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旋式机械

申请号 CN200980102281.9 申请日 2009-01-16 公开(公告)号 CN101910637A 公开(公告)日 2010-12-08
申请人 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史蒂芬·M·塞贝尔; 罗贝特·C·斯托弗; 马桑·阿凯;
摘要 一种 压缩机 ,可包括壳体、压缩机构和密封组件。壳体可限定第一排出通道。压缩机构可 支撑 在壳体内并且可包括第一涡旋构件和第二涡旋构件。第一涡旋构件可包括第二排出通道。密封组件可在第一涡旋构件与壳体之间延伸,并且可在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之间形成密封排出路径。密封组件可包括能够相对于壳体和第一涡旋构件轴向移位的第一密封构件。第一密封构件在处于第一 位置 时可轴向抵接第一涡旋构件,并且可在处于第二位置时不与第一涡旋构件轴向 接触 。当第一密封构件处于第一位置时,密封组件可维持密封排出路径。
权利要求

1.一种压缩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限定形成第一排出通道的第一通道;
压缩机构,所述压缩机构支撑在所述壳体内并且包括第一涡旋构件和第二涡旋构件,所述第一涡旋构件和第二涡旋构件以啮合的方式彼此接合并形成一系列压缩袋区,所述第一涡旋构件包括延伸穿过其中并限定第二排出通道的第二通道;以及
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在所述第一涡旋构件与所述壳体之间延伸,并且在所述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之间形成密封排出路径,所述密封组件包括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和所述第一涡旋构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轴向移位的第一密封构件,所述第一密封构件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轴向抵接所述第一涡旋构件,而在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不与所述第一涡旋构件轴向接触,当所述第一密封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密封组件保持所述密封排出路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第一密封构件包括彼此大体相反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具有第一径向表面区域,所述第二表面面对所述第一涡旋构件并且具有第二径向表面区域,所述第一径向表面区域和第二径向表面区域暴露于来自其中一个所述压缩袋区的中间流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第一径向表面区域和第二径向表面区域彼此不同。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第一表面包括暴露于所述排出流体压力的第三径向表面区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第二表面包括暴露于排出流体压力的第四径向表面区域。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第三径向表面区域和第四径向表面区域彼此不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第一径向表面区域大于所述第二径向表面区域,并且所述第三径向表面区域小于所述第四径向表面区域。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第一径向表面区域小于所述第二径向表面区域,并且所述第三径向表面区域大于所述第四径向表面区域。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中,还包括与来自所述其中一个所述压缩袋区的所述中间流体压力相连通的第一密封流体腔室和第二密封流体腔室,所述第一密封流体腔室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连通,并且所述第二密封流体腔室与所述第二表面相连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第一密封构件包括延伸穿过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孔口,所述第一密封流体腔室和第二密封流体腔室通过所述孔口而彼此流体连通。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第一涡旋构件在其端板中包括凹部,所述第一密封构件径向容纳在所述凹部内。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密封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密封构件以密封的方式相接合的第二密封构件,所述第一密封构件与所述第一涡旋构件以密封的方式相接合,并且所述第二密封构件与所述壳体以密封的方式相接合。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第一密封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密封构件轴向移位。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第一密封构件和第二密封构件与所述第一涡旋构件形成流体腔室,所述流体腔室与来自所述其中一个所述压缩袋区的中间流体压力流体连通。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第一密封构件将所述流体腔室分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密封构件包括延伸穿过其中并在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提供流体连通的通道。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第一密封构件包括彼此大体相反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部分由所述第一密封构件的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密封构件限定,且所述第二部分由所述第一密封构件的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一涡旋构件限定。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第二密封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轴向移位,所述第二密封构件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与所述壳体以密封的方式相接合并在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相对于所述壳体轴向移位,形成吸入压力区与所述密封排出路径之间的泄漏路径。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第一涡旋构件包括穿过其端板延伸至其中一个所述压缩袋区中的第三通道,所述第一密封构件当在所述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位时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三通道。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第三通道在被打开时与喷射系统连通。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第三通道在被打开时与排出压力区连通。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第三通道在被打开时与吸入压力区连通。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第一密封构件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朝向所述第二涡旋构件轴向偏置所述第一涡旋构件。
23.一种压缩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限定形成第一排出通道的第一通道;
压缩机构,所述压缩机构支撑在所述壳体内并且包括第一涡旋构件和第二涡旋构件,所述第一涡旋构件和第二涡旋构件以啮合的方式彼此接合并形成一系列压缩袋区,所述第一涡旋构件包括延伸穿过其中的第二通道,限定第二排出通道;以及
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在所述第一涡旋构件与所述壳体之间延伸,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第一环状密封构件和第二环状密封构件,所述第一环状密封构件和第二环状密封构件以密封的方式彼此接合并在所述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之间形成密封排出路径,所述第一密封构件和第二密封构件中的每一个能够相对于彼此、且相对于所述第一涡旋构件以及所述壳体轴向移位。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第一密封构件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轴向移位,所述第一密封构件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轴向抵接所述第一涡旋构件,并且在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不与所述第一涡旋构件轴向接触。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压缩机,其中,当所述第一密封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所述密封排出路径被密封。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压缩机,其中,当所述第一密封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密封构件与所述壳体以密封的方式相接合。
27.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第一密封构件和第二密封构件与所述第一涡旋构件形成与来自其中一个所述压缩袋区的中间流体压力相连通的密封流体腔室。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密封流体腔室由所述第一密封构件分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第一密封构件包括贯穿其中并在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提供连通的孔口。
30.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第二密封构件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位,所述第二密封构件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从所述壳体内的在低于排出压力的压力下工作的区域中将所述密封排出路径密封出来,并且在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在所述密封排出路径与所述区域之间提供连通。
31.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第一密封构件包括彼此大体相反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具有暴露于来自其中一个所述压缩袋区的中间流体压力的第一径向表面区域,所述第二表面面对所述第一涡旋构件并且具有暴露于所述中间流体压力的第二径向表面区域。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第一表面包括暴露于排出流体压力的第三径向表面区域。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第二表面包括暴露于所述排出流体压力的第四径向表面区域。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第一径向表面区域大于所述第二径向表面区域,并且所述第三径向表面区域小于所述第四径向表面区域。
35.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第一径向表面区域小于所述第二径向表面区域,并且所述第三径向表面区域大于所述第四径向表面区域。
36.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第一径向表面区域大于所述第二径向表面区域。
37.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第一径向表面区域小于所述第二径向表面区域。
