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有突出物的轮胎结构

申请号 CN201680020064.5 申请日 2016-04-05 公开(公告)号 CN107454876A 公开(公告)日 2017-12-08
申请人 朴桂正; 发明人 朴桂正;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适用于利用轮胎 变形 的动 力 生成系统,通过将与轮胎的变形连动的突出物结合到轮胎的内部而形成的轮胎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包括:轮胎;黏着层,位于上述轮胎的内侧面以及突出物形成层之间,用于将上述突出物形成层结合到轮胎的内部;突出物形成层,通过上述黏着层结合到上述轮胎的内部,用于对与轮胎的变形连动的突出物进行结合 支撑 ;从而能够将现有的轮胎适用于利用轮胎变形的动力生成系统的结合有突出物的轮胎结构。
权利要求

1.一种结合有突出物的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
适用于利用轮胎变形的动生成系统,通过将与轮胎的变形连动的突出物结合到轮胎的内部而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有突出物的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轮胎;黏着层,位于上述轮胎的内侧面以及突出物形成层之间,用于将上述突出物形成层结合到轮胎的内部;突出物形成层,通过上述黏着层结合到上述轮胎的内部,用于对与轮胎的变形连动的突出物进行结合支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合有突出物的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突出物保护层,用于在轮胎的内部对上述突出物进行保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合有突出物的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黏着层是通过将橡胶组合物配置到上述轮胎的内侧面和突出物形成层之间,然后通过加硫工程使橡胶组合物的物理性质发生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合有突出物的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出物形成层为了能够坚固地对突出物进行结合固定,使用包括按照一定的间隔排列的丝的钢帘线纤维、尼龙帘线纤维、芳纶帘线纤维、锦纶帘线纤维、混合帘线纤维、特种帘线纤维中的一个的帘线纤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合有突出物的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出物包括:凸缘部,从上述突出物的一端扩径形成且具有一定的面积;突起部,从上述凸缘部突出形成;其中,上述突出部的突起部贯通上述突出物形成层并结合固定到上述突出物形成层。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合有突出物的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出物保护层以围绕为了与利用轮胎变形的动力生成系统进行连接而突出的上述突出物的结合部周围的方式形成,在对突出物进行保护的同时,对结合固定突出物的突出物形成层进行覆盖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合有突出物的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出物形成层是上述钢丝在一个方向上以一定的间隔排列的第1钢帘线纤维和上述钢丝在另一个方向上以一定的间隔排列的第2钢帘线纤维相互重叠而形成的网格状重叠的钢帘线纤维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结合有突出物的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钢帘线纤维层还额外包括在与上述第1钢帘线纤维的钢丝不同度的相同方向上以一定的间隔排列上述钢丝的第3钢帘线纤维,以及在与上述第2钢帘线纤维的钢丝不同角度的相同方向上以一定的间隔排列上述钢丝的第4钢帘线纤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结合有突出物的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钢帘线纤维层还额外包括在与上述第1钢帘线纤维以及第3钢帘线纤维的钢丝不同角度的相同方向上以一定的间隔排列上述钢丝的第5钢帘线纤维,以及在与上述第2钢帘线纤维以及第4钢帘线纤维的钢丝不同角度的相同方向上以一定的间隔排列上述钢丝的第
