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的漏斗式及线圈式纺纱装置

申请号 CN200510106349.4 申请日 2005-09-22 公开(公告)号 CN1752308A 公开(公告)日 2006-03-29
申请人 里特机械公司; 发明人 L·马利纳; C·格里斯哈默;
摘要 用于漏斗 纺纱 和线圈纺纱的纺纱装置,如所希望的具有:至少一个锭子(2),锭子(2)设置有单 电机 驱动器 (MS)和具有缠绕区(1);和至少一个漏斗(4),漏斗(4)设置有用于 纱线 (3)的内部引导的另一个单电机驱动器(MT);其中漏斗(4)被制成同心地遮盖缠绕区(1)。锭子(2)与漏斗(4)可彼此相对轴向地移动。设置了可停用的、特别是可取去的、连接于漏斗(4)内部的导纱器(5),以把纱线(3)引导堆积在缠绕区(1)上面,而高度可调节的下摩擦装置(6)与锭子(2)的缠绕区(1)相连并同心地包围所述锭子,下摩擦装置(6)最好是下摩擦环形式的。
权利要求

1.一种纺纱装置,包括:a.至少一个锭子(2),锭子(2)具有单电机驱动器(Ms)并具有缠绕区(1),和b.至少一个漏斗(4),漏斗(4)设置有用于的内部引导纱线(3)的另一个单电机驱动器(MT),其中漏斗(4)被制成用来同心地遮盖缠绕区(1),和其中锭子(2)与漏斗(4)可彼此相对轴向移动,其特征在于:-与漏斗(4)内部相连的一个可不工作的、特别是可去除的导纱器(5)设置用于把纱线(3)引导堆积在缠绕区(1)上,和-一个特别的可编程控制单元(13),设置用于根据两种预定的工作模式中的一个来调节两个驱动器(MT,MS)的速度,该两个工作模式包括一方面漏斗纺纱和另一方面线圈纺纱,漏斗纺纱具有纱线引导,线圈纺纱的纱线引导不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了与锭子(2)的缠绕区(1)相连的并同心地包围着所述锭子的、高度可调节的下摩擦装置(6),下摩擦装置(6)最好是下摩擦环形式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的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了用于导纱器(5)的组件式更换的模仿件(8),模仿件(8)例如是环式的或一体式的。
4.根据权利要求3的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导纱器不工作时,当模仿件(8)被插入时,漏斗(4)的内表面及其下边沿(9)基本是光滑的。
5.根据前述各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了用于基本屏蔽至少是锭子(2)的缠绕区(1)的屏蔽元件,所述屏蔽元件被制成为高度可调节的圆筒形屏蔽套筒(10)。
6.根据权利要求5的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屏蔽套筒(10)上边沿(11)的区域用作下摩擦装置(6)。
7.根据前述各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了与漏斗(4)的下边沿(9)相连的高度可调节的上摩擦装置(7),特别是环形的。
8.根据前述各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漏斗(4)至少在部分区域被转动地固定外罩(12)所包围。
