表面上的固定涡旋盘50的支撑突出部上。此外,固定部可在支撑部110的外部附近形成为台阶,以允许上罩盖12固定地安装到其上。
[0031] 密封部120可通过使排放盖100的内周侧朝向固定涡旋盘50弯曲而形成。为此,如图5中所示,第一密封部55可形成为呈环形并且在固定涡旋盘50的盘板部51的上表面上(即在排放开口54的附近)具有一定高度,第二密封部121可形成为插入到第一密封部55中并且在排放盖100的内周侧中沿径向与其接触
[0032] 第二密封部121的下端可形成为与固定涡旋盘50的盘板部51的上表面51a隔开一定间隔。优选地,第二密封部121形成为具有距离t1,使得虽然排放到排放空间S2的高压制冷剂对排放盖100加压,但是第二密封部121的下端121a不会与固定涡旋盘50的上表面51a接触或者不会与其过分紧密地接触。
[0033] 然而,虽然未示出,但是第二密封部121可以呈环形和平面形,而没有弯曲,因此其内周表面可与第一密封部55的外周表面大体接触。在这种情况下,排放盖100的内周侧附近(第二密封部121)的下表面可被联接成与固定涡旋盘50的上表面51a隔开一定间隔。
[0034] 同时,优选地,排放盖100可具有倾斜的表面部140,其形成为在第二密封部121与支撑部110之间朝着支撑部110向下倾斜,以分散气体压力。为此,优选地,固定涡旋盘50形成为朝着第一密封部55的外周向下倾斜。
[0035] 附图标记41表示定子,附图标记42表示转子。
[0036] 根据本实施例的涡旋式压缩机具有以下操作效果。
[0037] 也就是,当对驱动电机40施加电力以产生旋转力时,偏心地联接到驱动电机40的曲柄轴43的绕动涡旋盘60进行回转运动,从而在绕动涡旋盘60与固定涡旋盘50之间形成连续移动的一对(或两对)压缩室P。压缩室P在多个阶段中连续地形成,使得其容积从吸入开口53(或吸入室)向排放开口54(或排放室)逐渐减小。
[0038] 然后,从容器10的外部吸入的制冷剂通过吸入管SP被引入到容器10的吸入空间S1(低压部),吸入空间S1中的低压制冷剂通过固定涡旋盘50的吸入开口53被引入并且通过绕动涡旋盘60沿最终压缩室的方向移动以进行压缩,随后,通过固定涡旋盘50的排放开口54从最终压缩室排放到容器10的排放开口S2。
[0039] 在此,由于排放空间S2通过排放盖100的密封部120而与吸入空间S1隔开,排放到排放空间S2的制冷剂通过排放管DP而移动到制冷回路,而不是流回到吸入空间S1。
[0040] 在此,当排放盖100的密封部121(也就是,第二密封部)沿轴向紧密地附连到固定涡旋盘50的上表面51a时,固定涡旋盘50因排放到排放空间S2的高压制冷剂而朝向绕动涡旋盘60被加压,从而发生变形,导致固定涡旋盘50与绕动涡旋盘60之间的摩擦损耗增加而降低压缩机的性能。
[0041] 然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排放盖100的第二密封部121仅沿径向与固定涡旋盘50的第一密封部55接触并且被联接成沿轴向保留一定的距离,虽然排放盖100因排放的制冷剂而被挤压,但是排放盖100的密封部120不会沿轴向对固定涡旋盘加压。因此,防止固定涡旋盘50和绕动涡旋盘60过分紧密地彼此附连,从而避免因摩擦损耗增加而使得压缩机的效率降低。
[0042] 图8和图9是示出了实验结果的视图,该实验结果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当排放盖的密封部与固定涡旋盘沿轴向具有重合部分时(图8)与当该密封部没有重合部分(图9)时,固定涡旋盘的变形度之间的对比。
[0043] 如所示的,可以看到,当排放盖100和固定涡旋盘50沿轴向具有重叠部时,固定涡旋盘50的中心部受到极大的载荷。然而,当排放盖100和固定涡旋盘50沿轴向没有重叠部分时,固定涡旋盘50的中心部受到相对较小的载荷。因此,可以看到,当排放盖100的密封部120被联接到固定涡旋盘50而使得其沿轴向不重合时,可以防止固定涡旋盘50变形。
[0044] 同时,当排放盖100的第二密封部121不是通过固定涡旋盘50的第一密封部55进行支撑并且仅排放盖100的支撑部110通过固定涡旋盘50、主框架20或者容器10的壳体11进行支撑时,由于仅一个位置沿轴向进行支撑,所以能够有助于排放盖100的加工和装配。也就是,即使当第二密封部121以及排放盖100的支撑部110都与固定涡旋盘500等沿轴向接触时,由于两个位置被支撑,所以排放盖100必须更精确地加工和装配。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当排放盖的密封部与固定涡旋盘隔开的同时,仅排放盖的支撑部沿轴向被支撑在固定涡旋盘或主框架中时,能够有助于固定涡旋盘和排放盖的加工或装配过程。
[0045] 虽然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特征的情况下,可以多种形式来实施本发明,但是应理解,以上描述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之前描述的任何细节,除非具体说明,而是应广泛地解释为落入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内,因此落入权利要求的界限和范围内或这些界限和范围的等效方案内的所有的变型和改型将为所附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