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专利分类库 / 纺织;造纸 / 缝纫;绣花;簇绒 / 一种黄梅挑花双面绣大面积平顺针法

一种黄梅挑花双面绣大面积平顺针法

申请号 CN201410162347.6 申请日 2014-04-22 公开(公告)号 CN103924397A 公开(公告)日 2014-07-16
申请人 黄梅挑花工艺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敏策; 陈亮;
摘要 一种黄梅挑花双面绣大面积平顺针法,需分别对每排横向排列的小方格进行来回共四遍的绣制,具体包括下述步骤:第一遍,偶数小方格 反面 “/”线及奇数小方格 正面 “\”线的绣制;第二遍,奇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偶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第三遍,偶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奇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第四遍,偶数小方格正面“/”线及奇数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本 发明 针法可同时完成一排小方格正反两面“X”线的连续绣制;走针步骤少,走线方向一致,平顺,绣出的产品平整美观;特别适合面积大、色 块 集中的绣品双面绣制,适用于双向透明玻璃、立式匾、宫扇屏、屏 风 等公共场合和家庭摆件,艺术性、观赏性更强。
权利要求

1.一种黄梅挑花双面绣大面积平顺针法,是在绣线上穿上绣针,将挑花专用小方格网眼布置于绣绷上固定或手持绣布,根据图纸所设计的图案,按图纸的格式用溶笔定位在绣布上,再根据图案具体布局在绣布中心或合适位置开始起绣,其特征在于,需对每排小方格进行来回共四遍的绣制,当从左至右开始第一遍的绣制时,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第一遍 偶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奇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一步:在起始小方格,即第1格的中部进针,正面留线头0.05mm;再由背向待绣区域的上眼出针,移针至对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第1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二步:从反面将针移至下格,即第2格靠向待绣区域上角眼位置出针,即完成第2格反面“/”线的绣制;
第三步:将针移至下格,即第3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第3格正面“\”线的绣制;
继续按上述第二步及第三步的针法操作,即可分别完成本排偶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奇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二遍 奇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偶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四步:当针走至本排最后一个小方格时,需要变针换向,即需往回进行本排第二遍的绣制;此时,若最后格为奇数格,即第N个小方格;或偶数格,即第N-1个小方格时,所采取的变针换向方法分别为:
当最后格为第N个小方格时,绣针已位于该格反面下角眼位置,将针移至反面中部,出针,再移针至与所述下角眼位置同侧的上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换向,换向时,保持针脚不与该小方格正面已绣好的“\”线发生交叉;
第五步:再移针至本格对角眼位置出针,即完成此第N个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第六步:再移针至下一格的对角眼位置,即第N-1个小方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进针,即完成第N-1个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七步:再从反面移针至下一格的对角眼位置,即第N-2个小方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出针,即可完成第N-2个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继续按上述第六步,第七步操作,即可分别完成本排剩下的偶数小方格正面“\”线及奇数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当最后格为第N-1个小方格时,绣针已位于该格正面上角眼位置,将针移至本格正面中部,进针,再从反面移针至与所述上角眼位置同侧的下角眼出针,即完成换向,换向时保持针脚不与该小方格反面已绣好的“/”线发生交叉;
第五(1)步:再移针至本格对角眼位置,即完成第N-1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六(1)步:再从反面移针至下一格的对角眼位置,即第N-2个小方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出针,即完成第N-2个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第七(1)步:再移针至下一格的对角眼位置,即第N-3个小方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进针,即完成第N-3个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继续按上述第六(1)、第七(1)的针法操作,即可分别完成本排剩下的奇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偶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三遍 偶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奇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八步:当针回至起始小方格即第1格下角眼出针位置时,移针至本格对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本格正面“/”线的绣制,同时完成换向,再开始本排第三遍的绣制;
第九步:从反面移针至下一格,即第2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位置出针,即完成第2格反面“\”线的绣制;
第十步:移针至下一格,即第3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第3格正面“/”线的绣制;
继续按上述第九步、第十步的针法操作,即可分别完成本排剩下的偶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奇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四遍 偶数小方格正面“/”线及奇数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第十一步:当针再次走至本排最后一个小方格时,需变针换向,即往回进行本排第四遍的绣制;此时,若最后格为奇数格,即第N个小方格;或偶数格,即第N-1个小方格时,所采取的变针换向方法分别为:
当最后格为第N个小方格时,绣针已位于该格上角眼反面,移至本格中部出针,再移针至本格背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换向;从反面移针至本格对角眼位置,出针,即完成第N个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换向时,保持针脚不与该小方格正反面已绣好的“/”线或“\”线发生交叉;
第十二步:再移针至下一格,即第N-1个小方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位置,即完成第N-1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十三步:再从反面移针至下一格,即第N-2小方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位置,出针,即完成第N-2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继续按上述第十二步、第十三步的针法的操作,即可分别完成本排剩下的偶数小方格正面“/”线及奇数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当最后格为第N-1个小方格时,绣针已位于该格下角眼正面,将针移至本格中部进针,再从反面移针至背面待绣区域的上角眼位置,出针,即完成换向;换向时保持针脚不与该小方格正反两面已绣好的“\”线或“/”线发生交叉;
第十二(1)步:移针至本格对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第N-1个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十三(1)步:从反面移针至下一格,即第N-2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位置出针,即完成第N-2个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第十四步:将针移至下一格,即第N-3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第N-3个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继续按上述第十三(1)、第十四步的针法操作,即可完成本排剩下的奇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偶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至此,本排小方格正反两面“X”线全部绣制完毕;
第十五步:收针,完成最后一针时,在当前格向外出2-3根纱下针,再用专用剪刀剪平线头;
第十六步:依所设计的图案绣制结束后,根据需要与否再对图案勾边即可。
2.一种黄梅挑花双面绣大面积平顺针法,是在绣线上穿上绣针,将挑花专用小方格网眼布置于绣绷上固定或手持绣布,根据图纸所设计的图案,按图纸的格式用水溶笔定位在绣布上,再根据图案具体布局在绣布中心或合适位置开始起绣,其特征在于,需对每排小方格进行来回共四遍的绣制,当从左至右开始第一遍的绣制时,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第一遍 偶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奇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一步:在起始小方格,即第1格的中部进针,正面留线头0.05mm;再由背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出针,移针至对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第1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二步:从反面将针移至下格,即第2格靠向待绣区域下角眼位置出针,即完成第2格反面“\”线的绣制;
第三步:将针移至下格,即第3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第3格正面“/”线的绣制;
继续按上述第二步及第三步的针法操作,即可分别完成本排剩下的偶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奇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二遍 奇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偶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四步:当针走至本排最后一个小方格时,需要变针换向,即需往回进行本排第二遍的绣制;此时,若最后的小方格为奇数格,即第N个小方格;或偶数格,即第N-1个小方格时,所采取的变针换向方法分别为:
当最后格为第N个小方格时,绣针已位于该格上角眼反面位置,将针移至反面中部,出针,再移针至与所述上角眼同侧的下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换向,换向时,保持针脚不与该小方格正面已绣好的“/”线发生交叉;
第五步:再从反面移针至本格对角眼位置出针,即完成此第N个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第六步:再移针至下一格的对角眼位置,即第N-1个小方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进针,即完成N-1个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七步:再从反面移针至下一格的对角眼位置,即N-2个小方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出针,即可完成第N-2个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继续按上述第六步,第七步操作,即可分别完成本排剩下的偶数小方格正面“/”线及奇数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当最后格为第N-1个小方格时,绣针已位于该格正面下角眼位置,将针移至本格正面中部,进针,再从反面移针至与所述下角眼位置同侧的上角眼出针,即完成换向,换向时保持针脚不与该小方格反面已绣好的“\”线发生交叉;
第五(1)步:再移针至本格对角眼位置,即完成第N-1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六(1)步:再从反面移针至下一格的对角眼位置,即第N-2个小方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出针,即完成第N-2个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第七(1)步:再移针至下一格的对角眼位置,即第N-3个小方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进针,即完成第N-3个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继续按上述第六(1)、第七(1)的针法操作,即可分别完成本排剩下的奇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偶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三遍 偶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奇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八步:当针回至起始小方格即第1格上角眼出针位置时,移针至本格对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本格正面“\”线的绣制,同时完成换向,再开始本排第三遍的绣制;
第九步:从反面移针至下一格,即第2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位置出针,即完成第2格反面“/”线的绣制;
第十步:移针至下一格,即第3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第3格正面“\”线的绣制;
继续按上述第九步、第十步的针法操作,即可分别完成本排剩下的偶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奇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四遍 偶数小方格正面“\”线及奇数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第十一步:当针再次走至本排最后一个小方格时,需变针换向,即往回进行第四遍的绣制;此时,若小方格为奇数,即第N个小方格;或偶数,即第N-1个小方格时,所采取的变针换向方法分别为:
当最后格为第N个小方格时,绣针已位于该格下角眼反面,移至本格中部出针,再移针至本格背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换向;从反面移针至本格对角眼位置,出针,即完成第N个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换向时,保持针脚不与该小方格正反面已绣好的“/”线或“\”线发生交叉;
第十二步:再移针至下一格,即第N-1个小方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位置,即完成第N-1个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十三步:再从反面移针至下一格,即第N-2个小方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位置,即完成第N-2个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继续按上述第十二步、第十三步的针法的操作,即可分别完成本排剩下的偶数小方格正面“\”线及奇数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当最后一个小方格为第N-1个小方格时,绣针已位于该格上角眼正面,将针移至本格中部进针,再从反面移针至与所述上角眼位置同侧的下角眼位置,出针,即完成换向;换向时保持针脚不与该小方格正反两面已绣好的“\”线或“/”线发生交叉;
第十二(1)步:移针至本格对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第N-1个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十三(1)步:从反面移针至下一格,即第N-2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位置出针,即完成第N-2个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第十四步:将针移至下一格,即第N-3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第N-3个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继续按上述第十三(1)、第十四步的针法操作,即可完成本排剩下的奇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偶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至此,本排小方格正反两面“X”线全部绣制完毕;
第十五步:收针,完成最后一针时,在当前格向外出2-3根纱下针,再用专用剪刀剪平线头;
第十六步:依所设计的图案绣制结束后,根据需要与否再对图案勾边即可。
3.一种黄梅挑花双面绣大面积平顺针法,是在绣线上穿上绣针,将挑花专用小方格网眼布置于绣绷上固定或手持绣布,根据图纸所设计的图案,按图纸的格式用水溶笔定位在绣布上,再根据图案具体布局在绣布中心或合适位置开始起绣,其特征在于,需对每排小方格进行来回共四遍的绣制,当从右至左开始第一遍的绣制时,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第一遍 偶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奇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一步:在起始小方格,即第1格的中部进针,正面留线头0.05mm;再由背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出针,移针至对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第1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二步:从反面将针移至下格,即第2格靠向待绣区域上角眼位置出针,即完成第2格反面“\”线的绣制;
第三步:将针移至下格,即第3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第3格正面“/”线的绣制;
继续按上述第二步及第三步的针法操作,即可分别完成本排偶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奇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二遍 奇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偶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四步:当针走至本排最后一个小方格时,需要变针换向,即需往回进行本排第二遍的绣制;此时,若最后格为奇数格,即第N个小方格;或偶数格,即第N-1个小方格时,所采取的变针换向方法分别为:
当最后格为第N个小方格时,绣针已位于该格反面下角眼位置,将针移至反面中部,出针,再移针至与所述下角眼位置同侧的上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换向,换向时,保持针脚不与该小方格正面已绣好的“/”线发生交叉;
第五步:再移针至本格对角眼位置出针,即完成此第N个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第六步:再移针至下一格的对角眼位置,即第N-1个小方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进针,即完成第N-1个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七步:再从反面移针至下一格的对角眼位置,即第N-2个小方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出针,即可完成第N-2个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继续按上述第六步,第七步操作,即可分别完成本排剩下的偶数小方格正面“/”线及奇数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当最后格为第N-1个小方格时,绣针已位于该格正面上角眼位置,将针移至本格正面中部,进针,再从反面移针至与所述上角眼位置同侧的下角眼出针,即完成换向,换向时保持针脚不与该小方格反面已绣好的“\”线发生交叉;
第五(1)步:再移针至本格对角眼位置,即完成第N-1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六(1)步:再从反面移针至下一格的对角眼位置,即第N-2个小方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出针,即完成第N-2个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第七(1)步:再移针至下一格的对角眼位置,即第N-3个小方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进针,即完成第N-3个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继续按上述第六(1)、第七(1)的针法操作,即可分别完成本排剩下的奇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偶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三遍 偶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奇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八步:当针回至起始小方格即第1格下角眼出针位置时,移针至本格对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本格正面“\”线的绣制,同时完成换向,再开始本排第三遍的绣制;
第九步:从反面移针至下一格,即第2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位置出针,即完成第2格反面“/”线的绣制;
第十步:移针至下一格,即第3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第3格正面“\”线的绣制;