9.根据权利要求8的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外罩(12)具有至少是部分地适应于所述漏斗的外表面形状的内表面,并且可选地被制成相对于漏斗(4)在高度上是可调节的。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权利要求9的纺纱装置,包括根据权利要求5或6的屏蔽套筒(10),其特征在于:屏蔽套筒(10)与外罩(12)可彼此相对移动,可选地与漏斗(4)及锭子(2)的调节路径无关,所述屏蔽套筒(10)可选地遮盖着外罩(12)。
11.根据前述各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纺纱装置,特别地包括:根据权利要求5或6的屏蔽套筒(10)和根据自权利要求8或9的外罩(12),其特征在于:设置了定界装置,特别是定界环(19)形式的定界装置,同心地包围着漏斗(4)的下边沿(9),其中定界环(19)特别地被制成:它可以连接于外罩(12)和/或连接于所述屏蔽套筒,使得可选地构成对纺纱位置的屏蔽。
12.根据前述各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是所述漏斗的另一个驱动器(MT)和可选地所述锭子的驱动器(MS)被制成是异步电机的。
13.根据前述各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漏斗(4)的速度及锭子(2)的速度可利用控制单元(13)彼此独立地被调节。

说明书全文

组合的漏斗式及线圈式纺纱装置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前言的纺纱装置。

背景技术

本发明意义上的“纺纱装置”也被理解为“捻纱装置”。下文描述的纺纱工艺原则上可使用合股纱线、仿合股纱线、包芯纱线或包芯合股纱线或花式纱线或花式合股纱线来实现。
已知的漏斗纺纱装置包括:在纱锭缠绕区包围着纱锭的漏斗和导纱器,所述导纱器被布置在漏斗的下边沿区,以便分别地使纱线偏转和输向锭子的缠绕区一布置在锭子上的筒子。纱线被敷设在筒子上,堆积或缠绕在其上,而后,通过至少是部分地在其上缠绕纱线该纱线被称为筒子,在文献中筒子常常被称为管纱。纱线在漏斗内部的引导防止了形成纱线气圈和减小了作用于纱线上的离心。对于根据已知的无丝圈的这些漏斗纺纱装置、沿锭帽外罩引导纱线的帽锭纺纱装置,以及还有对于在包围锭子的环锭上运转的钢丝圈被纱线携带的环锭纺纱装置,对纱线在筒子上的缠绕必须考虑各种缠绕关系。这各种缠绕关系是以已知方式建立在不同的缠绕力矩基础之上的,不同的缠绕力矩是由在恒定的锭子速度下的不同缠绕直径给定的。为达到纱线张力从而达到在筒子上的纱线的均匀的缠绕性能,在堆积点处的漏斗(或锭帽或钢丝圈)与筒子圆周速度之间的速度差值,必须被准确地测量和根据预定的纱线质量进行调节以及在相对窄的范围内保持恒定。为此目的可能采取的措施,在帽锭纺纱装置的EP 476406或EP319783中作了描述,并且可以相应的方式应用于漏斗纺纱装置,所述漏斗纺纱装置如同从EP496114已得知或在PCT专利申请中所描述的,所述PCT专利申请具有的参考文件PCT/CH2004/000580是由(本文的)同一申请人于2004年9月14日提出的。
推荐了线圈纺纱法作为替代的纺纱法,其中纱线沿着漏斗的内部被引导,所述漏斗在与锭子(转动)的相同方向上被驱动,漏斗起到气圈控制环的作用。在被制成径向法兰的漏斗嘴处,由于离心力的作用,纱线变成敞口的转动线圈。线圈纺纱装置的各种实施例在WO97/32065中作了描述,其中所产生的线圈的尺寸被径向固定的定界法兰所限定和/或其中纱线朝向筒子的偏转由下引导边沿或表面来调节。一种既没有定界法兰又没有引导边沿的变型可说是假定为绝对自由转动的线圈,已证明它是不现实的,因为自由线圈的缠绕特性是不可控的,特别是当启动纺纱或万一断纱时的情况。
与设置有导纱器并且其中对漏斗与退绕点之间的速度差准确测量以保持纱线张力基本恒定的纺纱方法相反,在线圈纺纱中自由转动的线圈成为一个大的自调节系统,因为纱线张力是通过线圈尺寸来决定的。因此速度差的波动在一定范围内可被吸收。
