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礁膜孢子集化的培养方法

申请号 CN201610550725.7 申请日 2016-07-11 公开(公告)号 CN106106119A 公开(公告)日 2016-11-16
申请人 象山旭文海藻开发有限公司; 发明人 朱文荣; 胡伟; 王重彬; 缪芳芳; 赵明林;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礁膜孢子集 块 化的培养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礁膜前处理;步骤二,孢子放散;步骤三,孢子收集;步骤四,集块化法培养。本发明解决了礁膜渡夏过程中的保存问题;本发明的培养方法 稳定性 高,可控性强,有效解决了大面积推广所需种源问题;本发明的培养方法可缓解种质退化问题,相比较传统养殖,悬浮培养采收容易,可节省人 力 物力,使用效果好。
权利要求

1.一种礁膜孢子集化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礁膜前处理:挑选颜色健康并且藻体完整的礁膜,然后用灭菌冲洗2-6次,去除表面的附着物,培养于20℃,光强为100μmol/m2s,光照周期为12h/12h的无菌海水中并且添加质量分数为0.05%的营养液
步骤二,孢子放散:待培养礁膜几乎处于同一生长状态时,使用无菌刀片将其切断至5-
10mm,用无菌纯水冲洗3-8次,然后培养于25℃,光强为100μmol/m2s,光照周期为12h/12h,海水盐度为10-15ppt无菌人工海水中并且添加质量分数为0.05%的营养液;
步骤三,孢子收集:孢子大量迅速释放后,使用拉丝后的移液器(针孔允许孢子通过),吸取孢子,并置于无菌12或24孔的培养板,培养板中添加含有质量分数为0.05%的营养液的无菌人工海水,重复2-5次上述步骤,直至达到期望的孢子浓度,然后立即进行24-36h的暗处理;
步骤四,集块化法培养:暗处理后的孢子立即更换新鲜培养液,然后培养于20℃,光强为100μmol/m2s,光照周期为12h/12h的无菌海水中,无菌海水中添加有质量分数为0.05%的营养液,待藻体长至1mm以上,用无菌解剖刀轻轻刮取附着的藻苗,使用目数为200-300目的筛网过滤,将藻苗转至无菌三瓶中,无菌三角瓶中存有添加0.05%营养液的无菌海水,无菌三角瓶密封通气培养,每3天更换一次培养液,即可得到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礁膜孢子集块化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液器采用高温拉丝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礁膜孢子集块化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液采用ES营养液。

