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号 CN200480007049.4 申请日 2004-03-22 公开(公告)号 CN100430292C 公开(公告)日 2008-11-05
申请人 国际壳牌研究有限公司; 发明人 A·J·考克斯; M·埃夫蒂米乌;
摘要 一种可以悬挂于船的进 水 管,包括一个连接到立管悬挂器(4)的立管(3),立管悬挂器(4)包括第一管形元件(6)、与立管(3)相连的第二管形元件(7),一个连接第一和第二管形元件(6,7)的柔性 载荷 传递元件(16)和一根端部固定在两个管形元件(6,7)的邻近端(20,22)的软管(17),在第一和第二管形元件(6,7)之间形成用于输送水的通道。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悬挂于船的进管,进水管包括一个连接到立管悬挂 器的立管,立管悬挂器包括第一管形元件,与立管相连的第二管形元 件,一个连接第一管形元件和第二管形元件的柔性载荷传递元件,一 根软管,该软管的端部固定在第一管形元件和第二管形元件的邻近端 上,且该软管在第一管形元件和第二管形元件之间形成用于输送水的 通道。
2.按照权利要求1的进水管,其特征在于第一管形元件和第二管 形元件各设有十字形内部元件,该内部元件具有将柔性载荷传递元件 固定在内部元件上的装置。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进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柔性载荷传 递元件是一根链。
4.设有至少一个按照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的进水管的船,所 述船包括船身,该船身有一个形成于船身中的开口,其中,第一管形 元件的上端部分具有开口端,该开口端设有与船身中的所述开口匹配 的悬挂凸缘,从而使第一管形元件被支承于所述开口中并固定在船上。
5.按照权利要求4的船,其特征在于设有至少两个进水管,至少 一个包括互连的导向套管的立管隔套,每个立管配备一个导向套管, 每个导向套管限定一个管孔,该管孔允许立管自由通过,而且允许立 管绕水平轴线有限旋转,每个立管隔套从船悬下预先设定的深度。
6.按照权利要求5的船,其特征在于进水管的数目是两到八个。
7.按照权利要求5的船,其特征在于导向套管的长度是立管直径 的一到四倍。
8.按照权利要求4-7中任何一项的船,其特征在于该船设有至少 两个进水管,船的船身对所述至少两个进水管中的每个进水管设一个 开口,而且所述至少两个进水管中的每个进水管的第一管形元件的上 端支撑在用于所述至少两个进水管中的所述进水管的所述一个开口 中。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进管。这种进水管被应用在船上,以便向热交换器 提供冷却水。具体地,这种进水管用在安装液化天然气设备的船上。 在本说明书权利要求中,所述船指轮船、驳船、浮动平台等。

背景技术

在R.弗朗西斯(R Franciss)的文章中对这种进水管的一个实例 进行了描述,该文章“对阿尔巴考拉(Albacora)油地的巴西石油公 司(Petrobras)PXXV平台的海水起重外壳最大应模型试验”发表 在1995年9月第9届海上工程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此篇文章阐述了安 装进水管的浮动离岸平台,进水管可以用铰链连接到平台的浸没潜水 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计简单可靠的进水管。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悬挂于船的进水管,进水管包括一个连接 到立管悬挂器的立管,立管悬挂器包括第一管形元件,与立管相连的 第二管形元件,一个连接第一管形元件和第二管形元件的柔性载荷传 递元件,一根软管,该软管的端部固定在第一管形元件和第二管形元 件的邻近端上,且该软管在第一管形元件和第二管形元件之间形成用 于输送水的通道。
按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悬挂于船的进水管,进水管包括一 个连接到立管悬挂器的立管,立管悬挂器包括第一管形元件,与立管 相连的第二管形元件,一个连接第一和第二管形元件的柔性载荷传递 元件,一根端部固定在两个管形元件的邻近端的软管,在第一和第二 管形元件之间形成用于输送水的通道。
本发明还涉及安装有进水管的船。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参考附图通过实例加以说明,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显示按照本发明的进水管不按比例的局部纵剖面 图;
图2显示沿图1的II-II线的截面图;
图3示意性地显示按照设有三个本发明的进水管的船底部未按比 例的横截面图;
图4示意性地显示图3中部分IV的放大比例的详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图1,图1示意性地但不是按比例地示出本发明的进水 管1。进水管1悬挂在船身2上(图中未显示)。进水管1包括一个连 接到立管悬挂器4的细长管3。立管悬挂器4包括两个管形元件,第 一管形元件6和第二管形元件7。第一管形元件6的上端有一个设有 悬挂凸缘8的开口端。悬挂凸缘8与船身2中形成的合适开口10匹配, 这样第一管形元件6支撑在开口10中,因此被固定到船上。将第一管 形元件6固定在船上(图中未显示)允许进水管1悬挂在船身2上。
立管悬挂器4还包括第二管形元件7。细长管3的上端用合适的 装置连接到第二管形元件7的下端。图1中连接部分的直径比开口10 的直径大。然而,适合地,选择开口10的直径使得进水管能够放下穿 过开口,直到悬挂凸缘8在开口10中受到支撑。
立管悬挂器4还包括一个连接第一和第二管形元件6和7的柔性 载荷传递元件16。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柔性载荷传递元件16是 一根链。立管悬挂器4还包括一根两端被固定在第一和第二管形元件 6,7的邻近的端部19和20的软管17。软管17以密封的方式固定在 端部19和20上。
合理地,每个管形元件6和7设有十字形内部零件22(参见图2), 内部零件22具有用于将柔性载荷传递元件固定在内部零件22上的装 置23。十字形内部零件22被合适地焊接到管式元件6和7的内表面。 为了简化图中未显示焊缝
在本发明的进水管1中,软管17形成水的通道,而柔性载荷传递 元件16将自重和细长管3的动态载荷传递给第一管形元件6。用这种 方法将输送水的功能与传递载荷的功能分离。
现在参见图3。图3显示船30的底部至少设有两个进水管。在这 种情况下,船30设有3个按照本发明的进水管,其中第一管形元件(图 中未显示)被固定在船30上,并被悬挂于船身2上,如图1中更细致 地说明。
为了防止进水管1碰撞,至少设有一个立管隔套35。进水管1的 动态响应将决定立管隔套35的数目和位置。图3中仅显示了一个立管 隔套35。
立管隔套35包括相互连接的导向套管36,一个导向套管36对应 一个进水管1。杆37形成互联件。每个导向套管36限定一个管孔40 (参见图4),管孔40允许细长管3自由穿过,并且允许细长管3绕 水平轴线旋转。水平轴线是一根位于立管隔套35对称面的轴线,该平 面与穿过管孔40通道的方向垂直。
立管隔套35从船30悬下一个预先设定的深度。在图3所示的实 施例中,立管隔套35借助一根固定在船身2中的缆索45悬挂着。在 另一个实施例中,用链条代替缆索45,或者其中一个导向套管固定到 进水管上。
导向套管的长度优选地是立管外径的一到四倍。将立管隔套的导 向套管36相互连接的杆37可以用框架或实心多边形代替。实心多边 形的厚度优选地在立管直径的三到四倍之间,以防止进水管的涡流尾 迹。
进水管1的开口上端开口进入船30内侧的储器46,从储器中抽 水(图中未显示)以用作冷却水。
优选地,进水管的数目是两到八个。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