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线牵引式胶囊内镜及其制作方法

申请号 CN201410152601.4 申请日 2014-04-16 公开(公告)号 CN103961047A 公开(公告)日 2014-08-06
申请人 姜泊; 张建辉; 发明人 姜泊; 张建辉;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软线牵引式胶囊内镜及其制作方法,其主要包括一胶囊内镜,胶囊内镜容纳于袋状体中并引出牵引软线。其制作方法包括模具整合、贴膜保护、附着、定型、装配、封口上线的步骤。本发明的软线牵引式胶囊内镜通过加工一个袋状体并用之来与传统胶囊内镜进行装配,最后完成封口、上线制成成品。该产品制作工艺简单易行,使用的原材料天然无污染且成本低,加工工序过程易于实现自动化,即生产率易于提高;从产品使用上看,软线牵引式胶囊内镜结构体积小,易于吞咽,病人的不良反应小。
权利要求

1.一种软线牵引式胶囊内镜(600),包括胶囊内镜(500),其包括信息接收与处理装置(3)、控制电路(4)、第一光学窗罩(7)、设置于CMOS镜头(8)周围的LED灯组(5)、刚性支架(9)和驱动电源组(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胶囊内镜(500)置于袋状体(400)内,所述的袋状体(400)第一端为与胶囊内镜第一光学窗罩(7)位置对应的第二光学窗罩(6),袋状体(400)第二端通过卡口接头(11)密封并且延伸出牵引软线(1),所述袋状体(400)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为软质外壳(2);所述刚性支架(9)下沿分布至少一个凸出体(57),所述第二光学窗罩(6)上端外沿设有齿状体(55),下沿区域设有至少凹槽(56),所述凸出体(57)与凹槽(56)相配合将胶囊内镜(500)与袋状体(400)装配在一起。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软线牵引式胶囊内镜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模具整合的步骤(101):取第二光学窗罩(6)与一棒状体(12)过盈配合,制成第一模具组合体(100),其中,棒状体(12)下端容纳在第二光学窗罩(6)的开口端;
贴膜保护的步骤(102):在第二光学窗罩(6)的下端外表面涂抹一层塑胶薄膜(13),制成第二模具组合体(200);
附着的步骤(103):将第二模具组合体(200)浸没于盛有液态天然橡胶(15)的第一容器(14)中,完成软质外壳(2)雏形的长成,得到袋状雏形组合体(300);
定型的步骤(104):将袋状雏形组合体(300)浸没于盛有热(17)的第二容器(16)中,附着于第二模具组合体(200)上的软质外壳(2)雏形在硫化作用下实现固化,完成软质外壳(2)的定型;此时卸除棒状体(12)与塑胶薄膜(13)得到袋状体(400);
装配的步骤(105):利用胶囊内镜(500)刚性支架(9)上的凸出体(57)与袋状体(400)上第二光学窗罩(6)上的凹槽(56)配合,使胶囊内镜(500)与袋状体(400)相互卡紧;
封口上线的步骤(106):利用卡口接头(11)将袋状体(400)上端开口(18)进行封闭,并安装软线(1),得到软线牵引式胶囊内镜(600)。

说明书全文

一种软线牵引式胶囊内镜及其制作方法

[0001]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一种胶囊内镜,尤其涉及一种利用软线进行牵引的胶囊内镜,同时涉及该利用软线进行牵引的胶囊内镜的制作方法。
[0003]

