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用织物和气囊

申请号 CN201480006304.7 申请日 2014-01-27 公开(公告)号 CN104955994A 公开(公告)日 2015-09-30
申请人 东丽株式会社; 发明人 田中伸明; 山田谕;
摘要 本 发明 的课题在于,提供与施加于气囊缝制部的负载相对的网眼偏移量和缝制部强度优异的气囊用织物、以及包含其的气囊。本发明是气囊用织物,其是包含合成 纤维 的织物,其特征在于,织物的恒定载重(98N/30mm的载重)伸长率为1~5%,施加98N/30mm的载重并保持10分钟后,去除载重并放置10分钟时的残留应变率为0.1~1.5%。缝制部强度在纵向、横向均优选为1200N以上。
权利要求

1.气囊用织物,其是包含合成纤维的织物,织物的纵向、横向的利用下述测定方法算出的恒定载重伸长率均为1~5%,织物的纵向、横向的残留应变率均为0.1~1.5%,恒定载重伸长率(EP)(%)=(L2-L1)/L1×100、
残留应变率(ES)(%)=(L3-L1)/L1×100,
此处,
L1:施加1.98N/30mm的初期载重时的标线间距离、
L2:施加98N/30mm的载重并保持10分钟后的标线间距离、
L3:施加98N/30mm的载重并保持10分钟后,去除载重并放置10分钟后,施加
1.98N/30mm的初期载重时的标线间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用织物,其中,缝制部强度在纵向、横向均为1200N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囊用织物,其中,经纱纬纱的总纤度分别为
350~700dtex、单纤维纤度为2.5~7dtex。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用织物,其中,布面覆盖系数为1800~2300。
5.气囊,其是用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用织物构成的。
6.气囊用织物的制造方法,其是使用织机制造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用织物的方法,在整经中,将整经片材张设为40~50gf/根(392~490mN/根)、将轴经片材张力设为70~90gf/根(686~883mN/根)来进行整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囊用织物的制造方法,其中,将织造时的经纱张力设为
100~250gf/根(981~1961mN/根)来进行织造。
8.气囊用织物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权利要求6或7的织造后,具备以20~80℃进行精练加工、进而以110~190℃进行热定形加工的工序。

说明书全文

气囊用织物和气囊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气囊用织物和由其构成的气囊。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作为汽车的乘客安全保护装置的气囊的装配正在快速发展,汽车的前面冲击时的驾驶席用气囊、副驾驶席用气囊、侧面冲击时的内置于座椅中的保护大腿部用气囊、以及沿着侧窗展开的帘式气囊等在汽车中的装配数量逐渐增加。进而,从车辆的小型化和改善安全性的观点出发,期望快速展开,因此有时也将产生用于展开气囊的气体的气体发生器的气体输出功率设定得较高。然而,因快速化而增加气体输出功率会提高袋内压、对气囊内存在的缝制部的负载变大。因此,出现想要减少织物与缝制纱的网眼偏移这一要求。
[0003] 因而,专利文献1提出了使用纤度较低且为200~320dtex、强度高的纱的气囊用织物,并记载了由此能够获得轻量且强度高的织物。另外,还记载了:通过使用低纤度纱,因小型化和轻量化以及表面的平滑化而能够快速展开。
[0004] 另外,专利文献2提出了:通过向织物涂布含有钴颜料的树脂而缝制部强度和滑脱阻力优异的气囊。
[0005] 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5228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96993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然而,该专利文献1中具体公开的织物中,与横向的织物密度相比,纵向的织物密度更大。并且,关于织物的伸长率,纵向、横向的平衡较差,其结果,在使用高温气体的气体发生器时容易产生缝制部的网眼偏移这一点上无法充分满足。