6钢帘线纤维。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结合有突出物的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出物还包括:覆盖部,通过与贯通上述突出物形成层的上述突起部的末端结合,将突出物坚固地结合固定到突出物形成层中。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合有突出物的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出物通过以轮胎的左右对称轴作为基准交错配置的方式结合到突出物形成层中。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合有突出物的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橡胶/金属粘着剂层,位于上述黏着层和突出物之间,由橡胶/金属粘着剂构成。

说明书全文

结合有突出物的轮胎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利用轮胎变形的动生成系统,通过将与轮胎的变形连动的突出物结合到轮胎的内部而形成的轮胎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包括:轮胎;黏着层,位于上述轮胎的内侧面以及突出物形成层之间,用于将上述突出物形成层结合到轮胎的内部;突出物形成层,通过上述黏着层结合到上述轮胎的内部,用于对与轮胎的变形连动的突出物进行结合支撑;从而能够将现有的轮胎适用于利用轮胎变形的动力生成系统的结合有突出物的轮胎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与通过消耗汽油、柴油或液化石油(LP)气等燃料而产生动力的内燃机不同,电动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接收储存有电能电池(电池)所供应的电源从而驱动车轮行驶。如上所述的电动汽车因为不会生成内燃机中所产生的有害气体或噪音、粉尘等公害,非常环保,所以近年来正在积极开展与其相关的研究。
[0003] 电动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配备储存有电能的蓄电池,利用上述蓄电池中所储存的电能进行行驶。此外,在消耗掉上述蓄电池中所储存的电能之后,需要重新对蓄电池进行充电以便继续行驶。对于以汽油、柴油或LP气体为燃料的汽车,目前已有很多用于为汽车填充燃料的加油站。因此,如上所述的内燃机汽车在需要时可以随时方便地填充燃料。但是,目前用于补充电能的充电站却并不多见。所以,如果电动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蓄电池的电能被耗尽,则将难以继续行驶。
[0004] 与此同时,为了驱动电动汽车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但是,电动汽车却因为受到蓄电池的重量以及体积的限制而难以储存大量的电能。如下(专利文献)所述,现有的电动汽车只能利用储存于蓄电池中的电能进行行驶,而并没有配备能够利用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能量进行发电并对蓄电池进行充电的系统。而且,能够储存于蓄电池中的电能也被规定在一定的限度。因此,现有的电动汽车并不能实现远距离行驶。
[0005] (专利文献)
[0006] 公开专利第KR10-2013-0054083号(2013.05.24公开)“利用分离型电池的电动汽车”
[0007] 此外,内燃机汽车在填充燃料时并不需要较长的时间,能够实现快速填充。但是在使用蓄电池时,需要储存于蓄电池中的电能越多,为蓄电池进行充电所需的时间就越长。因此在每次行驶时都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进行充电,很难实现商用化的目的。
[0008] 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电动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或内燃机车辆的电池充电以及行驶相关的根本问题,已经出现了很多利用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轮胎变形的动力生成系统以及适用于该系统的新的轮胎结构相关发明。

发明内容

[0009]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问题。
[0010]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将与轮胎的变形连动的突出物结合到现有的轮胎中,使其能够将现有的轮胎适用于利用轮胎变形的动力生成系统中的结合有突出物的轮胎结构。
[0011]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对橡胶组合物进行加硫处理而形成黏着层,从而使突出物能够被坚固地结合到轮胎内部,同时能够通过弹性缓冲作用防止突出物导致轮胎损伤的结合有突出物的轮胎结构。
[0012]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适用本发明的结合有突出物的轮胎结构包括如下所述的构成。
[0013] 适用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的结合有突出物的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适用于利用轮胎变形的动力生成系统,通过将与轮胎的变形连动的突出物结合到轮胎的内部而形成。
