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

申请号 CN201180006087.8 申请日 2011-01-19 公开(公告)号 CN102713288A 公开(公告)日 2012-10-03
申请人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山田壮宏; 村上泰弘; 高桥伸郎;
摘要 本 发明 的目的在于,通过适当测定 压缩机 内部的 温度 ,来提高压缩机的可靠性。本发明的压缩机具有 外壳 (10)、压缩机构(15)、 驱动轴 (17)、主 框架 (23)、 马 达(16)、流路形成部件(91)及温度测定机构(76)。外壳在底部贮留 润滑油 。压缩机构对制冷剂进行压缩。驱动轴驱动压缩机构。主框架载置压缩机构,并将驱动轴支承为旋转自如。马达对驱动轴进行驱动。流路形成部件形成油流路(92)。油流路形成在外壳的内周面附近,是供对包括压缩机构和驱动轴在内的滑动部进行润滑的润滑油流动的空间。温度测定机构配设于外壳的外部。温度测定机构对外壳的外周面的部分中位于油流路附近的部分的温度进行测定。
权利要求

1.一种压缩机(1、101、201、301),该压缩机具有:
外壳(10),其在底部贮留润滑油
压缩机构(15),其配设于所述外壳的内部,对制冷剂进行压缩;
驱动轴(17),其配设于所述外壳的内部,驱动所述压缩机构;
框架(23、223),其载置所述压缩机构,并且,呈气密状地与所述外壳的内周面的整周接合,所述主框架将所述驱动轴支承为旋转自如;
达(16、316),其配设于所述主框架的下方,驱动所述驱动轴;
流路形成部件(91、191),其配设于所述外壳的内部,在所述外壳的内周面附近形成油流路(92、192、292、392),该油流路是供对包括所述压缩机构和所述驱动轴在内的滑动部进行润滑的润滑油流动的空间;以及
温度测定机构(76、176、276、376),其配设于所述外壳的外部,对所述外壳的外周面的部分中位于所述油流路附近的部分的温度进行测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中,
所述油流路具有与所述外壳的内周面接触的空间,
所述流路形成部件具有与所述外壳的内周面接触的部分,
所述温度测定机构对温度测定区域的温度和所述温度测定区域附近的温度中的至少一方进行测定,所述温度测定区域是所述外壳的外周面中,对应于与所述油流路及所述流路形成部件接触的所述外壳的内周面部分的背面的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中,
所述温度测定机构测定所述温度测定区域的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其中,
所述油流路具有狭窄部(92c、192c、292c、392c),该狭窄部是具有大致扁平形状的流路截面的空间,
所述狭窄部具有这样的形状:所述流路截面的长轴方向沿着所述外壳的周方向,并且,该狭窄部具有比所述油流路的除了所述狭窄部以外的部分的流路截面积小的流路截面积,所述温度测定机构对作为所述温度测定区域的所述狭窄部附近的温度进行测定。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中,
所述流路形成部件是配设于所述主框架的下方且配设于所述马达的上方的板部件即回油板(91),
所述油流路(92)是所述外壳的内周面与所述回油板之间的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中,
所述流路形成部件是配设于所述马达的下方的板部件即回油板(191),
所述油流路(192)是所述外壳的内周面与所述回油板之间的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中,
所述主框架(223)具有供对所述滑动部进行润滑的润滑油流动的回油通路(82),所述流路形成部件具有作为所述主框架的侧面的一部分的流路形成面(291),该流路形成面(291)与所述外壳的内周面分离对置,并且,所述回油通路在该流路形成面(291)开口,
所述油流路(292)是所述外壳的内周面与所述流路形成面之间的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中,
所述流路形成部件具有作为所述马达(316)的外周面的一部分的流路形成面(391),所述油流路(392)是所述外壳的内周面与所述流路形成面之间的空间。

说明书全文

压缩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特别地,本发明涉及具有对外壳内部的润滑油温度进行测定的机构的压缩机。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为了确保构成空调装置等的冷冻循环的压缩机的可靠性,使用防止压缩机内部的温度异常上升的压缩机保护装置。压缩机保护装置例如由温度检测机构和运转停止机构构成。温度检测机构安装于压缩机主体,对压缩机内部的温度进行测定。在温度检测机构检测到的温度超过预定温度的情况下,运转停止机构使压缩机的运转停止,由此进行压缩机的保护动作。
[0003] 以往,温度检测机构一般能够对压缩机外壳的表面温度或将压缩后的制冷剂送到压缩机外部的制冷剂回路中的排出管的表面温度进行测定。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97621号公报)所记载的压缩机中,在压缩机的外壳顶部的表面具有用于紧密贴合固定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传感器保持机构。通过该温度传感器保持机构,能够可靠地在压缩机的外壳顶部的表面的预定位置设置温度传感器。然后,根据由温度传感器测定的外壳表面温度进行压缩机的保护动作。并且,在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2503699号)所记载的压缩机中,通过固定于压缩机的排出管表面的温度传感器,对排出管内的压缩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测定。然后,根据由温度传感器测定的压缩制冷剂的温度进行压缩机的保护动作。

发明内容

[0004]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5] 但是,即使根据压缩机的外壳或排出管的表面温度进行压缩机的保护动作,有时也无法充分确保压缩机的可靠性。
[0006] 例如,为了进行空调装置等的修理和移设,在将在冷冻循环内循环的制冷剂回收到冷凝机和储液器中的压缩机的降(pump down)运转时,制冷剂不在压缩机内部流动,所以,排出管的温度不会上升。但是,在泵降运转时,由于压缩机内部的轴承部等的滑动,在压缩机内部循环的润滑油的温度上升,所以,压缩机内部的温度也上升。因此,即使对压缩机的排出管的温度进行测定,也无法适当检测压缩机内部的温度上升。
[0007] 并且,在根据外壳表面温度测定压缩机内部的温度的情况下,即使对润滑油几乎不流动的压缩机内部的空间附近的外壳表面温度进行测定,也无法适当检测压缩机内部的温度上升。
