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分纱机

申请号 CN201410819983.1 申请日 2014-12-25 公开(公告)号 CN104532435A 公开(公告)日 2015-04-22
申请人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永旭晟机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进球; 刘光新; 王磊; 庄伟;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自动分纱机,包括 机架 、 电机 、 凸轮 轴、上凸轮、中凸轮、下凸轮、端面凸轮、限位机构、分纱机构、夹纱机构和送纱机构;所述上凸轮、中凸轮、下凸轮和端面凸轮 自上而下 依次固定在 凸轮轴 上,电机驱动凸轮轴转动;所述限位机构、分纱机构、夹纱机构和送纱机构分别与上凸轮、中凸轮、下凸轮和端面凸轮相配合;所述限位机构用于限制分纱机构的 位置 ;所述分纱机构将织轴纱车上位于最前端的一根纱顶出;所述夹纱机构使分纱机构顶出的 纱线 绷直;所述送纱机构将分纱机构顶出的纱线推入夹口之中。本发明能将织轴纱车送来的 经纱 快速自动地按序逐根分出,准确地送入下道穿经工序,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约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分纱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22)、电机凸轮轴(17)、上凸轮(1)、中凸轮(3)、下凸轮(5)、端面凸轮(8)、限位机构、分纱机构、夹纱机构和送纱机构;所述上凸轮(1)、中凸轮(3)、下凸轮(5)和端面凸轮(8)自上而下依次固定在凸轮轴(17)上,电机驱动凸轮轴(17)转动;所述限位机构、分纱机构、夹纱机构和送纱机构分别与上凸轮(1)、中凸轮(3)、下凸轮(5)和端面凸轮(8)相配合;所述限位机构用于限制分纱机构的位置;所述分纱机构将织轴纱车上位于最前端的一根纱顶出;所述夹纱机构使分纱机构顶出的纱线绷直;所述送纱机构将分纱机构顶出的纱线推入夹口之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分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上摆杆(2)、限位杆(11)、上柱(12)、扭簧(13)和辅助气缸(24);所述上摆杆(2)的左端部与上凸轮(1)几何合,右端部与固定在机架(22)上的上柱(12)铰接;所述限位杆(11)中部靠后的部位与上柱(12)铰接,限位杆(11)的尾部与辅助气缸(24)的活塞杆铰接;所述扭簧(13)的内圈空套在上柱(12)上,扭簧(13)的一端卡扣在限位杆(11)上,另一端固定在上摆杆(2)的右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分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的上柱(12)外部套有上柱套(12-1);所述扭簧(13)的内圈空套在上柱套(12-1)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分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纱机构包括中摆杆(4)、中柱(16)、分纱杆(23)和盘形扭簧(31);所述中摆杆(4)与中凸轮(3)几何锁合,中摆杆(4)中部与固定在机架(22)上的中柱(16)铰接;所述分纱杆(23)与中摆杆(4)右侧端部通过分纱杆铰接柱(23-2)铰接,分纱杆(23)的前端部设有分纱凹槽(23-1);所述盘形扭簧(31)中心端固定在分纱杆铰接柱(23-2)上,盘形扭簧(31)的最外圈头部固定在分纱杆(23)上,在盘形扭簧(31)扭矩作用下,分纱杆(23)有顺时针绕分纱杆铰接柱(23-2)中心转动的趋势;所述分纱杆(23)上部右侧面与限位杆(11)前端的左侧面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分