[0014] 适用本发明之另一实施例的结合有突出物的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轮胎;黏着层,位于上述轮胎的内侧面以及突出物形成层之间,用于将上述突出物形成层结合到轮胎的内部;突出物形成层,通过上述黏着层结合到上述轮胎的内部,用于对与轮胎的变形连动的突出物进行结合支撑。
[0015] 适用本发明之又一实施例的结合有突出物的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突出物保护层,用于在轮胎的内部对上述突出物进行保护。
[0016] 适用本发明之又一实施例的结合有突出物的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黏着层是通过将橡胶组合物配置到上述轮胎的内侧面和突出物形成层之间,然后通过加硫工程使橡胶组合物的物理性质发生变化。
[0017] 适用本发明之又一实施例的结合有突出物的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突出物形成层为了能够坚固地对突出物进行结合固定,使用包括按照一定的间隔排列的丝的钢帘线纤维、尼龙帘线纤维、芳纶帘线纤维、锦纶帘线纤维、混合帘线纤维、特种帘线纤维中的一个或其他各种结构的帘线纤维。
[0018] 适用本发明之又一实施例的结合有突出物的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突出物包括:凸缘部,从上述突出物的一端扩径形成且具有一定的面积;突起部,从上述凸缘部突出形成;其中,上述突出部的突起部贯通上述突出物形成层并结合固定到上述突出物形成层。
[0019] 适用本发明之又一实施例的结合有突出物的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突出物保护层以围绕为了与利用轮胎变形的动力生成系统进行连接而突出的上述突出物的结合部周围的方式形成,在对突出物进行保护的同时,对结合固定突出物的突出物形成层进行覆盖
[0020] 适用本发明之又一实施例的结合有突出物的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突出物形成层是上述钢丝在一个方向上以一定的间隔排列的第1钢帘线纤维和上述钢丝在另一个方向上以一定的间隔排列的第2钢帘线纤维相互重叠而形成的网格状重叠的钢帘线纤维层。
[0021] 适用本发明之又一实施例的结合有突出物的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突出物还包括:覆盖部,通过与贯通上述突出物形成层的上述突起部的末端结合,将突出物坚固地结合固定到突出物形成层中。
[0022] 适用本发明之又一实施例的结合有突出物的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突出物通过以轮胎的左右对称轴作为基准交错配置的方式结合到突出物形成层中。
[0023] 适用本发明之又一实施例的结合有突出物的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橡胶/金属粘着剂层,位于上述黏着层和突出物之间,由橡胶/金属粘着剂构成。
[0024] 本发明能够通过如上所述的实施例和后续说明的构成和结合以及使用关系,实现如下所述的效果。
[0025] 本发明通过将与轮胎的变形连动的突出物结合到现有的轮胎中,使其能够将现有的轮胎适用于利用轮胎变形的动力生成系统中。
[0026] 此外,本发明通过对橡胶组合物进行加硫处理而形成黏着层,从而使突出物能够被坚固地结合到轮胎内部,同时能够通过弹性缓冲作用防止突出物导致轮胎损伤。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适用本发明的利用轮胎变形的动力生成系统的横向截面图。
[0028] 图2是图1的动力生成系统的纵向截面图。
[0029] 图3是对适用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的结合有突出物的轮胎结构进行示意的截面图。
[0030] 图4是对图3中的突出物和突出物形成层之间的结合关系进行示意的细节图。
[0031] 图5是对突出物形成层的一个实例进行示意的参考图。
[0032] 图6是对突出物形成层的另一个实例进行示意的参考图。
[0033] 图7是对2层钢帘线纤维重叠的钢帘线纤维层的一个实例进行示意的参考图。
[0034] 图8是对4层钢帘线纤维重叠的钢帘线纤维层的另一个实例进行示意的参考图。
[0035] 图9是对6层钢帘线纤维重叠的钢帘线纤维层的又一个实例进行示意的参考图。
[0036] 图10是对适用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的结合有突出物的轮胎结构的制造方法进行示意的图。
[0037] 图11至图15是用于对适用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的结合有突出物的轮胎结构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参考图。
[0038] 图16是对图3中的突出物和突出物形成层之间的结合关系进行示意的细节图。
[0039] 【符号说明】