38.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第一涡旋构件包括延伸穿过其端板的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在其中一个所述压缩袋区与所述排出路径之间延伸,所述第一密封构件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轴向移位,所述第一密封构件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密封所述第三通道并在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打开所述第三通道。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第一密封构件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抵接所述第一涡旋构件的轴向端部表面。
40.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第一涡旋构件包括延伸穿过其端板的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在其中一个所述压缩袋区与所述壳体内的吸入压力区之间延伸,所述第一密封构件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轴向移位,所述第一密封构件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打开所述第三通道并在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密封所述第三通道。
41.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第一涡旋构件包括延伸穿过其端板的通道,所述通道在其中一个所述压缩袋区与喷射系统之间延伸,所述第一密封构件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轴向移位,所述第一密封构件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打开所述端板中的所述通道,并在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密封所述端板中的所述通道。
42.一种压缩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限定形成第一排出通道的第一通道;
压缩机构,所述压缩机构支撑在所述壳体内并且包括第一涡旋构件和第二涡旋构件,所述第一涡旋构件和第二涡旋构件以啮合的方式彼此接合并形成一系列压缩袋区,所述第一涡旋构件包括延伸穿过其中并形成第二排出通道的第二通道;以及
轴向偏置系统,所述轴向偏置系统包括偏置构件,所述偏置构件具有彼此大体相反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包括暴露于来自其中一个所述压缩袋区的中间压力的第一径向表面区域、以及暴露于排出压力的第二径向表面区域,所述第二表面包括暴露于所述中间压力的第三径向表面区域,所述偏置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和所述第一涡旋构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轴向移位,所述偏置构件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轴向接合所述第一涡旋构件。
43.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第二表面面对所述第一涡旋构件。
44.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第一径向表面区域大于所述第三径向表面区域。
45.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第一径向表面区域小于所述第三径向表面区域。
46.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第二表面包括暴露于所述排出压力的第四径向表面区域。
47.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第二径向表面区域大于所述第四径向表面区域。
48.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第一径向表面区域小于所述第三径向表面区域。
49.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第二径向表面区域小于所述第四径向表面区域。
50.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第一径向表面区域大于所述第三径向表面区域。
51.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压缩机,还包括密封构件,所述密封构件与所述壳体和所述偏置构件接合,并且在所述第一排出通道与第二排出通道之间形成密封排出路径。
52.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第一涡旋构件包括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与在所述中间压力下工作的其中一个所述压缩袋区相连通,所述偏置构件在处于第一位置时关闭所述开口。
53.一种压缩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限定排出通道;
压缩机构,所述压缩机构支撑在所述壳体内并且包括第一涡旋构件和第二涡旋构件,所述第一涡旋构件和第二涡旋构件以啮合的方式彼此接合并形成一系列压缩袋区,所述第一涡旋构件包括端板,所述端板具有延伸穿过其中的排出通道以及延伸至其中一个所述压缩袋区中的孔口;以及
致动机构,所述阀致动机构构造成:基于由来自所述压缩袋区中的另一个的中间压力所施加于其上的力、以及由排出压力所施加于其上的力来打开和关闭处于所述第一涡旋构件的所述端板中的所述孔口。
54.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孔口在打开时与排出压力区连通。
55.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孔口在打开时与吸入压力区连通。
56.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压缩机,还包括流体喷射系统,所述孔口在打开时与所述流体喷射系统连通。
57.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阀致动机构包括彼此大体相反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具有第一径向表面区域,所述第二表面面对所述第一涡旋构件并且具有第二径向表面区域,所述第一径向表面区域和第二径向表面区域暴露于所述中间流体压力,所述中间流体压力在所述第一表面区域上产生第一力并在所述第二表面区域上产生第二力,从而使所述阀致动机构在所述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位。
58.如权利要求57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第一表面包括暴露于所述排出压力的第三径向表面区域,所述第一力包括由作用在所述第三径向表面区域上的所述排出压力所产生的力。
59.如权利要求58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第二表面包括暴露于所述排出压力的第四径向表面区域,所述第二力包括由作用在所述第四径向表面区域上的所述排出压力所产生的力,所述第一径向表面区域小于所述第二径向表面区域,并且所述第三径向表面区域大于所述第四径向表面区域。
60.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压缩机,其中,当所述阀机构打开所述孔口时,所述第一涡旋构件中的所述孔口在所述压缩袋区与所述壳体中的所述排出通道之间提供流体连通。
61.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压缩机,其中,当所述第一力大于所述第二力时,所述第二表面关闭所述孔口。
62.如权利要求58所述的压缩机,其中,当所述阀机构打开所述孔口时,所述第一涡旋构件中的所述孔口在所述压缩袋区与吸入压力区之间提供流体连通。
63.如权利要求62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第一径向表面区域小于所述第二径向表面区域。
64.如权利要求63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第二表面包括暴露于所述排出压力的第四径向表面区域,所述第二力包括由作用在所述第四径向表面区域上的所述排出压力所产生的力,所述第三径向表面区域小于所述第四径向表面区域。
65.如权利要求58所述的压缩机,其中,当所述阀机构打开所述孔口时,所述第一涡旋构件中的所述孔口在所述压缩袋区与流体喷射系统之间提供流体连通。
66.如权利要求65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第一径向表面区域小于所述第二径向表面区域。
67.如权利要求58所述的压缩机,还包括阀组件,所述阀组件与所述阀致动机构相接合,并且包括能够通过所述阀致动机构在所述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移位的阀构件。
68.如权利要求67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阀致动机构包括弹簧和偏置板,所述弹簧施加弹簧力以将所述阀构件偏置到所述关闭位置,所述偏置板限定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当所述第一力大于所述第二力和所述弹簧力的总和时,所述偏置板使所述阀构件移位到所述打开位置。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压缩机,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压缩机密封组件。

背景技术

在本节中的陈述仅仅提供涉及本公开的背景信息并且可能不构成为现有技术
典型的涡旋式压缩机具有第一涡旋盘和第二涡旋盘。在运转中,第一涡旋盘和第二涡旋盘的叶片彼此啮合并且形成压缩袋区。当这些压缩袋区捕获并且压缩气体时,它们产生促使涡旋盘彼此轴向分离的轴向分离。如果涡旋盘彼此轴向分离,则在压缩袋区之间形成内部泄漏,引起低效率的压缩机运转。可以对其中一个涡旋构件施加轴向力,以阻遏这种轴向分离。然而,如果所施加的轴向力太大,则压缩机也可能低效运转。防止涡旋盘的轴向分离所需的轴向力在整个压缩机运转中是变化的。
发明内容
本节提供本公开的概述,但并非本公开的全部范围或其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
一种压缩机,可包括壳体、压缩机构和密封组件。壳体可限定形成第一排出通道的第一通道。压缩机构可被支撑在壳体内并且可包括以啮合的方式彼此接合并且形成一系列压缩袋区的第一涡旋构件和第二涡旋构件。第一涡旋构件可包括延伸穿过第一涡旋构件、限定第二排出通道的第二通道。密封组件可在第一涡旋构件与壳体之间延伸,并且可在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之间形成经密封的排出路径。密封组件可包括能够相对于壳体和第一涡旋构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轴向移位的第一密封构件。第一密封构件可以在处于第一位置时轴向抵接第一涡旋构件,并且可以在处于第二位置时解除与第一涡旋构件的轴向接触。当第一密封构件处于第一位置时,密封组件可维持密封的排出路径。
一种替换的压缩机可包括壳体、压缩机构和密封组件。壳体可限定形成第一排出通道的第一通道。压缩机构可被支撑在壳体内并且可包括以啮合的方式彼此接合并且形成一系列压缩袋区的第一涡旋构件和第二涡旋构件。第一涡旋构件可包括延伸穿过第一涡旋构件并限定第二排出通道的第二通道。密封组件可在第一涡旋构件与壳体之间延伸。密封组件可包括以密封的方式彼此接合并且在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之间形成经密封的排出路径的第一环状密封构件和第二环状密封构件。第一密封构件和第二密封构件中的每一个可以是能够相对于彼此、第一涡旋构件以及壳体而轴向移动的。
一种替换的压缩机可包括壳体、压缩机构和轴向偏置系统。壳体可限定形成第一排出通道的第一通道。压缩机构可被支撑在壳体内并且可包括以啮合的方式彼此接合并且形成一系列压缩袋区的第一涡旋构件和第二涡旋构件。第一涡旋构件可包括形成延伸穿过第一涡旋构件的第二排出通道的第二通道。轴向偏置系统可包括具有彼此大体对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偏置构件。第一表面可包括暴露于来自其中一个压缩袋区的中间压力的第一径向表面区域、以及暴露于排出压力的第二径向表面区域。第二表面可包括暴露于该中间压力的第三径向表面区域。偏置构件可以是能够相对于壳体和第一涡旋构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轴向移位的。偏置构件可以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轴向接合第一涡旋构件。
