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持产养殖池塘清洁的方法

申请号 CN201510687880.9 申请日 2015-10-13 公开(公告)号 CN106561535A 公开(公告)日 2017-04-19
申请人 梁桂清; 发明人 梁桂清;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保持 水 产养殖池塘清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养殖池塘建成矩形塘,塘内或旁边设有增 氧 机、排污 泵 ,塘旁边设置有浮游藻类繁殖池、砂滤池,塘底建有排污槽、隔板、括板,每天将塘底沉降的颗粒物体用括板括到排污槽进口上的拦截网上,大颗粒物体被拦截后手动清除,小颗粒物体进入排污槽后用排污泵抽到砂滤池过滤后清除。每隔5~30日加入液体絮凝剂絮凝塘水后产生沉降物,通过括板将沉降物括到排污槽内,再用泵抽到砂滤池过滤除去,过滤水回流塘内,完成过滤后,加入预先培养好的浮游藻类并开动增氧机1小时以上。通过以上方法,可以保持 水产养殖 池塘的清洁。
权利要求

1.一种保持产养殖池塘清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述技术方案:
水产养殖池塘建成矩形池塘,养殖塘内或旁边设置有增机、排污,养殖塘旁边设置有浮游藻类繁殖池、砂滤池。在养殖塘的四堤边中其中等长两堤边下的养殖塘底部各挖一个排污槽,每个排污槽进口处设有拦截网,两个排污槽之间塘底设置多长方形隔板,隔板垂直固定在养殖塘底上,其短边为高,其长边两端连接到两个排污槽边上并垂直于两个排污槽,相邻两隔板之间或隔板与相邻的平行于隔板的养殖塘堤边之间设有一块长方形括板,此括板长边垂直于隔板,括板短边为高,括板的底部两端各设有轮,轮沿平行于隔板的定轨移动,定轨固定在隔板旁的养殖塘底之上,定轨延伸到排污槽,括板底部与养殖塘底之间设置扁平的扫,括板两侧均设置有水平拉动装置,使括板在两个排污槽之间来回水平运动,带动扁平的扫括塘底。在养殖水产动物的周期内每天至少用括板括养殖塘底一次,将沉降在塘底上的死去的水产养殖动物和其它颗粒物体括到排污槽内的拦截网上,人工捡出拦截网上的被拦截的物体,其余更小物体进入排污槽后被排污泵抽送到砂滤池过滤除去,括塘底次数以括干净养殖塘底为准;在饲养水产动物的周期内,每隔5天~30天,向养殖塘中水面加入液体絮凝剂,并起动增氧机,5分钟~1小时之后,停增氧机,再过0.5小时~3小时之后,拉动括板将絮凝后的沉降物括到排污槽内,并由排污泵抽到砂滤池过滤,滤水回流到塘内,铲除滤渣,当清理完塘内的絮凝后的沉降物后,将浮游藻类培养池内预先培养好的浮游藻类放到养殖塘内并起动增氧机增氧1小时以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排污槽的长度与旁边的养殖塘堤边的长相等,排污槽的宽度在0.1米~1.2米,深度0.2米~1米,排污槽底部呈斜坡状,坡度0.2%~
5%,排污槽最低处设置排污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养殖塘底水平,养殖塘底在括扫过后不起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拦截网孔径1毫米~10毫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隔板高度为0.1米~2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括板高度为0.1米~0.6米之间,括板的长度为1米~25米之间,括板底部与塘底之间的距离为1厘米~20厘米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投入的絮凝剂用量为0.5ppm~100ppm(按重量计)。

说明书全文