[0008]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适当测定压缩机内部的温度,来提高压缩机的可靠性。
[0009]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0010] 本发明的第1观点的压缩机具有外壳、压缩机构、驱动轴、主框架达、流路形成部件以及温度测定机构。外壳在底部贮留润滑油。压缩机构配设于外壳的内部,对制冷剂进行压缩。驱动轴配设于外壳的内部,驱动压缩机构。主框架载置压缩机构,并且,呈气密状地与外壳的内周面的整周接合。主框架将驱动轴支承为旋转自如。马达配设于主框架的下方,对驱动轴进行驱动。流路形成部件配设于外壳的内部,形成油流路。油流路形成在外壳的内周面附近,是供对包括压缩机构和驱动轴在内的滑动部进行润滑的润滑油流动的空间。温度测定机构配设于外壳的外部。温度测定机构对外壳的外周面的部分中位于油流路附近的部分的温度进行测定。
[0011] 在第1观点的压缩机中,对压缩机内部的滑动部进行润滑的高温润滑油在外壳的内周面附近的空间即油流路中流动。在压缩机为涡旋式压缩机的情况下,滑动部是固定涡旋件与可动涡旋件的滑动部、以及驱动可动涡旋件的驱动轴与轴承的滑动部等。在流路形成部件为管状部件的情况下,油流路是管内部的空间,在流路形成部件为板状部件的情况下,油流路是被流路形成部件和外壳的内周面夹着的空间。
[0012] 并且,在第1观点的压缩机中,对压缩机内部的滑动部进行润滑的高温润滑油与外壳的内周面接触,由此,润滑油的热传递到外壳。并且,高温润滑油与流路形成部件接触,由此,润滑油的热经由流路形成部件传递到外壳。其结果,外壳的外周面的温度上升。因此,通过使用温度传感器等温度测定机构对外壳的外周面的温度进行测定,能够测定对压缩机内部的滑动部进行润滑的高温润滑油的温度。高温润滑油的温度能够用作压缩机内部的温度的指标。
[0013] 第1观点的压缩机能够通过温度测定机构适当测定压缩机内部的温度。并且,对于第1观点的压缩机,在由温度测定机构测定的温度达到预定值的情况下,判断为压缩机内部的温度异常上升,使压缩机的运转停止,由此,能够提高压缩机的可靠性。
[0014] 本发明的第2观点的压缩机在第1观点的压缩机中,油流路具有与外壳的内周面接触的空间,流路形成部件具有与外壳的内周面接触的部分。温度测定机构对温度测定区域的温度和温度测定区域附近的温度中的至少一方进行测定。温度测定区域是外壳的外周面中,对应于与油流路及流路形成部件接触的外壳的内周面部分的背面的部分。
[0015] 在第2观点的压缩机中,对压缩机内部的滑动部进行润滑的高温润滑油在具有与外壳的内周面接触的空间的油流路中流动。由此,对压缩机内部的滑动部进行润滑的高温润滑油与外壳的内周面接触,由此,润滑油的热传递到外壳。并且,流路形成部件具有与外壳的内周面接触的部分。由此,对压缩机内部的滑动部进行润滑的高温润滑油与流路形成部件接触,由此,润滑油的热经由流路形成部件传递到外壳。因此,温度测定区域是容易传递润滑油的热的部分,所以,温度测定机构通过对温度测定区域或其附近区域的温度进行测定,能够更加适当地测定润滑油的温度。
[0016] 本发明的第3观点的压缩机在第2观点的压缩机中,温度测定机构测定温度测定区域的温度。
[0017] 在第3观点的压缩机中,温度测定机构测定温度测定区域的温度。温度测定区域是特别容易传递润滑油的热的部分,所以,温度测定机构通过对温度测定区域的温度进行测定,能够更加适当地测定润滑油的温度。
[0018] 本发明的第4观点的压缩机在第3观点的压缩机中,油流路具有狭窄部,该狭窄部是具有大致扁平形状的流路截面的空间。狭窄部具有这样的形状:流路截面的长轴方向沿着外壳的周方向。并且,狭窄部具有比油流路的除了狭窄部以外的部分的流路截面积小的流路截面积。温度测定机构对作为温度测定区域的狭窄部附近的温度进行测定。
[0019] 在第4观点的压缩机中,油流路具有流路截面积较小的狭窄部。在狭窄部中,润滑油的流量减少,所以,在油流路中流动的润滑油的流速在狭窄部中降低。因此,在油流路中流动的润滑油在狭窄部中与流路形成部件和外壳的内周面接触的时间,比在油流路的除了狭窄部以外的其他部分中与流路形成部件和外壳的内周面接触的时间长。
[0020] 并且,在第4观点的压缩机中,狭窄部的流路截面具有大致扁平形状,其长轴方向沿着外壳的周方向。因此,在狭窄部的流路截面与外壳的内周面接触的情况下,与狭窄部接触的外壳的内周面的区域较大,所以,在狭窄部中流动的润滑油的热容易传递到外壳的内周面。即,位于狭窄部附近的温度测定区域是特别容易传递润滑油的热的部分,所以,温度测定机构通过对位于狭窄部附近的温度测定区域的温度进行测定,能够更加适当地测定润滑油的温度。
[0021] 本发明的第5观点的压缩机在第1观点~第4观点中的任意一个观点的压缩机中,流路形成部件是回油板。回油板是配设于主框架的下方且配设于马达的上方的板部件。油流路是外壳的内周面与回油板之间的空间。
[0022] 本发明的第6观点的压缩机在第1观点~第4观点中的任意一个观点的压缩机中,流路形成部件是回油板。回油板是配设于马达的下方的板部件。油流路是外壳的内周面与回油板之间的空间。
[0023] 本发明的第7观点的压缩机在第1观点~第4观点中的任意一个观点的压缩机中,主框架具有供对滑动部进行润滑的润滑油流动的回油通路。流路形成部件是作为主框架的侧面的一部分的流路形成面。流路形成面具有如下的面:与外壳的内周面分离对置,并且,回油通路在该面开口。油流路是外壳的内周面与流路形成面之间的空间。
[0024] 本发明的第8观点的压缩机在第1观点~第4观点中的任意一个观点的压缩机中,流路形成部件具有作为马达的外周面的一部分的流路形成面。油流路是外壳的内周面与流路形成面之间的空间。
[0025] 本发明的第9观点的压缩机在第2观点~第4观点中的任意一个观点的压缩机中,流路形成部件形成为一部分倾斜,以使得在油流路中流动的润滑油即与流路形成部件接触的润滑油的量增加。
[0026] 在第9观点的压缩机中,流路形成部件具有向密闭容器的径向倾斜的部分。由此,当润滑油在油流路中流动时,润滑油与流路形成部件的倾斜的部分接触,由此,与流路形成部件接触的润滑油的量增加。因此,润滑油的热容易传递到流路形成部件。并且,在该压缩机中,流路形成部件具有与密闭容器的内周面接触的部分,所以,润滑油的热经由流路形成部件而间接地传递到密闭容器。因此,温度测定机构能够更加适当地测定润滑油的温度。
[0027] 对于第9观点的压缩机,在温度测定机构测定到的润滑油的温度达到预定温度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压缩机内部的温度异常上升,使压缩机的运转停止,由此,能够提高压缩机的可靠性。
[0028] 本发明的第10观点的压缩机在第2观点~第4观点和第9观点中的任意一个观点的压缩机中,油流路是被密闭容器和流路形成部件夹着的空间。
[0029] 在第10观点的压缩机中,构成油流路的全部空间与密闭容器的内周面接触。即,在油流路中流动的润滑油容易与密闭容器的内周面接触,所以,温度测定机构能够更加适当地测定润滑油的温度。
[0030] 对于第10观点的压缩机,在温度测定机构测定到的润滑油的温度达到预定温度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压缩机内部的温度异常上升,使压缩机的运转停止,由此,能够提高压缩机的可靠性。
[0031] 发明效果
