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装置的运行方法

申请号 CN03806479.0 申请日 2003-03-18 公开(公告)号 CN1643196A 公开(公告)日 2005-07-20
申请人 索若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卡尔-赫恩茨·布鲁斯; 卡尔·克尔兹; 奥利弗·费格尔;
摘要 本 发明 一种 纺纱 装置的运行方法,该纺纱装置具有一个以高转速转动的离心纺纱件以及一个插入离心纺纱件里的导纱管,该导纱管具有一个可移动地安置在导纱管上的重绕筒管,其中,该导纱管相对离心纺纱件执行一个往复运动行程和向下进行一个 叠加 的步进运动,此外,一个具有管纱卷绕的 纱线 卷装被堆叠在离心纺纱件的内壁上。本发明规定,不仅在一次正常纺纱过程结束时,而且在纺纱过程里的断纱时,如此控制导纱管的驱动机构,即导纱管的最后的往复运动向上一直进行到一个重绕 位置 ,该重绕位置总是由往复运动行程的最底下的死点来规定,随后,重绕筒管在导纱管上降低一段预定路程,从而开始进行一个重绕过程,并且在重绕过程结束后,导纱管移入一个被固定的下位置并进而使所形成的管纱移入一个确定的落筒位置。
权利要求

1、一种纺纱装置的运行方法,该纺纱装置具有一个以高转速转动的 离心纺纱件以及一个插入离心纺纱件里的导纱管,该导纱管具有一个可 移动地安置在其上的重绕筒管,其中,该导纱管相对离心纺纱件执行一 个往复运动行程和向下进行一个叠加的步进运动,此外,一个具有管纱 卷绕的纱线卷装被堆叠在离心纺纱件的内壁上,其特征在于,不仅在一 次正常纺纱过程结束时,而且在纺纱过程里的断纱时,如此控制导纱管 的驱动机构,即导纱管的最后的往复运动向上一直进行到一个重绕位置, 该重绕位置总是由往复运动行程的最下方死点来规定,随后,重绕筒管 在导纱管上降低一段预定路程,从而开始进行一个重绕过程,并且在重 绕过程结束后,导纱管移入一个被固定的下位置并进而使所形成的管纱 移入一个确定的落筒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在一次正常纺纱过 程结束时,重绕筒管的降低速度与由导纱管的往复运动规定的纱线垂直 退绕速度协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导纱管移向重绕位置的 往复运动以这样的往复运动速度来完成,即该速度明显低于在纺纱过程 中常见的往复运动速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导纱管移向重绕位置的 往复运动以正常的往复运动速度进行,导纱管随后停留在重绕位置区域 里并且随后延缓时间地进行重绕筒管的进给以便开始重绕作业。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导纱管移向重绕位置的 往复运动以常见的往复运动速度进行,导纱管随后在重绕位置区域里进 行几次附加的短暂往复行程,随后延缓时间地进行重绕筒管的进给以便 开始重绕作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重绕筒管降低一段距 离,在这段距离里考虑了纱线卷装的卷绕锥面的高度、重绕筒管的停顿 距离以及未绕有纱线的下重绕筒管端的长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这段距离具有最好约为 50毫米的长度。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重绕筒管降低到这样 的程度,即重绕筒管的下边缘与纱线卷装的卷绕锥面的下边缘总是具有 一个恒定的且确定重绕筒管的下自由筒管端的长度的距离。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重绕筒管降低到这样 的程度,即下自由筒管端的长度约为15毫米。