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纱机构还包括分纱杆压簧(32)和螺母(34);所述分纱杆压簧(32)套在分纱杆铰接柱(23-2)上,并位于分纱杆(23)上部;所述螺母(34)设置在分纱杆铰接柱(23-2)的顶部,用于调节分纱杆压簧(32)的压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分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纱机构还包括纱线压力检测传感器(29);所述纱线压力检测传感器(29)设置在分纱杆(23)运动左右位置附近的机架(22)的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分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纱机构还包括纱线位置检测传感器(33);所述纱线位置检测传感器(33)安装在机架(22)上,并位于分纱机构的纱线入口处。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分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纱机构包括下摆杆(6)、横杆柱(14)、下柱(15)、纵杆(25)、横杆(26)和T型杆(27);所述下摆杆(6)与下凸轮(5)几何锁合,中部与固定在机架(22)上的下柱(15)铰接;所述下摆杆(6)的右端为L形臂(6-1),该L形臂(6-1)的短臂与纵杆(25)的一端铰接,纵杆(25)的另一端与横杆(26)的左端铰接,横杆(26)的右端与T型杆(27)的竖杆铰接;所述横杆(26)的中部偏右处与固定在机架(22)上的横杆柱(14)铰接;所述T型杆(27)与机架(22)构成移动副,在下摆杆(6)的带动下,T型杆(27)的横杆与下摆杆(6)的L形臂(6-1)作相向或相背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自动分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纱机构包括送纱推杆(7)、推纱杆柱(9)、推纱杆(10)、送纱杆(18)、受力杠杆(19)、丝(21)、送纱杆拉簧(28)和送纱推杆柱(30);所述送纱推杆(7)头部与固定在机架(22)上的送纱推杆柱(30)铰接;所述送纱推杆(7)的中部安装有送纱推杆滚轮(7-1),送纱推杆滚轮(7-1)与端面凸轮(8)的上端面槽几何锁合;所述端面凸轮(8)驱动送纱推杆(7)的尾部作左右横向运动;
所述送纱杆(18)与机架(22)滑动连接构成移动副,并位于分纱杆(23)的下部;所述分纱杆(23)取纱后前行到最前端位置时纱线(20)所处的位置与送纱杆(18)上的纱钩(18-2)的内侧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送纱杆拉簧(28)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机架(22)和送纱杆(18)上;所述送纱杆(18)的上表面中部设有矩形锁(18-1);所述推纱杆(10)与固定在机架(22)上的推纱杆柱(9)铰接,推纱杆(10)左端安装有推纱杆滚轮(10-1),推纱杆滚轮(10-1)与端面凸轮(8)的下端面槽几何锁合;所述受力杠杆(19)的转动轴与位于其上部的机架(22)形成转动副,受力杠杆(19)的左端设有锁钩(19-1),右端弯曲成凸型的受力条(19-2);所述钢丝(21)的一端固定在受力杠杆(19)的转动轴上,另一端固定在机架(22)上。

说明书全文

一种自动分纱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分纱机。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的分纱是由人工来完成的。两位工人对面而坐,凭视觉将织轴上的数千根纱线按序逐根分出,再进行穿经。劳动强度大、视觉易疲劳、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分纱机,降低劳动强度,节约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0004]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分纱机,包括机架电机凸轮轴、上凸轮、中凸轮、下凸轮、端面凸轮、限位机构、分纱机构、夹纱机构和送纱机构;所述上凸轮、中凸轮、下凸轮和端面凸轮自上而下依次固定在凸轮轴上,电机驱动凸轮轴转动;所述限位机构、分纱机构、夹纱机构和送纱机构分别与上凸轮、中凸轮、下凸轮和端面凸轮相配合;所述限位机构用于限制分纱机构的位置;所述分纱机构将织轴纱车上位于最前端的一根纱顶出;所述夹纱机构使分纱机构顶出的纱线绷直;所述送纱机构将分纱机构顶出的纱线推入夹口之中。