[0032] 本发明的压缩机通过适当测定压缩机内部的温度,能够提高压缩机的可靠性。附图说明
[0033]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的纵剖视图。
[0034] 图2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回油板的立体图。
[0035] 图3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回油板的主视图。
[0036] 图4是从图5的箭头IV观察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回油板的后视图。
[0037] 图5是沿图3的线段V-V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回油板的纵剖视图。
[0038] 图6是从图3的箭头VI观察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回油板的仰视图。
[0039] 图7是沿图1的线段VII-VII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的横剖视图。
[0040] 图8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C的回油板的后视图。
[0041] 图9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C的回油板的仰视图。
[0042] 图10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回油板的纵剖视图。
[0043] 图11是从图10的箭头XI观察的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回油板的后视图。
[0044] 图12是从图10的箭头XII观察的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回油板的仰视图。
[0045] 图13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主框架的纵剖视图的一部分。
[0046] 图14是沿图13的线段XIV-XIV的、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主框架的横剖视图的一部分。
[0047] 图15是从图13的箭头XV观察的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主框架的侧视图的一部分。
[0048] 图16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A的主框架的侧视图。
[0049] 图17A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B的主框架的侧视图。
[0050] 图17B是从图17A的箭头B观察的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B的主框架的仰视图。
[0051] 图18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线圈末端的纵剖视图。
[0052] 图19是从图18的箭头XIX观察的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线圈末端的侧视图。
[0053] 图20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A的马达的线圈末端的侧视图。
[0054] 图21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B的马达的线圈末端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5] -第1实施方式-
[0056] 参照图1~图7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压缩机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是高低压拱顶型的涡旋式压缩机。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与冷凝器、膨胀机构、蒸发器等一起构成制冷剂回路,对在该制冷剂回路内循环的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
[0057] [结构]
[0058] 对本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1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示出涡旋式压缩机1的纵剖视图。下面,分别对构成涡旋式压缩机1的各部件进行说明。
[0059] (1)外壳
[0060] 外壳10具有:大致圆筒状的主体部外壳部11、呈气密状地焊接于主体部外壳部11的上端部的碗状的上壁部12、以及呈气密状地焊接于主体部外壳部11的下端部的碗状的底壁部13。外壳10由刚性部件成型,该刚性部件在压和温度在外壳10内外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难以引起变形和破损。并且,外壳10设置成,主体部外壳部11的大致圆筒状的轴方向沿着铅直方向。在外壳10内收纳有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机构15、配置于压缩机构15的下方的马达16、以及在外壳10内配置成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驱动轴17等。并且,后述的吸入管19和排出管(未图示)呈气密状地与外壳10接合。
[0061] (2)压缩机构
[0062] 压缩机构15由固定涡旋部件24和回转涡旋部件26构成。
[0063] 固定涡旋部件24具有第1端板24a、以及直立形成于第1端板24a的涡旋形状(渐开线状)的第1涡卷24b。在固定涡旋部件24形成有主吸入孔(未图示)和与主吸入孔相邻的辅助吸入孔(未图示)。通过主吸入孔,后述的吸入管19与后述的压缩室40连通,通过辅助吸入孔,后述的低压空间S2与后述的压缩室40连通。并且,在第1端板24a的中央部形成有排出孔41,在第1端板24a的上表面形成有与排出孔41连通的扩大凹部42。扩大凹部42由凹陷设置于第1端板24a的上表面的沿平方向扩展的凹部构成。而且,在固定涡旋部件24的上表面,以堵住该扩大凹部42的方式,通过螺栓44a紧固固定有盖体44。而且,通过在扩大凹部42上覆盖盖体44,形成由使压缩机构15的运转音消音的膨胀室构成的消声空间45。固定涡旋部件24和盖体44隔着衬垫(未图示)紧密贴合而被密封。并且,在固定涡旋部件24形成有第1连接通路46,该第1连接通路46与消声空间45连通,并在固定涡旋部件24的下表面开口。