[0007] 专利文献2中提高了气囊的缝制部强度和滑脱阻力,在用于使用了高输出功率气体发生器的气囊时,在对缝制部的网眼偏移产生明显影响的织物伸长率的方面尚不充分,难以直接应用于该用途中。
[0008]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鉴于所述以往的气囊的背景,提供作为气囊用织物的尺寸稳定性优异、保持机械特性、同时在气囊膨胀展开时与施加于气囊缝制部的负载相对的网眼偏移量和缝制部强度优异的气囊用织物、以及包含其的气囊。
[0009]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终于完成了本发明。即,本发明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0010] (1)气囊用织物,其是包含合成纤维的织物,织物的纵向、横向的利用下述测定方法算出的恒定载重伸长率均为1~5%,织物的纵向、横向的残留应变率均为0.1~1.5%。
[0011] 恒定载重伸长率(EP)(%)=(L2-L1)/L1×100残留应变率(ES)(%)=(L3-L1)/L1×100
此处,
L1:施加1.98N/30mm的初期载重时的标线间距离
L2:施加98N/30mm的载重并保持10分钟后的标线间距离
L3:施加98N/30mm的载重并保持10分钟后,去除载重并放置10分钟后,施加
1.98N/30mm的初期载重时的标线间距离。
[0012] 并且,作为优选的方式,本发明由以下技术方案构成。
[0013] (2)前述的气囊用织物,其中,缝制部强度在纵向、横向均为1200N以上。
[0014] (3)前述任一项的气囊用织物,其中,经纱纬纱的总纤度分别为350~700dtex、单纤维纤度为2.5~7dtex。
[0015] (4)前述任一项的气囊用织物,其中,布面覆盖系数为1800~2300。
[0016] 并且,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气囊。
[0017] (5)气囊,其是用前述任一项的气囊用织物构成的。
[0018] 另外,本发明作为气囊用织物的制造方法而由以下技术方案构成。
[0019] (6)气囊用织物的制造方法,其是使用织机制造前述任一项的气囊用织物的方法,在整经中,将整经片材张力设为40~50gf/根(392~490mN/根)、将轴经片材张力(beamer sheet tension)设为70~90gf/根(686~883mN/根)来进行整经。
[0020]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式,本发明由以下技术方案来构成。
[0021] (7)前述气囊用织物的制造方法,其中,将织造时的经纱张力设为100~250gf/根(981~1961mN/根)来进行织造。
[0022] (8)气囊用织物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前述任一项的织造之后,具备以20~80℃进行精练加工进而以110~190℃进行热定形加工的工序。
[0023] 发明的效果用本发明的织物制作气囊时,能够获得与施加于气囊缝制部的负载相对的网眼偏移量、缝制部强度和尺寸稳定性优异的气囊。
附图说明
[0024] 图1是说明使用夹持夹具对缝制部强度测定用的已缝合试验片进行夹持的状态的概念图
[0025] 图2是说明使用卡盘对网眼偏移量测定用的已缝合试验片进行保持的状态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本发明的气囊用织物优选用复丝纱构成。作为形成复丝纱的纤维,例如可以使用聚酰胺系纤维、聚酯系纤维、芳纶系纤维、人造丝系纤维、聚砜系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系纤维等。其中,优选为大量生产性、经济性优异的聚酰胺系纤维、聚酯系纤维。
[0027] 作为聚酰胺系纤维,可列举出例如包含尼龙6、尼龙66、尼龙12、尼龙46、尼龙6与尼龙66的共聚聚酰胺、使聚亚烷基二醇、二羧酸、胺等与尼龙6共聚而成的共聚聚酰胺等的纤维。尼龙6纤维、尼龙66纤维的耐冲击性特别优异,故而优选。
[0028] 另外,作为聚酯系纤维,可列举出例如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的纤维。也可以是包含使作为酸成分的间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己二酸等脂肪族二羧酸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共聚而成的共聚聚酯的纤维。
