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旋压缩机

申请号 CN200410082089.7 申请日 2004-12-17 公开(公告)号 CN100344879C 公开(公告)日 2007-10-24
申请人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发明人 木村一哉; 清水出; 多罗尾晋; 菱沼裕民;
摘要 一种涡旋 压缩机 包括:壳体,该壳体限定了一个排放压 力 区;固定涡旋件,该固定涡旋件具有固定端板和固定涡旋壁;可动涡旋件,该可动涡旋件具有可动 基板 及可动涡旋壁;固定壁滑动 支撑 可动涡旋件;在可动基板的后侧表面上限定的背压腔。供应通道,该供应通道将背压腔与所述排放压力区相连并穿过处于可动涡旋件和固定壁之间的一个滑动部分。所述滑动部分处的间隙相应于可动涡旋件在可动涡旋件接近或远离第一固定壁方向中的一个 位置 而产生变化,这样,所述气体所流经的间隙的截面积产生变化而对背压腔中的压力进行调节。
权利要求

1、一种涡旋压缩机,包括:
壳体,该壳体限定了排放压区;
固定涡旋件,该固定涡旋件具有固定端板和从该固定端板的表面延伸的固 定涡旋壁;
可动涡旋件,该可动涡旋件具有可动基板及从该可动基板的表面延伸出的 可动涡旋壁,该可动涡旋壁与所述固定涡旋壁相配合,该固定涡旋件和该可动 涡旋件布置在该壳体中且在二者之间限定了压缩腔,该压缩腔径向向内运动以 逐步减小该压缩腔的容积,从而通过该可动涡旋件的轨道运动来压缩气体;
第一固定壁,该第一固定壁布置在该壳体中以滑动支撑该可动涡旋件的表 面;
在所述壳体中的该可动基板的后侧表面上限定的背压腔,其中,该可动涡 旋件由该压缩腔与该背压腔之间的压力差而沿着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移动;
供应通道,该供应通道将背压腔与所述排放压力区相连通;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壁定位在该固定涡旋壁的径向外侧,该供应通道穿过处于该 可动涡旋件和该第一固定壁之间的滑动部分;
所述间隙相应于该可动涡旋件在沿着该旋转轴的轴线的方向中的一个位置 而产生变化,这样,所述供应通道的开口度通过改变该间隙而调节,以对该背 压腔中的压力进行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是,可动涡旋件的表面 为可动基板的前表面,第一固定壁布置在固定端板的表面上且定位在与固定涡 旋壁不同的一个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还包括第二固定壁,该第二固 定壁布置在壳体中以滑动支撑可动基板的背面,在可动基板和第二固定壁之间 限定了所述背压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旋压缩机,还包括布置在可动基板和固定 端板之间的自转阻挡机构以阻挡可动涡旋件的自转,同时允许可动涡旋件进行 轨道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还包括:
布置在壳体中的润滑油分离器以将润滑油与从所述压缩腔中排放的气体相 分离;
处于壳体中的储油室以存储由润滑油分离器所分离出的润滑油,其中,该 储油室是排放压力区的一部分且通过供应通道与背压腔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涡旋压缩机,还包括:在储油室中的供应通 道开口处的设有过滤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是,润滑油与来自排放 压力区最低部分周围的一个区域的高压致冷剂气体一起被引导至背压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是,所述气体为制冷循 环所用的致冷剂,且将二用作所述致冷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是,涡旋压缩机由电动 