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地表温度减轻农作物冻害的太阳能热库

申请号 CN201510681583.3 申请日 2015-10-13 公开(公告)号 CN105165498A 公开(公告)日 2015-12-23
申请人 乔君旺; 发明人 乔君旺;
摘要 本 发明 属于减轻 农作物 冻害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地表 温度 减轻农作物冻害的 太阳能 热库,由集热箱、 地层 、加 热管 道、 回 流管 道组成,其特征是在 箱体 内设置保温层,保温层上设置光吸收涂层,箱体上侧口部设置双层透光玻璃,上端设置热气输出口,下端设置冷气回流口构成集热箱,设置在 地 块 的向阳面斜坡上,在地层中上面设置加热管道、下面设置回流气道,一端和集热箱连通,另一端互相连通,当太阳照射集热箱上时,把加热场内的气体加热并自动流入加热管道中,对地层进行加热,加热变冷后的气体进入回流气道通过回流气道回到集热箱中再进行加热,如此循环往返的把太阳能热量储存到地层中,晚上没有太阳时,热量就从地层中释放出来,抵御寒冷的空气,减轻和避免农作物冻害的发生。
权利要求

1.一种提高地表温度减轻农作物冻害的太阳能热库,由集热箱、(10)、地层(11)、加热管道(8)、回流气道(9)组成,其特征在于把集热箱设置在地块(10)的向阳面斜坡上,加热管道(8)在上、回流气道(9)在下设置在底层(11)中,把集热箱方向的加热管道(8)和热气输出口(6)连通,回流气道(9)和冷气回流口(7)连通,两管道的另一端互相连通,,构成利用提高地表温度减轻农作物冻害的太阳能热库,当太阳照射集热箱上时,把加热场(5)内的气体加热并自动流入加热管道(8)中,对地层(11)进行加热,加热变冷后的气体进入回流气道(9)通过回流气道回到集热箱中再进行加热,如此循环往返的把太阳能热量储存到地层(11)中,晚上没有太阳时,热量就从地层(11)中释放出来,抵御寒冷的空气,减轻和避免农作物冻害的发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地表温度减轻农作物冻害的太阳能热库,其特征在于由箱体(1)、保温层(2)、光吸收涂层(3)、双层透光玻璃(4)、加热场(5)、热气输出口(6)、冷气回流口(7)组成集热箱,在箱体(1)内设置保温层(2),保温层上设置光吸收涂层(3),箱体上侧口部设置双层透光玻璃(4),上端设置热气输出口(6),下端设置冷气回流口(7)构成集热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地表温度减轻农作物冻害的太阳能热库,其特征在于把回流气道9去掉,在加热管道8的末端设置直接排出口1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提高地表温度减轻农作物冻害的太阳能热库,其特征在于集热箱方向的加热管道(8)端、回流气道(9)端必须低于两管道直接连接端,集热箱必须低于加热管道(8)。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提高地表温度减轻农作物冻害的太阳能热库,其特征在于把集热箱设置为可拆可装的结构,不用时拆下保存,用时安装,加热管道(8)要设置到
60-80厘米、回流气道(9)要设置到70-90厘米的深度,不让耕地时发生破坏,一直保存在地层中待用。