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此选择纱线卷装的长 度,即它最佳地协调于离心纺纱件的可用内部长度,其中,同时尽量缩 短了重绕筒管的所需长度。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一个纱线卷装, 它的最大长度等于离心纺纱件的内部长度减去两个端侧安全距离。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端侧安全距离的长度 均约为5毫米。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这样一个重绕筒 管,即它的长度由纱线卷装的最大长度加上两个端侧的自由筒管端来得 到。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导纱管的往复运动速度、 检测断纱的传感器的反应时间和重绕筒管的停顿距离相互协调。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如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纺纱装置的运行方法。

背景技术

在离心纺纱当中,首先,借助牵伸装置把喂入材料如储备在条筒中 的纤维条子或者安置在粗纱筒子上的粗纱牵伸到所需支数,随后,通过 可轴向移动地支撑的导纱管将它们送入一个以高转速转动的离心纺纱件 中。此时,由导纱管口出来的经牵伸的喂入材料在形成纱线脚的情况下 贴在离心纺纱件的内壁上并且被其带动。就是说,纤维材料通过离心纺 纱件的转动而获得加捻,结果形成了纱线。因加捻而形成的纱线在纺纱 过程中通过可轴向移动地支撑的导纱管被堆叠在离心纺纱件的内壁上并 且在那里构成纱线卷装,纱线卷装也被称为纱饼。
在所谓的单级纺纱中,喂入材料的供应速度和离心转速如此相互协 调,即以纱饼形式堆叠的纱线已具有其整个捻度并且在一个随后的工序 中能被卷绕到最好在导纱管上准备好的重绕筒管上。在重绕过程中形成 的管纱随后被落出并且随后在一个在生产过程中接在后面的络筒机中与 其它的管纱一起被络成大体积的交叉卷绕筒子。
在这里,已知的离心式纺纱装置例如可能在其离心纺纱件的形状方 面是明显不一样的。
DE19802656A1例如公开了一种离心式纺纱装置,它具有一个管状的 即朝上下敞开的离心纺纱件。一个导纱管从上方进入该离心纺纱件里, 在导纱管上,可移动地准备好一个重绕筒管。在这里,离心纺纱件通过 永磁体轴承来支撑并且通过一个电磁驱动机构被驱动。电磁驱动机构在 这样的管状离心纺纱件中通常设置在轴承之间。
此外,例如由DE4206031C2、DE4426897A1或DE4236376A1公开了一些 离心式纺纱装置,它们具有一个所谓的离心纺纱罐。
在这些已知的离心式纺纱装置里,导纱管穿过离心罐颈部并且可以 象过去那样往复运动并同时沿轴向移向下离心罐开口。重绕筒管在这样 的离心式纺纱装置中通过靠下的离心罐开口进入离心纺纱罐中。由于这 样的离心纺纱罐只能从下面接近,所以,必须确保堆叠在离心纺纱罐内 壁上的纱饼能随时接近,即不仅在纺纱过程的断纱之后,而且在重绕过 程的卷装中断后都能接近,并都能落筒。
因此,例如如DE4236376A1或DE4426897A1的图所示的那样,在这样 的离心纺纱罐中,通常加工的是粗纱卷。就是说,借助导纱管堆叠在离 心纺纱罐内壁上的纱饼具有象粗纱筒子类型的卷绕。尽管这样的粗纱卷 由于其结构而是有利的,即它在重绕过程的卷装中断后或在纺纱过程中 断纱后始终能接近,但制造出的管纱给随后的工序通常带来了困难,因 为后续的交叉卷绕筒子自动络筒机原则上是为加工环锭纺成管纱而设计 的。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任务是改进离心式纺纱装置的运行方 法,它确保了,不仅在纺纱过程里的断纱后的情况下,而且在重绕过程 里的卷装中断的情况下,都能制造并落出纱线卷装,纱线卷装随后能通 过交叉卷绕筒子自动络筒机来顺利地继续加工。