[0064] 回转涡旋部件26由第2端板26a、以及直立形成于第2端板26a的涡旋形状(渐开线状)的第2涡卷26b构成。在第2端板26a的下表面中央部形成有第2轴承部26c。并且,在第2端板26a形成有供油细孔63。供油细孔63使第2端板26a的上表面外周部和第2轴承部26c的内侧空间连通。通过第1涡卷24b与第2涡卷26b的啮合,固定涡旋部件24和回转涡旋部件26形成由第1端板24a、第1涡卷24b、第2端板26a和第2涡卷26b包围的压缩室40。
[0065] (3)主框架
[0066] 主框架23配设于压缩机构15的下方,主框架23在其外周面呈气密状地与外壳10的内壁接合。因此,外壳10的内部被划分成主框架23下方的高压空间S1和主框架23上方的低压区间S2。主框架23具有凹陷设置于主框架23的上表面的主框架凹部31、以及从主框架23的下表面向下方延伸设置的第1轴承部32。在该第1轴承部32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第1轴承孔33。并且,主框架23利用螺栓等进行固定,由此,载置固定涡旋部件24,并经由后述的十字头联轴节(オルダム継手)39而与固定涡旋部件24一起夹持回转涡旋部件26。
[0067] 主框架23具有从主框架23的中心部朝向外周部而沿水平方向形成的回油通路82、以及在主框架23的外周部沿铅直方向形成的副回油通路35。回油通路82与主框架凹部31的底部和副回油通路35连通,副回油通路35与回油通路82和后述的油流路92连通。
[0068] 主框架23具有在主框架23的外周部沿铅直方向贯通形成的第2连接通路48。第2连接通路48在主框架23的上表面与第1连接通路46连通,在主框架23的下表面经由排出口49与高压空间S1连通。
[0069] (4)十字头联轴节
[0070] 十字头联轴节39是用于防止回转涡旋部件26的自转运动的环状部件,嵌入到形成于主框架23的长圆形状的十字槽(オルダム溝)26d中。
[0071] (5)马达
[0072] 马达16是配设于主框架23的下方的无刷DC马达。马达16是分布绕组马达,由固定于外壳10的内壁的定子51、以及以与定子51具有微小间隙的方式旋转自如地收纳于该定子51内侧的转子52构成。
[0073] 定子51在齿部卷绕有线,在上方和下方形成有线圈末端53。并且,在定子51的外周面设有心切割部(コアカツト部),该铁心切割部从定子51的上端面到下端面,以在周方向隔开预定间隔的方式在多个部位切口形成。而且,通过该铁心切割部,在主体部外壳部11与定子51之间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马达冷却通路55。
[0074] 转子52在其旋转中心,经由后述的驱动轴17而与回转涡旋部件26连接。
[0075] (6)副框架
[0076] 副框架60配设于马达16的下方。副框架60固定于主体部外壳部11,并且具有第3轴承部60a。
[0077] (7)油分离板
[0078] 油分离板73是配置于外壳10内的马达16的下方、且固定于副框架60的上表面侧的板状部件。油分离板73对在高压空间S1内下降的被压缩后的制冷剂中包含的润滑油进行分离。分离后的润滑油落下到外壳10底部的贮油部P。
[0079] (8)驱动轴
[0080] 驱动轴17连接压缩机构15和马达16,配置成在外壳10内沿上下方向延伸。驱动轴17贯通主框架23的第1轴承孔33。驱动轴17的上端部嵌入到回转涡旋部件26的第2轴承部26c中。驱动轴17的下端部位于贮油部P。在驱动轴17的内部形成有沿轴方向贯通的供油路61。该供油路61与由驱动轴17的上端面和第2端板26a的下表面形成的油室83连通。该油室83经由第2端板26a的供油细孔63而与固定涡旋部件24和回转涡旋部件26的滑动部(以下称为“压缩机构15的滑动部”。)连通,最终与低压空间S2连接。
[0081] 并且,驱动轴17具有用于分别向第1轴承部32、第3轴承部60a和第2轴承部26c供给润滑油的第1供油横孔61a、第2供油横孔61b和第3供油横孔61c。
[0082] (9)回油板
[0083] 回油板91是形成油流路92的部件,该油流路92是使主框架23的副回油通路35和马达冷却通路55连通的空间。回油板91配设于主框架23与马达16之间的高压空间S1。图2示出回油板91的立体图。图3和图4分别示出回油板91的主视图和后视图。另外,图4是从后述的图5的箭头IV观察的回油板91的后视图,描绘出后述的温度传感器76和温度传感器保持板77。图5示出沿图3的V-V的、回油板91的纵剖视图及其附近的构造。
图6示出从图3的箭头VI观察的回油板91的仰视图及其附近的构造。图7示出沿图1的VII-VII的、涡旋式压缩机1的横剖视图。
[0084] 回油板91的水平方向的两端部紧密贴合固定于主体部外壳部11的内周面(以下称为“外壳内周面”)。因此,如图6所示,在从上方视点观察的情况下,回油板91的与外壳内周面接触的一侧形成为圆弧状。另外,在图3中描绘出与外壳内周面接触的一侧。
[0085] 如图3~图5所示,回油板91由上部流路形成部91a、中央倾斜流路形成部91b和下部流路形成部91c构成。利用金属薄板等一体成形上部流路形成部91a、中央倾斜流路形成部91b和下部流路形成部91c,从而形成回油板91。
[0086] 油流路92是由回油板91和外壳内周面夹着的空间。油流路92由上部流路92a、中央倾斜流路92b和下部流路92c构成。上部流路92a是由上部流路形成部91a和外壳内周面夹着的空间。中央倾斜流路92b是由中央倾斜流路形成部91b和外壳内周面夹着的空间。下部流路92c是由下部流路形成部91c和外壳内周面夹着的空间。如图3和图4所示,上部流路92a与中央倾斜流路92b连通,中央倾斜流路92b与下部流路92c连通。并且,如图5所示,上部流路92a与副回油通路35连通,下部流路92c与马达冷却通路55连通。另外,如图6所示,上部流路92a和下部流路92c的截面具有沿外壳10周方向延伸的大致扁平形状。
[0087] 如图6所示,回油板91形成为,下部流路92c的截面积比上部流路92a的截面积小。这是因为,与下部流路92c连通的马达冷却通路55的在外壳10的径向的宽度,比与上部流路92a连通的副回油通路35的正下方的高压空间S1的在外壳10的径向的宽度小。
[0088] 并且,如图6所示,回油板91形成为,配置于下部流路92c的截面相对于上部流路92a的截面偏移的位置。换言之,下部流路92c的水平截面形状的重心不存在于连接主体部外壳部11的水平截面形状的中心和上部流路92a的水平截面形状的重心的直线上。
[0089] 并且,回油板91形成为,中央倾斜流路92b的在外壳10的径向的宽度、即中央倾斜流路形成部91b与外壳内周面的水平方向的距离随着从上方朝向下方而减小。即,如图5所示,油流路92的在外壳10的径向的流路宽度具有随着从上部朝向下部而减小的部分。
[0090] (10)吸入管
[0091] 吸入管19是用于将制冷剂导入压缩机构15的管状部件,呈气密状地嵌入上壁部12中。
[0092] (11)排出管
[0093] 排出管是用于从外壳10排出高压空间S1的制冷剂的管状部件,呈气密状地嵌入主体部外壳部11中。
[0094] (12)温度传感器
[0095] 如图5~图7所示,温度传感器76通过温度传感器保持板77固定于主体部外壳部11的外周面(以下称为“外壳外周面”)。温度传感器保持板77通过点焊等固定于外壳外周面。温度传感器76对固定有温度传感器保持板77的位置处的外壳外周面的温度进行测定。