达驱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固定壁与 所述固定涡旋件整体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是,所述供应通道包括 固定通道、连通凹槽和可移动通道,所述连通凹槽和可移动通道的开口的区域 分别被用作座和阀部以开启和关闭所述供应通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是,所述连通凹槽和 可移动通道连续相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是,所述壳体还限定了 吸入压力区,该吸入压力区和背压腔通过排放通道相互连通,其中,在排放通 道的开口和吸入压力区之间布置有节流阀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对致冷剂进行压缩所用的一种涡旋压缩机,该压缩机用作空调 器制冷循环的一部分。

背景技术

在这种涡旋压缩机中,压缩机的壳体包括固定涡旋件和可动涡旋件。固定 涡旋件具有固定端板及从固定端板延伸出的固定涡旋壁,可动涡旋件具有可动 基板及从可动基板延伸出的可动涡旋壁而与上述固定涡旋壁相配合。通过阻止 可动涡旋件进行自转且使其进行轨道运动,在固定涡旋壁和可动涡旋壁之间限 定的压缩腔就可逐渐径向向内偏移以减小压缩腔的容积,从而压缩致冷剂气 体。
近年来,通常将二用作制冷循环中的致冷剂。将二氧化碳用作致冷 剂时的制冷循环中的压高于将碳氟化合物用作致冷剂时的制冷循环中的压 力。因此,在一种涡旋压缩机中,由于压缩腔中的压力较高,则在可动涡旋壁 上施加异常大的冲力。可动涡旋壁就在较恶劣的条件下滑行,从而损害了涡旋 压缩机的耐久性。
为解决这种问题,根据未审查的公开号为2000-249086的日本专利申请 的第4、5页及附图1的内容,在可动涡旋件的可动基板的背面上形成有凹槽, 该凹槽由布置在壳体背面侧上的固定壁遮盖住,从而形成背压腔。在减小容积 的过程中,上述压缩腔通过供应通道而与上述背压腔相连通。高压致冷剂气体 通过该供应通道而从压缩腔被引入背压腔中。在可动涡旋件中,在供应通道中 布置有止回以阻止致冷剂气体从背压腔回流至压缩腔中。
因此,背压腔中的压力向可动涡旋件施加背压力而抵抗压缩腔中的压力所 产生的冲力。这样则可减小可动涡旋件的可动基板和上述背面侧上的固定壁之 间的滑动阻力,可动基板的背面即在上述固定壁上滑动。
背压腔中的压力即施加到可动涡旋件上的背压力可进行适当调节,从而改 变可动涡旋件的可动基板和背面侧上的固定壁之间的间隙(致冷剂气体所流经 部分的剖面积)。换句话说,例如,在压缩腔中的压力增大时,施加到可动涡 旋件上的冲力也增大,这样就使可动基板和背面侧上的固定壁之间的间隙最小 (为零)。因此,这样则可阻挡致冷剂气体而使其不能从背压腔经由上述间隙 排放至吸入压力区。背压腔中的压力即施加到可动涡旋件上的背压力则倾向于 增大。
相反,当压缩腔中的压力下降时,施加到可动涡旋件上的冲力降低,从而 使可动基板和背面侧上的固定壁之间的间隙增大。这样,从上述背压腔经由上 述间隙而排放至吸入压力区中的致冷剂气体的量增大,背压腔中的压力即施加 到可动涡旋件上的背压力就趋向于降低。
然后,在压缩腔中的高压致冷剂气体被排放至背压腔之前,止回阀进行开 启操作而将背压腔中的致冷剂气体排放至吸入压力区中。因此,可动涡旋件在 上述冲力的作用下立即使背面侧上的固定壁与其可动基板相接触,这样,就阻 止压缩腔中的高压致冷剂气体即已完成压缩操作的致冷剂气体经由供应通道和 背压腔而无用地流至吸入压力区中。这样就提高了涡旋压缩机的效率。
