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腈纶面料的生产方法

申请号 CN201610880247.6 申请日 2016-10-09 公开(公告)号 CN106544887A 公开(公告)日 2017-03-29
申请人 浙江三元纺织有限公司; 发明人 吴良华;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 棉 腈纶面料的生产方法,本发明包括松纱,前处理、混纺 染色 及后处理,所述的松纱是采用数码卷绕方式对混纺 纤维 纱线 进行松筒;所述的前处理是加入精炼剂及纯 碱 ,升温至高温并保温一段时间排出,直接加入冷 水 与酸进行处理;所述混纺染色是在常温下加入缓染剂、分散剂、抗还原剂、阳离子染料与HAC,两次升温保温处理,排料,入水升温至高温排掉,常温入水,加入分散剂与皂洗剂进行高温水洗二次,每次保温后排出,再常温水洗一次后,加入活性染料进行棉染色及加软,脱水,烘干,分筒 整经 或络筒,得到所需要纱线。本发明极大提升棉腈纶面料的 颜色 精准性。
权利要求

1.一种腈纶面料的生产方法,包括松纱,前处理、混纺染色及后处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松纱是采用数码卷绕方式对混纺纤维纱线进行松筒;所述的前处理是加入精炼剂及纯,直升温至高温进行保温,排后直接加入冷水与酸进行处理;所述的混纺染色是在常温下加入缓染剂、分散剂、抗还原剂及阳离子染料,升温至稳定温度后,保温,再升温至更高温度保温后,排料,混纺面料常温下入水,加入分散剂与皂洗剂进行高温水洗二次,每次保温后排出,采用常温水洗一次后,再加入活性染料进行棉染色处理及后处理,得到所需要的纱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棉腈纶面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纺纤维是混纺原纱在含有数码的松纱机上进行松筒,筒子纱密度在0.32-0.45g/m3,单个筒子的质量为600-1300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棉腈纶面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纺面料的前处理工艺是在常温下,保持缸内浴比1:6-1:15,采用精炼剂0.5-10g/L,纯碱为0.5-10g/L;于60-110℃处理20-60min后,排水,加入20-60℃,0.1-2.0g/L的HAC,保温10-30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棉腈纶面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混纺纤维纱线的染色是在室温下保持缸内浴比1:6-1:15,阳离子染料owf:0.1-10%、缓染剂owf:0.3-10%、分散剂:0.3-10g/L、抗还原剂:0.3-10g/L,HAC:0.3-8g/L,以0.3-8.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到60-80℃处理5-30min后,以0.3-5.0℃/min再升温至90-110℃,保温20-90min后,采用缸内循环生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棉腈纶面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常温下加入缓染剂,分散剂,抗还原剂,染料与酸,采用两次升温并保温一段时间后,直接排出残液。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棉腈纶面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采用缸内循环生产为:采用缸内单向循环操作,设备的功率使用效率为60%-100%,采用缸内双向循环生产的设备的功率为60%-9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棉腈纶面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排料后混纺面料放入70-120℃的水中水洗,时间为5-30min。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棉腈纶面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皂洗剂用量为0.3-
5g/L,分散剂的用量为:0.3-5g/L,温度为60-100℃,时间为10-30min。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棉腈纶面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常温水洗温度为:
5-40℃,时间为5-20min。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棉腈纶面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处理包括水洗,皂洗,酸中和,柔软处理,脱水,变频烘干,分筒或络筒与紧式整经工序。