[0005] 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上摆杆、限位杆、上柱、扭簧和辅助气缸;所述上摆杆的左端部与上凸轮几何合,右端部与固定在机架上的上柱铰接;所述限位杆中部靠后的部位与上柱铰接,限位杆的尾部与辅助气缸的活塞杆铰接;所述扭簧的内圈空套在上柱上,扭簧的一端卡扣在限位杆上,另一端固定在上摆杆的右端。
[0006] 所述限位机构的上柱外部套有上柱套;所述扭簧的内圈空套在上柱套上。
[0007] 所述分纱机构包括中摆杆、中柱、分纱杆和盘形扭簧;所述中摆杆与中凸轮几何锁合,中摆杆中部与固定在机架上的中柱铰接;所述分纱杆与中摆杆右侧端部通过分纱杆铰接柱铰接,分纱杆的前端部设有分纱凹槽;所述盘形扭簧中心端固定在分纱杆铰接柱上,盘形扭簧的最外圈头部固定在分纱杆上,在盘形扭簧扭矩作用下,分纱杆有顺时针绕分纱杆铰接柱中心转动的趋势;所述分纱杆上部右侧面与限位杆前端的左侧面接触
[0008] 所述分纱机构还包括分纱杆压簧和螺母;所述分纱杆压簧套在分纱杆铰接柱上,并位于分纱杆上部;所述螺母设置在分纱杆铰接柱的顶部,用于调节分纱杆压簧的压
[0009] 所述分纱机构还包括纱线压力检测传感器;所述纱线压力检测传感器设置在分纱杆运动左右位置附近的机架的表面。
[0010] 所述分纱机构还包括纱线位置检测传感器;所述纱线位置检测传感器安装在机架上,并位于分纱机构的纱线入口处。
[0011] 所述夹纱机构包括下摆杆、横杆柱、下柱、纵杆、横杆和T型杆;所述下摆杆与下凸轮几何锁合,中部与固定在机架上的下柱铰接;所述下摆杆的右端为L形臂,该L形臂的短臂与纵杆的一端铰接,纵杆的另一端与横杆的左端铰接,横杆的右端与T型杆的竖杆铰接;所述横杆的中部偏右处与固定在机架上的横杆柱铰接;所述T型杆与机架构成移动副,在下摆杆的带动下,T型杆的横杆与下摆杆的L形臂作相向或相背运动。
[0012] 所述送纱机构包括送纱推杆、推纱杆柱、推纱杆、送纱杆、受力杠杆、丝、送纱杆拉簧和送纱推杆柱;所述送纱推杆头部与固定在机架上的送纱推杆柱铰接;所述送纱推杆的中部安装有送纱推杆滚轮,送纱推杆滚轮与端面凸轮的上端面槽几何锁合;所述端面凸轮驱动送纱推杆的尾部作左右横向运动;所述送纱杆与机架滑动连接构成移动副,并位于分纱杆的下部;所述分纱杆取纱后前行到最前端位置时纱线所处的位置与送纱杆上的纱钩的内侧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送纱杆拉簧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机架和送纱杆上;所述送纱杆的上表面中部设有矩形锁;所述推纱杆与固定在机架上的推纱杆柱铰接,推纱杆左端安装有推纱杆滚轮,推纱杆滚轮与端面凸轮的下端面槽几何锁合;所述受力杠杆的转动轴与位于其上部的机架形成转动副,受力杠杆的左端设有锁钩,右端弯曲成凸型的受力条;所述钢丝的一端固定在受力杠杆的转动轴上,另一端固定在机架上。
[0013]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能将织轴纱车送来的经纱快速自动地按序逐根分出,准确地送入下道穿经工序,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约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0014] (2)本发明的分纱、送纱、推纱动作均由布置在同一根凸轮轴上的四个凸轮控制,凸轮轴旋转一周,即完成上述诸动作,结构简单,分纱准确清晰,操作便利。
[0015] (3)本发明的纱线压力检测传感器对每次分纱杆送来的纱线施压在其表面的压力进行检测,若压力值不在预先给定的范围内(如一次送出两根纱),则发出信号,使电机停止工作,等待纠错,有效降低了出错几率。附图说明
