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辆上的把手组件

申请号 CN201310636470.2 申请日 2013-11-27 公开(公告)号 CN103883161A 公开(公告)日 2014-06-25
申请人 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发明人 H·格贝尔;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在 机动车辆 的 门 外侧(1)上的 门把手 组件(4),该门把手组件具有门把手(5),该门把手在第一把手末端(6)的区域中被可枢转地安装在门(2)中并且在远离该第一把手末端(6)的第二把手末端(7)的区域中具有操纵附件(8),该操纵附件伸入该门(2)中并且用于在该门把手(5)枢转而以其第二把手末端(7)离开该门(2)时操纵门 锁 ;并且该门把手组件具有盖元件(9),该盖元件被安装在该门(2)中、在该门的门外侧(1)的区域中并且邻近该第二把手末端(7)。在所述类型的门把手组件中,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是该门把手(5)和该盖元件(9)具有多个相互作用的引导件(14,15)以用于在该门把手(5)出于操纵该门锁的目的而被枢转时相对该盖元件(9)引导该门把手(5)。所述类型的门把手组件特别地确保了抗倾斜支承以及在操纵该门把手的过程中、特别是在该门把手的用于操纵该门锁的枢转运动过程中对该门把手(5)的引导。
权利要求

1.一种在机动车辆外侧(1)上的门把手组件(4),该门把手组件具有门把手(5),该门把手在第一把手末端(6)的区域中被可枢转地安装在门(2)中并且在远离该第一把手末端(6)的第二把手末端(7)的区域中具有操纵附件(8),该操纵附件伸入该门(2)中并且用于在该门把手(5)枢转而以其第二把手末端(7)离开该门(2)时操纵门;并且该门把手组件具有盖元件(9),该盖元件被安装在该门(2)中、在该门的门外侧(1)的区域中并且邻近该第二把手末端(7);其特征在于,该门把手(5)和该盖元件(9)具有多个相互作用的引导件(14,15)以用于在该门把手(5)出于操纵该门锁的目的而被枢转时相对该盖元件(9)引导该门把手(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这些引导件(14,15)被安排成使得该门把手(5)在从其枢转进的位置到其枢转出的位置的运动过程中以及在相反的运动过程中借助这些引导件(14,15)而被引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门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在其第一把手末端(6)的区域中,该门把手(5)能够围绕一个轴枢转。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门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该门(2)具有锁芯(20),其中该盖元件(9)与该锁芯(20)形成一个结构单元或者该盖元件是与该锁芯(20)分离的一个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盖元件(9)配备有通孔(10)用以穿过用于该锁芯(20)的钥匙。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门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盖元件(9)是盖帽。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门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操纵附件(8)穿过该门(2)中的开口并且延伸进入该门的内部,其中该操纵附件(8)配备有这些引导件(14,15)中的一个引导件(14),该引导件与这些引导件(14,15)中另一个引导件(15)相互作用,所述另一个引导件被提供在该盖元件(9)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门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该门把手(5)的引导件(14)、具体地该操纵附件(8)的引导件(14)是导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门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的一个引导件(14)具有凹入式引导轮廓并且另一个引导件(15)具有凸出式引导轮廓。