说明书全文

一种腈纶面料的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纺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染色质量高、劳动强度少、提高效率的棉腈纶面料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社会发展,消费者对于消费品质及消费多元化,多样化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意义上棉纤维已经不能够满足此类消费者需求,混纺纤维因此被越来越多的广大消费者所接收和喜爱,作为纺织品中高档的色织面料,由于其所涉及的工序及功能整理较多,因此对于颜色纱线的品质要求也较高。
[0003] 传统棉腈纶纱线染色由于:生产流程长,劳动强度相对高,染色质量较差,毛羽较多,颜色不准,层差较大及强较差等问题及生产效率低,因此影响到了色织产品的开发及生产。
[0004] 筒子纱染色由于生产工序少,纱线退绕快速、干净相互不缠绕,布面效果好,生产容易实现自动化控制,匀染性和重现性良好,劳动强相对较低,能实现低浴比染色,从而使得染化料和电汽的相对耗用量降低,生产成本低,环境污染少,所需要的场地小,是先进的染色技术。棉腈纶混纺纤维筒子纱染色由于对染色工艺,所需染料及助剂等要求较高,因此棉腈纶混纺筒子纱染色工艺及生产应用存在一定难度。
[0005] 中国专利CN2012100949830,名称为一种腈纶布料的染色方法,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腈纶布料的染色方法,染色步骤包括准备工序,配制染料,升温,始染,保温,降温,水洗,整理,质检,包装。本发明适用于工业化生产,通过改变染色方法,简化染色步骤,提高布料的上染率,在不破坏布料质量的情况下使布料染色稳定。
[0006] 中国专利CN2010105109197,名称为一种腈纶直接染色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染液,2)40℃入染,3)90℃保温,4)冷水冲洗,5)固色处理,6)烘干。本发明揭示了一种腈纶直接染色的方法,该方法工序简单,操作方便,能直接印染酸性条件下的腈纶,染出的织物色泽鲜艳,色光纯正,并且有利于工厂降低染色成本。
[0007] 中国专利CN2012105334813,名称为一种腈纶纱线氩漂染色工艺,包括以下步骤:(一)、首先将所述腈纶纱线置于水中,然后依次加助剂,所述助剂分别为螯合分散剂,用量为每升水1g、草酸,用量为每升水1g、亚氯酸钠,用量为每升水1g、硝酸钠,用量为每升水
0.5g、大苏打,用量为每升水1g;(二)、将加有所述助剂的水溶液升温,每1分钟升温1℃,升温至95℃时,保温30分钟;本发明首先采取亚氯酸钠作为主要漂助剂,利用其增强氧化性,优质的漂白效果,改善纱线白度;然后在氧化结束后采取缓慢降温,热水洗的方式,充分氧漂后再使用热水洗,避免遇冷水的硬化,保证氧化后的腈纶纱线蓬松,手感柔滑、丰满、不硬挺,从而提升产品质量。
[0008] 上述染色方法对于棉腈纶混纺纤维筒子纱的染色并不适用,会使其染色质量差,颜色不准,差异大。

