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电机

申请号 CN201610160907.3 申请日 2016-03-10 公开(公告)号 CN106050536A 公开(公告)日 2016-10-26
申请人 李建芳; 发明人 李建芳;
摘要 一种 循环 水 力 发 电机 组,是由水池一、水池二、水池三、发电 水轮机 、抽水 泵 、耐高压抽水管、耐高压 排水管 组成,其中,水池一安置在底部,水池二是安置在中部,水池三是安置在上部,由耐高压排水管将水池三连接到水池一,水管上下落差呈40度,水位落差高度120米,而13个发电水轮机分别安装在耐高压排水管上。抽水泵系统分别安置在河水边岸上与水池一至水池二中,耐高压抽水管是分别将水池一、水池二和水池三连接起来,每一条耐高压抽水管分别都连接着一个抽水泵,继而形成一个循环水力 发电机组 。
权利要求

1.一种循环电机组,其特征在于:该机组是由水池一(1)、水池二(2)、水池三(3)、发电水轮机(4)、抽水(5)、耐高压抽水管(6)、耐高压排水管(7)组成:
所述的水池一(1)是安置在底部;
所述的水池二(2)是安置在中部;
所述的水池三(3)是安置在上部;
所述的发电水轮机(4)共有十三个;
所述的抽水泵(5)共有十五个;
所述的耐高压抽水管(6)共有十五条;
所述的耐高压排水管(7)是一条;
上述水池一(1)、水池二(2)、水池三(3)、发电水轮机(4)、抽水泵(5)、耐高压抽水管(6)、耐高压排水管(7)组合时,是由耐高压排水管(7)将水池三(3)连接到水池一(1),水管上下落差呈40度,水位落差高度120米,而13个发电水轮机(4)分别安装在耐高压排水管(7)上,安装时是从水池三(3)沿着耐高压排水管(7)往下距离三十米处安装第一个发电水轮机组(4)再往下是每十米安装另一个发电水轮机组(4),而15个抽水泵分别有五个是安装在河水边岸上,另五个安置在水池一(1)中,另五个安置在水池二(2),耐高压抽水管(6)是分别五条并排将河水边岸上与水池一(1)和水池二(2)连接起来,另外五条也是并排将水池二(2)和水池三(3)连接起来,其中,每一条耐高压抽水管(6)都连接着一个抽水泵(5),继而形成一个循环水力发电机组

说明书全文

一种循环电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水力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循环水力发电机组。背景技术:
[0002] 水力发电,是将水能转换为电能,是各能源发电中效力最优势一种。
[0003] 目前建造传统大坝式水力发电站,首先要解决的是水位落差,是电站的先决条件,需要人工修筑能集中水流落差调节流量的水工建筑物,如建拦河大坝,就意味着面对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大坝蓄水后,大量农田村庄被淹没,造成大量移民搬迁,自然生态受到严重影响,阻隔了多种鱼类巡游繁殖的场所,造成古代历史文物古迹,植物多元化被淹没灭绝。巨大的水库加重引起地球板不平衡,易诱发地震
[0004] 工程投资费用大,有超亿元甚至几十亿、几千亿的,而且建设周期长,是至今仍然无法解决的重大难题。
[0005] 一百多年来,人类在没有新技术能解决上述难题的情况下,不得不忍受现行技术的存在,在漫长的时间里,也有不少科学家们试图以更完善廉价,便捷的新技术来取代它。但不知是因为研究方法,方向存在误区?或是因为过于遵循所谓“守恒定律”原理的缘故,大家都认为水循环发电的理论不可能存在,对水循环发电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所以时至今日,除了科学家们另辟途径发明了核能、热能能、太阳能发电外,水力发电新技术却还没有任何进展。
