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带及其制造方法及造纸带织物以及以其造纸的方法

申请号 CN91105375.1 申请日 1991-06-29 公开(公告)号 CN1026510C 公开(公告)日 1994-11-09
申请人 普罗格特-甘布尔公司; 发明人 P·D·特洛克汉; G·D·布蒂利耶;
摘要 一种背面带网纹的造纸带含有具形成 接触 纸的第一表面与相背的第二表面及在其间的 导管 的网架和加强构件。第一表面具限定导管的纸面网格。第二表面具提供表面网纹的通路的背面网格。造纸带通过将光敏 树脂 敷在带不透明区的加强构件上并通过带透明与不透明区的掩膜与加强构件曝光制成。造纸工艺包括藉 真空 源将 流体 压差穿过造纸带加到部分成形的造纸 纤维 的纸幅坯上使纤维吸入导管,接着以造纸带纸面网格施压、并干燥出成品。并介绍该造纸带的织物。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纸接触面和与所述纸接触面相背的网纹状背面的造纸带,所述造纸带的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含有固化的光敏树脂材料的网架,所述的网架具有限定所述造纸带的所述纸接触面的第一表面,其第二表面与所述的第一表面相背,且有延伸在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的导管,所述第一表面具有形成并限定所述导管的纸面网格,所述的第二表面具有背面网格并带有与所述导管不同的通路,在所述的背面网格中有表面网纹的不规则构造;
一种位于所述第一表面和至少是第二表面的一部分之间的加强构件,所述的加强构件具有朝纸面、朝机器面、空格和一个包括一组构件的加强组件,所述的加强组件含有第一不透明度的第一部分和具有第二不透明度的第二部分,第二不透明度小于第一不透明度,其中,第一不透明度足以防止构成网架的光敏树脂材料在该光敏树脂材料非固化状态下产生硬化,该第一部分是位于光敏树脂材料与光化学光源之间的,所述的第二不透明度应足以使光敏树脂材料硬化,所述的第一部分限定着第一投影区域,其中,网架的背面网格的所述通路主要位于所述第一投影区域之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构件包括一个编织件,其中所述的结构组件包括一组在造纸机纵向的经线与一组造纸机横向的纬线,以在所述的经线与纬线之间形成所述的空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造纸带,其特征在于:至少有一部分经线具有所述的第一不透明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造纸带,其特征在于:每根相间的经线有所述的第一透明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造纸带,其特征在于:每根经线均有所述的第一不透明度。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造纸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构件包括一个多层编织件,所述在造纸机纵向的经线被布置在第一层和第二层,这两层经线是彼此相互上下重叠,所述的第一层经线与纬线交织在一起形成加强构件的朝纸面,所述的第二层经线与纬线交织在一起形成加强结构的朝机器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造纸带,其特征在于:第二层所述的经线中至少有一部分具有第一不透明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造纸带,其特征在于:第二层每根相间的经线具有第一不透明度。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造纸带,其特征在于:第二层的每根经线均有第一不透明度。
10、如权利要求1、2或6所述的造纸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部分包括至少一个结构组件,该组件至少部分地包括不透明材料。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造纸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不透明材料能阻止波长约为200至400毫微米的光线通过。
12、如权利要求1、2或6所述的造纸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部分包括一种不透明涂层,它被用在加强构件的朝机器面上。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造纸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不透明涂层包括一种阻止波长为200至400毫微米的光线透过的材料。
14、一种制造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列步骤:
(a)配设具有工作表面的成型装置;
(b)配设一个加强构件,它包括一个朝纸面、一个与朝纸面相背的朝机器面、若干空格和一个加强组件,该加强组件包括一组结构组件,该加强组件的第一部分有第一不透明度,其第二部分有第二不透明度,且第二不透明度小于第一不透明度,所述的第一不透明度足以防止当光敏树脂材料在未固化状态下硬化,所述的第一部分位于光敏树脂材料和光化学光源之间,第二不透明度应允许光敏树脂材料硬化,所述第一部分限定第一投影区;
(c)使得加强构件的朝机器面至少一部分与成型装置的工作表面接触;
(d)将液态光敏树脂涂料敷于加强构件至少一面处,使所述涂料形成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涂层的分布应至少使涂层第二表面的一部分位于接近所述成型装置的工作表面,所述涂层的第二表面的部分位于加强组件的第一部分和所述的成型装置的工作表面之间,所述的加强构件的朝纸面位于所述涂层的第一和第二表面之间,其中,位于所述涂层第一表面和加强构件朝纸面之间的涂层部分包括一个树脂覆盖层;
(e)控制所述树脂覆盖层的厚度,使之达到预定值;
(f)配设一个具有不透明和透明区域的掩模,所述的不透明区和透明区一起构成了掩模上的图案;
(g)把所述的掩模置于所述的液态光敏树脂涂层和光化学光源之间,使得掩模与所述的涂层的第一表面接触,掩模的不透明区遮住光源照到部分涂层的光线,而透明区则使光线照到未被遮住的涂层上;
(h)将液态光敏树脂置于具有激活波长光源的光线照射下,光线由光源经掩模和加强构件,使得液态光敏树脂涂层未被遮住的部分和加强构件的第二部分使之可以固化的涂层部分硬化,留下涂层的遮挡部分和位于加强构件的第一部分和成型装置的工作表面之间的涂层部分未被固化,以形成半成品造纸带;和;
(i)从所述的半成品造纸带上除去几乎所有的未固化的液态光敏树脂,留下一个硬的树脂网架,该网架上有一组在被掩模的不透明区遮住光线的区域内的导管,和在网架的背面网格中表面网纹不规则构造构成的通路。这些通路对应于涂层第二表面中由加强构件的第一部分阻止其固化的部分。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提供的加强构件包括一个多层编织件,所述的结构组件包括一组在造纸机纵向的经线,它们与一组造纸机横向的纬线交织在一起,在所述的经线和纬线之间形成所述的空格,第一和第二所述经线的布置通常是彼此重叠安排的,所述的第一层与交织的纬线一起形成加强构件的朝纸面,所述的第二层与交织的纬线一起形成加强构件的朝机器面。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层的经线中至少有一部分具有所述的第一不透明度。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部分包括使用在加强构件的朝机器面的不透明涂层。
18、一种制造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列步骤:
(a)配设具有工作表面的成型装置;
(b)配设一个加强构件,它包括一个朝纸面、一个与朝纸面相背的朝机器面、若干空格和一个加强组件,该加强组件包括一组结构组件,该加强组件的第一部分有第一不透明度,其第二部分有第二不透明度,且第二不透明度小于第一不透明度,所述的第一不透明度足以防止当光敏树脂材料在未固化状态下硬化,所述的第一部分位于光敏树脂材料和光化学光源之间,第二不透明度应允许光敏树脂材料硬化,所述第一部分限定第一投影区;
(c)将液态光敏树脂的第一涂层至少涂敷于加强构件的朝机器面,至少是局部地充满加强构件的空隙中;
(d)使得加强构件的朝机器面至少一部分与成型装置的工作表面接触;
(e)将液态光敏树脂涂料涂敷于加强构件至少一面处,使所述涂料形成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涂层的分布应至少使涂层第二表面的一部分位于接近所述成型装置的工作表面,所述涂层的第二表面的部分位于加强组件的第一部分和所述的成型装置的工作表面之间,所述的加强构件的朝纸面位于所述涂层的第一和第二表面之间,其中位于所述涂层第一表面和加强构件朝纸面之间的涂层部分包括一个树脂覆盖层;
(f)控制所述树脂覆盖层的厚度,使之达到预定值;
(g)配设一个具有不透明和透明区域的掩模,所述的不透明区和透明区一起构成了掩模上的图案;
(h)把所述的掩模置于所述的液态光敏树脂涂层和光化学光源之间,使得掩模与所述的涂层的第一表面接触,掩模的不透明区遮住光源照到部分涂层的光线,而透明区则使光线照到未被遮住的涂层上;
(i)将液态光敏树脂置于具有激活波长光源的光线照射下,光线由光源经掩模和加强构件,使得液态光敏树脂涂层未被遮住的部分和加强构件的第二部分使之可以固化的涂层部分硬化,留下涂层的遮挡部分和位于加强构件的第一部分和成型装置的工作表面之间的涂层部分未被固化,以形成半成品造纸带;和;
(j)从所述的半成品造纸带上除去几乎所有的未固化的液态光敏树脂,留下一个硬的树脂网架,该网架上有一组在被掩模的不透明区遮住光线的区域内的导管,和在网架的背面网格中表面网纹不规则构造构成的通路。这些通路对应于涂层第二表面中由加强构件的第一部分阻止其固化的部分。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提供的加强构件包括一个多层编织件,所述的结构组件包括一组在造纸机纵向的经线,它们与一组造纸机横向的纬线交织在一起,在所述的经线和纬线之间形成所述的空格,第一和第二所述经线的布置通常是彼此重叠安排的,所述的第一层经线与交织的纬线一起形成加强构件的朝纸面,所述的第二层经线与交织的纬线一起形成加强构件的朝机器面。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层的经线中至少有一部分具有所述的第一不透明度。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部分包括用在加强构件朝机器面的不透明涂导。
22、制造坚固的、柔软的、吸的纸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配设造纸纤维的悬浮液;
(b)在上述的纸浆的多孔表面上形成造纸纤维的纸幅坯;
(c)使该纸幅坯与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带的纸接触面接触;
(d)使造纸带和纸幅坯通过一个真空源,真空源对纸幅坯施加一个流体压差,流体压差从造纸带的背面通过造纸带的导管,使得纸幅坯中造纸纤维至少是一部分偏转入造纸带的导管中,通过导管从纸幅坯中除去水份,在上述的纸幅坯中重新排列造纸纤维,从所述的造纸纤维中形成中间纸幅,在这种条件下,上述的偏转开始的时间不能迟于水从纸幅坯排出的起始时间;
(e)把所述的纸面网格压到中间纸幅上,它是在造纸带和加压表面之间压入中间纸幅,形成造纸纤维的压印纸幅;和
(f)干燥所述的经压印的纸幅。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的造纸带的背面表面有足够的流体通过能,可使至少为1800标准厘米3/分的空气排出所述的编织表面。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包括一个附加步骤,即在纸幅坯上压印纸面网格的步骤(e)之前,将中间纸幅和造纸带一同进行预干燥处理,使其密实度由30%提高到98%,形成造纸纤维的预干燥纸幅。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一个附加步骤,即,在纸幅坯压印纸面网格的步骤(e)之前,将中间纸幅和造纸带一起干燥处理,使密实度由约30%提高到98%,形成造纸纤维的预干燥纸幅。
26、用在造纸机上的编织的造纸带织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组线,该线组分为一组沿造纸机纵向的经线和一组沿造纸机横向的纬线,它们交织在一起形成其间的空格,所述线组中分别包括具有第一不透明度的部分和具有第二不透明度的部分,上述的第一不透明度大于第二不透明度。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造纸带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经线中至少有一部分具有第一不透明度。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造纸带织物,其特征在于:每根相间的经线均具有第一不透明度。
2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造纸带织物,其特征在于:每根经线都具有第一不透明度。
30、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造纸带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编织的造纸带织物包括多层编织件,沿造纸机纵向的经线布置在第一层和第二层,它们通常是彼此重叠排列的,所述的第一层经线与纬线交织在一起形成加强构件的朝纸面,所述的第二层经线与纬线交织在一起形成所述的造纸织物的朝机器面。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造纸带织物,其特征在于:第二层经线至少有一部分具有第一不透明度。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造纸带织物,其特征在于:第二层每根相间的经线具有第一不透明度。
33、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造纸带织物,其特征在于:第二层经线每根均具有第一不透明度。
34、如权利要求26或30所述的造纸带织物,进一步包括朝纸面和朝机器面,其中,上述的第一部分包括一个不透明的涂层,该涂层被用于造纸带织物的朝机器面。

说明书全文

发明涉及用于在造纸机中制造高强度的、柔软的和吸收性强的纸制品的造纸带,还涉及一种制造这种造纸带的方法、采用这种造纸带造纸的方法以及构成这种造纸带的织物。本发明具体涉及在其机器接触面或背面上具有网纹的、含有树脂网架和加强构件的造纸带。网纹是通过在具有不透明部分的加强构件上涂敷上涂敏树脂材料、然后将树脂材料用具有穿透加强构件的激活波长的光进行曝光使在加强构件的不透明部分的树脂材料不被固化、而形成在造纸带上的。没有被固化的树脂然后被去除,从而在造纸带背面留出通路。

现代工业化社会日常生活的一个流行趋势是用各种用途的纸制品,如纸巾,纸毛巾,卫生纸之类的纸制品都是最常用的。由于这样的纸制品的需求量激增,要求改进纸制品的品种及其制造方法。尽管造纸工业在大步前进,但众多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仍旨在对纸制品及其制造工艺过程作出改进。

诸如纸巾,纸毛巾,卫生纸之类的纸制品都是由一幅或多幅薄纸制成。如果这类纸制品要担任预期的任务,并得到广泛应用,它们及用来制造它们的薄纸幅就必须具有一定的物理特性,其中最重要的是强度,柔软性及吸性。

强度是指纸幅在使用时保持其物理完整性的能

柔软性是指用户用手将纸揉皱时和按预期目的用纸时有令人舒适的手感。

吸水性是指纸能吸入并保持液体(特别是水,水溶液和悬浮液)的性能。在估算水的吸水性时,值得注意的是不仅要看一定量的纸所能容纳的液体的绝对数量,而且考虑纸吸收液体的速率也很重要。此外,当纸作成如纸巾、擦脸纸或擦手纸这类产品时,能将液体吸入纸内,并留下干燥的擦拭表面,也很重要。

制造纸巾,纸毛巾,卫生用品这类纸制品的工艺过程,总地包括制备含水纸纤维浆,然后在重新排列纸浆中的纤维以形成纸幅的同时,从纸浆中除水。各种类型的机器均可用来加速除水过程。

流行的是,大多数生产过程使用了称为长网造纸机或双网式造纸机的机器。在长网造纸机中,纸浆供入环形传送带的顶面,该传送带用作机器的初造纸面。在双网式造纸机中,纸浆沉积在一对会聚的长网之间,在该两网之间进行造纸过程中的初脱水和重排列。

在长网或双网上初形成纸幅后,这两类造纸机通常携带纸幅在呈环形的另一种织物带上经过一道或数道干燥工序。该环形带通常不同于前述长网或双网。该另一种织物有时称作干燥织物。众多的长网和干燥织物布置及干燥工艺方案已经得到成功和不太成功的应用。该干燥工艺过程包括纸幅的机械压制,真空脱水,通过吹过纸幅的热进行干燥,及其它形式的干燥工序。

如上所述,造纸带或织物按其预期的用途具有不同的名称。长网,在造纸机的初成形区,也称作长网带,成形网,或成形织物。如上述的干燥机织物,是指携带纸幅通过造纸机的干燥处理过程的织物。还可以有各种其它类型的造纸带或织物称呼。过去所用的大部分造纸带, 通常是将一段编织物与另一段编织物首尾相接缝合在一起,形成一条环形带。编织的造纸带织物一般由许多隔开的纵向经线和许多隔开的横向纬线按特定的图形相互交织而成。现有的造纸带包括单层(具有经线和纬线)织物,多层织物,以及由若干层经纬线交织成的织物。最初,造纸织物线是用磷、青铜、不锈黄铜或其复合材料制成的金属丝制作的。为更好地进行脱水过程,通常在织物上放上并添加各种物质。最近,在造纸领域已发现,可部分或全部用合成材料制成底层线结构,其质量优于用金属丝制成的成形线。这些合成材料包括尼龙,聚合物丙烯酸纤维及共聚物。尽管许多不同的工艺,织物及这些织物的排列得到了应用,但是当中只有一部分导致纸制品在商业上的成功。

已经得到广大消费者广泛接受的纸幅的一个例子是用美国专利US3301746中所描述的工艺方法制造的纸幅,该专利是1967年1月31日颁发给Sanford和Sisson的。其它广为接受的纸制品是用美国专利US3994771号所描述的工艺方法制造的,该专利是1976年11月30日颁发给Sanford和Sisson的。其它广为接受的纸制品是美国专利US3994771号所描述的工艺方法制造的,该专利是1976年11月30日颁发给Morgan和Rich的。尽管由这两种工艺方法生产的产品具有很高的质量,然而,如前所述,进一步改进产品的研究仍在进行。

对上述纸幅的另一商业上有意义的改进是按照1985年7月16日颁发给Trokhan的第4529480号美国专利中所描述的工艺方法进行的。其改进包括使用了一种造纸带(称为“偏转件”),它由一多孔的编织物构成,外面包着固化的光敏树脂网架。该树脂设有许多 不连续的,孤立的称为“偏转管”的通道。采用这种偏转件的工艺包括:在其它步骤中,将造纸纤维的纸幅坯与偏转件的顶部表面结合在一起,从偏转件的后部(机器接触侧)对纸幅抽真空,或将其它流体压力差作用在该纸幅上。用这种工艺过程的造纸带称为“偏转件”,这是因为造纸纤维在流体压力差的作用下或许会偏转入固化树脂网架的偏转导管中,并在该导管中重新排列。利用上述改进造纸工艺,以下将会看到,将可能生产出具有某些预定特性的纸。

上述颁发给Trokhan的专利中所述的偏转件是用美国专利第4514345号所述的工艺方法生产的,该专利是以Johnson等人的名义颁发的,并包括在此作为参考。在Johnson等人的专利中所述的工艺方法包括:(1)在多孔编织件上涂附一层光敏树脂:(2)将光敏树脂涂层厚度控制在预定值:(3)将该树脂暴露在透过有不透明和半透明区的掩模的,具有激活波长的光线中:以及(4)除去未固化的树脂。这一工艺方法生产出了带网架的偏转件,它具有纸接触面和机器接触面,每一接触面都具有围绕众多编转管的基本上是单平面的或平整的网格图形。

用美国专利4529480所公开的工艺方法制造的纸,在美国专利4637859中得到了描述,该专利是以Trokhan的名义颁发的,包括在此作为参考。这种纸的特征是,在横跨纸的表面分布着两个不同物理性质的区域。一个区域是具有比较高的密度和内在强度的网状区;另一区域由许多被网状区完全包围的拱组成。在后一区域中的拱块相对网状区具有相对低的密度和相对低的内在强度。

由于几个方法的因素,由美国专利4529480所公开的工艺方法制造的纸实际比以往的工艺方法制造的纸强度更高,更柔软,更 具吸水性。所生产的纸由于网状区域具有较高的内在强度,其强度得到提高;所生产的纸由于在纸的表面到处分布着低密度的拱块,其柔软性也得到提高:纸中所含液体的吸收量(决定纸的吸水性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纸的总体密度降低了,而得以增加。

虽然上述的改进工艺工作良好,但人们发现当上述工艺方法的偏转件通过造纸工艺过程中所使用的真空除水设备上方时会产生一些不希望有的情况。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在纸幅中大量的部分脱水纤维将全部通过偏转件。这就导致了不希望产生的后果,较多的游离纸纤维将真空脱水机堵塞。另一个不希望发生的是,这些游离纸纤维总是聚积在脱水机上,以致在机器上形成纤维块。当造纸带在造纸过程中反复通过这些积聚的纤维,会使前面的造纸带(其背面是光滑的)起皱折,并形成折叠,尤其是纵向折叠。这样不但导致了所生产的纸的湿度及外观物理特性存在严重问题,而且最终会导致造纸带的断裂。

这些现有技术的造纸带所遇到的困难,由于造纸带的成本较高,越来越明显。在大多数情况下,制造结合入这些造纸带中的多孔编织件过去需要(目前仍需要)昂贵的纺织加工过程,其中包括使用体积庞大的价格昂贵的纺织机。此外,还要将大量的昂贵的丝状物结合在这些编织件中。如果采用高耐热丝状物,则造纸带的成本还要进一步提高,而这对经过干燥处理的造纸带来说是必要的。

除造纸带本身的成本之外,造纸带的断裂也将对造纸过程的效率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造纸机造纸带的频繁断裂会严重影响造纸行业的经济效益,因为昂贵的造纸机(在机器停工期)在更换造纸带时得不到充分利用。

当美国专利US4529480所述的造纸工艺方法开发出来时, 人们相信形成于树脂网格下表面(机器接触面)中的网状形必须基本是平的,这样才能获得所希望的突然施加真空压力。该真空压力对于将纤维偏转入偏转管并重新排列这些纤维,以便在改进的纸上形成拱块区来说是必要的。

尽管不希望受任何理论的束缚,人们现在相信使用现有的背面平整的造纸带产生的问题至少部分是因为当纸幅通过真空脱水机上方时,真空压力极突然作用其上引起的。应该相信,现有的背面平整的造纸带实际上会对真空源产生瞬时密封;然后,当现有类型的造纸带的开口通道(即偏转管)遇到该真空源时,真空压力会极突然地作用在位于树脂网架顶部的纤维状幅料中的充满水的和高游离性的纤维上。可以相信,这种真空压力的突然作用,会引起游离纤维突然偏转,足以使这些游离纤维完全穿过造纸带。还应该相信,这种真空压力的突然作用及纤维迁移,会在造好的纸的拱块区产生针孔,这在某些场合(并不是所有场合)是不希望出现的。