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门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该门把手(5)能够围绕一个竖直轴枢转。

说明书全文

机动车辆上的把手组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机动车辆的门外侧上的门把手组件,该门把手组件具有一个门把手,该门把手在一个第一把手末端的区域中被可枢转地安装在一个门中,并且在远离该第一把手末端的一个第二把手末端的区域中具有一个操纵附件;该操纵附件伸出进入到该门中并且用于在该门把手以其第二把手末端枢转而离开该门时操纵一个门;并且该门把手具有一个盖元件,该盖元件被安装在该门中、在该门的门外侧的区域中并且邻近该第二把手末端。

背景技术

[0002] 在本说明书的范围内,术语“门”应当被广义地理解。该术语不仅涉及门本身而且还涉及机动车辆上的活门或类似物,该门或活门被形成为带有用于锁定该门或活门的门锁。
[0003] 从DE 101 23 826 A1中已知一种在引言中所提及类型的门把手组件。在所述门把手组件的情况下,该门把手配设有该门中的一个门凹陷。该门把手在其第一把手末端是围绕该门的一个静态轴可枢转的。第二把手末端被以一个小的侧向间距安排到这个被连接到门上的盖元件上,并且用于操纵该门锁的操纵附件穿过该门中的一个孔,其中所述孔被安排成邻近该盖元件。
[0004] 在一个所述类型的门把手组件的情况下,该门把手借助其静态枢轴而被排他地安装。这样导致该门把手只有不足够的抗倾斜性,因为该门把手是在离该枢轴一个距离处被抓紧的,并且在此取决于具体的抓紧情况,不同的枢转和弯曲力会被引导至该门把手中。该缺点特别地在拉拽该门把手以便使该门解锁时是显著的。
[0005] 在所述门把手组件的情况下,该盖元件用于覆盖该门锁的锁芯。该盖元件配备有一个孔,门锁芯延伸穿过该孔使得一个钥匙可以插入到该锁芯中。
[0006] 在引言中所提及类型的门把手组件用于不能被锁定并且因此不具有一个锁芯的门或活门(举例如机动车辆的乘客门和后门)的情况下,对应的盖元件不具有与一个锁芯相配合的一个孔。该盖元件在此被实现为与该门把手特别是从美学度互补的一个零件,这样使得该门把手组件配备有一种有利的总体外观。
[0007] DE 100 00 540 C1描述了一种机动车辆上的门把手组件,其中一个凹陷状盖元件与一个门把手相互作用。该盖元件首先是由该门把手的一个把手凹陷形成,并且所述盖元件其次具有用于接纳一个门锁的锁芯的一个孔。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要进一步地开发一种在引言中所提及类型的门把手组件,使得在所述门把手组件的情况下,确保了该门把手在其枢转运动过程中的、特别是在该门把手进入其打开位置的运动过程中的特别良好的抗倾斜安装。
[0009] 在引言中所提及类型的门把手组件的情况下这样实现这一目的,该门把手和该盖元件具有多个相互作用的引导件以用于在该门把手出于操纵该门锁的目的而被枢转时相对该盖元件引导该门把手。
[0010] 由于根据本发明的这种门把手组件设计,因此确保了在该门把手的枢转过程中所述门把手在其第二把手末端的区域中在该盖元件中被引导。相应地,该门把手以两个把手末端的区域来安装。在第一把手末端的区域中,该门把手被以一种可枢转的方式安装,并且在第二把手末端的区域中该门把手以一种被引导的方式安装。这样导致该门把手在其枢转运动过程中的一种特别有利的抗倾斜性。这样特别适用于手抓紧该门把手以便打开门、由此取决于人打开该门的不同力和不同力矩被引导至该门把手中的情况。
[0011] 具体地讲,提供的是这些引导件被安排成使得该门把手在从其枢转进的位置进入其枢转出的位置的运动过程中以及在相反的运动过程中借助这些引导件而被引导。相应地,在该门把手被拉拽时以及在该门把手被释放时、特别是在所述门把手在弹簧力作用下枢转返回的运动过程中,该门把手在其整个枢转路径上借助这些引导件而被引导。