[0016]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17]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发明的限位机构和分纱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本发明的夹纱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为本发明的送纱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 附图中的标号为:
[0022] 上凸轮1、上摆杆2、中凸轮3、中摆杆4、下凸轮5、下摆杆6、L形臂6-1、送纱推杆7、送纱推杆滚轮7-1、端面凸轮8、推纱杆柱9、推纱杆10、推纱杆滚轮10-1、限位杆11、上柱
12、上柱套12-1、扭簧13、横杆柱14、下柱15、中柱16、凸轮轴17、送纱杆18、矩形锁块18-1、纱钩18-2、受力杠杆19、锁钩19-1、受力条19-2、纱线20、钢丝21、机架22、分纱杆23、分纱凹槽23-1、分纱杆铰接柱23-2、辅助气缸24、纵杆25、横杆26、T型杆27、送纱杆拉簧28、纱线压力检测传感器29、送纱推杆柱30、盘形扭簧31、分纱杆压簧32、纱线位置检测传感器
33、螺母34。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实施例1)
[0024] 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的自动分纱机,包括机架22、电机、凸轮轴17、上凸轮1、中凸轮3、下凸轮5、端面凸轮8、限位机构、分纱机构、夹纱机构和送纱机构。
[0025] 上凸轮1、中凸轮3、下凸轮5和端面凸轮8自上而下依次固定在凸轮轴17上,电机驱动凸轮轴17转动。限位机构、分纱机构、夹纱机构和送纱机构分别与上凸轮1、中凸轮3、下凸轮5和端面凸轮8相配合。限位机构用于限制分纱机构的位置。分纱机构将织轴纱车上位于最前端的一根纱顶出。夹纱机构使分纱机构顶出的纱线绷直。送纱机构将分纱机构顶出的纱线推入夹口之中。
[0026] 限位机构包括上摆杆2、限位杆11、上柱12、扭簧13和辅助气缸24。上摆杆2的左端部与上凸轮1几何锁合,右端部与固定在机架22上的上柱12铰接。限位杆11中部靠后的部位与上柱12铰接,限位杆11的尾部与辅助气缸24的活塞杆铰接。上柱12外部套有上柱套12-1。扭簧13的内圈空套在上柱套12-1上,扭簧13的一端卡扣在限位杆11上,另一端固定在上摆杆2的右端。
[0027] 分纱机构包括中摆杆4、中柱16、分纱杆23、纱线压力检测传感器29、盘形扭簧31、分纱杆压簧32、纱线位置检测传感器33和螺母34。中摆杆4与中凸轮3几何锁合,中摆杆4中部与固定在机架22上的中柱16铰接。分纱杆23与中摆杆4右侧端部通过分纱杆铰接柱23-2铰接,分纱杆23的前端部设有分纱凹槽23-1。盘形扭簧31中心端固定在分纱杆铰接柱23-2上,盘形扭簧31的最外圈头部固定在分纱杆23上,在盘形扭簧31扭矩作用下,分纱杆23有顺时针绕分纱杆铰接柱23-2中心转动的趋势。分纱杆23上部右侧面与限位杆11前端的左侧面接触。
[0028] 分纱杆压簧32套在分纱杆铰接柱23-2上,并位于分纱杆23上部。螺母34设置在分纱杆铰接柱23-2的顶部,用于调节分纱杆压簧32的压力。
[0029] 纱线压力检测传感器29设置在分纱杆23运动左右位置附近的机架22的表面。纱线位置检测传感器33安装在机架22上,并位于分纱机构的纱线入口处。
[0030] 夹纱机构包括下摆杆6、横杆柱14、下柱15、纵杆25、横杆26和T型杆27。下摆杆6与下凸轮5几何锁合,中部与固定在机架22上的下柱15铰接。下摆杆6的右端为L形臂
6-1,该L形臂6-1的短臂与纵杆25的一端铰接,纵杆25的另一端与横杆26的左端铰接,横杆26的右端与T型杆27的竖杆铰接。横杆26的中部偏右处与固定在机架22上的横杆柱14铰接。T型杆27与机架22构成移动副,在下摆杆6的带动下,T型杆27的横杆与下摆杆6的L形臂6-1作相向或相背运动。