根据要纺或要捻的纱线类型,根据要生产的所纺或所捻的纱线结构,根据装置的操作或调节,证明了漏斗纺纱和线圈纺纱这两种纺纱方法在某些方面是相反的方法。
同时线圈纺纱的特点在于:纱线张力大多是自动调节的,一方面定界环或法兰形式的和/或另一方面引导边沿或表面形式的线圈尺寸的调节措施,已发现是有缺点的,因为当这些部分在线圈纺纱的可能纺纱速度下与纱线进入接触时,由于摩擦使纱线被加热,因此特别是热塑纱线开始熔化。使用混合纤维时也产生这个问题,所述混合纤维例如是聚酯-花混合物。这些次纤维的质量缺陷,在已纺完的和进一步加工的物品被染色时可能在第一时间内以不利方式变得显著起来。为了在线圈纺纱装置上不出现问题地纺制有热问题的纤维,纺纱速度必须显著地降低,这在经济方面是荒谬的办法。
如上面已指出的,关于纱线张力方面的线圈自调节作用,对大多数用途的线圈纺纱来说是所希望的性质。线圈的尺寸因而还有线圈纱线的张力是借助于离心力并还借助于摩擦装置的“沉入深度”来确定的,而不论这个装置是从上面或是从下面沉入线圈中。但是调节纱线的伸长至所需程度的能力非常有限。然而在漏斗纺纱中,例如通过调节所述驱动器,这可专地被完成。
在具有固定的导纱器的漏斗纺纱中,漏斗往往被污染,因为纱线轻微地靠着漏斗的内壁而经常磨损并且纱线毛羽保持悬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东西会起球,而在线圈纺纱中这些毛羽被在漏斗中转动-线圈的转动略迟于漏斗-的移动纤维带走,因而清洁了漏斗。
根据所纺或所捻纱线的另外用途,希望有或多或少确定的短毛羽。在线圈纺纱期间强的但短的毛羽度可容易地产生和/或利用摩擦定界装置来调节,所述摩擦定界装置是调节线圈尺寸的摩擦装置形式的,例如是摩擦环形式和/或定界法兰形式的。呈现这种短的、强的毛羽的材料的特点是:在其后加工期间更容运行,由这种材料制成的织物具有较高的覆盖能力和所述织物在轻重量下具有更紧密的效果。
然而,如果要获得具有非常低毛羽度的纱线,线圈纺纱就不那么合适,因为各线圈分别与摩擦装置接触,而因此不能避免纱线的某种程度的毛羽度。
因为线圈纺纱中用于转动的线圈的空间在漏斗与筒子之间必须保持是自由的,所述系统的包装比在漏斗纺纱中的包装更复杂,在漏斗纺纱中完全包装了筒子并且漏斗被简化,如同在瑞士专利申请中作为例子所描述的,所述瑞士专利申请是由(本文的)同一申请人在相同日期以题为“Funnel spinning device with funnel and shieldingelement”(“具有漏斗及屏蔽元件的漏斗纺纱装置”)提出的。从纯能源观点来看,漏斗纺纱比线圈纺纱更有利。
然而在漏斗纺纱中,一方面由于纱线被输送经过漏斗,而例如利用固定的导纱器被引向筒子,对于使高速下运转的漏斗准确地定心以保持纱线张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具有自由转动的线圈-没有被漏斗引导-的线圈纺纱中,这种要求就不那么严格,因为纱线张力是依靠线圈自己调节的。
在万一断纱的情况下,线圈纺纱也较优于漏斗纺纱,因为在漏斗纺纱中,纱线必须附加地穿过导纱器,以再次启动纺纱和在筒子上堆积纱线。

发明内容

相反地,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纺纱装置,它提供加工宽范围纱线或合股纱线的能力,诸如热敏的和非热敏的纤维,例如它必须满足这方面的各种质量要求,诸如不同的毛羽度或可调节的伸展能力。由此应该实现宽覆盖范围的纱线或合股纱线加工,而尤其是在每种情况下在同一纺纱机上实现,而无需提供昂贵的多次投资。
这个目的通过实现权利要求1的各特点来达到。另外的或优先的实施例在从属权利要求中作了描述。
根据本发明,有可交替地应用漏斗纺纱和线圈纺纱,而尤其是在同一纺纱机上应用。