[0096] 图5示出回油板91和温度传感器76的铅直方向的位置关系,图6和图7示出水平方向的位置关系。如图5~图7所示,温度传感器76固定于外壳外周面中对应于与下部流路92c接触的外壳内周面部分的背面的部分。
[0097] [动作]
[0098] 对本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1的动作进行说明。具体而言,分别对润滑油在外壳10的内部流动的过程、以及在外壳10的内部流动的润滑油的热传递到外壳外周面的过程进行说明。
[0099] 首先,对润滑油在外壳10的内部流动的过程进行说明。
[0100] 润滑油贮留在位于外壳10底部的贮油部P中。设于驱动轴17的供油路61的下端部浸入贮油部P的润滑油中。贮油部P位于排出由压缩机构15压缩后的制冷剂的高压空间S1中,所以,供油路61的下端部处于高压空间S1中的压力下。另一方面,供油路61的上端部经由油室83与供油细孔63连通。供油细孔63与由固定涡旋部件24和回转涡旋部件26形成的压缩室40连通。该压缩室40是用于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的空间,所以,处于比排出压缩制冷剂的高压空间S1中的压力低的压力下。因此,供油路61的上端部的压力比供油路61的下端部的压力低。由此,当涡旋式压缩机1起动而利用压缩机构15对制冷剂进行压缩时,由于在供油路61内产生的压差,在贮油部P中贮留的润滑油在供油路61内上升。并且,通过基于驱动轴17的轴旋转运动的离心泵作用,在贮油部P中贮留的润滑油也在供油路61内上升。
[0101] 在供油路61内上升的润滑油的一部分被供给到第1供油横孔61a、第2供油横孔61b和第3供油横孔61c,分别对第1轴承部32、第3轴承部60a和第2轴承部26c进行润滑。上升到供油路61的上端部的润滑油被供给到油室83,经由供油细孔63对压缩机构15的滑动部进行润滑。
[0102] 另一方面,经由第3供油横孔61c和油室83对第2轴承部26c进行润滑的润滑油贮留在主框架凹部31的底部。然后,润滑油在设于主框架23的回油通路82中流动,在副回油通路35中落下,被供给到油流路92。在油流路92内从上方向下方流动的润滑油经由马达冷却通路55落下到贮油部P。
[0103] 并且,在从压缩机构15排出到高压空间S1的压缩制冷剂中包含润滑油的油滴。该润滑油的油滴通过油分离板73而从压缩制冷剂分离,落下到贮油部P。
[0104] 接着,对在外壳10的内部流动的润滑油的热传递到外壳外周面的过程进行说明。润滑油在供油路61内上升时,吸收由于第1轴承部32、第3轴承部60a和第2轴承部26与驱动轴17的滑动而产生的热、以及由于转子52的旋转而产生的热。因此,在油流路92内流动的润滑油是由于涡旋式压缩机1的运转动作而成为高温的润滑油。
[0105] 在油流路92中,下部流路92c的流路截面积比上部流路92a和中央倾斜流路92b的流路截面积小。因此,在下部流路92c内流动的润滑油的每单位时间的流量比在上部流路92a和中央倾斜流路92b内流动的润滑油的流量小。由此,在油流路92内从上方向下方流动的润滑油的流速在下部流路92c中降低。因此,润滑油与形成下部流路92c的外壳内周面和下部流路形成部91c接触的时间,比润滑油与形成上部流路92a和中央倾斜流路92b的部分接触的时间长。因此,与外壳外周面的其他部分相比,外壳外周面中对应于与下部流路92c及下部流路形成部91c接触的外壳内周面部分的背面的部分(下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称为“温度测定区域”。)更高效地传递在油流路92内流动的润滑油的热。
[0106] 并且,如图4所示,下部流路92c的水平截面具有沿外壳10的周方向延伸的大致扁平形状。因此,在下部流路92c内流动的润滑油容易与形成下部流路92c的外壳内周面接触。进而,在涡旋式压缩机1的刚刚起动之后等、在油流路92内流动的润滑油的量较少的情况下,由于下部流路92c的流路截面积较小,所以,容易被润滑油充满。即,在下部流路92c内流动的润滑油容易与形成下部流路92c的外壳内周面和下部流路形成部91c接触。
因此,与外壳外周面的其他部分相比,温度测定区域更高效地传递在油流路92内流动的润滑油的热。
[0107] 并且,中央倾斜流路形成部91b如上所述,与外壳内周面对置的部分随着朝向下方而向外壳10的外周侧倾斜。由此,在中央倾斜流路92b内从上方向下方流动的润滑油的一部分顺着与外壳内周面对置的倾斜的部分流动。因此,润滑油的热经由与外壳内周面对置的倾斜的部分传递到回油板91全体。因此,在油流路92内流动的润滑油的热高效地传递到温度测定区域。
[0108]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图7所示,温度传感器76固定于温度测定区域的一部分、即固定于外壳外周面中对应于与下部流路92c接触的外壳内周面部分的背面的部分。因此,在下部流路92c内流动的润滑油的热仅经由主体部外壳部11传递到温度传感器76,所以,温度传感器76能够适当测定在油流路92内流动的润滑油的温度。
[0109] [特征]
[0110] 一般地,在涡旋式压缩机1的运转动作中产生的异常容易导致在涡旋式压缩机1内部流动的润滑油的温度的异常上升。例如,当由于固定涡旋部件24的第1涡卷24b的前端部破损而无法顺畅地进行固定涡旋部件24和回转涡旋部件26的滑动时,在破损部位产生摩擦热,润滑油的温度可能上升。并且,当由于驱动轴17磨损而无法顺畅地进行第1轴承部32的滑动时,驱动轴17在轴旋转中与第1轴承部32发生冲突,由此产生摩擦热,润滑油的温度可能上升。并且,当由于涡旋式压缩机1的运转负荷过大而使流过马达16的电流值异常上升时,马达16的温度异常上升,润滑油的温度也上升。本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1通过适当测定润滑油的温度,能够提高涡旋式压缩机1的可靠性。
[0111] 在本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1中,对外壳10内部的滑动部进行润滑的高温润滑油在由回油板91形成的油流路92内流动。如上所述,在油流路92内流动的润滑油的热高效传递到外壳外周面的温度测定区域。温度传感器76通过测定温度测定区域的温度,能够适当测定在涡旋式压缩机1内部流动的润滑油的温度。
[0112] [变形例]
[0113]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具体结构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变更。下面,对能够适合于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0114] (1)变形例1A
[0115] 在本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1中,温度传感器76固定于作为外壳外周面的温度测定区域,但是,也可以嵌入外壳10的内部。例如,也可以在主体部外壳部11的处于油流路92的高度的外壁形成贯通孔,在贯通孔中插入将温度传感器组入内部而得到的铜管。由此,温度传感器能够更准确地测定内部的润滑油的温度。
