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的密机构、内窥镜

申请号 CN201580019002.8 申请日 2015-08-20 公开(公告)号 CN106163370A 公开(公告)日 2016-11-23
申请人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发明人 冈田武;
摘要 壳体的 水 密机构具有: 外壳 部件,其具有规定开口部的周围的第1缘部;盖部件,其被配置为 覆盖 所述开口部,具有与所述第1缘部对置的第2缘部,并用于在装卸方向上固定于所述外壳部件,该装卸方向相对于贯通所述开口部的方向倾斜;环状的弹性部件,其夹设于所述第1缘部与所述第2缘部之间,用于在将所述盖部件固定于所述外壳部件时在所述装卸方向上被压缩而堵塞所述第1缘部与所述第2缘部之间的间隙;第1部分,其形成在所述弹性部件上,被配置在当所述弹性部件在所述装卸方向上被压缩时所述第1缘部与所述第2缘部之间的间隙变窄的一侧;以及第2部分,其形成在所述弹性部件上,被配置在当所述弹性部件在所述装卸方向上被压缩时所述第1缘部与所述第2缘部之间的间隙加宽的一侧,并具有比所述第1部分的所述装卸方向的尺寸大的所述装卸方向的尺寸。
权利要求

1.一种壳体的密机构,其具有:
外壳部件,其具有规定开口部的周围的第1缘部;
盖部件,其被配置为覆盖所述开口部,具有与所述第1缘部对置的第2缘部,并用于在装卸方向上固定于所述外壳部件,该装卸方向相对于贯通所述开口部的方向倾斜;
环状的弹性部件,其介于所述第1缘部与所述第2缘部之间,用于在将所述盖部件固定于所述外壳部件时在所述装卸方向上被压缩而堵塞所述第1缘部与所述第2缘部之间的间隙;
第1部分,其形成在所述弹性部件上,被配置在当所述弹性部件在所述装卸方向上被压缩时所述第1缘部与所述第2缘部之间的间隙变窄的一侧;以及
第2部分,其形成在所述弹性部件上,被配置在当所述弹性部件在所述装卸方向上被压缩时所述第1缘部与所述第2缘部之间的间隙加宽的一侧,并具有比所述第1部分的所述装卸方向的尺寸大的所述装卸方向的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的水密机构,其中,
所述第1部分位于所述装卸方向上的靠近所述外壳部件的方向侧,所述第2部分位于所述装卸方向上的从所述外壳部件远离的方向侧。
3.一种内窥镜,其具有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的水密机构,该内窥镜具有:
缆线部件,其贯穿插入到所述外壳部件和所述盖部件的内部;以及
固定部,其以使所述缆线部件沿着所述装卸方向延伸的方式将所述缆线部件固定于所述盖部件,并向所述外壳部件按压所述盖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其中,
所述第2部分具有:
主体部,其在与所述装卸方向交叉且沿着所述盖部件的方向上延伸;以及倾斜部,其在沿着所述盖部件的方向上延伸并相对于所述主体部倾斜,横穿所述倾斜部的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1部分的所述装卸方向的尺寸,且小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装卸方向的尺寸。
5.一种壳体的水密机构,其具有:
外壳部件,其具有规定开口部的周围的第1缘部;
盖部件,其被配置为覆盖所述开口部,具有与所述第1缘部对置的第2缘部,并用于在装卸方向上固定于所述外壳部件,该装卸方向相对于贯通所述开口部的方向倾斜;
环状的弹性部件,其夹设于所述第1缘部与所述第2缘部之间,用于在将所述盖部件固定于所述外壳部件时在所述装卸方向上被压缩而堵塞所述第1缘部与所述第2缘部之间的间隙;
第1部分,其形成在所述弹性部件上,被配置在当所述弹性部件在所述装卸方向上被压缩时所述第1缘部与所述第2缘部之间的间隙变窄的一侧;以及
