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隧道安全施工方法

申请号 CN201611252128.2 申请日 2016-12-30 公开(公告)号 CN106761832A 公开(公告)日 2017-05-31
申请人 陈建强; 发明人 陈建强; 姜智彬; 王玉田; 孙占峰; 沈跃; 孟志强; 石志祥;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地 铁 隧道安全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地质调查和环境调查结果确定工程支护施工方案;步骤2:在隧道开挖面端部将若干 钢 管沿隧道设计顶面打入 地层 ,钢管与隧道设计底面呈18.5度夹 角 ,钢管上设置有若干通孔;步骤3:向钢管内注入化学 浆液 ,使地层加固;步骤4:在隧道设计端面的两侧进行第一部分开挖,第一部分开挖挖掘完成后,隧道内未开挖部分的横截面呈纺锤形;第一部分开挖的每次掘进距离为3‑6米。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它能克服 现有技术 的弊端,结构设计合理新颖。
权利要求

1.一种地隧道安全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地质调查和环境调查结果确定工程支护施工方案;
步骤2:在隧道开挖面端部将若干管沿隧道设计顶面打入地层,钢管与隧道设计底面呈18.5度夹,钢管上设置有若干通孔;
步骤3:向钢管内注入化学浆液,使地层加固;
步骤4:在隧道设计端面的两侧进行第一部分开挖,第一部分开挖挖掘完成后,隧道内未开挖部分的横截面呈纺锤形;第一部分开挖的每次掘进距离为3-6米;
步骤5:在第一部分开挖挖掘成的空洞内进行第一次支撑支护,第一次支撑支护的支护面为地铁隧道的内表面;第一次支撑支护先使用混凝土对地铁隧道内表面进行喷射,喷射完成后使用衬砌铺装混凝土喷射表面;
步骤7:对地铁隧道内未开挖部分进行开挖操作,首先开挖地铁隧道未开挖部分的上部,开挖深度与第一部分开挖的掘进距离相同,开挖完成后对开挖后的隧道内表面进行第二次支撑支护,第二次支撑支护先使用混凝土对地铁隧道内表面进行喷射,喷射完成后使用衬砌块铺装混凝土喷射表面,第二次支撑支护的衬砌块与第一次支撑支护的衬砌块接合;
步骤8:步骤7完成后开挖地铁隧道未开挖部分的下部,开挖掘进距离与第一部分开挖的掘进距离相同;
步骤9:在步骤8的基础上对地铁隧道表面进行二次混凝土喷射,二次喷射的混凝土覆盖衬砌块;
步骤10:完成步骤9后重复步骤2至步骤9,直至隧道施工完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隧道安全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的间距为隧道设计宽度的1/4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隧道安全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步骤5中对地铁隧道内表面进行混凝土喷射之前,将端部带有固定片的空心管打入地铁隧道的内表面,固定片暴露于地铁隧道内表面外,混凝土喷射的厚度刚好能够覆盖固定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隧道安全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中,喷射完成后使用衬砌块铺装混凝土喷射表面之前,先进行防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隧道安全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步骤7和步骤9的混凝土内混合有尼龙线束,尼龙线束的长度大于0.5米。