对于在真空脱水设备表面上不断聚积纸纤维,另一理论认为是因为现有背面平整的造纸带在其背面没有足够的表面网纹。人们相信,需要一定量的表面网纹,来使涂有树脂的造纸带能去掉积聚在真空脱水设备上的纸纤维。这是借助这种造纸带通过真空脱水设备时所产生的摩擦作用实现的。

因此,需要对造纸工艺方法进行改进,该方法在造纸过程中将不会遇到在真空脱水机上产生不希望的造纸纤维积聚的麻烦。因此也需要对造纸带及制造该造纸带的方法作出改进。改进的造纸带将消除因使用现有技术制造的造纸带而带来的上述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造纸工艺方法,在该方法 中,上述游离纸纤维的迁移将大大减少或完全消除。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造纸带,该造纸带将显著减轻在真空脱水机上积聚纸纤维的问题,而这一问题是与使用现有的涂附树脂造纸带有关的。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减少在造纸过程中所用的真空脱水设备表面上纸纤维积聚而造成的造纸带折叠及随之发生的断裂。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开发一种造纸工艺方法,它将导致在造好的纸幅的拱块区针孔的消除(除非这种孔对所造的特定纸是所要求的)。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造纸带,它所具有的通路在该造纸带的背面形成表面网纹状不规则构造;以及提供一种制造这种造纸带的方法,这些通路可形成在该造纸带中,而不损伤整个造纸带的强度。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造纸带,当用于本发明的造纸工艺方法时,这种造纸带将具有比现有造纸带更长的寿命,以及提供一种制造该造纸带的方法,其成本是有效益的。

本发明的最后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成造纸带的编织的织物。

当结合附图参照以下说明时,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目的将更加明显。

本发明的背面网纹造纸带通常包括两个主要元件,即网架与加强构件。当本发明的造纸带采取最佳形式时,它是一条环形带。该环形带具有一纸接触面和一网纹背面,即纸接触面的反面,它与造纸工艺方法中采用的机器相接触。网架最好是固化聚合光敏树脂制成的,它具有形成造纸带的纸接触面的第一面,与第一面相背的第二面,及在第一面和第二面之间延伸的众多导管。网架的第一面具有形成在其上的纸面网格,该网格围绕并限定导管开口。网架的第二面具有带通路 的背面网格,该通路与导管是不同的。该通路使第二面的背面网格形成表面网纹状不规则构造。加强构件位于网架的第一表面和网架的至少部分第二表面之间,并起加强网架的作用。该加强构件还具有一朝纸面和一朝机器面(与朝纸面相背)。该加强构件还具有许多空格和由许多结构元件组成的加强组件。该加强组件的第一部分具有一第一不透明度并且该加强组件还具有一比第一不透明度稍透明一些的第二不透明度;当光敏树脂材料处于非固化状态,并且该加强组件的第一部分位于光敏树脂材料和有光化性的光源之间时,该第一不透明度足以基本上避免光敏树脂材料固化;该第二不透明度足以允许光敏树脂材料固化;此外,加强组件的该第一部分还限定了一个第一投影区域,网架背面网格中的通路相对加强构件的位置是这样的,即这些通路主要位于第一投影区域内。

制造本发明的造纸带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提供一个具有工作面的成形装置;

(b)提供一个加强构件,它具有一个朝纸面,一个与该朝纸面相背的朝机器面,众多的空格,和加强组件;该加强组件包括众多的结构元件,该加强组件的第一部分具有一第一不透明度,该加强组件的第二部分具有一比第一不透明度稍透明一些的第二不透明度,当光敏树脂处于非固化状态,并且该加强组件的第一部分位于光敏树脂材料和有光化性的光源之间时,该第一不透明度足以基本上避免光敏树脂材料固化;该第二不透明度足以允许光敏树脂材料固化,加强构件的第一部分还限定了一个第一投影区:

(c)至少将加强构件的部分朝机器面与成形装置的工作面接触;

(d)至少在加强构件的一个面上涂敷液体光敏树脂,使涂层形成一第一表面和一第二表面。该涂层是这样分布的,即该涂层的至少部分第二表面与成形装置的工作面相毗邻,并且涂层的部分第二表面位于 加强组件的第一部分和成形装置的工作面之间,并且加强构件的朝纸面位于涂层的第一和第二表面之间,其中位于第一表面和朝纸面之间的涂层部分构成了一个树脂复盖层。

(e)将复盖层的厚度控制在预定值;

(f)提供一个具有不透明区和透明区的掩模,该不透明区与透明区一起在掩模上形成预定图案;

(g)将该掩模放于液体光敏树脂涂层和有光化性的光源之间,使该掩模与涂层的第一表面保持接触关系,掩模的不透明区遮盖了部分涂层,使之不受光源发出的光线照射,而透明区使其它部分的涂层未遮盖;

(h)通过将液体光敏树脂暴露在从光源发出的透过掩模和加强构件的具有激活波长的光线中,使液体光敏树脂涂层和加强构件的第二部分允许固化的那些涂层部分固化,并让遮盖部分和那些位于加强构件的第一部分与成形装置的工作面之间的涂层部分不被固化,从而形成半成品复合造纸带。以及

(i)基本上把所有未固化的液体光敏树脂从半成品复合造纸带上除去,从而留下一个固化的树脂网架,它在掩模的不透明区挡住光线的区域有许多导管,而在网架的背面网格中具有许多形成表面网纹状不规则构造的通路,该网纹对应于由加强构件的第一部分阻止涂层固化的涂层的第二表面上的那些部分。

制造本发明的结实、柔软和吸水性强的纸幅的工艺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提供一种含水的造纸纤维悬浮液;

(b)在一多孔面上将上述含水造纸纤维悬浮液制成纸幅坯;

(c)将纸幅坯与本发明的造纸带的纸接触面相接触;

(d)使造纸带和纸幅坯通过真空源上方,并利用真空源在纸幅坯上 施加一个流体压差,该流体压差是通过造纸带的导管从造纸带的背面施加的,以至少可将纸幅坯中的部分造纸纤维偏转进入造纸带的导管,通过该导管从纸幅坯中去除水份,并重新排列纸幅坯中的造纸纤维,从而在造纸纤维开始进行偏转不迟于从纸幅坯中开始进行除水的条件下,形成中间纸幅;

(e)将中间纸幅置于造纸带和压印表面之间,将纸面网格压入中间纸幅,以形成造纸纤维的压印纸幅;以及

(f)干燥压印纸幅。

一种用在造纸机上的编织的造纸带织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组线,该线组分为一组沿造纸机纵向的经线和一组沿造纸机横向的纬线,它们交织在一起形成其间的空格,所述线组中分别包括具有第一不透明度的部分和具有第二不透明度的部分,上述的第一不透明度大于第二不透明度。

图1是用来进行本发明的工艺方法的连续造纸机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A是简化的示意剖视图,表示出了造纸纤维偏转入本发明的造纸带的导管之前,造纸纤维的半成品纸幅坯;

图1B是纸幅坯的纤维偏转入造纸带的一个导管中后,图1A中所示的纸幅坯部分的简化剖示图;

图2是本发明的改进型造纸带的最佳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3是图2所示造纸带沿3-3线剖开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4是图2所示造纸带沿4-4线剖开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造纸带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平面图,它具有单层加强构件;

图5A是图5所示造纸带沿5A-5A线剖开的局部剖示图;

图5B是图5所示造纸带沿5B-5B线剖开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最佳编织多层加强构件的放大平面图,该加强构件可用于本发明的造纸带;

图7是图6所示加强构件沿7-7线剖开的展开剖视图;

图8是图6所示加强构件沿8-8线剖开的展开剖视图;

图9是图6所示加强构件沿9-9线剖开的展开剖视图;

图10是图6所示加强构件沿10-10线剖开的展开剖视图;

图11是图6所示加强构件沿11-11线剖开的展开剖视图;

图11A是类似图8的剖视图,但其中还示出了一部分周围网架。表示出了能用于本发明的一种编织加强构件的变型,其中底部经线是不透明的;

图11B是类似图11A的剖视图,表示一种编织加强构件的另一种变型,其中每根交错的底部经线是不透明的;

图11C是类似图6的平面视图,表示出了能用于本发明的一种加强构件的另一种变型,其中用不透明物质在加强构件表面上印上了图案;

图12是部分加强构件的平面,表示出了加强构件周围网架的一部分;

图12A是图12的加强构件的局部端视图,表示出了一些通路和表面网纹状不规则构造相对加强构件的几个投影区的位置;

图13是类似于图6所示的加强构件的平面视图,表示出了部分加强构件的加强投影区;

图14是类似图13所示加强构件的另一平面视图,表示出了加强构件的一些经线投影区;

图15是类似图8所示的加强构件的端视图,从另一度表示出了图14中的经线投影区;

图16是类似于图13和14所示的加强构件的另一平面视图,表示出了加强构件的某些纬线投影区;

图17是类似于图7所示的展开剖视图,从另一角度表示出了画在图16中的纬线投影区;

图18A是类似于前面同一平面视图的加强构件平面视图,表示出了加强构件的一些结点投影区;

图18B是类似于图7所示的加强构件的展开剖视图,从另一角度表示出了加强构件的一些结点投影区;

图18C是类似于图8所示的加强构件的端视图,从另一角度表示出了加强构件的一些其它结点区;

图19是用于本发明的造纸带的一种最佳的导管开口的放大几何形状示意图;

图19A和19B分别示出了从图2至图4所示的造纸带的网架的第一脊面投影区和第二脊面投影区;

图20是另一种导管最佳开口几何形状的放大示意图;

图21是造纸带的一部分网架和加强构件的大大放大和夸大的示意剖视图,表示出了该造纸带背面上的通路和表面网纹状不规则构造的细节;

图22A、B和C是在造纸带上能出现的不同的背面表面网纹类型的简化示意图;

图22D是类似于图22A-C中所示的加强组件的局部放大视图,表示出了加强组件的一些隆起部分;

图23A是当没有作出本发明的改进的造纸带在造纸工艺过程中遇到真空脱水设备时所产生的问题的放大示意图;

图23B是本发明的造纸带减轻了前面遇到的问题的状况的放大示意图;

图24是一个曲线图,表示出了将真空压力施加到带有本申请所公开的背面网纹和不带这种背面网纹的造纸带上的情况;

图25是制造本发明的造纸带的基本设备的示意图;

图26是图25所示设备的固化后处理装置的放大示意图;

图27是一种制造本发明的造纸带的工艺方法的放大示意图,是将光敏树脂浇注到带不透明细线的编织多层加强构件上;

图28是沿图27中28-28线剖开的放大示意剖视图,表示出了一部分浇注表面和那些光敏树脂未固化,从而在本发明的造纸带背面形成表面网纹状不规则构造的部分;

图29是图27所示的基本上类似于图28的浇注表面的放大局部剖视图,其中示出了图28所示的加强构件的另一种实施例;

图30是用来测量横过本发明的造纸带背面的空气泄漏的部分试验装置的示意平面图;

图31是图30所示的试验装置侧视示意图;

图32是用于前两图所示的装置中的流量计的校正图表;

图33A是不含有本说明书所公开的那些改进的造纸带的平视图照片,它比实际尺寸放大约25倍;

图33B是不含本说明书所公开的那些改进的造纸带的平视图照片,它比实际尺寸放大约25倍;

图34A是按本发明的方法制造的造纸带顶面的照片,放大了约 25倍。该照片是在相对于垂直于顶面的假想法线成大约35度左右角度拍摄的;

图34B是图34A所示造纸带背面放大约25倍的照片。该照片是在相对于垂直于背面的假想法线成大约35度角度拍摄的;

图34C是图34A和34B所示造纸带横机器方向的照片,放大约25倍。

本说明书依次包括下述部分:本发明的造纸带的详细说明;制造这种造纸带的方法;及按本发明进行造纸的工艺方法的详细说明。

1.造纸带

在图1所示的具有代表性的造纸机器中,本发明的造纸带为环形造纸带10。在图1中,造纸带10在纸幅形成的各个阶段携带纸幅(或纤维幅),并按箭头B所指方向围绕造纸带转向辊19a和19b,压印辊20,造纸带转向辊19c、19d、19e和19f,以及乳胶分配辊21运行。造纸带作环形运动之循环包括用来将流体压差施加于纸幅的装置,如真空引纸履24a和多槽真空箱24。在图1中,造纸带还围绕预干燥器如鼓风干燥器26运动,并从由压印辊20和杨克式烘缸筒28形成的辊缝间通过。

尽管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是环形带,但本发明可与众多的其它形式结合使用,它们包括例如在制造手抄纸中所用的固定板或与其它类型的连续工艺方法一起使用的转动辊筒。无需考虑造纸带的实体形状,但要求它们基本上有相同的物理特性。

本发明的造纸带10的整体特性表示在图2-4中。本发明的造纸带(或简称“带”)总地包括两个主要元件:一个网架32(最好是一固化的聚合光敏树脂网架)和一个加强构件33。当造纸带是环 形带时,它通常有两个相背的表面,它们在这里称为纸接触面11和网纹背面,或者简称为背面12。造纸带10的背面12与在造纸过程中所用的机器如真空引纸履24a和多槽真空箱24接触。网架32具有第一表面34,与第一表面34相背的第二表面35,在第一表面34和第二表面之间延伸的导管36。网架32的第一表面34与需脱水的纤维幅接触,并形成造纸带的纸接触面11。在第一表面34和第二表面35之间延伸的导管36将水份从位于第一表面34上的纤维幅导向第二表面35,并提供纤维幅中的纤维能在其中偏转并重新排列的区域。如图2所示,网格32a包括网架32的实心部分,该网架围绕导管36并构成一网状图案。如图2所示,导管36的开口42是以预定的形式布置在网格32a中的。如图2所示,网架32的第一表面34具有一形成在其中的纸面网格34a,它围绕并形成网架32的第一表面34中的导管36的开口42。如在图34B中将会看到的那样,网架32的第二表面35具有背面网格35a,该背面网格围绕并形成网架32的第二表面35中的导管36的开口43。如图3和4所示,本发明的造纸带10的加强构件33通常是至少部分被包围并封在(或嵌在,或包在)网架32中。更具体地说,该加强构件33是位于网架32的第一表面34和网架32的至少部分第二表面35之间。图3和4还表明加强构件33具有一朝纸面51和一与该朝纸面51相背的朝机器面52。如图2所示,加强构件33具有许多空格39和加强组件40。该加强组件40构成了加强构件除空格39以外的部分(即加强构件33的实体部分)。加强组件40通常包括许多结构元件40a。该加强构件33还具有一由众多空格39的投影区域所形成的开口投影区,和由加强组件40的投 影所形成的加强投影区。图3和4表明网架32的第二表面35具有一带众多通路37的背面网格35a,这些通路37在网架32的背面网格35a中形成了表面网纹状不规则构造38。这些通路37与在网格32的第一表面34和第二表面35间延伸的导管36是不同的。当利用脱水设备对造纸带10的背面12进行抽真空,以使纤维偏转入造纸带10的导管36中时,该通路37允许空气进入造纸带10的背面表面12和造纸过程中所采用的真空设备(如真空引纸履24a和真空箱24)的表面之间。表面网纹状不规则构造38为在造纸过程中与机器接触提供了一个粗糙表面。

图1-4所示的造纸带10的纸接触面11是与纸幅接触的造纸带10的表面,该纸幅是需进行脱水并重新排列制成成品纸的。如图1所示,造纸带10的称作纸接触面11的面,即使在造纸机中每一工作循环的一部分携带纸幅也将它称作纸接触面:即使在每一工作循环的部分期间(如靠近造纸带转向辊19d),它只与造纸过程中所用的机器有短暂的接触,也还是将它称为纸接触面。造纸带10的纸接触面11也称为“顶面”或“纸幅坯接触面”。应该理解,尽管造纸带10的纸接触面11可以称为顶面,但当造纸带是环形带时,在造纸机中的回程运动中,纸接触面的取向,可以是朝下的。如图2-4所示,造纸带10的纸接触面11通常是由网架32的第一面34整体形成的。

如图1所示,造纸带的反面即背面12是这样的表面,即从造纸过程中所用的机器上通过并总地与这些机器接触的表面,这些机器包括例如造纸带转向辊19a-19c、19e、19f,真空引纸履24a和真空箱24,以及图中未示出的其它真空脱水设备。如图1 所示造纸带10的被称为背面12的面,即使它偶尔背向造纸过程中(例如在造纸带转向辊19d附近)所用的机器,还是将它称为背面。然而,背面12是与纸接触面11不同的,因为在造纸过程中,背面12从不接触纸幅。本发明的造纸带10的背面12也可称为造纸带的“底面”。它也可以称为造纸带的“磨损面”,因为在造纸过程中,它反复在造纸机上运动,经受着磨擦作用。

应该理解,尽管造纸带的背面12可以称为底面,但当造纸带10为环形带时,在造纸机中回程时,背面12的取向也可以是朝上的。总地说,它含网架和加强构件的造纸带的背面12可由网架32的背面网格35a整体形成,尽管这样的实施例在本发明的造纸带中不常出现。另外,背面12可由加强构件33的朝机器面52整体形成;或者其部分由网架32的背面网格35a形成,部分由加强构件33的朝机器面52形成。该底面或背面及在其中形成的通路和表面网纹状不规则构造的方法在本发明中最为重要。

加强构件33(本发明造纸带10的重要组件之一)表示在图2-4中。加强构件33加强了树脂网架32的强度,并具有适当的开口投影面积,以允许造纸过程中所用的真空除水机充分发挥其从半成品纸幅中去除水的功能,允许从纸幅中去除的水流过造纸带10。加强构件33可取多种不同的形式,可以包括编织件(有时也称编“织物”),非编织件,筛网,网状物(如热塑性塑料网),稀纺布,带材或板材(由金属或塑料或其它合适的材料制成,其上有许多冲孔或钻孔),所形成的加强构件,33足以对网架32进行加强,并具有足够大的开口投影面积,以满足上述要求。加强构件33最好由编织件(或更具体地说,由多孔编织件)构成,例如图2-4所示的那样。

总地说,如图2-4所示,加强构件33包括一个加强组件40和众多的空格(或“小孔”)39。加强组件40是加强构件33的实体部分。加强组件40包括一个或多个结构元件40a。这里所用的术语“结构元件”是指构成加强构件33的单个结构件而言的。

空格39允许流体(如从纸幅中去除的水)流过造纸带10。空格39形成了造纸带10中的众多组开口中的一组。图2表明空格39可形成加强构件33中的一种图案。然而,由空格39形成的图案与由导管开口(如第一导管开口42)形成的预定图案是不同的。图2表明,作为一种特例,每个空格39只是管道开口42的大小的几分之一,但也可以有替换的关系。

如图3和4所示,加强构件33具有两个面。它们是朝纸面(或“纸支承面”)和朝机器面(或“滚子接触面”),该朝纸面对着欲脱水的纤维幅,总地以51表示。该朝机器面与朝纸面相背,面对造纸过程中所采用的机器,总地以52表示。加强构件33称为朝纸面51和朝机器面52的两面,即使造纸带10每一工作循环中有短暂时间面向各自的反方向,还是这样称呼它们。另外,即使在加强构件33结合到本发明的造纸带10中以前,和该造纸带10安装到造纸机中以前,加强构件33的相应面也应该始终如一地称为上述这些名称。因此,在制造本发明的造纸带10的方法中,加强构件33称为朝机器面52的面是这样的面,即当造好的造纸带装于造纸机中时,该面总是面对造纸过程中所用的机器。朝纸面51总是与朝机器面52相背的。如图3和4所示,加强构件33位于网架32的第一表面34和网架32的至少一部分第二表面35之间。

图2-4表明,当加强构件33由编织件构成时,由编织在一起 形成编织件的单根线构成了加强构件33的结构元件40a。假如加强构件33由非编织件构成,则形成非编织件的单根细丝将构成结构元件40a。在这两种情况下,将由许多这样的结构元件40a一起组成加强组件40。另一方面,如果加强构件33是在其上冲有许多孔的板材,那么只有一个结构元件40a(即板),并由它组成加强组件40。

编织加强构件的结构元件40a,包括线、股线、丝或细线。应该理解,术语线、股线、丝或细线当用来描述编织加强构件的结构元件40a时,它们是同义的。还应该理解,上述术语(线、股线等)不但包括单股线,而且包括多股线。

当加强构件由编织件构成时,如图2-4所示,一些单股结构元件40a构成了造纸机纵向的经线(总地以53表示),另一些则构成了造纸机横向的纬线(总地以54表示)。这里所用的术语“造纸机纵向的经线”、“经线”和“承载经线”,都是同义的,并且是指这样的线,即当本发明的造纸带10装于造纸机中时,这些线通常是顺着造纸机纵向取向听。这里所用的术语“造纸机横向的纬线”、“纬线”、“纬丝”及“经线的平衡纬线”,也是同义的,并且是指这样的线,即当本发明的造纸带10装于造纸机中时,这些线通常是沿机器横向取向的。

在造纸界,术语“造纸机纵向”(MD)是指纸幅通过造纸设备的流动方向的平行方向。而“造纸机横向”(CD)是指垂直于造纸机纵向的方向。这些方向用箭头表示于图2及以后的几幅附图中。