继续按上述第九步、第十步的针法操作,即可分别完成本排剩下的偶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奇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四遍 偶数小方格正面“\”线及奇数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第十一步:当针再次走至本排最后一个小方格时,需变针换向,即往回进行本排第四遍的绣制;此时,若最后格为奇数格,即第N个小方格;或偶数格,即第N-1个小方格时,所采取的变针换向方法分别为:
当最后格为第N个小方格时,绣针已位于该格上角眼反面,移至本格中部出针,再移针至本格背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换向;从反面移针至本格对角眼位置,出针,即完成第N个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换向时,保持针脚不与该小方格正反面已绣好的“\”线或“/”线发生交叉;
第十二步:再移针至下一格,即第N-1个小方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位置,即完成第N-1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十三步:再从反面移针至下一格,即第N-2小方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位置,出针,即完成第N-2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继续按上述第十二步、第十三步的针法的操作,即可分别完成本排剩下的偶数小方格正面“\”线及奇数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当最后格为第N-1个小方格时,绣针已位于该格下角眼正面,将针移至本格中部进针,再从反面移针至背面待绣区域的上角眼位置,出针,即完成换向;换向时保持针脚不与该小方格正反两面已绣好的“/”线或“\”线发生交叉;
第十二(1)步:移针至本格对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第N-1个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十三(1)步:从反面移针至下一格,即第N-2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位置出针,即完成第N-2个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第十四步:将针移至下一格,即第N-3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第N-3个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继续按上述第十三(1)、第十四步的针法操作,即可完成本排剩下的奇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偶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至此,本排小方格正反两面“X”线全部绣制完毕;
第十五步:收针,完成最后一针时,在当前格向外出2-3根纱下针,再用专用剪刀剪平线头;
第十六步:依所设计的图案绣制结束后,根据需要与否再对图案勾边即可。
4.一种黄梅挑花双面绣大面积平顺针法,是在绣线上穿上绣针,将挑花专用小方格网眼布置于绣绷上固定或手持绣布,根据图纸所设计的图案,按图纸的格式用水溶笔定位在绣布上,再根据图案具体布局在绣布中心或合适位置开始起绣,其特征在于,需对每排小方格进行来回共四遍的绣制,当从右至左开始第一遍的绣制时,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第一遍 偶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奇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一步:在起始小方格,即第1格的中部进针,正面留线头0.05mm;再由背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出针,移针至对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第1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二步:从反面将针移至下格,即第2格靠向待绣区域下角眼位置出针,即完成第2格反面“/”线的绣制;
第三步:将针移至下格,即第3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第3格正面“\”线的绣制;
继续按上述第二步及第三步的针法操作,即可分别完成本排剩下的偶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奇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二遍 奇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偶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四步:当针走至本排最后一个小方格时,需要变针换向,即需往回进行本排第二遍的绣制;此时,若最后的小方格为奇数格,即第N个小方格;或偶数格,即第N-1个小方格时,所采取的变针换向方法分别为:
当最后格为第N个小方格时,绣针已位于该格上角眼反面位置,将针移至反面中部,出针,再移针至与所述上角眼同侧的下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换向,换向时,保持针脚不与该小方格正面已绣好的“\”线发生交叉;
第五步:再从反面移针至本格对角眼位置出针,即完成此第N个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第六步:再移针至下一格的对角眼位置,即第N-1个小方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进针,即完成N-1个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七步:再从反面移针至下一格的对角眼位置,即N-2个小方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出针,即可完成第N-2个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继续按上述第六步,第七步操作,即可分别完成本排剩下的偶数小方格正面“\”线及奇数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当最后格为第N-1个小方格时,绣针已位于该格正面下角眼位置,将针移至本格正面中部,进针,再从反面移针至与所述下角眼位置同侧的上角眼出针,即完成换向,换向时保持针脚不与该小方格反面已绣好的“/”线发生交叉;
第五(1)步:再移针至本格对角眼位置,即完成第N-1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六(1)步:再从反面移针至下一格的对角眼位置,即第N-2个小方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出针,即完成第N-2个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第七(1)步:再移针至下一格的对角眼位置,即第N-3个小方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进针,即完成第N-3个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继续按上述第六(1)、第七(1)的针法操作,即可分别完成本排剩下的奇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偶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三遍 偶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奇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八步:当针回至起始小方格即第1格上角眼出针位置时,移针至本格对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本格正面“/”线的绣制,同时完成换向,再开始本排第三遍的绣制;
第九步:从反面移针至下一格,即第2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位置出针,即完成第2格反面“\”线的绣制;
第十步:移针至下一格,即第3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第3格正面“/”线的绣制;
继续按上述第九步、第十步的针法操作,即可分别完成本排剩下的偶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奇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四遍 偶数小方格正面“/”线及奇数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第十一步:当针再次走至本排最后一个小方格时,需变针换向,即往回进行第四遍的绣制;此时,若小方格为奇数,即第N个小方格;或偶数,即第N-1个小方格时,所采取的变针换向方法分别为:
当最后格为第N个小方格时,绣针已位于该格下角眼反面,移至本格中部出针,再移针至本格背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换向;从反面移针至本格对角眼位置,出针,即完成第N个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换向时,保持针脚不与该小方格正反面已绣好的“\”线或“/”线发生交叉;
第十二步:再移针至下一格,即第N-1个小方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位置,即完成第N-1个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十三步:再从反面移针至下一格,即第N-2个小方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位置,即完成第N-2个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继续按上述第十二步、第十三步的针法的操作,即可分别完成本排剩下的偶数小方格正面“/”线及奇数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当最后一个小方格为第N-1个小方格时,绣针已位于该格上角眼正面,将针移至本格中部进针,再从反面移针至与所述上角眼位置同侧的下角眼位置,出针,即完成换向;换向时保持针脚不与该小方格正反两面已绣好的“/”线或“\”线发生交叉;
第十二(1)步:移针至本格对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第N-1个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十三(1)步:从反面移针至下一格,即第N-2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位置出针,即完成第N-2个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第十四步:将针移至下一格,即第N-3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第N-3个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继续按上述第十三(1)、第十四步的针法操作,即可完成本排剩下的奇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偶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至此,本排小方格正反两面“X”线全部绣制完毕;
第十五步:收针,完成最后一针时,在当前格向外出2-3根纱下针,再用专用剪刀剪平线头;
第十六步:依所设计的图案绣制结束后,根据需要与否再对图案勾边即可。