在未审查的日本专利公开文献No.2000-249086中,除了上述可动基板和 背面侧上的固定壁之间的间隙(用作阀的一部分)之外,上述止回阀需要布置 在可动涡旋件内的供应通道中,因此,需要费力地将止回阀组装到可动涡旋件 上就成了问题。也就是说,未审查的日本专利公开文献No.2000-249086中的发 明具有复杂的结构来调节上述背压力,这样就带来一个问题即制造这种类型的 涡旋压缩机需要较高的成本和大量的工作。因此,就需要提供一种具有简单阀 结构的涡旋压缩机,上述简单阀结构由于对背压力进行调整。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包括:壳体,该壳体限定了排放压力 区;固定涡旋件,该固定涡旋件具有固定端板和从该固定端板的表面延伸的固 定涡旋壁;可动涡旋件,该可动涡旋件具有可动基板及从该可动基板的表面延 伸出的可动涡旋壁,该可动涡旋壁与所述固定涡旋壁相配合,该固定涡旋件和 该可动涡旋件布置在该壳体中且在二者之间限定了压缩腔,该压缩腔径向向内 运动以逐步减小该压缩腔的容积,从而通过该可动涡旋件的轨道运动来压缩气 体;第一固定壁,该第一固定壁布置在该壳体中以滑动支撑该可动涡旋件的表 面;在所述壳体中的该可动基板的后侧表面上限定的背压腔,其中,该可动涡 旋件由该压缩腔与该背压腔之间的压力差而沿着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移动;供应 通道,该供应通道将背压腔与所述排放压力区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固定壁定位在该固定涡旋壁的径向外侧,该供应通道穿过处于该可动涡旋件和 该第一固定壁之间的滑动部分;所述间隙相应于该可动涡旋件在沿着该旋转轴 的轴线的方向中的一个位置而产生变化,这样,所述供应通道的开口度通过改 变该间隙而调节,以对该背压腔中的压力进行调节。
通过下文中的描述内容并结合附图则可明确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和优点,其 中的附图以例子的形式显示了本发明的主旨。

附图说明

被认为具有新颖性的本发明的特征是在附加的权利要求中特别给出的。参 考由附图所给出的优选实施例可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其中:
图1所示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一种达压缩机的纵向剖视图。
图2所示为图1中的视图的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3所示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可动涡旋件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涡旋压缩机进行描述,这种涡旋压 缩机被应用到车辆空调器的制冷循环中所用的马达压缩机上。应注意到:制冷 循环中所用的致冷剂为二氧化碳。
如图1所示,马达压缩机具有壳体11,该壳体11是通过将第一壳体部件 12与第二壳体部件13固定连接而制成的。第一壳体部件12为圆筒形且在图1 所示的左侧上具有底部。第二壳体部件13为圆筒形且在图1所示的右侧上具 有底部。
第一壳体部件12具有一个筒形的轴支撑部分12a,该轴支撑部分12a整 体形成在第一壳体部件12的内壁面的底部中心上。第一壳体部件12固定性地 容纳处于其开口端处的轴支撑部件14。轴支撑部件14包括处于其中心处的筒 形部分15,该筒形部分15中形成有孔15a和一个类似盘形的凸缘部分或称为 第二固定壁16,该第二固定壁16形成于图1中筒形部分15的右端处。
第一壳体部件12中容装有转轴18。该转轴18通过处于其左端处的轴承19 转动支撑,轴承19放置在轴支撑部分12a中,转轴18的右端通过轴承20可 转动性地安装并支撑在轴支撑部件14的筒形部分15的孔15a中。
在图1中的左侧区域处,在壳体11中相对于轴支撑部件14而形成马达腔 22。在马达腔22中,定子25固定在第一壳体部件12的内筒形表面上,转子26 固定在转轴18上且径向定位在转子25内。定子25和转子26相配合而形成电 动马达。因此,在从外部向定子25供应电流时,转子26和转轴18就被整体 驱动。
固定涡旋件31容纳在第一壳体部件12中且相对于图1中的轴支撑部件14 而定位在右侧。固定涡旋件31具有盘形的固定端板32。筒形外周壁33从固定 端板32的前表面32a的最外周部分延伸出来。固定的涡旋壁34相对于上述外 周壁33而从固定端板32的前表面32a的径向内部分处延伸出来。在固定涡旋 壁34的远端面上布置有顶密封件35。固定涡旋件31在外周壁33的端表面处 与轴支撑部件14的盘形部分16的最外周部分固定相连。