[0029] 构成复丝纱的纤维还优选含有热稳定剂、抗化剂、光稳定剂、平滑剂、抗静电剂、增塑剂增稠剂、颜料和阻燃剂等。
[0030] 添加抗氧化剂,以便即使长时间、例如10年以上搭载有气囊时也能够维持良好的机械强度。作为抗氧化剂,例如优选为盐。使用铜盐时,作为铜相对于形成纤维的聚合物的的含量,优选为10~300ppm。通过将上述铜的含量设为10ppm以上、优选设为30ppm以上、更优选设为50ppm以上,能够获得耐环境性或耐热老化性的改善效果。另外,通过设为300ppm以下、优选设为200ppm以下、更优选设为100ppm以下,能够防止纺纱时的操作性恶化。
[0031] 本发明的气囊用织物中,从基于纤度、强度、伸长率的纵向卷曲率、横向卷曲率的平衡变得良好的观点出发,优选将相同的复丝纱作为经纱和纬纱。将相同的复丝纱作为经纱和纬纱是指:经纱、纬纱均由同种聚合物形成,经纱、纬纱均具有相同的单纤维纤度,且经纱、纬纱均具有相同的总纤度。同种聚合物是指尼龙66彼此、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彼此等聚合物的主要重复单元共通的聚合物彼此,均聚聚合物与共聚聚合物的组合作为本发明中提及的同种聚合物也是允许的。进而,对于共聚成分的有无、或者将共聚物的结构单元的种类、量也制成相同的组合而言,由于没必要区分经纱和纬纱,因此从生产管理上也是优选的。另外,单纤维纤度相同是指:该纤度之差在经纱、纬纱的纤度之中更小者的5%以内。总纤度相同是指该纤度之差在经纱、纬纱的纤度之中更小者的5%以内。
[0032] 本发明的气囊用织物重要的是,织物的恒定载重伸长率在纵向、横向均为1~5%,进一步优选为4.5%以下。恒定载重伸长率小于5%时,织物的形态稳定性优异、气囊缝制部的网眼偏移量变小。网眼偏移变大时,通过向敞开的间隙中流入高温气体,容易产生袋的破裂。
[0033] 另外,残留应变率为0.1~1.5%也是重要的,优选为0.1%以上,另外优选为1.2%以下。残留应变率小于1.5%时,织物的形态稳定性同样优异、以快速进行展开的袋形状稳定,故而优选。
[0034] 关于本发明的气囊用织物中使用的复丝纱,为了确保气囊所要求的机械特性、尤其是优异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优选将总纤度设为350~700dtex、优选为350~560dtex。通过使用总纤度为350dtex以上的复丝纱,作为气囊用织物容易获得充分的强度,另外,通过制成700dtex以下,作为气囊织物的柔软性变得良好,折叠时的收纳、组装作业性变得良好,故而优选。另外,优选将单纤维纤度设为2.5~7dtex。单纤维纤度进一步优选为2.8dtex以上、进而为3dtex以上。另外,单纤维纤度优选为6.8dtex以下、进而为6.6dtex以下。通过将单纤维纤度设定为上述那样的低范围,能够获得使合成纤维单丝的刚性降低的效果、织物的柔软性提高,故而优选。另外,能够防止合成纤维单丝因从气体发生器中释放出的高温气体的热而发生熔融。
[0035] 作为本发明织物的组织,可例示出平纹组织、斜纹组织、缎纹组织和它们的变化组织、多轴组织等,这些之中,尤其是从尺寸稳定性、机械特性优异、另外质地薄这一观点出发,优选为平纹组织。
[0036] 关于本发明的气囊用织物的织造密度,优选纵向和横向达到平衡,具体而言,织造密度之差优选为纵向、横向之中较小一侧的5%以内、更优选为3%以内,进一步优选为基本相同。
[0037] 本发明的气囊用织物的布面覆盖系数优选为1800~2300、更优选为1850~2260。布面覆盖系数大时容易获得高强度,但织物的单位面积重量变大、容易变得粗硬,因此优选抑制在2300以下。另外,布面覆盖系数变低时,织物的单位面积重量变小、难以降低网眼偏移,因此下限优选为1800。
[0038] 此处,布面覆盖系数是指:将经纱总纤度记作D1(dtex)、将经纱密度记作N1(根/2.54cm)、将纬纱总纤度记作D2(dtex)、将纬纱密度记作N2(根/2.54cm)时,用(D1×0.9)1/2 1/2
×N1+(D2×0.9) ×N2表示。
[0039] 本发明的气囊用织物从轻量性、收纳性的观点出发,厚度优选为0.35mm以下。另2
外,由于相同的理由,其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250g/m以下。最近,尤其是气囊模正在小型化,气囊主体的小型化也成为重要的主题,存在这种要求时,厚度、单位面积重量超过各自的范围时,从折叠时的厚度、重量、柔软性的观点出发,有时无法満足。