5.权利要求1-4所述的黄梅挑花双面绣大面积平顺针法在绣制黄梅挑花各类作品中的应用。

说明书全文

一种黄梅挑花双面绣大面积平顺针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统绣品的针法改进,具体涉及一种黄梅挑花双面绣大面积平顺针法。

背景技术

[0002] 黄梅挑花又名架子花、十字挑花,距今约500年的历史。黄梅挑花以其明快的色彩组合,精巧的图案构想凸显出独特的艺术表现。黄梅挑花属于挑、补、绣这一民间刺绣的范畴,它是在专用的小方格网眼布料上,沿小方格四周的网眼(四个眼)及相关位置进针出针,所绣出的针脚为“X”字形,所以民间亦称之为“十字绣”。其作品内容丰富,品种繁多,色彩富丽,具有浓郁的地方采和民族特色,描绘对象涉及龙凤、花、人、兽、虫鱼、器具、文字等,内容有吉祥富贵的嫁娶、娱乐、戏曲故事等。2006年5月20 日,黄梅挑花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黄梅挑花多次作为国家和湖北地区的工艺品代表作赴国外巡展,受到国外专家及民众的高度赞扬。但几百年来,黄梅挑花的针法只能绣出单面图案,即产品正面是以“X”字形构成的规则美观的图案,而产品背面却是零乱的横竖线条所构成的不规则图案;因此,所绣制出来的产品只适合挂在墙上或不透明的物体上供人欣赏;而不适用放置或嵌装在双向透明的玻璃等物品上,供两面装饰或观赏,极大限制了这一传统艺术瑰宝的使用范围,削弱了其艺术欣赏价值。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能实现黄梅挑花正反两面均具有相同图案的双面绣大面积平顺针法和该针法在绣制黄梅挑花各类作品中的应用。
[0004] 本发明的具体方案有四种,包括从左至右绣制,分别从背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和下角眼出针两种,还包括从右至左绣制,分别从背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和下角眼出针两种。
[0005] 所述的第一种方案是:一种黄梅挑花双面绣大面积平顺针法,是在绣线上穿上绣针,将挑花专用小方格网眼布置于绣绷上固定或手持绣布,根据图纸所设计的图案,按图纸的格式用溶笔定位在绣布上,再根据图案具体布局在绣布中心或合适位置开始起绣,其特征在于,需对每排小方格进行来回共四遍的绣制,当从左至右开始第一遍的绣制时,具体包括下述步骤:第一遍 偶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奇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一步:在起始小方格,即第1格的中部进针,正面留线头0.05mm;再由背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出针,移针至对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第1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二步:从反面将针移至下格,即第2格靠向待绣区域上角眼位置出针,即完成第2格反面“/”线的绣制;
第三步:将针移至下格,即第3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第3格正面“\”线的绣制;
继续按上述第二步及第三步的针法操作,即可分别完成本排偶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奇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二遍 奇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偶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四步:当针走至本排最后一个小方格时,需要变针换向,即需往回进行本排第二遍的绣制;此时,若最后格为奇数格,即第N个小方格;或偶数格,即第N-1个小方格时,所采取的变针换向方法分别为:
当最后格为第N个小方格时,绣针已位于该格反面下角眼位置,将针移至反面中部,出针,再移针至与所述下角眼位置同侧的上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换向,换向时,保持针脚不与该小方格正面已绣好的“\”线发生交叉;
第五步:再移针至本格对角眼位置出针,即完成此第N个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第六步:再移针至下一格的对角眼位置,即第N-1个小方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进针,即完成第N-1个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七步:再从反面移针至下一格的对角眼位置,即第N-2个小方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出针,即可完成第N-2个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继续按上述第六步,第七步操作,即可分别完成本排剩下的偶数小方格正面“\”线及奇数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当最后格为第N-1个小方格时,绣针已位于该格正面上角眼位置,将针移至本格正面中部,进针,再从反面移针至与所述上角眼位置同侧的下角眼出针,即完成换向,换向时保持针脚不与该小方格反面已绣好的“/”线发生交叉;
第五(1)步:再移针至本格对角眼位置,即完成第N-1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六(1)步:再从反面移针至下一格的对角眼位置,即第N-2个小方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出针,即完成第N-2个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第七(1)步:再移针至下一格的对角眼位置,即第N-3个小方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进针,即完成第N-3个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继续按上述第六(1)、第七(1)的针法操作,即可分别完成本排剩下的奇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偶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三遍 偶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奇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八步:当针回至起始小方格即第1格下角眼出针位置时,移针至本格对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本格正面“/”线的绣制,同时完成换向,再开始本排第三遍的绣制;
第九步:从反面移针至下一格,即第2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位置出针,即完成第2格反面“\”线的绣制;
第十步:移针至下一格,即第3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第3格正面“/”线的绣制;
继续按上述第九步、第十步的针法操作,即可分别完成本排剩下的偶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奇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四遍 偶数小方格正面“/”线及奇数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第十一步:当针再次走至本排最后一个小方格时,需变针换向,即往回进行本排第四遍的绣制;此时,若最后格为奇数格,即第N个小方格;或偶数格,即第N-1个小方格时,所采取的变针换向方法分别为:
当最后格为第N个小方格时,绣针已位于该格上角眼反面,移至本格中部出针,再移针至本格背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换向;从反面移针至本格对角眼位置,出针,即完成第N个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换向时,保持针脚不与该小方格正反面已绣好的“/”线或“\”线发生交叉;
第十二步:再移针至下一格,即第N-1个小方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位置,即完成第N-1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十三步:再从反面移针至下一格,即第N-2小方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位置,出针,即完成第N-2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继续按上述第十二步、第十三步的针法的操作,即可分别完成本排剩下的偶数小方格正面“/”线及奇数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当最后格为第N-1个小方格时,绣针已位于该格下角眼正面,将针移至本格中部进针,再从反面移针至背面待绣区域的上角眼位置,出针,即完成换向;换向时保持针脚不与该小方格正反两面已绣好的“\”线或“/”线发生交叉;
第十二(1)步:移针至本格对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第N-1个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十三(1)步:从反面移针至下一格,即第N-2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位置出针,即完成第N-2个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第十四步:将针移至下一格,即第N-3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第N-3个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继续按上述第十三(1)、第十四步的针法操作,即可完成本排剩下的奇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偶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至此,本排小方格正反两面“X”线全部绣制完毕;
第十五步:收针,完成最后一针时,在当前格向外出2-3根纱下针,再用专用剪刀剪平线头;
第十六步:依所设计的图案绣制结束后,根据需要与否再对图案勾边即可。
[0006] 所述的第二种方案是:一种黄梅挑花双面绣大面积平顺针法,是在绣线上穿上绣针,将挑花专用小方格网眼布置于绣绷上固定或手持绣布,根据图纸所设计的图案,按图纸的格式用水溶笔定位在绣布上,再根据图案具体布局在绣布中心或合适位置开始起绣,特别是需对每排小方格进行来回共四遍的绣制,当从左至右开始第一遍的绣制时,具体包括下述步骤:第一遍 偶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奇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一步:在起始小方格,即第1格的中部进针,正面留线头0.05mm;再由背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出针,移针至对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第1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二步:从反面将针移至下格,即第2格靠向待绣区域下角眼位置出针,即完成第2格反面“\”线的绣制;
第三步:将针移至下格,即第3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第3格正面“/”线的绣制;