一种替换的压缩机可包括壳体、压缩机构和致动机构。壳体可限定排出通道。压缩机构可被支撑在壳体内并且可包括以啮合的方式彼此接合并且形成一系列压缩袋区的第一涡旋构件和第二涡旋构件。第一涡旋构件可包括端板,该端板具有延伸穿过其中的排出通道以及延伸至其中一个压缩袋区中的孔口。阀致动机构可构造成基于通过来自压缩袋区中的另一个的中间压力而施加至端板的力、以及通过排出压力而施加至端板的力来打开和关闭第一涡旋构件的端板中的孔口。
从本文所提供的描述,其它适用性领域将变得明显。本发明内容部分中的描述和具体示例仅仅意图为举例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图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附图说明
在此所描述的附图仅出于说明性的目的而无意于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压缩机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压缩机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压缩机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压缩机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压缩机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压缩机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压缩机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压缩机的局部剖视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压缩机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图9的压缩机的附加局部剖视图;
图11是图9的压缩机的定涡旋盘的平面图;
图12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压缩机的局部剖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压缩机的局部剖视图,该压缩机处于第一运转状态中;
图14是图13的压缩机处于第二运转状态中的局部剖视图;
图15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压缩机的局部剖视图,该压缩机处于第一运转状态中;
图16是图15的压缩机处于第二运转状态中的局部剖视图;
图17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压缩机的局部剖视图,该压缩机处于第一运转状态中;
图18是图17的压缩机处于第二运转状态中的局部剖视图;以及
图19是压缩机运转条件的图解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在性质上只是示例性的而无意于对本公开、应用或者使用进行限制。应当理解,在所有附图中,相应的参考数字表示类似的或者相应的部件和特征。
本教导适于结合在许多不同类型的涡旋式压缩机中,包括密封式机器、开放驱动式机器以及非密封式机器。出于示例的目的,将压缩机10示出为低压侧式(low side type)密封涡旋冷压缩机,即,如在图1所示的竖向剖面中所示的,其中达和压缩机由密封壳体中的吸入气体进行冷却。
参考图1,压缩机10可包括圆筒形密封壳体12、压缩机构14、主轴承座16、马达组件18、制冷剂排出配件20、以及吸气入口配件22。密封壳体12可以容纳压缩机构14、主轴承座16、以及马达组件18。壳体12可包括位于其上端处的端帽24、横向延伸隔离件26、以及位于其下端处的基部28。端帽24和横向延伸隔离件26可大体限定排出室30。制冷剂排出配件20可在端帽24中的开口32处附接于壳体12。吸气入口配件22可在开口34处附接于壳体12。压缩机构14可由马达组件18驱动并由主轴承座16支撑。主轴承座16可以诸如铆接这样的任意理想的方式在多个点处固定于壳体12。
马达组件18可大体包括马达定子36、转子38、以及驱动轴40。马达定子36可被压配合到壳体12中。驱动轴40可由转子38以可转动的方式驱动。线圈42可穿过定子36。转子38可被压配合于驱动轴40上。
驱动轴40可包括其上具有平坦部48的偏心曲柄销46以及一个或者多个配重50、52。驱动轴40可包括第一轴颈部54和第二轴颈部58,第一轴颈部54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承在主轴承座16中的第一轴承56中,第二轴颈部58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承在下轴承座62中的第二轴承60中。驱动轴40可在下端处包括油同心孔64。同心孔64可与延伸到驱动轴40的上端的且径向向外倾斜并且直径相对较小的孔66相连通。壳体12的下侧内部可充填润滑油。同心孔64可与孔66一起提供泵送作用,从而将润滑用流体分配到压缩机10的各部分。
压缩机构14可大体包括动涡旋盘68和定涡旋盘70。动涡旋盘68可包括端板72,端板72的上表面上具有螺旋形叶片或螺旋形涡卷74,而下表面上具有环状平坦止推面76。止推面76可以与主轴承座16的上表面上的环状平坦止推支承面78相接触。圆筒形毂部80可以从止推面76向下伸出并且可以包括在其中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驱动衬套82的轴颈轴承81。驱动衬套82可以包括内孔,曲柄销46以传动的方式设置在该内孔中。曲柄销平坦部48可以与驱动衬套82的内孔的一部分中的平表面以传动的方式相接合以提供径向随动的传动装置。
定涡旋盘70可包括在下表面上具有螺旋形涡卷86的端板84。螺旋形涡卷86可与动涡旋盘68的涡卷74形成啮合式接合,从而产生入口袋区88、中间袋区90、92、94、96以及出口袋区98。定涡旋盘70可具有与出口袋区98连通的居中设置的排出通道100以及向上开口的凹部102,凹部102可经由隔离件26中的开口104与排出消声器30流体连通。定涡旋盘70还可包括联接至主轴承座16的径向向外延伸的凸缘106。更具体地,凸缘106可由螺栓108固定至主轴承座16。螺栓108可固定定涡旋盘70,使其不旋转,但是可允许定涡旋盘70相对于主轴承座16、壳体12以及动涡旋盘68的轴向位移。由于凸缘106的上表面与螺栓108的头部110之间的间隙,定涡旋盘70可轴向移位。
定涡旋盘70可在其上表面中包括凹部112,在凹部112中以密封的方式设置环状浮动密封组件114,用于相对的轴向运动。涡旋盘68、70的相对转动可通过奥德姆联接件(Oldham coupling)116来防止。奥德姆联接件116可设置在动涡旋盘68与主轴承座16之间,并且可被固定至动涡旋盘68和主轴承座16以防止动涡旋盘68的旋转。
另外参考图2,环状浮动密封组件114可包括环状密封板118和四个环状唇形密封件120、122、124、126。密封板118可包括第一表面128和第二表面130以及延伸穿过密封板118的排出孔口132。第一表面128可面对隔离件26的下表面。第一表面128可包括在其中延伸的环状凹部134。第二表面130可包括在其中延伸的第二环状凹部136和第三环状凹部138。第一凹部134、第二凹部136和第三凹部138中的每一个可大体地类似于彼此,因此,将仅详细描述第一凹部134,可以理解,描述将同样地应用于第二凹部136和第三凹部138。
第一凹部134可包括形成大体L形横截面的第一部分140和第二部分142。第一部分140可形成轴向延伸到第一表面128内的第一腿部,而第二部分142可形成相对于第一部分140径向向内延伸、并且轴向延伸到第一表面128内比第一部分140少的深度的第二腿部。支撑环148可设置在第二腿部的径向内端部处,并且可从那里轴向向外延伸。支撑环148可防止环状唇形密封件122变平。
可彼此大体类似的环状的唇形密封件120、122、124、126包括L形横截面。第一环状唇形密封件120可设置在孔口132内,并且可大体环绕隔离件26中的开口104。第一唇形密封件120的轴向延伸腿部150可以密封的方式接合孔口132的侧壁152,并且第一唇形密封件120的径向延伸腿部154可以密封的方式接合隔离件26的下表面。第二环状唇形密封件122、第三环状唇形密封件124和第四环状唇形密封件126可分别设置在凹部134、138、136内。第二环状唇形密封件122可以密封的方式与密封板118的第一表面128以及隔离件26的下表面相接合。第三环状唇形密封件124和第四环状唇形密封件126可各自以密封的方式与密封板118的第二表面130和定涡旋盘70的端板84的上表面相接合。第三环状唇形密封件124可大体环绕定涡旋盘70内的排出通道100。
第一环状唇形密封件120、隔离件26和密封板118之间的密封接合、以及第三环状唇形密封件124、定涡旋盘70和密封板118之间的密封接合可限定经密封的排出路径101。第一环状唇形密封件120和第二环状唇形密封件122与隔离件26和密封板118之间的密封接合可限定第一密封环状腔室156。第三环状唇形密封件124和第四环状唇形密封件126、定涡旋盘70和密封板118之间的密封接合可限定第二密封环状腔室158。
第一密封环状腔室156和第二密封环状腔室158可通过延伸穿过密封板118的一系列孔口160彼此流体连通。通道162可延伸穿过定涡旋盘70的端板84并延伸至中间流体袋区90中,并且在中间流体袋区90与第二密封环状腔室158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尽管示出为延伸至中间流体袋区90中,但是可以理解,通道162可延伸至任一中间流体袋区90、92、94、96中。由于密封板118中的孔口160,中间流体袋区90也可与第一密封环状腔室156连通。因此,第一密封环状腔室156和第二密封环状腔室158可包含处于彼此相同的压力下的流体。
第一环状唇形密封件120可限定第一密封直径(D11),第二环状唇形密封件122可限定第二密封直径(D12),第三环状唇形密封件124可限定第三密封直径(D13),而第四环状唇形密封件126可限定第四密封直径(D14)。第二密封直径可大于第四密封直径,第四密封直径可大于第三密封直径,并且第三密封直径可大于第一密封直径(D12>D14>D13>D11)。
根据密封直径D11、D12、D13、D14之间的关系,密封板118的第一表面128可在第一密封直径与第二密封直径(D11,D12)之间限定第一径向表面区域(A11),该第一径向表面区域(A11)大于由密封板118的第二表面130在第三密封直径与第四密封直径(D13,D14)之间限定的第二径向表面区域(A12)。第一径向表面区域和第二径向表面区域(A11,A12)中的每一个可被暴露于来自中间流体袋区90的中间流体压力(Pi)。密封板118的第一表面128可在孔口132与第一密封直径(D11)之间的限定第三径向表面区域(A13),该第三径向表面区域(A13)小于由密封板118的第二表面130在孔口132与第三环状唇形密封件124之间限定的第四径向表面区域(A14)。第三径向表面区域和第四径向表面区域(A13,A14)中的每一个可被暴露于经密封排出路径101中的排出压力(Pd)。密封板118的第一表面128可在第二密封直径(D12)与密封板118的外周164之间限定第五径向表面区域(A15),该第五径向表面区域(A15)小于由密封板118的第二表面130在第四密封直径(D14)与密封板118的外周164之间限定的第六径向表面区域(A16)。第五径向表面区域和第六径向表面区域(A15,A16)中的每一个可被暴露于吸入压力(Ps)。
径向表面区域可以被大体限定为这样的有效径向表面:流体压力作用在该有效径向表面上以在轴向方向上提供力。处于密封板118的第一表面128和第二表面130上的径向表面区域之间的差异可在压缩机10运转期间提供密封板118相对于隔离件26和定涡旋盘70的位移。更具体地,密封板118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位,在所述第一位置处,密封板118接触定涡旋盘70并且抵靠定涡旋盘70施加轴向力、朝向动涡旋盘68迫压定涡旋盘70,在所述第二位置处,密封板118离开定涡旋盘70并且朝向隔离件26轴向位移。通过密封板118提供的轴向力可以由作用在密封板118上的流体压力产生。当密封板118处于第一位置时密封板118与定涡旋盘70之间的接合可大体提供除了由直接作用在定涡旋盘70上的流体压力正常施加至定涡旋盘70的力之外的偏置力。当密封板118处于第二位置时,这种额外的偏置力从定涡旋盘70移除。
如下所示,F11表示应用于密封板118的第一表面128的力,F12表示应用于密封板118的第二表面130的力。
F11=(A11)(Pi)+(A13)(Pd)+(A15)(Ps)
F12=(A12)(Pi)+(A14)(Pd)+(A16)(Ps)
当F11>F12时,密封板118可移位至第一位置。当F11<F12时,密封板118可移位至第二位置。
另外参考图3,示出了另一种隔离件226和定涡旋盘270,在隔离件226与定涡旋盘270之间具有密封组件214。隔离件226可包括从其延伸的且包括内侧壁216和外侧壁218的环状沟槽212。定涡旋盘270可包括形成在它的端板284中的且包括内侧壁222和外侧壁224的环状沟槽220。密封组件214可设置在隔离件226与定涡旋盘270之间。
密封组件214可包括具有第一表面230和第二表面232的密封板228。第一表面230可包括从其轴向向外延伸的第一环状凸起234,并且第二表面232可包括从其轴向向外延伸的第二环状凸起236。第一环状凸起234可包括设置在第一环状凸起234中的第一唇形密封件238,并且第二环状凸起236可包括设置在第二环状凸起236中的第二唇形密封件240。第一环状凸起234可被设置在沟槽212内,并且第一唇形密封件238可与沟槽212的侧壁216、218以密封的方式相接合。第二环状凸起236可被设置在定涡旋盘270中的沟槽220内,并且第二唇形密封件240可与沟槽220的侧壁222、224以密封的方式相接合。
沟槽212、220可大体环绕隔离件226中的开口204以及定涡旋盘270中的排出通道200。如此,第一唇形密封件238与隔离件226的内侧壁216之间的密封接合、以及第二唇形密封件240与定涡旋盘270的内侧壁222之间的密封接合可限定出经密封的排出路径201。