[0012] 该门把手在其第一把手末端区域中可以相对所述轴无游隙地被安装到一个轴上,这样使得在该门把手被抓紧时所述门把手在其第一把手末端区域中被围绕所述轴枢转。然而,基本上还可想到的是,该门把手在其第一轴的区域中相对于一个所述类型的轴以一定量游隙地被安装,并且因此可想到将该门把手带有游隙地安装到所述轴上。在这种情况下,该门把手在第二末端区域中的额外的引导均有助于最优化该门把手的、特别是在该第二把手末端区域中的、或在该门把手的远离该第一把手末端的区域中的抗倾斜性。因此该门把手本身可以具有较少的稳定性设计,因为该门把手在第二把手末端区域中被额外地引导。
[0013] 该门把手例如被用在一个门上,该门容纳一个用于该门锁的锁芯,由此该门锁防止未经许可地打开该门。如果该门容纳了一个锁芯,则用该盖元件覆盖该锁芯被认为是有利的。在此,具体提供的是该盖元件配备有一个通孔,该通孔用于穿过一个用于该锁芯的钥匙。
[0014] 无需考虑这种情况,不言自明地还可能使该门锁通过一种无钥匙开启系统来操纵。在这种情况下,使用一个钥匙并非是有必要的。该盖元件因此仅仅执行一种覆盖的功能。所述覆盖功能主要包括在一个孔的区域中侧向地覆盖该门,用于操纵该门锁的操纵附件穿过该孔。除此之外,该盖元件执行一种构造功能,因为该盖元件形成了该门把手的一个调和的伸长部。
[0015] 该盖元件特别地是一个盖帽形式的。所述盖元件因此具有帽状设计并且高度适用于覆盖该门的与该操纵附件相邻定位的那个区域。该盖元件特别地执行一种防护功能,并且因此确保了在该门锁的区域中从外侧的未经许可的操作是不可能的。该盖帽因此可以执行一个防护帽的功能。
[0016] 在一个扩展方案中,提供的是该门把手的引导件形成了一个带有该操纵附件的结构单元。例如,所述引导件被整体地直接形成在该操纵附件上,或者具有所述引导件的引导元件形成一个带有该操纵附件的组合部件。
[0017] 根据这些相互作用的引导件的在结构方面优选的一个设计方案中提供的是,该操纵附件穿过该门中的一个开口并且延伸进入该门的内部,其中该操纵附件配备有这些引导件之一,该引导件与这些引导件中的另一个相互作用,所述另一个引导件被提供在该盖元件上。借助于这种设计,确保的是这些引导件在该门把手处于枢转进的位置中时并且还在该门把手处于枢转出的位置中时两者相互作用;不仅在这些所述的终止位置中而且在这些中间位置中也是如此。该门把手因此在所有位置中相对该盖元件、并且因此相对该门被引导。
[0018] 特别提供的是该附件的引导件是一个导轨形式的。
[0019] 这些相互作用的引导件可以具有不同的设计以便确保该门把手的抗倾斜性。一个优选的设计提供的是,一个引导件具有凸出式引导轮廓并且另一个引导件具有凹入式引导轮廓。因此一个引导件具有隆起的形式,而另一个引导件具有互补的凹陷的形式。例如,一个引导件、特别是指配给该盖元件的引导件具有凸出式的基本上三角形的截面,并且指配给该门把手的另一个引导件具有凹入式的基本上三角形的截面。这些截面被适配成使得这些相互作用的引导件在该门把手被枢转时以相对小的游隙引导该门把手和盖元件。
[0020] 该门把手特别地围绕一个竖直轴、并且因此围绕Z方向上的一个轴是可枢转的。在此,根据本发明的门把手组件确保了与通常在这些已知的门把手组件的情况下的在Z方向上的倾斜游隙被相当大地减小。
附图说明
[0021]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特征将在从属权利要求、附图以及对在附图中展示的优选示例性实施例的说明中显现,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述特征。在附图中:
[0022] 图1以三维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机动车辆上的门把手组件,该门把手组件配备有一个无钥匙开启系统,展示的是该门把手处于枢转出的位置,
[0023] 图2示出了图1中的门把手组件的俯视图,
[0024] 图3示出了根据图1的门把手组件的一个盖元件和一个门把手的与所述盖元件相互作用的那端的放大视图,以一个主视图展示了分开展示的门把手和盖元件,[0025] 图4以相对于图3的后视图示出了图3中展示的细节,
[0026] 图5示出了沿图2中的线A-A的截面。
[0027] 附图标记说明
[0028] 1 门外侧
[0029] 2 车门
[0030] 3 把手凹陷
[0031] 4 门把手组件
[0032] 5 门把手
[0033] 6 第一把手末端
[0034] 7 第二把手末端
[0035] 8 操纵附件
