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重心位移机构

申请号 CN201610036132.9 申请日 2016-01-20 公开(公告)号 CN105484951A 公开(公告)日 2016-04-13
申请人 张风华; 发明人 张风华;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了一种动 力 机 重心 位移机构,机构注入液体后,机构重心发生偏移,包括 缸套 本体,缸套本体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缸套,第一缸套中上部设有两个 水 平设置的侧臂,并对称设置在第一缸套上,第一缸套顶部设有伸入到第一缸套内的浮桶式第一 活塞 ,第一活塞顶部设有横向设置的悬臂,悬臂内设有 工作腔 室,工作腔室与第一活塞相连接的一端设有 柱塞 ,第一缸套底部设有第三活塞,第三活塞上设有 支架 ,侧臂两个位于同一平面上,第一缸套和侧臂内部设有相互连通的空腔。本发明具有该机构能够利用液体流动,产生重心位移,并利用重心位移后受到重力作用产生的 能量 进行动力传动,当液体排出后,重心再次偏移,恢复到原来 位置 。
权利要求

1.一种动重心位移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机构注入液体后,机构重心发生偏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机重心位移机构,其特征是:包括缸套本体(1),所述缸套本体(1)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缸套(2),所述第一缸套(2)中上部设有两个平设置的侧臂(3),并对称设置在第一缸套(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机重心位移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缸套(2)顶部设有伸入到第一缸套(2)内的浮桶式第一活塞(4),所述第一活塞(4)顶部设有横向设置的悬臂(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机重心位移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悬臂(5)内设有工作腔室(6),所述工作腔室(6)与第一活塞(4)相连接的一端设有柱塞(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机重心位移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缸套(2)底部设有第三活塞(8),所述第三活塞(8)上设有支架(9)。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机重心位移机构,其特征是:所述侧臂(3)两个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缸套(2)和侧臂(3)内部设有相互连通的空腔,所述侧臂(3)上设有两个对称竖向设置的第二缸体(10),所述第二缸体(10)内设有可沿着第二缸体(10)上下移动的第二活塞(11)。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机重心位移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活塞(4)顶部设有八个悬臂(5),每两个悬臂(5)为一组,同组悬臂(5)的朝向相同,四组悬臂(5)朝向四个不同方向,对称设置的两组四个悬臂(5)设置在一个平面上,或四组八个悬臂(5)位于同一平面上,位于上部的第二活塞(11)顶部通过第一拉簧(12)与悬臂(5)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机重心位移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柱塞(7)包括锥形体,所述锥形体的轴线上设有弹簧心轴(13),所述弹簧心轴(13)与柱塞(7)连接,还包括安装在工作腔室(6)另一端的弹簧套筒(14),所述弹簧心轴(13)和弹簧套筒(14)之间设有第一压缩弹簧(15),所述第一压缩弹簧(15)的一端套装在弹簧心轴(13)上,另一端伸入到弹簧套筒(14)内。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机重心位移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工作腔室(6)为筒状,靠近柱塞(7)的一端设有与柱塞(7)的锥形体相配合的锥筒,所述柱塞(7)可在工作腔室(6)内滑动,所述工作腔室(6)与第一缸套(2)内的空腔相互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机重心位移机构,其特征是:弹簧套筒(14)贯穿悬臂(5)悬空端端部并延伸至工作腔室(6)外,位于工作腔室(6)外的弹簧套筒(14)端部设有滑轮固定架(16),所述滑轮固定架(16)上设有第一滑轮(17);
四个支架(9)朝向四个不同的方向,四个支架(9)位于同一平面上,并与悬臂(5)位于同一竖向平面内,所述支架(9)与第一滑轮(17)之间设有第一拉绳(18),所述第一拉绳(18)一端接支架(9),另一端接柱塞(7),位于下部的第二活塞(11)底部通过第一拉簧(12)与支架(9)连接;
所述侧臂(3)上设有支撑架(19),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19)底部延伸至第一缸套(2)底部,所述支撑架(19)底部设有第一定滑轮(20),所述悬臂(5)与第三活塞(8)之间设有第二拉绳(21),所述第二拉绳(21)通过第一定滑轮(20)改变拉动方向;
所述支撑架(19)顶部延伸至悬臂(5)上方,所述支撑架(19)顶部设有第二定滑轮(22),所述悬臂(5)与之架之间设有第三拉绳(23),所述第三拉绳(23)通过第二定滑轮(22)改变拉动方向。

说明书全文