这里所用的经线和纬线的定义与纺织机中织成的织物的经纬线的取向有时是有区别的。在纺织领域中,一根线是否称为经线或纬线部 分取决于织物是否是环形织物(它可形成环形带而不需要缝合),或者织物是否是平面织物(它必须经过缝合才能形成环形带)。对不需缝合就能形成环形的环形织物来说,在纺织机中称为经线的线将在造纸机的横向延伸。而如果织物是平面织物,经缝合才形成环形,那么在纺织机中称为经线的线将顺造纸机纵向延伸。因此,这里所用的术语“经线”和“纬线”,是指当织物放在造纸机中时线的取向,而不是指织物在纺织机中纺织时线的取向。因此,当本发明的造纸带装在造纸机上时,“经线”意味着造纸机纵向的经线,而纬线则意味着造纸机横向的纬线。

图2-4还表明,在编织的加强构件33中,一些线将交叉,从而在织物中形成结点105。这里所用的术语“结点”,既是通过经线上的纬线的一部分,又是通过纬线上的经线的一部分,它们位于加强构件33的表面之一(即或者朝纸面51,或者是朝机器面52)的平面内。位于加强构件33的朝纸面51中的结点(或“纸面结点”)标号为1051;位于加强构件33的朝机器面52中的结点(或“背面结点”)标号为1052。这些结点105在此还可进一步分类和命名为“经线结点”或“纬线结点”。

这里所用的术语“经线结点”是指从纬线上通过的经线部分所形成的结点。在图5所示的本发明的造纸带10(它具有单层加强构件33)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几个这样的结点都标为105a。由图5B所示的横剖面中,经线结点105a既可位于加强构件朝纸面51中,又可位于加强构件的朝机器面52中。位于加强构件33朝纸面中的结点标号为105a1,而位于加强构件33朝机器面52中的经线结点标号为105a2。

由从经线上通过的纬线部分形成的结点,在此称为“纬线结点”。几个这样的结点如图2和图3中的105b所示。图3表明,纬线结点同经线结点一样,既可位于加强构件33向朝纸面51内,标号为105b1,又可位于加强构件33的朝机器面52内,标号为105b2。

许多种编织件都适合用作本发明的造纸带10的加强构件33。适合的编织物包括:多孔单层编织件(沿每个方向只有一组线,且在其中有许多开口),如图5、5A和5B所示的加强构件33;多层编织件(至少沿一个方向有一组以上的线的编织物),以及具有数层的织物,每一层都由交织线构成。

多层编织物用作加强构件是最好的,因为它们能延长复合造纸带的使用寿命。这里所用的术语“复合造纸带”是指由网架的加强构件组成的造纸带。由于造纸带10在机器方向反复通过造纸机,还由于造纸过程中所用的干燥设备对造纸带的热传递,造纸带10在纵向经受相当大的应力作用。这种热和应力的作用使造纸带趋于伸长,如果造纸带伸长变形,则它所起的携带纸幅通过造纸工艺流程的预定功能就会降低到丧失的程度。

为了适合用于本发明的造纸带的加强构件,多层编织物最好具有某些结构形式,使顺造纸机纵向的线53得到加强,以减少上述伸长变形的问题。换言之,多层织物必须具有增强了的织物顺造纸机纵向的耐久度。经线53应该这样布置,即经线的任何额外的增强都不会减少加强构件33的开口投影面积。

这里所用的术语“投影面积”,是指将形成所述元件的点投影在一个平面上所形成的面积。更具体地说,应该理解,这些点是朝称之 为“Z向”的方向投影的。加强构件的开口投影面积如附图12中的AO所示。这里所用的术语“开口投影面积”是指由加强构件33的众多空格39限定的区域在Z向投影所形成的投影面积。换言之,加强构件33的开口投影面积AO是指这样的面积,即当从垂直于加强构件33的两面,沿着空格39,透过提供穿过织物的直接视线的空格39观察加强构件33所看到的面积。

本说明书通篇都是以x,y和z方向为基准的。这里所用的x,y和z方向是指相对本发明的造纸带(或其部分),用笛卡尔座标系表示的方向。在这里所述的笛卡尔座标系中,造纸带的背面12位于由x和y轴形成的平面内。x轴顺机器横向,y轴顺机器纵向,而z轴顺垂直于由x轴和y轴形成的平面的方向。这里所述的“z向”是指那些沿平行于z轴并垂直于x和y轴取向的方向。这些方向在图2-4中清楚地表示出了。

加强构件33的开口投影面积最好是这样的,即加强构件33(对诸如空气和水之类的流体)是可高渗透的。“可高渗透的”是指该加强构件33在100帕斯卡的压差作用下,其表面每929cm2具有22.65~39.64M3/分的空气渗透率。加强构件33的空气渗透性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有助于网架中形成复合造纸带的渗透性。复合造纸带的空气渗透率应在约8.495~16.99M3/分的范围内。复合造纸带的最佳空气渗透率为14.185M3/分左右。为了使加强构件33和复合造纸带都具有足够的渗透性,加强构件33的开口投影面积AO不应减小到30%以下,最好不减到大约40~50%以下。

如图2-4所示,优选的加强构件33是多层编织件,它具有单层股线系统和多层股线系统。单层股线系统的股线是在第一方向延伸 的,而多层股线系统的股线是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的。在图2-4所示的优选加强构件33中,第一方向是顺造纸器横向的方向(即x向)。在第一方向延伸的单层股线由纬线54构成。在图2-4所示的加强构件33中,多层股线系统在造纸机纵向(即织物在造纸机上运动的方向)延伸。多层股线系统包括第一经线层C和第二经线层D。经线层C和D每层都由许多经线53构成。尽管用作加强构件的最佳织物具有多股机器纵向经线,但本发明也可用机器横向有多股线的织物作加强构件。然而,具有多股机器纵向经线的织物是较好的,因为增加的股线走向沿受到最大应力的方向。

如图3所示,优选的多层加强构件33具有的经线53是垂直直接重叠起来的。垂直重叠起来的经线53增加了复合造纸带10在造纸机纵向或加工方向的耐久度。重叠布置的经线提供了合适的开口投影面积,这样造纸带10可用在各种造纸过程中,包括鼓风干燥过程。纬线54最好是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即它们能保持并稳定垂直重叠布置的经线。纬线54也可以是垂直重叠的,或者处于某种别的关系。这种布置可能具有多种变型。

图6至11表示出图2-4所示的特别优选的多层加强构件的编织图案细节。这里所用的术语“编织图案”是指织物的技术设计图案。图6至11中表明了多层织物,为清楚起见没有画出四周的网架。尽管图2-4所示的同一织物是作为造纸带的复合件(即用作加强本发明的造纸带10的网架32的加强构件),但所示的织物本身也适用作造纸带而不需要这样的网架。然而,这里所述的多层织物最好与某些形式的网架结合使用。

总地说,如图6至11所示,具有经线53的第一经线层C在织 物的朝纸面上顺造纸机纵向延伸。在第一经线层C中的单股经线从织物的一边向另一边重复地编上数字53a、53b、53c及53d。经线53的第二层D在织物的朝机器面上顺机器纵向延伸。第二经线层D中的单股线从织物的一边到另一边重复地编上数字53e、53f、53g及53h。从图8至11可清楚看出,第一经线层c和第二经线层D中的单股线组成了重叠的经线对E、F、G和H。形成重叠经线对E、F、G和H的单股经线都是以垂直重叠的方式布置在垂直重叠位置上的,一股叠在另一股上。这些重叠经线对E、F、G和H也是从织物的一边至另一边重复编号的。图8至11表明,单股经线53a和53e形成了重叠经线对E;单股经线53b和53f形成了重叠经线对F;单股经线53c和53g形成了重叠经线对G;单股经线53d和53h形成了重叠经线对H。如图6及图8-11所示,相邻的重叠经线对在机器横向是隔开的,以形成所要求的织物开口面积。

如图6所示,由于经线53是一股叠在另一股上的,故经线53的有效密度(或者是经线的“线密度”)增加了一倍,而没有减少加强构件33的开口面积。这里所用的术语“线密度”是这样一种度量单位,它等于织物单位宽度(宽度单位通常用英寸)内线的数量与线的直径(通常也以英寸作计量单位)的乘积。“线密度”对织物的经线可更具体地表示为经线密度,对织物的纬线可更具体地表示为纬线密度。

纬线(如图8中的纬线54a,图9中的54b,图10中的54c及图11中的54d)与第一和第二经线层的经线53a-53h交织在一起。纬线将第一和第二经线层中的单股经线织结成重 叠经线对,并防止经线53a-h侧向偏移以免减少织物的开口面积。这些纬线54a、54b、54c及54d从织物的一边至另一边也是重复编号的。纬线54以特定的织物图案(或更具体地说,是经线平衡编织图案)与重叠的经线对交织在一起。纬线54保持经线一股重叠在另一股上,并在垂直方向对齐。

图6至11所示织物中的经线和纬线织出的特定织物图案称为“四梭道重复图案”。这里所说的“梭道”是指经线或纬线与与之交织的线形成的单一图形(在同一图形出现前)的数量(即四梭道图案是每一组四根交织线之后又重新出现的图案)。

图6和7清楚表示出编织经线53的具体图案。如图6和7所示,第一经线层c的第一经线(例如图7所示的经线53b)在编织的图案中重复地从三条纬线的纬纱上通过而从一条纬线的纬纱下通过。这里所用的术语“纬纱”是指在单股经线之间插入的一根纬线。第二经线层D的第二经线(如图7中的经线53f)在编织图案中重复地从一根纬线的纬纱上通过,而从三根纬线的纬纱下通过。

编织的纬线54的具体图案在图6和8至11中清楚地示出。如图8至11所示,经线53是由纬线系统保持垂直重叠关系的,该纬线系统由编织在重叠的经线之间的纬线54的单个网络构成。纬线54围绕着重叠的经线按重复图案编织,在该图案中,一根纬线(如图8中的纬线54a)首先从第一重叠经线对E上通过,从第二重叠经线对F之间通过,从第三重叠经线对G下通过,再从第4重叠经线对H间通过。换句话说,每一根纬线54从一重叠经线对上方和从另一重叠经线对下方通过,并从位于这两对重叠经线对之间的重叠经线对的经线之间通过。

如图6和图8-11所示,相邻的纬线用同样的方式绕经线53编织。然而,如图9所示,相邻的纬线(如纬线54b)从第一纬线的位置平移了一个经线对,因此相邻的或第二纬线从第一重叠经线对之间通过,从第二重叠经线对上方通过,从第三重叠经线对之间通过,从第4重叠经线对下方通过。由图10和11可分别看出,第三纬线54c类似地从第二纬线位置平移了一个经线对,而第4纬线54d类似地从第三纬线54c位置平移了一个经线对。这一图案每隔四条纬线又重复一次。如图6所示,这样就形成了一幅编织图案,在该图案中,纬线54从经线对上面通过的上交叉点55在纬线跨过经线的方向是错开的。

将图10所示的纬线54c与图11所示的纬线54d互换可产生一种前述编织图案的变型图案。这样就导致了纬线方向织物的上交叉点55相互断开和错开的图案。在该上交叉点断开的图案中,开始两个上交叉点55是处于一条直的对角线上的。然而第三个上交叉点55跳过第三根经线移到第4根经线上,并且第4个上交叉点55又跳过第4根经线移到第3根经线上,因此第4个上交叉点回移了一条对角线到第3根经线上。该编织图案也使经线在适当的图形中保持重叠经线对的形式。然而该变形的编织图案中,两根经线同时从相邻的两根“纬纱”中间通过。在第一个所述的图案中,不存在两根经线同时从其间通过的纬纱,这样可产生平衡性稍好一些的编织图案。

在该优选的织物中,可采用各种材料,各种截面尺寸和各种截面形状的股线进行组合。股线的材料,截面尺寸和截面形状由制成的织物的具体用途决定。

尽管经线和纬线的构成材料可以变化,但构成这些股线的材料均 应该能加强树脂网架,并承受应力作用,以及交变的加热与冷却,而不过度伸长。构成这些股线的合适材料包括:聚酯,聚酰胺,例如KEVLAR牌或NOMEX牌的高耐热材料,以及任何已知的用于造纸织物的其它材料。然而,较好的股线材料是聚酯。在不同的股线层和股线系统中,股线的构成材料是随着在一个股线层或股线系统中是由一种材料构成,而在别的股线层或股线系统中又是一种不同的材料构成的而变化的。但最好不同的股线层和股线系统中,所有股线都基本由相同的材料构成。

在纸幅处理过程中,只要通过导管36的空气流与水流没有明显阻塞,只要造纸带10的整体性得以保持,任何合适的截面尺寸(大小)的股线均可使用。具有相同截面尺寸的股线可用在所有股线层或股线系中,或者不同股线层和股线系中的股线尺寸可以变化。例如,如使用圆截面股线,则经线系C和D的股线可以是相同直径的,而纬线系的股线可以是直径大些的。如果用较大直径的纬线,则纬线是更结实,但在径线上形成较大的卷曲皱纹。其它的变型包括在经线系C和纬线系54中的股线是相同的而在经线系D中的股线是不同的。类似地还可以是,在经线系D和纬线系中的股线完全相同,而在经线系C中的股线则不同。或者,每个经线系C经线系D及纬线系股线都不相同。对圆截面的股线来说,股线直径范围从大约0.22毫米至大约0.30毫米较好。经线53的最佳直径是0.22毫米左右,纬线54的最佳直径是0.28毫米左右。然而,根据用途不同,也可使用更大直径的股线。

在纸幅的生产工艺过程中,只要能保持造纸带10的完整性,并且只要股线不影响通过导管36的流体的流动,任何合适的横截面形 状的线都可采用。合适的横断面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正方形和长方形。不同层和股线系内的股线的截面形状也可在层和线系间变化。但,经线53和纬线54的横截面形状均为圆形较好。

此外,无论加强构件33是上述的多层编织结构,还是其它稀纺布或其上有冲孔的平板,构成加强构件33的加强组件40的第一部分PO1具有第一不透明度O1,而该组件的第二部分PO2则具有第二不透明度O2,两个不透明度O1和O2的关系是,第二不透明度较第一不透明度透明些。

当光敏树脂材料处于未固化状态,第一部分PO1处于光敏树脂材料与有光化性的光源之间时,第一不透明度O1足以基本阻止构成网架32的光敏树脂材料的固化。应该理解,这种光敏树脂材料只有一部分相对于光源位于第一部分PO1的对面。而其它光敏树脂材料则处在另一位置。第一部分(或“不透明部分”)PO1的目的是,在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制造造纸带10期间,阻止位于所述第一部分PO1另一侧上的光敏树脂材料固化。该未固化树脂可以去除并留下通路37,以在造纸带10背面12上的背面网格35a上形成表面网纹状不规则构造38。

第一部分PO1的特征和尺寸是,通过除去未固化的树脂,产生的通路37和表面网纹状不规则构造38,能在制成的造纸带上形成所需量的背面网纹(这将在后面叙述)。第一部分PO1通常应设置在靠近或处在加强构件33的朝机器面52上,该位置应保证被阻止固化的树脂通常位于造纸带网架32的第二表面35上,而不是在网架32内部。这里所用的“内部”一词是指位于第一表面34和第二表面35之间的网架32部分。如果第一部分不在上述位置,网架32 的第一表面34和第二表面35之间就有过量的光敏树脂保持未固化。这将会大大削弱网架32,并会削弱网架32和加强构件33之间的结合。

第一部分PO1可以是加强组件40的任何部分,所设置的该部分能充分阻止树脂固化,以在背面网格35a上形成所要求的通路37和表面网纹状不规则构造38。这样,第一部分PO1可以由一个或多个结构元件40a的一部分或多部分构成。当加强构件33由编织件构成时,第一部分PO1可以是例如单股线的一部分或多部分,几股线的一部分或多部分;整股线,几根整股线或它们的任何组合。

在本发明的一个最佳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部分PO1由单整根或多整根经线构成。通常由经线53而不是纬线54组成第一部分PO1较好。这种优选的理由是,在该最佳编织加强构件中,经线53的编织图案使它们通常比纬线54更靠近将形成的网架32的第二表面35部分。加强构件33最好由优选的具有上述垂直重叠的经线的多层编织件构成,且上述第一部分PO1至少由第二经线层D的一些经线构成。这种最佳方案如图3和图4所示。由于前述的第一部分PO1至少由第二经线层D中的一些经线53构成,所以第一部分PO1可以由,例如每一相间的经线组成(如图11B所示),或每一根经线组成(如图3、图4及图11A所示),每一第三根经线组成,等……,每两根经线组成等……。可能的组合数是无限的,但它们都不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此外,如图11C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部分PO1由一不透明涂层Co组成,该不透明涂层Co涂在加强构件33的一面的至少一部分上。由于上述理由,不透明涂层涂在加强构件33的 朝机器面52上较好。只要能在背面网格35a上形成希望的通路37和表面网纹状不规则构造38,不透明涂层Co可以用任何具体方式或图案涂在加强构件33的朝机器面52上。这样,不透明涂层Co的涂敷可以是任意的,均匀的,规则的,或是某些特定图案。不透明涂层Co可以用任何涂附领域公知的装置涂到加强构件33上。

通常在加强构件33结合在造纸带10中以前,使其第一部分PO1具有第一不透明度O1。在制造股线的过程中,通过将合适的不透明材料和构成股线的聚脂材料相混合,就可构成含有第一不透明度O1的单股线。此外,单股线(或其一部分)也可以在编织成织物之前先通过涂上不透明材料,使其具有第一不透明度O1。合适的不透明材料包括吸收光化光、散射光化光或反射光化光的材料。吸收性材料包括如有机染料和黑。散射性材料的具体实例是TiO2。反射性材料包括沉积在或包含在织物中的金属。同样的材料也适用于前述的不透明涂层中。所用的不透明材料最好是对波长在200-400毫微米范围内的光不透明。

本发明在加强构件33中定义了几个投影区,它们对描述网架32第二表面35的背面网格35a上的通路37的位置和表面网纹状不规则构造38很有用。如图12-18所示,加强构件33至少定义了下列投影区:空格投影区;先前定义的开口投影区(该区为加强构件的空格投影区的总和);结构元件投影区;加强投影区(它是加强构件的结构组件投影区的总和);经线投影区(和经线的总投影区);纬线投影区(和纬线的总投影区);结点投影区,包括朝机器面的结点投影区;和第一和第二投影区。另外,当超过一层经线层或纬线层或类似情况时,还可以有第一经线层投影区和第二经线层投影 区等。

空格投影区如图12中的Api所示,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空格投影区”意指由加强构件33的空格39的投影所确定的单个投影区域。换句话说,当从垂直于加强构件33的两面中任何一面方向看去时,通过加强构件33的每一空格39的视线将直接构成该空格投影区Api。

结构元件投影区,如图13的Asi所示。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结构元件投影区”是指加强构件33的单个结构元件40a的投影所确定的区域。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结构元件投影区”意指由加强构件33的一个以上,但并非全部结构元件40a的投影所确定的区域。

一部分加强投影区AR如图13所示。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加强投影区”意指由加强组件40的投影所确定的区域。如图12和13所示,加强投影区AR基本和加强构件33的开口投影区AO是相对的,加强投影区AR是阻挡视线的那一部分,加强投影区AR和开口投影区AO互相补充,一起组成了加强构件33的全部投影区域。

经线投影区如图14和图15中的Awp所示。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经线投影区”Awp是指由加强构件33的各单股经线53的投影所确定的区域。在图15中,经线投影区Awp是以位于两虚线之间截面线表示的。这些虚线也可以延伸出加强构件33的朝纸面51之上。但本发明通常不牵涉位于加强构件33朝纸面51的平面上的通路和表面网纹状不规则构造问题。因此,当本文述及与投影区域有关的通路或表面网纹状不规则构造位置时,总是指处在加强构件33朝纸面51和造纸带10背面12所确定的平面之间的通路或表面网纹状不规则构造。当说到通路或表面网纹状不规则构造“位于”图14和图 15所示的经线投影区“以内”时,是指图14中阴影线或图15所示的截面线所表示的任何区域之内。此外,由每一单股经线所确定的经线投影区之外,还有“总经线投影区”Awpo,它由整个织物的单股经线投影区的总和构成。

纬线投影区Awt如图16和17所示,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纬线投影区”Awt是指由加强构件33的各单股纬线54的投影所确定的区域。除纬线投影区Awt外,还有“总纬线投影区”Awto(图16和17示出了其中的一部分)。该“总纬线投影区”Awto由整个加强构件的各单股纬线投影区的总和构成。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加强构件33的“结点投影区”是指由编织加强构件的若干结点105之一的投影所确定的区域。如图18A-18C所示,结点投影区Ak是加强构件33的经线和纬线相互重叠的部分,该重叠部分阻挡了穿过加强构件33的视线。结点投影区进一步还可以分为经线结点投影区Akwp(经线从纬线上经过时所形成的投影区)或纬线结点投影区Akwt(纬线从经线上通过时所形成的投影区)。经线结点投影区Akwp和纬线结点投影区Akwt又可进一步分为朝纸面(或向纸面)经线结点投影区Akwp1或朝纸面纬线结点投影区Akwt1和朝机器面(或向机器面)经线结点投影区Akwp2或朝机器面纬线结点投影区Akwt2(取决于结点形成在织物的那一面)。

