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层布置的路隧道结构

申请号 CN201710548228.8 申请日 2017-07-06 公开(公告)号 CN107218058A 公开(公告)日 2017-09-29
申请人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肖明清; 邓朝辉; 王均勇; 杨剑;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分层布置的 铁 路隧道结构,至少包括位于隧道结构上部的轨道层和隧道结构下部的综合廊道层,通过设置综合廊道来完成应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并将隧道结构的渗漏 水 以综合廊道层内的综合排水沟排出。本发明通过在综合廊道层设置综合廊道,保证了列车在隧道内紧急 制动 后乘客疏散的安全性,且工务检修人员可利用综合廊道躲避隧道中运行的列车,不仅保证了工务检修人员的安全,还大大提高了检修维护的效率;再加上利用综合排水沟排出隧道中的渗漏水,使轨道层内的侧面排水沟内无积留水,有效避免了列车高速行驶时轨道层内产生 负压 而使渗漏水 蒸发 而导致的轨道层内湿度增大,降低了轨道机构的受 腐蚀 几率,提高了隧道结构的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

1.一种分层布置的路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至少包括位于隧道结构上部的轨道层(6)和位于隧道结构下部的综合廊道层(14);
所述轨道层(6)包括至少一组用于列车运行的轨道机构(4)、设于所述轨道机构(4)一侧的救援通道(1),以及设置于所述轨道机构(4)一侧的用于排出渗漏的侧面排水沟(2);
所述综合廊道层(14)位于所述轨道层(6)的下方并以中板(7)隔开,其包括用于紧急疏散避险的综合廊道(5)、设置于所述综合廊道(5)底部并与所述侧面排水沟(2)以排水管道(13)连接的用于汇集渗漏水并排出的综合排水沟(9),以及设于所述轨道机构(4)一侧以用于将所述轨道层(6)和所述综合廊道层(14)连通的应急楼梯(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层布置的铁路隧道结构,其中,所述应急楼梯(8)与所述综合廊道(5)交界处设有防护(10)以作为所述综合廊道层(14)和所述轨道层(6)之间的物理隔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层布置的铁路隧道结构,其中,所述应急楼梯(8)与所述轨道层(6)交界处设有疏散通道(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层布置的铁路隧道结构,其中,所述疏散通道(15)两侧设置有防护栏杆(11)。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分层布置的铁路隧道结构,其中,所述侧面排水沟(2)设置于所述救援通道(1)内。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分层布置的铁路隧道结构,其中,所述轨道机构(4)铺设于所述中板(7)上。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分层布置的铁路隧道结构,其中,所述中板(7)为现浇结构和/或预制结构。

说明书全文

一种分层布置的路隧道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层布置的铁路隧道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铁路隧道结构是修建在地下或者下并铺设轨道供机车车辆通行的建筑结构。随着我国铁路交通的快速发展,铁路隧道结构的运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其结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被广泛运用到多种轨道交通机车的运行过程中。
[0003] 现有铁路隧道结构的断面布置如图5~6所示,其中,图5为现有双线轨道的隧道结构,图6是现有单线轨道的隧道结构。现有的铁路隧道结构中,隧道结构底部一般设置有仰拱结构,其上填充有混凝土结构,且混凝土结构上设置有用于列车运行的轨道机构;常见隧道结构中的轨道机构为双线轨道结构和单线轨道结构,其中,双线轨道结构隧道的两侧设置有疏散通道,单线轨道结构隧道的一侧设置有疏散通道,满足列车在隧道内停车时人员疏散、工务人员检修等方面的需求;双线轨道结构的隧道和单线轨道的隧道中的轨道两侧均设置有排水沟,以用来汇集、排出隧道结构中的渗漏水。