第一唇形密封件238与隔离件226的内侧壁216和外侧壁218之间的密封接合可限定第一密封环状腔室242,并且第二唇形密封件240与定涡旋盘270的内侧壁222和外侧壁224之间的密封接合可限定第二密封环状腔室244。第一密封环状腔室242和第二密封环状腔室244可通过延伸穿过密封板228和第一唇形密封件238及第二唇形密封件240的一个或者多个孔口246而彼此连通。通道248可延伸穿过定涡旋盘270的端板284并延伸至中间流体袋区290中,并且在中间流体袋区290与第二密封环状腔室244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尽管通道248被示出为延伸至中间流体袋区290中,但是可以理解,通道248可延伸至任一中间流体袋区290、292、294、296中。由于密封板228中的孔口246,中间流体袋区290也可与第一密封环状腔室242连通。因此,第一密封环状腔室242和第二密封环状腔室244可包含处于彼此相同的压力下的流体。
环状沟槽212的内侧壁216可限定第一密封直径(D21),而环状沟槽212的外侧壁218可限定第二密封直径(D22)。环状沟槽220的内侧壁222可限定第三密封直径(D23),而环状沟槽220的外侧壁224可限定第四密封直径(D24)。第二密封直径可大于第四密封直径,第四密封直径可大于第三密封直径,且第三密封直径可大于第一密封直径(D22>D24>D23>D21)。
密封板228的第一表面230可在第一密封直径与第二密封直径(D21,D22)之间限定第一径向表面区域(A21),该第一径向表面区域(A21)大于由密封板228的第二表面232在第三密封直径与第四密封直径(D23,D24)之间限定的第二径向表面区域(A22)。第一径向表面区域和第二径向表面区域(A21,A22)中的每一个可被暴露于来自中间流体袋区290的中间流体压力(Pi)。
根据密封直径D21、D22、D23、D24之间的关系,密封板228的第一表面230还可在第一密封直径(D21)与密封板228中的排出孔口250之间限定第三径向表面区域(A23),该第三径向表面区域(A23)小于由密封板228的第二表面232在第三密封直径(D23)与排出孔口250之间限定的第四径向表面区域(A24)。第三径向表面区域和第四径向表面区域(A23,A24)中的每一个可被暴露于密封排出路径201中的排出压力(Pd)。密封板228的第一表面230还可包括在第二密封直径(D22)与密封板228的外周252之间限定的第五径向表面区域(A25),该第五径向表面区域(A25)小于由密封板228的第二表面232在第四密封直径(D24)与密封板228的外周252之间限定的第六径向表面区域(A26)。第五径向表面区域和第六径向表面区域(A25,A26)中的每一个可被暴露于吸入压力(Ps)。
在密封板228的第一表面230和第二表面232上的暴露于中间压力、排出压力以及吸入压力的径向表面区域之间的差异可在压缩机运转期间提供密封板228的相对于隔离件226和定涡旋盘270的位移。更具体地,密封板218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位,在所述第一位置处,密封板218接触定涡旋盘270并且抵靠定涡旋盘270施加轴向力、朝向动涡旋盘268迫压定涡旋盘270,在所述第二位置处,密封板218离开定涡旋盘270并且朝向隔离件226轴向移位。通过密封板218提供的轴向力可以由作用在密封板218上的流体压力产生。当密封板218处于第一位置时密封板218与定涡旋盘270之间的接合可大体提供除了由直接作用在定涡旋盘270上的流体压力正常施加至定涡旋盘270的力之外的偏置力。当密封板218在第二位置时,这种额外的偏置力从定涡旋盘270移除。
如下所示,F21表示应用于密封板228的第一表面230的力,F22表示应用于密封板228的第二表面232的力。
F21=(A21)(Pi)+(A23)(Pd)+(A25)(Ps)
F22=(A22)(Pi)+(A24)(Pd)+(A26)(Ps)
当F21>F22时,密封板228可移位至第一位置。当F21<F22时,密封板228可移位至第二位置。
图4示出了另一种压缩机310。压缩机310可大体类似于压缩机10,但是可以是直接排出式压缩机(direct discharge compressor)。壳体312可包括具有制冷剂排出配件320的端帽324,制冷剂排出配件320联接至端帽324中的开口332。定涡旋盘370可包括环状沟槽334,环状沟槽334形成在定涡旋盘370的端板384中且包括内侧壁336和外侧壁338。密封组件314可设置在定涡旋盘370与端帽324之间。
密封组件314可包括第一环状密封件340和第二环状密封件342。第一环状密封件340和第二环状密封件342可轴向设置在端帽324与定涡旋盘370之间,并且能够相对于端帽324、定涡旋盘370、且相对于彼此轴向移位。第一环状密封件340可轴向定位在第二环状密封件342与定涡旋盘370之间。第一环状密封件340和第二环状密封件342可大体环绕端帽324中的开口332以及定涡旋盘370中的排出通道344。第一环状密封件340可与沟槽334的内侧壁336以密封的方式相接合,并且第二环状密封件342可与端帽324的下表面以密封的方式相接合,在排出通道344与开口332之间形成经密封的排出路径301。
第一环状密封件340可包括彼此大体相反的第一表面346和第二表面348。第一表面346可包括第一轴向延伸凸起350和第二轴向延伸凸起352,在第一轴向延伸凸起350与第二轴向延伸凸起352之间形成沟槽354,而第二表面348可大体是平面的。第一轴向延伸凸起350的径向内表面356可与沟槽334的内侧壁336以密封的方式相接合,并且第二轴向延伸凸起352的径向外表面358可与沟槽334的外侧壁338以密封的方式相接合,在第一环状密封件340与沟槽334之间形成第一密封环状腔室360。
第二环状密封件342可包括彼此大体相反的第一表面343和第二表面345。如上所述,第二环状密封件342可在第一端部处与端帽324的下表面以密封的方式相接合。更具体地,第一表面343的一部分可与端帽324以密封的方式相接合。第二环状密封件342的第二端部可设置在第一环状密封件340的沟槽354内。第二环状密封件342的径向内表面362可与第一轴向延伸凸起350的径向外表面364以密封的方式相接合,并且第二环状密封件342的径向外表面366可与第一环状密封件340的径向内表面367以密封的方式相接合,形成第二密封环状腔室372。
第一环状密封件340可包括孔口374,该孔口374延伸穿过第一表面346和第二表面348并在第一密封环状腔室360与第二密封环状腔室372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定涡旋盘370的端板384可包括通道376,通道376延伸至中间流体袋区390中并在中间流体袋区390与第一密封环状腔室360之间提供流体连通。虽然通道376被示出为延伸至中间流体袋区390中,但是可以理解,通道376可延伸至任一中间流体袋区390、392、394、396中。由于第一环状密封件340中的孔口374,中间流体袋区390也可与第二密封环状腔室372流体连通。如此,第一密封环状腔室360和第二密封环状腔室372可包含处于彼此相同的压力下的流体。
沟槽334的内侧壁336可限定第一密封直径(D31),且沟槽334的外侧壁338可限定第二密封直径(D32)。第一轴向延伸凸起350的径向外表面364可限定第三密封直径(D33),且第二轴向延伸凸起352的径向内表面367可限定第四密封直径(D34)。第二密封直径可大于第四密封直径,第四密封直径可大于第三密封直径,且第三密封直径可大于第一密封直径(D32>D34>D33>D31)。
第一环状密封件340的第一表面346可在第三密封直径与第四密封直径(D33,D34)之间限定第一径向表面区域(A31),该第一径向表面区域(A31)小于由第一环状密封件340的第二表面348在第一密封直径与第二密封直径(D31,D32)之间限定的第二径向表面区域(A32)。第一径向表面区域和第二径向表面区域(A31,A32)中的每一个可被暴露于来自流体袋区390的中间流体压力(Pi)。
根据密封直径D31、D32、D33、D34之间的关系,第一环状密封件340的第一表面346还可限定第三径向表面区域和第四径向表面区域(A33,A34)。第三径向表面区域(A33)可由第一环状密封件340的第一表面346在第一密封直径与第三密封直径(D31,D33)之间限定,并且第四径向表面区域(A34)可被限定在第二密封直径与第四密封直径(D32,D34)之间。第三径向表面区域(A33)可被暴露于密封排出路径301中的排出压力(Pd),且第四径向表面区域(A34)可被暴露于吸入压力(Ps)。第二径向表面区域(A32)可等于第一径向表面区域、第三径向表面区域以及第四径向表面区域(A31,A33,A34)的总和。第一径向表面区域(A31)可大于第四径向表面区域(A34),并且第四径向表面区域(A34)可大于第三径向表面区域(A33)。
在第一表面346和第二表面348上的暴露于中间压力、排出压力以及吸入压力的径向表面区域之间的差异可在压缩机运转期间提供第一环状密封件340相对于端帽324、定涡旋盘370以及第二环状密封件342的位移。更具体地,第一环状密封件340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位,在所述第一位置处,第一环状密封件340接触定涡旋盘370并且抵靠定涡旋盘370施加轴向力、朝向动涡旋盘368迫压定涡旋盘370,在所述第二位置处,第一环状密封件340离开定涡旋盘370并且朝向端帽324轴向移位。通过第一环状密封件340提供的轴向力可以由作用在第一环状密封件340上的流体压力产生。当第一环状密封件340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环状密封件340与定涡旋盘370之间的接合可大体提供除了由直接作用在定涡旋盘370上的流体压力正常施加至定涡旋盘370的力之外的偏置力。当第一环状密封件340在第二位置时,这种额外的偏置力从定涡旋盘370移除。
如下所示,F31,1表示应用于第一环状密封件340的第一表面346的力,F31,2表示应用到第一环状密封件340的第二表面348的力。
F31,1=(A31)(Pi)+(A33)(Pd)+(A34)(Ps)
F31,2=(A32)(Pi)
当F31,1>F31,2时,第一环状密封件340可移位至第一位置。当F31,1<F31,2时,第一环状密封件340可移位至第二位置。
第二环状密封件342可在第一表面343上限定第五径向表面区域和第六径向表面区域(A35,A36)、并且可在第二表面345上限定第七径向表面区域(A37)。第五径向表面区域和第六径向表面区域(A35,A36)的总和可以等于第七径向表面区域(A37)。第五径向表面区域(A35)可被限定在第四密封直径(D34)与第二环状密封件342的密封部分380的径向外表面378之间。第六径向表面区域(A36)可被限定在密封部分380的径向外表面378与其径向内表面382之间。径向内表面382与径向外表面378之间的沿直径的中点可以大于或者等于第三密封直径(D33)。第五径向表面区域(A35)可被暴露于吸入压力(Ps),而由于跨越第六径向表面区域(A36)的压力梯度,第六径向表面区域(A36)可被暴露于作为吸入压力(Ps)与排出压力(Pd)的大体平均的压力。第七径向表面区域(A37)可被限定在第三密封直径与第四密封直径(D33,D34)之间。第七径向表面区域(A37)可被暴露于来自中间流体袋区390的中间流体压力(Pi)。
暴露于中间压力、排出压力以及吸入压力的径向表面区域之间的差异可提供第二环状密封件342的相对于端帽324、定涡旋盘370以及第一环状密封件340的轴向位移。基于压力差,第二环状密封件342可从端帽324轴向向外移位,允许密封排出路径301与吸入压力之间的连通。
如下所示,F32,1表示应用于第二环状密封件342的第一表面343的力,F32,2表示应用于第二环状密封件342的第二表面345的力。
F32,1=(A35)(Ps)+(A36)(Pd+Ps)/2
F32,2=(A37)(Pi)
当F32,1>F32,2时,第二环状密封件342可从端帽324轴向向外移位。当F32,1<F32,2时,第二环状密封件342可与端帽324以密封的方式相接合。
另外参考图5,示出了压缩机410中所包括的另一种密封组件414。压缩机410除了密封组件414之外可类似于压缩机310。密封组件414可包括第一环状密封件440和第二环状密封件442。
第一环状密封件440可包括彼此大体相反的第一表面446和第二表面448。第一表面446可包括从第一表面446的径向内部延伸的轴向延伸凸起450,并且第二表面448可大体是平面的。轴向延伸凸起450的径向内表面456可与沟槽434的内侧壁436以密封的方式相接合。
第二环状密封件442可包括彼此大体相反的第一表面443和第二表面445。第二环状密封件442可在第一端部处与端帽424的下表面以密封的方式相接合。更具体地,第一表面443的一部分可与端帽424以密封的方式相接合。第二表面445可包括从第二表面445的径向外部延伸的轴向延伸凸起452。轴向延伸凸起452的径向外表面457可与沟槽434的外侧壁438以密封的方式相接合,在第一环状密封件440和第二环状密封件442与沟槽434之间形成密封环状腔室460。
定涡旋盘470的端板484可包括通道476,通道476延伸至中间流体袋区490中并且在中间流体袋区490与密封环状腔室460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尽管通道476示出为延伸至中间流体袋区490中,但可以理解,通道476可延伸至任一中间流体袋区490、492、494、496中。沟槽434的内侧壁436可限定第一密封直径(D41),且沟槽434的外侧壁438可限定第二密封直径(D42)。轴向延伸凸起450的径向外表面464可限定第三密封直径(D43)。第二密封直径可大于第三密封直径,且第三密封直径可大于第一密封直径(D42>D43>D41)。
第一环状密封件440的第一表面446可在第三密封直径(D43)与第一环状密封件440的径向外表面458之间限定第一径向表面区域(A41),该第一径向表面区域(A41)小于由第一环状密封件440的第二表面448在第一密封直径(D41)与径向外表面458之间限定的第二径向表面区域(A42)。第一径向表面区域和第二径向表面区域(A41,A42)中的每一个可被暴露于来自中间流体袋区490的中间流体压力(Pi)。