发明内容

[0009]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棉腈纶面料的生产方法,其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生产流程长,劳动强度相对高,染色质量较差,毛羽较多,颜色不准,层差较大及强力较差等问题及生产效率低等的技术问题。
[0010]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1] 一种棉腈纶面料的生产方法,包括松纱,前处理、混纺染色及后处理,所述的松纱是采用数码卷绕方式对混纺纤维纱线进行松筒;所述的前处理是加入精炼剂及纯,直升温至高温进行保温,排水后直接加入冷水与酸进行处理;所述的混纺染色是在常温下加入缓染剂、分散剂、抗还原剂及阳离子染料,升温至稳定温度后,保温,再升温至更高温度保温后,排料,混纺面料常温下入水,加入分散剂与皂洗剂进行高温水洗二次,每次保温后排出,采用常温水洗一次后,再加入活性染料进行棉染色处理及后处理,得到所需要的纱线。
[0012] 作为优选,所述的混纺纤维是混纺原纱在含有数码的松纱机上进行松筒,筒子纱密度在0.32-0.45g/m3,单个筒子的质量为600-1300g。
[0013] 作为优选,所述的混纺面料的前处理工艺是在常温下,保持缸内浴比1:6-1:15,采用精炼剂0.5-10g/L,纯碱为0.5-10g/L;于60-110℃处理20-60min后,排水,加入20-60℃,0.1-2.0g/L的HAC,保温10-30min。
[0014] 作为优选,混纺纤维纱线的染色是在室温下保持缸内浴比1:6-1:15,阳离子染料owf:0.1-10%、缓染剂owf:0.3-10%、分散剂:0.3-10g/L、抗还原剂:0.3-10g/L,HAC:0.3-8g/L,以0.3-8.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到60-80℃处理5-30min后,以0.3-5.0℃/min再升温至90-110℃,保温20-90min后,采用缸内循环生产。
[0015] 作为优选,所述的常温下加入缓染剂,分散剂,抗还原剂,染料与酸,采用两次升温并保温一段时间后,直接排出残液。
[0016] 作为优选,所述的采用缸内循环生产为:采用缸内单向循环操作,设备的功率使用效率为60%-100%,采用缸内双向循环生产的设备的功率为60%-95%。
[0017] 作为优选,排料后混纺面料放入70-120℃的水中水洗,时间为5-30min。
[0018] 作为优选,皂洗剂用量为0.3-5g/L,分散剂的用量为:0.3-5g/L,温度为60-100℃,时间为10-30min。
[0019] 作为优选,常温水洗温度为:5-40℃,时间为5-20min。
[0020] 作为优选,所述的染色后处理包括水洗,皂洗,酸中和,柔软处理,脱水,变频烘干,分筒或络筒与紧式整经工序。
[0021] 本发明与现有传统染色技术相比,优点在于流程短,效率高,毛羽少,颜色准确,色牢度高,染色质量好,劳动强度低,层差小,适合规模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3] 实施例1
[0024] 一种棉腈纶面料的生产方法,以混纺纤维纱线规格为DBR 40S,数量为36个筒子,染色泽为灰色的筒子纱为例,其步骤为:
[0025] 松纱,首先在SSM DP1-W松纱机器上对由市场购置的DBR 40S原混纺纤维纱筒进行松纱,以数码卷绕方式对原混纺纤维纱线进行松筒,筒子的密度为0.37g/m3,单个筒子重量800g。
[0026] 前处理:先向存有纱线的染缸内部注入70%用量的水,浴比为1:6,加入精炼剂3.0g/L,纯碱5.0g/L,升温至100℃保温60min,排水后,加入20℃,1.0g/L的醋酸,处理30min后,直排。
[0027] 混纺染色:常温下加入阳离子染料owf:0.1%、缓染剂owf:1.0%、分散剂:1.0g/L、抗还原剂:1g/L、HAC:3.0g/L,以0.5℃/min升温至60℃后,保温10min,以1.5℃/min升温至100℃后,保温40min,排料,入常温水升温至100℃,水洗10min,排掉。
[0028] 常温入水,加入分散剂2.0g/L,皂洗剂1.0g/L,80℃保温30min后,直接排放,再常温入水,加入分散剂2.0g/L,皂洗剂1.0g/L,80℃保温30min后,直接排放,采用常温水洗一次后,再加入活性染料进行棉染色及染色后处理,得到所需要的纱线。
[0029] 所述的染色后处理包括水洗,皂洗,酸中和,柔软处理,脱水,变频烘干,分筒或络筒与紧式整经工序。
[0030] 实施例2:
[0031] 一种棉腈纶面料的生产方法,以混纺纤维纱线规格为DBR 80/2S,数量为763个筒子,染色泽为深宝蓝色的筒子纱为例,其步骤为:
[0032] 松纱,首先在SSM DP1-W松纱机器上对由市场购置的DBR 80/2S原混纺纤维纱筒进行松纱,以数码卷绕方式对原混纺纤维纱线进行松筒,筒子的密度为0.32g/m3,单个筒子重量600g。
[0033] 前处理:先向存有纱线的染缸内部注入70%用量的水,浴比1:10,加入精炼剂0.5g/L,纯碱0.5g/L,升温至60℃保温20min,排水后,加入30℃,0.2g/L的醋酸,处理10min后,直排。
[0034] 混纺染色:常温下加入阳离子染料owf:1.8%、缓染剂owf:2.0%、分散剂:2.0g/L、抗还原剂:3.0g/L、HAC:5.0g/L,以0.3℃/min升温至70℃后,保温5min,以0.3℃/min升温至90℃,保温60min,排料,入常温水升温至70℃,水洗5min,排掉。
[0035] 常温入水,加入分散剂0.3g/L,皂洗剂0.3g/L,60℃保温10min后,直接排放,再常温入水,加入分散剂3.0g/L L,皂洗剂2.0g/L,100℃保温30min后,直接排放,采用常温水洗一次后,再加入活性染料进行棉染色处理及后处理,得到所需要的纱线。
[0036] 所述的染色后处理包括水洗,皂洗,酸中和,柔软处理,脱水,变频烘干,分筒或络筒与紧式整经工序
[0037] 实施例3
[0038] 一种棉腈纶面料的生产方法,以混纺纤维纱线规格为DBR 32/2S,数量为88个筒子,染色泽为绿色的筒子纱为例,其步骤为:
[0039] 松纱,首先在SSM DP1-W松纱机器上对由市场购置的DBR 32/2S原混纺纤维纱筒进行松纱,以数码卷绕方式对原混纺纤维纱线进行松筒,筒子的密度为0.45g/m3,单个筒子重量1300g。
[0040] 前处理:先向存有纱线的染缸内部注入70%用量的水,浴比1:15,加入精炼剂10.0g/L,纯碱10.0g/L,升温至110℃,保温40min,排水后,加入40℃,2g/L的醋酸,处理
20min后,直排。
[0041] 混纺染色:常温下加入阳离子染料owf:8.0%、缓染剂owf:10.0%、分散剂10g/L、抗还原剂8.0g/L、HAC 6.5g/L,以8℃/min升温至80℃后,保温30min,以5.0℃/min升温110℃后保温90min排料,入常温水升温至120℃,水洗30min,排掉。
[0042] 常温入水,加入分散剂5g/L,皂洗剂5g/L,100℃保温30min后,直接排放,再常温入水,加入分散剂2.0g/L,皂洗剂2.0g/L,100℃保温10min后,直接排放,采用常温水洗一次后,再加入活性染料进行棉染色处理及后处理,得到所需要的纱线。
[0043] 所述的染色后处理包括水洗,皂洗,酸中和,柔软处理,脱水,变频烘干,分筒或络筒与紧式整经工序
[004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之中。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