[0040] 本发明的气囊用织物的缝制部强度优选为1200N以上、更优选为1250以上。作为上限,从韧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2000以下、更优选为1900以下。缝制部强度为1200N以上时,气囊缝制部的网眼偏移量变小,高温气体难以流入至敞开的间隙中,因此难以发生袋的破裂。另外,关于网眼偏移,优选设为2.0mm以下、进一步优选设为1.5mm以下。
[0041] 关于这些缝制部强度和网眼偏移,利用后述方法进行测定。
[0042] 接着,针对本发明的气囊用织物的优选制造方法,只要能够获得本发明的气囊用织物就没有特别限定,以下进行说明。
[0043] 关于本发明的气囊用织物,首先对前述原材料和纤度的经纱进行整经并赋于织机,并同样地准备纬纱。作为所谓的织机,例如可以使用喷织机、喷气织机和剑杆织机等。其中,为了提高生产率,优选使用较容易进行快速织造的喷水织机。
[0044] 从获得织造性的观点和尺寸稳定性优异的气囊用织物的观点出发,对于整经而言,优选将整经片材张力调整为40~50gf/根(392.4~490.5mN/根)来进行,优选将轴经片材张力调整为70~90gf/根(686.5~882.6mN/根)来进行。通过以该范围进行整经,能够准备会赋予织造性优异、尺寸稳定性优异的织物的经纱束。
[0045] 整经片材张力和轴经片材张力实际上是否达到上述范围可以通过在例如运转中在送出和卷取的中间用张力测定器测定平均一根经纱上施加的张力来确认。
[0046] 另外,为了获得尺寸稳定性优异的气囊用织物,在织造中,优选将经纱张力调整为100gf(981mN)/根以上来进行,更优选为120gf(1177mN)/根以上。作为上限,优选设为
250gf(2452mN)/根以下、更优选设为230gf(2255mN)/根以下。通过将经纱张力设为
100gf/根以上,能够得到使构成织物的复丝纱的纱束中的单纤维间空隙减少、尺寸稳定性优异的气囊用织物。使经纱张力不足100gf/根时,有时织物卷曲产生偏差、无法调整至目标织造密度。
[0047] 作为将经纱张力调整至上述范围内的具体方法,除了调整织机的经纱送出速度之外,还可列举出调整纬纱的打入速度的方法。经纱张力在织造中实际上是否达到上述范围可以通过在例如织机运转中在经纱束与袋辊的中间用张力测定器测定平均一根经纱上施加的张力来确认。
[0048] 织造工序结束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干燥工序中对织物实施干燥处理。干燥温度通常设为80℃以上。设为80℃以上时,干热收缩率小、尺寸稳定性变得良好,在膨胀展开时作为气囊的功能变得良好。
[0049] 另外,干燥工序通常包括1个工序的干燥机,作为所述干燥机,优选使用辊式干燥机、抽吸筒式干燥机。辊式干燥机是指利用热进行干燥的热穿过(hot frow)方式的机械,除了与干燥机内设置的导辊接触之外,不接触任何物质,能够以低张力进行干燥。通过使用这些干燥机,能够将干燥时施加于织物的张力抑制为最小限,因此能够在干燥工序中充分地收缩,能够得到尺寸稳定性优异的织物。
[0050] 接着,优选实施精练、热定形等加工。
[0051] 作为精练加工的精练温度,优选为20~80℃。进一步优选为25~70℃以下。通过设为一定温度以上,能够去除织造后的织物中残留的应变、使复丝纱内的单纤维单丝彼此容易活动、复丝纱相对于织物扁平地铺展,因此能够获得尺寸稳定性优异的气囊用织物。另一方面,通过设为一定温度以下,能够抑制复丝的大幅收缩、获得尺寸稳定性优异的气囊用织物。精练时间优选为5~300秒。
[0052] 在热定形加工中,优选设定为与精练工序同样地去除织造后的织物中残留的形变、能够抑制复丝纱的大幅收缩的热定形温度。具体而言,优选设为110~190℃、更优选为120~190℃。通过设为该范围,能够获得尺寸稳定性优异的气囊用织物。热定形时间优选为
10~300秒。
[0053] 本发明的气囊用织物可以不实施树脂、弹性体的涂覆地用于气囊。另外,本发明的气囊用织物也可以进一步实施树脂、弹性体的涂覆地用于气囊。尤其是,本发明的气囊用织2
物能够以轻量的涂覆来获得不透气性。涂覆本发明织物时,涂覆量优选为5~35g/m左右。
[0054] 作为上述树脂、弹性体,优选具有耐热性、耐寒性、阻燃性,可优选列举出例如有机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酯树脂、氟树脂等。
[0055] 本发明的气囊是将上述气囊用织物缝制成袋状而成的。安装气体发生器等附属机器并使用。本发明的气囊可以用于驾驶席用、副驾驶席用和后部座席用、侧面用气囊等。特别适合用作要求较大束缚力的驾驶席用、副驾驶席用气囊。