根据密封直径D41、D42、D43之间的关系,第一环状密封件440的第一表面446还可在第一密封直径与第三密封直径(D41,D43)之间限定第三径向表面区域(A43)。第三径向表面区域(A43)可被暴露于密封排出路径401中的排出压力(Pd)。第二径向表面区域(A42)可等于第一径向表面区域和第三径向表面区域(A41,A43)的总和。
暴露于中间压力的第一径向表面区域和第二径向表面区域(A41,A42)与暴露于排出压力的第三径向表面区域(A43)之间的差异可在压缩机运转期间提供第一环状密封件440相对于端帽424、定涡旋盘470以及第二环状密封件442的位移。更具体地,第一环状密封件440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位,在所述第一位置处,第一环状密封件440接触定涡旋盘470并且抵靠定涡旋盘470施加轴向力、朝向动涡旋盘468迫压定涡旋盘470,在所述第二位置处,第一环状密封件440离开定涡旋盘470并且朝向端帽424轴向移位。通过第一环状密封件440提供的轴向力可以由作用在第一环状密封件440上的流体压力产生。当第一环状密封件440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环状密封件440与定涡旋盘470之间的接合可大体提供除了由直接作用在定涡旋盘470上的流体压力正常施加至定涡旋盘470的力之外的偏置力。当第一环状密封件440处于第二位置时,这种额外的偏置力从定涡旋盘470移除。
如下所示,F41,1表示应用于第一环状密封件440的第一表面446的力,F41,2表示应用于第一环状密封件440的第二表面448的力。
F41,1=(A41)(Pi)+(A43)(Pd)
F41,2=(A42)(Pi)
当F41,1>F41,2时,第一环状密封件440可移动到第一位置。当F41,1<F41,2时,第一环状密封件440可移动到第二位置。
第二环状密封件442可在第一表面443上限定第五径向表面区域和第六径向表面区域(A45,A46)、并在第二表面445上限定第七径向表面区域(A47)。第五径向表面区域和第六径向表面区域(A45,A46)的总和可以等于第七径向表面区域(A47)。第五径向表面区域(A45)可被限定在第二密封直径(D42)与第二环状密封件442的密封部分480的径向外表面478之间。第六径向表面区域(A46)可被限定在密封部分480的径向外表面478与径向内表面482之间。径向内表面482与径向外表面478之间的沿直径的中点可以大于或者等于第三密封直径(D43)。第五径向表面区域(A45)可被暴露于吸入压力(Ps),而由于跨越第六径向表面区域(A46)的压力梯度,第六径向表面区域(A46)可被暴露于作为吸入压力(Ps)与排出压力(Pd)的大体平均的压力。第七径向表面区域(A47)可被限定在第二密封直径与第三密封直径(D42,D43)之间。第七径向表面区域(A47)可被暴露于来自中间流体袋区490的中间流体压力(Pi)。
暴露于中间压力、排出压力以及吸入压力的径向表面区域之间的差异可提供第二环状密封件442相对于端帽424、定涡旋盘470以及第一环状密封件440的轴向位移。然而,基于压缩机410内的压力差,第二环状密封件442可从端帽424轴向移位,允许密封排出路径401与吸入压力区之间的连通。
如下所示,F42,1表示应用于第二环状密封件442的第一表面443的力,F42,2表示应用于第二环状密封件442的第二表面445的力。
F42,1=(A45)(Ps)+(A46)(Pd+Ps)/2
F42,2=(A47)(Pi)
当F42,1>F42,2时,第二环状密封件442可从端帽424轴向向外移位。当F42,1<F42,2时,第二环状密封件442可与端帽424以密封的方式相接合。
图6示出了另一种压缩机510。除了下面描述的与密封组件514以及定涡旋盘570的端板584中沟槽534和相应的侧壁536、538有关的特征之外,压缩机510可类似于压缩机310。密封组件514可设置在定涡旋盘570与端帽524之间。
密封组件514可包括第一环状密封件540和第二环状密封件542。第一环状密封件540和第二环状密封件542可轴向设置在端帽524与定涡旋盘570之间,并且能够相对于端帽524、定涡旋盘570、且相对于彼此轴向移位。第一环状密封件540可包括彼此大体相反的第一表面546和第二表面548。第一表面546可包括第一轴向延伸凸起550和第二轴向延伸凸起552,在第一轴向延伸凸起550与第二轴向延伸凸起552之间形成第一沟槽554,并且第二表面548可包括第三轴向延伸凸起551和第四轴向延伸凸起553,在第三轴向延伸凸起551与第四轴向延伸凸起553之间形成第二沟槽555。第一轴向延伸凸起552可限制第一环状密封件540的轴向移动,并且可包括面对端帽524以允许气体流过的多个槽口557。第三轴向延伸凸起551的径向外表面559可与大体环绕开口544的端板584中的凹部502的径向内表面503以密封的方式相接合。第四轴向延伸凸起553的径向外表面561可与沟槽534的外侧壁538以密封的方式相接合,在第一环状密封件540与定涡旋盘570的端板584之间形成密封环状腔室560。
第二环状密封件542可包括彼此大体相反的第一表面543和第二表面545。第二环状密封件542可在第一端部处与端帽524的下表面以密封的方式相接合。更具体地,第一表面543的一部分可与端帽524以密封的方式相接合。第二环状密封件542的第二端部可设置于第一环状密封件540中的沟槽554内。第二环状密封件542的径向内表面562可与第一轴向延伸凸起550的径向外表面564以密封的方式相接合,并且第二环状密封件542的径向外表面566可与第一环状密封件540的径向内表面567以密封的方式相接合,形成第二密封环状腔室572。
第一环状密封件540可包括孔口574,孔口574延伸穿过第一表面546和第二表面548并且在第一密封环状腔室560与第二密封环状腔室572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定涡旋盘570的端板584可包括通道576,通道576延伸至中间流体袋区590中并且在中间流体袋区590与第一密封环状腔室560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尽管通道576被示出为延伸至中间流体袋区590中,但可以理解,通道576可延伸至任一中间流体袋区590、592、594、596中。由于第一环状密封件540中的孔口574,中间流体袋区590也可与第二密封环状腔室572流体连通。如此,第一密封环状腔室560和第二密封环状腔室572可包含处于彼此相同的压力下的流体。
端板584中的凹部502的径向内表面503可限定第一密封直径(D51),且沟槽534的外侧壁538可限定第二密封直径(D52)。第一轴向延伸凸起550的径向外表面564可限定第三密封直径(D53),且第二轴向延伸凸起552的径向内表面567可限定第四密封直径(D54)。第二密封直径可大于第四密封直径,第四密封直径可大于第一密封直径,且第一密封直径可大于第三密封直径(D52>D54>D51>D53)。
第一环状密封件540的第一表面546可在第三密封直径与第四密封直径(D53,D54)之间限定第一径向表面区域(A51),该第一径向表面区域(A51)小于由第一环状密封件540的第二表面548在第一密封直径与第二密封直径(D51,D52)之间限定的第二径向表面区域(A52)。可替代地,第一径向表面区域(A51)可等于或者甚至大于第二径向表面区域(A52)。第一径向表面区域和第二径向表面区域(A51,A52)中的每一个可被暴露于来自中间流体袋区590的中间流体压力(Pi)。
根据密封直径D51、D52、D53、D54之间的关系,第一环状密封件540还可限定第三径向表面区域和第四径向表面区域(A53,A54)。第三径向表面区域(A53)可由第一环状密封件540的第一表面546限定于第一环状密封件540的径向内表面556与第三密封直径(D53)之间,并且可以小于第四径向表面区域(A54)。第四径向表面区域(A54)可由第一环状密封件540的第二表面548限定于第一环状密封件540的径向内表面556与第一密封直径(D51)之间。第三径向表面区域和第四径向表面区域(A53,A54)中的每一个可被暴露于在密封排出路径501中的排出压力(Pd)。第五径向表面区域(A55)可由第一环状密封件540的第一表面546限定于第二密封直径与第四密封直径(D52,D54)之间,并且可被暴露于吸入压力(Ps)。第一径向表面区域、第三径向表面区域以及第五径向表面区域(A51,A53,A55)的总和可等于第二径向表面区域和第四径向表面区域(A52,A54)的总和。
位于第一表面546和第二表面548上的暴露于中间压力、排出压力以及吸入压力的径向表面区域之间的差异可在压缩机运转期间提供第一环状密封件540相对于端帽524、定涡旋盘570以及第二环状密封件542的位移。更具体地,第一环状密封件540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位,在所述第一位置处,第一环状密封件540接触定涡旋盘570并且抵靠定涡旋盘570施加轴向力、朝向动涡旋盘568迫压定涡旋盘570,在所述第二位置处,第一环状密封件540从定涡旋盘570轴向移位并且接合端帽524。通过第一环状密封件540提供的轴向力可以由作用在第一环状密封件540上的流体压力产生。当第一环状密封件540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环状密封件540与定涡旋盘570之间的接合可大体提供除了由直接作用在定涡旋盘570上的流体压力正常施加至定涡旋盘570的力之外的偏置力。当第一环状密封件540处于第二位置时,这种额外的偏置力从定涡旋盘570移除。
如下所示,F51,1表示应用于第一环状密封件540的第一表面546的力,F51,2表示应用于第一环状密封件540的第二表面548的力。
F51,1=(A51)(Pi)+(A55)(Pd)+(A55)(Ps)
F51,2=(A52)(Pi)+(A54)(Pd)
当F51,1>F51,2时,第一环状密封件540可移位至第一位置。当F51,1<F51,2时,第一环状密封件540可移位至第二位置。
第二环状密封件542可在第一表面543上限定第六径向表面区域和第七径向表面区域(A56,A57)、并在第二表面545上限定第八径向表面区域(A58)。第六径向表面区域(A56)可被限定在第四密封直径(D54)与第二环状密封件542的密封部分580的径向外表面578之间。第七径向表面区域(A57)可被限定在密封部分580的径向外表面578与密封部分580的径向内表面582之间。第六径向表面区域(A56)可被暴露于吸入压力(Ps),而由于跨越第七径向表面区域(A57)的压力梯度,第七径向表面区域(A57)可被暴露于作为吸入压力(Ps)与排出压力(Pd)的大体平均的压力。第八径向表面区域(A58)可被限定在第三密封直径与第四密封直径(D53,D54)之间,并且可被暴露于来自中间流体袋区590的中间流体压力(Pi)。第六径向表面区域和第七径向表面区域(A56,A57)的总和可等于第八径向表面区域(A58)。
暴露于中间压力和吸入压力的径向表面区域之间的差异可提供第二环状密封件542相对于端帽524、定涡旋盘570以及第一环状密封件540的轴向位移。然而,基于压缩机510内的压力差,第二环状密封件542可从端帽524轴向向外位移,允许密封排出路径501与吸入压力区之间的连通。
如下所示,F52,1表示应用于第二环状密封件542的第一表面543的力,F52,2表示应用于第二环状密封件542的第二表面545的力。
F52,1=(A56)(Ps)+(A57)(Pd+Ps)/2
F52,2=(A58)(Pi)
当F52,1>F52,2时,第二环状密封件542可从端帽524轴向向外移位。当F52,1<F52,2时,第二环状密封件542可与端帽524以密封的方式相接合。
另外参考图7,示出了压缩机610中所包括的另一种密封组件614。压缩机610除了密封组件614之外可类似于压缩机510。密封组件614可包括第一环状密封件640和第二环状密封件642。
第一环状密封件640可包括彼此大体相反的第一表面646和第二表面648。第一表面646可包括从第一表面646的径向内部延伸的轴向延伸凸起650,并且第二表面648可包括从第二表面648的径向内部延伸的第二轴向延伸凸起651。轴向延伸凸起650可限制第一环状密封件640的轴向移动,并且可包括面对端帽624以允许气体流过的多个槽口657。第二轴向延伸凸起651的径向外表面659可与端板684中的大体环绕开口644的凹部602的径向内表面603以密封的方式相接合。
第二环状密封件642可包括彼此大体相反的第一表面643和第二表面645。第二环状密封件642可在第一端部处与端帽624的下表面以密封的方式相接合。更具体地,第一表面643的一部分可与端帽624以密封的方式相接合。第二表面645可包括从其径向外部延伸的轴向延伸凸起653。轴向延伸凸起653的径向外表面661可与沟槽634的外侧壁638以密封的方式相接合,并且第二环状密封件642的径向内表面662可与第一环状密封件640的第一轴向延伸凸起650的径向外表面664以密封的方式相接合,在第一环状密封件640和第二环状密封件642与沟槽634之间形成密封环状腔室660。
定涡旋盘670的端板684可包括通道676,通道676延伸至中间流体袋区690中并且在中间流体袋区690与密封环状腔室660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尽管通道676被示出为延伸至中间流体袋区690中,但可以理解,通道676可延伸至任一中间流体袋区690、692、694、696中。第一环状密封件640的第二轴向延伸凸起651的径向外表面659可限定第一密封直径(D61),且沟槽634的外侧壁638可限定第二密封直径(D62)。第一轴向延伸凸起650的径向外表面664可限定第三密封直径(D63)。第二密封直径可大于第一密封直径,且第一密封直径可大于第三密封直径(D62>D61>D63)。
第一环状密封件640的第一表面646可在第三密封直径(D63)与径向外表面658之间限定第一径向表面区域(A61),该第一径向表面区域(A61)大于由第一环状密封件640的第二表面648在第一密封直径(D61)与径向外表面658之间限定的第二径向表面区域(A62)。第一径向表面区域和第二径向表面区域(A61,A62)中的每一个可被暴露于来自中间流体袋区690的中间流体压力(Pi)。