一部分第一投影区A1和一部分第二投影区A2在附图11A和11B中是用断面线表示的。这里所使用的术语“第一投影区”A1是具有第一不透明度O1的加强构件33的第一部分PO1的投影所限定的区域。加强构件33的剩余部分通常有第二不透明度O2,并限定了第二投影区A2。图11A和图11B表明网架32的背面网格 35a中的通路37主要位于第一投影区A1内(无论是由每根经线53或每根相间的经线或是由加强构件33的某些其它部分所形成的第一部分PO1)。

本发明的造纸带10的另一主要元件是网架32。图2-4示出了网架32的所有特征。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中,网架32是通过处理一团材料形成的。这些材料通常是液态的。这样,当这些材料为固态时,至少以这样的方式部分围绕在加强构件33的周围,即该加强构件33应位于网架32的顶面或第一表面34和网架32至少一部分底面或第二表面35之间。此外,该材料必须这样进行处理,使网架32具有许多在网架32的第一表面34和第二表面35之间延伸的导管36或通道。所述的材料还必须这样处理,使第一表面具有形成在其上的朝纸面网格34a,它围绕并形成了网架32第一表面34内导管36的开口。此外,该材料还必须这样处理,使网架32的第二表面35具有带通路37的背面网格35a,这样,在背面网格35a上形成了表面网纹状不规则构造38。该通路37与导管36截然不同。

经过处理以形成网架32的材料团可以是任何合适的材料,包括热塑性树脂和光敏树脂。但是,本发明用于形成网架32的最佳材料是液体光敏聚合树脂。同样,所选择的材料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处理,以形成所需要的网架32,包括用机械冲孔或钻孔,或通过将材料暴露在不同的温度能源中进行固化,或通过使用激光切割成其中的导管。当然,用以形成网架32的材料的处理方法将取决于所选择的材料和用该材料团构成所期望的网架32的特性。用来处理光敏树脂的最佳方法是,控制液体光敏树脂在具有激活波长的光源中的曝光。

本发明的造纸带10的两面(即上述的纸接触面11和背面12)与网架32的两面之间的关系,清楚地表示在图3、4中。网架32的第一表面34最好构成造纸带10的纸接触面11。由于加强构件33位于网架32的第一表面34和至少一部分第二表面35之间,所以这种关系通常存在于本发明的大多数实施例中。即网架32的第一表面34通常复盖加强构件33的朝纸面51。

进一步说,本发明的造纸带10的网架32的第二表面35不必总是构成造纸带10的背面12。由于加强构件33位于网架32的第一表面34和至少一部分第二表面35之间,所以,网架32的第二表面35既可完全复盖加强构件33(虽然在利用本说明书所描述的方法制造造纸带时,这种情况通常不会出现);或是仅复盖加强构件33的一部分;也可以不复盖加强构件33的任何一部分而完全处于加强构件33的空格39以内。在第一种情况下,网架32的第二表面35与造纸带10的背面12将是同一表面。在第二种情况下,造纸带10的背面12将部分由网架32的第二表面35,部分由加强构件33的裸露部分构成。第三种情况下,造纸带10的背面12也将部分由网架32的第二表面35,部分由加强构件33构成,但是加强构件33的朝向机器的面52将完全裸露在造纸带10的背面12上。

图2表明,网架32的第一表面34(及造纸带10的纸接触面11)由标号为32a的一部分网格组成。这里所用的术语“网格”意指网架32的围绕导管36并形成网状图案的部分。换言之,网格32a是网架32的实体部分。如本发明的造纸带10的放大照片图34A和图34B所示,网格32a有两个网格面34a和35a。 这里所用的术语“网格面”意指围绕导管36的网格32a的两个表面中的一个表面。这里所说的网格面也可称为网架32的“脊面”。但网架32的脊面和前述由加强构件33的股线所形成的结点是完全不同的。术语“网格面”在颁发给Trokhan和Johnson的专利中也使用过,这两篇专利文献作为参考包括在本说明书中。这里所使用的术语“网格面”可通过明确所述的网格表面是“纸面网格面”还是“背面网格面”进一步划分。

术语“纸面网格面”(或简称“纸面网格”)意指网架32的顶面或第一表面34上的实体部分。这样,包括在本说明书中作为参考的上述专利文献中称作“网格面”的网架表面也就相当本说明书所述的纸面网格面。纸面网格面在附图中以标号34a表示。

术语“背面网格面”(或简称“背面网格”)意指网架32的底面或第二表面35上的实体部分。背面网格面在附图中用序号35a表示。

如图2-4所示,网架32的第一表面34包括纸面网格面34a和导管第一开口42。导管第一开口42是导管36沿网架32的第一表面34的开口。网架32的第二表面35包括背面网格面35a和导管第二开口43。导管第二开口43是导管36沿网架32的第二表面35的开口。纸面网格面34a和网架32的第一表面34上的导管第一开口42在本说明书中经常描述成“互补结构”,这是由于它们一起构成了网架32的一个完整的表面。同理,背面网格面35a和导管第二开口43同样在本说明书中描述为互补结构。

如图2所示,纸面网格34a宏观上是单平面的,有图案的和连续的。这样,在纸幅生产过程中,就能将均匀的图案压印在纸幅上。 所谓“宏观单平面”指当造纸带10的纸接触面11的一部分放入平面图形时,纸面网格34a基本上在一个平面内。之所以说“基本”是单平面,是要承认这样的事实,即偏离绝对的平面是允许的(但这并非是所希望的),只要这种偏离不会明显到给形成在造纸带10上的产品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即可。之所以说纸面网格34a是连续的,是因为纸面网格表面34a上的网格所形成的线必须形成至少一个基本不间断的网状图案。之所以说该图案是“基本”连续的,是要承认这样的事实,即图案中出现间断也是允许的(但并非最好),只要这种间断不会给在造纸带10上制成的产品性能产生明显不利影响即可。

从网架32的第一表面34到网架32的第二表面35间通过的导管(或“偏转导管”)36,如图2-4所示。每一导管36具有确定的结构,包括一个通道部分或一个孔,通常用标号41表示:一个口或导管开口(也可称为“粗孔”),例如沿网架32的第一表面34形成的导管第一开口42;一个口或导管开口,例如基本沿网架32的第二表面35形成的导管第二开口43;和导管壁,通常用标号44表示,它确定了网架32内部的导管36的尺寸(网架的“内部”是指处在第一表面34和第二表面35之间的网架32部分)。如图2-4所示,导管36的壁44形成了网架32的内壁44a。网架32的内壁44a是与导管36的壁44有共同边界的网架32的表面。换言之,导管36的壁44和网架32的内壁44a有相同或共同的边界。导管第二开口43之所以描述为“基本沿”网架32的第二表面35,是因为如果一个或多个通路37与导管第二开口43相交,那么,至少一部分导管第二开口被取代,这样,导管第二开口43实际上处在网架32的第一表面34和网架32的第二表面 35的周围部分之间。换句话说,导管第二开口部分43可处在从由网架32的第二表面35的邻近部分所形成的平面向内(向造纸带的中心)的位置。

如图2所示,网架32的第一表面34上的导管第一开口42是均匀的,并具有特别的几何形状。网架32的第二表面35上的导管第二开口43也具有和导管第一开口42基本相同的几何形状。但,如图34B所示,呈现在网架32的背面网格35a上的通路和表面网纹状不规则构造会引起导管第二开口43变形,形状变得很不规则。但是,在本发明中,各种变形并不成为特殊的问题,这是因为围绕导管第二开口43的背面网格35a并不和成形过程中的纸幅接触,也不会将这种图案压印在纸幅上。

虽然,对于导管36的开口42和43来说,有无数种可能的形状,但是,仍可确定选择具体导管开口几何形状的一定范围的规则。这些规则在1987年7月9日颂发给Paul    D.Trokhan的,题为“偏转元件”的US4528239美国专利说明书第5栏第34行到第10栏第35行中已经提出,该专利作为参考包括在本说明书中。

图2所示的导管36的形状和排列是一种最佳的形式。这些图中所描绘的导管开口42和43的形状在此称为“直线爱达荷(Linear    Idaho)”图形。如图2所示,直线爱达荷形导管的横截面形状之所以描述成类似变形的平行四边形,是因为在这个平面视图中,每一导管36有四个边,其中每一对相对的边是平行的,相邻两边的夹角不是直角,相邻两边形成的拐角是修圆了的。这样,直线爱达荷形导管的开口也可描述成有圆角的平行四边形。

这些直线爱达荷形导管36的详细结构如图19所示。图19仅 用造纸带10的网架32的一部分表示出了导管36的重复图形。此外,为清楚起见图中仅画出一个导管之上的但却是所有导管之上的纸面网格表面34a。通过下面所描述的方法可以获得导管36的具体形状。但是很明显,改变各步骤的顺序同样可以获得相同的结果。同样很明显,一些用来绘制导管形状的点、线和圆(除它们形成导管36的壁44外)在用下述方法绘成的导管36内实际上是看不见的。

为了形成直线爱达荷形图案的几何形状,首先选择两个始点P1和P2,并使它们相互隔开一定距离d1。连接两点P1和P2的线称作机器纵向轴线或称作导管的纵轴线AL。P1和P2两点之间的距离d1(它等于纵轴线AL的长度)是预先选定的。以两点中的每一点为圆心,以给定半径R1画圆。其次画出垂直于导管纵轴线AL的线AT,令AT线穿过并二等分纵轴线AL。然后,在第二条线AT上确定距纵轴线AL相同距离的两点P3和P4。P3和P4两点间的距离也是预先选定的。P3和P4两点的连线AT称作机器横向轴线或导管的横轴线。以两点P3和P4为圆心,R2为半径画圆。虽然,后一个半径R2不必等于先前的圆半径R1,但在图19所示最佳图形中,R1等于R2。最后,在先前画的四个圆的部分之间画切线L1、L2、L3和L4。并使这些切线和这些圆的离纵轴线AL和横轴线AT的交点最远的部分相切。围绕上述形状周边的线形成了直线爱达荷形导管36的壁44。如图19所示,导管第一开口的边由标号45a、45b、45c和45d表示,两个相邻边之间的圆角用标号46表示。导管第二开口43的相应的边用标号45e、45f、45g和45h表示。

本发明造纸带10的网架32中导管36的其它合适的形状包括: 颁发给Trokhan和Johnson的专利中所描述的修形的六边形,该专利作为参考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及图20所示的“弓带”形或“正弦曲线”形。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形状。

无论导管开口的形状是最佳的直线爱达荷形图形,还是一些其它形状,造纸带每一给定面积上的导管36的数目和本发明造纸带10的网架32中导管开口所占面积的比例值应在一定的范围内。

网架32内导管36的数目,通常用术语每平方英寸网架32总面积的导管数来表示。这里所用的术语“网架的总面积”指纸面网格表面积和导管第一开口42所占据的互补表面积之和;或指背面网格表面35a的表面积和导管第二开口43所占据的互补表面积之和。网架32中导管36的数量最佳值大约在每平方厘米1.55到155之间。

导管开口所占面积的比例值在本说明书中通常用网架32总表面积的百分数表示。通常,在本说明书中,也可以用网架32总表面积的百分数表示网架的互补网格表面34a和35a所占面积的比例值。纸面网格表面34a和背面网格表面35a所占面积在本说明书中通常称为网架32相应表面的“脊面面积”。这些脊面区在图19A和19B中分别用AN1和AN2表示。纸面脊面面积(或第一表面脊面面积)AN1(图19A中阴影区),是纸面网格面34a在Z轴方向投影在一个平面上的投影。所述背面脊面面积(或第二表面脊面面积)AN2(图19B中阴影区)是背面网格面35a在Z轴方向上投影在一个平面上的投影。导管开口所占面积的比例值可从网架32的脊面所占面积中求出。由于导管开口所占面积和相应的网格表面所占面积互补,二者总百分数为100%,如果已知任一脊面面积,或者已知 导管开口所占面积比例值,该互补的面积就可用100%减去已知百分数算出。

网架32第一表面34上导管第一开口42所占面积比例的最佳值大约在网架32的总表面积的30%至80%之间。换句话说,网架32的第一表面34具有约占20%-70%的脊面面积。网架32第二表面上导管第二开口43所占面积比例最佳值大约在网架32的总表面积的30%至80%之间。换句话说,网架32的第二表面35具有大约20%-70%的脊面面积。

图2所示各个导管36间的具体排列和导管36之间的间隔不可能是导管36排列的唯一形式。各个导管36的排列和导管36间的间隔有许多优选方案。这些排列和间隔的优选方案的几种实例提出在1988年7月9日颁发给Paul    D.Trokhan的,题为“偏转元件”的US4528239美国专利说明书第8栏第35-58行中。该专利作为参考包括在本说明书中。但是,一种特别优选的导管36的排列和导管36的间隔是如图2所示开口的两侧交错排列方案。图2表明,这种特别优选的排列和间隔方案中,导管36的开口。例如导管第一开口42。在任何方向上具有足够的尺寸和间隔,导管36的边缘相互交错。

在一个特别优选的具有直线爱达荷形状导管的本发明的造纸带的实例中,导管36的参数(即数量、大小及导管开口的排列)在此称为“具有35%脊面面积的300直线爱达荷”图案。上述名称的数字300表示每平方英寸网架32中导管36的数目。这样,每平方英寸网架32中就有300个导管。数字35%脊面面积是指纸面网格表面34a的近似表面积或脊面面积。这样在该特别优选的实施例 中,造纸带的构成背面网格表面35a的表面积或脊面积大约为65%。

如图19所示,在图中表示了导管36结构中所使用的尺寸,导管的总尺寸,以及优选的具有35%脊面面积的300直线爱达荷图案中的导管36之间的间隔都表示在图19中。为了构成具有35%脊面面积的300直线爱达荷图案的导管,采用了下述长度和半径:其中d1为0.0425英寸(1.0795毫米),d2为0.024712英寸(0.02785毫米),R1和R2均为0.012008英寸(0.3050毫米)。网架32的第一表面34中导管开口的总尺寸和导管之间的间隔由图19中的一系列字母符号代表。在图19中,字母符号“a”代表机器纵向(或“MD”)长度或简称开口“长度”:“b”代表机器横向(或“CD”)测得的开口长度式简称开口“宽度”:“C”表示在MD和CD的中间方向上相邻两开口之间的间隔,“d”表示相邻两开口之间在CD上间隔;以及“e”表示相邻两开口之间在MD上间隔。在该优选实施例中,“a”为1.6872毫米,(0.066506英寸),b为1.2379毫米(0.048737英寸),c为0.28153毫米(0.011084英寸),d为0.92055毫米(0.036242英寸),e为0.30500毫米(0.012008英寸)。

导管36具有位于导管开口42和43之间的通道部分41。这些通道部分41由导管36的壁44形成。这些通道部分41和壁44所具有的全部特征如图2-4所示。图2-4表明由导管36形成的孔或通道41贯通造纸带10的整个厚度。此外,如图2所示,导管36通常是不连续的。所谓“不连续”意指导管36形成了分隔的通 道,它们被网架32相互隔开。导管36的这种分隔情况特别清楚地表示在图2中。导管36之所以描述成“通常”是不连续的,是因为如图34B所示,例如,当背面网格35a上出现通路37时,导管36沿网架32的第二表面35互相之间就不是完全分隔的。此外,还表明,导管36是孤立地存在于造纸带10体内的,一个导管36与另一个导管36之间没有任何连接。一个导管36与另一导管的这种孤立情况从图3和图4的横截面视图中可以特别清楚地看出。这样,从一个导管到另一导管的物质的转移(例如从纸幅中除去如水这样的流体)通常是不可能的。除非这种转移产生在造纸带10体的外部,或除非如图34B所示的造纸带中,这种转移是产生在,例如,沿造纸带10背面12的一定部分的通路37中。

图3和图4表示出网架32中导管36的取向。如图3-4所示,导管36有由标号AV表示的垂直轴线。该垂直轴线AV是一假想的通过导管第一开口42和导管第二开口43之间的每一导管36中心的线,垂直轴线AV的取向确定了网架32中导管36相对于网架32的两个表面34和35的取向。这样,可以理解,在本发明中,垂直轴线AV并非总是有一个真正的垂直方位;而仅是相对垂直于导管36的纵轴线AL和横轴线AT。导管36的垂直轴线AV的取向可以从垂直轴线AV基本垂直于网架32的第一和第二表面34和35的方位变化到垂直轴线AV的取向能够使网架中的导管36成一定角度的方位。但如图3和图4所示,导管36的垂直轴线AV最好是与网架32的第一表面34及第二表面35基本接近垂直。

导管36的壁44的轮廓在图21中放大示出。在剖面图中观看时,导管36的壁44的轮廓可以是相对直的、弯曲的、部分直部分 曲的或不规则的。应注意,除表示导管36的壁44的图21之外,为便于说明起见,其它附图都将导管36的壁44示意地画成直线。然而,如图21所示,导管36的壁44的轮廓从网架32的顶面34到网架32的底面35可以是非直线的。

如图21所示,导管36的壁44的轮廓从网架32的第一表面34到靠近用标号48表示的点开始的区域(标号为47的区域)基本上是直的。用标号48标明的点靠近与加强构件33的朝纸面相遇的地方。导管36的壁44的轮廓在与加强构件33的朝纸面51相遇的点48处轮廓不很分明。在这点上,导管36的壁44的轮廓通常变得有些不规则。在图21中用标号49标出了导管36的壁44呈现出不规则的轮廓部分。导管36的壁44的轮廓的不规则部分49是在将液体光敏树脂固化成网架32时形成的。用来固化树脂的紫外线光由在加强构件的朝纸面51和朝纸面51顶面上的液体光敏树脂涂层上方的光源供给。当光线遇到加强构件33的股线时会发生某种程度的漫射或散射,因而使得光敏树脂以一种不规则的方式固化。因此,壁44的不规则部分的精确的开始位置将依据与加强构件33的相遇位置而变化。

从网架32的顶面34到网架32的底面35,导管36的壁44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壁的锥度)可以从相互平行变成向外或向内的锥形。此外,由于导管36的壁44构成网架32的内壁44a(如图2至图4所示),所以网架32的内壁44a也可以是锥形的。在提到导管36的壁44或网架32的内壁44a成锥形时,所使用的术语“向外”意指相对的壁44或相对的内壁44a之间的距离从小变大。术语“向内”意思与“向外”相反(即相对的壁44或相对的内 壁44a之间的距离由大变小)。

在图1A和图1B所示的导管36的一个实施例中,导管36的壁44是相互平行的。在图2至图4所示的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形成导管36内侧的壁44从网架32的顶面34到网架32的底面35向内成锥形。当导管36的壁44向内或向外成锥形时,网架32的内壁44a间将呈现相反的关系。这样,如图2至图4所示,当导管36的壁44从网架32的顶面34到底面35成向内的锥形。时,内壁44a从,从网架32的顶面34到底面35成向外的锥形。壁44和内壁44a的锥度通过校正固化树脂的光线来控制。

更可取的是,网架32的内壁44a从网架32的顶面34到网架32的底面35以这样一个量向外形成锥面,即纸面网格34a的表面积少于网架32的总表面积的70%,而网架32的第二表面35上的背面网格35a的表面积至少约有网架32总表面积的45%。在一个最佳实施例中,内壁44a是这样形成锥面的,即纸面网格34a的表面积(第一表面脊面面积AN1)约占网架总表面积的35%,背面网格35a的表面积(第二表面脊面面积AN2)约占本发明的造纸带10的背面12(在通路37于背面网格35a上形成之前)的总面积的65%。在本发明的这个最佳实施例中,导管36的壁44与垂直线所夹的锥度角,如图21所示的αT,近似为15度。

图3和图4表示了网架32与加强构件33之间的关系。如图3和图4所示,加强构件33通常被设置在更靠近造纸带10的背面12而不是靠近造纸带的纸接触面11。尽管制造一种其加强构件33更靠近纸接触面11的造纸带也是可能的,但这种结构是不可取的。

将加强构件33设置在更靠近造纸带10的背面12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个原因是:在成形时,通常将加强构件33放在靠近浇注 表面的位置,因此,在加强构件33和注塑表面之间通常仅存在有限量的树脂。然而,在不超出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也可改变这样的结构设置。另一个原因是:当网架32的沿着造纸带10的背面12的部分磨薄后,加强构件33作为磨损表面或机器接触面常常更为可取,因为,加强构件33较之构成网架32的硬化聚合树脂能提供一个更耐久的与造纸设备接触的表面(造纸带10从这些造纸设备上通过)。最后一个原因是:一部分树脂网架32必须覆盖加强构件33以在加强构件33的朝纸面51的顶面形成具有所希望的形状和深度的导管36。树脂网架32覆盖加强构件33的部分称作“复盖层”,在图21中被标为tO。复盖层可以使导管36充分发挥其作用,即为纸幅中的纤维提供可以偏转进入的区域,以使这些纤维重新排列并不与加强构件33中的股线相干扰。