在转轴18的右端表面上形成有曲轴36,该曲轴36容装在轴支撑件14的 右侧中且与转轴18的轴线L相偏离。衬套37围绕曲轴36固定安装。轴承49 支撑在衬套37上。可动涡旋件38支撑在轴承49上。平衡件37a布置在衬套27 的一端上且处于轴承20的侧部。平衡件37a降低由于可动涡旋件38围绕轴线 L的偏离布置而使转轴18所产生的转动不平衡性。
可动涡旋件38具有盘形的可动基板40及从可动基板40的前表面40a朝 着上述固定端板32延伸的可动涡旋壁41。在可动涡旋壁41的远端表面上布置 有顶密封件44。可动涡旋件38具有从可动基板40的底表面40b的中心处延伸 出来的凸出部43,该凸出部43配合在衬套37的轴承49的周围。可动基板40 在上述背面40b的外周部分处与轴支撑部件14的盘形部分16(或称为第二固 定壁)的背面16a滑动接触。
固定涡旋件31和可动涡旋件38通过其涡旋壁34、41相互配合且在涡旋 壁34、41的端表面处通过相对的涡旋件38、31的端板40、32而相互滑动接 触。因此,固定涡旋件31和可动涡旋件38通过它们的端板32、40和涡旋壁34、 41而在二者之间限定了压缩腔47。顺便说一句,在可动涡旋件38和固定涡旋 件31中,“前面”是指压缩腔47所面向的一侧,而“背面”是指压缩腔47 的相反侧。
在可动涡旋件38的可动基板40的前表面40a和固定涡旋件31的固定端 板32的前表面32a之间布置有多个自转阻挡机构48(图1中只显示了其中的 一个)。每个自转阻挡机构48包括一对销子48a、48b和一个环48c。其中一 个销子48a固定在可动基板40中的前表面40a的最外周部分上。另一个销子48b 固定在固定端板32的前表面32a的外周部分(该外周部分处于外周壁32内) 上。环48c定位在销子48a、48b的外侧以阻止销子48a、48b径向相互远离。
固定涡旋件31的外周壁33和可动涡旋件38的可动涡旋壁41的最外周部 分之间限定了抽吸腔51。轴支撑部件14的盘形部分16的外周部分中形成有吸 入口39而将抽吸腔51与马达腔22相连。第一壳体部件12中形成有入口50 与马达腔22相连通。与外制冷循环的蒸发器(图中未显示)的出口相连的一 个外部管道与上述入口50相连。这样,来自外制冷循环的低压致冷剂气体就 通过入口50、马达腔22和吸入口39而被引入抽吸腔51中。
第二壳体部件13和固定涡旋件31之间限定了一个处于壳体11内的排放 腔52。固定涡旋件31在固定端板32的中心处形成有排放口31a。在排放腔52 中,由瓣阀形成的排放阀58附加在固定涡旋件31的固定端板32的背面32b 上。最内部的压缩腔47通过排放口31a与上述排放腔52相连通。第二壳体部 件13中形成有与上述排放腔52相连通的出口53。
在排放腔52中,分离管68附加在出口53的开口上。该分离管68例如用 于防止排放腔52中的润滑油(冷却的机油)沿着排放腔52的内壁表面流至出 口53,其作用相当于一种润滑油分离器。与外制冷循环的气体冷却器(图中未 显示)的入口相连的一根外部管道与处于第二壳体部件13外部的出口53相连。 因此,排放腔52中的致冷剂气体就通过分离管68和出口53而被排放至外制 冷循环中。
在转轴18被驱转时,可动涡旋件38通过曲轴36而围绕固定涡旋件31的 轴线(转轴18的轴线L)进行轨道运动。与此同时,自转阻挡机构48阻止可 动涡旋件38进行自转而只允许其进行轨道运动。在可动涡旋件38的轨道运动 作用下,压缩腔47在从涡旋件31、38的涡旋壁34、41的外周侧径向向内朝 着其中心移动时逐渐减小其容积,从而对从抽吸腔51引入压缩腔47内的低压 致冷剂气体进行压缩。通过推动排放阀58,被压缩产生的高压致冷剂气体则通 过排放口31a而从上述最内压缩腔47排放至排放腔52中。
下面将对施加到可动涡旋件上的背压力的调节进行描述。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可动涡旋件38的可动基板40内,在沿着可动基板 40外圆的环形区域中的背面40b的外周部分上形成有环形凹槽55。该环形凹 槽55由轴支撑部件14的盘形部分16的背面16a封闭。因此,可动基板40的 背面40b和轴支撑部件14的盘形部分16的背面16a限定了背压腔56,在上述 背面40b和背面16a之间形成环形凹槽55的内部空间且由盘形部分16封闭。