根据密封直径D61、D62、D63之间的关系,第一环状密封件640的第一表面646还可在第一环状密封件640的径向内表面656与第三密封直径(D63)之间限定第三径向表面区域(A63),该第三径向表面区域(A63)小于由第一环状密封件640的第二表面648在径向内表面656与第一密封直径(D61)之间限定的第四径向表面区域(A64)。第三径向表面区域和第四径向表面区域(A63,A64)可被暴露于在密封排出路径601中的排出压力(Pd)。第一径向表面区域和第三径向表面区域(A61,A63)的总和可等于第二径向表面区域和第四径向表面区域(A62,A64)的总和。
暴露于中间压力的第一径向表面区域和第二径向表面区域(A61,A62)与暴露于排出压力的第三径向表面区域和第四径向表面区域(A63,A64)之间的差异可在压缩机运转期间提供第一环状密封件640相对于端帽624、定涡旋盘670以及第二环状密封件642的位移。更具体地,第一环状密封件640能够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位,在所述第一位置处,第一环状密封件640接触定涡旋盘670并且抵靠定涡旋盘670施加轴向力、朝向动涡旋盘668迫压定涡旋盘670,在所述第二位置处,第一环状密封件640从定涡旋盘670轴向位移并且接合端帽624。通过第一环状密封件640提供的轴向力可以由作用在第一环状密封件640上的流体压力产生。当第一环状密封件640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环状密封件640与定涡旋盘670之间的接合可大体提供除了由直接作用在定涡旋盘670上的流体压力正常施加至定涡旋盘670的力之外的偏置力。当第一环状密封件640处于第二位置时,这种额外的偏置力从定涡旋盘670移除。
如下所示,F61,1表示应用于第一环状密封件640的第一表面646的力,F61,2表示应用于第一环状密封件640的第二表面648的力。
F61,1=(A61)(Pi)+(A63)(Pd)
F61,2=(A62)(Pi)+(A64)(Pd)
当F61,1>F61,2时,第一环状密封件640可移位至第一位置。当F61,1<F61,2时,第一环状密封件640可移位至第二位置。
第二环状密封件642可在第一表面643上限定第五径向表面区域和第六径向表面区域(A65,A66),并且第二表面645可限定第七径向表面区域(A67)。第五径向表面区域和第六径向表面区域(A65,A66)的总和可以等于第七径向表面区域(A67)。第五径向表面区域(A65)可被限定在第二密封直径(D62)与第二环状密封件642的密封部分680的径向外表面678之间。第六径向表面区域(A66)可被限定在密封部分680的径向外表面678与径向内表面682之间。第五径向表面区域(A65)可被暴露于吸入压力(Ps),而由于跨越第六径向表面区域(A66)的压力梯度,第六径向表面区域(A66)可被暴露于作为吸入压力(Ps)与排出压力(Pd)的大体平均的压力。第七径向表面区域(A67)可被限定在第二密封直径(D62)与第三密封直径(D63)之间,并且可被暴露于来自中间袋区690的中间流体压力。
暴露于中间压力、排出压力以及吸入压力的径向表面区域之间的差异可提供第二环状密封件642相对于端帽624、定涡旋盘670以及第一环状密封件640的轴向位移。然而,基于压缩机610内的压力差,第二环状密封件642可从端帽624轴向移位,允许密封排出路径601与吸入压力区之间的连通。
如下所示,F62,1表示应用于第二环状密封件642的第一表面643的力,F62,2表示应用于第二环状密封件642的第二表面645的力。
F62,1=(A65)(Ps)+(A66)(Pd+Ps)/2
F62,2=(A67)(Pi)
当F62,1>F62,2时,第二环状密封件642可从端帽624轴向向外移位。当F62,1<F62,2时,第二环状密封件642可抵接端帽624。
另外参考图8,压缩机510被示出为具有固定至定涡旋盘570的端板584且邻近开口544的关断阀组件710。阀组件710可包括阀体712和阀板714。阀体712可包括排出通道716、718、720以及逆流通道722。阀板714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位。当处于第一位置时,阀板714可允许流动通道716与流动通道718、720之间的连通,从而允许来自定涡旋盘570的端板584中的开口544的流体流离开压缩机510。当处于第二位置时,阀板714可密封端板584中的开口544,防止流体流在压缩机停机的情况下流经开口544。
尽管关断阀组件710被示出为结合在压缩机510中并且固定至定涡旋盘570的端板584,但是可以理解,关断阀组件710可以结合在这里描述的任一压缩机中。而且可以理解,可替代地,关断阀组件710可固定至密封组件514的第一环状密封件540或者第二环状密封件542、或者在此公开的任一密封组件上。
图9、10和11示出了另一种压缩机810。除了下面描述的与密封组件814以及定涡旋盘870的端板884有关的特征之外,压缩机810可类似于压缩机510。密封组件814可设置在定涡旋盘870与端帽824之间。
密封组件814可包括第一环状密封件840和第二环状密封件842。第一环状密封件840和第二环状密封件842可轴向设置在端帽824与定涡旋盘870之间,并且能够相对于端帽824、定涡旋盘870、且相对于彼此轴向移位。第一环状密封件840可包括彼此大体相反的第一表面846和第二表面848。第一表面846可包括第一轴向延伸凸起850和第二轴向延伸凸起852,在第一轴向延伸凸起850与第二轴向延伸凸起852之间形成第一沟槽854,并且第二表面848可包括第三轴向延伸凸起851。第三轴向延伸凸起851的径向外表面859可与端板884中的大体环绕开口844的凹部802的径向内表面803以密封的方式相接合。如下所述,第三轴向延伸凸起851的轴向端表面857可与端板884以密封的方式相接合。第一环状密封件840的径向外表面858可与沟槽834的外侧壁838以密封的方式相接合,在第一环状密封件840与端板884之间形成密封环状腔室860。
第二环状密封件842可包括彼此大体相反的第一表面843和第二表面845。第二环状密封件842可在第一端部处与端帽824的下表面以密封的方式相接合。更具体地,第一表面843的一部分可与端帽824以密封的方式相接合。第二环状密封件842的第二端部可设置在第一环状密封件840中的沟槽854内。第二环状密封件842的径向内表面862可与第一轴向延伸凸起850的径向外表面864以密封的方式相接合,并且第二环状密封件842的径向外表面866可与第一环状密封件840的径向内表面867以密封的方式相接合,形成第二密封环状腔室872。
第一环状密封件840可包括孔口874,该孔口874延伸穿过第一表面846和第二表面848并且在第一密封环状腔室860与第二密封环状腔室872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定涡旋盘870的端板884可包括第一通道876,该第一通道876延伸至中间流体袋区890中并且在中间流体袋区890与第一密封环状腔室860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尽管示出为延伸至中间流体袋区890中,但可以理解,中间流体通道876可延伸至任一中间流体袋区890、892、894、896中。由于第一环状密封件840中的孔口874,中间流体袋区890也可与第二密封环状腔室872流体连通。如此,第一密封环状腔室860和第二密封环状腔室872可包含处于彼此相同的压力下的流体。
端板884可包括延伸至中间流体袋区894中的第二通道877。当第三轴向延伸凸起851的轴向端表面857未与端板884以密封的方式相接合时,通道877可提供中间流体袋区894与密封排出路径801的选择性连通。中间流体袋区894可以是排出袋区898之前的径向最内侧的流体袋区。如在图11中所见,可设置多个通道877用于中间流体袋区894的连通。每个通道877可相对于通道876径向向内设置。
端板884中的凹部802的径向内表面803可限定第一密封直径(D81),且沟槽834的外侧壁838可限定第二密封直径(D82)。第一轴向延伸凸起850的径向外表面864可限定第三密封直径(D83),且第二轴向延伸凸起852的径向内表面867可限定第四密封直径(D84)。第二密封直径可大于第四密封直径,第四密封直径可大于第三密封直径,且第三密封直径可大于第一密封直径(D82>D84>D83>D81)。
第一环状密封件840的第一表面846可在第三密封直径与第四密封直径(D83,D84)之间限定第一径向表面区域(A81),该第一径向表面区域(A81)小于由第一环状密封件840的第二表面848在第一密封直径与第二密封直径(D81,D82)之间限定的第二径向表面区域(A82)。第一径向表面区域和第二径向表面区域(A81,A82)中的每一个可被暴露于来自中间流体袋区890的中间流体压力(Pi)。
根据密封直径D81、D82、D83、D84之间的关系,第一环状密封件840的第一表面846还可限定第三径向表面区域和第四径向表面区域(A83,A84)。第三径向表面区域(A83)可由第一环状密封件840的第一表面846限定于第一环状密封件840的径向内表面856与第三密封直径(D83)之间,并且可以大于第四径向表面区域(A84),第四径向表面区域(A84)由第一环状密封件840的第二表面848限定于径向内表面856与第一密封直径(D81)之间。第三径向表面区域和第四径向表面区域(A83,A84)中的每一个可被暴露于密封排出路径801中的排出压力(Pd)。第五径向表面区域(A85)可由第一环状密封件840的第一表面846限定于第二密封直径与第四密封直径(D82,D84)之间,并且可被暴露于吸入压力(Ps)。第一径向表面区域、第三径向表面区域以及第五径向表面区域(A81,A83,A85)的总和可等于第二径向表面区域和第四径向表面区域(A82,A84)的总和。
第一表面846和第二表面848上的暴露于中间压力、排出压力以及吸入压力的径向表面区域之间的差异可在压缩机运转期间提供第一环状密封件840相对于端帽824、定涡旋盘870以及第二环状密封件842的位移。更具体地,第一环状密封件840能够在第一位置(在图9中示出)与第二位置(在图10中示出)之间移位,在所述第一位置处,第一环状密封件接触定涡旋盘870并且抵靠定涡旋盘870施加轴向力、朝向动涡旋盘868迫压定涡旋盘870,在所述第二位置处,第一环状密封件840离开定涡旋盘870并且朝向端帽824轴向位移。当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三轴向延伸凸起851的轴向端表面857可与端板884以密封的方式相接合,对端板884中的通道877进行密封。当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三轴向延伸凸起851的轴向端表面857可从端板884轴向偏移,允许中间流体袋区894与密封排出路径801之间的流体连通。
如下所示,F81,1表示应用于第一环状密封件840的第一表面846的力,F81,2表示应用于第一环状密封件840的第二表面848的力。
F81,1=(A81)(Pi)+(A83)(Pd)+(A85)(Ps)
F81,2=(A82)(Pi)+(A84)(Pd)
当F81,1>F81,2时,第一环状密封件840可移位至第一位置以密封住通道877。当F81,1<F81,2时,第一环状密封件840可移位至第二位置以打开通道877。
第二环状密封件842可在第一表面843上限定第六径向表面区域和第七径向表面区域(A86,A87)、并在第二表面845上限定第八径向表面区域(A88)。第六径向表面区域(A86)可被限定在第四密封直径(D84)与第二环状密封件842的密封部分880的径向外表面878之间。第七径向表面区域(A87)可被限定在密封部分880的径向外表面878与密封部分880的径向内表面882之间。第六径向表面区域(A86)可被暴露于吸入压力(Ps),而由于跨越第七径向表面区域(A87)的压力梯度,第七径向表面区域(A87)可被暴露于作为吸入压力(Ps)与排出压力(Pd)的大体平均的压力。第八径向表面区域(A88)可被限定在第三密封直径与第四密封直径(D83,D84)之间,并且可被暴露于来自中间流体袋区890的中间流体压力(Pi)。第六径向表面区域和第七径向表面区域(A86,A87)的总和可等于第八径向表面区域(A88)。
暴露于中间压力、排出压力以及吸入压力的径向表面区域之间的差异可提供第二环状密封件842相对于端帽824、定涡旋盘870以及第一环状密封件840的轴向位移。然而,基于压缩机810内的压力差,第二环状密封件842可从端帽824轴向向外移位,允许密封排出路径801与吸入压力区之间的连通。
如下所示,F82,1表示应用于第二环状密封件842的第一表面843的力,F82,2表示应用于第二环状密封件842的第二表面845的力。
F82,1=(A86)(Ps)+(A87)(Pd+Ps)/2
F82,2=(A88)(Pi)
当F82,1>F82,2时,第二环状密封件842可从端帽824轴向向外移位。当F82,1<F82,2时,第二环状密封件842可与端帽824以密封的方式相接合。
图12示出了另一种压缩机910。如上所述,压缩机910包括联接至密封组件914的关断阀组件1010。除了密封组件914已被修改以在其中容纳阀组件1010并且第一环状密封件940的径向内表面956固定有阀组件1010之外,压缩机910可类似于压缩机810。阀组件1010可类似于阀组件710,因此这里将不详细描述。
图13和14示出了另一种压缩机1110。除了下面描述的与设置在压缩机1110内的密封组件1114、定涡旋盘1170的端板1184以及阀组件1210有关的特征之外,压缩机1110可类似于压缩机310。密封组件1114可设置在定涡旋盘1170与端帽1124之间。
密封组件1114可包括第一环状密封件1140和第二环状密封件1142。第一环状密封件1140和第二环状密封件1142可轴向设置在端帽1124与定涡旋盘1170之间,并且能够相对于端帽1124、定涡旋盘1170、且相对于彼此轴向位移。第一环状密封件1140可包括彼此大体相反的第一表面1146和第二表面1148。第一表面1146可包括第一轴向延伸凸起1150和第二轴向延伸凸起1152,在第一轴向延伸凸起1150与第二轴向延伸凸起1152之间形成第一沟槽1154,并且第二表面1148可包括第三轴向延伸凸起1151和第四轴向延伸凸起1153,在第三轴向延伸凸起1151与第四轴向延伸凸起1153之间形成第二沟槽1155。第一环状密封件1140的径向内表面1156可与沟槽1134的内侧壁1136以密封的方式相接合,并且第一环状密封件1140的径向外表面1158可与沟槽1134的外侧壁1138以密封的方式相接合,在第一环状密封件1140与沟槽1134之间形成第一密封环状腔室1160。