[0004] 在上述现有铁路隧道结构的应用过程中,特别是应用于水下隧道、水量较大隧道等情况时,上述铁路隧道结构存在着较多的缺陷,例如:1、当列车在上述隧道结构中停车时,列车乘客只能利用轨道旁的疏散通道进行疏散,乘客在走出隧道前仍处于事故隧道中,这对乘客的安全造成了较大的隐患;2、上述隧道结构中的排水沟分设于轨道侧,高速列车运行时的负压会在隧道内形成大量的水雾,加大洞内的湿度,不仅会影响列车的正常行驶,还会对隧道内的轨道结构构成较大的腐蚀隐患;3、上述隧道结构中的地下水容易进入仰拱结构底部,从而造成轨道上浮的隐患,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行;4、上述隧道结构中的疏散通道设于轨道两侧,其与隧道之间没有物理隔离,进行检修的工务人员只能在列车运营的天窗时间从洞口或辅助坑道进入隧道完成检修,这使得工务人员的养护维护时间很短,影响隧道的正常维修保养。上述缺陷使得现有的铁路隧道结构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降低了隧道结构的使用寿命,提高了隧道结构的开设、维护成本,制约了高速列车在现有铁路隧道结构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层布置的铁路隧道结构,其中通过在隧道结构中分层布置上下两层,上层设置轨道结构供列车通行,下层设置综合廊道供人员疏散和检修中转,提升了隧道结构的使用安全性,并将排水沟设置为与轨道通行层分离,降低了隧道中的湿度,减少了轨道结构的腐蚀,提高了隧道结构的寿命。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层布置的铁路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0007] 至少包括位于隧道结构上部的轨道层和隧道结构下部的综合廊道层;
[0008] 所述轨道层包括至少一组用于列车运行的轨道机构、设于所述轨道机构一侧的救援通道,以及设置于所述轨道机构一侧的用于排出渗漏水的侧面排水沟;
[0009] 所述综合廊道层位于所述轨道层的下方并以中板隔开,其包括用于紧急疏散避险的综合廊道、设置于所述综合廊道底部并与所述侧面排水沟以排水管道连接的用于汇集渗漏水并排出的综合排水沟,以及设于所述轨道机构一侧以用于将所述轨道层和所述综合廊道层连通的应急楼梯
[001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应急楼梯与所述综合廊道交界处设有防护以用于所述综合廊道层和所述轨道层之间的物理隔离。
[0011]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应急楼梯与所述轨道层交界处设有疏散通道。
[0012]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疏散通道两侧设置有防护栏杆
[0013]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面排水沟设置于所述救援通道内。
[0014]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轨道机构铺设于所述中板上。
[0015]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板为现浇结构和/或预制结构。
[0016]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 (1)本发明的分层布置铁路隧道结构中,通过将应急用的综合廊道层和列车行驶用的轨道层分层设置,将综合廊道层设置于轨道层的下方用于应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提高了隧道出现紧急情况时人员疏散的安全性;
[0018] (2)本发明的分层布置铁路隧道结构中,通过将排出渗漏水的综合排水沟设置于轨道层下部的综合廊道层中,减少了轨道层中由于列车高速运行产生负压而形成的水雾,降低了轨道层中主要构件被腐蚀的几率,提高了轨道层中主要结构部件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检修、维护成本;
[0019] (3)本发明的分层布置铁路隧道结构中,通过设置中板来分割轨道层和综合廊道层,并在中板上铺设轨道结构,其下方无地下水进入,避免了轨道上浮的隐患,进一步提高了隧道结构的使用寿命,降低了隧道结构的维护成本;
[0020] (4)本发明的分层布置铁路隧道结构中,通过分层布置隧道的主体结构,使得工务人员在进行隧道检修时可进入综合廊道中,避免了隧道中有列车行驶时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并可有效利用列车行驶时间检查隧道的排水状况,继而列车驶离以后进入轨道层检修轨道层结构,不仅保障了工务检修人员的安全,还进一步提升了检修的效率,降低了检修维护的成本。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分层布置的铁路隧道结构的结构断面示意图;
[0022]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分层布置的铁路隧道结构的轴向断面布置图;
[0023]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分层布置的铁路隧道结构的楼梯布置俯视图;