根据本发明,通过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来完成该任务。
本发明的有利的实施形式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在这里,本发明的方法尤其具有以下优点,即可靠地避免了尤其在 纺纱过程里的断纱之后不小心截住纱纤维并由此不受控制地起动一个重 绕过程,这是因为,不受控制地起动的重绕过程至少造成不可用的管纱, 甚至造成离心式纺纱装置受损。另外,卷绕在重绕筒管上的纱线卷装与 开始重绕过程的时刻无关地总是在重绕筒管上处于一个规定的位置,这 尤其就随后在交叉卷绕筒子自动络筒机的整理站中继续加工管纱来说是 非常有利的。
此外,在有利的实施形式中,如权利要求2所述地规定了,重绕筒管 为了起动一个重绕过程而以进给速度下降,该进给速度与呈纱饼状堆叠 的纱线的垂直退绕速度是协调的。就是说,该重绕筒管的进给速度大于 该纱线的垂直退绕速度。这样一来就保证了,纱饼可在一个随后的工序 里重新退绕地被完全卷绕到重绕筒管上。
在这里,纱线的垂直退绕速度可按照不同方式通过导纱管的往复运 动来控制。
例如,在一个优选的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施例中规定了,导纱管移 入重绕位置是以这样的往复运动速度进行的,即该往复运动速度明显低 于在正常纺纱过程中的导纱管的往复运动速度。与所出现的重绕筒管的 快速进给有关地,由此保证了纱线卷装在达到预定的纱线体积时即在正 常的纺纱过程结束后从一开始就有规律地被卷绕到重绕筒管上。
通过相应地使导纱管移入重绕位置来影响纱线的垂直退绕速度的替 换可行方式在权利要求4或5中描述了。
例如根据权利要求4规定了,导纱管以“正常的”往复运动速度移入 重绕位置并随后略微停留在该位置上。就是说,重绕筒管的进给延迟起 动。
延迟起动重绕筒管的进给也在权利要求5所述的实施例中给出了。在 这里,导纱管也首先以“正常的”往复运动速度移入重绕位置,但在该 区域里进行几次短暂的往复行程。在这里,这些短暂的往复行程对纱线 堆叠产生积极作用,就是说,堆叠的纱线层可以很好地退绕。
此外,在有利的实施例中规定了,重绕筒管在移入重绕位置时移动 了一段路程,这段路程如权利要求6所述地包括纱线卷装的卷绕锥面的高 度、重绕筒管的停顿距离以及无卷绕纱线的重绕筒管端的长度。
如权利要求7所述,重绕筒管为开始重绕过程而经过的这段路程有利 地约等于50毫米。如上所述,这50毫米是由重绕筒管的所谓停顿距离、 纱线卷装的卷绕锥面的高度以及空闲的未绕有纱线的筒管端的长度得 出。就是说,在约50毫米的筒管行程的情况下,不仅可以获得固定不动 的重绕筒管相对转动的纱线脚的足够大的安全距离,而且保证了空闲的 筒管端,从而在随后的工序中始终容易操作管纱。这样构成的管纱不仅 能通过内夹纱头来操作,而且能通过外夹纱头来操作。还保证了,纱线 卷装可以完好地被卷绕到重绕筒管上,从而在最大限度地利用离心纺纱 件的内部长度的情况下,能尽可能缩短重绕筒管的筒管长度。
如权利要求8所述,作为开始筒管进给的初始位置,总是从纱线卷装 的卷绕锥面的下边缘开始,这个下边缘由往复运动行程的最下方死点来 定。这样就保证了,纱线卷装在卷绕到重绕筒管上后与卷绕锥面形状无 关或与开始重绕过程的时刻无关并因而与堆叠在离心纺纱件里的纱线卷 装的尺寸无关地在重绕筒管上总处于同一位置上。就是说,在重绕筒管 的下边缘和在重绕筒管上的管纱卷绕起点之间的距离总是恒定的并且例 如如上所述并如权利要求9所述地最好约等于15毫米。
如权利要求10-13所述,纱线卷装的长度这样选择,即离心纺纱件的 可用内部长度能得到最佳利用,其中,重绕筒管的长度被尽量缩短。这 样一来,离心式纺纱装置被整体构造成结构紧凑的小巧的结构单元。此 外,纱线卷装的最大长度由离心纺纱件的可用内部长度减去例如为5毫米 的端侧安全距离的两倍而得到。
此外,该安全距离首先保证了纱饼可靠地堆叠在离心纺纱件的内壁 上。重绕筒管的最小长度相应地由纱线卷装的最大长度加上两个空闲的 未绕有纱线的筒管端长度来得到。