[0031] 送纱机构包括送纱推杆7、推纱杆柱9、推纱杆10、送纱杆18、受力杠杆19、钢丝21、送纱杆拉簧28和送纱推杆柱30。送纱推杆7头部与固定在机架22上的送纱推杆柱30铰接。送纱推杆7的中部安装有送纱推杆滚轮7-1,送纱推杆滚轮7-1与端面凸轮8的上端面槽几何锁合。端面凸轮8驱动送纱推杆7的尾部作左右横向运动。送纱杆18与机架22滑动连接构成移动副,并位于分纱杆23的下部。分纱杆23取纱后前行到最前端位置时纱线20所处的位置与送纱杆18上的纱钩18-2的内侧位于同一直线上。送纱杆拉簧28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机架22和送纱杆18上。送纱杆18的上表面中部设有矩形锁块18-1。
推纱杆10与固定在机架22上的推纱杆柱9铰接,推纱杆10左端安装有推纱杆滚轮10-1,推纱杆滚轮10-1与端面凸轮8的下端面槽几何锁合。受力杠杆19的转动轴与位于其上部的机架22形成转动副,受力杠杆19的左端设有锁钩19-1,右端弯曲成凸型的受力条19-2。
钢丝21的一端固定在受力杠杆19的转动轴上,另一端固定在机架22上。
[0032] 纱车受自身控制系统控制循序前行,进入本实施例的自动分纱机所处位置区域,当分纱机构的纱线位置检测传感器33检测到纱线20到位,发出信号,电机运转,通过同步带驱动凸轮轴17转动。上摆杆2在上凸轮1驱动下,围绕上柱12中心摆动。当上摆杆2逆时针摆动时,扭簧13收紧,扭矩增大,使得限位杆11右摆;当上摆杆2顺时针摆动时,扭簧13放松,限位杆11则左摆。为使限位杆11左右摆动极限位置确定,采用辅助气缸24定位。限位杆11右摆,辅助气缸24的活塞杆回缩;限位杆11左摆,辅助气缸24的活塞杆伸出。
[0033] 中凸轮3驱动中摆杆4绕中柱16摆动,当中摆杆4逆时针摆动时,由上凸轮1和辅助气缸24控制的限位杆11也同步右摆,此时中摆杆4右端的分纱杆23作复合运动:一是在中摆杆4的带动下前行,二是随着限位杆11的右摆而右摆。当分纱杆23运动到右前方纱线20所在位置时,由分纱杆23的分纱凹槽23-1卡住织轴纱车上的位于最前端的一根纱,将其顶出。紧接着限位杆11在辅助气缸24带动下左摆,分纱杆23仍作复合运动:一是在中摆杆4的带动下继续前行,二是随着限位杆11的左摆而左摆,将所分出的纱线20往左前方送,当分纱杆23继续往前时,所送纱线20压到了受力杠杆19右端的受力条19-2,迫使受力杠杆19绕自身转动中心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得其左部的锁钩19-1打开,送纱杆18脱离了锁钩19-1的约束,在拉簧28的拉力作用下左行,同时送纱杆18的纱钩18-2将分纱杆23送来的纱线20勾住,一起带往左运动。在送纱杆18脱扣的同时,推纱杆10在端面凸轮
8驱动下由休止进入前摆状态,当送纱杆18所钩纱线20左行到下道穿经装置的两夹纱片开口之间位置时,推纱杆10恰好摆了过来,将纱线20推入夹口之中。在送纱杆18取走分纱杆23送来的纱线后,中摆杆4随即顺时针摆动,分纱杆23后退回到初始位置。
[0034] 在上述运动发生的同时,下摆杆6的运动是:
[0035] 下摆杆6由下凸轮5带动绕下柱15中心摆动,当下摆杆6顺时针摆动时,下摆杆6的右部L型臂6-1后退,而T型杆27在纵杆25、横杆26的带动下前行,并休止保持一段时间。此时分纱杆23恰好处于左前行状态,其分出的纱线20在下部被下摆杆6的L型臂
6-1和T型杆27横杆夹持绷直,这样就保证了纱线上部以一定的压力施加到受力条19-2上而使受力杠杆19转动。分纱杆23推动纱线20压向受力杠杆19的受力条19-2的同时也压到了紧邻其下的纱线压力检测传感器29上,纱线压力检测传感器29对每次分纱杆23送来的纱线施压在其表面的压力进行检测,若压力值不在预先给定的范围内(如一次送出两根纱),则发出信号,本实施例的分纱机停止工作,等待纠错。当分纱杆23后退的时,下摆杆
6进入逆时针摆动,其右部的L型臂6-1前行,T型杆27在纵杆25、横杆26的带动下后退,松开纱线。分纱杆23退回起始点后,随即在中凸轮3的驱动下进入下一轮分纱动作。与此同时,送纱推杆7在端面凸轮8的驱动下绕转动副中心摆动,其头部驱动送纱杆18右行,当送纱杆18上部的锁块18-1被受力杠杆19的锁钩19-1锁住时,送纱推杆7的头部左摆复位。受力杠杆19在送纱杆18脱扣后的复位由钢丝21来实现。当受力条19-2受力时,受力杠杆19转动,迫使钢丝21弯曲变形;当纱线20被取走压力消失时,钢丝21在弹性力作用下恢复直线状态,并带动受力杠杆19复位。
[0036]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