在述及加强构件33位于靠近造纸带10的背面12时,有关的具体尺寸是可变化的。在本发明的造纸带10的优选实施例中,具有重叠经线的典型较佳的编织件的厚度在大约10密至37密耳之间(0.254毫米至0.94毫米)。树脂复盖层tO的厚度在大约4密耳至30密耳(0.102毫米至0.762毫米)之间。当复盖层tO在这个优选的范围之内时,合成的造纸带10的厚度通常在大约14密耳至67密耳(0.356毫米至1.70毫米)之间。在其它的应用场合,复盖层厚度可以在大约2密耳至250密耳(0.051毫米至6.35毫米)之间。当然,合成的造纸带10的总厚度也将相应改变。

图3和图4表示了造纸带10的背面12和网架的第二表面35的特征。如图3和图4所示,造纸带10有一起纹理的背面12。正 是这个起纹理的背面12在这里被称作“背面构造”或“背面网纹”,这在本发明中最具重要性。这里所使用的与造纸带10的背面12有关的术语“网纹”指的是,通过在本来光滑的平表面上制造一些间断不平的构造而产生的背面12的结构特征。这些间断不平的构造可以包括一些从这个平表面上凸出的凸出物和一些凹进这个平表面的凹陷。

图22A至22C表示:当造纸带包括一个网架和一个加强构件时,造纸带的各个不同部分可以形成背面网纹。然而,可以理解:本发明的造纸带10不必一定具有图22A至图22C所示的特殊形式的背面网纹。可能在本发明的造纸带上形成的特殊形式的背面网纹由图3、图4、图11A、图11B和随后的其它一些视图示出。图22A至22C表示通常可由以下几种方式提供背面网纹;由在网架32的第二表面35的背面网格35a上提供表面网纹状不规则构造38的通道37;由加强构件33的朝机器面52的特征;或同时由上述两者提供。这些术语的定义及加强构件33的朝机器面52的特征的描述将在下面给出。每个可供选择的提供背面网纹的方式将参考图22A至22C来探讨。

这里所使用的术语“通路”意思是空气可以通过的空间。术语“通路”不应被解释为具有任何特殊形状和尺寸的空间。即,这里所描述的通路37不仅限于形状上象隧道或类似物一样的空间。

这里使用的术语“表面网纹状不规则构造”(或简称不规则构造)指的是在原来光滑的平表面上的间断不平构造,如从平表面上凸出的凸出物或/和凹进平表面的凹陷。不规则构造38包括网架32的第二表面35的背面网格35a的不规则和不平整的部分。表面网纹状不规则构造38可以是形成背面网格表面35a的树脂材料的任意的 间断或断开,或是背面网格表面35a的这样一些部分,在这些部分,树脂或从背面网格表面35a上去除或加到其上。

可以形成或有助于形成背面网纹的加强构件33的朝机器面52的特征由图22A至22C示出。如图22A至22所示,象编织的加强构件的结点和股线一类的构件40a限定了若干平面,这些平面是描述造纸带10的背面网纹的基准。本发明的造纸带10的背面12限定了一个标号为Pb的平面。它是这样一个平面,即,如果本发明的造纸带10的背面12放在一个平的表面上的话,平面Pb将与这个平的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上。加强构件33的朝纸面51的结点(如纸面结点105b1)限定了一个标号为Pk1的平面。在这里平面Pk1被称作“由加强构件的朝纸面限定的平面”。加强构件33的朝机器面52的结点(如背面结点105b2)限定了一个标号为Pk2的平面。在这里平面Pk2被称作“由加强构件的朝机器面限定的平面”。

如图22A、22B和22C表示,加强构件33的朝机器面52的横剖图有一个特殊的轮廓或形状。如这些视图所示,编织的加强构件33的朝机器面52的形状由一些经线53和一些纬线54(它们构成加强构件33的构件40a)限定。此外,图22A、22B和22C还表示:在加强构件33的朝机器面52上的一些经线53和纬线54形成隆起部分120。这里使用的术语“隆起部分”指的是经线或纬线或其它构件40a位于加强构件33的朝机器面52上的并且由加强构件的朝机器面限定的平面Pk2向内排列的部分。

关于上述的平面和隆起部分所用的术语“向内”意指从造纸带的纸面11或从造纸带的背面12向着造纸带10的中心(即向着假想的一条位于纸面11和背面12中间的线)。关于上述的平面,术语 “向外”意思是从造纸带中心向着造纸带10的纸面11或向着造纸带10的背面12。图22A至22C更明确地示出:隆起部分120是由位于加强构件33的朝机器面52上的并在机器面结点(如结点105b2)之间的那些经线53和纬线54部分形成的。

在图22A、22B和22C中所示的优选的多层编织加强构件33中,隆起部分120通常由第二经线层D中的经线53及交织的纬线54形成。更准确地说,在优选的加强构件33中,隆起部分120由第二经线层D中的经线53和纬线54的这样一些部分形成,这些部分既位于加强构件33的朝机器面52上又在形成机器面结点105b2的那部分纬线之间。此外,如图22D所示,当加强构件33由横断面为圆形的股线构成并且股线的底部位于平面Pk2上时,由于股线的横断面的弯曲,一些隆起部分120由股线的侧面形成,并与由加强构件的朝机器面限定的平面Pk2离开一定距离。这些隆起部分被称作“隆起圆周部分”,在图22D中的标号为120a。这些隆起圆周部分位于第二经线层D中的经线53的经线投影区Awp之内,如特殊的断面图22D所示。

图22A至22C还表示:一定的隆起部分,即标号为120′的向内离开的隆起部分,较之其它的隆起部分120向内与加强构件的朝机器面限定的平面Pk2隔开一个更大的距离。图22A至22C表示:在优选的多层加强构件33中,沿着所示的横断面,可以相信,一些向内离开的隆起部分120′是由在第二经线层D中的经线53形成的。图22A至22C表示:形成经线53的底部53′的点形成一个面,即“隆起面”,它限定了一个面Pr。面Pr被称作由形成隆起面的隆起部分限定的面。

提到附图,应该注意到:在第二经线层D中的经线53向内离开由加强构件的朝机器面限定的平面Pk2的距离在图22A至22C中,以及在其它的一些视图中,为了便于说明起见,已被某种程度地夸大了。应该理解:在加强构件33的一些变型中,这些经线53可以向内离开不同的距离。如在图22D表示的加强构件33的变型中,在第二经线层D中的经线53甚至与由加强构件的朝机器面限定的平面Pk2位于同一个平面。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将完全不向内离开。

图22A至图22C给出了可供选择的方式,在这些方式中,通道37、表面网纹状不规则构造38和加强构件33的朝机器面52的特征总的来说,有助于形成背面网纹。一个提供造纸带背面网纹的方法由图22A示出。在图22A中,网纹全部由在网架32的背面网格35a上形成表面网纹状不规则构造38的通路37构成。如图22A所示,当背面网纹12全部由通路37和不规则构造38形成时,网架32的第二表面35全部覆盖加强构件33。虽然除了用这里描述的方法之外还可以用其它方法形成这种形式的网纹,但当使用这里所描述的方法制造造纸带时,通常不形成这种形式的网纹。

关于网架32的表面,这里使用的术语“覆盖”是指:所讨论的加强构件33的面全部位于网架32的第一表面34和第二表面35之间。即使加强构件33存在位于导管36中的部分,但只要两个表面上都没有树脂材料复盖。网架32的表面这样布置就认为它们覆盖了所讨论的加强构件33的面。

如图22B和22C所示,背面网纹可以部分由通路37和不规则构造38形成,部分由加强构件33的朝机器面的轮廓形成。图22B表示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情况,其中,网格32的第二表面36 不覆盖加强构件33的任何部分,所以加强构件33的朝机器面52是裸露的。图22C表示了另外一种可供选择的情况,其中,网架32的第二表面35覆盖加强构件33的朝机器面52的一部分,使加强构件33的其它部分裸露。

图22A至图22C所示的背面构造的类型是背面构造的三种基本类型。这些类型的背面构造为方便计简称为“正背面网纹”;“负背面网纹”和“正负背面网纹”的组合。

如图22A所示,“正背面网纹”意味着通路37从由造纸带10的背面12限定的平面Pb向由加强构件的朝机器面限定的平面Pk2延伸。如图22A所示,在正构造的情况下,由加强构件的朝机器面限定的平面Pk2位于由造纸带的背面限定的平面Pb向内外。即,加强构件33完全位于网架32的第一表面34与第二表面35之间。

另一种(可能是较容易的一种)考察正背面网纹的方法是看通路37和不规则构造38与加强构件的朝机器面限定的平面Pk2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看通路37和表面网纹状不规则构造38与由造纸带的背面限定的平面Pb之间的关系。如图22A所示,在正背面网纹的情况下,通路37位于由加强构件的朝机器面限定的平面Pk2向外处。表面网纹状不规则构造38从由加强构件的朝机器面限定的平面Pk2向外延伸。

如图22B所示,“负背面网纹”意味着通路37从由加强构件的朝机器面限定的平面Pk2向由加强构件的朝纸面限定的平面Pk1向内延伸。在只有负网纹的造纸带中,由造纸带的背面限定的平面Pb和由加强构件的朝机器面限定的平面Pk2将是同一平面。

如图22C所示,“正负背面网纹”意指上述两种类型的通路都 存在。即,一些通路37位于由加强构件的朝机器面限定的平面Pk2向内处,一些通路37位于由加强构件的朝机器面限定的平面向外处。在具有正、负背面网纹的情况下,由加强构件的朝机器面限定的平面Pk2位于由造纸带的背面限定的平面Pb向内处。

观察一下上面讨论的三幅附图,显然可以看出:具有不同类型背面网纹的造纸带其磨损表面也不相同。

如图22A所示,具有正的背面网纹的造纸带的磨损表面(至少在开始)完全由树脂材料构成。当构成表面网纹状不规则构造38的许多参差不齐的凸出物在造纸过程中使用的机械上运动,并且造纸带10经过多圈运转后,这些凸出物将逐渐磨掉。所以,在一些点上,磨损表面实际上将和由加强构件的朝机器面限定的平面成为同一平面。新的磨损表面将由加强构件33的朝机器面52和网架32的树脂组合而成,这时网架32已磨损得与平面Pk2齐平。此时,将只有非常有限的一些供空气沿32沿网架32的第二表面35通过的通路37。

如图22B所示,具有负背面网纹的造纸带的初始磨损表面通常只由加强构件33的朝机器面52的部分构成。在具有负背面网纹的情况下,初始磨损表面将由聚脂材料(或上述指定的其它材料)构成,聚脂材料通常比构成网架32的材料更耐久。此外,如图22B所示,具有负的背面网纹的造纸带可以有从加强构件33的朝机器面52向内延伸的通路,如37′。当造纸带磨损到磨损表面与加强构件33的朝机器面52相重合时,通路37仍能提供沿带的背面的通路。这样,具有负背面网纹的造纸带在磨损后通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继续允许空气穿过背面12逸出。

如图22C所示,具有正负网纹组合的造纸带的磨损表面,至少 在开始完全由构成网架32的树脂材料构成。当包含有树脂材料的参差不齐的凸出物磨掉后,与图22A所示的情况相同,磨损表面实际上将和由加强构件的朝机器限定的平面Pk2成为同一平面。然而,图22A和图22C所示的造纸带的不同之处在于:由于有负的网纹,所以正的网纹磨掉后,在图22C所示的造纸带中的通路37仍将存在。由于这个原因,可以认为,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至少具有一些负网纹通常是更为可取的,以便当初始网纹被磨掉后,在背面仍保持一个具有网纹的磨损表面。

在本发明中,通过将液体光敏树脂在具有激活波长的透过加强构件33的光中进行曝光,加强组件40的第一部分PO1阻止液体光敏树脂固化,来形成网架32第二表面35背面网格35a上的通路37和表面网纹状不规则构造,

因此,造纸带10上的通路37和不规则构造38的位置,特征和分布一般相对于加强构件33来描述。当相应于加强构件33描述通路37和不规则构造38的位置、特征和分布时作为基准的一些术语的定义将在下面给出。

如图12和12A所示,每个通路37和表面网纹状不规则构造38都限定投影区域。可以理解:为了下述的讨论,通路37和表面网纹状不规则构造38以特定方式在图12和12A中示出,并且所示的通路37和不规则构造38的类型并非必须出现在本发明的造纸带的全部或者任何一个实施例中。通路37的投影区在图12和12A中用字母Ap表示。这里所述的通路37的投影区域是指通路37在Z方向上的投影所限定的区域。不规则构造38的投影区在图12和图12A中用字母Ai表示。这里所述的表面网纹状不规则构造38的 投影区意指由该不规则构造在Z方面的投影所限定的区域。

在本说明书中,当通路37或表面网纹状不规则构造38(通路37或不规则构造38的投影区)被描述成与加强构件33(或网架32)的构件的投影区域之一“对准”、“位于其内”或“被设置在其内”,或其它类似术语时,其含义是通路或不规则构造位于在所有平面上的投影区域的边界之内。所述的所有平面是所讨论的构件能在Z方向上投影的平面。换句话说,“位于”某一投影区域内的一条通路和一个不规则构造可以设置在限定该投影区域的构件之上,或者之下,或者部分在该构件之上部分在该构件之下。此外,通路和不规则构造的部分可以位于在一个或多个所述构件被在Z方向投影其上的平面内。

图12和12A示出了上述的通路37和不规则表面网纹状不规则构造38的几个可能的位置。从左向右地观察图12和12A就会看到,所示的第一通路37部分地位于经线投影区Awp之内。这个通路37的一部分还位于经线投影区之外。在第一通路37的右边是一个不规则构造38。图12和12A所示的这个不规则构造38位于一个经线投影区Awp之内。在这个不规则构造38的右边是第三通路37。第三通路全部位于一个空格投影区Ap1之内。第四通路37在第三通路37的右边,第四通路37完全位于一个经线投影区Awp之内。

可以理解:当一条通路37或一个表面网纹状不规则构造38相应于一个投影区被描述时,意味着所讨论的结构要素的位置一般是按照说明相对于投影区确定的。然而,一小部分通路37和不规则构造38将不是精确地与所讨论的区域相对应。上述结构要素的实际位置 与投影区的微小不一致,至少是由两种因素造成的。一种因素是:所涉及的结构要素(如通路和不规则构造)极小,并且一个结构要素位置的较小的变化在投影区上将会被放大。这将引起该结构要素稍稍越出投影区的边界。第二种因素是:通路37和不规则构造38的位置有时用这样一种方式确定,即在这种方式中,固化构成网架32的液体光敏树脂的光线是穿过加强构件33的。这些光线照射的方向不总是只在Z方向,其结果是,上述区域在光源的这些方向的投影可能略微不同于同一区域在Z方向的投影。

通路37和表面网纹状不规则构造38的特征最好参照图21来讨论。图21示出了通路37与表面网纹状不规则构造38之间的关系。通路37是为了使流体,更具体地说是为了使空气或空气与水沿网架32的第二表面35通过而开设的。当通路37在背面网格35a上形成时,它们提供了表面网纹状不规则构造38。因此,不规则构造38是围绕通路37的网架32的背面网格35a的一部分。然而,在通常意义上,正是通路37本身构成了表面网纹状不规则构造,因为它们在网架32的背面网格35a上也是间断的和不规则的。

如图21所示,通路37和不规则构造38都与穿过网架32的导管36不同。不同于导管意味着通路37和不规则构造38(它们构成与光滑连续的网架32的背面网格35a的差别)是应与由导管36形成的孔41区分开的。换句话说,由导管36形成的孔41是不能分为通路或不规则表面网纹的。

单个通路37的结构特征由图21示出。应该理解图21是一幅夸大的一部分造纸带的示意图,通路37和表面网纹状不规则构造38具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因此,虽然图21所示的各种背面网纹在描述 通路37和不规则构造38的特征时是有用的,但实际上图21所示的这种特殊的背面网纹可能并不实际存在于本发明的造纸带10中。一条给定的造纸带的特定的背面网纹将取决于制造造纸带所使用的方法。在本说明书中将与本发明所述的造纸带的制造方法相联系,总地讨论这些特定的网纹。在造纸带的制造方法的描述之后,将参照一幅按照此方法制造的一条造纸带的放大照片讨论一种典型的造纸带的背面网纹。

如图21所示,通路37具有多个侧面66,这些侧面呈不同的形状。从其横截面来看,它们可以是弯曲或直的,或者部分是弯曲的,部分是直的。然而,通路37的侧面66通常很不规则,以至无法准确描述。

如图21所示,通路37的侧面66可以从垂直方向(即沿Z向取向)到水平方向(沿x和y方向取向)排列。侧面66相对于Z向的角度在图21中以αs表示,然而在通路37有弯曲的或是不规则侧面的情况下,夹角αs的大小将随测量侧面66构成的夹角αs的基准点而变化。

再有,每条通路37可有多个不同的侧面66。侧面66的数目可从一个连续变化的曲面壁直至多个具有不同横截面的侧面。在简化的剖示图21中,一些通路37具有相似的内壁66a。另外,一些带有相对垂直壁66a的通路37具有类似于屋顶形状的侧面66b。而通路37的一面总是开口的,在图21中这些开口的侧面由66c表示。

此外,虽然通路37一般很小,但它仍有一定的高度hp、宽度Wp、间隔Sp和截面Axp。

如图21所示,通路37的高度hp是在Z向测得的从由带的背面Pb确定的平面到通路37内部的点(如66d)之间的距离。如图21,每个通路37的不同部分的高度hp在通路的整个宽度上是可以变化的。另外,在第二表面35背面网格35a上的多个通路37的高度hp则可因通路的不同而改变。

通路37的宽度Wp是在所取的截面内x-y平面的某一方向上位于通路37的两相对侧壁66a之间的距离。如果侧壁由单一的曲面构成,那么通路的宽度Wp就是在x-y平面中曲面相对两侧面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如图21所示,每个通路37不同部分的宽度随要测量宽度的通路37的被测部分而变化。另外,在第二表面35背面网格35a上的不同通路37的宽度可因路径的不同而改变。

通路的截面Axp由图21中画剖面线的区域表示。通路的截面Ap是在通路37内部一给定的剖面上测得的,该内部是沿一围绕带的背面Pb所确定平面的一条假想的连线确定的。在本发明的造纸带在造纸过程中运动到真空箱内时,各通路37的截面之和ApT对于气体通过其溢出非常重要。

相邻通路37之间的距离在图21中由Sp表示。它是根据相对于位于接近通路37出口的不规则构造38侧面的两个相应点来确定的,这两个点在图21中由109表示,它们位于不规则构造38的侧面上,而该侧面就是不规则构造38的相邻侧面,由67a表示的不规则构造38的相邻侧面也是如此,因为它们也构成相邻通路37的侧面66。两个所选择的相应点109是在彼此相邻的侧面67a上的,相邻侧面67a在从由带的背面Pb确定的平面沿Z向的距离最短。图21中,两相应点109在平面Pb中,但并不总是这样。图21 中箭头所示的相邻两通路37之间的距离是在x-y平面内不规则构造38的相邻侧面67a的参考点109到其邻近的下一个参考点109的距离。上述的相邻侧面位于开口处的通路之间,而上述的第二个参考点109则是位于同一不规则处的另一相邻侧面67a上的。

通路37间的间隔总的形式确定了通路的分布形式,它可以在整个网架32的背面网格35a上以各种方式分布,例如,可以是任意的、均匀的、有规律的、或具有某些特殊形式。

在图22C中,一种具有任意间隔的通路37是带有阴阳纹理的带10的通路37。以上所述的“均匀”的意思是通路37的密度(或数目)在整个表面上基本相同,即使通路37不构成什么特殊形式也是如此;“有规律”的意思是在整个背面网格35a上相邻两通路37间的距离Sp基本相同。有规则间隔的通路37的例子是图3和4中所示的带10的路径37。图3和4所示的带10也可作为均匀间隔通路的例子,其中通路的密度在背面网格35a的整个表面上都是基本相同的。在图3和4所示的带10中相邻两通路37的间隔相当相似,使得其所示的通路37的间隔也能被视作同一形式。

通路37也可以通过网架32的第二表面“几乎所有的”部分分布。因而就意味着通路37可在背面网格表面35a的任何部分找到,而且没有任何隔断通路37的背面网格的区域,这样在加强构件包括有一编织元件时,通路37可以设在加强构件的加强投影区AR或开放投影区AO中。由于说明了通路37是分布在“几乎所有的”背面网格35a上,(而不是“所有的”,)也就是说,尽管在背面网格35a的任何一个特定之处可看到通路37,但它并不必须覆盖整个背面网格35a。

每个表面网纹不规则构造38的物理特性显示在图21中。另外,表面网纹不规则处的一般描述可参见Broadston的“Marks机械工程师用标准手册”一书中“表面网纹的设计、制造和控制”一文(Mc-Graw-Hill    1967年版,第13-106至13-112页)。如图21所示,表面网纹不规则构造38的侧面由67表示。本发明的表面网纹不规则构造38可(象通路那样)有各种不同形状的侧面67。与通路中的情况相同,从其剖面看,不规则构造38的侧面67可以是弯曲的或相对直的,或者部分是弯曲的、部分是直的。然而不规则构造38的侧面67常常很不规则,以至于无法准确描述。

