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对开车辆的车门及车辆

申请号 CN201610425933.4 申请日 2016-06-16 公开(公告)号 CN105927072A 公开(公告)日 2016-09-07
申请人 智车优行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发明人 沈海寅; 汪海伟; 王宇; 马剑锋; 王瑞; 张成龙; 陈诚;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一种用于对开 门 车辆的车门及车辆,其中,该车门包括门体、四 连杆 铰链 ,所述四连杆铰链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 车身 固定件、车门固定件,其中,所述门体与所述四连杆铰链的车门固定件相连接,所述车门固定件通过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连接到所述车身固定件,所述车身固定件与车身相连接并固定在车辆的车身上,所述车身固定件布置在车身后侧。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对开门车辆的车门及车辆,既能方便对开门车辆前门 开关 又能方便后门开关。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对开车辆的车门,其特征在于,包括:门体、四连杆铰链,所述四连杆铰链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车身固定件、车门固定件,其中,所述门体与所述四连杆铰链的车门固定件相连接,所述车门固定件通过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连接到所述车身固定件,所述车身固定件与车身相连接并固定在车辆的车身上,所述车身固定件布置在车身后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四连杆铰链处于第一状态时,车门关闭;
和/或
所述四连杆铰链处于第二状态时,车门打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车门的门体从第一位置连续旋转到第二位置时,所述四连杆铰链从第一状态变更为第二状态;
和/或
所述车门的门体从第二位置连续旋转到第一位置时,所述四连杆铰链从第二状态变更为第一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四连杆铰链安装在车门后分缝后侧;
和/或
在所述车门的门体的截面切向安装所述四连杆铰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车门的开启度包括0度到80度;
和/或
所述车门的开启角度包括0度到68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身后侧门框开孔避让所述四连杆铰链以保证所述四连杆铰链正常工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车门为对开门车辆后门,在所述后门纵向靠近前门的边缘设置第一加强梁以作为车辆B柱
和/或
在所述车门的横向设置第二加强梁;
和/或
在所述门体的前侧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设置门锁扣。
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用于对开门车辆的车门,
其中,所述车门为对开门车辆的后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车辆的前门纵向靠近后门的边缘的位置设置第三加强梁,作为隐藏式的B柱以便增强车辆的强度,在车辆前门的横向设置第四加强梁。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车辆的后门的前侧位置设置至少两道密封;
和/或
在所述车辆前门的后侧靠近第三加强梁位置设置至少两道密封条;
和/或
所述前门的外板采用塑料,与内板卡接或粘接;
和/或
在所述车辆前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设置门锁,与后门前侧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设置的门锁锁扣相适配。