第2部分,其形成在所述弹性部件上,被配置在当所述弹性部件在所述装卸方向上被压缩时所述第1缘部与所述第2缘部之间的间隙加宽的一侧,并具有比所述第1部分的硬度大的硬度。

说明书全文

壳体的密机构、内窥镜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在插入到孔内的导入装置等中使用的壳体的水密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一般来说,如内窥镜那样的向孔内的导入装置具有:插入部,其具有挠性,为了对例如被检体内的病变部进行观察、处置等而被插入到被检体内;以及操作部(壳体),其进行用于使该插入部向规定的方向弯曲的操作。
[0003] 操作部的防水外壳具有:外壳主体、罩部件和环状的唇形密封件。将罩部件组装到外壳主体时的安装方向相对于与外壳主体的开口部正对的方向倾斜。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478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8] 设想清洗并反复使用上述这样的导入装置的情况。在上述的操作部(壳体)中,一般使用密封件等来确保防水性(水密性)。在现有技术中,由于与罩部件的安装方向无关地确定了密封件的厚度和硬度,所以在对密封件的压相对较小的部分处有可能无法充分取得水密。并且,从能够防止由于水向操作部内的浸入而引起的故障的观点考虑,提高操作部的防水性也能够提高导入装置的可靠性。
[0009]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了可靠性的壳体的水密机构。
[0010]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1]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壳体的水密机构具有:外壳部件,其具有规定开口部的周围的第1缘部;盖部件,其被配置为覆盖所述开口部,具有与所述第1缘部对置的第2缘部,并用于在装卸方向上固定于所述外壳部件,该装卸方向相对于贯通所述开口部的方向倾斜;环状的弹性部件,其介于所述第1缘部与所述第2缘部之间,用于在将所述盖部件固定于所述外壳部件时在所述装卸方向上被压缩而堵塞所述第1缘部与所述第2缘部之间的间隙;第1部分,其形成在所述弹性部件上,被配置在当所述弹性部件在所述装卸方向上被压缩时所述第1缘部与所述第2缘部之间的间隙变窄的一侧;以及第2部分,其形成在所述弹性部件上,被配置在当所述弹性部件在所述装卸方向上被压缩时所述第1缘部与所述第2缘部之间的间隙加宽的一侧,并具有比所述第1部分的所述装卸方向的尺寸大的所述装卸方向的尺寸。
[0012] 发明的效果
[0013]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提供一种提高了可靠性的壳体的水密机构。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0015]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内窥镜装置的内窥镜的操作部的外壳部件和盖部件的立体图。
[0016] 图3是示出图2所示的操作部的盖部件的内侧的主视图。
[0017] 图4是沿图3所示的F4-F4线的剖视图。
[0018] 图5是沿图3所示的F5-F5线的剖视图。
[0019] 图6是沿图3所示的F6-F6线的剖视图。
[0020] 图7是沿图3所示的F7-F7线的剖视图。
[0021] 图8是以通过中心轴的平面剖切图2所示的内窥镜的操作部周边后示出的剖视图。
[0022] 图9是示出将盖部件安装到图8所示的操作部的外壳部件的工序的剖视图。
[0023] 图10是在图9所示的安装盖部件的工序中,放大示出弹性部件的第1部分周围的剖视图。