[0040] 10:驱动部
[0041] 20:发电部
[0042] 30:轮胎
[0043] 31:左右对称轴
[0044] 110:突出物
[0045] 111:结合部
[0046] 112:凸缘部
[0047] 113:突起部
[0048] 114:覆盖部
[0049] 120:杆传递部
[0050] 130:旋转部
[0051] 210:永久磁
[0052] 220:线圈
[0053] 310:黏着层
[0054] 320:突出部形成层
[0055] 321:凸起插入孔
[0056] 322:钢丝
[0057] 323:钢帘线纤维层
[0058] 330:突出物保护层
[0059] 331:突出物插入孔
[0060] 332:帘线层
[0061] 333:特种橡胶层
[0062] 100a~d:第1至第4突出物
[0063] 310a:橡胶组合物层
[0064] 320a:突出部形成层
[0065] 323-1:第1钢帘线纤维
[0066] 323-2:第2钢帘线纤维
[0067] 323-3:第3钢帘线纤维
[0068] 323-4:第4钢帘线纤维
[0069] 323-5:第5钢帘线纤维
[0070] 323-6:第6钢帘线纤维
[0071] A:压力部件
[0072] B:支撑夹具
[0073] C:平坦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74]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适用本发明的结合有突出物的轮胎结构及其制造方法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下面对本发明进行说明的过程中,如果判定对公知功能或构成的详细说明可能会导致本发明的要旨变得不清晰,则将省略相关的详细说明。在整个说明书中,当记载为某个部分“包括”某个构成要素时,除非另有明确的相反记载,否则并不代表排除其他构成要素,而是代表还能够包括其他构成要素。
[0075] 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用于具有可旋转的轮胎的所有乘用物以及旋转的轮胎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发生屈曲/膨胀的所有实现形态,例如,能够适用于在内燃汽车中的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或电动摩托车等包括使用电池的电能作为动力源进行驱动的轮胎的运输设备中,利用在行驶过程中重力的作用下反复进行压缩和膨胀动作的轮胎变形生成动力或进行发电(总而言之,是利用在重力的作用下发生的行驶过程中的轮胎变形,尤其是利用轮胎的膨胀而进行发电)的,即,能够生成多种形态的动力或生成电能并借此对电池进行充电或直接将其作为电机的动力源进行使用的,利用轮胎变形的动力生成系统的轮胎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即,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将在行驶过程中与轮胎的变形(压缩及膨胀)连动的突出物结合到现有的轮胎内部,能够适用于利用轮胎变形的动力生成系统中的结合有突出物的轮胎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0076] 如图1至图9所示,适用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的适用于利用轮胎变形的动力生成系统中的结合有突出物的轮胎结构,包括:轮胎30;黏着层310,位于上述轮胎30的内侧面以及突出物形成层320之间,使得上述突出物形成层320结合到轮胎30的内部;突出物形成层320,通过上述黏着层310结合到上述轮胎30的内部,用于对与轮胎30的变形连动的突出物110进行结合支撑;此外,还能够根据需要包括:突出物保护层330,位于轮胎30的内部,用于对上述突出物110进行保护。
[0077] 适用本发明的动力生成系统,能够适用于如发电、空气压缩、液压压缩、对发条弹簧的驱动力压缩以及其他各种动力的生成,下面,将结合图1及图2对上述动力生成系统中的一个实例即发电系统进行详细说明。上述发电系统包括:驱动部10,将轮胎30的变形转换为驱动力;发电部20,利用通过上述驱动部10转换的驱动力进行发电;其中,上述发电部20是利用上述驱动部10所传递的驱动力进行发电的构成,作为一实例,能够利用后述的旋转部130所传递的旋转力通过永久磁铁210和线圈220之间的作用(即,利用当永久磁铁210或线圈220中的某一个发生旋转时生成感应电动势的原理)进行发电。此外,上述驱动部10是将汽车(这是包括如自行车、轿车、货车等通过安装轮胎30进行行驶的所有乘用装置的概念)行驶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轮胎30变形转换为驱动力的构成。汽车的轮胎30在行驶过程中会反复发生周期性的变形,即在行驶过程中与地面接触的轮胎30面会因为汽车的自重等原因而被压缩,接下来伴随汽车的继续行驶即轮胎30的旋转而脱离地面的轮胎30面将在轮胎30内部气压的作用下使被压缩的部分重新膨胀恢复到原状态,从而使轮胎30在行驶过程中反复发生压缩和膨胀,上述动力生成系统能够利用上述驱动部10将如上所述的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反复发生压缩和膨胀的轮胎30的变形转换为驱动力,并利用通过如上所述的方式转换的驱动力在上述发电部20中进行发电,从而能够对内燃机的电池、尤其是能够对电动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电池(蓄电池)进行充电,或直接将其作为电动汽车电机的驱动力进行使用。尤其是,上述驱动部10能够将如上所述的轮胎30的压缩和膨胀过程中的变形转换为往返运动并进而转换为驱动力,为此,上述驱动部10如图1等所示,能够包括:突出物110,结合到轮胎30并与轮胎30的变形联动;杆传递部120,将上述突出物110的运动传递到下述旋转部130中;以及旋转部130,与通过上述杆传递部110传递的上述突出物110的运动联动旋转并将驱动力传递到上述发电部20中。