如图2所示,在轴支撑部件14内,内部顶密封件66相对于背压腔56而 径向向内布置在盘形部分16的背面16a上。在可动涡旋件38中,外部顶密封 件67相对于背压腔56而径向向外布置在可动基板40的背面40b上。内部顶 密封件66与可动基板40的背面40b滑动接触,外部顶密封件67与轴支撑部 件14的盘形部分16的背面16a滑动接触,这样,就将背压腔56密封得与周 围大气相隔离。
轴支撑部件14中形成有排放通道57而与背压腔56协调作用。排放通道 57的一端(开口57a)开口于轴支撑部件14的盘形部分16的背面16a处以与 背压腔56相连通,排放通道56的另一端(开口57b)开口进入轴支撑部件14 的筒形部分15的孔15a中。筒形部分15的孔15a与马达腔22(如图1所示) 相连通而与马达腔22具有相同的大气压力,也就是说,孔15a是吸入压力区 的一部分。在排放通道57中,在开口57b和孔15a之间布置有一个固定的节 流阀57c。
在可动涡旋件38内,围绕可动基板40的最低部分形成有一个可移动通道 59而与上述背压腔56协调作用。可移动通道59的一端(开口59a)开口进入 背压腔56内,其另一端(开口59b)开口于可动基板40的前表面40a处。在 固定涡旋件31内,围绕固定端板32的最低部分形成有固定通道60而与可移 动通道59协调作用。
在固定涡旋件31的固定端板32中,与可动基板40的前表面40a相面对 而形成的第一固定壁69定位在外周壁33的径向内侧且定位在处于固定端板32 最低部分周围的固定涡旋壁34的径向外侧。也就是说,第一固定壁69布置在 固定端板的前表面32a的一部分处,该部分与固定涡旋壁34不同。第一固定 壁69的一个端表面69a和可动基板40的前表面40a相互滑动接触(在可动涡 旋件38和第一固定壁69之间具有一个滑动部分)。
固定通道60从固定端板32朝着可动基板40而延伸过第一固定壁69。固 定通道60的一端(开口60a)开口于第一固定壁69的端表面69a上,而固定 通道60的另一端(开口60b)围绕固定端板32的背面32b的最低部分即围绕 排放腔52中的最低部分开口。
通过分离管68而与致冷剂气体相分开的润滑油围绕排放腔52的最低部分 滴落存储。也就是说,排放腔52中的最低部分周围的区域被称为是用于存储 由分离管68所分离开的润滑油的储油室52a。在储油室52a中,在固定通道60 的开口60b处布置有过滤器61,上述固定通道60的开口60b处于固定涡旋件 31的固定端板32的背面32b上。过滤器61用于除去从储油室52a流至固定通 道60的润滑油中的外界杂质。
在固定涡旋件31的第一固定壁69的端表面69a上,围绕固定通道60的 开口60a而形成有连通凹槽62。该连通凹槽62为环形且沿着可移动通道59的 开口59b通过可动涡旋件38的轨道运动而经过的轨迹进行延伸。这样,不论 可动涡旋件38定位在任何轨道位置处,可移动通道59的开口59b都恒面对连 通凹槽62。固定通道60、连通凹槽62和可移动通道59相协作而形成供应通 道,该供应通道使排放腔或称为排放压力区52(储油室52a)与背压腔56相 连。
在固定涡旋件31的第一固定壁69的端表面69a上,顶密封件63围绕连 通凹槽62布置以与可动涡旋件38的可动基板40的前表面40a滑动接触。上 述连通凹槽62与可移动通道59的开口59b在顶密封件63内相互连通而处于 这样一种状态,即它们受到顶密封件63的密封而与周围大气相隔离。这样就 可阻止高压致冷剂气体从供应通道中泄露出来,即阻止马达压缩机的工作效率 下降。
在固定涡旋件31的第一固定壁69的端表面69a上,处于固定通道60的 开口60a周围且由连通凹槽62所包围的区域用作阀座64。在第一固定壁69的 端表面69a上,处于可移动通道59的开口59b周围且面向阀座64的区域用作 阀部65。
当可动涡旋件38(可动基板40)相对于沿着转轴18的轴线L的方向而 远离固定涡旋件31(第一固定壁69)时,阀部65离开阀座64而增大了二者 之间的间隙。相反,当可动涡旋件38移动而接近固定涡旋件31时,阀部65 接近阀座64而减小二者之间的间隙。