[0024] 图11是在图9所示的安装盖部件的工序中,放大示出弹性部件的第2部分周围的剖视图。
[0025] 图12是示出将盖部件安装到第2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操作部中的外壳部件的工序的剖视图。
[0026] 图13是在图12所示的安装盖部件的工序中,放大示出弹性部件的第2部分周围的剖视图。
[0027] 图14是在图12所示的安装盖部件的工序中,放大示出弹性部件的第1部分周围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第1实施方式]
[0029] 图1示出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如图1所示,内窥镜装置11具有:内窥镜12、控制装置13、光源装置14、图像摄影装置15、送气/送水/抽吸装置16、键盘17和监视器18。
[0030] 光源装置14在控制装置13的控制下,向位于内窥镜12的后述的前端硬质部21的照明镜头供给光。送气/送水/抽吸装置16在控制装置13的控制下,向位于内窥镜12的前端硬质部21的喷嘴进行送气/送水,或者经由喷嘴从活体内抽吸液体或组织等。图像摄影装置15在控制装置13的控制下,对通过内窥镜12的前端硬质部21的物镜拍摄到的被检体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并显示在监视器18上。
[0031] 如图1所示,内窥镜12具有:通用缆线22、操作部23、与操作部23相邻并与操作部23设置为一体的手柄部24和从手柄部24延伸并插入到孔内(被检体)的插入部25。通用缆线22具有:缆线22a,其具有挠性;以及止折件22b,其防止缆线22a的急剧弯折或弯曲。操作部23是应用了水密构造的壳体的一个例子。
[0032] 内窥镜12经由通用缆线22与控制装置13、光源装置14、图像摄影装置15和送气/送水/抽吸装置16连接。
[0033] 插入部25具有:软性部26,其细长并具有挠性;弯曲部27,其设置在该软性部26的前端;以及前端硬质部21,其设置在该弯曲部27的前端。
[0034] 在软性部26和弯曲部27的内部贯穿插入有:1对第1线束。它们用于使弯曲部27向图1所示的U方向和D方向弯曲;以及1对第2线束,它们用于使弯曲部27向与U方向和D方向垂直的R方向和L方向弯曲。弯曲部27的内部收纳有沿着插入部25的长度轴方向L排列的多个弯曲。在前端硬质部21中设置有:物镜、处置器械贯穿插入通道、照明镜头、和能够供给对前端硬质部21的前端面进行清洗的水或空气或者抽吸活体内的液体或组织等的喷嘴。
[0035] 如图1至图3、图8所示,操作部23具有:外壳部件31,其以具有内部空间的方式通过例如合成树脂材料等形成;UD旋钮32和RL旋钮33,它们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在外壳部件31上;盖部件35,其覆盖被设置于外壳部件31上的开口部34;环状的弹性部件36,其夹设于外壳部件31与盖部件35之间;金属制的板状的框架37,其收纳在外壳部件31内;金属制的支承部38,其从框架37呈臂状突出;金属制的固定部41,其安装于支承部38,并为圆筒状;第1螺纹部42(阳螺纹),其设置于固定部41的周围;第1按钮43,其对前端硬质部21的喷嘴进行送气/送水;以及第2按钮44,其经由喷嘴在前端硬质部21中进行抽吸。固定部41被设置为从外壳部件31突出,并贯通被设置在盖部件35上的孔部35A。
[0036] 如图8所示,通用缆线22的止折件22b沿着盖部件35的装卸方向Y延伸。在通用缆线22的止折件22b的端部设置有:第2螺纹部45(阴螺纹),其与第1螺纹部42卡合;以及抵接部
46,其在被固定于固定部41时与盖部件35抵接。通用缆线22的止折件22b能够通过固定于固定部41而按压盖部件35,从而兼用作盖部件35的固定件。通用缆线22是缆线部件的一个例子。