[0056] 本发明的气囊用织物和气囊的特征是保持有气囊用织物所要求的优异机械特性,能够提供气囊在膨胀展开时挡住乘客的束缚性能得以提高的气囊。实施例
[0057] 接着,利用实施例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
[0058] [测定方法](1)织物厚度
按照JIS L 1096:2010 8.4,针对试样的不同5处,使用厚度测定机,在23.5kPa的加压下为了使厚度稳定而等待10秒钟后测定厚度,算出平均值。
[0059] (2)单位面积重量按照JIS L 1096:2010 8.3.2,采取3片20cm×20cm的试验片,量取各自的质量(g),
2 2
将其平均值用平均1m的质量(g/m )来表示。
[0060] (3)经纱、纬纱的织密度基于JIS L 1096:2010 8.6.1 A法(JIS法)进行测定。
[0061] 将试样置于平台上,取出不自然的褶皱、张力,针对不同的5处,数出2.54cm之间的经纱和纬纱的根数,算出经纱和纬纱各自的平均值。
[0062] (4)拉伸强力利用JIS K 6404-3:1999 6.试验方法B(条带法),针对纵向和横向各自采取5片试验片。从试验片的两侧去除纱而制成30mm的宽度。用恒速张紧型试验机以夹持间隔150mm、拉伸速度200mm/min拉伸至试验片被切断为止,测定至切断为止的最大载重,针对纵向和横向分别算出平均值。
[0063] (5)断裂伸长率利用JIS K 6404-3:1999 6.试验方法B(条带法),针对纵向和横向各自采取5片试验片。从试验片的两侧去除纱而制成30mm的宽度。在这些试验片的中央部标注100mm间隔的标线。用恒速张紧型试验机以夹持间隔150mm、拉伸速度200mm/min拉伸至试验片被切断为止,读取至切断时的标线间距离,利用下述式算出断裂伸长率,针对纵向和横向分别算出平均值。
[0064] E=[(L-100)/100]×100此处,E:断裂伸长率(%)
L:切断时的标线间距离(mm)。
[0065] (6)撕裂强力基于JIS K 6404-4:1999 6.试验方法B(单舌法(single tongue method)),关于长边
200mm、短边76mm的试验片,在横向、纵向分别采取5个试验片。在试验片的短边中央处,与边垂直地切入长度75mm的切口。用恒速张紧型试验机以夹持间隔75mm、拉伸速度200mm/min撕裂至试验片被撕开,测定此时的撕裂载重。由所得撕裂载重的图表记录线从去除了最初峰的极大点之中依照从大到小的顺序选择3个点,取其平均值。最后针对纵向和横向分别算出平均值。
[0066] (7)恒定载重伸长率基于JIS L 1096:2010 8.16.1 B法(织物的恒定载重法)进行测定。针对纵向和横向,分别从布的两侧去除纱,各采取3片宽度30mm、长度400mm的试验片。将试验片用恒速张紧型试验机以夹持间隔300mm进行固定,在200mm的间隔附加标线,稳稳地施加1.96N的初期载重,测定此时的标线间距离。接着,稳稳地施加98N的载重,测定保持10分钟后的标线间距离,利用下述式算出恒定载重伸长率,针对纵向和横向分别算出平均值。
[0067] EP=(L2-L1)/L1×100此处,EP:恒定载重伸长率(%)
L1:施加初期载重时的标线间距离(mm)
L2:施加98N的载重并保持10分钟后的标线间距离(mm)。
[0068] (8)残留应变率基于JIS L 1096:2010 8.16.2 B法(织物的恒定载重法),针对纵向和横向,分别从宽度的两侧去除纱,各采取3片宽度30mm、长度400mm的试验片,用恒速张紧型试验机以夹持间隔300mm进行固定,在200mm的间隔附加标线,稳稳地施加1.96N的初期载重,测定此时的标线间距离。接着,稳稳地施加98N的载重,保持10分钟后,去除载重并放置10分钟后,施加初期载重并再次测定标线间距离,利用下述式算出残留应变率,针对纵向和横向分别算出平均值。
[0069] ES=(L3-L1)/L1×100此处,ES:残留应变率(%)
L1:施加初期载重时的标线间距离(mm)
L3:施加98N的载重并保持10分钟后,去除载重并放置10分钟后,施加初期载重时的标线间距离(mm)。
[0070] (9)缝制部强度参照图1。纵向和横向分别采取3片宽度100mm、长度170mm的试验片,相对于各试验片的长度方向进行对折,切断折痕,将试验片制成2片。并且,将成为2片的试验片彼此在距离各自的切断端为15mm的部位进行缝合,制成缝制部强度测定用样品1。在进行了树脂涂覆的基布的情况下,将试验片的涂覆面彼此相对地重合。缝制条件为:使用JUKI株式会社制造的双链缝合用缝纫机MH-380、针的编号为#16、尼龙66纤维的上纱1400dtex、下纱