根据本发明的纺纱装置,多个所述纺纱装置通常被设置在纺纱机上,所述纺纱机具有至少一个可驱动的锭子和至少一个同样被驱动的漏斗,所述锭子具有例如设置在筒子上的缠绕区,在纺纱期间纱线在所述漏斗内部被引导。所述漏斗被构造成使它能以一定的距离间隔同心地包围所述缠绕区。如同已从先有技术中得知的,在纺纱工艺期间,锭子与漏斗彼此相对地轴向移动以产生纱线缠绕。可由漏斗和也可由锭子实行上升及下降运动。
从先有技术得知了不同的漏斗几何形状。在本申请的范围内,术语“漏斗”不仅应被理解为“漏斗形状”,也被理解为“钟形状”、“圆柱形状”、“截头锥形状”或任何其它适于实现漏斗或线圈纺纱方法的形状。尤其是关于线圈纺纱的适合性,下漏斗开口被构造成稍弯向外部,以便在线圈纺纱期间帮助纱线自由变成线圈形状。然而在漏斗纺纱方法中,同样的漏斗再次充当气圈控制环,气圈控制环的内部具有在漏斗嘴区域与漏斗相连的导纱器。纱线被引导穿过这个导纱器,并由此引向在筒子上的堆积点。导纱器例如可被制成连接于漏斗嘴的环,所述环具有可沿环导纱器移动的钢丝圈,纱线穿过环导纱器而被引导,类似于EP 496114中所描述的实施例。然而,如PCT专利申请中所描述的,所述PCT专利申请具有由(本文的)同一申请人于2004年9月14日提出的参考文件PCT/CH 2004/000580,所述导纱器也可制成静止的,例如钩形的导纱器。如果根据本发明的纺纱装置被应用于漏斗纺纱,则每个漏斗都装设有这种导纱器。
然而,如果根据本发明的纺纱装置被应用于线圈纺纱,则导纱器是多余的和被停用的。根据所提供的导纱器的类型及形式,这可仅通过撤去钢丝圈来做到,而后如果导纱器被制成为漏斗的倒圆嘴边沿,其导纱器就可作为线圈的排料边沿。然而导纱器环也可完全被撤掉或被固定,例如,钩形导线器可被撤去。尤其是在后者的情况下,需要插入相同质量的模仿件来代替所述导纱器,例如,该导纱器设置在挡板上,该挡板被夹紧,由此在撤去导纱器后至少大大地避免了线圈纺纱期间的不平衡。漏斗在从漏斗纺纱模式至线圈纺纱模式的任何转变中,都应该保证漏斗的内表面还有起着排料边沿作用的其嘴边沿尽可能地光滑,以便能生成均匀的线圈。转变期间可能的不同质量分布问题,依据被停用的结构及撤去的导纱器,可通过各种措施来抵消(解决),例如应用附加质量、应用质量补偿环及类似物来补偿不同的离心力。
如在开始时已叙述的,在线圈纺纱中,以完全自由转动的线圈来缠绕不是非常现实的,特别是在启动纺纱和万一断纱的情况下,因为它是不可重复的和在高度上是不准确的。为此目的,至少对于两种所述的加工情况,应提供摩擦装置,所述装置可被带入与线圈的下区域摩擦接触,而所述装置以高度定位方式引导纱线朝向筒子。这个摩擦装置至少在各个堆积点的区域内同心地包围着纱线缠绕区,而尤其是下摩擦环式的这个摩擦装置特别地被制成在高度上是可调节的,以便一方面根据要被纺纱或要实现的纱线质量来大致地影响摩擦接触,另一方面在开始纺纱后和纱线撕裂后,所述纱线能从完全自由转动的线圈没有摩擦因此以节能的方式被堆积在筒子上。为了以高度调节方式相对于第一种情况下的堆积点保持这种插入,摩擦装置的移动可与锭子的移动同步地配合。
如果愿意,锭子具有屏蔽元件,在其屏蔽位置中于被设置用于缠绕纱线的区域中,屏蔽元件基本包围着所述锭子,该屏蔽元件具有基本为圆筒的形状,并特别是被制成为闭合的圆筒的一体件,在线圈纺纱中,这个屏蔽元件可充作其上边沿区域中线圈的下摩擦装置。由于屏蔽元件的上边沿充作要堆积的纱线的摩擦及引导边沿,这个屏蔽元件的屏蔽位置被设置成例如低于漏斗下边沿10mm。然而当在漏斗纺纱中被用作纯屏蔽元件时,不但整个筒子而且特别是直接堆积区域可被所述屏蔽元件所屏蔽。
屏蔽元件的长度尺寸最好被构造成这样:它能沿筒子的轴线轴向移动至少最大直径区域的长度。屏蔽元件被构造成:在接近位置中筒子处于锭子整个填充行程的长度,由此可实现无阻碍的操作,尤其是在启动纺纱、落纱或万一断纱时的情况。这样一种锭子屏蔽元件的合适结构在瑞士专利申请中作了描述,所述专利申请是由(本文的)同一的申请人于相同日期在题为“Spindle with shielding element”(“具有屏蔽元件的锭子”)中提出的。