[0037] 如图9所示,外壳部件31和盖部件35通过例如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外壳部件31具有第1缘部51,该第1缘部51规定开口部34的周围。盖部件35具有:主体部分52;第2缘部53,其从主体部分52朝向外壳部件31突出;孔部35A,其设置于主体部分52;以及承受部54,其设置于孔部35A的周围,供抵接部46抵接。如图3所示,第2缘部53形成环状,在盖部件35覆盖开口部34的状态下与第1缘部51相对。如图9所示,盖部件35能够沿着装卸方向Y覆盖开口部34,或者从开口部34偏离,其中,该装卸方向Y相对于贯通开口部34的方向倾斜。框架37通过例如金属材料形成为板状。
[0038] 如图9所示,弹性部件36与盖部件35的第2缘部53成型为一体。弹性部件36夹设于第1缘部51与第2缘部53之间。弹性部件36在盖部件35覆盖开口部34时在装卸方向Y上被压缩从而能够堵塞第1缘部51与第2缘部53之间的间隙。弹性部件36通过例如橡胶构成。弹性部件36具有:根基部分55,其被固定于第2缘部53;以及接触部56,其从根基部分55呈半圆形突出,并能够与第1缘部51接触。
[0039] 如图3所示,弹性部件36具有:第1部分61,其位于装卸方向Y上的靠近外壳部件31的方向侧(图9中的左侧);第2部分62,其位于装卸方向Y上的从外壳部件31远离的方向侧(图9中的右侧);第3部分63,其将第1部分61与第2部分62连结并构成短边;以及第4部分64,其将第1部分61与第2部分62连结并构成长边。因此,可以说弹性部件36形成为大致多边形的环状。并且,第2部分62包含:主体部62A,其在与外壳部件31的装卸方向Y交叉的方向且沿着盖部件35的方向A上延伸;以及倾斜部62B,其在沿着盖部件35的方向上相对于主体部62A倾斜。
[0040] 如图6所示,第2部分62的主体部62A例如在装卸方向Y上具有T2的尺寸。如图7所示,第2部分62的倾斜部62B例如在横穿倾斜部62B的方向上具有T3的高度尺寸。如图4所示,第1部分61在装卸方向Y上具有T1的尺寸。如图5所示,第3部分63具有例如T的高度尺寸。同样,虽然对第4部分64省略了图示,但是第4部分64具有例如T的高度尺寸。在本实施方式中,T=T1
[0041] 另外,第2部分62的主体部的尺寸T2和倾斜部62B的尺寸T3能够在大于第1部分61的尺寸T1且为第1部分61的尺寸T1的2倍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此外,上述第1部分61至第4部分64的尺寸能够通过从对它们施加的力的大小和朝向(度)进行模拟而计算。
[0042] 接着,参照图8至图11,对将盖部件35固定于外壳部件31时的作业工序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将盖部件35覆盖外壳部件31的开口部34,使固定部41通过盖部件35的孔部35A的内侧。接着,在将未图示的缆线22a固定于固定部41以后,将止折件22b的第2螺纹部45固定于固定部41的第1螺纹部42。这时,在使止折件22b绕其中心轴旋转,并将止折件22b固定于操作部23侧的固定部41后,如图8所示,止折件22b沿着装卸方向Y靠近操作部23,该装卸方向Y相对于贯通开口部34的方向倾斜。并且,止折件22b的抵接部46与盖部件35的承受部
54抵接,如图9所示,盖部件35与止折件22b一起沿着装卸方向Y被压入。这时,如图8所示,在盖部件35的移动方向(装卸方向Y)的向量的成分中包含贯通开口部34的D1方向的成分和与D1方向交叉(大致垂直)的方向D2的成分的双方。
[0043] 在图10中,以双点线表示将弹性部件36的第1部分61的周边的弹性部件36向装卸方向Y压缩(通过止折件22b被压入)之前的第1状态S1,以实线表示将弹性部件36向装卸方向Y压缩(通过止折件22b被压入)后的第2状态S2。在第1部分61的周边,在盖部件35从第1状态S1移动到第2状态S2时,第1缘部51与第2缘部53之间的间隙变窄。因此,第1部分61能够对第2缘部53发挥充分的接触压力。