说明书全文

用于对开车辆的车门及车辆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对开门车辆的车门及车辆。

背景技术

[0002] 车辆是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目前中小型乘用车辆的车门开闭方式一般分为两种,双门同方向开启式或对开门开启的方式。采用对开门方式的汽车在打开车门时,前后两个车门分别向两侧开启,因此,它可以提供一个较大的开门空间,而不像双门同方向打开式是提供两个较小的开门空间。
[0003] 现有技术中,国外某些厂家对开门方式一般采用前门压后门设计,开启车门的时候需要先开前门,前门打开后才能开启后门,这样的话,乘坐后座的人员在进入车辆的时候相对麻烦,操作相对复杂。
[0004]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既能方便前门开关又能方便后门开关的车辆或车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既能方便前门开关又能方便后门开关的车辆或车门。
[0006]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对开门车辆的车门,包括:门体、四连杆铰链,所述四连杆铰链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车身固定件、车门固定件,其中,所述门体与所述四连杆铰链的车门固定件相连接,所述车门固定件通过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连接到所述车身固定件,所述车身固定件与车身相连接并固定在车辆的车身上,所述车身固定件布置在车身后侧。
[0007] 进一步地,所述四连杆铰链处于第一状态时,车门关闭;和/或所述四连杆铰链处于第二状态时,车门打开。
[0008] 进一步地,所述车门的门体从第一位置连续旋转到第二位置时,所述四连杆铰链从第一状态变更为第二状态;和/或所述车门的门体从第二位置连续旋转到第一位置时,所述四连杆铰链从第二状态变更为第一状态。
[0009] 进一步地,所述四连杆铰链安装在车门后分缝后侧;和/或在所述车门的门体的截面切向安装所述四连杆铰链。
[0010] 进一步地,包括:所述车门的开启度包括0度到80度;和/或所述车门的开启角度包括0度到68度。
[0011] 进一步地,在所述车身后侧门框开孔避让所述四连杆铰链以保证所述四连杆铰链正常工作。
[0012] 进一步地,所述车门为对开门车辆后门,在所述后门纵向靠近前门的边缘设置第一加强梁以作为车辆B柱;和/或在所述车门的横向设置第二加强梁;和/或,在所述门体的前侧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设置门锁扣。
[0013]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用于对开门车辆的车门,其中,所述车门为对开门车辆的后门。
[0014] 进一步地,所述车辆的前门纵向靠近后门的边缘的位置设置第三加强梁,作为隐藏式的B柱以便增强车辆的强度,在车辆前门的横向设置第四加强梁。
[0015] 进一步地,在所述车辆的后门的前侧位置设置至少两道密封;和/或,在所述车辆前门的后侧靠近第三加强梁位置设置至少两道密封条;和/或,所述前门的外板采用塑料,与内板卡接或粘接;和/或,在所述车辆前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设置门锁,与后门前侧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设置的门锁锁扣相适配。
[0016] 本发明提供用于对开门车辆的车门及车辆,既能方便对开门车辆前门开关又能方便后门开关,并能保证车辆的强度。附图说明
[0017] 图1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对开门车辆的车门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3、4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四连杆铰链102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5A、5B、5C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门运动及四连杆铰链运动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6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四连杆铰链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1] 图7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四连杆铰链安装结构的放大效果图。
[0022] 图8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安装四连杆铰链的旋转车门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9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10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车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 图11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12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辆后门相对开启的过程示意图
[0027] 图13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其中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0029] 图1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对开门车辆的车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车门包括门体101、四连杆铰链102,其中该车门为对开门车辆的后车门,所述四连杆铰链连接到车身的后侧。本发明提供对开门车辆的车门,可实现前后车门独立开闭,用户乘降性好。
[0030] 图2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四连杆铰链102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四连杆铰链包括第一连杆201、第二连杆202、第三连杆203、车身固定件204、车门固定件205,其中,所述门体101与所述四连杆铰链102的车门固定件205相连接,所述车门固定件205通过第一连杆201、第二连杆202、第三连杆203连接到所述车身固定件204,所述车身固定件204与车身(图中未示出)相连接并固定在车辆的车身上,所述车身固定件204布置在车身后侧。本发明提供的对开门车辆,机构开启流畅,操作相对方便,并且在开启前后车门之后车辆前座与后座之间无B柱,可以方便乘客乘降。
[0031] 在一个实施例,四连杆铰链开闭件整体主要为高强度金属,所述高强度金属包括合金,钛合金部件强度高、耐久度高、刚性好,可以有效防止车门下沉。
[0032]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在车辆后侧需安装两个四连杆铰链,增强车门与车身的连接强度。
[0033] 参照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四连杆铰链处于第一状态时,车门关闭。