继续按上述第二步及第三步的针法操作,即可分别完成本排剩下的偶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奇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二遍 奇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偶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四步:当针走至本排最后一个小方格时,需要变针换向,即需往回进行本排第二遍的绣制;此时,若最后的小方格为奇数格,即第N个小方格;或偶数格,即第N-1个小方格时,所采取的变针换向方法分别为:
当最后格为第N个小方格时,绣针已位于该格上角眼反面位置,将针移至反面中部,出针,再移针至与所述上角眼同侧的下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换向,换向时,保持针脚不与该小方格正面已绣好的“/”线发生交叉;
第五步:再从反面移针至本格对角眼位置出针,即完成此第N个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第六步:再移针至下一格的对角眼位置,即第N-1个小方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进针,即完成N-1个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七步:再从反面移针至下一格的对角眼位置,即N-2个小方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出针,即可完成第N-2个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继续按上述第六步,第七步操作,即可分别完成本排剩下的偶数小方格正面“/”线及奇数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当最后格为第N-1个小方格时,绣针已位于该格正面下角眼位置,将针移至本格正面中部,进针,再从反面移针至与所述下角眼位置同侧的上角眼出针,即完成换向,换向时保持针脚不与该小方格反面已绣好的“\”线发生交叉;
第五(1)步:再移针至本格对角眼位置,即完成第N-1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六(1)步:再从反面移针至下一格的对角眼位置,即第N-2个小方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出针,即完成第N-2个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第七(1)步:再移针至下一格的对角眼位置,即第N-3个小方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进针,即完成第N-3个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继续按上述第六(1)、第七(1)的针法操作,即可分别完成本排剩下的奇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偶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三遍 偶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奇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八步:当针回至起始小方格即第1格上角眼出针位置时,移针至本格对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本格正面“\”线的绣制,同时完成换向,再开始本排第三遍的绣制;
第九步:从反面移针至下一格,即第2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位置出针,即完成第2格反面“/”线的绣制;
第十步:移针至下一格,即第3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第3格正面“\”线的绣制;
继续按上述第九步、第十步的针法操作,即可分别完成本排剩下的偶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奇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四遍 偶数小方格正面“\”线及奇数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第十一步:当针再次走至本排最后一个小方格时,需变针换向,即往回进行第四遍的绣制;此时,若小方格为奇数,即第N个小方格;或偶数,即第N-1个小方格时,所采取的变针换向方法分别为:
当最后格为第N个小方格时,绣针已位于该格下角眼反面,移至本格中部出针,再移针至本格背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换向;从反面移针至本格对角眼位置,出针,即完成第N个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换向时,保持针脚不与该小方格正反面已绣好的“/”线或“\”线发生交叉;
第十二步:再移针至下一格,即第N-1个小方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位置,即完成第N-1个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十三步:再从反面移针至下一格,即第N-2个小方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位置,即完成第N-2个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继续按上述第十二步、第十三步的针法的操作,即可分别完成本排剩下的偶数小方格正面“\”线及奇数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当最后一个小方格为第N-1个小方格时,绣针已位于该格上角眼正面,将针移至本格中部进针,再从反面移针至与所述上角眼位置同侧的下角眼位置,出针,即完成换向;换向时保持针脚不与该小方格正反两面已绣好的“\”线或“/”线发生交叉;
第十二(1)步:移针至本格对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第N-1个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十三(1)步:从反面移针至下一格,即第N-2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位置出针,即完成第N-2个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第十四步:将针移至下一格,即第N-3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第N-3个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继续按上述第十三(1)、第十四步的针法操作,即可完成本排剩下的奇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偶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至此,本排小方格正反两面“X”线全部绣制完毕;
第十五步:收针,完成最后一针时,在当前格向外出2-3根纱下针,再用专用剪刀剪平线头;
第十六步:依所设计的图案绣制结束后,根据需要与否再对图案勾边即可
所述的第三种方案是:一种黄梅挑花双面绣大面积平顺针法,是在绣线上穿上绣针,将挑花专用小方格网眼布置于绣绷上固定或手持绣布,根据图纸所设计的图案,按图纸的格式用水溶笔定位在绣布上,再根据图案具体布局在绣布中心或合适位置开始起绣,特别是需对每排小方格进行来回共四遍的绣制,当从右至左开始第一遍的绣制时,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第一遍 偶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奇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一步:在起始小方格,即第1格的中部进针,正面留线头0.05mm;再由背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出针,移针至对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第1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二步:从反面将针移至下格,即第2格靠向待绣区域上角眼位置出针,即完成第2格反面“\”线的绣制;
第三步:将针移至下格,即第3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第3格正面“/”线的绣制;
继续按上述第二步及第三步的针法操作,即可分别完成本排偶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奇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二遍 奇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偶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四步:当针走至本排最后一个小方格时,需要变针换向,即需往回进行本排第二遍的绣制;此时,若最后格为奇数格,即第N个小方格;或偶数格,即第N-1个小方格时,所采取的变针换向方法分别为:
当最后格为第N个小方格时,绣针已位于该格反面下角眼位置,将针移至反面中部,出针,再移针至与所述下角眼位置同侧的上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换向,换向时,保持针脚不与该小方格正面已绣好的“/”线发生交叉;
第五步:再移针至本格对角眼位置出针,即完成此第N个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第六步:再移针至下一格的对角眼位置,即第N-1个小方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进针,即完成第N-1个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七步:再从反面移针至下一格的对角眼位置,即第N-2个小方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出针,即可完成第N-2个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继续按上述第六步,第七步操作,即可分别完成本排剩下的偶数小方格正面“/”线及奇数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当最后格为第N-1个小方格时,绣针已位于该格正面上角眼位置,将针移至本格正面中部,进针,再从反面移针至与所述上角眼位置同侧的下角眼出针,即完成换向,换向时保持针脚不与该小方格反面已绣好的“\”线发生交叉;
第五(1)步:再移针至本格对角眼位置,即完成第N-1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六(1)步:再从反面移针至下一格的对角眼位置,即第N-2个小方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出针,即完成第N-2个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第七(1)步:再移针至下一格的对角眼位置,即第N-3个小方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进针,即完成第N-3个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继续按上述第六(1)、第七(1)的针法操作,即可分别完成本排剩下的奇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偶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三遍 偶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奇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八步:当针回至起始小方格即第1格下角眼出针位置时,移针至本格对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本格正面“\”线的绣制,同时完成换向,再开始本排第三遍的绣制;