说明书全文

一种礁膜孢子集化的培养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洋藻类的培养方法,具体是一种礁膜孢子集块化的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藻类是原生生物界一类真核生物,主要为生,无维管束,能进行光合作用。地球上的光合作用90%由藻类进行,在地球早期的历史上藻类在创造富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浮游的藻类是海洋食物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所有高等水生生物的生存最终依靠藻类的存在。礁膜是食用价值很高的经济藻类,多生长于入海口、浅海区等低盐度海水岩石或石块上,其中有性礁膜的生长温度适应范围较广,是养殖的主要品种,目前市场上现已有礁膜培育及栽培成功的报道,但未出现设施化养殖成功的案例。礁膜的人工养殖的关键技术在于礁膜孢子采集培育及礁膜的悬浮集块化培养,目前国内尚无完善的礁膜孢子采集培育技术。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礁膜孢子集块化的培养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礁膜孢子集块化的培养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06] 步骤一,礁膜前处理:挑选颜色健康并且藻体完整的礁膜,然后用灭菌海水冲洗2-6次,去除表面的附着物,培养于20℃,光强为100μmol/m2s,光照周期为12h/12h的无菌海水中并且添加质量分数为0.05%的营养液
[0007] 步骤二,孢子放散:待培养礁膜几乎处于同一生长状态时,使用无菌刀片将其切断至5-10mm,用无菌纯水冲洗3-8次,然后培养于25℃,光强为100μmol/m2s,光照周期为12h/12h,海水盐度为10-15ppt无菌人工海水中并且添加质量分数为0.05%的营养液;
[0008] 步骤三,孢子收集:孢子大量迅速释放后,使用拉丝后的移液器(针孔允许孢子通过),吸取孢子,并置于无菌12或24孔的培养板,培养板中添加含有质量分数为0.05%的营养液的无菌人工海水,重复2-5次上述步骤,直至达到期望的孢子浓度,然后立即进行24-36h的暗处理;
[0009] 步骤四,集块化法培养:暗处理后的孢子立即更换新鲜培养液,然后培养于20℃,光强为100μmol/m2s,光照周期为12h/12h的无菌海水中,无菌海水中添加有质量分数为0.05%的营养液,待藻体长至1mm以上,用无菌解剖刀轻轻刮取附着的藻苗,使用目数为
200-300目的筛网过滤,将藻苗转至无菌三瓶中,无菌三角瓶中存有添加0.05%营养液的无菌海水,无菌三角瓶密封通气培养,每3天更换一次培养液,即可得到成品。
[0010]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移液器采用高温拉丝处理。
[0011]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营养液采用ES营养液。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解决了礁膜渡夏过程中的保存问题;本发明的培养方法稳定性高,可控性强,有效解决了大面积推广所需种源问题;本发明的培养方法可缓解种质退化问题,相比较传统养殖,悬浮培养采收容易,可节省人物力,使用效果好。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14] 实施例1
[0015] 一种礁膜孢子集块化的培养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16] 步骤一,礁膜前处理:挑选颜色健康并且藻体完整的礁膜,然后用灭菌海水冲洗2次,去除表面的附着物,培养于20℃,光强为100μmol/m2s,光照周期为12h/12h的无菌海水中并且添加质量分数为0.05%的ES营养液;
[0017] 步骤二,孢子放散:待培养礁膜几乎处于同一生长状态时,使用无菌刀片将其切断至5mm,用无菌纯水冲洗4次,然后培养于25℃,光强为100μmol/m2s,光照周期为12h/12h,海水盐度为10ppt无菌人工海水中并且添加质量分数为0.05%的ES营养液;
[0018] 步骤三,孢子收集:孢子大量迅速释放后,由于孢子的正/负趋光性,孢子会集中于一侧,使用高温拉丝后的移液器(针孔允许孢子通过),吸取孢子,并置于无菌12孔的培养板,培养板中添加含有质量分数为0.05%的ES营养液的无菌人工海水,重复2次上述步骤,直至达到期望的孢子浓度,然后立即进行24h的暗处理;
[0019] 步骤四,集块化法培养:暗处理后的孢子立即更换新鲜培养液,然后培养于20℃,光强为100μmol/m2s,光照周期为12h/12h的无菌海水中,无菌海水中添加有质量分数为0.05%的ES营养液,待藻体长至2mm,用无菌解剖刀轻轻刮取附着的藻苗,使用目数为200目的筛网过滤,将藻苗转至无菌三角瓶中,无菌三角瓶中存有添加0.05%ES营养液的无菌海水,无菌三角瓶密封通气培养,每3天更换一次培养液,即可得到成品。
[0020] 实施例2
[0021] 一种礁膜孢子集块化的培养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22] 步骤一,礁膜前处理:挑选颜色健康并且藻体完整的礁膜,然后用灭菌海水冲洗3次,去除表面的附着物,培养于20℃,光强为100μmol/m2s,光照周期为12h/12h的无菌海水中并且添加质量分数为0.05%的ES营养液;
[0023] 步骤二,孢子放散:待培养礁膜几乎处于同一生长状态时,使用无菌刀片将其切断至8mm,用无菌纯水冲洗6次,然后培养于25℃,光强为100μmol/m2s,光照周期为12h/12h,海水盐度为12ppt无菌人工海水中并且添加质量分数为0.05%的ES营养液;
[0024] 步骤三,孢子收集:孢子大量迅速释放后,由于孢子的正/负趋光性,孢子会集中于一侧,使用高温拉丝后的移液器(针孔允许孢子通过),吸取孢子,并置于无菌24孔的培养板,培养板中添加含有质量分数为0.05%的ES营养液的无菌人工海水,重复4次上述步骤,直至达到期望的孢子浓度,然后立即进行28h的暗处理;
[0025] 步骤四,集块化法培养:暗处理后的孢子立即更换新鲜培养液,然后培养于20℃,光强为100μmol/m2s,光照周期为12h/12h的无菌海水中,无菌海水中添加有质量分数为0.05%的ES营养液,待藻体长至1mm,用无菌解剖刀轻轻刮取附着的藻苗,使用目数为240目的筛网过滤,将藻苗转至无菌三角瓶中,无菌三角瓶中存有添加0.05%ES营养液的无菌海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