[0116] (2)变形例1B
[0117] 在本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1中,温度传感器76具有对外壳10的温度测定区域的温度进行测定的机构,但是,还可以具有运转停止机构。运转停止机构是根据外壳10的温度测定区域的测定温度自动接通和切断涡旋式压缩机1的电源的电路等。具有运转停止机构的温度传感器可以使用恒温器,该恒温器利用贴合了热膨胀率不同的2张金属板而成的双金属器件。
[0118] 在本变形例中,在温度传感器检测到预定值以上的温度的情况下,运转停止机构判断为涡旋式压缩机1的运转动作产生异常,停止涡旋式压缩机1的运转。即,在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润滑油的温度异常上升的情况下,运转停止机构通过使涡旋式压缩机1的运转停止,进行涡旋式压缩机1的保护动作。由此,能够提高涡旋式压缩机1的可靠性。
[0119] (3)变形例1C
[0120] 在本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1中,温度传感器76固定于外壳外周面中对应于与下部流路92c接触的外壳内周面部分的背面的部分,但是,也可以固定于外壳外周面中对应于与下部流路形成部91c接触的外壳内周面部分的背面的部分。图8和图9示出该情况下的回油板91与温度传感器的位置关系。图8是从图5的箭头IV观察的本变形例的回油板的后视图。图9是从图3的箭头VI观察的本变形例的回油板的仰视图及其附近的构造。
[0121] 在该涡旋式压缩机中,温度传感器176a通过温度传感器保持板177a固定于外壳外周面中对应于与下部流路92c接触的外壳内周面部分的背面的部分,温度传感器176b通过温度传感器保持板177b固定于外壳外周面中对应于与下部流路形成部91c接触的外壳内周面部分的背面的部分。在该涡旋式压缩机中,温度传感器176a和温度传感器176b固定于温度测定区域,所以,能够适当测定润滑油的温度。并且,在该涡旋式压缩机中,使用2个温度传感器,所以,能够提高润滑油的温度测定的可靠性。
[0122] 并且,除了温度测定区域以外,温度传感器还可以固定于位于温度测定区域附近的外壳外周面。
[0123] -第2实施方式-
[0124] 参照图10~图12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压缩机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101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1共通的结构、动作和特征。下面,以本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101与第1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1之间的不同之处为中心进行说明。
[0125] [结构]
[0126] (1)回油板
[0127] 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101具有回油板191,该回油板191配设于马达16的下方的高压空间S1,并且形成油流路192。如以下说明的那样,回油板191具有与图2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回油板91相同的形状和功能。
[0128] 如图11所示,利用金属薄板等一体成形上部流路形成部191a、中央倾斜流路形成部191b和下部流路形成部191c,从而形成回油板191。油流路192是由回油板191和外壳内周面夹着的空间。油流路192由上部流路192a、中央倾斜流路192b和下部流路192c构成。上部流路192a是由上部流路形成部191a和外壳内周面夹着的空间。中央倾斜流路192b是由中央倾斜流路形成部191b和外壳内周面夹着的空间。下部流路192c是由下部流路形成部191c和外壳内周面夹着的空间。上部流路192a与中央倾斜流路192b连通,中央倾斜流路192b与下部流路192c连通。上部流路192a与马达冷却通路55连通,下部流路
192c与贮油部P连通。上部流路192a和下部流路192c的截面具有沿外壳10周方向延伸的大致扁平形状。
[0129] 如图12所示,回油板191形成为,下部流路192c的截面积比上部流路192a的截面积小。并且,回油板191形成为,中央倾斜流路192b的在外壳10的径向的宽度、即中央倾斜流路形成部191b与外壳内周面的水平方向的距离随着从上方朝向下方而减小。
[0130] (2)温度传感器
[0131]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温度传感器176固定于外壳外周面。图11示出回油板191与温度传感器176的铅直方向的位置关系,图12示出水平方向的位置关系。温度传感器176固定于外壳外周面中对应于与下部流路192c接触的外壳内周面部分的背面的部分。
[0132] [动作]
[0133]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马达冷却通路55后的润滑油流入油流路192中。在油流路192内流动的润滑油是由于涡旋式压缩机101的运转动作而成为高温的润滑油。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外壳外周面中对应于与下部流路192c及下部流路形成部191c接触的外壳内周面部分的背面的部分(下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称为“温度测定区域”。)是如下区域:与外壳外周面的其他部分相比,更高效地传递在油流路192内流动的润滑油的热。
[0134] 在本实施方式中,温度传感器176固定于温度测定区域的一部分,即,固定于外壳外周面中对应于与下部流路192c接触的外壳内周面的部分的背面的部分。因此,在下部流路192c内流动的润滑油的热仅经由主体部外壳部11传递到温度传感器176,所以,温度传感器176能够适当测定在油流路192内流动的润滑油的温度。
[0135] [特征]
[0136] 在本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101中,对外壳10内部的滑动部进行润滑的高温润滑油在由回油板191和外壳内周面形成的油流路192内流动。在油流路192内流动的润滑油的热高效地传递到外壳外周面的温度测定区域。温度传感器176通过测定温度测定区域的温度,能够适当测定在涡旋式压缩机101内流动的润滑油的温度。
[0137] [变形例]
[0138] 本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101还可以具有第1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1所具有的回油板91。本实施方式也可以应用第1实施方式中应用的上述变形例1A和变形例1B。
[0139]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101所具有的温度传感器176可以对外壳外周面中对应于与下部流路192c接触的外壳内周面部分的背面的部分以外的温度测定区域的温度进行测定。