说明书全文

提高地表温度减轻农作物冻害的太阳能热库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减轻农作物冻害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地表温度减轻农作物冻害的太阳能热库。背景技术:
[0002] 本人发明的“太阳能热库”号200810055048.7,属于太阳能储存技术领域,具体在建筑取暖方面进行了设置,对于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应用是没有设置过的。在北方由于气候变化频繁,经常出现农作物在苗期或成熟期因冻害造成的减产损失,特别是春季由于一两天早晨的极端寒冷,可把刚长出来的庄稼苗全部冻死,由于错过了最佳的播种时间,缩短了无霜期,耽误了庄稼生长的最佳时间,只能重播改种生长期短的低产作物,因而造成了播种和种子成本加大和粮食减产的严重局面,如何使霜冻减少和降低,已成为人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过去一直是采用在地头点柴火的方法进行预防,由于点柴火极易发生火灾和环境污染,现在已经很少应用了,对于提高地表温度减轻农作物冻害的太阳能热库是没有人提及和设置过的。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4] 提高地表温度减轻农作物冻害的太阳能热库,其特征在于由集热箱、地层、加热管道、回流气道等组成。
[0005] 所述集热箱就是把太阳能接收并对空气加热的箱子,集热箱由箱体、保温层、光吸收涂层、双层透光玻璃,加热场、热气输出口、冷气回流口等组成,设置集热箱的方法是在集热箱箱体内内侧设置保温层,保温层上面设置光吸收涂层,集热箱的上侧口部设置双层透光玻璃,中间的空隙则为气体加热场,集热箱的上端设置热气输出口,下端设置冷气回流口,就构成了所用的集热箱。
[0006] 所述地块就是种植作物的地块。
[0007] 所述地层就是种植作物的地面下的层面。
[0008] 所述加热管道就是把集热箱加热的气体送入种植作物的地层中进行加热地层的管道。
[0009] 所述回流气道,就是在把通过加热管加热种植作物的地层后变冷后的气体回流到集热箱中进行再加热的管道。
[0010] 具体方法是把加热管道设置在种植作物地块的地层中间,为了管道可以年年用,并防止耕作时管道受到伤害,还可使热量储存能量多,延续和释放时间长,能达到预防霜冻的目的,要设置在离地面约有60-80厘米深处,对应的把回流气道设置在种植作物的地层下离地面有70-90厘米深处,把集热箱设置在地块向阳面的斜坡上,把加热管道的一端和集热箱的热气输出口连通,回流气道的一端和集热箱的冷气输入口连通,加热管道和回流气道的另一端相互连通。把加热管道和回流气道均匀的分布在地层中,和集热箱相连的一端要低于加热管和回流气道相互连通的一端,集热箱要低于加热管道,构成热气向上,冷气向下的自热循环结构。把集热箱根据需要可以分别设置几个。也可设置为一体,就构成了一种防霜冻的太阳能热库。
[0011] 如果地面比较宽大,就只设置加热管道,不设置回流气道,在加热管道的末端设置出气口
[0012] 当阳光照射到集热箱对箱内的气体进行加热后,加热的气体就由低处向高处的加热管道内流动,进入加热管内的气体就通过加热管道对地层进行加热,加热后变冷的气体通过回流气道返回到集热箱中进行再次加热,如此循环经往返就把太阳的能量用太阳能热库的储存办法储存到地层中间,实现了白天把太阳能的热量储存到地层中间,晚上没有太阳时就把地层中间储存的热量缓慢的释放出来,进行对地面气体加温抵御寒冷,使地面气体就象热炕一样,增加了温度,这样袭击来的冷空气就不容意一下把地表的温度降下来,只要地面气体温度降不到零度以下,农作物冻害就不会发生了。这样不但防止和减少了霜冻,而且减少了用柴火防霜冻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火灾的发生,同时在地表温度升高的作用下还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和粮食的增产,本发明适用于沟梁地带丘陵地带的向阳面。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为图1的管道分布结构示意图
[0015] 图3为图1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6] 图4为本发明实物图
[0017] 图中:1箱体 2保温层 3光吸收涂层 4双层透光玻璃 5加热场 6热气输出口 7冷气回流口 8加热管道 9回流气道 10地快 11地层 12出气口 13庄稼苗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9] 如图1图2所示,提高地表温度减轻农作物冻害的太阳能热库,集热箱由箱体1、保温层2、光吸收涂层3、双层透光玻璃4、加热场5、热气输出口6、冷气回流口7组成、在集热箱内设置保温层2,保温层上设置光吸收涂层3,集热箱的上侧口部设置双层透光玻璃4,集热箱的上端设置热气输出口6,下端设置冷气回流口7,就构成了集热箱。其特征在于由集热箱的箱体1、地块10、地层11、加热管道8、回流气道9等组成,把箱体1设置在地面10的向阳面的斜坡上,把加热管道8设置在地层11中,把回流气道9设置在加热管道8下面的地层11中,加热管道8的一端和集热箱的热气输出口6连通,回流气道9的一端和集热箱的冷气回流口7连通,加热管道8和回流气道9的另一端互相连通,并如图2所示均匀的分布在地层11中,集热箱要低于加热管道8,加热管道8回流气道9和集热箱连通的一端要低于加热管道8与回流气道9互相连通的一端,就构成了热气向上,冷气向下自热循环的结构,把集热箱根据需要可以分别设置为几个,也可集中设置为一体的,这就构成了防止霜冻的太阳能热库一种结构。如图3所示,把回流气道9去掉,在加热管道8的末端设置直接排出口12就构成了利用“太阳能热库”减轻农作物冻害的方法又一种结构。在不需要应用时,就把集热箱拆下并保存起来等下次或下年再用,在霜冻快要来临应用时,把集热箱安装上去,等待应用。地层中的加热管道8回流气道9在地层11中一直保存着备用。
[0020] 当阳光照射到集热箱的气体中把气体加热后,就由低处向高处的加热管道8内流动,进入加热管道内的气体通过加热管道对地层11进行加热,加热后变冷的冷空气通过回流气道返回到集热箱中再进行吸热,就这样循环往返地把太阳的热量储存到地层中间,在晚上没有阳光时,就把热量缓慢的释放出来,进行防霜,实现了白天储存,晚上释放的方法,防止或减少了冷空气对农作物冻害的发生,提升了防霜冻平,减少了环境污染,是太阳能新能源现代化防霜冻减少农作物冻害的最好办法。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