[0006] 因水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利用水力发电,取得更多电能驱动经济新发展,就要建设更多的水电站,就必须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作程序,如勘探、论证、设计、上报、审批、筹资等等工作过程才得以开工。所涉及到的部都是属于重大情关民生问题,没有强有力的政府行为是很难办到的,所以,本创新发明新技术方法,取代传统技术方法,少走部门关卡,实现投资少,效益高而且不占用耕地的新水力发电站才能换起民众的共同参与,才能引领电业的更大发展。
[0007]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克服上述现有难题而提供一种节能环保新一代循环水力发电机组,该机组取而代之解决发电问题,又能保护生态环境。是切底解决时隔一百多年来大坝式水利发电站所存在的一系列各种问题。在本发明面前不复存在。该机组最大优点在于实现投资与效益逆差比例最大化,追求利润来源于利用四两拨千斤的方法,巧妙的利用有限的水源在循环流动中产生无限重复利用的效果,达到推动十多台水轮机组同时旋转发电。然后,利用产出电能量的总合数减去抽水用电的总合数,得出剩余电量得于使用。该发明不但节省投资,而且工程建设时间短,实现安全发电生产无污染、无排放,降低水源消耗,产出效益高。是一举多得,两全齐美的技术方法,就是本发明的理论基础
[0008] 发明技术原理,具体包括,该机组是由:水池一,水池二,水池三,发电水轮机,抽水,耐高压抽水管,耐高压排水管组成,其中,水池一是安置在底部,水池二是安置在中部,水池三是安置在上部,由耐高压排水管将水池三连接到水池一,排水管上下落差呈40度,水位落差高度120米,而13个发电水轮机分别安装在耐高压排水管上。抽水泵系统分别安置在河水边岸上与水池一至水池二中,耐高压抽水管是分别将水池一,水池二,和水池三连接起来,每一条耐高压抽水管分别都连接着一个抽水泵,继而形成一个循环水力发电机组。
[0009]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10] 一种无坝式循环水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该机组是由水池一(1)、水池二(2),水池三(3),发电水轮机(4),抽水泵(5),耐高压抽水管(6),耐高压排水管(7)组成:
[0011] 所述的水池一(1)是安置在底部;
[0012] 所述的水池二(2)是安置在中部;
[0013] 所述的水池三(3)是安置在上部;
[0014] 所述的发电水轮机(4)共有十三个;
[0015] 所述的抽水泵(5)共有十五个;
[0016] 所述的耐高压抽水管(6)共有十五条;
[0017] 所述的耐高压排水管(7)是一条;
[0018] 上述水池一(1)、水池二(2)、水池三(3)、发电水轮机(4)、抽水泵(5)、耐高压抽水管(6)、耐高压排水管(7)组合时,是由耐高压排水管(7)将水池三(3)连接到水池一(1),水管上下落差呈40度,水位落差高度120米,而13个发电水轮机(4)分别安装在耐高压排水管(7)上,安装时是从水池三(3)沿着耐高压排水管(7)往下距离三十米处安装第一个发电水轮机组(4)再往下是每十米安装另一个发电水轮机组(4),而15个抽水泵口径为20厘米分别有五个是安装在河水边岸上,另五个安置在水池一(1)中,另五个安置在水池二(2),耐高压抽水管(6)是分别五条并排将河水边岸上与水池一(1)和水池二(2)连接起来,另外五条也是并排将水池二(2)和水池三(3)连接起来,其中,每一条耐高压抽水管(6)都连接着一个抽水泵(5),继而形成一个循环水力发电机组。