[0034] 参照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车门处于从关闭到打开的过程时,车门四连杆铰链状态。
[0035] 参照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四连杆铰链处于第二状态时,车门打开。
[0036] 图5A、5B、5C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门运动及四连杆铰链运动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5A、5B、5C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门的门体从第一位置连续旋转到第二位置时,所述四连杆铰链从第一状态变更为第二状态,车门由关闭变为打开。所述车门的门体从第二位置连续旋转到第一位置时,所述四连杆铰链从第二状态变更为第一状态,车门由打开变为关闭。
[0037] 图6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四连杆铰链安装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图6框内的连杆铰链安装结构的放大效果图,参照图6、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四连杆铰链安装在车门后分缝后侧;在所述车门的门体的截面切向安装所述四连杆铰链。在一个实施例中,需要在所述车身后侧门框开孔避让所述四连杆铰链以保证所述四连杆铰链正常工作。
[0038]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门的开启角度包括0度到90度。图8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安装四连杆铰链的旋转车门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8所示,在一个具体地实施例中,所述车门的开启角度包括0度到69度,举例而言,可以设计车辆车门可控的最大开启角度为68度。
[0039] 图9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车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车门,所示车门为对开门车辆的后门。本发明提供的对开门车辆,机构开启流畅,乘坐车辆后座的人员在进入车辆的时候相对简单,操作相对方便。
[0040] 图10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车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0所示,在车辆后门纵向靠近前门的边缘设置第一加强梁以作为车辆B柱;在所述车门的横向设置第二加强梁,在所述车辆的前门纵向靠近后门的边缘的位置设置第三加强梁,作为隐藏式的B柱以便增强车辆的强度,在车辆前门的横向设置第四加强梁。其中,第一、二、三、四加强梁可以均为车门防撞梁,车门防撞梁是减少驾乘人员受侧面撞击的最重要防线,在受到侧面撞击时,驾乘人员的身体与车门间没有过多的空间作为缓冲,所以防撞梁的强度越高,对驾乘人员的防护就越好。
[0041] 图11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1所示,在所述车辆前门后侧靠近第三加强梁位置设置至少两道密封条1101,同理可以在所述车辆的后门门前侧位置设置至少两道密封;所述前门和后门的外板1103采用塑料,与内板卡接或粘接;在在所述门体的前侧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设置门锁锁扣1103、1107,在车辆前门的后侧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设置门锁1104、1105,所述车辆前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设置的门锁1104、1105与所述后门前侧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门锁锁扣1103、1107相适配。
[0042] 图12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辆后门相对开启的过程示意图,参照图12所示,车辆后门可以相对前门独立开启。
[0043]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体的沿车门周边部具有凹状结构,所述凹状结构与所述车门形状相适应,所述车体的车门下方的车框具有凹状结构、边缘突出、内高外低,以支撑车门防止车门下沉。
[0044] 图13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结构框图,如图13所示,该车辆主要包括:中控装置、智能驾驶模1313、仪表盘1310以及中控显示器1311、HUD(Head Up Display,平视显示器)抬头显示器1312。
[0045] 仪表盘1310具有12.3寸LCD显示设备,该仪表盘可以采用TI的J6CPU;仪表盘的操作系统可以基于QNX嵌入式系统,仪表盘可以用于显示省电指数、平稳指数、技术指数、文明指数、爱车指数、综合指数以及天气路面导航信息和导航路径。HUD抬头显示器1312可以显示各个驾驶指数、GPS导航信息、天气路面导航信息、导航路径信息等。
[0046] 智能驾驶模块1313可以用于处理与智能驾驶相关的操作,例如可以结合ADAS装置进行智能驾驶,该智能驾驶可以是完全无人的驾驶,也可以是驾驶员进行驾驶控制的辅助并线、车道偏移等功能。
[0047] 中控装置可以由多个模块组成,主要可以包括:主板1301;SATA(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串行高级技术附件)模块1302,连接到如SSD1303的存储设备,可以用来存储数据信息;AM(Amplitude Modulation,调幅)/FM(Frequency Modulation,调频)模块1304,为车辆提供收音机的功能;功放模块1305,用于声音处理;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Bluetooth模块1306,为车辆提供WIFI/Bluetooth的服务;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通信模块1307,为车辆提供与电信运营商的通信功能;电源模块1308,电源模块1308为该中控装置提供电源;Switch转接模块1309,该Switch转接模块1309可以作为一种可扩展的接口连接多种传感器,例如如果需要添加夜视功能传感器、PM2.5功能传感器,可以通过该Switch转接模块1309连接到中控装置的主板,以便中控装置的处理器进行数据处理,并将数据传输给中控显示器。
[0048]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将电机位置传感器1314、解码电路1315、电流传感器1316、电机转速传感器1317集成在车辆中,通过Switch转接接口1309连接到主板的处理器上,上述模块可以控制车辆后门的开启和关闭,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远程控制车辆的车门开关。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靠近车门后车门自动开启。
[0049] 本发明的描述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然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