第九步:从反面移针至下一格,即第2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位置出针,即完成第2格反面“/”线的绣制;
第十步:移针至下一格,即第3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第3格正面“\”线的绣制;
继续按上述第九步、第十步的针法操作,即可分别完成本排剩下的偶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奇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四遍 偶数小方格正面“\”线及奇数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第十一步:当针再次走至本排最后一个小方格时,需变针换向,即往回进行本排第四遍的绣制;此时,若最后格为奇数格,即第N个小方格;或偶数格,即第N-1个小方格时,所采取的变针换向方法分别为:
当最后格为第N个小方格时,绣针已位于该格上角眼反面,移至本格中部出针,再移针至本格背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换向;从反面移针至本格对角眼位置,出针,即完成第N个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换向时,保持针脚不与该小方格正反面已绣好的“\”线或“/”线发生交叉;
第十二步:再移针至下一格,即第N-1个小方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位置,即完成第N-1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十三步:再从反面移针至下一格,即第N-2小方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位置,出针,即完成第N-2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继续按上述第十二步、第十三步的针法的操作,即可分别完成本排剩下的偶数小方格正面“\”线及奇数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当最后格为第N-1个小方格时,绣针已位于该格下角眼正面,将针移至本格中部进针,再从反面移针至背面待绣区域的上角眼位置,出针,即完成换向;换向时保持针脚不与该小方格正反两面已绣好的“/”线或“\”线发生交叉;
第十二(1)步:移针至本格对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第N-1个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十三(1)步:从反面移针至下一格,即第N-2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位置出针,即完成第N-2个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第十四步:将针移至下一格,即第N-3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第N-3个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继续按上述第十三(1)、第十四步的针法操作,即可完成本排剩下的奇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偶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至此,本排小方格正反两面“X”线全部绣制完毕;
第十五步:收针,完成最后一针时,在当前格向外出2-3根纱下针,再用专用剪刀剪平线头;
第十六步:依所设计的图案绣制结束后,根据需要与否再对图案勾边即可。
[0007] 所述的第四种方案是:一种黄梅挑花双面绣大面积平顺针法,是在绣线上穿上绣针,将挑花专用小方格网眼布置于绣绷上固定或手持绣布,根据图纸所设计的图案,按图纸的格式用水溶笔定位在绣布上,再根据图案具体布局在绣布中心或合适位置开始起绣,特别是需对每排小方格进行来回共四遍的绣制,当从右至左开始第一遍的绣制时,具体包括下述步骤:第一遍 偶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奇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一步:在起始小方格,即第1格的中部进针,正面留线头0.05mm;再由背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出针,移针至对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第1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二步:从反面将针移至下格,即第2格靠向待绣区域下角眼位置出针,即完成第2格反面“/”线的绣制;
第三步:将针移至下格,即第3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第3格正面“\”线的绣制;
继续按上述第二步及第三步的针法操作,即可分别完成本排剩下的偶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奇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二遍 奇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偶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四步:当针走至本排最后一个小方格时,需要变针换向,即需往回进行本排第二遍的绣制;此时,若最后的小方格为奇数格,即第N个小方格;或偶数格,即第N-1个小方格时,所采取的变针换向方法分别为:
当最后格为第N个小方格时,绣针已位于该格上角眼反面位置,将针移至反面中部,出针,再移针至与所述上角眼同侧的下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换向,换向时,保持针脚不与该小方格正面已绣好的“\”线发生交叉;
第五步:再从反面移针至本格对角眼位置出针,即完成此第N个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第六步:再移针至下一格的对角眼位置,即第N-1个小方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进针,即完成N-1个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七步:再从反面移针至下一格的对角眼位置,即N-2个小方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出针,即可完成第N-2个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继续按上述第六步,第七步操作,即可分别完成本排剩下的偶数小方格正面“\”线及奇数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当最后格为第N-1个小方格时,绣针已位于该格正面下角眼位置,将针移至本格正面中部,进针,再从反面移针至与所述下角眼位置同侧的上角眼出针,即完成换向,换向时保持针脚不与该小方格反面已绣好的“/”线发生交叉;
第五(1)步:再移针至本格对角眼位置,即完成第N-1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六(1)步:再从反面移针至下一格的对角眼位置,即第N-2个小方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出针,即完成第N-2个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第七(1)步:再移针至下一格的对角眼位置,即第N-3个小方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进针,即完成第N-3个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继续按上述第六(1)、第七(1)的针法操作,即可分别完成本排剩下的奇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偶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三遍 偶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奇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八步:当针回至起始小方格即第1格上角眼出针位置时,移针至本格对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本格正面“/”线的绣制,同时完成换向,再开始本排第三遍的绣制;
第九步:从反面移针至下一格,即第2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位置出针,即完成第2格反面“\”线的绣制;
第十步:移针至下一格,即第3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第3格正面“/”线的绣制;
继续按上述第九步、第十步的针法操作,即可分别完成本排剩下的偶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奇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四遍 偶数小方格正面“/”线及奇数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第十一步:当针再次走至本排最后一个小方格时,需变针换向,即往回进行第四遍的绣制;此时,若小方格为奇数,即第N个小方格;或偶数,即第N-1个小方格时,所采取的变针换向方法分别为:
当最后格为第N个小方格时,绣针已位于该格下角眼反面,移至本格中部出针,再移针至本格背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换向;从反面移针至本格对角眼位置,出针,即完成第N个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换向时,保持针脚不与该小方格正反面已绣好的“\”线或“/”线发生交叉;
第十二步:再移针至下一格,即第N-1个小方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位置,即完成第N-1个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十三步:再从反面移针至下一格,即第N-2个小方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位置,即完成第N-2个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继续按上述第十二步、第十三步的针法的操作,即可分别完成本排剩下的偶数小方格正面“/”线及奇数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当最后一个小方格为第N-1个小方格时,绣针已位于该格上角眼正面,将针移至本格中部进针,再从反面移针至与所述上角眼位置同侧的下角眼位置,出针,即完成换向;换向时保持针脚不与该小方格正反两面已绣好的“/”线或“\”线发生交叉;
第十二(1)步:移针至本格对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第N-1个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十三(1)步:从反面移针至下一格,即第N-2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位置出针,即完成第N-2个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第十四步:将针移至下一格,即第N-3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第N-3个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继续按上述第十三(1)、第十四步的针法操作,即可完成本排剩下的奇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偶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至此,本排小方格正反两面“X”线全部绣制完毕;