[0019] 本发明的应用原理:将水池一(1)、水池二(2)和水池三(3)布局建设好,并根据技术方案将发电水轮机(4),抽水泵(5),耐高压抽水管(6)和耐高压排水管(7)连接组合成一个循环水力发电机组.将本发明与其配套的高压变压器,高压输电线等接连接好。在发电前,首先起动抽水泵系统口径为20厘米,把水从河边以0.8立方米/秒的速度抽到水池一(1),至水池二(2)和水池三(3)中灌满,当水池三(3)开闸放水发电时,由于耐高压排水管(7)上下落差呈40度,水位落差高度120米,则水流量是以0.8立方米/秒的速度往耐高压排水管(7)下冲,继而产生推动力 并同时推动十三个发电水轮机(4)同时旋转发电,当水池三(3)的水流到水池一(1)时,关闭河水边岸上的抽水泵,再由安置在水池一(1)里的五个抽水泵(5)继续抽水到水池二(2)时,同时由安置在水池二(2)里的五个抽水泵(5)也不停的抽水到水池三(3)中,水的抽进和水的流出是相等的,所以水在三个水池中循环流动而达到重复利用之目的。
[0020] 本发明既有如下优点:建设本发明电站条件简单,所建设的地域没有局限性,依托自然环境,充分利用成熟的发电技术,在有自然水的地方与水资源综合利用,无需建造拦河大坝,不占用耕地,不用移民搬迁。比传统大坝式水利发电站容易建造等特点,不但大幅度节约水源,而且降低水源消耗,及保护生态环境,符合国家环保政策。又能起到满足工农业发展生产用电需求,待将来治理沙漠地区,是它大显伸手的地方,有了电能必将变成绿色家园和富饶的粮仓,其意义十分重大。
[0021]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在图1中,1是水池一,2是水池二,3是水池三,4是发电水轮机,5是抽水泵,6是耐高压抽水管,7是耐高压排水管。
[0023] 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4] 本发明是由水池一(1),水池二(2),水池三(3),发电水轮机(4),抽水泵(5),耐高压抽水管(6),耐高压排水管(7)组成。
[0025] 图1所示的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是水池一(1),2是水池二(2),3是水池三(3),4是发电水轮机(4),5是抽水泵(5),6是耐高压抽水管(6),7是耐高压排水管(7)。
[0026] 此外,所述的水池一(1)是安置在底部;
[0027] 所述的水池二(2)是安置在中部;
[0028] 所述的水池三(3)是安置在上部;
[0029] 所述的发电水轮机(4)共有十三个;
[0030] 所述的抽水泵(5)共有十五个;
[0031] 所述的耐高压抽水管(6)共有十五条;
[0032] 所述的耐高压排水管(7)是一条;
[0033] 上述水池一(1)、水池二(2)、水池三(3)、发电水轮机(4)、抽水泵(5)、耐高压抽水管(6)、耐高压排水管(7)组合时,是由耐高压排水管(7)将水池三(3)连接到水池一(1),水管上下落差呈40度,水位落差高度120米,而13个发电水轮机(4)分别安装在耐高压排水管(7)上,安装时是从水池三(3)沿着耐高压排水管(7)往下距离三十米处安装第一个发电水轮机组(4)再往下是每十米安装另一个发电水轮机组(4),而15个抽水泵口径为20厘米。分别有五个是安装在河水边岸上,另五个安置在水池一(1)中,另五个安置在水池二(2),耐高压抽水管(6)是分别五条并排将河水边岸上与水池一(1)和水池二(2)连接起来,另外五条也是并排将水池二(2)和水池三(3)连接起来,其中,每一条耐高压抽水管(6)都连接着一个抽水泵(5),继而形成一个循环水力发电机组。
[0034] 本发明的应用原理:
[0035] 将水池一(1),水池二(2)和水池三(3)布局建设好,并根据技术方案将发电水轮机(4),抽水泵(5),耐高压抽水管(6)和耐高压抽水管(7)连接组合成一个循环水力发电机组。将本发明与其配套的高压变压器,高压输电线等连接好,在发电前,首先起动抽水泵系统口径为20厘米,把水从河边以0.8立方米/秒的速度抽水到水池一(1)至水池二(2)和水池三(3)中灌满。当水池三(3)开闸放水发电时,由 于耐高压排水管(7)上下落差呈40度,水位落差高度120米,则水流量是以0.8立方米/秒的速度往耐高压排水管(7)下冲,继而产生推动力并同时推动十三个发电水轮机(4)同时旋转发电,当水池三(3)的水流到水池一(1)时关闭河水边岸上的抽水泵,再由安置在水池一(1)里的五个抽水泵(5)也不停的抽水到水池二(2)中,同时由安置在水池二(2)里的五个抽水泵(5)继续抽水到水池三(3)中,水的抽进和水的流出是相等的,所以,水在三个水池中循环流动而达到重复利用之目的。