[0078]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上述说明的利用轮胎变形的动力生成系统的结合有突出物的轮胎结构。如上所述,适用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的结合有突出物的轮胎结构,能够包括上述轮胎30、黏着层310、突出物形成层320或突出物保护层330。
[0079] 作为上述轮胎30能够使用现有的轮胎,本发明能够通过将突出物110结合到现有的轮胎30中而形成,为了将其适用到利用轮胎变形的动力生成系统,无需全新生产一体结合突出物110的轮胎而能够直接适用于现有的轮胎30中。但是,上述轮胎结构也能够不使用现有的轮胎30,而是制造出全新的包括黏着层310、突出物形成层320或突出物保护层330的轮胎。
[0080] 上述黏着层310位于上述轮胎30的内侧面和突出物形成层320之间,使得上述突出物形成层320能够被结合到轮胎30的内部,能够由一个以上的层构成,可以使用能够将上述突出物形成层320结合到轮胎30内部的各种手段,作为一实例,能够将包括生橡胶和硫的黏着(橡胶)组合物配置到上述轮胎30的内侧面和突出物形成层320之间,然后通过加硫工程使橡胶组合物的物理性质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上述黏着层(310)(作为上述黏着组合物能够使用除生橡胶之外的各种形态的具有粘着性的物质)。在通过上述方式形成黏着层310时,能够将突出物形成层320坚固地结合到上述轮胎30的内部,还能够通过弹性缓冲作用防止突出物110导致轮胎30的损伤,而且通过利用在轮胎制造中所使用的橡胶组合物以及加硫工程用的装置,从而实现良好的经济性。作为形成上述黏着层310的过程的一个实例,能够首先包括:研磨步骤,通过对轮胎30的内侧面进行打磨而使其变得粗糙;此时,还能够包括向轮胎30内侧面中经过研磨的粗糙面额外涂抹黏着用橡胶即生橡胶胶并进行干燥的过程。
[0081] 上述突出物形成层320通过上述黏着层310结合到上述轮胎30的内部,是用于对与轮胎30的变形连动的突出物110进行结合支撑的结构,即,使得适用于利用轮胎30变形的动力生成系统中的突出物110被结合到轮胎30中。上述突出物110如图3所示,通过以轮胎30的左右对称轴31作为基准交错配置的方式结合到下述突出物形成层320中,与上述轮胎30的变化连动的一个突出物和在上述一个突出物之后立即与上述轮胎30的变化连动的另一个突出物,将以上述左右对称轴31作为基准配置在左右相反的方向。以图3为例进行说明,当假定位于左右对称轴31的左侧方向上的第1突出物110a最先与轮胎30的变形连动时,在上述第1突出物110a之后与轮胎30连动的第2突出物110b将位于左右对称轴31的右侧方向,而在上述第2突出物110b之后与轮胎30连动的第3突出物110c将位于左右对称轴31的左侧方向,而在上述第3突出物110c之后与轮胎30连动的第4突出物110d将位于左右对称轴31的右侧方向。通过如上所述的突出物110的排列,能够实现动力扭矩的柔和化、动力扭矩的分散、连续性传递、提升动力效率、改善捻缝现象、降低噪音和震动等效果。上述突出物110和突出物形成层320之间的结合关系能够有多种不同的实例,作为一实例,如图3及图4所示,能够包括:结合部111,与杆传递部120结合;凸缘部112,从上述结合部111的一端扩径形成且具有一定的面积;突起部113,从上述凸缘部112突出形成;覆盖部114,与贯通上述突出物形成层320的上述突起部113的末端结合,将突出物110坚固地结合固定到突出物形成层320中;其中,可以采用通过将上述突出物110的突起部113插入到上述突出物形成层320中而使得突出物110被结合固定到突出物形成层320中的结合关系。
[0082] 即,在上述突出物110采用包括:凸缘部112,从上述结合部111的外径扩径形成且具有一定的面积;突起部113,从上述凸缘部112突出形成切具有尖锐的末端;覆盖部114,与上述突起部113的末端结合;的结构的形态下,在上述突出物110的突起部113贯通上述突出物形成层320之后,使得上述覆盖部114结合到贯通突出物形成层320并突出的上述突起部113的末端,从而使上述突出物110能够被坚固地结合固定到上述突出物形成层320中。上述突起部113将钻入突出物形成层320或通过在突出物形成层320中贯通形成的凸起插入孔
321,从而使上述突起部113贯通突出物形成层320。在必要时,在上述突起部113的末端和覆盖部114之间的接触部位中,能够通过捻缝(caulking)或焊接或其他如螺栓结合等多种方法进一步巩固两者之间的结合力。上述突出物形成层320能够采用如图5所示的一体形成的结构,而为了能够更加容易地形成上述轮胎结构,即,为了能够在制造工程上更加容易地在现有轮胎30的内周面形成突出物形成层320,能够采用如图6所示的分成多个形成的结构。