第二环状密封件1142可包括彼此大体相反的第一表面1143和第二表面1145。第二环状密封件1142可在第一端部处与端帽1124的下表面以密封的方式相接合。更具体地,第一表面1143的一部分可与端帽1124以密封的方式相接合。第二环状密封件1142的第二端部可设置在第一环状密封件1140的沟槽1154内。第二环状密封件1142的径向内表面1162可与第一轴向延伸凸起1150的径向外表面1164以密封的方式相接合,并且第二环状密封件1142的径向外表面1166可与第一环状密封件1140的径向内表面1167以密封的方式相接合,形成第二密封环状腔室1172。
第一环状密封件1140可包括孔口1174,孔口1174延伸穿过第一表面1146和第二表面1148并且在第一密封环状腔室1160与第二密封环状腔室1172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定涡旋盘1170的端板1184可包括通道1176,通道1176延伸至中间流体袋区1190、1192、1194、1196中的一个中并且在中间流体袋区1190、1192、1194、1196与第一密封环状腔室1160之间提供流体连通。第二密封环状腔室1172也可与来自第一密封环状腔室1160的中间压力形成流体连通。如此,第一密封环状腔室1160和第二密封环状腔室1172可包含处于彼此相同的压力下的流体。
第一凹部1185和第二凹部1186可延伸至沟槽1160中,并且将阀组件1210容纳于第一凹部1185和第二凹部1186中。第一通道1179可在中间流体袋区1190、1192、1194、1196中的一个与第一凹部1185之间延伸、并且第二通道1181可在中间流体袋区1190、1192、1194、1196中的另一个与第二凹部1186之间延伸,从而在它们之间提供流体连通。与第一通道1179连通的中间流体袋区可在大体等于与第二通道1181连通的中间流体袋区的压力的压力下工作。可替代地,与第一通道1179和第二通道1181连通的中间流体袋区可在不同的压力下工作。相比于第一通道1179和第二通道1181通道,1176可延伸至中间流体袋区1190、1192、1194、1196中的不同的一个中。更具体地,第一通道1179可与中间流体袋区1196连通,并且第二通道1181可与中间流体袋区1190连通。通道1176可与相对于中间流体袋区1190、1196径向向内设置的中间流体袋区连通。第三通道1183可在第一凹部1185与定涡旋盘1170的外表面1187之间径向延伸,并且第四通道1189可在第二凹部1186与定涡旋盘1170的外表面1187之间延伸,在第一凹部1185、第二凹部1186与压缩机1110的吸入压力区之间提供流体连通。
如上所述,阀组件1210可设置在每个凹部1185、1186内。阀组件1210在凹部1185、1186内的定向和接合可彼此相似。因此,将仅详细论述阀组件1210在凹部1185内的定向和接合,并且可以理解,这种描述同样应用于凹部1186内的阀组件1210的定向和接合。此外,应该理解,尽管压缩机1110示出为包括两个阀组件1210,但是,可以在单个凹部1185的情况下使用单个阀组件1210,或者可以在具有附加的凹部和通道的情况下使用较多数目的阀组件1210。
阀组件1210可包括阀壳体1212、阀构件1214和偏置构件1215。阀壳体1212可在凹部1185内被固定至定涡旋盘1170的端板1184。阀壳体1212可包括第一通道1216和第二通道1220,第一通道1216延伸穿过阀壳体1212的下表面1218,第二通道1220沿径向延伸穿过阀壳体1212的外部,并且与定涡旋盘1170中的第三通道1183流体连通。第一通道1216和第二通道1220可彼此流体连通并且可通过阀构件1214而与定涡旋盘1170中的第一通道1179选择性地流体连通。孔1222可在第一通道1216与阀壳体1212的上表面之间延伸,滑动地支撑其中的阀构件1214。
阀构件1214可包括:阀板1226,阀板1226具有从其延伸的轴1228;以及板1224,板1224固定至所述轴的延伸穿过与阀板1226大体相对置的阀壳体1212的上表面的端部。阀板1226可具有小于阀壳体1212的外径并且大于第一通道1216的直径的直径。阀板1226可设置在阀壳体1212的下表面1218与定涡旋盘1170中的第一通道1179之间。如此,当处于第一位置(在图13中示出)--其中,阀板1226从阀壳体1214的下表面1218轴向移位--时,阀板1226可允许与阀壳体1214的第一通道1216以及因此与第二通道1220之间的流体连通。当处于第二位置(在图14中示出)--其中,阀板1226抵接阀壳体1212的下表面1218--时,阀板1226可密封住阀壳体1212中的第一通道1216,使其不与定涡旋盘1170中的第一通道1179流体连通。
偏置构件1215可设置在阀壳体1212与阀构件1214之间。偏置构件1215可包括压缩弹簧。当阀组件1210处于打开位置(参看图13)时,偏置构件1215可在第一环状密封件1140的第二表面1148上提供朝向第二环状密封件1142轴向迫压第一环状密封件1140的力(FB)。当阀组件1210处于打开位置时,偏置构件1215可对定涡旋盘1170施加朝向动涡旋盘1168迫压定涡旋盘1170的附加力。
如上所述,轴1228可从阀板1226延伸。轴1228可延伸穿过阀壳体1214中的第一通道1216和孔1222并延伸至密封环状腔室1160中,其中,当阀组件1210处于打开位置时,在密封环状腔室1160中,与阀板1226对置的轴1228的端部1230可抵接第一环状密封件1140的下表面。
定涡旋盘1170中的沟槽1134的内侧壁1136可限定第一密封直径(D111),且沟槽1134的外侧壁1138可限定第二密封直径(D112)。第一轴向延伸凸起1150的径向外表面1164可限定第三密封直径(D113),且第二轴向延伸凸起1152的径向内表面1167可限定第四密封直径(D114)。第二密封直径可大于第四密封直径,第四密封直径可大于第三密封直径,且第三密封直径可大于第一密封直径(D112>D114>D113>D111)。
第一环状密封件1140的第一表面1146可在第三密封直径与第四密封直径(D113,D114)之间限定第一径向表面区域(A111),该第一径向表面区域(A111)小于第一环状密封件1140的第二表面1148在第一密封直径与第二密封直径(D111,D112)之间限定的第二径向表面区域(A112)。第一径向表面区域和第二径向表面区域(A111,A112)中的每一个可被暴露于来自通道1176的中间流体压力(Pi)。
根据密封直径D111、D112、D113、D114之间的关系,第一环状密封件1140的第一表面1146还可限定第三径向表面区域和第四径向表面区域(A113,A114)。第三径向表面区域(A113)可由第一环状密封件1140的第一表面1146限定于第一密封直径与第三密封直径(D111,D113)之间并且可被暴露于在密封排出路径1101中的排出压力(Pd)。第四径向表面区域(A114)可被限定于第二密封直径与第四密封直径(D112,D114)之间并且可被暴露于吸说压力(Ps)。第一径向表面区域、第三径向表面区域以及第四径向表面区域(A111,A113,A114)的总和可大体等于第二径向表面区域(A112)减去阀组件1210的轴1228接触第二表面1148的区域。在凹部1185中处于阀板1226的后侧的径向表面区域(A115)可被暴露于吸入压力(Ps),而处于阀板1226的前侧的径向表面区域(A116)可被暴露于来自第一通道1179的中间压力,并且在凹部1186中处于阀板1226的后侧的径向表面区域(A117)可被暴露于吸入压力(Ps),而处于阀板1226的前侧的径向表面区域(A118)可被暴露于来自第二通道1181的中间压力。
第一1146和第二表面1148上的暴露于中间压力、排出压力以及吸入压力的径向表面区域之间的差异、以及应用于阀板1226的吸入压力和中间压力、以及偏置构件1215提供的力(FB)可在压缩机运转期间提供第一环状密封件1140相对于端帽1124、定涡旋盘1170以及第二环状密封件1142的位移,并因此提供阀构件1214相对于端帽1124、定涡旋盘1170以及第二环状密封件1142的位移。更具体地,第一环状密封件1140和阀构件1214能够在第一位置(在图13中示出)与第二位置(在图14中示出)之间移位,在所述第一位置处,第一环状密封件1140接触定涡旋盘1170并抵靠定涡旋盘1170施加轴向力、朝向动涡旋盘1168迫压定涡旋盘1170并且打开阀组件1210,在所述第二位置处,第一环状密封件1140离开定涡旋盘1170并且朝向端帽1124轴向移位并关闭阀组件1210。如上所述,阀构件1214可随第一密封构件1140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位。
如下所示,F111,1表示应用于第一环状密封件1140的第一表面1146的力,F111,2表示应用于第一环状密封件1140的第二表面1148的力。
F111,1=(A111)(Pi)+(A113)(Pd)+(A114+A115+A117)(Ps)
F111,2=(A112+A116+A118)(Pi)+FB
当F111,1>F111,2时,第一环状密封件1140可移位至第一位置以打开阀组件1210。当F111,1<F111,2时,第一环状密封件1140可移位至第二位置以关闭阀组件1210。
更具体地,当第一环状密封件1140处于第一位置(在图13中示出)时,阀构件1214可通过第一环状密封件1140而轴向移动到打开位置,在打开位置处,第一通道1179和第二通道1181与吸入压力区相通。当第一环状密封件处于第二位置(在图14中示出)时,阀构件1214的阀板1226可与阀壳体1212的下表面1218以密封的方式相接合,密封住第一通道1179和第二通道1181,使它们不与吸入压力区连通。如此,密封组件1114和阀组件1210的结合可为压缩机1110提供容量调节系统。如上所述,可通过作用在第一环状密封件1140和阀组件1210上的压力差来启动由阀组件1210提供的容量调节系统。当第一环状密封件1140处于第二位置(在图14中示出)时,压缩机1110可以以第一容量运转;并且当第一环状密封件1140处于第一位置(在图13中示出)时,压缩机1110可以以小于第一容量的第二容量运转。
虽然描述为包括分开的阀组件1210,但是可以理解,改进的设置方案可包括将第一环状密封件1140自身用于打开和关闭第一通道1179和第二通道1181的使用。
第二环状密封件1142可在第一表面1143上限定第九径向表面区域和第十径向表面区域(A119,A1110)、并在第二表面1145上限定第十一径向表面区域(A1111)。第九径向表面区域(A119)可被限定在第四密封直径(D114)与第二环状密封件1142的密封部分1180的径向外表面1178之间。第十径向表面区域(A1110)可被限定在密封部分1180的径向外表面1178与该密封部分1180的径向内表面1182之间。第九径向表面区域(A119)可被暴露于吸入压力(Ps),而由于跨越第十径向表面区域(A1110)的压力梯度,第十径向表面区域(A1110)可被暴露于作为吸入压力(Ps)与排出压力(Pd)的大体平均的压力。第十一径向表面区域(A1111)可被限定在第三密封直径与第四密封直径(D113,D114)之间,并且可被暴露于来自通道1176的中间流体压力(Pi)。第九径向表面区域和第十径向表面区域(A119,A1110)的总和可等于第十一径向表面区域(A1111)。
暴露于中间压力、排出压力以及吸入压力的径向表面区域之间的差异可提供第二环状密封件1142相对于端帽1124、定涡旋盘1170以及第一环状密封件1140的轴向位移。然而,基于压缩机1110内的压力差,第二环状密封件1142可从端帽1124轴向向外移位,允许密封排出路径1101与吸入压力区之间的连通。
如下所示,F112,1表示应用于第二环状密封件1142的第一表面1143的力,F112,2表示应用于第二环状密封件1142的第二表面1145的力。
F112,1=(A119)(Ps)+(A1110)(Pd+Ps)/2
F112,2=(A111)(Pi)
当F112,1>F112,2时,第二环状密封件1142可从端帽1124轴向向外移位。当F112,1<F112,2时,第二环状密封件1142可与端帽1124以密封的方式相接合。
另外参考图15和16,示出了压缩机1310,压缩机1310具有与其相联接的喷射系统1510。压缩机1310可类似于压缩机1110,其中,从定涡旋盘1170的端板1184中去除第四通道1189,并附加喷射系统1510。因此,在理解除了所指出的以外,压缩机1110的描述通用于压缩机1310的情况下,将不再详细地描述压缩机1310。
喷射系统1510可包括流体或蒸汽的喷射供给1512、顶帽配件1514、涡旋配件1516和顶帽密封件1518。喷射供给1512可设置于壳体1312的外部并且可通过端帽1324与涡旋配件1516相连通。顶帽配件1514可以呈挠性管线的构型,并且可以穿过且固定至端帽1324中的开口1325。
涡旋配件1516可以呈固定于定涡旋盘1370的外表面1387的件的构型。涡旋配件1516可包括上部凹部1520,上部凹部1520中设置有与端帽1324相接合的顶帽密封件1518。顶帽密封件1518可以呈唇形密封件的构型,并且可在端帽1324中的开口1325与涡旋配件1516之间提供经密封的连通,并且允许涡旋配件1516相对于壳体1312的轴向位移。
涡旋配件1516可包括贯通其中的第一通道1524和第二通道1526。第一通道1524可从上部凹部1520大体纵向延伸。第二通道1526可与第一通道1524相交并且大体径向延伸穿过涡旋配件1516。如此,第一通道1524和第二通道1526可在喷射供给1512与第三通道1383之间提供流体连通。
由于示出了单个喷射供给1512,凹部1393可在凹部1385、1386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因此,如下所述,当阀构件1414处于打开位置时,凹部1393可在喷射供给1512与中间流体袋区1390、1396之间提供流体连通。