这样一种包围外罩形式的屏蔽元件也最好与漏斗相连。
如果设置了屏蔽元件,不仅是某些情况下作用于周围的巨大噪音被减小,而且形成于转动零部件周围的空气涡流引致的能耗也可减小。
当被用作线圈纺纱装置时,最好设置与漏斗嘴边沿相连的另一个摩擦装置,特别是可调节高度、可选地转动的稳定环形式的摩擦装置,所述磨擦装置同心地包围着漏斗嘴。如同下摩擦装置,这个上摩擦装置“沉入”从嘴边沿被引开的线圈上区域,而因此影响了最终的线圈的尺寸。根据要纺的纱线的质量和重量来调节沉入深度。为使摩擦损失和相关的能耗保持尽可能地低,这个摩擦环可涂覆减摩材料,诸如teflon(聚四氟乙烯)或陶瓷,并且具有至少一个朝向漏斗嘴边沿的倒圆的摩擦边沿。
在线圈纺纱方法中可选择地设置另一个定界法兰,它界定线圈的尺寸,例如如同在WO 97/32065中所描述的,该装置附加地支持线圈朝向筒子的倒转。根据纱线在筒子上的堆积点的高度,这个定界法兰也可选择地被制成在高度上是可调节的,可采取与漏斗的上及下移动同步的方式。
在作为漏斗纺纱装置使用期间,即具有插入的和有效的导纱器,如果锭子屏蔽元件和屏蔽漏斗的外罩完全地包围着纺纱位置是有利的。当它们以所描述的方式制成,例如以瑞士专利申请的方式制成时,所述各元件可彼此相对移动,所述瑞士专利申请是由(本文的)同一的申请人在相同时间以题为“Funnel spinning device with funnel andshielding element”(“具有漏斗及屏蔽元件的漏斗纺纱装置”)提出的。然而在线圈纺纱期间,没有提供由两个屏蔽元件完全包围的这种方式,因为自由的线圈必须在它们之间转动。然而,利用定界法兰,完全包围将是可能的,所述定界法兰将被设置成包围在锭子屏蔽元件与漏斗外罩之间的中间部分,稳定转动的锭子屏蔽元件与漏斗外罩两者也作为定界法兰。然而,在漏斗纺纱中,所述两个屏蔽元件也可以是完全闭合的。
分别设置用于驱动漏斗和锭子的单个电机,其中特别是至少漏斗的驱动器被制成异步电机。已知晓锭子和/或漏斗的驱动器的可能类型,例如是从DE 3400327、EP 0319783和EP 0476406得知的。如果纺织装置以漏斗纺纱模式工作,用于驱动漏斗的异步电机最好被调节成:它具有“软”扭矩电机特性,即具有平缓斜度的特性。在漏斗纺纱期间,提供这样的可能:根据预定的纺纱质量使纱线张力恒定地保持在狭窄的界限内。另一方面,如果纺纱装置以线圈纺纱模式被驱动,在相应的锭子速度下,漏斗电机被调节至所要求的较高频率,而在这个工作模式中电机特性必须非常陡,使得能保持所要求的转数。锭子驱动器通常被设计成是异步电机的。根据工作模式,所述两个电机利用合适的可编程控制单元被驱动在预定速度下,例如,利用频率转换器。因此,以简单方式表示,两种工模式特征是:从某预定的锭子速度开始启动,在漏斗纺纱工作模式中,漏斗速度将低于锭子的,而在线圈纺纱工作模式中,漏斗速度将被设置成略高于锭子的。这意味着:对于预定的锭子速度特性,有两种漏斗速度特性。
附图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在下文中对纯粹作为例子参考各附图简略显示的特定示例性实施例进行了更详细的说明,其中还讨论了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在各附图中,详细为:图1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纺纱装置;图2a、2b及2c显示在不同的各实施例中具有可停用的导纱器的各漏斗;图3详细显示漏斗嘴/上摩擦环的可能构造;和图4在一个图中显示在两种工作模式中的漏斗驱动器的扭矩特性。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纺纱装置的简略图,它包括锭子2和漏斗4,同时显示了作为漏斗纺纱装置和作为线圈纺纱装置的两种工作构造。利用单电机驱动器Ms驱动的锭子2具有缠绕纱线3的缠绕区1。缠绕区1例如由锭子2的外罩表面构成,锭子2至少是部分地被已缠好的纱线3所围绕。纱线3可直接缠绕在作为筒子17的锭子2上或者缠绕在可置于锭子2上的筒子(未图示)上面。漏斗4具有基本是圆筒的形状和锥形地扩展的端部,该漏斗嘴最好是具有稍向外弯曲的下边沿9。要纺的纱线以已知的方式从事先布置的牵伸装置(未图示)输送至由另一个单电机驱动器MT驱动的漏斗4,并且被引导至转动的漏斗4的内表面上。