[0024]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分层布置的铁路隧道结构的排水系统示意图;
[0025] 图5是现有技术中的双线轨道铁路隧道结构示意图;
[0026] 图6是现有技术中的单线轨道铁路隧道结构示意图。
[0027] 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1.救援通道,2.侧面排水沟,3.仰拱,4.轨道机构,5.综合廊道,6.轨道层,7.中板,8.应急楼梯,9.综合排水沟,10.防护门,11.防护栏杆,12.列车限界,13.排水管道,14.综合廊道层,15.疏散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29]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30]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分层布置的铁路隧道结构的结构断面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分层布置的铁路隧道结构的轴向断面布置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分层布置的铁路隧道结构的楼梯布置俯视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分层布置的铁路隧道结构的排水系统示意图;图5是现有技术中的双线轨道铁路隧道结构示意图;图6是现有技术中的单线轨道铁路隧道结构示意图。
[0031] 如图1所示为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分层布置铁路隧道结构的断面示意图,其中隧道结构为双线轨道铁路隧道机构,其断面形状优选为圆形或者类圆形,隧道结构的断面上自上而下采用分层布置的形式设置为两层。
[0032] 具体地,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隧道结构的上层为轨道层6,轨道层6中铺设有轨道机构4以用于列车通行,轨道机构3的铺设数量为两条,两条轨道机构4优选平行铺设,其间距应至少满足两列列车同时在隧道结构中运行而不产生不良影响,列车在轨道机构4上能安全行驶必要的运行空间的界限为列车限界12,即两条轨道机构4上的列车限界12优选不发生重叠;进一步地,两条轨道机构4相互背离的侧方设置有救援通道1,且优选在救援通道1中设置有侧面排水沟2,用于排出隧道结构中的渗漏水,救援通道1优选临近隧道结构的侧壁设置,且其设置高度优选高于轨道机构4的高度;进一步地,两条轨道机构4相邻的侧方间间隔设置有用于紧急情况下疏散乘客和/或工务人员通行的疏散通道15,相邻两个疏散通道15之间的间隔距离不作具体限定,可根据隧道长度和应用环境进行优选设计,为了更好保证乘客和/或工务人员的安全,优选在疏散通道15的两侧设置有防护栏杆11,其设置高度不超过列车限界12。
[0033] 进一步具体地,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隧道结构的下层为综合廊道层14,综合廊道层14用于在紧急情况下疏散乘客和/或供工务人员进入其中以躲避运行中的列车,综合廊道层14位于轨道层6的下方,两层之间以中板7隔开并以应急楼梯8连通,中板7设置于轨道层6和综合廊道层14之间,用于承载轨道机构4,并作为综合廊道5的的顶部防护结构,应急楼梯8的一端与轨道层6上的疏散通道15连接,另一端连接综合廊道层14的底面,用于乘客和/或工务人员通过而从轨道层6进入综合廊道层14;进一步地,综合廊道层14的底部设有综合排水沟9,用于排出隧道中的渗漏水,且轨道层6上的侧面排水沟2优选通过排水管道13与综合排水沟9连通,以使得侧面排水沟2中的渗漏水流入综合排水沟9中后排出,保证侧面排水沟2中不积留渗漏水,从而降低轨道层6中的湿度,侧面排水沟2和综合排水沟9的结构连接关系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进一步优选地,中板7为现浇结构和/或预制结构。
[0034] 如图2~3所示为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分两层布置的铁路隧道结构的轴向断面布置图,优选在应急楼梯8的底部进入综合廊道5的位置设有防护门10,作为与轨道层6的物理隔离,隔绝综合廊道层14中的水汽进入轨道层6。
[0035] 当列车在隧道中遇到紧急情况制动时,列车乘客可通过疏散通道15和应急楼梯8进入综合廊道层14中的综合廊道5,经综合廊道5快速脱离事故隧道或者进入综合廊道5中等待救援;当隧道工务人员对隧道内的结构进行检修维护时,为保证工务人员的安全,当隧道中有列车行驶时,工务人员经疏散通道15和应急楼梯8进入综合廊道层14中的综合廊道5,并可在轨道层6中的列车行驶时进行排水疏散等作业,待轨道层6中的列车驶离之后,进入轨道层6中完成对隧道结构的检修维护,继而通过救援通道1和/或综合廊道5撤出隧道。
[0036]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