[0140] -第3实施方式-
[0141] 参照图13~图15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压缩机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201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1共通的结构、动作和特征。下面,以本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201与第1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1之间的不同之处为中心进行说明。
[0142] [结构]
[0143] (1)主框架
[0144] 在本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201中,如图13所示,形成于主框架223的外周部的副回油通路292是作为主框架223的侧面的一部分的流路形成面291与外壳内周面之间的空间。流路形成面291是如下的面:与外壳内周面分离对置,并且,回油通路82在该流路形成面291开口。
[0145] 如图15所示,副回油通路292具有这样的形状:在沿着外壳10的径向观察的情况下,副回油通路292的流路宽度随着从铅直方向上方朝向下方而减小。即,副回油通路292的流路阻力随着从铅直方向上方朝向下方而增大。副回油通路292在铅直方向下端具有流路阻力最大的流路阻力部292c。
[0146] (2)温度传感器
[0147] 在本实施方式中,温度传感器276固定于外壳外周面。图13示出主框架223与温度传感器276的铅直方向的位置关系,图14示出水平方向的位置关系。温度传感器276固定于外壳外周面中对应于与流路阻力部292c接触的外壳内周面部分的背面的部分。
[0148] [动作]
[0149]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回油通路82后的润滑油流入副回油通路292中。在副回油通路292内流动的润滑油是由于涡旋式压缩机201的运转动作而成为高温的润滑油。外壳外周面中对应于与流路阻力部292c及流路阻力部292c附近的主框架223侧面接触的外壳内周面部分的背面的部分(下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称为“温度测定区域”。)是如下区域:与外壳外周面的其他部分相比,更高效地传递在油流路292内流动的润滑油的热。
[0150] 在本实施方式中,温度传感器276固定于温度测定区域的一部分,即,固定于外壳外周面中对应于与流路阻力部292c接触的外壳内周面部分的背面的部分。因此,在流路阻力部292c内流动的润滑油的热仅经由主体部外壳部11传递到温度传感器276,所以,温度传感器276能够适当测定在油流路292内流动的润滑油的温度。
[0151] [特征]
[0152] 在本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201中,对外壳10内部的滑动部进行润滑的高温润滑油在副回油通路292内流动。在副回油通路292内流动的润滑油的热高效地传递到外壳外周面的温度测定区域。温度传感器276通过测定温度测定区域的温度,能够适当测定在涡旋式压缩机201内部流动的润滑油的温度。
[0153] [变形例]
[0154] (1)变形例3A
[0155] 在本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201中,如图15所示,副回油通路292具有这样的形状:在沿着外壳10的径向观察的情况下,副回油通路292的流路宽度随着从铅直方向上方朝向下方而减小,但是,也可以如图16所示,副回油通路292具有这样的形状:流路宽度恒定,并且相对于铅直方向倾斜。
[0156] 本变形例的副回油通路292与沿铅直方向延伸的副回油通路相比,润滑油通过的时间长。即,本变形例的副回油通路292能够增加从润滑油传递到外壳外周面的热量。因此,温度传感器276能够适当测定在涡旋式压缩机201内部流动的润滑油的温度。
[0157] (2)变形例3B
[0158] 在本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201中,如图15所示,副回油通路292具有这样的形状:在沿着外壳10的径向观察的情况下,副回油通路292的流路宽度随着从铅直方向上方朝向下方而减小,但是,也可以如图17A和图17B所示,副回油通路292的流路宽度恒定,并且,副回油通路292通过安装于主框架223的盖293堵住下侧的开口部的一部分。
[0159] 在本变形例中,副回油通路292的流路阻力由于盖293而增大。即,本变形例的盖293能够增加从润滑油传递到外壳外周面的热量。因此,温度传感器276能够适当测定在涡旋式压缩机201内部流动的润滑油的温度。
[0160] (3)变形例3C
[0161] 本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201也可以具有从由本实施方式的副回油通路292、变形例3A的副回油通路和变形例3B的盖293构成的组中选择出的2个以上的要素的组合。
[0162] (4)变形例3D
[0163] 本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201还可以具有第1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1所具有的回油板91、以及第2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101所具有的回油板191。本实施方式可以应用第1实施方式中应用的上述变形例1A和变形例1B。
[0164]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201所具有的温度传感器276可以对外壳外周面中对应于与流路阻力部292c接触的外壳内周面部分的背面的部分以外的温度测定区域的温度进行测定。
[0165] -第4实施方式-
[0166] 参照图18和图19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压缩机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301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1共通的结构、动作和特征。下面,以本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301与第1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1之间的不同之处为中心进行说明。
[0167] [结构]
[0168] (1)马达