940dtex,将运针数设为3.5针/cm。
[0071] 接着,将缝制部强度测定用样品1的上部用具有表侧夹具和背侧夹具的1组夹具进行把持。缝制部强度测定用样品1的下部也同样地用1组夹具进行把持。2组夹具的间隔A为76mm、夹具的大小在上下均为表侧夹具25mm×25mm、背侧夹具为25mm×51mm。在进行了树脂涂覆的基布的情况下,涂覆面侧出现背侧夹具。图1中,将表侧夹具接触缝制部强度测定用样品1的部分示作表侧夹具接触部2,另外,将背侧夹具所接触的部分示作背侧夹具接触部3。并且,将已缝合缝制部强度测定用样品1在缝痕4的两侧夹紧并安装于拉伸试验机(未图示),以拉伸速度200mm/min进行拉伸,测定切断所需的最大载重,针对纵向和横向的各3片,算出平均值。图1为说明使用夹持夹具对缝制部强度测定用的已缝合试验片进行夹持的状态的概念说明图,将已缝合试验片1的表面5示为背侧、将背面6示为前面。需要说明的是,未图示出夹持夹具。将距离切断端7为15mm处缝合而成的缝痕4的2个纱端8均在离开试验片的部位系住。
[0072] 需要说明的是,夹持夹具使用了JIS L 1096:2010 8.14中规定的夹钳用夹持夹具。
[0073] (10)网眼偏移量采取2片纵向和横向均为7cm宽的样品,将纵向彼此重合(进行了树脂涂覆的基布的情况下,将涂覆面作为内侧),如图2所示那样,将距离端部为10mm的部位进行缝合,制作网眼偏移量测定用样品11(纵向测定用)。缝制条件为:使用JUKI株式会社制造的双链缝合用缝纫机MH-380、针的编号为#16、尼龙66纤维的上纱1400dtex、下纱940dtex,将运针数设为3.5针/cm。
[0074] 另外,采取2片纵向和横向为7cm宽的样品,将横向彼此重合,与上述同样地缝合,制作偏移量测定用样品11(横向测定用)。
[0075] 对于所得网眼偏移量测定用样品11,余出宽度方向B的两端10mm,用50mm宽的卡盘(未图示)在卡盘接触部12的位置在缝痕13的上下进行把持,夹具间隔C设为60mm。并且安装于拉伸试验机(未图示),用比例尺读取以拉伸速度200mm/min施加1274N拉伸力时的缝制部的上下样品的间隙,测定间隙较大的5处,算出其平均值。图2是说明使用卡盘对网眼偏移量测定用的已缝合试验片进行保持的状态的概念说明图,将已缝合样品11的缝痕13示作面前,表示用卡盘12进行保持的状态。将距离端部14为10mm处缝合而成的缝痕13的2个纱端15在两侧均在离开试验片的部位系住。
[0076] [实施例1](经纱・纬纱)
作为经纱・纬纱,由包含尼龙66且具有圆形剖面形状的单纤维纤度为6.53dtex的单纤维72单丝构成,使用了总纤度470dtex且强度8.5cN/dtex、伸长率23%且无捻的合成纤维单丝。
[0077] (整经・卷轴机工序)使用上述经纱,用整经机以整经片材张力50gf(490mN)/根、用卷轴机以轴经片材张力
75gf(735mN)/根制作经纱束。
[0078] (织造工序)使用上述经纱束和上述纬纱,使用喷水织机,织造经纱的织造密度为55根/2.54cm、纬纱的织造密度为55根/2.54cm的织物。将经纱张力调整至180gf(1765mN)/根,将织机转速设为650rpm。
[0079] (精练・定形工序)接着,将该织物在65℃下进行精练,接着使用针链拉幅干燥机在缩幅率0%、超喂率0%的尺寸限制下,以180℃实施1分钟的热定形加工。
[0080] 将所得气囊用织物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如表1所示,该气囊用织物在机械特性优异、恒定载重伸长率、残留应变率、缝制部强度、缝制部网眼偏移方面也具有优异的特性。
[0081] [实施例2](经纱・纬纱)
作为经纱・纬纱,由包含尼龙66且具有圆形剖面形状的单纤维纤度为3.46dtex的单纤维136单丝构成,使用了总纤度470dtex且强度8.5cN/dtex、伸长率23%且无捻的合成纤维单丝。
[0082] (整经・卷轴机工序)使用上述经纱,用整经机以整经片材张力50gf(490mN)/根、用卷轴机以轴经片材张力
75gf(735mN)/根制作经纱束。
[0083] (织造工序)使用上述经纱束和纬纱,使用喷水织机,织造经纱的织造密度为55根/2.54cm、纬纱的织造密度为55根/2.54cm的织物。将经纱张力调整至180gf(1765mN)/根、将织机转速设为650rpm。
[0084] (精练・定形工序)接着,将该织物在65℃下进行精练,接着使用针链拉幅干燥机在缩幅率0%、超喂率0%的尺寸限制下,以180℃实施1分钟的热定形加工。
[0085] 将所得气囊用织物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如表1所示,该气囊用织物在机械特性优异、恒定载重伸长率、残留应变率、缝制部强度、缝制部网眼偏移方面也具有优异的特征。