如图21所示,不规则构造38的侧面67可在相对垂直方向(即沿Z轴倾斜的方向)到相对水平方向(沿X和Y轴倾斜的方向)的范围内。不规则构造38的侧面67相对于Z轴的角度在图21中以αi表示。然而在不规则构造38有弯曲或不规则侧面的情况下,该角度αi取决于用以测量由不规则构造38的侧面66的角度αi的相应点。

再有,每个不规则构造38可以有各种不同的侧面67。侧面67的数目可以根据不规则构造38的形状而改变。对于圆顶形或球形不规则构造,则其侧面67从其截面方向上看呈连续的弯曲线,在不规则构造38有一个比较复杂的几何形状时,实际上不同剖面的侧面就会有任意多个。

图21显示了由通路37的内壁66a构成的不规则构造38的上述相邻侧面67a。如图21所示,这些相邻侧面67a的长度常常不相等,因为公知的不规则构造38相邻侧面67a可以由两个或更多的形状根本不同的通路37的侧壁66a构成。

图21也显示出了一个或多个可以不由与构成相邻通路37的壁相同结构构成的不规则构造38的侧面67。这些侧面67设置成如不规则构造38独立的侧面一样,并在图中由67b表示。这些不规则构造38独立的侧面67b常包括有位于带10背面12的耐磨表面。

另外,同通路37的情况一样,虽然不规则构造38一般很小,但它也具有一定的高度hi、宽度Wi、间隔Si和截面Axi。如图21所示,不规则构造38的边界常常通过相邻的不规则构造38的侧面67来确定。由于不规则构造38的侧面67a可以完全不同,因而不规则构造38的精确高度、宽度和截面很难表示出来。

为测定不规则构造38的上述值,可用随意选择(但非特殊)的参考点进行测量。该基准点在图21中用110表示。基准点110是一个位于不规则构造38最邻近的侧面67a上的点。特别是,它是在离由带的背面Pb确定的平面中距离最远的彼此最近的侧面67a上的点。图21显示出点110可以在相邻的不规则构造38上有两个不同的位置。

如图21所示,任何一个不规则构造38上点的高度hi是沿Z向从通过不规则构造38开口处的基准点110到不规则构造38上所需的特殊点之间的平面内侧得的距离。如图21所示,每个不规则构造38的不同部分的高度hi可以在整个不规则构造38的宽度上变化。另外,各网格35a中的不规则构造38的高度hi可因不规则构造的不同而变化。

不规则构造38沿X向或Y向,或者位于x-y平面中的某一方向上的宽度取决于所取的剖面内位于不规则构造38的相对两侧面上两上点之间的距离。如果侧面67由一单独弯曲表面构成,那么不规 则处的宽度就是在X-Y平面中弯曲表面相对侧面上的两个点之间测得的距离。如图21所示,每个不规则构造38的不同部分的宽度可以根据所测的不规则构造38那部分的宽度而改变。另外,在背面网格35a中众多不规则构造38的宽度则可因不规则构造的不同而变化。

不规则构造的截面Axi在图21中也用剖面线区域表示。不规则构造的截面Axi是在给定截面上位于穿过基准点110的假想线与由带背面Pb确定的平面之间的不规则构造38的那部分测得的区域。

不规则构造38也有一个位于相邻不规则构造38之间的间隔Si。如图21所示,在不规则构造38之间给定方向上的间隔Si是在x-y平面内、位于不规则构造38相邻侧面67的基准点109与位于下一个不规则构造38最相邻的侧面67a的基准点109之间所测得的距离。

不规则构造38间的间隔总的形式确定了不规则构造38的分布。与通路相同,不规则构造38可通过网架32的背面网格35a以任意多种方式分布。不规则构造38的分布可以是随意的、均匀的、有规律的或是某些特殊形式。在这里“均匀”的意思是不规则表面38的密度(或数量)在整个表面上是基本相同的,即使不规则构造38不为任何特殊形式也是这样的。而“有规律”的意思是相邻不规则构造间的间隔Si相对于整个背面网格35a是基本相同的。另外,如同通路37中的一样,不规则构造38可以分布在背面网格35a“几乎所有的”部分上。当不规则表面38分布在背面网格35a几乎所有部分时,这意味着尽管可以在一个特定的地方都能找到不规则构造38,但不规则构造却不需要覆盖整个背面网格35a。在表示通路 37的各种相立分布形式的附图中也显示出了不规则构造38的各种不同分布的例子。

除了具有上述特点处,不规则构造38也可以描述成网架32的背面网格35a中的凸出及凹陷。其中,如果不规则构造38被认为是凸出或凹陷,那么用来描述不规则构造38的相应网架就是由加强构件Pk2的朝机器面所确定的平面。任何沿Z向凸出于该平面的不规则构造38都称为凸起,任何沿Z向位于平面Pk2内的不规则构造都称为凹陷。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造纸带10网纹背面12的特性取决于制造带10的方式。当将光敏树脂穿过加强构件33暴露在光源下而使造纸带带上背面网纹时,背面网纹的特性也取决于不透光的第一部分PO1的特征。图34A至C的放大图片中描述了用该方法制造典型带的特征,而且连同对照片中所示带的制造方法的描述一起进行讨论。当然,还有某些用该方法制造的带的一般特征,这些特征在相关附图11A和11B中已有明确描述。

如图11A和11B所示,通常,通路37主要位于由不透光第一部分PO1的凸起构成的第一凸起区域A1上。图11A和11B也显示出由带Pb的背面确定的平面与由加强构件朝机器面Pk2确定的平面是同样的。换句话说,带10是阴纹。图11A和11B也显示出通路37的高度从由加强构件朝机器面Pk2确定的平面沿伸到包含有第一部分PO1的结构组件40a的底部。

人们相信,使用以前那种平滑背面的造纸带时带来的问题,至少一部分是由于真空压力突然产生的缘故,该真空压力在造纸过程把纸幅由先前的带运送到真空脱水机构时施加于纸幅上。据信先前平滑背 面的造纸带会暂时在真空源上形成密封。然后,当先前造纸带的导管遇到偏转时,真空压力就会突然施加到位于树脂网架的顶部的纤维网上。这种突然产生的真空压力会致使纤维带中活动的纤维突然偏转,使这些活动的纤维完全穿过造纸带。具有先前的带10和由本发明的造纸带10的纤维网中纤维的偏转之间的区别在图23A和23B及24中示出。

图23A是先有的造纸带10用在造纸过程的真空除水设备(诸如真空箱24)时所发生的情况。图23B是本发明的改进了的造纸带用于诸如真空箱24时的情况。图24说明了图23A和23B中所示造纸带经过真空箱的真空槽时施加在纸幅坯18的纤维上的真空压力(压差)。

图23A和23B所示的造纸带10a和10及各自的网架32。虽然这两种造纸带均包括一第一表面34、一第二表面35和一个加强构件33,但它们还是有区别的:带10的网架32的第二表面35背面网格35a带有网纹,而带10a的网架32背面网格35a是平的。然而,应该理解,本发明的带10与先有的未在图23A和23B中显示的带之间有很多区别(包括导管的形状及加强构件的特殊形式,但不仅限于此)。图23A和23B可显示出造纸带在工作中,其不同的背面所带的区别。为了简单起见,其它区别在图23A和23B中略去。

如图23A和23B所示,两个带10a和10都在其各自的网格32的第一表面上载有纸幅坯18(有18a表示的各根纤维)。图中,每个带10a和10的一部分通过真空箱24的一单独窄槽。所示真空箱的这部分也包括有一个导引面,在造纸带移到加工方位 (图中从左到右)时首先遇到的真空箱表面24C1,一个尾部表面和在造纸带通过真空窄槽24d后所遇到的真空箱24的表面24C2。另外在邻近真空槽24d顶部的每一个表面24C1和24C2都是一个凸缘,诸如真空箱表面导引凸缘24b1和尾部真空箱表面凸缘24b2。真空V由真空源(未示出)提供,它在箭头所指的方向上向造纸带和纸幅坯施加压力。真空V从纸幅坯18上吸走一些水份,并使纸幅坯18的纤维18a偏转且置于网架32的导管36上。

在图23A中,由于网架32背面网格35是平的,在网架32的第二表面35与真空箱24的导引面24C1之间由字母S表示的地方产生了真空密封。当带10a移到右边时,遇到了真空槽24d,密封即被突然破坏,真空压力突然作用在纸幅坯18上。这使得纸幅坯18中的纤维18a突然偏转进入导管36,而且一些更活跃的纤维(由18a′表示)则穿过整个带10a并聚集在真空箱24尾部凸缘24b1上。人们发现这些纤维18a′最后会集结在真空箱的尾部表面24C2上而产生纤维团,使造纸带10a在移动时起皱。

另一方面,在图23B中,由于带10的背面12(特别是网架32的背面网格35a)带有网纹,因而便有了通路37,通过它空气可以进入造纸带10的背面12与真空箱24的导引面24C1之间,以消除网架32背面网格35a与真空箱24的导引面24C1间的密封。该空气的输入由大箭头VL表示。如图23B所示,空气的输入VL可增大纸幅坯18的纤维的偏转程度。穿过造纸带10的纤维在尾部真空箱凸缘24b2上的聚集即使有的话也是很少的。另外,据信图23B所示的造纸带10带有网纹的背面网格35a也可用以擦净或清洗掉尾部真空箱凸缘24b2上的纤维。

2.制造造纸带的方法

如上所述,造纸带10可以有多种结构。只要带有上述特征,造纸带就可用已知的某些方法制造。一种未予改进的“偏转件”(或“多孔件”)的方法,在1985年4月30日颁发给Johnson等人的美国专利4,514,345“制造多孔件的方法”中有详细的描述。Johnson等人的专利也包括在本发明范围内构成本发明的说明书。而本发明的改进的造纸带的一制造方法及其若干变形将在下文中加以描述。

本发明制造环形结构造纸带的装置的一最佳实施例示意在图25中。为了描述出构成本发明造纸带的整个装置,图25在一定程度上作了简化,即只带有部分加工细节。该装置的细节以及网架32的第二表面35背面网格35a上的通路37及表面网纹不规则构造38均显示在下面的图中。应该注意到所示某元件的比例可能在下面的附图中有所夸大。

图25所示的全部生产过程通常包括在加强构件33运动至成形件或平台71(或“浇注表面”72)时,在加强构件33上涂敷一层光敏树脂70。如图25及以后的附图所示,这层树脂或“涂层”70置于加强构件33的至少一面(最好为两面)上,这样涂层70牢固地附着在加强构件33的空隙区域内并构成第一表面34′和第二表面35′。涂层70被设置成至少其第二表面35′的一部分位于与成形件71的工作面72相邻的地方。涂层70也被设置成使加强构件33朝纸面51位于涂层70的第一和第二表面34′和35′之间。另外,如图27所示,涂层还设置成使其第二表面35′的一部分位于加强组件40不透光的第一部分PO1与成形件71的工作面72之间。位于涂层第一表面34′和加强构件33朝纸面51之间 的涂层部分构成了一个树脂覆盖层tO′。该覆盖层tO′的厚度控制在一预定值内。对液态的光敏树脂70进行曝光的光线从光源73经过一个具有不透光区74a和透光区74b的掩模74穿过加强构件33。光线具有激活波长(即可使液态光敏树脂固化的光线的波长)。而由掩模74的不透光区74a和加强构件33的第一部分PO1所遮住的那部分树脂则因未被曝光而未固化。剩下的树脂部分(未被遮住的部分和那些加强结构33的第二部分PO2允许固化的部分)则被固化。未固化的树脂而后从穿过固化树脂的网架32的导管36以及通路37处除去。该通路37在涂层70第二表面35′的相应部分的背面网格35a中产生表面网纹不规则构造38。加强构件33的第一部分PO1防止这些相应的部分固化。

为方便起见,全部生产过程被分成一系列的步骤,并在下面的讨论中一一说明。然而,应该了解,下面所述的步骤旨在帮助读者明白本发明造纸带的制造方法,且下述方法并不仅限于某一步骤数和其顺序。它可以联合一些步骤使之一齐完成,或者同样将下述这些步骤分成两个或更多个,这样均不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第一步骤

本发明方法的第一步是在成形装置71上设一工作面72。

图25所示的成形装置71具有工作面72。在该图中,成形装置71最好是鼓形环状元件。鼓形的直径预先选定,该直径应大到相对于其表面有足够的运动距离,以便在鼓形转动时可完成所需的步骤。鼓形的长度根据正在制造的造纸带的宽度来选择。成形装置71由未在此描述的传统驱动装置驱动旋转。

图2、7是图25所示浇注过程的一个变形放大示图。首先图27 也描述了本发明方法的一个最佳实施例,它有一个硬橡胶盖91,最好为1英吋(2.54cm)厚,设置于成形装置71上。

成形装置最好被隔离膜覆盖,以防止其工作面被树脂弄脏。隔离膜76的另一个作用是便于从成形装置71上取下造纸带的半成品10′。通常隔离膜可选用任何的柔软、光滑、平整的材料。隔离膜76可由聚丙烯、聚己烯或聚酯薄膜制成,最好由聚丙烯制成且厚度大约从0.01mm到0.1mm。衬膜76也最好既能吸收有激活波长的光线又足够透明度,能够将光传至成形装置71的吸收这些光线的工作面72上。隔离膜也可以进行特殊的化学喷涂,以防止树脂粘附于其表面,并保证树脂基本上穿过表面扩散。这种化学喷涂最好是放电喷涂。这种用于隔离膜76制备的放电喷涂包括一个在隔离膜76安置在图25所示装置之前对其放电的过程。

如图25所示,隔离膜76从隔离膜输送辊77通过卸卷,并使之沿箭头O2所示方向传入该系统。卸卷后,该隔离膜76便与成形装置71的工作表面72相接触,并通过下面将要讨论的装置瞬时包覆在该工作面72上。随着成形装置71的旋转,隔离膜76也随之一起运动。最后隔离膜76与成形装置71的工作面72脱离,并运动到隔离膜卷取滚筒78处被卷取。在图25所示的实施例中,隔离膜是一次性使用的,用后即丢弃。在一替换方案中,隔离膜采用环形带形式,即绕一系列折返辊运行,在那里对隔离膜进行适当清洗并重新使用。

成形装置71最好设有一种装置,它可以保证隔离膜76与上述工作表面72保持紧密接触。例如用粘接的办法使隔离膜76附着在工作表面72上,或者可以在成形装置71上设置一个装置,通过在 整个成形装置71工作面72分布的多个紧密排列的小孔施压,在真空作用下使隔离膜76附着在所述工作面72上。最好用传统的张紧装置(图25中未表示)保持隔离膜76贴在所述工作表面72上。

第二步骤

本发明方法的第二步是提供一个带有某些元件和特征的加强构件33,用以与造纸带相结合。

图27中表示了加强构件33的一般元件及特征,其中的加强构件33有一个朝纸面51,一个与朝纸面51相对的朝机器面52,多个空格39及一个包括一系列结构组件40a的加强组件40。加强组件40的第一部分PO1具有第一不透明度O1,而加强组件40的第二部分PO2则有一个比第一不透明度O1透明的第二不透明度O2。第一不透明度O1在光敏树脂处于未固化状态、且第一部分位于光敏树脂与光化光源73之间时,足以用来防止光敏树脂材料固化。第二不透明度O2则可允许光敏树脂固化。第一部分PO1限定出了第一投影区A1,该部分在图27中有所显示。

如上所述,加强构件33是组成造纸带10的元件。本说明书前面所述的任何加强结构都可以使用。加强构件33最好是如图6至11所示的多层织物,其特点是经线股直接垂直叠加在另一股的上部,而且第一部分PO1包括至少一些径线层D中的经线53。

因为造纸带10最好是环形结构,而由于造纸带10包围着加强构件33,那么加强构件33也应该是环形带。如图25所示,加强构件33沿图中箭头O1方向运动,绕过转向辊78a向上,从成形装置71上绕过并转向辊子78b和78c。应当理解,本发明用于制造造纸带的装置带有导向辊、转向辊、驱动装置、支承辊及其它类似 装置并未在图25中示出。

第三步骤

本发明方法的第三步骤是将加强构件33朝机器面52的至少一部分放置在成形装置71的工作面72上(或者更具体地说,在所示实施例中,将加强构件33传送到成形装置71的工作面72上)。

如上所述,隔离膜76是用来防止成形装置71的工作表面72沾上树脂70。在此情况下,方法的第三步还包括把与隔离膜76相邻的加强构件33设置成使隔离膜67插入加强构件33与成形装置72之间的形式。

加强构件33的确切形式取决于对造纸带10的特定设计要求,而加强构件33则相对于成形装置71的加工面72和隔离膜76定位。加强构件33可以直接放置在相应隔离膜76上。另外,加强构件33也可以设置成离隔离膜76有一定距离,可采用任何适于使加强构件33离开隔离膜76的手段。例如,可以在加强构件33朝机器面52上设置液态光敏树脂70,以使浇注的一部分位于加强构件33与成形装置71的工作面72之间。然而,最好是将加强构件33朝机器面52的至少一部分(例如机器侧面的脊部)直接安放在成形装置71的工作面72上(或者如果只用一个隔离膜的话,可放在隔离膜76上)。加强构件33的其它部分(诸如上部20)则将离开成形装置71的工作面72。

第四步骤

本方法的第四步是将液态光敏树脂70涂敷在加强构件33至少一个面上。

通常,涂层70设置得使之全部覆盖加强构件37的空隙区39 a(空隙区39a将在下面描述)。涂层70也设置成形成第一表面34′和第二表面35′的形式。涂层70分布成使至少其第二表面35′的一部分位于与成形件71的工作面72相邻的地方。涂层70也分布成使加强构件33朝纸面51位于涂层70第一表面34′与第二表面35′位于加强组件40的第一部分PO1与成形件71的工作面72之间。

为了涂敷加强构件33,可从市售的多种树脂中选择合适的树脂。可以使用的(光敏)树脂通常是聚合材料,这种材料在通常为紫外光的射线下固化或交联。下述参考文献中提供了更多的关于液态光敏树脂的信息,它包括:Green等人的“光交联树脂系统”(Marco-Sci    Revs    Marco    Chem.杂志(21(2),第187-273页(1981-82));Bayer的“紫外线固化技术”(Tappi纸合成物会议,1978年9月25~27日,第167-172页);Schmidle的“紫外线可固化的柔性涂层(Coated    Fabric杂志,8,10~20页(1978年7月))。上述三篇文献作为参考,列入本文。采用特拉华州威尔明顿市的Hercules公司生产的Merigraph系列树脂是比较好的,其中最好是Merigraph    EPD1616树脂。

在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法中,将抗化剂加入到树脂中,可防止已制好的造纸带10被氧化,并可延长造纸带的使用寿命。任何恰当的抗氧化剂均可加入到树脂中,但最好的抗氧化剂是从美国Cyanamid    of    Wayne公司(新泽西州07470)购买的Cyanox    1790和由Ciba    Geigy    of    Ardsley公司(纽约州10502)生产的Iraganox    1010。在本发明的制造造纸带10的最佳方法中,上述两种抗氧化剂都加到了树脂中,它们的加入量分别为:Cyanox    1790,0.1%,Irganox    1010, 0.25%。添加两种抗氧化剂是为了对付不同的氧化剂。

能够将液态材料涂敷到加强构件33上的任何方法对于涂敷涂层70来说也是可行的。如图25所示,在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法中,将液态光敏树脂涂敷到加强构件33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在由喷头79所标示的位置,该阶段被称为“预填充”,这是因为它发生在加强构件33将被涂敷的部分被带入到与成形装置71的工作面72与之相接触之前。在第一阶段,液态光敏树脂的第一涂层至少应由喷头79涂敷到加强构件33朝机器面52上,以至少部分填充加强构件33中的空隙区39a。最好第一涂层基本上填满加强构件33的空隙区39a。图22D中对空隙区做了最好的显示。在此所使用的术语“空隙区”(或空隙容积)是指加强结构33的所有开口间隔,这些间隔位于由加强构件朝纸面Pk1限定的平面之间(也就是说加强组件40并未占据上述两平面之间的空间)。因此,空隙区39a包括空格39和其它任何位于两平面Pk1、Pk2之间的间隔。

在第二阶段由喷管80涂敷的第二层液态光敏树脂70将与用喷头79涂敷的树脂70相接触,喷管80设置在邻近将掩模74放入系统的地方。喷管80将第二涂层的液态光敏树脂70涂敷到加强构件33朝纸面上。液态光敏树脂70必须均匀地覆在加强构件33的整个宽度上,并且预定量的材料逐渐进入空隙39从而基本上填满加强构件33的空隙区39a。涂敷的第二涂层与第一涂层一起构成一个单独的涂层,即涂层70,它具有上述第一表面34′和第二表面35′,且涂层的分布同上所述。因此该单独的涂层70的分布是这样的:至少该涂层的第二表面35′的一部分设置在邻近成形件71的工作面72处;加强构件33朝纸面51设置在涂层70的第一和 第二表面34′和35′之间;设置在第一表面34′和加强构件33朝纸面51之间的涂层部分形成了树脂覆盖层to′。