说明书全文

一种地隧道安全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铁隧道安全施工方法,属于土木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新奥法是在利用围岩本身所具有的承载效能的前提下,采用毫秒爆破和光面爆破技术,进行全断面开挖施工,并以形成复合式内外两层衬砌来修建隧道的洞身,即以 喷混凝土、锚杆、筋网、钢支撑等为外层支护形式,称为初次柔性支护,系在洞身开挖之后必须立即进行的支护工作。因为蕴藏在山体中的地应由于开挖成洞而 产生再分配,隧道空间靠空洞效应而得以保持稳定,也就是说,承载地应力的主要是围岩体本身,而采用初次喷锚柔性支护的作用,是使围岩体自身的承载能力得到 最大限度的发挥,第二次衬砌主要是起安全储备和装饰美化作用。新奥法由于施工方式的限制,使得其在施工过程中会有发生塌方的危险,施工安全性低。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地铁隧道安全施工方法,采用将隧道横截面分割并分开挖的方式,利用隧道基质原有的支撑力提供支撑,提高了施工安全性,塌方概率低。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铁隧道安全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地质调查和环境调查结果确定工程支护施工方案;
步骤2:在隧道开挖面端部将若干钢管沿隧道设计顶面打入地层,钢管与隧道设计底面呈18.5度夹,钢管上设置有若干通孔;
步骤3:向钢管内注入化学浆液,使地层加固;
步骤4:在隧道设计端面的两侧进行第一部分开挖,第一部分开挖挖掘完成后,隧道内未开挖部分的横截面呈纺锤形;第一部分开挖的每次掘进距离为3-6米;
步骤5:在第一部分开挖挖掘成的空洞内进行第一次支撑支护,第一次支撑支护的支护面为地铁隧道的内表面;第一次支撑支护先使用混凝土对地铁隧道内表面进行喷射,喷射完成后使用衬砌块铺装混凝土喷射表面;
步骤7:对地铁隧道内未开挖部分进行开挖操作,首先开挖地铁隧道未开挖部分的上部,开挖深度与第一部分开挖的掘进距离相同,开挖完成后对开挖后的隧道内表面进行第二次支撑支护,第二次支撑支护先使用混凝土对地铁隧道内表面进行喷射,喷射完成后使用衬砌块铺装混凝土喷射表面,第二次支撑支护的衬砌块与第一次支撑支护的衬砌块接合;
步骤8:步骤7完成后开挖地铁隧道未开挖部分的下部,开挖掘进距离与第一部分开挖的掘进距离相同;
步骤9:在步骤8的基础上对地铁隧道表面进行二次混凝土喷射,二次喷射的混凝土覆盖衬砌块;
步骤10:完成步骤9后重复步骤2至步骤9,直至隧道施工完毕。
[0005] 优化的,上述地铁隧道安全施工方法,所述钢管的间距为隧道设计宽度的1/47。
[0006] 优化的,上述地铁隧道安全施工方法,所述在步骤5中对地铁隧道内表面进行混凝土喷射之前,将端部带有固定片的空心管打入地铁隧道的内表面,固定片暴露于地铁隧道内表面外,混凝土喷射的厚度刚好能够覆盖固定片。
[0007] 优化的,上述地铁隧道安全施工方法,所述步骤7中,喷射完成后使用衬砌块铺装混凝土喷射表面之前,先进行防处理。
[0008] 优化的,上述地铁隧道安全施工方法,所述步骤5、步骤7和步骤9的混凝土内混合有尼龙线束,尼龙线束的长度大于0.5米。
[0009]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它能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结构设计合理新颖。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的设计先进行第一部分开挖,开挖完成后中部形成支撑,这样可以利用隧道基质原有的支撑力对隧道进行支撑,不需进行预支护,并且支撑力较好,防止隧道发生塌方。并且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每挖掘一部分立刻对其进行混凝土喷射和衬砌,进一步提高了隧道施工的安全性。隧道内未开挖部分的横截面呈纺锤形可以尽量保留基质的支撑力,支撑效果较好,并且方便开挖。每次掘进距离为3-6米,其掘进距离根据隧道基质的情况而定。尼龙线束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抗压拉力,提高支护效果。在隧道开挖面端部将若干钢管沿隧道设计顶面打入地层,并向钢管内注入化学浆液,这样可以在开挖前预先紧固隧道基质,增强隧道基质的强度,防止在开挖时塌方。带有固定片的空心管可以加固基质并且加固混凝土的连接牢固度。附图说明
[0010]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部分开挖后的隧道横截面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未开挖部分的上部开挖后的隧道横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1] 图中,1为第一部分开挖处、2为未开挖部分的上部开挖处、3为钢管、4为隧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本发明为一种地铁隧道安全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地质调查和环境调查结果确定工程支护施工方案;
步骤2:在隧道开挖面端部将若干钢管沿隧道设计顶面打入地层,钢管与隧道设计底面呈18.5度夹角,钢管上设置有若干通孔;
步骤3:向钢管内注入化学浆液,使地层加固;
步骤4:在隧道设计端面的两侧进行第一部分开挖,第一部分开挖挖掘完成后,隧道内未开挖部分的横截面呈纺锤形;第一部分开挖的每次掘进距离为3-6米;
步骤5:在第一部分开挖挖掘成的空洞内进行第一次支撑支护,第一次支撑支护的支护面为地铁隧道的内表面;第一次支撑支护先使用混凝土对地铁隧道内表面进行喷射,喷射完成后使用衬砌块铺装混凝土喷射表面;
步骤7:对地铁隧道内未开挖部分进行开挖操作,首先开挖地铁隧道未开挖部分的上部,开挖深度与第一部分开挖的掘进距离相同,开挖完成后对开挖后的隧道内表面进行第二次支撑支护,第二次支撑支护先使用混凝土对地铁隧道内表面进行喷射,喷射完成后使用衬砌块铺装混凝土喷射表面,第二次支撑支护的衬砌块与第一次支撑支护的衬砌块接合;
步骤8:步骤7完成后开挖地铁隧道未开挖部分的下部,开挖掘进距离与第一部分开挖的掘进距离相同;
步骤9:在步骤8的基础上对地铁隧道表面进行二次混凝土喷射,二次喷射的混凝土覆盖衬砌块;
步骤10:完成步骤9后重复步骤2至步骤9,直至隧道施工完毕。
[0013] 优化的,上述地铁隧道安全施工方法,所述钢管的间距为隧道设计宽度的1/47。
[0014] 优化的,上述地铁隧道安全施工方法,所述在步骤5中对地铁隧道内表面进行混凝土喷射之前,将端部带有固定片的空心管打入地铁隧道的内表面,固定片暴露于地铁隧道内表面外,混凝土喷射的厚度刚好能够覆盖固定片。
[0015] 优化的,上述地铁隧道安全施工方法,所述步骤7中,喷射完成后使用衬砌块铺装混凝土喷射表面之前,先进行防水处理。
[0016] 优化的,上述地铁隧道安全施工方法,所述步骤5、步骤7和步骤9的混凝土内混合有尼龙线束,尼龙线束的长度大于0.5米。
[0017]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它能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结构设计合理新颖。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的设计先进行第一部分开挖,开挖完成后中部形成支撑,这样可以利用隧道基质原有的支撑力对隧道进行支撑,不需进行预支护,并且支撑力较好,防止隧道发生塌方。并且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每挖掘一部分立刻对其进行混凝土喷射和衬砌,进一步提高了隧道施工的安全性。隧道内未开挖部分的横截面呈纺锤形可以尽量保留基质的支撑力,支撑效果较好,并且方便开挖。每次掘进距离为3-6米,其掘进距离根据隧道基质的情况而定。尼龙线束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抗压拉力,提高支护效果。
[0018]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