当起动马达压缩机的运行而使排放腔52中的压力增大时,排放腔52中的 高压致冷剂气体通过固定通道60、连通凹槽62和可移动通道59而被引入背压 腔56中。背压腔56中的致冷剂气体通过排放通道57和孔15a而被排放至马 达腔22中。背压腔56中的压力是根据从排放腔52进入背压腔56中的高压致 冷剂气体的量和经过排放通道57排放的致冷剂气体的量二者之间的平衡来确 定的。
上述背压力根据背压腔56中的压力而施加到可动涡旋件38上,从而迫使 可动涡旋件38在沿着轴线L的方向中朝着固定涡旋件31运动。上述冲力根据 压缩腔47中的压力而在远离固定涡旋件31的方向中沿着轴线L施加到可动涡 旋件38上。这样,相应于背压力和冲力之间的平衡而可确定可动涡旋件38相 对于固定涡旋件31在沿着轴线L方向中的一个位置。
例如,当压缩腔47中的压力降低而使冲力低于上述背压力时,可动涡旋 件38的可动基板40的背面40b在上述背压力的作用下远离轴支撑部件14的 盘形部分16的背面16a。可动涡旋件38的可动基板40远离盘形部分16,可 动基板40的前表面40a与固定涡旋件31的第一固定壁69的端表面69a相接 触,这样,则可使阀座64和阀部65之间的间隙变得最小(为零)。
当阀座64和阀部65之间的间隙变得最小时,致冷剂气体在固定通道60 和连通凹槽62之间所流经的截面面积即供应通道的开口度变得最小(为零)。 因此,这样则可阻止高压致冷剂气体从排放腔52经由固定通道60、连通凹槽 62和可移动通道59而引导至背压腔56中。然后,背压腔56中的压力趋向于 下降,施加到可动涡旋件38上的上述背压力则降低。
为减小施加到可动涡旋件38上的上述背压力,阀座64和阀部65之间的 间隙变得最小而阻止高压致冷剂气体从排放腔52引导入背压腔56中。这样, 即可阻止排放腔52中的高压致冷剂气体即被压缩的致冷剂气体通过供应通道、 背压腔56和排放通道57而无效流至马达腔22中。从而提高了马达压缩机的 性能。
当上述冲力由于压缩腔47中的压力的增大而超过上述背压力时,可动涡 旋件38在上述冲力的作用下在可动基板40的背面接近轴支撑部件14的盘形 部分16的背面16a的方向中移动。在可动基板40的前表面40a远离固定涡旋 件31的第一固定壁69的端表面69a时,可动涡旋件38的可动基板40与轴支 撑部件14的盘形部分16相接触,阀座64和阀部65之间的间隙则变得最大。
当阀座64和阀部65之间的间隙变得最大时,致冷剂气体在固定通道60 和连通凹槽62之间流经的截面积即供应通道的开口度变得最大。因此,高压 致冷剂气体就通过固定通道60、连通凹槽62和可移动通道59而从排放腔52 被引入背压腔56中。这样,背压腔中的压力趋向于增大,施加到可动涡旋件38 上的背压力也增大。
与此同时,致冷剂气体由于排放通道57中的固定节流阀57c的作用而从 背压腔56经过排放通道57被缓慢排放至马达腔22中。因此,这样则可阻止 排放腔52中的高压致冷剂气体即压缩致冷剂气体通过供应通道、背压腔56和 排放通道57而无效流至马达腔22中。从而提高了马达压缩机的性能。
如上上述,可动涡旋件38改变可动基板40的前表面40a和固定涡旋件31 的第一固定壁69的端表面69a之间的间隙(即阀座64和阀部65之间的间隙), 这样,以背压腔56中的压力为基础的背压力就相应于以压力腔47中的压力为 基础的冲力而改变为一个适当的值,从而自动调节背压腔56中的压力。当对 背压腔56中的压力进行适当调节时,由于可动涡旋件38的轨道运动而产生的 滑动阻力则被降低。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则可得到如下有利的效果。
(1)为调节背压腔56中的压力即为调节施加到可动涡旋件38上的背压 力,可通过改变可动涡旋件38和第一固定壁69之间滑动部分处的间隙来调节 供应通道(固定通道、可移动通道59和连通凹槽62)的开口度来实现。因此, 为减小施加到可动涡旋件38上的背压力,则可通过使可动涡旋件38和第一固 定壁69之间滑动部分处的间隙最小则可阻止高压致冷剂气体从排放腔52而被 引导至背压腔56中来实现。这样,例如,则不需要在未审查的日本专利公开 文献No.2000-249086中所披露的止回阀来封闭上述供应通道,这样就简化了调 节上述背压力所需的阀结构,从而降低了马达压缩机的制造成本并减少了制造 工艺。