如果根据本发明的纺纱装置处于漏斗纺纱工作模式中,纱线3被敷设至导纱器5,导纱器5例如具有眼14a(图2a)形式的导纱器,并且引致纱线3在锭子2的堆积点18的方向上偏转。因此纱线3由于漏斗4在锭子2上面的同心叠合而以已知方式被缠绕。
另一方面,在线圈纺纱工作模式中,纱线3沿漏斗4的内表面被再次引导-在这个工作模式中导纱器工作,而被作为例子(图2a)显示的具有其保持部分15a的眼14a被取去并被模仿件所代替-而在漏斗4的锥形扩展嘴处,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在漏斗4的下边沿9处纱线3实现了径向引导。稍向外倒圆的弯曲边沿促进了这个作用并减少摩擦损失。因此具有固定在缠绕区的另一个端部的纱线3弯入线圈16,线圈16以一定的时间延迟绕锭子2转动,漏斗4被调节至与锭子2相比速度略快。利用下摩擦装置6,纱线3在正确高度上被引导至筒子17上的堆积点18a,经过摩擦装置6使线圈16的下区域16b被引导。如可看见的那样,在漏斗4的相同位置处,在线圈纺纱中堆积点18a低于漏斗纺纱中的堆积点18。
如导言中已描述的,自由转动的线圈16在纱线张力方面具有自调节作用。线圈16的尺寸调节,并且因此取决于纱线质量的纱线张力幅度的调节,它以某种方式利用下摩擦装置6来完成,所述下摩擦装置6可被制成在高度上是可调节的,特别是通过类似的高度可调节的上摩擦装置7来完成。最好构造成同心地包围漏斗嘴的环式的这个摩擦装置7,根据纱线质量被降低至进入线圈16的上区域16a的较大深度或较小深度,分别地生成较小的或较大的线圈。
最好是在两种工作模式中,漏斗4被外罩12包围着基本在其整个长度上。外罩12端部靠近漏斗4的下边沿9。外罩12的内表面至少是部分地适应于漏斗4外表面的形状。由于漏斗4被外罩12包围,漏斗4处的空气阻力被减小,导致较小的能源需求。固定的外罩12可轴向地连接于可转动的漏斗4,所以外罩12可没有对于漏斗4的相对轴向移动。外罩12在上部分中利用连接杆连接于纺纱装置的框架上。如可从图1看到的,可把上摩擦装置7连接于外罩12,例如,以滑动的方式直接地或间接地把这个摩擦装置7安装在所述外罩上。然后利用分隔器滑动环沿外罩的外表面完成高度调节。然而,外罩12的下边沿也可被制成摩擦装置本身,然而其中为了获得不同的沉入深度,外罩12本身应被制成相对于漏斗4在高度上是可调节的。
还有对于两种工作模式,锭子2最好是能另外具有屏蔽套筒10形式的屏蔽元件,屏蔽套筒10在一个屏蔽位置于区域1中基本包围着锭子2,区域1设置用于把纱线缠绕在筒子17上。屏蔽套筒10具有基本是圆筒的形状,并特别是被制成为具有光滑的闭合内圆筒表面的一体件,特别是由塑料制成的。如同可从图1看到的,屏蔽套筒10与下摩擦装置6可相结合构造成一体件。在线圈纺纱模式中,屏蔽套筒的上边沿则充作保证下线圈区域16b的正确高度的元件。如在导言中已陈述的,这对于启动纺纱和万一断纱的情况是特别重要的。在正常的纺纱工作中,摩擦作用可任选地被省去,然后下摩擦装置6与屏蔽套筒10一起则可被稍微降低,使得下线圈区域16b被露出。从能源的观点看,这样一种措施可能是有利的。