一种保持产养殖池塘清洁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持水产养殖池塘清洁的方法,由以下技术方案构成:养殖塘内或旁边设置有排污、增机,在养殖塘旁边设置有砂滤池、浮游藻类培养池,在养殖塘底设置有排污槽、隔板、括板,通过括板、排污槽和排污泵将养殖塘每天产生的、沉降在塘底的小颗粒物体送到砂滤池过滤除去,滤水回流到养殖塘内,沉降在塘底的大颗粒物体通过括板括到排污槽的进口拦截网上除去;每隔一段时间往养殖塘投入絮凝剂絮凝养殖塘水且过滤除去絮凝后产生的沉降物,然后往养殖塘内加入培养好的浮游藻类。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中国的水产养殖面积很大,尤其是虾类养殖面积,中国虾类养殖面积达24万公顷,露天虾塘占大多数,但是露天虾塘养殖成功率不高,成功率不高造成很大的人和物资浪费。露天虾塘养殖虾不成功的原因主要是虾病和缺氧,而造成虾病和缺氧的主要原因是:追求养殖利润高需高密度养殖,高密度养殖要求放苗密度大及投喂较多饲料,残余饵料、虾的排泄物及各种原因造成的死虾也较多,而虾塘自我洁净能力有限,当这几种污染物得不到及时清理时,会造成虾塘水质败坏,致病细菌滋生,虾得病或缺氧而死亡。通常处理这几种污染物方法是换水、控制水色(控制浮游藻类)、机械增氧和放养食死虾的鱼类。由于长期养虾和养虾塘面积多,虾塘外排污染水较多,虾塘外围水体已经受到了污染,虾塘换外围水之后虾易染病;通过加肥料、药物或换水来控制虾塘内浮游藻类,使浮游藻类一方面能吸收、分解污染物另一方面可以提供氧气供虾呼吸用及好氧细菌分解污染物用,但是浮游藻类可能短时间内大量死亡,死亡的藻类沉于塘底,不及时除去的死亡的藻类不但不能起到分解、吸收污染物和提供氧气作用,反而会成为污染物,增加氧气消耗和滋生致病细菌,并有可能释放有毒物质,造成虾的缺氧、得病或中毒,从而导致虾的死亡,养虾失败往往是这个原因;机械增氧通过机械增加水中的溶氧使虾不缺氧和好氧生物分解污染物时得到充足的氧气,但是如果污染物过多和存在时间过长,机械增氧也不能保证致病细菌不大量滋生,虾仍会得病甚至死亡;放养食死虾的鱼类一方面存在着与虾抢食饲料,另一方面也不能保证及时除去大多数的死虾,造成养殖成本上升及健康虾因吃死虾染上虾病。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保持水产养殖池塘清洁的方法。此方法可以快速、高效率地除去养殖塘中的有机污染物,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并提供充足溶氧,使养殖塘致病细菌滋生少,水产动物少得病,水产养殖成功率高,而且此方法的日常运行成本低。
[0004] 本发明提供一种保持水产养殖池塘清洁的方法,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水产养殖池塘建成矩形池塘,养殖塘内或旁边设置有排污泵、增氧机,养殖塘旁边设置有浮游藻类繁殖池、砂滤池,平整养殖塘底使其水平,且塘底铺防渗膜或铺水泥使塘底在括扫过后不起砂。在养殖塘的四堤边中其中等长两堤边下的养殖塘底部各挖一个排污槽,排污槽的长度与此两等长堤边的长相等,排污槽的宽度在0.1米~1.2米,深度0.2米~1米,排污槽底部呈斜坡状,坡度0.2%~5%,最低处设置排污管,排污管连接到排污泵上,每个排污槽进口处设有拦截网,拦截网孔径1毫米~10毫米,用来拦截死去的养殖动物和其它大颗粒物体。两个排污槽之间的养殖塘底设置多长方形隔板,隔板垂直固定在养殖塘底上,隔板长边两端靠近两个排污槽并垂直于两个排污槽,隔板短边为高,高度为0.1米~2米,相邻两隔板之间或隔板与相邻的平行于隔板的养殖塘堤边之间设有一块长方形括板,此括板长边垂直于隔板,括边短边为高,括板长边两端分别靠近隔板或平行于隔板的养殖塘堤边,之间距离为0.5厘米~10厘米,括板高度为0.1米~0.6米之间,括板的长度为1米~25米之间,括板底部与养殖塘底之间的距离为1厘米~20厘米之间,括板底部与养殖塘底之间设置扁平的扫,括板的底部两端各设有轮,轮沿平行于隔板的定轨移动,定轨固定在隔板旁的养殖塘底之上,定轨延伸到排污槽边上,并设有轮制动装置,以防轮掉入排污槽内,括板两侧均设置有水平拉动装置,使括板在两个排污槽之间来回水平运动,带动扁平的扫括养殖塘底。在饲养水产动物的周期内每天至少括养殖塘底一次,将沉降在塘底上的死去的养殖动物和其它颗粒物体括到排污槽内的拦截网上,人工捡出拦截网上的被拦截的物体,其余更小物体进入排污槽后被排污泵抽送到砂滤池,在砂滤池过滤除去,括塘底次数以括净养殖塘底为准。