背景技术

[0004] 作为消化系统的组成部分,上消化道系统发生病变是非常常见的。其中,尤其以食道癌、胃癌的发生最为严重。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数十万人死于食道癌和胃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因地而异。我国是食道癌、胃癌的高发地区之一,而且农村地区的发病率高于城镇地区。临床治疗结果表明,处于早期阶段的食道癌、胃癌是可以治愈的,因此早期的检测对于降低相应癌症的发生率与致死率极其重要。现阶段主要是依靠钡餐和内镜方法进行检测,但该类检测方法价格成本高,在一些偏远地区难于得到广泛的普及;而且检测过程操作复杂,对医务人员的技术平具有一定的要求;其次现有内镜体积普遍偏大,检测过程有可能会对身体器官造成伤害,同时患者在整个检测过程都需要承受内镜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加剧了患者的病情。
[0005] 针对传统上消化道系统疾病检测装置所存在的问题,医务人员尝试采用医用无线内窥镜系统(简称为“胶囊内镜”),胶囊内镜是一种新型的无创无痛无线检测系统,它由实现消化道检测功能的形如药丸的胶囊和体外图像记录仪组成,由于采用微光机电技术,智能内镜尺寸很小,病人在吞服过程中无须麻醉且行动自由,免除了传统检测方法所带来的痛苦和不便。由于该项技术蕴藏着巨大的商业利益及应用前景,而且具有操作简单、无痛、无交叉感染等优点,胶囊内镜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青睐。
[0006] 但是,传统胶囊内镜在病变检测中的应用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比如,专利号为201220135353.3,名称为《胶囊内镜》的发明中公开了一种方案的胶囊内镜。该种胶囊内镜为吞服型,主要用于胃、十二指肠及下消化系统疾病的检测,胶囊内镜在肠胃的蠕动作用下可以实现移动并最终排出体外。但倘若把该类胶囊内镜用于上消化道系统的检测上,特别是食道部分上,其检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将难以得到保证。因为,胶囊内镜在食道中的内流质或者自身重作用下移动是比较迅速的,不像肠胃蠕动那样相对缓慢。这样,胶囊内镜在食道中滞留的时间是无法保证的,也就不利于检测准确性与可靠性的提高。另外,为了避免交叉感染,该种胶囊内镜为一次性产品,从而导致胶囊内部部件不能循环多次利用,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及提高了患者检测费用
[0007] 因此,综合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胶囊内镜所存在的技术问题,需要开发一种新型胶囊内镜,能够使胶囊内镜在上消化道系统内实现灵活往复来回运动工作且检测部位精确可控。另外,还能实现胶囊内镜的多次循环利用,避免交叉感染,以此来降低患者的单次检测成本,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0008]