如果纺纱装置是以漏斗纺纱模式被驱动,屏蔽套筒10,下摩擦装置6及外罩12可彼此相向移动,使得对于整个纺纱点来说它们造成了闭合的包围。在此情况下,屏蔽套筒10在外罩12上被引导。如果外罩12具有合适的外部形状和相应的直径,屏蔽套筒10与下摩擦装置6在外罩12上被推动,例如,如同在瑞士专利申请中所描述的,所述瑞士专利申请是由(本文的)同一申请人在相同日期以题为“Funnel spinning device with funnel and shielding element”申请的。如果上摩擦装置7被制成为一个单独的部件,它不是作为外罩12的一个部件,而仅仅是与外罩12相连,则在漏斗纺纱模式中这个上摩擦装置7被撤去,特别是被向上推以使外罩12被屏蔽套筒10环绕。
作为界定线圈16尺寸的另一个措施,定界装置可被设制成外定界环19形式的,环19同心地包围着漏斗嘴,环19可连接于外罩12,如虚线所示,并被制成为固定的部件。这种定界装置以各种实施例在WO 97/32065中作了描述。因此所述定界装置还可能被制成为转动的,连接于它自己的驱动器或连接于漏斗4。在图1所示的被固定和连接于外罩12的实施例中,在漏斗纺纱模式中,下屏蔽套筒10可被完全插入为线圈16本身而设置的区域中,使得漏斗及锭子被包围。为了在线圈纺纱模式中能够完全地包围纺纱装置,这个定界装置可经下法兰19a连接于下摩擦装置6或锭子2的屏蔽套筒10,如图1中虚线所示。
图2a、2b及2c详细显示导纱器的各实施例,对于线圈纺纱模式的工作来说,导纱器可被停用,这些实施例是非限定性的而仅是示例性的。在每种情况下,显示了具有其下边沿9的漏斗嘴的区域。图2a显示导纱器5a,导纱器5a的保持件15a具有U型的横断面,件15a可被夹在漏斗边沿上。保持件15a带有眼14a,纱线穿过眼14a而被引导。对于线圈纺纱模式,如果这个导纱器被除去,一个相同质量的类似件可布置在该处作为模仿件,以避免不平衡。眼14a也可能被置于漏斗4的槽中,而相应的模仿件与漏斗的内表面取齐,或者当眼14a被去除时,相应形状的件被插入这个槽中。图2b及2c显示具有布置在漏斗4下边沿9处的导纱器的各种导纱器,各导纱器具有在环导纱器15b及15c处的自由移动的各钢丝圈14,纱线穿过导纱器而被引导。根据图2b的环导纱器15b被布置在漏斗4的下边沿9处,并可为线圈纺纱工作而完全地撤除。具有稍向外弯曲的漏斗下边沿9则充作线圈的排料边沿。另一方面图2c中的环导纱器15c被制成为在下边沿9c上的环形卷边。钢丝圈14b可简单地被撤除,但如果在相应的模式中这被充作线圈的排料边沿的话,下边沿处的膨胀对于某些型式的纱线可能稍微有不利作用。
图3显示上摩擦装置7的可能构造及作为纱线3的排料边沿的漏斗4下边沿9的详图。环形的及高度可调的摩擦装置7以其下区域沉入由纱线3构成的线圈,它的上区域16a仅被示于图3中。纱线3位于漏斗4的内部,顺随着漏斗嘴的曲率,并从该处被径向地抛向外,根据其沉入位置,在该处它大致剧烈地偏转并被摩擦装置7所制动;线圈的尺寸受到调节。摩擦装置7在纱线从排料边沿撞在其上的区域中被制成倒圆的。因此纱线被偏转并以温和的方式被制动。摩擦装置特别地被制成为金属环,以与纱线亲和的方式涂覆陶瓷或Teflon。
图4在单个图中显示漏斗4的各个电机的扭矩特性。MT′是漏斗纺纱模式的,而MT″是线圈纺纱模式的。如在导言中已陈述的,漏斗是由异步电机驱动的,而锭子可选地由同步电机驱动,但如同作为例子在EP 0746406中公开的和在导言中描述的,可以优先地设置异步电机。
如可从图中看到的,漏斗4的电机MT必须根据工作模式来设计,一旦具有“软”扭矩特性MT′,即对于漏斗纺纱具有非常平缓的斜度,而对于线圈纺纱则具有陡斜的扭矩特性MT″。漏斗及锭子的各自电机MT及MS然后由可编程控制单元13(图1)根据为各工作模式预先决定的频率来供电。
当根据本发明的多个纺纱装置被布置在纺纱机上时,各单独的纺纱位置的特别节约空间的构造是最优的,此时各个纺纱装置被连接成这样:它们彼此间在高度上是交错排列的,使得当从上面看去时,为形成线圈所需的自由空间是重叠的。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