第十五步:收针,完成最后一针时,在当前格向外出2-3根纱下针,再用专用剪刀剪平线头;
第十六步:依所设计的图案绣制结束后,根据需要与否再对图案勾边即可。
[0008] 所述的黄梅挑花双面绣大面积平顺针法是挑花的基本针法,本领域的普通刺绣人员只要掌握了此基本针法,就可用于诸如龙凤、花鸟、人、兽、虫鱼、器具、文字等各类作品中的双面绣制,因此所述的黄梅挑花双面绣大面积平顺针法均能在绣制黄梅挑花各类作品中得到应用。同时,本发明针法还可与本申请人发明的黄梅挑花双面绣简易平顺连续针法结合在一起使用。一般原则是根据图案布局情况,色集中的地方用本发明的黄梅挑花双面绣大面积平顺针法绣制,色块凌乱的地方用黄梅挑花双面绣简易平顺连续针法绣制,可大大的节省绣制时间,提高绣制速度,而且与单一绣法的效果一致。
[0009] 本发明针法和现有针法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可同时完成一排小方格正反两面“X”线的连续绣制;
2)走针步骤少,来回针脚都朝同一方向,压线方向一致,即“/”线统一在上面的一致,“\”线统一在下面的一致,绣品平顺平整美观;
3)当起针方法及绣制步骤相同时,从左至右与从右至左绣制的区别是所绣出的针脚互为镜像;因此,本发明中第三种方案与第一种方案绣制出的针脚互为镜像;第四种方案与第二种方案绣制出的针脚互为镜像;
4)本发明针法特别适合面积大、色块比较集中绣品的双面绣制,绣制速度快。对于特殊图案需要勾边的,仍可采用现有挑花的勾边方法处理。
[0010] 本发明针法是通过几年的摸索绣制,现已完善双面绣的基本针法,目前在国内外尚未发现有类似产品。可以说本发明针法是在传统黄梅挑花针法基础上的重大突破,改变了现有挑花只有单面绣的局面,使黄梅挑花技术和产品跃上了更高的层次。本发明方法所绣制的作品正反两面具有相同的图案,适用于双向透明玻璃、立式匾、宫扇屏、屏风等公共场合和家庭摆件,艺术性、观赏性更强。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最后格为奇数时第一遍绣制过程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最后格为奇数时第二遍绣制过程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最后格为奇数时第三遍绣制过程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最后格为奇数时第四遍绣制过程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最后格为偶数时第一遍绣制过程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最后格为偶数时第二遍绣制过程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1最后格为偶数时第三遍绣制过程分解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1最后格为偶数时第四遍绣制过程分解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2最后格为奇数时第一遍绣制过程分解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2最后格为奇数时第二遍绣制过程分解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2最后格为奇数时第三遍绣制过程分解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2最后格为奇数时第四遍绣制过程分解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2最后格为偶数时第一遍绣制过程分解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2最后格为偶数时第二遍绣制过程分解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2最后格为偶数时第三遍绣制过程分解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2最后格为偶数时第四遍绣制过程分解示意图;
图17是用本发明针法绣制的“一”字正面效果示意图;
图18是用本发明针法绣制的“一”字反面效果示意图。
[0012] 图中:①—进针位置, ②—出针位置,虚线表示绣布反面走线,实线表示绣布正面走线,箭头表示走针方向,图中的小方格代表绣布上的最小单元格,小方格的四个角眼此图中以四个角替代。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实施例1(即第一种方案)本发明的黄梅挑花双面绣大面积平顺针法,是在绣线上穿上绣针,将挑花专用小方格网眼布置于绣绷上固定,根据图纸所设计的图案,按图纸的格式用水溶笔定位在绣布上,再根据图案具体布局在绣布中心或合适位置开始起绣,本实施例选择从左至右开始对一横排小方格进行第一遍的绣制,需来回绣四遍(本实施例第一遍和第三遍的待绣区域为右侧,第二遍和第四遍的待绣区域为左侧),并且起针后从第1格背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本实施例为左上角眼)出针,如图1-图8中所示,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第一遍 偶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奇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一步:参见图1,图5,在起始小方格,即第1格的中部进针,正面留线头0.05mm;再由背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出针,移针至对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第1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二步:从反面将针移至下格,即第2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出针,即完成第2格反面“/”线的绣制;
第三步:将针移至下格,即第3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进针,即完成第3格正面“\”线的绣制;
继续按上述第二步及第三步的针法操作,即可分别完成本排偶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奇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二遍 奇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偶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四步:当针走至本排最后一个小方格时,需要变针换向,即需往回绣制本排小方格,此时,若最后格为奇数格,即第N个小方格;或偶数格,即第N-1个小方格时,所采取的变针换向方法分别为:
当最后格为第N个小方格时,绣针已位于该格反面下角眼位置,将针移至反面中部,出针,再移针至与所述下角眼位置同侧的上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换向,换向时,保持针脚不与该小方格正面已绣好的“\”线发生交叉,参见图2;
第五步:再移针至本格对角眼位置出针,即完成此第N个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第六步:再移针至下一格的对角眼,即第N-1个小方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第N-1个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七步:再从反面移针至下一格的对角眼,即第N-2个小方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出针,即可完成第N-2个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继续按上述第六步,第七步操作,即可分别完成本排剩下的偶数小方格正面“\”线及奇数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当最后格为第N-1个小方格时,绣针已位于该小方格正面上角眼位置,将针移至本格正面中部,进针,再从反面移针至与所述上角眼位置同侧的下角眼出针,即完成换向,换向时保持针脚不与该小方格反面已绣好的“/”线发生交叉,参见图6;
第五(1)步:再移针至本格对角眼,即完成第N-1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六(1)步:再从反面移针至下一格的对角眼,即第N-2个小方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出针,即完成第N-2个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第七(1)步:再移针至下一格的对角眼,即第N-3个小方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进针,即完成第N-3个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继续按上述第六(1)、第七(1)的针法操作,即可分别完成本排剩下的奇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偶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三遍 偶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奇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八步:当针回至起始小方格即第1格下角眼出针位置时,移针至本格对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本格正面“/”线的绣制,同时完成换向,再开始本排第三遍的绣制,,参见图3,图
7;
第九步:从反面移针至下一格,即第2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位置出针,即完成第2格反面“\”线的绣制;
第十步:移针至下一格,即第3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第3格正面“/”线的绣制;
继续按上述第九步、第十步的针法操作,即可分别完成本排剩下的偶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奇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四遍 偶数小方格正面“/”线及奇数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第十一步:当针再次走至本排最后一个小方格时,需变针换向,即往回进行第四遍的绣制;此时,若最后格为奇数格,即第N个小方格;或偶数格,即第N-1个小方格时,所采取的变针换向方法分别为:
当最后格为第N个小方格时,绣针已位于该小方格上角眼反面,移至本格中部出针,再移针至本格右下角眼,进针,即完成换向;从反面移针至本格对角眼位置,出针,即完成第N个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换向时,保持针脚不与该小方格正反面已绣好的“/”线或“\”线发生交叉,参见图4;
第十二步:再移针至下一格,即第N-1个小方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即完成第N-1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十三步:再从反面移针至下一格,即第N-2小方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出针,即完成第N-2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继续按上述第十二步、第十三步的针法的操作,即可分别完成本排剩下的偶数小方格正面“/”线及奇数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当最后格为第N-1个小方格时,绣针已位于该格下角眼正面,将针移至本格中部进针,再从反面移针至背面待绣区域的上角眼,出针,即完成换向;换向时保持针脚不与该小方格正反两面已绣好的“\”线或“/”线发生交叉,参见图8;