此外,在上述突出物110的外周面,为了实现与上述黏着层310中的生橡胶成分的坚固的结合,能够在向通常由金属制成的上述突出物110的外周面涂布橡胶/金属粘着剂之后再对其进行干燥的状态下使用。如上所述的向突出物110的外周面涂布橡胶/金属粘着剂的工程以及因此而形成的突出物110外周面上的橡胶/金属粘着剂层,将有助于在后续的加硫工程中在突出物110和(橡胶)黏着层310之间形成坚固的结合关系。
[0083] 此外,为了能够坚固地对突出物110进行结合固定,如图5所示,上述突出物形成层320的特征在于:使用包括在薄板内按照一定的间隔排列的钢丝322的钢帘线纤维,或使用尼龙帘线纤维、芳纶帘线纤维、锦纶帘线纤维、混合帘线纤维乃至特种帘线纤维等(只要能够实现坚固的结合固定效果,也能够使用其他各种形态的帘线纤维)。即,上述突出物形成层320的核心功能在于,为了防止结合到突出物形成层320中的上述突出物110发生脱离而使其坚固的结合,因此不仅需要避免在受到外部冲击等时发生损伤或破损,而且为了能够对突出物110进行强力压迫而不应该轻易地被拉伸。为此,作为一个实例进行说明的上述钢帘线纤维如图5所示,通过在薄板内紧密地按照一定的间隔排列钢丝322,能够避免薄板被轻易地拉伸、损伤、破损并使其具有一定的刚性。尤其是,如上所述,以在上述突出物形成层
320中以一定的间隔贯通形成凸起插入孔321的实施例为例,通过使排列在突出物形成层
320中的上述钢丝322不被上述凸起插入孔321切断而使其以围绕凸起插入孔321周围的方式迂回通过凸起插入孔321,能够对凸起插入孔321周围部分的刚性进行强化,从而避免凸起插入孔321的周围部分因为受到外部冲击等而发生损伤或破损,而作为另一实例,如图16所示,也能够采用在上述钢丝322被排列在突出物形成层320中的状态下直接使上述凸起插入孔321贯通突出物形成层321的结构。
[0084] 此外,上述突出物形成层320如图7所示,上述钢丝322在一个方向上以一定的间隔排列的第1钢帘线纤维323-1和上述钢丝322在另一个方向上以一定的间隔排列的第2钢帘线纤维323-2相互重叠,从而形成两个薄板的钢丝322相互网格状重叠的钢帘线纤维层323。即,为了相对于以单一薄板形成的方式强化其突出物形成层320的刚性,形成由多个薄板重叠形成的钢帘线纤维层323,此时,尤其是通过使所重叠的第1钢帘线纤维323-1中的钢丝
322所形成的方向(左侧倾斜方向)和第2钢帘线纤维323-2中的钢丝322所形成的方向(右侧倾斜方向)以相互不同的方向形成,较佳地以两者重叠时能够形成网格形态的相互不同的方向形成,能够使两个薄板重叠的钢帘线纤维层323的钢丝322相互以网格形态重叠,从而进一步强化突出物110的结合固定效果。
[0085] 作为另一实例,上述钢帘线纤维层323如图8所示,还能够形成额外包括在与上述第1钢帘线纤维323-1的钢丝322不同度的相同方向上以一定的间隔排列上述钢丝322的第3钢帘线纤维323-3,以及在与上述第2钢帘线纤维323-2的钢丝322不同角度的相同方向上以一定的间隔排列上述钢丝322的第4钢帘线纤维323-4的4层的薄板层。即,以如上所述的上述第1钢帘线纤维323-1的钢丝322向左侧方向倾斜23°左右的情况为例,上述第3钢帘线纤维323-3的钢丝322能够以在同上的左侧方向上仅对角度进行变更的26°左右的倾斜角度形成,此外以如上所述的上述第2钢帘线纤维323-2的钢丝322向右侧方向倾斜23°左右的情况为例,上述第4钢帘线为323-4的钢丝能够以在同上的右侧方向上仅对角度进行变更的26°左右的倾斜角度形成,使得由第1钢帘线纤维323-1和第2钢帘线纤维323-2重叠形成的钢丝322的网格形态和由第3钢帘线纤维323-3和第4钢帘线纤维323-4重叠形成的钢丝322的网格形态互不相同,从而通过由4个层的薄板重叠形成的钢帘线纤维层323,进一步提升突出物110结合固定效果。
[0086] 作为另一实例,上述钢帘线纤维层323如图9所示,还能够额外包括第5钢帘线纤维323-5和第6钢帘线纤维323-6。此时,上述第5钢帘线纤维323-5的钢丝322能够以在与第1钢帘线纤维323-1以及第3钢帘线纤维323-3的钢丝322相同的左侧方向上仅对角度进行变更的29°左右的角度形成,而上述第6钢帘线纤维323-6的钢丝322能够以在于第2钢帘线纤维
323-2以及第4钢帘线纤维323-4的钢丝322相同的右侧方向上仅对角度进行变更的29°左右的角度形成,从而通过由6个层的薄板重叠形成的钢帘线纤维层323,进一步提升突出物110结合固定效果。
[0087] 此外,所使用的帘线纤维还能够是如尼龙帘线纤维、芳纶帘线纤维、锦纶帘线纤维、混合帘线纤维或其他具有各种结构的帘线纤维(也能够使用特种帘线纤维)等。
[0088] 上述突出物保护层330是用于在轮胎30的内部对上述突出物110进行保护的构成。即,如图3所示,上述突出物保护层330以围绕为了与利用轮胎变形的动力生成系统进行连接而突出的上述突出物110的结合部111周围的方式形成,在对上述突出物110进行保护的同时,对结合固定突出物110的上述突出物形成层320进行覆盖。为此,上述突出物保护层
330如图3所示,能够由包括帘线层332和一个以上的特种橡胶层333的多个层构成。上述突出物保护层330如图3所示,为了以围绕上述突出物110结合部111的周围的方式结合,能够在上述突出物保护层330中以一定的间隔贯通形成突出物插入孔331。通过以与上述突出物