从附图中可知,在将液态光敏树脂70涂敷到加强构件33上的过程不必总是立即在上述第三步之后。也就是说,如果观察正在绕加强构件的回转辊78a朝向成形装置71运动的加强构件的某一特定部分的话,涂敷步骤(的第一阶段)发生在加强构件33朝机器面52被带入与成形部件71的工作面72接触之前,而不是之后。换言之,假如观察图25所示组合装置的整个工程过程的话,很明显,具有加强构件33的环形带的至少一部分,应在加强构件33的任何涂层涂敷之前就与成形装置71的工作面72接触。然而正如在此所述,该工作过程可以从前面的叙述中分析出来。

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涂敷光敏树脂的第二阶段(或“后填充阶段”)发生在加强构件33最初进入与成形装置71接触位置的后边,并且此时该构件33正在绕其回转辊运动。应当明白这两种情况(即产生涂层和使加强构件33与成形装置71的工作面72接触)同时发生,或是光敏树脂可以在加强构件33最初进入与成形装置71相接触之前被涂敷到加强构件33的上表面上(也就是朝纸面51上)。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包括了所有这里所述的基本步骤的可能的方式和顺序。然而,加强构件33的涂层最好是以附图所示的顺序来完成。

第五步骤

本发明方法的第五步是控制树脂涂层70的覆盖层tO′的厚度,使之达到一预定值。在图中所示造纸带的制造装置的最佳实施例中,该步骤大致在同一时间,也就是与形成液态光敏树脂涂层的第二阶段 同时发生。

所述覆盖层厚度的预定值根据造纸带10而定,当然也可由该造纸带的用途而定。当造纸带在下述造纸过程中使用时,涂层的厚度最好在大约0.01mm至3.0mm之间。当然,其他的应用场合可能要求3cm或更厚的造纸带。

可以使用任何适合的厚度控制方法,图25中所示的覆盖层厚度控制方法是使用压辊81控制厚度,压辊81还可用作掩模导辊。压辊81与成形件71之间的间隙可由常规装置(未示出)按机械方式控制。压辊81连同掩模74及掩模导辊82一起使树脂70的表面平滑,并控制液态光敏树脂70的厚度。

第六步骤

本发明方法的第六步既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单一的步骤,也可以作为两个独立的步骤。它包括:(1)提供具有不透光区74a和透光区74b的掩模74,并由该不透光区74a与透光区74b共同限定掩模上的图案;(2)将掩模74设置到液态光敏树脂70的涂层与具有光化学作用的光源73之间,以使掩模74与液态光敏树脂70涂层的第一表面34′接触。

掩模74也可与涂层70的第一表面34′离开一预定距离。然而,由于下述原因,掩模70最好与涂层70的第一表面34′相接触。

掩模74的作用是使一定区域内的液态光敏树脂70免于或不被从所述光化学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如果某一区域内的树脂被遮住,接下去某一区域的树脂又不被遮挡,那么随后在那些未被遮挡区域内的液态光敏树脂将被暴露在激活光线下,并被固化。上述步骤完成之后,被遮挡区域一般具有固化树脂网架32内的导管36形成的预定图形。

掩模74可以由任何适当的材料来制造,这种材料可有不透光区 74a和透光区74b。一种具有柔性薄膜性质的材料可适于用作掩模74,该柔性膜可以是聚酯、聚乙烯或纤维素或者其他适当的材料。不透光区74a对于使液态光敏树脂固化的光线来说应是不透明的。对于这里所用的最佳液态光敏树脂来说,不透光区74a应挡住具有200毫微米-400毫微米波长的光线。不透光区74a可用常规方法设置到掩模74上,如晒蓝图法(或熏蒸法)、照像或照像凹版印刷、柔性印刷或轮转丝网印刷法。而最好的方法是晒蓝图法(用氨熏)。

掩模74可以是环形带(由于其详细结构是公知的,故未示出)或者是从一供给辊横向运行到接收辊(由于也是公知,故未示出)。掩模74沿箭头D3方向运行,在压辊81处转向,掩模74与液态光敏树脂70在此相接触,然后运行至掩模导辊82,在导辊82处掩模74与树脂70脱离。在该实施例中,树脂70的厚度控制与掩模74的定位是同时进行的。

第七步骤

本发明方法的第七步包括使掩模74的透光区74b中液态光敏树脂未被遮挡的部分固化,并使加强构件33第二表面PO2允许固化的涂层70的部分固化,并让被遮挡的部分和位于加强构件33的第一部分PO1与成形装置71的工作面72之间的部分不被固化,以上过程是通过将液体光敏树脂涂层70暴露在由光源73发出的穿过掩模74的具有激活波长的光线下完成的,从而形成半成品复合带10′。

图25所示实施例中,隔离膜76、加强构件33、液态光敏树脂和掩模74形成一整体,该整体从压辊81运行至掩模导辊82附近。中间压辊81和掩模导辊82的位置是这样的,当隔离膜76和 加强构件33仍邻近成形装置71时,液态光敏树脂70能在由曝光灯73射出的具有激活波长的光线下曝光。

通常,曝光灯73要选择那些能射出具有使液体光敏树脂70固化的波长的光线的,这种波长是液态光敏树脂70所特有的。本发明可以使用任何适当的照射光源,如水灯、脉冲灯、无极灯和萤光灯。如上所述,当液态光敏树脂70在具有适当波长的光下曝光时,树脂70中被曝光的部分将产生固化。因此一般可由在曝光区的树脂凝固得到证明。相反,未曝光区的树脂仍为流体。

光线的照射强度和照射时间取决于曝光区所要求的固化程度,曝光强度和时间的绝对值取决于树脂的化学性质、光特性、树脂涂层的厚度以及所选择的图形。理想的树脂为Merigraph EPD1616树脂,曝光强度大约从100至1000毫焦耳/厘米2,较理想的值大约在300至800毫焦耳/厘米2之间,最佳值约在500至800毫焦耳/厘米2之间。

曝光强度和光线入射角度对导管36的内壁是否产生锥度有重要影响。另外,曝光强度和光线入射角度还将影响固化网格32对空气的渗透性。这种对空气渗透性(空气渗透性)在喷气干燥造纸过程中对于本发明造纸带的使用是十分重要的。很明显,如果能对激活波长的光线进行高精度校正的话,那么导管36的壁面44的锥度就会小一些,小锥度(或几乎是垂直)的导管能比向内倾斜的壁面(在一给定的第一表面连接区)产生更高的造纸带空气渗透性,因为在导管36的壁面不向内倾斜时,空气流经的造纸带的总面积比较大。

在本发明最佳实施例中,光的入射角要校正,以便更好地在所需区域内固化光敏树脂,并在最后形成的造纸带的壁面44上获得所希 望的锥度,其他控制固化照射强度和方向的装置包括使用折射装置(即透镜)的装置和反射装置(即反光镜)。本发明最佳实施例采用一种相减照准仪(Subtractive    Collimater),即:一种角度分布滤光器或一种在除了所需方向之外的方向上过深或阻挡紫外线的照准仪)。任何适当的装置均可用作相减照准仪。使用深色最好是黑色金属制成的多列的通道,在导向所希望的方向的光线通过这些通道。在本发明最佳实施例中,照准仪具有这样的尺寸,即照准仪射出的光使树脂网格固化时,造纸带的顶面有35%的固化区,而在背面上有65%的固化区。

第八步骤

本发明方法的第八步是从半成品复合带10′上除去所有未固化的液态光敏树脂,而保留在加强构件33周围的至少那部分已固化的树脂网架32。

在本步骤中,借助于如下所述的方法,从半成品复合带10′中除去尚未被曝光的树脂,以使网架32在那些由掩模74不透光区74a遮挡住的未曝光区内具有一系列的导管36和通路37,该通路37在网架32的背面网格35a上提供表面网纹不规则构造38,该不规则构造38与由加强构件33的第一部分PO1遮住而未固化的涂层的第二表面35′的部分相一致。

在图25所示实施例中,在掩模导辊82附近,掩模74和隔离膜76从由加强构件33和已部分固化的树脂70组成的半成品复合带10′分开,同时,还带走一定量的未固化的树脂。加强构件33与部分固化的树脂70组成的复合体(10′)运行至第一树脂清除导板83a附近,在导板83a处有施加到复合带10′一表面上的 真空压力,这样大约全部的未被固化的液态光敏树脂便被从复合带10′上除去。

复合带10′继续运行,便被带入树脂清洗喷头84和树脂清洗排放装置85的区域,在此复合带10′被用水或其他适当的液体彻底清洗,以便基本上去除所有残留的未被固化的液态光敏树脂,该树脂通过清洗排放装置85排出系统之外。在第二树脂清除导板83b处,任何残留的清洗液和未固化的液体树脂由真空装置从复合带10′上去除掉。在此处复合带10’包括了加强结构33和经相应固化的树脂网架32,也就是由本发明方法生产的成品造纸带10。

如图25所示,可作为一种供选择、且较好的方法是设置树脂的第二激活光线曝光区(此后有时称为“后固化阶段”),以便更彻底地固化树脂,并增加固化树脂网架32的硬度和寿命。后固化阶段发生在由下面附图26所示的位置处。图26为该后固化阶段的放大比例示意图。

如图26所示,复合带10′由后固化紫外光源73a射出的激活波长的光线对其进行第二次曝光处理。该第二次曝光是在复合带10′被浸没在水86中时发生的。为了浸没复合带10′(如图26),复合带10′被转入到这样的运行路径中,即沿着辊87a、87b、87c和87d进入到水池88里的水86中。人们发现,复合带10′的浸没对于后固化曝光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否则最终成品造纸带10将会过粘或有点粘。另外,还须加入亚硫酸钠(Na2SO3),以便尽可能多地排除从水中分解出的氧,从而有助于树脂聚合的完成。加入亚硫酸钠的量为后固化水池88中水的重量的约2%或更少。

另外,如图26所示,在该后固化过程中,有一反光镜89设置 在水池88的底面90上。该反光镜89用来反射紫外光,该紫外光可以从反光光镜89反射到复合带10′的背面12上。该步骤在形成部分树脂固化过程中是极为重要的,所述的这部分树脂构成了成品造纸带10网架32的第二表面35背面网格35a上的通路和不规则构造。如上图所示,所有紫外光均采用来自于设置在复合带10′上面的光源。在该后固化过程中,紫外线的量仍取决于所采用的树脂以及所要固化的深度及图形。作为最佳的树脂,可用Merigraph    EPD1616树脂,在预固化阶段所述的照射用量仍可以适用于该后固化阶段。然而,由于网架中已经构成了适当的导管或通路,因而在后固化阶段不必对光进行校正。

上述过程一直持续到使加强构件33的整个长度都得到处理并成为成品造纸带10为止。

如果人们希望造出具有各种相互重叠或不同厚度的造纸带,则所述加强构件可由上述方法用多重通道完成。本发明的方法的多重通道也可用于制造具有较大厚度的造纸带。

3.造纸的方法:

下面来描述使用本发明的改进的造纸带10造纸的方法,当然这里所述的纸产品也可用其他方法制造。作为背景技术,美国专利US-4,529,480(名称为“薄纸”,1985年7月16日授予Paul    D    Trokhan)中无法说明如何利用本发明的改进的造纸带或本发明改进的造纸带制造方法进行造纸的方法,该专利在此仅作为本说明书的参考,对Trokhan专利所述方法的改进见下文。

采用本发明造纸带造纸的全部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成,它们按如下所述的顺序依次进行。在以下的描述中,每一步都将参照图1进行详 细讨论。然而下述这些步骤只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并不用来限制所述步骤的数目或设置。因此,可将下面的步骤合起来使之同时完成,同理也可将下面步骤分成两个或更多,都不背离本发明的宗旨。

图1是一个简示图,表示本发明造纸方法用在一个连续造纸设备上的实施例。本发明的造纸带10通常为环形带。图1所示的造纸机是长网造纸机,该造纸机的造纸带结构及布置类似于美国专利US3,301,746中所公开的造纸机,该专利于1967年1月31日授予Sanford和Sisson。

应注意到美国专利US4,102,737的图1中所示双网造纸机也可以用于本发明,该专利于1978年7月25日授予Morton。如果将上述专利US4,102,737所公开的双线造纸机用于本发明,则可以用本发明的造纸带代替该专利附图中由标号4所表示的干燥/压印织物。而所有其它附图标记将被用于本说明书中。

第一步骤

用于本发明造纸方法的第一步是对造纸纤维14进行液相扩散。

用于造纸纤维14的水的悬浮液的设备是公知的,因此图1中未示出。造纸纤维14的悬浮液被供入流浆箱13中,图1中显示了一单独的流浆箱。然而,作为本发明造纸方法的替换布置形式,可设置多个流浆箱。用于制备造纸纤维纸浆的设备和流浆箱最好是如美国专利US3,994,771所公开的类型,该专利于1976年11月30日授予Morgan和Rich。而悬浮液的性能及制备已由美国专利US4,529,480详细描述,该专利于1985年7月16日授予Trokhan。

由流浆箱13所产生的造纸纤维14的纸浆被传送到一成形带,例如长网15上,用来完成本造纸方法的第二步。长网15由中心辊16和由17和17a表示的转向辊支承。长网15由一传统驱动装置驱动,其驱动方向与箭头A所示方向平行,所述驱动装置未在图1中示出。图1中还有与造纸机一起使用辅助装置和设备,一般包括成型板、脱水板、真空箱、张紧辊、支承辊、长网清洗喷头等等,这些均是传统装置,故在图1中未予示出。

第二步骤

本造纸方法的第二步是将在第一步中获得的悬浮液14在一多孔面上构成造纸纤维的纸幅坯18。在图1所示的造纸机中长网15作为所述的多孔面,此处所用的“纸幅坯”是纤维纸幅,它在本发明的方法中要在造纸带10上重新排列。

纸幅坯18的特性及制造该纸幅坯的各种可能的技术已在美国专利US4,528,480中予以说明。在图1所示情况下,纸幅坯18是通过在长网15上的纸浆14在由中心辊16和转向辊17之间的沉积而形成的。在沉积的同时去除一部分纸浆中的液体。传统的真空箱、成型板、脱水板以及类似装置(图1中未示出)均可有效地去除纸浆中的水份。

纸幅坯18形成以后,它与长网15一起运行到转向辊17附近,并被带入到第二造纸带(即本发明造纸带10)附近。

第三步骤

所述造纸方法的第三步是纸幅坯18与造纸带10的朝纸面11相接触。

该步骤的目的是使纸幅坯18与造纸带10朝纸面相接触,并且 在造纸带10上,使纸幅坯18和此处的各纤维被连续偏转,重新设置并进一步脱水。长网15使纸幅坯18与本发明的造纸带10相接触。长网15使纸幅坯18与本发明的造纸带10接触并将纸幅坯送到真空引纸履24a附近的本发明造纸带10处。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本发明造纸带10沿箭头B方向运行,造纸带10绕造纸带转向辊19a和19b、压辊20、造纸带转向辊19c、19d、19e、19f和乳液分布辊21运行,分布辊21将乳液槽23内的乳液22分布在造纸带10上。在造纸带10循环运行的回路中还有一个向纸幅坯提供液压差的装置,该装置在本发明最佳实施例中包括真空引纸履24a和一个真空箱,如多槽真空箱24。还有一个预干燥器26。另外,在造纸带转向辊19c与19d之间,以及造纸带转向辊19d和19e之间分别设有清洗喷头102和102a,其目的是清洗造纸带10上的纸纤维、附着物及类似物质,这些物质是在造纸带10完成造纸的最后步骤时粘上的。与本发明的造纸带10共同作用的还有各种辅助支承辊、转向辊、清洗装置、驱动装置以及本领域中公知的造纸机中通常使用的装置,这些装置在图1中均未示出。

为了方便起见,将结合第三步骤来讨论乳液分布辊21和乳液槽23的功用。在造纸过程中,乳液分布辊21和乳液槽23连带向带10提供有效数量的化学制剂。在造纸过程中,该化合物能被施加在造纸带10的任意位置上,但化合物最好是加在造纸带10不带纸幅坯运动时造纸带10的纸接触面11的特殊位置上。上述情况通常发生在(后面详述的)预干燥纸幅坯27被从造纸带10送至杨克(Yankee)烘缸的滚筒28的表面之后,造纸带10然后又返回,接 受另一个纸幅坯18(即在乳液分配辊21的附近)。

化合物最好以乳液形态涂在造纸带10上,例如图1所示的乳液22。这种化合物起着双重作用:(1)用作松脱剂或松脱乳液,(即作为本发明的造纸带10上的一个涂层,这样当造纸过程的几个步骤在纸幅上完成后,纸就脱开而不粘在造纸带);(2)对造纸带进行处理,通过减少树脂网架32因氧化而降解的趋势,延长造纸带的使用寿命(也就是说,乳液22也起抗氧化剂的作用)。最好把这种化合物均匀地涂在造纸带10的纸接触面11上,使整个纸接触面都能受到化学处理。

最佳的乳液主要由五种化合物组成,也可以考虑采用或增加其它适当的化合物,最佳的成份包括水、一种被称为“Regal油”的高速透平油、二甲基二硬脂酰氯化铵、十六醇和一种抗氧化剂。

这里使用的术语“Regal油”指的是一种化合物,它含有大约87%的饱和碳氢化合物和大约12.6%的芳香族碳氢化合物以及微量添加剂。它是由德克萨斯州休斯顿城的Texaco石油公司生产的,产品号是R    &    O    68,代号702。在上述的组合成分中,Regal油的作用是形成具有松脱性质的乳液。

二甲基二硬酯酰氯化铵的商品名称是ADOGEN    TA    100,由伊利诺伊州Rolling    Meadows的Sherex化学公司生产。为方便起见,以下就把二甲基二硬脂酰氯化铵称为ADOGEN。ADOGEN在乳液中起表面活化剂的作用,用以乳化或稳定水中的油颗粒(如Regal油的颗粒)。这里所用的术语“表面活化剂”就是使表面具有活性的媒介。该活化媒介的一部分是亲水的,另一部分是不亲水的,它能移动到亲水物质和不亲水物质之间的共界面处,使这两种物质稳定住。

这里所说的“十六醇”指的是一种C16直链脂肪醇。十六醇是由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城的Procter & Gramble公司生产。十六醇也和ADOGEN一样,在本发明的乳液中起表面活化剂的作用。

这里所说的“抗氧化剂”指的是一种化合物,当把它涂到一个易受氧化的物体表面时,能降低物体的氧化趋势(即它和氧化合了)。具体在本说明书中,“抗氧化剂”一词指的是能降低本发明中造纸带10的硬化树脂网格的氧化作用的化合物。最佳的抗氧化剂是Cyanox    1790,它能在新泽西州Wayne城的American    Cyanamid公司买到。

乳液中所用各种化合物的相对百分比为:

化合物    体积(加仑)    重量(磅)

水    518    4,320.0

REGAL油    55    421.8

ADOGEN    N/A*    24

十六醇    N/A*    16

Cyanox    1790    N/A*    5.8

*N/A-以固体形式加入的成份

第四步骤

造纸过程的第四步包括利用真空源在纸幅坯18上形成流体压力差,使得纸幅坯的造纸纤维至少是一部分偏转弯入造纸带10的导管36中,通过导管36使纸幅坯脱水,形成造纸纤维的中间纸幅25。该偏转有利于纸幅坯的纤维重新安排成为所希望的结构。

下面详述利用流体压力差的最好方法。将要处理的纸幅坯18对着真空装置,利用真空作用通过导管36从本发明的造纸带10的背面12抽出水分。在图1中,其最佳方法是由真空引导板24a和多槽真空箱24进行的,它已被绘在图中。最好的是,将约在8和12英寸(20.32厘米和30.48厘米)汞柱的真空压力应用在真空引导板24a中,将约在13和20英寸(38.1厘米和50.8厘米)的汞柱的真空压力应用在多槽真空箱24中。因而,在本发明方法的最佳实施例中,流体压力差最典型的是负压力(即小于大气压力),且适宜的流体是空气。另外或同时,可通过长网15将空气或蒸气形成的正压力作用在位于引导板24a或真空箱24附近的纸幅坯18上。施加这种正压的是传统装置,因而未在图1中示出。

偏入导管36的纤维的偏转已绘制在图1A和图1B中。图1A是经简化的造纸带一部分的横截面图以及纸幅坯18与造纸带10组合在一起后的纸幅坯18的图,但是在纤维偏入导管36之前的偏转情况。图1A所示仍是纸幅坯18与长网15接触在一起的情况(更准确地说,夹层位于长网15和本发明的造纸带10之间)。在图1A中,仅示出一个导管36和纸幅坯18与造纸带10网架32的纸面的网纹表面34a连在一起的情况。

造纸带10在图1A和图1B中所示的部分因省略了加强构件而被简化,所示结构为本发明造纸带最佳实施例的主要部分,并导管36的壁44以垂线显示其横截面,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已如上所述。作为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在第二表面上的导管的开口是小于网架32第一表面34上导管的开口,而导管壁44的型面比较复杂。再者,第一表面34的导管36的开口,第一导管开口和第二表面35的开口、 第二导管开口43的尺寸和形状基本相等。