发明内容

[0009] 技术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软线进行牵引的胶囊内镜,该胶囊内镜在上消化道系统内实现灵活往复来回运动工作且检测部位精确可控,并能实现胶囊内镜的多次循环利用。同时,本发明还提供该种结构的胶囊内镜的制作方法。
[0010]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软线牵引式胶囊内镜包括胶囊内镜,其包括信息接收与处理装置、控制电路、第一光学窗罩、设置于CMOS镜头周围的LED灯组、刚性支架和驱动电源组,所述的胶囊内镜置于袋状体内,所述的袋状体第一端为与胶囊内镜第一光学窗罩位置对应的第二光学窗罩,袋状体第二端通过卡口接头密封并且延伸出牵引软线,所述袋状体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为软质外壳;所述刚性支架下沿分布至少一个凸出体,所述第二光学窗罩上端外沿设有齿状体,下沿区域设有至少凹槽,所述凸出体与凹槽相配合将胶囊内镜与袋状体装配在一起。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软线牵引式胶囊内镜主体为传统胶囊内镜,其与袋状体通过装配整合在一起,采用卡口接头将袋状体开口端封闭,同时引出牵引软线,即可制成一个软线牵引式胶囊内镜。
[0011] 本发明的软线牵引式胶囊内镜的制作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模具整合的步骤:取第二光学窗罩与一棒状体过盈配合,制成第一模具组合体,其中,棒状体下端容纳在第二光学窗罩的开口端;
贴膜保护的步骤:在第二光学窗罩的下端外表面涂抹一层塑胶薄膜,制成第二模具组合体;
附着的步骤:将第二模具组合体浸没于盛有液态天然橡胶的第一容器中,完成软质外壳雏形的长成,得到袋状雏形组合体;
定型的步骤:将袋状雏形组合体浸没于盛有热水的第二容器中,附着于第二模具组合体上的软质外壳雏形在硫化作用下实现固化,完成软质外壳的定型;此时卸除棒状体与塑胶薄膜得到袋状体;
装配的步骤:利用胶囊内镜刚性支架上的凸出体与袋状体上第二光学窗罩上的凹槽配合,使胶囊内镜与袋状体相互卡紧;
封口上线的步骤:利用卡口接头将袋状体上端开口进行封闭,并安装软线,得到软线牵引式胶囊内镜。
[0012]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软线牵引式胶囊内镜通过加工一个袋状体并用之来与传统胶囊内镜进行装配,最后完成封口、上线制成成品。该产品制作工艺简单易行,使用的原材料天然无污染且成本低,加工工序过程易于实现自动化,即生产率易于提高;从产品使用上看,软线牵引式胶囊内镜结构体积小,易于吞咽,病人的不良反应小。检测中只需要提拉软线即可实现软线牵引式胶囊内镜在上消化道系统中往复运动,进而实现检测过程的精确可控,利于检测准确性与可靠性的提高。此外,检测操作过程极为方便,对医疗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相对较低,易于实现产品使用的普及。另外,采用软线牵引式胶囊内镜进行检测,检测后可对软线牵引式胶囊内镜进行拆卸,取出内部传统胶囊内镜来实现多次循环使用,降低了产品的使用成本以及病人的检测成本。
[0013]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第二光学窗罩结构示意图;图2 为模具整合步骤示意图,即第二采光窗罩与棒状体过盈配合制成第一模具组合体的步骤;
图3为贴膜保护步骤示意图,即对第一模具组合体下端的第二采光窗罩外表面涂抹一层起保护作用的塑胶薄膜,得到第二模具组合体;
图4为附着的步骤示意图,即将第二模具组合体浸没于盛有液态天然橡胶的第一容器中,实现软质外壳雏形的长成;
图5为袋状雏形组合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定型步骤示意图,即将袋状雏形组合体浸没于盛有热氨水的第二容器中,附着于第二模具组合体上的软质外壳雏形在硫化作用下实现固化;
图7为袋状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传统胶囊内镜结构示意图;
图9为装配步骤与封口上线工序示意图,将传统胶囊内镜与袋状体进行装配并利用卡口接头将袋状体上端开口进行封闭,安装软线得到产品;
图10为一个实施例的软线牵引式胶囊内镜结构示意图
图中编号及名称:1软线,2软质外壳,3信号接收与处理装置,4控制电路,5 LED灯组 ,6 第二光学窗罩,7第一光学窗罩,8 CMOS镜头,9刚性支架,10驱动电源组,11卡口接头,
12棒状体,13塑胶薄膜,14第一容器,15液态天然橡胶,16第二容器,17热氨水,18袋状体上端开口,100第一模具组合体,200第二模具组合体,300袋状雏形组合体,400袋状体,500传统胶囊内镜,600软线牵引式胶囊内镜,101模具整合步骤,102贴膜保护步骤,103附着步骤,104定型步骤,105装配步骤,106封口上线步骤。
[0015]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说明。
[0017] 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为一种软线牵引式胶囊内镜600,如图1、图8和图10所示,包括胶囊内镜
500,其包括信息接收与处理装置3、控制电路4、第一光学窗罩7、设置于CMOS镜头8周围的LED灯组5、刚性支架9和驱动电源组10,所述的胶囊内镜500置于袋状体400内,所述的袋状体400第一端为与胶囊内镜第一光学窗罩7位置对应的第二光学窗罩6,袋状体400第二端通过卡口接头11密封并且延伸出牵引软线1,所述袋状体400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为软质外壳2;所述刚性支架9下沿分布至少一个凸出体57,所述第二光学窗罩6上端外沿设有齿状体55,下沿区域设有至少凹槽56,所述凸出体57与凹槽56相配合将胶囊内镜
500与袋状体400装配在一起。
[0018]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为一种软线牵引式胶囊内镜的的制作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模具整合的步骤101,如图2所示,取第二光学窗罩6与一棒状体12过盈配合,制成第一模具组合体100,其中,棒状体12下端容纳在第二光学窗罩6的开口端;
贴膜保护的步骤102,如图3所示,在第二光学窗罩6的下端外表面涂抹一层塑胶薄膜
13,制成第二模具组合体200;
附着的步骤103,如图4所示,将第二模具组合体200浸没于盛有液态天然橡胶15的第一容器14中,完成软质外壳2雏形的长成,得到袋状雏形组合体300,其结构如图5所示;
定型的步骤104,如图6所示,将袋状雏形组合体300浸没于盛有热氨水17的第二容器16中,附着于第二模具组合体200上的软质外壳2雏形在硫化作用下实现固化,完成软质外壳2的定型;此时卸除棒状体12与塑胶薄膜13得到袋状体400;
装配的步骤105,如图7、图8、图9所示,利用胶囊内镜500刚性支架9上的凸出体57与袋状体400上第二光学窗罩6上的凹槽56配合,使胶囊内镜500与袋状体400相互卡紧;
封口上线的步骤106,如图9所示,利用卡口接头11将袋状体400上端开口18进行封闭,并安装软线1,得到软线牵引式胶囊内镜600。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