第十二(1)步:移针至本格对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第N-1个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十三(1)步:从反面移针至下一格,即第N-2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位置出针,即完成第N-2个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第十四步:将针移至下一格,即第N-3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第N-3个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继续按上述第十三(1)、第十四步的针法操作,即可完成本排剩下的奇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偶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至此,本排小方格正反两面“X”线全部绣制完毕;
第十五步:收针,完成最后一针时,在当前格向外出2-3根纱下针,再用专用剪刀剪平线头;
第十六步:依所设计的图案绣制结束后,根据需要与否再对图案勾边即可。
[0014] 实施例2(即第二种方案)本发明的黄梅挑花双面绣大面积平顺针法,是在绣线上穿上绣针,将挑花专用小方格网眼布置于绣绷上固定,根据图纸所设计的图案,按图纸的格式用水溶笔定位在绣布上,再根据图案具体布局在绣布中心或合适位置开始起绣,本实施例选择从左至右开始对一横排小方格进行第一遍的绣制,需来回绣四遍(本实施例第一遍和第三遍的待绣区域为右侧,第二遍和第四遍的待绣区域为左侧),并且起针后从第1格背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本实施例为左下角眼)出针,如图9-图16中所示,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第一遍 偶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奇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一步:参见图9,图13,在起始小方格,即第1格的中部进针,正面留线头0.05mm;再由背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出针,移针至对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第1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二步:从反面将针移至下格,即第2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出针,即完成第2格反面“\”线的绣制;
第三步:将针移至下格,即第3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进针,即完成第3格正面“/”线的绣制;
继续按上述第二步及第三步的针法操作,即可分别完成本排剩下的偶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奇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二遍 奇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偶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四步:当针走至本排最后一个小方格时,需要变针换向,即需往回绣制本排小方格,此时,若最后的小方格为奇数格,即第N个小方格;或偶数格,即第N-1个小方格时,所采取的变针换向方法分别为:
当最后格为第N个小方格时,绣针已位于小方格上角眼反面位置,将针移至反面中部,出针,再移针至与所述上角眼同侧的下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换向,换向时,保持针脚不与该小方格正面已绣好的“/”线发生交叉,参见图10;
第五步:再从反面移针至本格对角眼位置出针,即完成此第N个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第六步:再移针至下一格的对角眼,即第N-1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N-1个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七步:再从反面移针至下一格的对角眼,即N-2个小方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出针,即可完成第N-2个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继续按上述第六步,第七步操作,即可分别完成本排剩下的偶数小方格正面“/”线及奇数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当最后格为第N-1个小方格时,绣针已位于该小方格正面下角眼位置,将针移至本格正面中部,进针,再从反面移针至与所述下角眼位置同侧的上角眼出针,即完成换向,换向时保持针脚不与该小方格反面已绣好的“\”线发生交叉,参见图14;
第五(1)步:再移针至本格对角眼,即完成第N-1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六(1)步:再从反面移针至下一格的对角眼,即第N-2个小方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出针,即完成第N-2个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第七(1)步:再移针至下一格的对角眼,即第N-3个小方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进针,即完成第N-3个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继续按上述第六(1)、第七(1)的针法操作,即可分别完成本排剩下的奇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偶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三遍 偶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奇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八步:当针回至起始小方格即第1格上角眼出针位置时,移针至本格对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本格正面“\”线的绣制,同时完成换向,再开始本排第三遍的绣制,参见图11,图
15;
第九步:从反面移针至下一格,即第2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位置出针,即完成第2格反面“/”线的绣制;
第十步:移针至下一格,即第3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第3格正面“\”线的绣制;
继续按上述第九步、第十步的针法操作,即可分别完成本排剩下的偶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奇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四遍 偶数小方格正面“\”线及奇数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第十一步:当针再次走至本排最后一个小方格时,需变针换向,即往回进行第四遍的绣制;此时,若小方格为奇数格,即第N个小方格;或偶数格,即第N-1个小方格时,所采取的变针换向方法分别为:
当最后格为第N个小方格时,绣针已位于该格下角眼反面,移至本格中部出针,再移针至本格背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进针,即完成换向;从反面移针至本格对角眼位置,出针,即完成第N个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换向时,保持针脚不与该小方格正反面已绣好的“/”线或“\”线发生交叉,参见图12;
第十二步:再移针至下一格,即第N-1个小方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即完成第N-1个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十三步:再从反面移针至下一格,即第N-2个小方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即完成第N-2个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继续按上述第十二步、第十三步的针法的操作,即可分别完成本排剩下的偶数小方格正面“\”线及奇数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当最后一个小方格为第N-1个小方格时,绣针已位于该格上角眼正面,将针移至本格中部进针,再从反面移针至与所述上角眼位置同侧的下角眼处,出针,即完成换向;换向时保持针脚不与该小方格正反两面已绣好的“\”线或“/”线发生交叉;参见图16;
第十二(1)步:移针至本格对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第N-1个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第十三(1)步:从反面移针至下一格,即第N-2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下角眼位置出针,即完成第N-2个小方格反面“/”线的绣制;
第十四步:将针移至下一格,即第N-3格靠向待绣区域的上角眼位置进针,即完成第N-3个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
继续按上述第十三(1)、第十四步的针法操作,即可完成本排剩下的奇数小方格反面“/”线及偶数小方格正面“\”线的绣制,至此,本排小方格正反两面“X”线全部绣制完毕;
第十五步:收针,完成最后一针时,在当前格向外出2-3根纱下针,再用专用剪刀剪平线头;
第十六步:依所设计的图案绣制结束后,根据需要与否再对图案勾边即可。
[0015] 实施例3(即第三种方案)本实施例中,由于起针方法和绣制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是从右至左开始第一遍的绣制,所以每一步在绣布上留下的针脚与实施例1中的针脚互成镜像。故省略其绣制过程分解示意图。
[0016] 实施例4(即第四种方案)本实施例中,由于起针方法和绣制步骤与实施例2相同,不同之处是从右至左开始第一遍的绣制,所以每一步在绣布上留下的针脚与实施例2中的针脚互成镜像。故省略其绣制过程分解示意图。
[0017]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步起针压线头的方法,可根据绣品的实际需要及绣者个人习惯,如选用在绣布的起始格正中部进针,正面留线头0.05mm,在中部进针位置至本格靠向待绣区域上角1/3处出针,再从所述上角的对角进针压住线头的方法;或在绣布的起始格正中部斜进针,针头横向由布中穿过,直接从本格靠向待绣区域上角1/3处出针,正面留线头0.05mm,再从所述上角的对角进针压住线头的方法。无论采用哪种留线头、埋线头的方法,只要注意转针换向均可结合本发明方法绣制出双面绣作品。
[0018] 实施例5应用上述实施例1所述的针法所绣制的“一”字正反两面效果图。参见图17、图18。
[0019]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几种最佳针法,实际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参照本发明方案的基础上,可以有多种变换针法,起绣时可根据个人习惯或图案色块集中程度进行绣制,可以选择从左至右绣制,也可以选择从右至左绣制。可从上至下,也可以从下至上,不同的图案起针的位置也不样。如果是不规则的图案,就根据需要选择最合适的走向进行绣制,这样可以大大地减少剪线头的麻烦。不管采用哪种绣制方向和方法,均可绣制出双面绣作品。诸如这些针法和方向的变换,在此处无法穷举,但只要是以本发明设计思路为基础所做的针法变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