此外,为了在出现断纱时避免导纱管或重绕筒管抓住纱纤维并且可 能同时不可控制地起动一个重绕过程,如权利要求14所述地规定了,导 纱管的往复运动速度与检测断纱的传感器的反应时间相互协调。就是说, 传感器的反应时间必须这样来定,即要保证在断纱时导纱管已完成一次 朝向重绕位置的往复运动,随后重绕筒管的下端到达断纱区。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它细节可以从以下结合附图说明的实施例中得到,其中:
图1以侧视图表示如被用于实施本发明方法的离心式纺纱装置;
图2A-2E表示在正常纺纱过程结束时的纱线卷装卷绕的一些步骤;
图3A-3E表示在纺纱过程中出现断纱后的纱线卷装卷绕的一些步骤;
图4A-4C结合路程/时间曲线表示导纱管移入重绕位置的过程的各变 型方案。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意表示一个离心式方式装置1的第一实施例,它例如可被有利 地用于执行本发明的方法。
在这里,离心式纺纱装置1具有一个成所谓的离心纺纱罐形式的离心 纺纱件3。
在纺纱罩2里转动的离心纺纱件3支撑在轴承4中并通过一个电磁驱 动机构5被单台电机驱动。在所示实施例里,轴承4被构造成磁性轴承且 最好是永磁体轴承的形式。
如图1所示,离心纺纱罐的颈部被一个可往复运动的并同时能向下轴 向移动的导纱管7穿过。可移入离心纺纱件3里的导纱管7为此与一个在这 些图中只示意表示的驱动机构8相连。导纱管7执行往复运动行程30,就 是说,导纱管7总是在上、下死点24A、24B之间往复运动并同时轴向移动。 在导纱管7上,可移动地支撑着一个重绕筒管9,该重绕筒管例如与一个 围绕导纱管7的并可按规定来控制的气动缸10的空心活塞杆连接。重绕筒 管9在正常纺纱过程里通过气动缸10与导纱管7有关地被固定在一个静止 位置33上并且可以移入一个重绕位置34,以便起动重绕过程,这在以后 将详细加以描述。
不过,代替离心纺纱罐,离心式纺纱装置1也可以如图2A、2B和图3A、 3B所示地具有一个管状离心纺纱件3。这样的实施例也具有一个导纱管7, 它从上方进入管状离心纺纱件3里。在导纱管7上,如众所周知的那样, 可移动地安置有一个重绕筒管9。重绕筒管9在这里处于其静止位置33地 定位在导纱管7上,因而,重绕筒管9的下边缘11相对导纱管7的口12略微 回缩。这个以下被称为筒管停顿距离21的间距最好约为5毫米。
此外,离心式纺纱装置1的两个实施例具有一个用于探测断纱的传感 器13或13A以及一个用于起动外部卷绕过程的纱线开散部14。传感器13或 13A各自通过一条信号线20或20A与一个纺纱位置固有的控制器19连接。 根据实施例的不同,传感器13或是安置在牵伸装置6的下方并监测运行的 喂入材料18,或是传感器13A如虚线所示地安置在离心纺纱件3的下面并 因而监测转动的纱线脚28的运行。在这样的情况下,传感器13A例如成光 扫描器的形式。
此外,设有一个用于在外部起动一个卷绕过程的纱线开散部14。纱 线开散部14例如在纺纱过程里的一次断纱后或在重绕过程里的一次卷装 中断后投入使用并具有一个驱动机构23,该驱动机构能够实现纱线开散 部14平行于离心纺纱件内壁25地移动。此外,纱线开散部14具有一个可 调整到纱线卷装15的卷绕锥面22上的刀刃16以及一个在轴向上嵌在刀刃 16上方的导纱轮廓部17。
在离心纺纱件3的上方,分别设有一个纤维条子牵伸装置如牵伸装置 6。或是从一个(未示出的)条筒中给牵伸装置6供应纤维条子,或是从 一个(也未示出的)粗纱筒子中为牵伸装置6供应粗纱。经过相应牵伸的 喂入材料18此时最好通过传感器13以及导纱管7被引入离心纺纱件3的内 部,在这里,它在形成转动的纱线脚28的情况下贴在转动的离心纺纱件3 的内壁25上并同时获得加捻。
由于加捻而形成的纱线通过导纱管7被定位到离心纺纱件3的内壁25 上,结果,出现了规定的纱线卷装,即所谓的纱饼15。在获得起始于离 心纺纱件3底面26区域里的纱线卷装15的过程中,导纱管7通过驱动机构8 上下振动移动。同时,导纱管7通过驱动机构8连续地降向离心件开口27。 纺成的纱线由此按照所谓的管纱卷绕的形式被堆叠在离心纺纱件3的内 壁25上。如果纱线卷装15已经达到预定的尺寸,或者如果在纺纱过程里 出现断纱,则根据本发明,按照以下的方法来起动一个重绕作业:
在正常纺纱结束时,图2A-2E所示的方法结束,而在纺纱过程里的断 纱时,图3A-3E所示的方法开始起用。
在正常纺纱结束时,纱线卷装15的最后一个纱线层总是这样被堆叠 起来,即导纱管7从图2A所示的在纱线卷装15的卷绕锥面22的下边缘29区 域里的位置移向往复运动行程30的上死点24B,该位置与往复运动行程30 的最后的下死点24A相同。此外,在图4A中结合路程/时间图示出的导纱 管7的最后向上往复运动32最好具有一个明显低于在“正常”纺纱时常见 的导纱管7往复运动速度的往复运动速度。一旦导纱管7已到达上死点 24B,该上死点在这种情况下等于重绕位置31,则开始重绕过程。就是说, 在导纱管7上被固定在静止位置33上的重绕筒管9通过相应地控制气动缸 10被移入其重绕位置34。在比较快速的筒管行程中,重绕筒管9的下边缘 11首先掠过筒管停顿区21,随后通过导纱管7口12移出并在经过纱线卷装 15的卷绕锥面22的高度后到达重绕筒管9的下自由筒管端35的区域。重绕 筒管9在这个动作中以其下边缘11捕捉住转动的纱线脚28,这触发了重绕 过程。就是说,以一个上安全距离39和一个下安全距离39A堆叠在离心纺 纱件3内壁25上的纱饼15如图2C、2D所示地被绕到重绕筒管9上,其中, 卷绕过程总是在朝上移动的卷绕锥面22的区域里结束。因为第一卷绕层 此时先朝向自由筒管端35退绕,所以,在卷绕锥面22区域里的重绕筒管9 的进给速度必须大于纱线的轴向退绕速度。
在纱线卷装15完全被卷绕到重绕筒管9上并由此形成一个管纱36后, 管纱36通过导纱管7的轴向移动而移向一个限定出管纱36落筒位置的止 挡37,如图2E所示。管纱36随后借助一个如图2E示意所示的输送机构38 被继续送往一个在生产过程中接在后面的(未示出)的纺织机,最好是 络筒机。
当在纺纱过程中出现断纱时,本发明的方法相似地结束,这在图 3A-3E中示出了。
传感器13上探测到这样的断纱并且通过信号线20报告控制器19。 控制器19随后一方面停止继续输入喂入材料18,另一方面,它如此控制 导纱管7的驱动机构8,即导纱管7马上转入一个朝上游的往复运动32中, 或者如果在断纱时刻恰好就在做朝上游的往复运动,则保持这种运动。 一旦导纱管7随后到达了重绕位置31,则在这种情况下,导纱管7的往复 运动例如也结束。为了避免由断纱引起的纱纤维被导纱管7或重绕筒管9 不受控制地抓住并由此开始了有害的重绕过程,导纱管7的朝下往复运动 速度以及筒管停顿距离21与传感器13或13A的反应时间协调。就是说,要 保证重绕筒管9的下端没有因往复运动被带到断纱的高度。
随后,借助气动缸10使重绕筒管9移入其重绕位置34并且使纱线开散 部14从下方移入离心纺纱件3里,如图3C所示。一旦纱线开散部14的刀刃 16接触到堆叠在离心纺纱件3的内壁25上的纱饼15,则纱饼由于离心纺纱 件3的转动被卷绕到重绕筒管9上。在纱线开散部14上的导纱轮廓部17此 时防止了纱线开散部14也被不小心地卷绕进来。
在纱线开散部14回撤后,管纱36如图3E所示通过使导纱管7移向一止 挡37而移入落筒位置,在该位置上,管纱36由一个输送机构38接走并可 为了继续加工被送走。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的总体构想的范围里,可以 考虑到各种各样的其它变型实施例。
例如,完全可以在正常纺纱结束时也使导纱管7以“正常”往复运动 速度进入上死点31,随后停止往复运动并且等候重绕筒管9进入重绕位置 34,如图4C所示的那样。
另一个如图4B所示的变型方案规定拟稿,导纱管7的最后的向上往复 运动32以“正常”的往复运动速度进行并且随后在上死点31区域里接着 还完成几次短暂的往复行程40。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