一种动重心位移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机械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设备,具体是指一种动力机重心位移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众所周知,目前,世界上的可再生能源,是指能、太阳能能重力势能热能、海洋能等非石化和非矿产能源。这些能源多数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能量也随之变化。尽管开发和利用这些可再生能源的工作原理简单,操作简便,但存在开发投入资金大、能源稳定性差的缺点。如风能就受到气象和地理条件的影响;水利发电所需的能源也随着水资源存储能力的多少而发生改变;太阳能也随着光照的强弱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0003] 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扩大能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发展列为科技发展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优先领域,并纳入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对人类来说,能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只是在人们生产力低下、能源需求量低的情况下总结的一条不恰当的结论。现在人们对地球上的能源储量从意识上己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能源危机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因此,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是摆在人们面前一个新的话题。本发明达到了节能、环保、无公害的目地,实现了人类对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新理念,从而,开辟了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崭新途径是本项发明的根本宗旨。
[0004] 重力是因为地球的吸引力而产生,任何一个物体都有一个重力重心,如比萨斜塔,正是因为地基不稳,导致重力偏移,重力偏移是一个中性词,掌握不好是一个危险问题,掌握好了可以对人类做贡献。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动力机重心位移机构,该机构能够利用液体流动,产生重心位移,并利用重心位移后受到重力作用产生的能量进行动力传动。
[0006] 本机构不仅仅能够将液体充入机构本体内,同时还具有排出机构,当液体排出后,重心再次偏移,恢复到原来位置
[0007]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如下一种动力机重心位移机构,所述机构注入液体后,机构重心发生偏移。
[0008] 作为优选,包括缸套本体,所述缸套本体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缸套,所述第一缸套中上部设有两个水平设置的侧臂,并对称设置在第一缸套上。
[0009]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缸套顶部设有伸入到第一缸套内的浮桶式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顶部设有横向设置的悬臂。
[0010] 作为优选,所述悬臂内设有工作腔室,所述工作腔室与第一活塞相连接的一端设有柱塞
[0011]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缸套底部设有第三活塞,所述第三活塞上设有支架
[0012] 作为优选,所述侧臂两个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缸套和侧臂内部设有相互连通的空腔,所述侧臂上设有两个对称竖向设置的第二缸体,所述第二缸体内设有可沿着第二缸体上下移动的第二活塞
[0013]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活塞顶部设有八个悬臂,每两个悬臂为一组,同组悬臂的朝向相同,四组悬臂朝向四个不同方向,对称设置的两组四个悬臂设置在一个平面上,或四组八个悬臂位于同一平面上,位于上部的第二活塞顶部通过第一拉簧与悬臂连接。
[0014] 作为优选,所述柱塞包括锥形体,所述锥形体的轴线上设有弹簧心轴,所述弹簧心轴与柱塞连接,还包括安装在腔室另一端的弹簧套筒,所述弹簧心轴和弹簧套装之间设有第一压缩弹簧,所述第一压缩弹簧的一端套装在弹簧心轴上,另一端伸入到弹簧套筒内。
[0015] 作为优选,所述工作腔室为筒状,靠近柱塞的一端设有与柱塞的锥形体相配合的锥筒,所述柱塞可在工作腔室内滑动,所述工作腔室与第一缸套内的空腔相互连通。
[0016] 作为优选, 弹簧套筒贯穿悬臂悬空端端部并延伸至工作腔室外,位于工作腔室外的弹簧套筒端部设有滑轮固定架,所述滑轮固定架上设有第一滑轮。
[0017] 作为优选,四个支架朝向四个不同的方向,四个支架位于同一平面上,并与悬臂位于同一竖向平面内,所述支架与第一滑轮之间设有第一拉绳,所述第一拉绳一端接支架,另一端接柱塞,位于下部的第二活塞底部通过第一拉簧与支架连接。
[0018] 作为优选,所述侧臂上设有支撑架,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底部延伸至第一缸套底部,所述支撑架底部设有定滑轮,所述悬臂与第三活塞之间设有第二拉绳,所述第二拉绳通过定滑轮改变拉动方向。
[0019]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架顶部延伸至悬臂上方,所述支撑架顶部设有第二定滑轮,所述悬臂与之架之间设有第三拉绳,所述第三拉绳通过第二定滑轮改变拉动方向。