[0086] [实施例3](经纱・纬纱)
作为经纱・纬纱,由包含尼龙66且具有圆形剖面形状的单纤维纤度为6.53dtex的单纤维72单丝构成,使用了总纤度470dtex且强度8.5cN/dtex、伸长率23%且无捻的合成纤维单丝。
[0087] (整经・卷轴机工序)使用上述经纱,用整经机以整经片材张力40gf(392mN)/根、用卷轴机以轴经片材张力
75gf(735mN)/根制作经纱束。
[0088] (织造工序)使用上述经纱束和纬纱,使用喷水织机,织造经纱的织造密度为46根/2.54cm、纬纱的织造密度为46根/2.54cm的织物。将经纱张力调整至100gf(981mN)/根、将织机转速设为700rpm。
[0089] (精练・定形工序)接着,将该织物在65℃下进行精练,接着使用针链拉幅干燥机在缩幅率0%、超喂率0%的尺寸限制下,以120℃实施1分钟的热定形加工。
[0090] (涂覆工序)2
接着,利用浮刀涂布机以表面附着量达到20g/m的方式对该织物涂覆粘度为50Pa・s(50,000cP)的无溶剂系有机硅树脂后,以190℃进行1分钟硫化处理,得到气囊用织物。
[0091] 将所得气囊用织物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如表1所示,该气囊用织物在机械特性优异、恒定载重伸长率、残留应变率、缝制部强度、缝制部网眼偏移方面也具有优异的特征。
[0092] [实施例4](经纱・纬纱)
作为经纱・纬纱,由包含尼龙66且具有圆形剖面形状的单纤维纤度为3.46dtex的单纤维136单丝构成,使用了总纤度470dtex且强度8.5cN/dtex、伸长率23%且无捻的合成纤维单丝。
[0093] (整经・卷轴机工序)使用上述经纱,用整经机以整经片材张力45gf(441mN)/根、用卷轴机以轴经片材张力
75gf(735mN)/根制作经纱束。
[0094] (织造工序)使用上述经纱束和纬纱,使用喷水织机,织造经纱的织造密度为51根/2.54cm、纬纱的织造密度为51根/2.54cm的织物。将经纱张力调整至190gf(1863mN)/根、将织机转速设为660rpm。
[0095] (精练・定形工序)接着,将该织物在65℃下进行精练,接着使用针链拉幅干燥机在缩幅率0%、超喂率0%的尺寸限制下,以180℃实施1分钟的热定形加工。
[0096] (涂覆工序)2
接着,利用浮刀涂布机以表面附着量达到15g/m的方式对该织物涂覆粘度50Pa・s(50,000cP)的无溶剂系有机硅树脂后,以190℃进行1分钟硫化处理,得到气囊用织物。
[0097] 将所得气囊用织物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如表1所示,该气囊用织物在机械特性优异、恒定载重伸长率、残留应变率、缝制部强度、缝制部网眼偏移方面也具有优异的特征。
[0098] [实施例5](经纱・纬纱)
作为经纱・纬纱,由包含尼龙66且具有圆形剖面形状的单纤维纤度为6.53dtex的单纤维72单丝构成,使用了总纤度470dtex且强度8.5cN/dtex、伸长率23%且无捻的合成纤维单丝。
[0099] (整经・卷轴机工序)使用上述经纱,用整经机以整经片材张力50gf(490mN)/根、用卷轴机以轴经片材张力
75gf(735mN)/根制作经纱束。
[0100] (织造工序)使用上述经纱束和纬纱,使用喷水织机,织造经纱的织造密度为55根/2.54cm、纬纱的织造密度为55根/2.54cm的织物。将经纱张力调整至190gf(1863mN)/根、将织机转速设为660rpm。
[0101] (精练・定形工序)接着,将该织物在65℃下进行精练,接着使用针链拉幅干燥机在缩幅率0%、超喂率0%的尺寸限制下,以180℃实施1分钟的热定形加工。
[0102] (涂覆工序)2
接着,利用浮刀涂布机以表面附着量达到20g/m的方式对该织物涂覆粘度50Pa・s(50,000cP)的无溶剂系有机硅树脂后,以190℃进行1分钟硫化处理,得到气囊用织物。
[0103] 将所得气囊用织物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如表1所示,该气囊用织物在机械特性优异、恒定载重伸长率、残留应变率、缝制部强度、缝制部网眼偏移方面也具有优异的特征。
[0104] [表1]。
[0105] [比较例1](经纱・纬纱)
作为经纱・纬纱,由包含尼龙66且具有圆形剖面形状的单纤维纤度为6.53dtex的单纤维72单丝构成,使用了总纤度470dtex且强度8.5cN/dtex、伸长率23%且无捻的合成纤维单丝。
[0106] (整经・卷轴机工序)使用上述经纱,用整经机以整经片材张力35gf(343mN)/根、用卷轴机以轴经片材张力