如以上就压缩机1110所述,当第一环状密封件1340处于第一位置(在图15中示出)时,阀构件1414可通过第一环状密封件1340和/或来自中间流体袋区1390、1396的流体压力而轴向移动到打开位置,在该打开位置处,中间流体袋区1390、1396与喷射系统1510连通。当第一环状密封件1340处于第二位置(在图16中示出)时,阀构件1414的阀板1426可与阀壳体1412的下表面1418以密封的方式相接合,密封住中间流体袋区1390、1396使它们不与喷射系统1510连通。如此,当阀构件1414处于打开位置(在图15中示出)时,相对于与处于关闭位置(在图16中示出)中的阀构件1414相关的容量而言,压缩机1310可以增加的容量运转。
尽管描述为包括分开的阀组件1410,但是可以理解,改进的设置方案可包括将第一环状密封件1140自身用于打开和关闭喷射供给1512与中间流体袋区1390、1396之间的连通的使用。
另外参考图17和18,示出了另一种压缩机1610。除了定涡旋盘1670的端板1684和第一环状密封件1640之外,压缩机1610可类似于压缩机1110。因此,在理解除了下面所指出的以外,压缩机1110的描述通用于压缩机1610的情况下,将不再详细地描述压缩机1610的类似部分。
第一环状密封件1640可包括彼此大体相反的第一表面1646和第二表面1648。第一表面1646可包括第一轴向延伸凸起1650和第二轴向延伸凸起1652,在第一轴向延伸凸起1650与第二轴向延伸凸起1652之间形成第一沟槽1654,并且第二表面1648可包括第三轴向延伸凸起1651和第四轴向延伸凸起1653,在第三轴向延伸凸起1651与第四轴向延伸凸起1653之间形成第二沟槽1655。第一轴向延伸凸起1652可限制第一环状密封件1640的轴向移动,并且可包括面对端帽1624以允许气体流过的多个槽口1657。第三轴向延伸凸起1651的径向外表面1659可与端板1684中的大体环绕开口1644的凹部1602的径向内表面1603以密封的方式相接合。第四轴向延伸凸起1653的径向外表面1661可与沟槽1634的外侧壁1638以密封的方式相接合,在第一环状密封件1640与定涡旋盘1670的端板1684之间形成的密封环状腔室1660。
端板1684中的凹部1602的径向内表面1603可限定第一密封直径(D161),且沟槽1634的外侧壁1638可限定第二密封直径(D162)。第一轴向延伸凸起1650的径向外表面1664可限定第三密封直径(D163),且第二轴向延伸凸起1652的径向内表面1667可限定第四密封直径(D164)。第二密封直径可大于第四密封直径,第四密封直径可大于第一密封直径,且第一密封直径可大于第三密封直径(D162>D164>D161>D163)。
第一环状密封件1640的第一表面1646可在第三密封直径与第四密封直径(D163,D164)之间限定第一径向表面区域(A161),该第一径向表面区域(A161)小于由第一环状密封件1640的第二表面1648在第一密封直径与第二密封直径(D161,D162)之间限定的第二径向表面区域(A162)。可替代地,第一径向表面区域(A161)可等于或者甚至大于第二径向表面区域(A162)。第一径向表面区域和第二径向表面区域(A161,A162)中的每一个可被暴露于来自中间流体袋区1690的中间流体压力(Pi)。
根据密封直径D161、D162、D163、D164之间的关系,第一环状密封件1640还可限定第三径向表面区域和第四径向表面区域(A163,A164)。第三径向表面区域(A163)可由第一环状密封件1640的第一表面1646限定于第一环状密封件1640的径向内表面1656与第三密封直径(D163)之间,并且可以小于第四径向表面区域(A164)。第四径向表面区域(A164)可由第一环状密封件1640的第二表面1648限定于第一环状密封件1640的径向内表面1656与第一密封直径(D161)之间。第三径向表面区域和第四径向表面区域(A163,A164)中的每一个可被暴露于在密封排出路径1601中的排出压力(Pd)。第五径向表面区域(A165)可由第一环状密封件1640的第一表面1646限定在第二密封直径与第四密封直径(D162,D164)之间,并且可被暴露于吸入压力(Ps)。第一径向表面区域、第三径向表面区域以及第五径向表面区域(A161,A163,A165)的总和可等于第二径向表面区域和第四径向表面区域(A162,A164)的总和。
第一表面1646和第二表面1648上的暴露于中间压力、排出压力以及吸入压力的径向表面区域之间的差异可在压缩机运转期间提供第一环状密封件1640相对于端帽1624、定涡旋盘1670以及第二环状密封件1642的位移。更具体地,第一环状密封件1640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位,在所述第一位置处,第一环状密封件1640接触定涡旋盘1670并且抵靠定涡旋盘1670施加轴向力、朝向动涡旋盘1668迫压定涡旋盘1670,在所述第二位置处,第一环状密封件1640从定涡旋盘1670轴向移位并且接合端帽1624。通过第一环状密封件1640提供的轴向力可以由作用在第一环状密封件1640上的流体压力产生。当第一环状密封件1640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环状密封件1640与定涡旋盘1670之间的接合可大体提供除了由直接作用在定涡旋盘1670上的流体压力正常施加至定涡旋盘1670的力之外的偏置力。当第一环状密封件1640处于第二位置时,这种额外的偏置力从定涡旋盘1670移除。
如下所示,F161,1表示应用于第一环状密封件1640的第一表面1646的力,F161,2表示应用于第一环状密封件1640的第二表面1648的力。
F161,1=(A161)(Pi)+(A163)(Pd)+(A165)(Ps)
F161,2=(A162)(Pi)+(A164)(Pd)
当F161,1>F161,2时,第一环状密封件1640可移位至第一位置以打开阀组件1710。当F161,1<F161,2时,第一环状密封件1640可移位至第二位置以关闭阀组件1710。
更具体地,当第一环状密封件1640处于第一位置(在图18中示出)时,阀构件1714可通过第一环状密封件1640而轴向移动到打开位置,在该打开位置处,第一通道1679和第二通道1681与吸入压力区相通。当第一环状密封件处于第二位置(在图17中示出)时,阀构件1714的阀板1726可与阀壳体1712的下表面1718以密封的方式相接合,密封住第一通道1679和第二通道1681,使它们不与吸入压力区连通。如此,密封组件1614与阀组件1710的结合可为压缩机1610提供容量调节系统。如上所述,可通过作用在第一环状密封件1640和阀组件1710上的压力差来启动通过阀组件1710所提供的容量调节系统。当第一环状密封件1640处于第二位置(在图17中示出)时,压缩机1610可以以第一容量运转;并且当第一环状密封件1640处于第一位置(在图18中示出)时,压缩机1610可以以小于第一容量的第二容量运转。
尽管描述为包括分开的阀组件1710,但是可以理解,改进的设置方案可包括将第一环状密封件1640自身用于打开和关闭第一通道1679和第二通道1681的使用。
第二环状密封件1642可在第一表面1643上限定第六径向表面区域和第七径向表面区域(A166,A167)、并在第二表面1645上限定第八径向表面区域(A168)。第六径向表面区域(A166)可被限定在第四密封直径(D164)与第二环状密封件1642的密封部分1680的径向外表面1678之间。第七径向表面区域(A167)可被限定在密封部分1680的径向外表面1678与该密封部分1680的径向内表面1682之间。第六径向表面区域(A166)可被暴露于吸入压力(Ps),而由于跨越第七径向表面区域(A167)的压力梯度,第七径向表面区域(A167)可被暴露于作为吸入压力(Ps)与排出压力(Pd)的大体平均的压力。第八径向表面区域(A168)可被限定在第三密封直径与第四密封直径(D163,D164)之间,并且可被暴露于来自中间流体袋区1690的中间流体压力(Pi)。第六径向表面区域和第七径向表面区域(A166,A167)的总和可等于第八径向表面区域(A168)。
暴露于中间压力和吸入压力的径向表面区域之间的差异可提供第二环状密封件1642相对于端帽1624、定涡旋盘1670以及第一环状密封件1640的轴向位移。然而,基于压缩机1610内的压力差,第二环状密封件1642可从端帽1624轴向向外移位,允许密封排出路径1601与吸入压力区域之间的连通。
如下所示,F162,1表示应用于第二环状密封件1642的第一表面1643的力,F162,2表示应用于第二环状密封件1642的第二表面1645的力。
F162,1=(A166)(Ps)+(A167)(Pd+Ps)/2
F162,2=(A168)(Pi)
当F162,1>F162,2时,第二环状密封件1642可从端帽1624轴向向外移位。当F162,1<F162,2时,第二环状密封件1642可与端帽1624以密封的方式相接合。
在压缩机运转期间,工作压力可大体在正常工作条件、过压缩(over-compression)条件以及欠压缩(under-compression)条件之间变化。压缩机工作压力大体可将排出压力(Pd)与吸入压力(Ps)之间的比率或者Pd/Ps作为其特征。中间压力(Pi)可大体是Ps和常数(α)的函数,或者(αPs)。
传统的涡旋式压缩机可以以固定的压缩比运转。涡旋式压缩机的涡卷通常以吸入压力(Ps)捕获制冷剂气体的固定流体体积(Vs),并且通过涡卷的固定长度将制冷剂气体压缩至达到排出压力(Pd)的最终排出体积(Vd)。涡旋式压缩机的正常工作条件可大体被限定为如下工作条件:其中,压缩机的工作压力比与包含压缩机的制冷系统的工作压力相同。
可相对于正常工作条件来大体限定过压缩条件和欠压缩条件。更具体地,过压缩条件可将相对于与正常压缩机运转相关的Pd/Ps比率降低的Pd/Ps比率作为其特征,并且,欠压缩条件可将相对于与正常压缩机运转相关的Pd/Ps比率增加的Pd/Ps比率作为其特征。
如下所示,表1显示出了基于压缩机工作条件的作用在上述密封组件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的力之间的关系。图19是上述密封组件与压缩机工作条件之间的关系的图解说明。

表1:作用在密封构件上的力之间的关系
密封组件114、214、314、414、514、614、814、1114、1314、1614的轴向位置可基于压缩机工作压力比而改变。密封组件114、214、314、414、514、614、814、1114、1314、1614的密封构件的轴向位移大体可沿排出压力(Pd)与吸入压力(Ps)的比率是常数的直线发生。这条直线可大体是用于密封组件114、214、314、414、514、614、814、1114、1314、1614的卸载线(unloading line)。
图19的“第一密封卸载线”可大体相应于表1中的“第一”密封件,并且图19的“第二密封卸载线”可大体相应于表1中的“第二”密封件。卸载线可大体位于作用在密封件的径向表面区域上的轴向力的总和大体等于零的位置处。如上所述,当相对于密封件的另一侧在密封件的一侧上施加较大的轴向力时,该密封件可轴向移位。可相对于典型的压缩机工作包络线基于理想的压缩机运转来选择第一密封卸载线。第二密封卸载管路可选择为使其相比于典型的压缩机工作包络线是较高的压力比,从而防止压缩机在非常低的吸入压力下运转,为压缩机提供真空保护。
密封组件114、214、314、414、514、614可用于使由于涡旋盘之间的接触所引起的摩擦力最小化。例如,密封组件114、214可使用单个密封盘。密封组件414、614可减少所使用的弹性密封构件的数目。密封组件814可减小压缩机工作映射(map)的过压缩区域。例如,密封组件814可使最内侧压缩袋区中的流体能够在早期排出。密封组件1314可控制蒸汽喷射操作。密封组件1114、1614可控制容量调节操作。
更具体地,密封组件1614相比于密封组件1114可以以较低的压力比提供经调节的容量。在较低的压力比情况下对于冷却或者加热的需求较低。提供密封组件1614的力的关系,可以以较低的压力比提供容量调节以适应较低的冷却或者加热需求条件。当以较高的压力比运转时,对压缩机容量的需求增加。因此,当压缩机1610以相对较高的压力比运转时,如图19的区域2所示,密封组件1614将会关闭阀组件1710,并且压缩机1610将以全负载状态运转以满足较高的容量需求。在较高的压力比条件下提供容量调节(较低的容量)可帮助电动机卸载。
提供密封组件1114的力的关系,可以以较高的压力比提供容量调节以适应电动机卸载。电动机卸载大体包括通过减小压缩机容量来减少电动机组件18的输出转矩。电动机组件18通常可将大小设定用于极端的工作条件,例如非常高的室外环境条件和/或低的电源电压。电动机卸载可通过允许压缩机1110持续以较低的容量运转来为给定的应用提供较小的和/或较低成本的电动机组件18的选择,以及由此在电动机组件18上的较低的转矩输出需求。
如图19的区域1所示,在低压力比工作状态期间,阀组件1210可处于第二(或者关闭)位置(在图14中示出),并且压缩机1110可在第一容量(或者全容量)下工作。如图19的区域2所示,在较高压力比工作状态期间、且在压缩机1110在第二(或者减少的)容量下运转期间、通过允许阀组件1210移动到第一(或者打开)位置,密封组件1114可完成电动机卸载。
参考图9和10,密封组件814可提供第二排出通道(第二通道877)以避免过压缩条件。如图9所示,当压缩机810以高压力比运转时,类似于图19中示出的区域2,密封组件814可关闭通道877。如图10所示,当压缩机810以低压力比运转时,类似于图19中示出的区域1,密封组件814可打开通道877。在低压力比状态期间,吸入压力(Ps)可高于正常值,而排出压力(Pd)可低于正常值。密封组件814允许第一环状密封件840打开通道877以减少压缩量,降低排出压力(Pd),并且因此提高压缩效率。类似的,当压缩机810以高压力比运转时,当第一环状密封件840处于第二位置时,通过关闭通道877可利用涡旋盘868、870的全压缩。
如图15和16所示,密封组件1314可在高压力比状态期间提供蒸汽喷射。在高压力比状态期间,喷射系统1510可将蒸汽制冷剂喷射至涡旋盘1368、1370的流体袋区中以增加压缩机1310的容量。喷射系统1510可喷射冷却流体、液体制冷剂、蒸汽制冷剂或者它们的任意组合。在高压力比状态期间,蒸汽制冷剂喷射提供较大的容量以帮助满足压缩机1310的需求。在高压力比状态期间,液体或者冷却流体可为涡旋盘1368、1370提供冷却。
尽管各种示例被示出为用于具有排出腔室的压缩机或者直接排出式压缩机内,但是可以理解,各种示例既可适用于具有排出腔室的压缩机也可适用于直接排出式压缩机。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