110结合部111的外径相同的直径形成的上述突出物插入孔331,上述突出物保护层330能够紧密地围绕在上述突出物110结合部111的周围,使得突出物110不会向(从)轮胎30的内部过度突出,从而确保其能够被坚固地结合并受到保护。
[0089] 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15对包括上述结构的结合有突出物的轮胎结构的制造方法进行详细说明。通过上述结合有突出物的轮胎结构的制造方法,能够为了利用轮胎变形的动力生成系统,通过将与轮胎30的变形连动的突出物110结合到轮胎30中,形成结合有突出物的轮胎结构。上述制造方法,包括:黏着组合物粘贴步骤S1,将用于形成黏着层310的黏着组合物粘贴到轮胎30的内部;形成层粘贴步骤S2,将用于对与轮胎30的变形连动的突出物110进行结合支撑的突出物形成层320粘贴到已粘贴于轮胎30内部的黏着组合物中;在必要时,还能够额外包括:加硫步骤S3,通过在一定的时间内对上述黏着组合物进行加压和加热,使其发生用于改变其物理性质的化学作用。
[0090] 上述黏着组合物粘贴步骤S1,是将用于形成黏着层310的黏着组合物粘贴到轮胎30内部的步骤,通过上述黏着组合物,能够将用于对上述突出物110进行结合支撑的突出物形成层320结合到轮胎30的内部。在上述黏着组合物粘贴步骤S1,能够包括:研磨步骤,在粘贴黏着组合物之前,通过对轮胎30的内侧面进行打磨而使其变得粗糙,从而使黏着组合物能够紧密贴合到上述轮胎30的内侧面。作为上述黏着组合物,能够使用为了粘贴金属、合成树脂等而已经被广泛使用的各种组合物,尤其是在作为上述黏着组合物使用包含生橡胶和硫的橡胶组合物时,需要执行后续说明的加硫步骤S3。在上述黏着组合物粘贴步骤S1,能够如图11所示,形成多个由包含生橡胶和硫的橡胶组合物构成的层310a。此时,能够根据需要在粘贴上述黏着组合物之前所实施的上述研磨步骤之后,还能够包括向轮胎30内侧面中经过研磨的粗糙面额外涂抹黏着用橡胶即生橡胶胶水并进行干燥的过程。
[0091] 上述形成层粘贴步骤S2,是将用于对与轮胎30的变形连动的突出物110进行结合支撑的突出物形成层320粘贴到已粘贴于轮胎30内部的黏着组合物中的步骤。在上述形成层粘贴步骤S2中,能够采用如图5所示的在向形成为一体的突出物形成层320结合突出物110之后再将已结合突出物110的突出物形成层320粘贴到黏着组合物中的方式,或采用如图6所示的在向分成多个的各个突出物形成层320a分别结合突出物110之后在将已结合突出物110的突出物形成层320a分别粘贴到黏着组合物中的方式。因为上述轮胎30内部形态的影响,在使用形成为一体的突出物形成层320时,可能难以将突出物形成层320粘贴到黏着组合物中,但是在分别粘贴分成多个的突出物形成层320a时,能够轻易地完成上述形成层粘贴步骤S2。图12中图示了将用于对突出物110进行结合支撑的突出物形成层320粘贴到上述黏着(橡胶)组合物中的一个实例。在上述形成层粘贴步骤S2中所使用的结合有突出物
110的突出物形成层320,能够通过将上述突出物110的突起部113插入到上述突出物形成层
320中而使得突出物110被结合固定到突出物形成层320中的过程形成。即,在上述突出物
110采用包括:凸缘部112,从上述突出物110的一端外径扩径形成且具有一定的面积;突起部113,从上述凸缘部112的下端突出形成切具有尖锐的末端;覆盖部114,与上述突起部113的末端结合;的结构的形态下,在上述突出物110的突起部113贯通上述突出物形成层320之后,使得上述覆盖部114结合到贯通突出物形成层320并突出的上述突起部113的末端,从而使上述突出物110能够被坚固地结合固定到上述突出物形成层320中。在必要时,在上述突起部113的末端和覆盖部114之间的接触部位中,能够通过捻缝(caulking)或焊接过程或螺栓结合等多种方法进一步巩固两者之间的结合力。
[0092] 此外,上述制造突出物形成层320本身的过程,是为了坚固地对突出物110进行结合固定而按照如图5所示的方式,在薄板内以一定的间隔排列钢丝322而制造钢帘线纤维的过程。即,上述突出物形成层320的核心功能在于,为了防止结合到突出物形成层320中的上述突出物110发生脱离而使其坚固的结合,因此不仅需要避免在受到外部冲击等时发生损伤或破损,而且为了能够对突出物110进行强力压迫而不应该轻易地被拉伸。因此,如图5所示,通过在薄板内紧密地按照一定的间隔排列钢丝322的过程,能够避免突出物形成层320被轻易地拉伸、损伤、破损并使其具有一定的刚性。此外,此时在上述突出物110的外周面,为了实现与上述黏着层310中的生橡胶成分(黏着组合物)的坚固的结合,还能够额外使用在向通常由金属制成的上述突出物110的外周面涂布橡胶/金属粘着剂之后再对其进行干燥的工程。如上所述的向突出物110的外周面涂布橡胶/金属粘着剂的工程以及因此而形成的突出物110外周面上的橡胶/金属粘着剂层,将有助于在后续的加硫工程中在突出物110和(橡胶)黏着层310之间形成坚固的结合关系。
[0093] 此外,作为制造上述突出物形成层320的另一个实例,如图7所示,上述钢丝322在一个方向上以一定的间隔排列的第1钢帘线纤维323-1和上述钢丝322在另一个方向上以一定的间隔排列的第2钢帘线纤维323-2相互重叠,从而利用由两个薄板的钢丝322相互网格状重叠的钢帘线纤维层323制造突出物形成层320。在上述情况下,能够相对于以单一薄板形成的方式强化其突出物形成层320的刚性,尤其是通过使所重叠的第1钢帘线纤维323-1中的钢丝322所形成的方向(左侧倾斜方向)和第2钢帘线纤维323-2中的钢丝322所形成的方向(右侧倾斜方向)以相互不同的方向形成,较佳地以两者重叠时能够形成网格形态的相互不同的方向形成,能够使两个薄板重叠的钢帘线纤维层323的钢丝322相互以网格形态重叠,从而进一步强化突出物110的结合固定效果。