图1B(象图1A一样)是经简化的造纸带10一部分的横截面图。然而,这个截面图是纸幅坯18已改变为中间纸幅25,即受流体压力差的作用而使纸幅坯18的纤维偏转入导管36。在图1B中,纸幅坯18纤维的主要部分和从而也使纸幅坯18本身被移入在纸面网格表面34a的导管36中,形成中间纸幅25。在纤维的偏转过程中,重新安排纸幅坯18的各个纤维(细节未示出)。

图1B还表示了,当纸幅坯18的纤维偏入导管36中并重新安排时,纸幅坯18不再与长网15接触。如图1中所示,纸幅坯18在离开引导板24a的附近之后逐渐离开长网15。

无论是在纤维被偏转入导管时,还是在偏转发生之后,通过导管36,将水从纸幅坯18中脱去。脱水是在流体压力差的作用下完成的。确保在纤维偏入导管36之前,纸幅坯18基本上没有脱水是很重要的。借助于已获得的这种条件至少导管36被纸面网格34a所环绕的部分,可基本彼此隔离。这种导管的隔离式分割是重要的,它能保证引起偏转的力(如施加的真空压力)突然作用在纤维上,并以足够的力量引起纤维偏转。它与在未隔开的导管36处的情形是不同的。在后一种情况下,真空将由相邻的导管36侵入,致使真空压力逐步地施加,并使纤维在不弯曲的情况下脱水。

在图1所绘制的造纸机中,脱水开始发生在引导履24a和真空箱24处。由于导管36在造纸带10的厚度上已打开,水即可通过导管36从纸幅坯18中抽出,并离开本系统。脱水一直延续到带导管的纸幅的密实度由20%提高到35%为止。

第五步骤

第五步是使造纸带10和纸幅坯18通过第四步所述的真空源。最好是当第四步正在进行时,第五步即开始。造纸带10的纸接触面11载运着纸幅坯18通过真空源。当造纸带10通过真空源时,至少有一部分造纸带10的网纹背面12与真空源的表面接触。

使本发明的造纸带10通过真空源,能减少纸纤维在真空箱前缘不必要的聚集。在本发明的过程中,要减少这种聚集,关键之一就是在前一步中控制纤维弯曲的骤发性。纤维的偏折是靠一种其有网纹背面12的造纸带来控制的。当背面12与引导履24a和其空箱24接触时有网纹的表面可以让一定数量的空气进入,穿过造纸带10的背面12。造纸带10的背面网纹35a有通路37,这些通路至少为一些渗漏的空气提供了可以进入的空间。并且与以前的那种底部较平的表面上所产生的弯曲有所不同。平面的表面含在用来使纸幅坯的纤维产生偏转而在真空箱上形成密封,从而在密封被破坏时就产生极端骤发的真空压力。因此对纸幅坯18的纤维偏转进行控制可以看成是本来就与第五步一起发生的,也可以看成是单独的一步。

可以确信,造纸带10的背面12的网纹表面不规则构造38的这些通路37,对于造纸过程中所用的真空脱水设备的前缘或表面具有清洁作用,能把这种真空设备上不需要的造纸纤维聚集物清除掉。在进行偏折步骤时,当造纸带通过了真空源的一个表面,就能产生这种清洁作用。因此真空脱水设备的表面清洁工作可以看成是本来就与第五步一起发生的,或者也可以看成是单独的一步。如果把它看成是另外一步,那么这一步就包括使造纸带10的有网纹的背面12与上述真空源的表面接触,以清除聚集在上述真空源表面上的任何造纸纤维。

在施加了真空压力并使造纸带10和纸幅坯18通过真空源之后,纸幅坯就处于承受流体压力差并被偏转的状态,但尚未把水份完全排除,因此把它叫作“中间纸幅25”。

第六步骤

造纸过程的第六步是一个可供选择的步骤,它包括将中间纸幅25加以干燥,形成一个造纸纤维的预干燥纸幅。任何造纸术惯用的简便的手段都可以用来对中间纸幅进行干燥。例如径流式干燥器、无热能毛细管脱水设备,以及杨克烘缸等,单独或联合使用这些设备都能有满意的效果。

对中间纸幅25进行干燥处理的最佳方法如图1所示。中间纸幅25离开其空箱24附近之后,便和造纸10一起绕过造纸带的转向辊19a并接箭头B所指的方向运动。然后中间纸幅25通过任选的干燥器26。预干燥器26可以是本专业人员熟知的惯用径流式干燥器(热风干燥器)。

预干燥器26排除的水量应控制在使经过预干燥器26后出来的预干燥纸幅27的密实度从大约30%提高到约98%。然后预干燥纸幅继续随着造纸带10一起绕过造纸带转向辊196进到压辊20的区域。

第七步骤

造纸过程的第七步是把预干燥纸幅27插到造纸带10和一个压痕表面之间,使本发明的造纸带10的纸面网格34a压入预干燥纸幅以形成造纸纤维的压印纸幅。

如果中间纸幅没有经第六步预干燥步骤,则此第七步将在中间纸幅25上完成。

第七步是在图1所示的造纸机上进行的。这时,预干燥纸幅27在压辊20和杨克烘缸的滚筒(单烘缸滚筒)28之间形成的轧压装置通过后,造纸带10的纸接触面11上的纸面网格34a就把网纹图案印到预干燥纸幅27上,形成压印纸幅29。

第八步骤

造纸过程的第八步是使压印纸幅29干燥。当把纸面网格34a压入纸幅做成压印纸幅29之后,压印纸幅29就与本发明的造纸带10分离。分离后的压印纸幅就粘附在杨克式烘干滚筒28的表面上,使它被烘干到密实度至少约为95%。

携带造纸幅的那一段造纸带10继续运转经过造纸带10的转向辊19c、19d、19e和19f,并通过位于它们之间的喷淋器102和102a,在那里被洗净。经过喷淋器后,这段造纸带运转到乳液辊21处在和下一个纸幅接触之前,被又一次涂上乳液22。

第九步骤

造纸过程的第九步是对干纸幅(压印纸幅29)进行预缩。第九步是可以选择的,但最好使用这一步。

这里所说的预缩指的是对干纸幅的长度减短,它是通过对干纸幅施加能量而产生的,能量的施加应使纸幅的长度减短同时伴随着纤维与纤维之间粘结力的破坏而使纤维重新排列。预缩可以用任何一种众所周知的方式完成,而最普通、最好的方法是起皱。

在起皱的作业中,把干纸幅29粘附在一个表面上,然后用刮刀刀片30把它从表面上取下。如图1所示,通常纸幅所贴的表面也具有干燥表面的性能,最典型的是,这种表面是如图1所示的杨克烘缸的滚筒28的表面。

要把压印纸幅29贴到杨克烘干筒28的表面上,使用一种起皱粘合剂将更方便一些,起皱粘合剂可包括各种适用的胶,例如那些以聚乙烯醇为基的起皱粘合剂。适用的粘合剂的具体例子是在1975年12月16日颁发给Bates的US3,926,716美国专利中给出的。该粘合剂既可以在预干燥纸幅27刚要进入前述的压辊之前涂在纸幅上,或者更好是纸幅被压辊20压到杨克烘缸滚筒28的表面上之前,涂在杨克烘缸滚筒28的表面上。本发明在实用中所采用的涂胶法和涂胶技术都是一般惯用的,因此,在图1中未示出。任何为转业人员所熟知的起皱粘合技术(如喷洒等)均可采用。

通常,仅是纸幅29未偏转的部分,即可经和造纸带10的纸接触面11上的纸面网格34a相联的那部分,是直接粘在杨克烘缸滚筒28的表面上的。纸面网纹34a的图案和它相对于刮刀30的排列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纸幅的起皱程度和特性。

按本发明的方法所产生的纸幅31的物理特性在前提到过的第4,529,480号美国专利中做了叙述,该专利的题目是“薄纸”,是1985年7月16日颁发给Trokhan的。然而由于本发明的造纸带10的最佳实施例中导管的形状不同,在纸幅31中的网格区和一组拱块将形成“线性爱达薄图案”(Linear    Idaho)而不是第4,529,480号美国专利的图中的六角形图案。

作为本发明产品的纸幅31,还可以自行选择上压光机处理,然后可以用带差速或不带差速的复卷,或者也可以进行切割和堆垛。这些都是采用一般常用手段进行,图1中就未示出。于是,纸幅31就可供使用了。

4.检测方法

人们可以发现:带有一定数量背面网纹的造纸带可以达到所希望的目标,即减少在真空脱水设备的表面出现纸纤维不希望的聚集,并能控制与纤维聚集有关的其它难题。在使用本发明造纸带时,为达到预期效果的背面网纹的数量和特征代表了造纸带的质量,它涉及造纸带的流体通过能力,更具体的是,与造纸带的网纹背面表面12的流体通过能力有关。在这里使用的术语“流体通过能力”是表明在如下所述的测试条件下空气透过(或称空气漏过)造纸带10的背面12的量。为了特殊目的,该测试条件已有所改进。

漏过造纸带10的背面12的空气量下面将用x-y座标表明空气漏量。x-y术语可以从以下情况中,导出:如果把本发明的造纸带10连同造纸带10的背面12置于由xy轴构成的平面内的笛卡尔座标系中,则有关的空气泄漏是从沿着在x-y平面内的任意方向上的造纸带10的背面12通过。

座标x-y或背面空气泄漏测试使用的是图30和图31中所示的设备。图30是背面泄漏试验设备56的顶视平面图。所有的软管和管道均与试验设备相连通,为简单起见在图30中均被省去。这些软管和管道在图31中所示的设备侧视图已清楚显示。如这些图所示,背面泄漏试验设备56具有一个作为基本构件的基座57,该基座包括第一平板58,其中心有孔59;一个与基座分开的光滑图形的第二平板60,它被置于第一平面58的孔59之上;一个液体的真空表62和一个流量计63。

最好的形式是:构成基座顶面的平板(即第一平板58)是一个8英寸×8英寸的正方形板(即20.32厘米×20.32厘米),厚度为1/2英寸(1.27厘米)。第一平板58提供了一个平坦 的、不变形的、不渗透流体的表面(即对气体和液体都不渗透)。第一平板最好是由不锈钢制成,其上带有一个镜面磨光和极光滑的表面。非常重要的是,在这个平板的表面不能有擦伤和其他缺陷,以获得精确的读数。如表面有缺陷会使空气泄漏,致使该数高于第一平板58没有缺陷时的读数。这个平板中心孔的直径是1.0英寸(2.54厘米)。另外,供试验用的基座中,第一平板上的圆环的直径约为3.5英寸(8.89厘米),该平板58与孔59对准中心。这个圆环可为第2平板60与孔59对中而提供导向线。但不能认为:这个圆环会影响读数精确度。

第二个圆板60不是基座的一部分,最好是用不锈钢制成,其直径为3英寸(7.62厘米)厚度为1/2英寸(1.27厘米)。第二个圆板重405克。该板的重量要足以能保证基座上被测试的造纸带的样品不过分压缩。

如图31所示,连接器61装在第一平板58的孔59内,导管或软管被插入孔59中并固定其内。连接器61有个短管64,该管64至少是从它的一端引出。导管64从第一平板58的表面到孔59的开口,要检测的造纸带的部分就放在第一平板50的表面上。从连接器61延伸出来的导管64的内径是0.312英寸(0.793厘米)。

软管65a从连接器61的另一端引到流量计63的底部。流量计63用来测量通过被试验的造纸带10的部分的空气流量率。流量计63的数值刻度从0到150。象常用的流量计一样在刻度盘上没有标明专的单位。因而如下面所详述的那样,流量计63已经用公知单位校准过。比较适用的流量计是由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城(IL60648) 的Cole    Parmer公司制造的标有FM102-05的流量计。

另一个软管65b从流量计63的顶部引到管68最终与真空源连通,它沿着箭头VT方向抽真空。真空源本身是传统的装置,因而未在图31中示出。导管68有几个支管它从软管65b到真空源。这些支管上包括断流69a,一个粗调阀69b,和一个细调阀69c,以及液体的真空表62。该真空表经校准,使压力为0和30英寸(0~76.2厘米)汞柱。任何用汞柱的英寸数精确测量真空度的压力表数是适宜的。这种真空表的一个典型例子是在康涅狄格州Stratford以Ashcroft Daraguage商标生产的标有AISI36的导管和管座No.2502274A。

操作时,造纸带10的一部分横放在x-y座标系泄漏检测基座57的板58上孔59的顶部。这部分造纸带10放在平板58上,其纸接触面11向上(即向着离开58的方向),它的背面12直接在平板58上。这一部分造纸带10的尺寸应至少大于第二个圆板60的所有尺寸。在图30和图31中仅表示了造纸带的一部分,以作说明。另外,应当注意到:为了便于说明,这两个图中所示的造纸带10相对于泄漏检测器56的尺寸关系都被夸大了。

然后,将第二圆板60放在造纸带10的纸接触面上,使造纸带固定于适当位置并盖住这部分被测试的造纸带10的导管36,以防止空气通过导管36进入。施加真空压力,并调整阀门69a、69b、69c,使真空表62测量的压力差为预置的7英寸(17.78厘米)汞柱。在完全标准的过程建立之前,真空表63的读数预置在5英寸(12.7厘米)汞柱。5英寸汞柱的读数能转换成7英寸汞柱的读数。将5英寸汞柱的读数代入如下方程中,其中X是5英寸汞 柱的读数,则Y是对应的7英寸汞柱的读数:

y=2.6720+1.2361x

当真空吸力作用时,在流量计63上直接有读数。由流量计63直接读出的数字是漏过该部分造纸带10背面的量,或更确切的说,是从第二圆板60的周围进入、并通过被试验的部分造纸带10的背面12的容积体积。这个读数单位被命名为“拉特斯”(Marlatts),它是由于宾夕法尼亚州Mehoopany的Henry Marlatt一个人对用上述的试验取得了一些空气渗漏的读数所起的作用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要从马拉特斯转换为标准厘米3/分可用马拉特斯单位的读数代入如下方程中,其中x是马拉特斯读数,y是用标准的厘米3/分为单位的对应值:

y=36.085+52.583x-0.07685x2

这个可把马拉斯特转换成标准的厘米3/分的方程式是从用Buck光学皂泡仪将流量计校准至标准厘米3/分发展而来的。在流量计63以马拉特斯为单位的直接读数与以标准厘米3/分为单位读数对应关系在图32上表示。

最好,流体通过能力(或用上述的试验测量的空气泄漏量)不应小于35马拉特斯(约为1800标准厘米3/分)。具有35马拉特斯的流体通过能力的造纸带可开始对降低纸纤维在造纸过程中所使用的真空脱水设备内的聚集产生影响。换句话说,在网架32的第二表面35的通路37,和构成背面网纹的另一些元件一起,将具有足够的尺寸和容量,在某种条件下允许至少约为1800标准厘米3/分的空气和其它流体通过造纸带的背面的网纹表面。该条件是:造纸带10的背面12与一个平坦的。不变形的且抗液体渗透的表面接触 且导管36被覆盖,以防止这些空气或液体经管道36漏出,并且有一个比大气压小约7英寸(17.78厘米)汞柱流体压力差被施加到该造纸带10的背面12上。

造纸过程中可以接受的造纸带10中空气泄漏量一般大于40马拉特斯(大约2000标准厘米3/分),空气渗透率为12.74~15.57M3/分,这是复合带透气率的较小的数值范围。在同样的空气渗透率下,造纸带的泄漏数较好的值是至少为70马拉特斯(约3300标准厘米3/分),最好是100马拉特斯(约为4500厘米3/分)。

背面网纹所需要量的上限值是该网纹允许最大量的空气透过造纸带10的背面12,同时又不会将真空压力差降到一不希望的值,因为在这一压力差值下会引起纸幅的纤维向造纸带10导管36的挠曲。一般认为,该量是250马拉特斯(约8,400标准厘米3/分),或更大些。

图34A至C是根据本发明方法制造的造纸带10样品的放大图片。34A至C中所显示的造纸带图片可同图33A和B中先有的光滑背面造纸带的图片相比较。

当观察这些造纸带放大的图片时,应注意几个问题。第一,由于经过放大,在图片中所示的造纸带的部分通常是造纸带的很小的一部分,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图中所示的造纸带的这一部分(特别是这些造纸带上的背面网纹)可认为是代表了整个造纸带的特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图片中未出现的造纸带部分就不能说明整个造纸带的全部特征。

此外,应该注意到,图片中所示的造纸带的局部与从不同角度得到的其它图片所示的这些造纸带部分不是完全相对应的,这是由于在放大的情况下检验和摄同一样品的细微的特征的困难而造成的。也就是说,形成纸接触面11和背面12的造纸带部分在造纸带10中可能实际上并不处于带10的上下面正对着的位置。同样,该纯带的横截面图也可能不象在顶面和底面图片上所示纸带的同样部分的横截面。 根据以上所述的精神,即可分析纸带的放大图片。

图33A和33B分别是不包括本说明书所述的改进的造纸带100的纸接触面11a和背面12a的平面图,它们均比实际尺寸放大25倍,图33A和33B中所示的造纸带的尺寸与根据本发明方法制成的纸带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图33A和33B中所示的纸带是(美国)一种711线性爱达荷(Linear    Idaho)纸带。因此,图33A和B中所示的纸带具有短的导管36,且导管密度较大。图33A和B中的纸带10a还有一点不同,即它具有一个单层加强构件。

在图33B中所示的造纸带10的背面12a显示出一个在浇注小的导管时会产生的问题。该导管36趋于密集在背面12a上。理想状态下,图33B中造纸带10a的背面12a似乎应与图33A中所示的纸接触面11a几乎相同。如果导管36的壁44是锥形的,则在其背面上,导管应该更小而背面网纹表面的面积应更大。在造纸带中的小缺陷也部分地造成与理想造纸带的差别,它们在这些图片中似乎已被足够地放大了。从宏观的角度观察图1B,造纸带10a的背面12与该造纸带的纸接触面11a中的导管开口十分相似。然而,对所述的纸带10a的这种检测展示出这样一个事实:一种非常薄的树脂材料薄膜覆盖了所述的导管,它可能至少部分地造成了该纸带10a的背面12a外表上的差别。

图34A至C中所示的造纸带10的图中描述了根据本发明方法制造的一种300线性爱达荷图形,其中结点面积占造纸带面积的35%。在这些图中所显示的造纸带的背面网纹是这样制作的:在第二经线层D中的所有经线53上具有第一不透明度O1。通过有组织地着色,涂染各根经线,将第一不透明度O1提供到第二经线层D中的经线上。更确地说,这种涂色可用一种黑墨水标记笔进行。所有图片均比造纸带10的头际尺寸放大25倍。图34A是造纸带10纸接触面11的图片,摄取的角度为相对于假想的该纸接触面表面的法向(即Z向)约35度。图34B是图34A所示造纸带10的背面12的图片。图34C是图34A和34B的造纸带10沿造纸机横向的截面图。

图34A显示了该纸面网格(其上将运载纸幅),从宏观上看是单层的、有花纹图案的和连续的。如图34A所示,若纸面网格34a用显微镜看,在所取图片的放大程度上也是单层平面的、有花纹图案的和连续的。该纸面网格34a环绕和限定了多个导管36的开42,进入该导管后纸幅坯中的纤维被偏转并重新排列成改进的纸幅形式。由导管36形成的孔或开口41中所看到加强构件33。加强构件33是由一组由沿造纸机纵向的经线53与一组沿造纸机横向的纬线53交织其间剩下的为空格39。该加强构件最好是具有重叠的经线53的多层加强结构。如图34A所示,空格39一般比导管36小几倍。该加强构件33加固了网架32,而不会影响脱水和经由导管36的空气通道。

造纸带10的背面12表示在图34B和34C中。图34B和34C表示根据用本发明的方法制成的背面网纹。正如图34B和 34C所示,背面网格35a是不连续的。如果没有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形成的背面网纹,则背面的网格35a看起来很相似于纸面网格34a。

在图34B中,用本发明的方法制成的背面网纹包括通路37,它提供了在网架32的背面网格35a中的表面网纹不规则构造。上述的背面网纹表现为背面网格35a上的一系列间断点。这些间断点构成了上述的通路37。通路37以一种常用图案非常规则地排列着。这些通路37主要位于经线53之上,该经线包括加强构件33的第一部分PO1(换言之,在经线的投影区内)。如果当第一部分PO1包括在第二经线层D中的经线53,则这个第一投影面A1和投影经线的投影面积是一样的。

图34B表示多重通路37在机器面投影的线的脊部区域Akwt2之内或附近,并且还在靠近交叉点105b2之处。点105由纬线54在该加强构件33的朝机器面52上形成。可以相信,至少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机器表面的纬线交叉点105b2包括该加强构件33的这样一部分,该部分在浇住过程中直接与成形装置的工作表面相接触,并导致这些交叉点和工作表面之间不会存在树脂材料,这就使得这些结点裸露在成品造纸带10中。

图34C显示了该通路37的高度,该通路37从由加强构件Pk2的朝机器面所限定的平面延伸到具有不透明第一部分PO1的构件40a的底面。

虽然本发明的特殊实施例已在上面做了描绘和说明,但显然,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改进。因此,所附的权利要求覆盖的所有各种改变和改进均属本发明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