(2)在该优选实施例中,可动基板40的前表面40a是本发明可动涡旋 件的前表面,第一固定壁69在与固定壁34不同的一个位置处布置在固定端板 32的前表面32a上。也就是说,第一固定壁69只布置在供应通道所用的固定 涡旋件31中且与固定端板32和固定涡旋壁相独立。因此,与将径向薄固定涡 旋壁34用作第一固定壁相比,或者与将在固定端板32中的可动涡旋壁41上 滑动的上述区域用作第一固定壁相比,这种供应通道可容易地穿过可动涡旋件 38和第一固定壁69之间的滑动部分,即供应通道的布置(特别是阀座64和阀 部65的形式)更为容易。
(3)背压腔56是在轴支撑部件14的可动基板40和盘形部分16之间限 定的。上述自转阻挡机构48布置在可动基板40和固定端板32之间。换句话 说,自转阻挡机构48布置在可动基板40和固定端板32之间可防止在可动基 板40的背面40b的侧面上形成复杂的空间。因此,在轴支撑部件14的可动基 板40和盘形部分16之间限定的背压腔56在结构上和形式上变得较为自由。 这样,在该优选实施例中,环形背压腔56(环形凹槽55)在可动基板40的背 面40b的外周部分处沿着可动基板40的外周布置。
(4)润滑油与高压致冷剂气体一起从排放腔52的最低部分周围的区域 即从润滑油所在的储油室52中被引导至背压腔56。因此,例如这样则可将足 量的润滑油供应至可动涡旋件38的可动基板40和轴支撑部件14的盘形部分16 之间的滑动部分,以及可动基板40和固定涡旋壁31的第一固定壁69之间的 滑动部分,从而对上述滑动部分进行适当润滑。
(5)过滤器61放置在储油室52a中的固定通道60的开口60b处。这样 则可阻止储油室52a中的外界物质被引入固定通道60中,且可阻止其被引导 入例如可动基板40和固定涡旋件31的第一固定壁69之间的滑动部分中,以 及可动基板40和轴支撑部件14的盘形部分之间的滑动部分等处。因此,这样 则可防止可动基板40的前表面40a和背面40b、第一固定壁69的端表面69a、 盘形部分16的背面16a等部件受到外界物质的损害。
(6)将二氧化碳用作制冷循环所用的致冷剂。本发明可特别有效地使用 二氧化碳而可将较大的冲力施加到可动涡旋件38上。
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而可变更为下述其他实施例。
在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省略了排放通道57。在这种情 况下,通过使致冷剂气体从内部顶密封件66或外部顶密封件67处泄露出来则 可实现背压腔56中的压力下降。另外,该实施例中还省略了内部顶密封件66 和外顶密封件67之一,通过可动基板40的背面40b和轴支撑部件14的盘形 部分16的背面16a之间的滑动部分处的间隙则可使背压腔56中的致冷剂气体 泄露出来。此外,在至少内部顶密封件69和外部顶密封件67之一中,通过形 成一个切口而部分降低了密封性能,这样致冷剂气体可通过该切口部分而从背 压腔56中泄露出来,上述切口部分使密封性能降低。不管怎样,将致冷剂气 体从背压腔56中排放出来所流经的路径可称为一个排放通道。
在该优选实施例中,高压致冷剂气体通过储油室52a而从排放腔52被引 导入背压腔56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高压致冷剂气体从排放腔52的上侧(除 储油室52a之外的区域)被排放至背压腔56中,或从排放口31a而被引导至 背压腔56中,或从压缩腔腔47即在一个排放过程中(此时,压缩腔47与排 放口31a相连通)被排放至背压腔56中。此外,例如,高压致冷剂气体通过 与上述出口53相连通的一根外部管道而被引导至背压腔56中。
在该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壁69单独布置来用于固定涡旋件31内的供 应管道且与固定端板32、固定涡旋壁34相独立。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这 种结构。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省略了第一固定壁69,固定端板32为第一固定 壁(前一种情况)的两倍,或者,固定涡旋壁34是第一固定壁(后一种情况) 的两倍。这样,与在供应通道中只布置第一固定壁相比,上述结构则简化了固 定涡旋件31的结构。