在饲养水产动物的周期内,每隔5天~30天,向养殖塘中水面加入液体絮凝剂,并起动增氧机,5分钟~1小时之后,停增氧机,再过0.5小时~3小时之后,拉动括板将絮凝后产生的沉降物括到排污槽内,并由排污泵抽到砂滤池过滤,滤水回流到塘内,铲除滤渣,滤渣可以晒干作为肥料,滤渣也可用来喂养杂食性鱼类,当清理完养殖塘内的絮凝后产生的沉降物后,将浮游藻类培养池内预先培养好的浮游藻类放到养殖塘内并起动增氧机增氧1小时以上,按上述方法隔一段时间加入絮凝剂絮凝养殖塘水一次,这样可控制浮游藻数量、种类和除去养殖塘水中的大部分悬浮物,保持养殖塘的清洁。上述技术方案中投入的絮凝剂用量为0.5ppm~100ppm(按重量计)。各种原因造成养殖塘内浮游藻类死亡时,立即往塘内加入絮凝剂将死亡的藻类絮凝沉降后抽到砂滤池过滤除去,就可以避免由于死亡藻类造成的水质败坏。结合通用的养殖技术及本发明,可提高养成水产动物的成功率。
[0005] 本发明的优点
[0006] 1.每天除去养殖塘中的颗粒有机物,养殖塘水及养殖塘底得以保持清洁。
[0007] 2.养殖塘水中的浮游藻数量、种类可控,浮游藻突然死亡也可以立即絮凝沉降后过滤除去,由死亡藻类造成水产养殖动物的缺氧、得病、中毒情况不再发生。
[0008] 3.养殖塘可少换水甚至不换水,由外围水体的污染导致的水产动物染病少。
[0009] 4.养殖塘对外围水体污染少。附图说明
[0010] 图1是一种保持水产养殖池塘清洁的方法中有两隔板的养殖塘的平面设置的示意图。
[0011] 图2是一种保持水产养殖池塘清洁的方法中有两隔板的养殖塘的三维设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下面的实例仅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13] 实例一。一个30米长、宽20米的矩形虾塘,虾塘水深1.2米,在虾塘内设置两台1500W、220V的水车式增氧机,使整个虾塘水得到循环,在虾塘旁设有一个面积20平方米的、深0.5米的小球藻繁殖池,池水可自行排到虾塘,虾塘旁也建一个砂滤池,砂滤池面积为5平方米深0.5米,砂滤池内砂为细砂,滤水可回流到虾塘内,塘堤边上设一个流量为3
20m/h的水泵,可将排污槽内的水抽到砂滤池。在矩形虾塘两短堤边下的塘底各挖一个平行于此两短堤边的排污槽,排污槽的长度为20米,宽度0.5米,排污槽底部呈斜坡状,高处深0.2米,低处深0.7米,在排污槽进口垂直往下5厘米处设置一块能盖过整个排污槽的拦截网,网孔大小5毫米,内径65毫米的排污管设置在排污槽的最低处,并连接到水泵上。平整虾塘底使其水平,虾塘底铺入防渗膜,塘底中心设置30厘米高的、垂直且固定于塘底的矩形隔板,并使隔板垂直于排污槽且两端连接到排污槽边上,隔板与两长虾塘堤边之间各设有一块长方形括板,括板长边与隔板垂直,括板长边两端分别靠近隔板或平行于隔板的虾塘堤边,之间距离为1.5厘米,括板高0.2米,长10米,括板底部离虾塘底0.05米,虾塘底与括板底部之间加入扁平的硬塑料扫,括板的底部两端各加两个轮,轮沿着铺设在虾塘底隔板旁的、平行于隔板的导轨运动,导轨延伸到排污槽并有制动装置。括板的两侧各有一条固定于括板中心的绳,绳通过导轮可在两短虾塘堤边上水平拉动括板,括板可来回将在虾塘底的颗粒物体括到两个排污槽内,在拦截网上的颗粒物体可人工捡出,进入排污槽内的颗粒物体通过泵抽到砂滤池经过滤除去,滤水回流虾塘内。此虾塘放养南美白对虾10万尾,5月份开始投虾苗,整个养虾周期每天拉动括板清扫全虾塘一次,在投料喂养虾之后的养虾周期内,絮凝虾塘水来清除虾塘水中悬浮物,絮凝的方法是:投料喂虾后絮凝虾塘水一次,然后每隔10天絮凝一次,絮凝三次之后每隔7天絮凝一次,每次絮凝时间点是晚上8点,具体操作是:开动增氧机,泼洒加入20PPm液体聚合氯化(含三氧化二铝量10.5%),半小时之后,停增氧机,沉降1小时之后,再拉动水面下的括板,将絮凝后产生的沉降物括到排污槽,在拉动括板同时起动泵将絮凝后产生的沉降物抽到砂滤池过滤,滤水回流虾塘内,滤渣除去,虾塘内絮凝后产生的沉降物过滤完毕之后,加预先培养好的小球藻到虾塘内并起动增氧机将虾塘水循环6小时。如此操作保证了此虾塘塘水清洁,塘水清爽,整个养殖过程不换水只补充水。南美白对虾养殖三个月之后,虾产量为1977斤。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