[0094] 此外,作为制造上述突出物形成层320的又一个实例,如图8所示,还能够由额外包括在与上述第1钢帘线纤维323-1的钢丝322不同角度的相同方向上以一定的间隔排列上述钢丝322的第3钢帘线纤维323-3,以及在与上述第2钢帘线纤维323-2的钢丝322不同角度的相同方向上以一定的间隔排列上述钢丝322的第4钢帘线纤维323-4的4层的薄板层形成,或如图9所示,由再额外包括度5钢帘线纤维323-5(上述第5钢帘线纤维323-5是由在与第1钢帘线纤维323-1以及第3钢帘线纤维323-3的钢丝322相同的左侧方向上仅对角度进行变更的钢丝322形成)以及第6钢帘线纤维323-6(上述第6钢帘线纤维323-6是由在与第2钢帘线纤维323-2以及第4钢帘线纤维323-4的钢丝322相同的左侧方向上仅对角度进行变更的钢丝322形成)的6层的薄板层形成。在上述情况下,如上所述的由多个薄板重叠形成的钢帘线纤维层323能够进一步强化突出物110的结合固定效果。
[0095] 上述加硫步骤S3,是在作为黏着组合物使用包含生橡胶和硫的橡胶组合物时,通过在一定的时间内向上述黏着(橡胶)组合物施加能够引起化学作用的压力和热量而改变橡胶组合物的物理性质的步骤,包括覆盖步骤S31、压力部件固定步骤S32、压力温度调节步骤S33等。
[0096] 上述覆盖步骤S31如图13所示,是通过粘贴围绕上述突出物110的结合部111周围的覆盖部件330而对结合部111进行覆盖的步骤,在上述加硫步骤S3中,后续说明的压力部件(管A)将发生膨胀并对橡胶组合物进行加压,此时,如果上述结合部111处于突出的状态,则上述管A可能会在膨胀的过程中发生破损,因此为了避免上述结合部111突出而粘贴覆盖部件330。因为上述覆盖部件330与利用与上述说明的突出物保护层330相同的形态以及材料制成,所以在此将省略其详细说明。但是,因为上述覆盖部件330的特种橡胶层333是由已完成加硫的橡胶制成,所以在上述加硫步骤S3中将不会发生物理性质的变化。在上述覆盖步骤S31中,还能够额外包括在突出物形成层320和覆盖部件330之间涂布离型药品的步骤,以便于在上述加硫步骤S3结束之后能够轻易地移除上述覆盖部件330。当在上述加硫步骤S3结束之后不需要移除覆盖部件330时,能够形成包含突出物保护层330的轮胎结构(在上述情况下,其结构有助于形成更加坚固的突出物结合状态),而当在上述加硫步骤S3结束之后需要移除覆盖部件330时,鞥够形成没有突出物保护层330的轮胎结构(因为覆盖部件本身会形成突出物保护层,因此两者均使用附图符号330)。
[0097] 上述压力部件固定步骤S32如图14所示,是将向上述黏着(橡胶)组合物加压的压力部件A定位配置到上述轮胎30内部的步骤,包括平坦部件安装步骤S321、压力部件安装步骤S322、夹具安装步骤S323。
[0098] 上述平坦部件安装步骤S321,是安装用于对结合部111以及覆盖部件333进行覆盖的平坦部件C的步骤,为了能够均匀地向上述黏着(橡胶)组合物施加压力,通过对上述结合部111以及覆盖部件333进行覆盖而使得压力部件A的接触面变得平坦。上述平坦部件C能够使用如在加硫时不会轻易地与橡胶发生融合的材料类型(作为一实例使用聚四氟乙烯),或使用由尿烷制成的薄板(能够使用或不使用上述平坦部件C,在使用时,在平坦部件C和后续说明的压力部件A例如管之间能够涂布离型剂等药品)。
[0099] 上述压力部件安装步骤S322,是将向上述黏着(橡胶)组合物加压的压力部件A安装到平坦部件C的一侧的步骤,上述压力部件A能够使用如形成有空气流入孔(未图示)的环(甜甜圈)形态的管,位于平坦部件C和支撑夹具B之间。
[0100] 上述夹具安装步骤S323,是将用于对上述压力部件A进行支撑的支撑夹具B安装到压力部件A的一侧的步骤,上述支撑夹具B采用其侧面越接近中央就越向内侧突出的上下面开放的圆筒形形态,由左右对称的两个构成,在内侧面形成便于把持上述支撑夹具B的把手(未图示)以及与上述空气流入孔连通的小孔(未图示)。
[0101] 上述压力温度调节步骤S33如图15所示,是为了使上述黏着(橡胶)组合物能够通过加硫处理而发生物理性质的变化,在一定的时间(例如,2至7小时)之内向上述黏着(橡胶)组合物施加压力和热量的步骤,例如,通过将经过上述夹具安装步骤S323之后的轮胎30插入到加硫压力罐(未图示)中进行加热并向上述压力部件A注入空气而对上述黏着(橡胶)组合物进行加硫处理。当空气流入到位于上述平坦部件C和支撑夹具B之间的压力部件A中而使其膨胀时,上述压力部件A的一侧被上述支撑夹具B支撑而不会发生膨胀,而上述压力部件A的另一侧会对平坦部件C进行加压,即对结合部111以及覆盖部件330进行加压,从而对上述黏着组合物进行加压。在上述加硫步骤S3结束之后的轮胎30中,在移除支撑夹具B、压力部件A以及平坦部件C时能够得到如图3所示的形成突出物保护层330的轮胎结构,而在移除支撑夹具B、压力部件A、平坦部件C以及支撑部件330时能够得到没有突出物保护层330的轮胎结构。
[0102] 上面对适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如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为用于实现本发明之技术思想的一实施例,实现本发明之技术思想的所有变更例或修改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