[0020] 采用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该机构能够利用液体流动,产生重心位移,并利用重心位移后受到重力作用产生的能量进行动力传动。本机构不仅仅能够将液体充入机构本体内,同时还具有排出机构,当液体排出后,重心再次偏移,恢复到原来位置。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本发明重心位移机构的缸套本体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为第一活塞和悬臂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3为第三活塞结构示意图。
[0024] 图4为活塞上设置的支架结构示意图。
[0025] 图5为重心位移机构的组装图。
[0026] 图6为重心位移机构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0027] 图7为悬臂工作腔室内注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中所示:1、缸套本体,2、第一缸套,3、侧臂,4、第一活塞,5、悬臂,6、工作腔室,7、柱塞,8、第三活塞,9、支架,10、第二缸体,11、第二活塞,12、第一拉簧,13、弹簧心轴,14、弹簧套筒,15、第一压缩弹簧,16、滑轮固定架,17、第一滑轮,18、第一拉绳,19、支撑架,20、第一定滑轮,21、第二拉绳,22、第二定滑轮,23、第三拉绳,24、第二拉簧,25、连接螺柱,26、第二压缩弹簧,27、第一弹簧套筒,28、第一心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为便于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发明的动力机重心位移机构做详细说明。
[0030] 如图1至图7中所示,一种动力机重心位移机构,包括缸套本体1,所述缸套本体1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缸套2,所述第一缸套2中上部设有两个水平设置的侧臂3,并对称设置在第一缸套2上,且两个侧臂3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缸套2和侧臂3内部设有相互连通的空腔,所述侧臂3上设有两个对称竖向设置的第二缸体10,所述第二缸体10内设有可沿着第二缸体10上下移动的第二活塞11。
[0031] 所述第一缸套2顶部设有伸入到第一缸套2内的浮桶式第一活塞4,所述第一活塞4顶部设有八个悬臂5,每两个悬臂5为一组,同组悬臂5的朝向相同,四组悬臂5朝向四个不同方向,对称设置的两组四个悬臂5设置在一个平面上,或四组八个悬臂5位于同一平面上,位于上部的第二活塞11顶部通过第一拉簧12与悬臂5连接。
[0032] 所述悬臂5内设有工作腔室6,所述工作腔室6与第一活塞4相连接的一端设有柱塞7,所述柱塞7包括锥形体,所述锥形体的轴线上设有弹簧心轴13,所述弹簧心轴13与柱塞7连接,还包括安装在腔室另一端的弹簧套筒14,所述弹簧心轴13和弹簧套装之间设有第一压缩弹簧15,所述第一压缩弹簧15的一端套装在弹簧心轴13上,另一端伸入到弹簧套筒14内。
[0033] 所述工作腔室6为筒状,靠近柱塞7的一端设有与柱塞7的锥形体相配合的锥筒,所述柱塞7可在工作腔室6内滑动,所述柱塞7上设有油封和导向环,所述工作腔室6与第一缸套2内的空腔相互连通。
[0034] 所述弹簧套筒14贯穿悬臂5悬空端端部并延伸至工作腔室6外,位于工作腔室6外的弹簧套筒14端部设有滑轮固定架16,所述滑轮固定架16上设有第一滑轮17;所述第一缸套2底部设有第三活塞8,所述第三活塞8上设有四个均匀布置的支架9,四个支架9朝向四个不同的方向,四个支架9位于同一平面上,并与悬臂5位于同一竖向平面内,所述支架9与第一滑轮17之间设有第一拉绳18,所述第一拉绳18一端接支架9,另一端接柱塞7,位于下部的活塞底部通过第一拉簧12与支架9连接。
[0035] 所述悬臂5与之架设有第二拉簧24,所述第二拉簧24与悬臂5之间以及第二拉簧24与支架9之间均设有连接螺柱25。
[0036] 所述悬臂5与支架9之间设第二压缩弹簧26,所述第二压缩弹簧26一端通过第一心轴28与悬臂5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弹簧套筒27与支架9连接。
[0037] 所述侧臂上设有支撑架19,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19底部延伸至第一缸套2底部,所述支撑架19底部设有第一定滑轮20,所述悬臂5与第三活塞8之间设有第二拉绳21,所述第二拉绳21通过第一定滑轮20改变拉动方向。
[0038] 所述支撑架19顶部延伸至悬臂5上方,所述支撑架19顶部设有第二定滑轮22,所述悬臂5与之架之间设有第三拉绳23,所述第三拉绳23通过第二定滑轮22改变拉动方向。
[0039] 工作时,首先利用高压将液体介质,如水、油等注入侧臂3内的空腔,液体介质通过内部相互连通的腔室,进入第一活塞4与第一缸套2之间,当空腔注满液体介质后,在液体介质不断增多,内部压力逐渐增大的情况下,第一活塞4与第一缸套2之间、第三活塞8与第一缸套2之间、第二缸体10与第二活塞11之间同时发生相对的位移,即活塞运动,使得空腔内的空间增多,储水量增大,与此同时,在第一拉绳18作用下,将柱塞7向外拉拽,使得工作腔室6内的柱塞7朝向悬臂5的悬空端移动,移动后的工作腔室6注入液体介质,使得该装置整体设有柱塞7一端的重量增加,从而实现重心的偏移。
[0040] 排水后,第一活塞4与第一缸套2之间、第三活塞8与第一缸套2之间、第二缸体10与第二活塞11之间同时发生复位的位移,即活塞复位,水量排出,同时,悬臂5上设有的工作腔室6内的柱塞7复位,将工作腔室6内的液体介质排出,使得该装置整体设有柱塞7一端的重量减轻,从而实现重心的复位。
[0041] 当没有液体注入时,设备重心位于Z轴与Y轴之间,当液体注入后,设备重心偏移,位于X轴与Z轴之间。
[0042]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做了描述,很显然,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仍可做出很多变化。在此,应该说明,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所做出的任何改变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