[0169] 本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301不具有第1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1所具有的回油板91。在本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301中,如图18所示,马达316具有流路形成面391。流路形成面391是作为定子351的上侧的线圈末端351a的侧面的一部分的、形成油槽
392的凹陷的面。通过将线圈末端351a的线圈的一部分成形为槽的形状,而形成油槽392。
[0170] 油槽392位于副回油通路35的下方,是供从副回油通路35落下的润滑油流动的槽。如图19所示,油槽392具有这样的形状:在沿着外壳10的径向观察的情况下,油槽392的流路宽度随着从铅直方向上方朝向下方而减小。并且,如图18所示,油槽392具有随着从铅直方向上方朝向下方而接近外壳内周面的形状。即,油槽392的流路阻力随着从铅直方向上方朝向下方而增大。油槽392在铅直方向下端具有流路阻力最大的流路阻力部392c。
[0171] (2)温度传感器
[0172] 在本实施方式中,温度传感器376固定于外壳外周面。图18和图19示出马达316与温度传感器376的位置关系。温度传感器376固定于外壳外周面中对应于与流路阻力部392c接触的外壳内周面部分的背面的部分。
[0173] [动作]
[0174]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副回油通路35后的润滑油流入油槽392中。在油槽392内流动的润滑油是由于涡旋式压缩机301的运转动作而成为高温的润滑油。外壳外周面中对应于与流路阻力部392c及流路阻力部392c附近的马达316侧面接触的外壳内周面部分的背面的部分(下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称为“温度测定区域”。)是如下区域:与外壳外周面的其他部分相比,更高效地传递在油槽392内流动的润滑油的热。
[0175] 在本实施方式中,温度传感器376固定于温度测定区域的一部分,即,固定于外壳外周面中对应于与流路阻力部392c接触的外壳内周面的部分的背面的部分。因此,在流路阻力部392c内流动的润滑油的热仅经由主体部外壳部11传递到温度传感器376,所以,温度传感器376能够适当测定在油槽392内流动的润滑油的温度。
[0176] [特征]
[0177] 在本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301中,对外壳10内部的滑动部进行润滑的高温润滑油在油槽392内流动。在油槽392内流动的润滑油的热高效地传递到外壳外周面的温度测定区域。温度传感器376通过测定温度测定区域的温度,能够适当测定在涡旋式压缩机301内部流动的润滑油的温度。
[0178] [变形例]
[0179] (1)变形例4A
[0180] 在本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301中,如图20所示,油槽392具有这样的形状:在沿着外壳10的径向观察的情况下,油槽392的流路宽度随着从铅直方向上方朝向下方而减小,但是,也可以如图20所示,油槽392具有这样的形状:流路宽度恒定,并且相对于铅直方向倾斜。
[0181] 本变形例的油槽392与沿铅直方向延伸的油槽相比,润滑油通过的时间长。即,本变形例的油槽392能够增加从润滑油传递到外壳外周面的热量。因此,温度传感器376能够适当测定在涡旋式压缩机301内部流动的润滑油的温度。
[0182] (2)变形例4B
[0183] 在本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301中,如图20所示,油槽392具有这样的形状:在沿着外壳10的径向观察的情况下,油槽392的流路宽度随着从铅直方向上方朝向下方而减小,但是,也可以如图21所示,油槽392具有水平方向的流路。
[0184] 本变形例的油槽392与沿铅直方向延伸的油槽相比,润滑油通过的时间长。即,本变形例的油槽392能够增加从润滑油传递到外壳外周面的热量。因此,温度传感器376能够适当测定在涡旋式压缩机301内部流动的润滑油的温度。
[0185] (3)变形例4C
[0186] 在本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301中,马达316是分布绕组马达,但是,也可以是集中绕组马达。并且,在本变形例中,在马达316是具有绝缘体的集中绕组马达的情况下,流路形成面391也可以是绝缘体的侧面的一部分。该情况下,通过将绝缘体的侧面的一部分成形为槽的形状,来形成油槽392。在本变形例中,也能够适当测定在涡旋式压缩机301内部流动的润滑油的温度。
[0187] (4)变形例4D
[0188] 本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301也可以具有从由本实施方式的油槽392、变形例4A的油槽和变形例4B的油槽构成的组中选择出的2个以上的要素的组合。
[0189] (5)变形例4E
[0190] 本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301还可以具有第2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101所具有的回油板191、以及第3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201所具有的主框架223。本实施方式可以应用第1实施方式中应用的上述变形例1A和变形例1B。
[0191]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301所具有的温度传感器376可以对外壳外周面中对应于与流路阻力部392c接触的外壳内周面的部分的背面的部分以外的温度测定区域的温度进行测定。
[0192]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193] 本发明的压缩机具有适当测定压缩机内部的温度的机构,所以,通过根据压缩机内部的温度进行保护运转,能够提高压缩机的可靠性。因此,通过在冷冻循环中使用本发明的压缩机,能够提高空调机等冷冻装置的可靠性。
[0194] 标号说明
[0195] 1、101、201、301:压缩机(涡旋式压缩机);10:外壳;15:压缩机构;16、316:马达;17:驱动轴;23、223:主框架;76、176、276、376:温度测定机构(温度传感器);82:回油通路;
91、191:流路形成部件(回油板);291、391:流路形成面;92、192:油流路;292:油流路(副回油通路);392:油流路(油槽);92c、192c:狭窄部(下部流路);292c、392c:狭窄部(流路阻力部)。
[0196] 现有技术文献
[0197] 专利文献
[0198]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97621号公报
[0199]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2503699号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