[0036]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37] 在图2中,8是备用高压排水管(8)
[0038] 在图2中,9是备用高压排水管的调节开关(9)。是连接高压排水管(7)与备用高压排水管(8)交接处作调节开关与导向作用。是引导水流通道绕过维修机组的作用。
[0039] 在图2中,备用高压排水管(8)与阀门开关(9)的作用是在每三个发电机组维修时作水流通道的导向与开关作用,是为不影响到别的发电机组正常发电之目的。抽水泵(5)也安装有备用。实施例1:
[0039]
[0040] 建立三个规格为长20米×宽20米×深5米的水池,水池容量为2000立方米水(计量数是:长20米×宽20米×深5米=2000立方米水,而2000×3=6000立方水容量可供饱获发电量用水)。其中,三个水池分为水池一(1),水池二(2)和水池三(3),而水池一(1)是安置在底部,水池二(2)是安置中部,水池三(3)是安置在上部由全长是320米,口径为80厘米耐高压排水管(7)将水池三(3)连接到水池一(1),水管上下落差呈40度,直线水位落差高度是120米,形成320米曲线W型的一个2560立方米水流量的水流管道(计量数是:80厘米×320米=2560立方米水);在管道内流动,而13个发电水轮机(4)分别安装在耐高压排水管(7)上,安装时是从水池三(3)沿着耐高压排水管(7)往下距离三十米处安装第一个发电水轮机(4)再往下是每十米安装一个发电水轮机(4);15个抽水泵口径为20厘米分有五个安置在河水边岸上,另五个安置在水池一(1)中,另五个是安置在水池二(2)中,而耐高压抽水管(6)是分五条并排将河水边岸上与水池一(1)和水池二(2)连接起来,另外五条也是并排将水池二(2)和水池三(3)连接起来,其中每一条耐高压抽水管(6)都连着一个抽水泵(5),继而形成一个循环水力发电机组。
[0041] 本发明的装机容量。
[0042] 每一个发电水轮机组装机容量是:2500千瓦。总共安装13个发电水轮机组:2500千瓦×15机=32500千瓦。13个机组每天发电量为:
32500千瓦×24小时=780000千瓦/时。13个机组一年的发电量为:780000千瓦/时×365天=284700000千瓦/时。
[0043] 抽水用电量。
[0044] 15个抽水泵用电量是:每个抽水泵是45千瓦×15个=675千瓦。15个抽水泵每天用电量是675千瓦×24小时=16200千瓦/时。15个抽水泵一年用电量是:365天×16200千瓦/时=5913000千瓦/时。相当于1个机组的发电量作为抽水用电已足足有余。
[0045] 发电总合数减去抽水用电总合数。计数是:284700000千瓦/时-5913000千瓦/时=278787000千瓦/时。
一年剩余电量是:278787000千瓦/时。有相当于剩余12个机组的发电量送往用户。
[0046] 一年创收获利是:278787000千瓦/时×0.3元=83636100元。
[0047] 投资与回报估算。该电站一年建设总投资约肆千万元(4000万元)。
第二年发电收获盈利是:83636100元-40000000元=43636100元。
第二年底回收投资成本还赚得利润为43636100元。
第三年底净回收利润更可观是投资的两倍。
[0048] 本发明基础设施投入少,产生的效能大,能广泛及有效的解决全国各地用电紧张的问题。本发明必将成为划时代的电能革命,是引领该领域发展的方向,它的巨大贡献不仅属于本国,更属于全世界,是为投资者创造不可估量财富的机会。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