[0036] 9 盖元件
[0037] 10 通孔
[0038] 11 凹槽
[0039] 12 腹板区段
[0040] 13 操纵销
[0041] 14 引导件
[0042] 15 引导件
[0043] 16 支承用接收座
[0044] 17 支承轴
[0045] 18 防护帽
[0046] 19 壳体
[0047] 20 锁芯
[0048] 21 支承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49] 关于图1至图5的实施例,图1和图2示出了一台机动车辆的一个车门2的一个板材件形式的门外侧或外蒙皮1,其中,门指的是驾驶员车门。该外蒙皮1配备有一个把手凹陷3。一个门把手组件4在把手凹陷3的前端和后端区域中被安装在车门2中。在此,该门把手组件4具有在外蒙皮1外侧上的一个门把手5。所述门把手组件在第一把手末端6的区域中被枢转地安装到门2中、并且在远离该第一把手末端6的第二把手末端7的区域中具有一个操纵附件8,该操纵附件伸入到门2中。所述操纵附件用于在门把手5枢转而以其第二把手末端7离开车门2或离开外蒙皮1时操纵门锁。
[0050] 图1和图2中的图示示出了在其枢转出的位置中的门把手5,其中该门锁已经被移动到其打开位置中。
[0051] 该门把手组件4还具有一个盖元件。所述盖元件被安装在门2中、在该门的外蒙皮1的区域中并且因此在该门的门外侧区域中、邻近第二把手末端7。
[0052] 门把手5具有集成到其中的多个电子部件,这些电子部件特别地与无钥匙开启系统相关。用于所述电子部件的电气连接线从门把手5通过其指配给第一把手末端6的枢转区域延伸到门2之中。具有帽状设计并且执行防护帽功能的盖元件9覆盖与该门锁相互作用的锁芯。在这个方面,盖元件9配备有通孔10,该通孔用于在该锁芯的远离门2的那个区域中接纳该锁芯。用于锁定该锁芯的钥匙在所述区域中被插入到该锁芯之中。
[0053] 盖元件9通过安排在外蒙皮1的远离门把手5的那侧上的保持装置而被固持在一个限定的位置中(在把手凹陷3的相对于该机动车辆行进方向的后端区域中),所述保持装置被插入到盖元件9的多个凹槽11之中。
[0054] 当门把手5被枢转离开其第二把手末端7抵靠外蒙皮1的末端而进入到图1和图2中示出的枢转出的位置中时,门把手5的操纵附件8进一步地向外移动,其中该操纵附件
8的一个腹板区段12穿过把手凹陷3中的一个开口,该开口在截面上与所述腹板区段相匹配;并且一个操纵销13被安排在中空形式的车门2中,该操纵销被连接到该腹板区段12的自由端上并且用于作用该门锁。
[0055] 对于门把手5的、确切地说操纵附件8的特别的抗倾斜支承而言,在门把手5上、确切地说在操纵附件8的腹板区段12上以及在盖元件9上提供了多个相互作用的引导件14和15。所述引导件用于在门把手5出于操纵该门锁的目的而被枢转时相对盖元件9引导该门把手5。
[0056] 关于门把手5在坐标方向z上的倾斜游隙、也就是说该门把手5向上倾斜和向下倾斜,已经通过该门把手5在其第一把手末端6的区域中围绕一个轴枢转的事实而可以消除一定程度的抗倾斜性。如果所希望的不是门把手5的所述第一把手末端围绕一个限定的轴的这种精确枢转而是提供在该第一把手末端6的区域中允许该门把手5的一定的倾斜运动,则这些引导件14和15仍然确保门把手5在其第二把手末端7的区域中的精确引导,这是由于该门把手5与盖元件9的相互作用。所述引导件14和15因此在门把手5出于操纵该门锁的目的而被枢转时相对盖元件9引导该门把手5。
[0057] 这些引导件15和14的具体设计被展示在图3和图4中,因为图3中示出了盖元件9,而图4中示出了门把手5的末端。
[0058] 门把手5的操纵附件8的腹板区段12相应地配备有引导件14,如具体地从图5中的截面展示可看到的,该引导件具有凹入式引导轮廓、确切地说具有一个V形凹槽。所述引导件14在腹板区段12的整个长度上延伸。盖元件9的引导件15具有互补的凸出式引导轮廓,如具体地从图5中的展示可看到的。所述引导件15的截面具有一种基本上等边三角形的形状,该等边三角形带有一个指向引导件14的修圆尖端。引导件15在盖元件9的向外伸出超过车门2的外蒙皮1的那个区域的整个高度上延伸。
[0059] 门把手5被基本上平地安排并且围绕一个基本上竖直的轴线—Z轴线是可枢转的。这些在一个X-Y平面上作用的引导件14和15提供了该门把手5在盖元件9中的精确引导并且由此防止了该门把手5相对盖元件9或者相对车门2的倾斜运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