60gf(588mN)/根制作经纱束。
[0107] (织造工序)使用上述经纱束和纬纱,使用喷水织机,织造经纱的织造密度为43根/2.54cm、纬纱的织造密度为43根/2.54cm的织物。将经纱张力调整至100gf(981mN)/根、将织机转速设为700rpm。
[0108] (精练・定形工序)接着,将该织物在65℃下进行精练,接着使用针链拉幅干燥机在缩幅率0%、超喂率0%的尺寸限制下以120℃实施1分钟的热定形加工。
[0109] 将所得气囊用织物的评价结果示于表2。如表2所示,该气囊用织物在恒定载重伸长率、残留应变率、缝制部强度、缝制部网眼偏移方面差。
[0110] [比较例2](经纱・纬纱)
作为经纱・纬纱,由包含尼龙66且具有圆形剖面形状的单纤维纤度为6.53dtex的单纤维72单丝构成,使用了总纤度470dtex且强度8.5cN/dtex、伸长率23%且无捻的合成纤维单丝。
[0111] (整经・卷轴机工序)使用上述经纱,用整经机以整经片材张力35gf(343mN)/根、用卷轴机以轴经片材张力
65gf(637mN)/根制作经纱束。
[0112] (织造工序)使用上述经纱束和纬纱,使用喷水织机,织造经纱的织造密度为52根/2.54cm、纬纱的织造密度为48根/2.54cm的织物。将经纱张力调整至80gf(785mN)/根、将织机转速设为
650rpm。
[0113] (精练・定形工序)接着,将该织物在65℃下进行精练,接着使用针链拉幅干燥机在缩幅率0%、超喂率0%的尺寸限制下,以180℃实施1分钟的热定形加工。
[0114] 将所得气囊用织物的评价结果示于表2。如表2所示,该气囊用织物的机械特性优异,但在横向的恒定载重伸长率、横向的残留应变率、横向的缝制部强度方面差。
[0115] [比较例3](经纱・纬纱)
作为经纱・纬纱,由包含尼龙66且具有圆形剖面形状的单纤维纤度为3.46dtex的单纤维136单丝构成,使用了总纤度470dtex且强度8.5cN/dtex、伸长率23%且无捻的合成纤维单丝。
[0116] (整经・卷轴机工序)使用上述经纱,用整经机以整经片材张力50gf(490mN)/根、用卷轴机以轴经片材张力
75gf(735mN)/根制作经纱束。
[0117] (织造工序)使用上述经纱束和纬纱,使用喷水织机,织造经纱的织造密度为55根/2.54cm、纬纱的织造密度为55根/2.54cm的织物。将经纱张力调整至180gf(1765mN)/根、将织机转速设为650rpm。
[0118] (精练・定形工序)接着,将该织物在80℃下进行精练,接着使用针链拉幅干燥机在缩幅率0%、超喂率0%的尺寸限制下,以80℃实施1分钟的热定形加工。
[0119] 将所得气囊用织物的评价结果示于表2。如表2所示,该气囊用织物的机械特性优异,但残留应变率差。
[0120] [比较例4](经纱・纬纱)
作为经纱・纬纱,由包含尼龙66且具有圆形剖面形状的单纤维纤度为3.46dtex的单纤维136单丝构成,使用了总纤度470dtex且强度8.5cN/dtex、伸长率23%且无捻的合成纤维单丝。
[0121] (整经・卷轴机工序)使用上述经纱,用整经机以整经片材张力40gf(392mN)/根、用卷轴机以轴经片材张力
75gf(735mN)/根制作经纱束。
[0122] (织造工序)使用上述经纱束和纬纱,使用喷水织机,织造经纱的织造密度为46根/2.54cm、纬纱的织造密度为46根/2.54cm的织物。将经纱张力调整至30gf(294mN)/根、将织机转速设为
700rpm。
[0123] (精练・定形工序)接着,将该织物在100℃下进行精练,接着使用针链拉幅干燥机在缩幅率0%、超喂率0%的尺寸限制下,以100℃实施1分钟的热定形加工。
[0124] (涂覆工序)2
接着,用浮刀涂布机以表面附着量达到20gf/m的方式对该织物涂覆粘度50Pa・s(50,
000cP)的无溶剂系有机硅树脂后,以190℃进行1分钟硫化处理,得到气囊用织物。
[0125] 将所得气囊用织物的评价结果示于表2。如表2所示,该气囊用织物的机械特性优异,但残留应变率差。
[0126] [表2]。
[0127] 产业利用性基于本发明的气囊用织物保持有气囊用织物所要求的优异特性。另外,本发明的气囊用织物可特别适用于驾驶席用、副驾驶席用、侧面冲击用侧面气囊和帘式气囊等。
[0128] 附图标记说明1.缝制部强度测定用样品
2.表侧夹具接触部
3.背侧夹具接触部
4.缝痕
5.表面
6.背面
7.切断端
8.纱端
11.网眼偏移量测定用样品
12.卡盘接触部
13.缝痕
14.切断端
15.纱端
A.夹持间隔
B.宽度方向
C.夹持间隔。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