在前一种情况下,供应通道经过处于固定涡旋件31的固定端板32的前表 面32a和例如可动涡旋件38的可动涡旋壁41的远端表面之间的滑动部分。另 外,在后一种情况下,供应通道经过处于固定涡旋件31的固定涡旋壁34的远 端表面和可动涡旋件38的可动基板40的前表面40a之间的滑动部分。
应注意到:在前一种情况下只布置一个壁(除可动涡旋件41之外的一个 壁)来适用于处于可动基板40前表面40a上的供应通道,上述供应通道穿过 上述壁端表面和固定端板32前表面32a之间的滑动部分。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壁69被布置来适用于固定涡旋件31。但是, 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例如,与第一固定壁69相应的一 个部件与上述固定涡旋件31独立布置。
在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通过将一个密封件放置在轴支撑部 件14的凸起15中以密封转轴18而可使孔15a与马达腔22相隔离,从而将隔 离出的空间用作背压腔。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从优选实施例中的排放通道57 中省略固定节流阀57c,与上述排放通道57和背压腔56相应的部分则可作为 供应通道的一部分。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具有一个固定节流阀的排放 通道可布置来适用于轴支撑部件14,从而将上述隔离出的空间与吸入压力区(例 如,马达腔22或抽吸腔51)相连。
在优选实施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省略了吸入口39,而入口50直接开口于 抽吸腔51中。然后,轴支撑部件14的凸起15的孔15a被用作背压腔。因此, 与孔15a相连通的马达腔22就作为背压腔中的压力环境。在这种情况下,通 过从优选实施例中的排放通道57中省略固定节流阀57c,与排放通道和背压腔 56相应的部分则用作供应通道的一部分。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具有固 定节流阀的排放通道可布置来适用于轴支撑部件14而将马达腔22与吸入压力 区(例如,抽吸腔51)相连。
在上述优选实施例中,自转阻挡机构48包括:固定在可动基板40上的销 子48a;固定在固定端板32上的销子48b;以及布置在销子48a、48b外侧的 环48c。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销子固定在可动基 板40的前表面40a上,而用于导引上述销子的轨道运动的环形槽形成于固定 端板32的前表面32a中。
在优选实施例中,自转阻挡机构48布置在可动基板40和固定端板32之 间。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自转阻挡机构48布置在可动基板40和轴支撑部件14 的盘形部分16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形成背压腔56以避开自转阻挡机构48。
本发明并不仅限于马达压缩机即仅将电动马达用作一个驱动源的涡旋压缩 机,而是适用于将车辆发动机用作驱动源的涡旋压缩机或将电动马达和发动机 用作驱动源的一个混合型涡旋压缩机。
本发明可被适用于制冷循环使用碳氟化合物的一种涡旋压缩机。
本发明可适用于例如除制冷循环之外的一种空气压缩机。
因此,本发明的例子和实施例应被认为是显示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 并不仅限于上文所给出的内容,而是可在附加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对其 进行变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