[0044] 在图11中,在弹性部件36的第2部分62的周边,以双点锁线表示将弹性部件36向装卸方向Y压缩(通过止折件22b被压入)之前的第1状态S1,以实线表示将弹性部件36向装卸方向Y压缩(通过止折件22b被压入)后的第2状态S2。在第2部分62的周边,在盖部从第1状态S1移动到第2状态S2时,第1缘部51与第2缘部53之间的间隙加宽。但是,第2部分62的主体部62A在装卸方向上的尺寸T2被设定为比第2部分62的尺寸T1大。因此,第2部分62能够对第2缘部53发挥充分的接触压力。
[0045] 参照图3,对第2部分62的倾斜部62B进行说明。设盖部件35沿着装卸方向Y从第1状态S1移动到第2状态S2的距离为X时,横穿第2部分62的倾斜部62B的方向(倾斜部62B构成的线段的法线方向)的移动距离为Xsinα。因此,横穿第2部分62的倾斜部62B的方向的移动距离比盖部件35沿着装卸方向Y移动的距离小。此外,在第2部分62的倾斜部62B的周边,在盖部件35从第1状态S1移动到第2状态S2时,第1缘部51与第2缘部53之间的间隙加宽。但是,倾斜部62B周边的间隙的加宽的程度比主体部62A周边的加宽的程度小。因此,横穿倾斜部62B的方向上的倾斜部62B的尺寸T3被设定为比第1部分61的尺寸T1大且比第2部分62的主体部62A的尺寸T2小。由此,倾斜部62B可确保充分的接触压力。同样,弹性部件36的第3部分63和第4部分64也可确保充分的接触压力。
[0046] 根据第1实施方式,壳体的水密机构具有:外壳部件31,其具有规定开口部34的周围的第1缘部51;盖部件35,其配置为覆盖开口部34,具有与第1缘部51对置的第2缘部53,并用于在装卸方向Y上固定于壳部件31,该装卸方向Y相对于贯通开口部34的方向倾斜;环状的弹性部件36,其夹设于第1缘部51与第2缘部53之间,用于在将盖部件35固定于外壳部件31时在装卸方向Y上被压缩而堵塞第1缘部51与第2缘部53之间的间隙;第1部分61,其形成在弹性部件36上,被配置在当弹性部件36在装卸方向Y上被压缩时第1缘部51与第2缘部53之间的间隙变窄的一侧;以及第2部分62,其形成在弹性部件36上,被配置在当弹性部件36在装卸方向Y上被压缩时第1缘部51与第2缘部53之间的间隙加宽的一侧,具有比第1部分61的装卸方向Y的尺寸大的装卸方向Y的尺寸。
[0047] 根据该结构,在从第1状态S1移动到第2状态S2时第1缘部51与第2缘部53之间的间隙加宽的第2部分62,能够防止弹性部件36的接触压力下降而使水从该部分浸入。由此,能够提高壳体的水密性(防水性),并防止由于浸水引起的故障,并提高使用该结构的导入装置等的可靠性。
[0048] 第1部分61位于所述装卸方向Y上的靠近外壳部件31的方向侧,第2部分62位于装卸方向Y上的从外壳部件31远离的方向侧。根据该结构,在接触压力容易下降的、位于装卸方向Y上的从外壳部件31远离的方向侧的弹性部件36,能够防止密封片断裂并防止来自该部分的浸水。
[0049] 壳体的水密机构具有:缆线部件,其贯穿插入到外壳部件31和盖部件35的内部;以及固定部41,其以使所述缆线部件沿着装卸方向Y延伸的方式将所述缆线部件固定于盖部件35,向外壳部件31按压盖部件35。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通过缆线部件固定盖部件35,所以无需另行设置用于固定盖部件35的固定件,能够消减部件数量。此外,能够还无需用于使螺纹通过的孔,也不存在从该孔浸水的危险性,该螺纹用于固定盖部件35。
[0050] 第2部分62具有:主体部62A,其在与装卸方向Y交叉的方向且沿着盖部件35的方向A上延伸;倾斜部62B,其在沿着盖部件35的方向上延伸并相对于主体部62A倾斜,横穿倾斜部62B的方向的尺寸大于第1部分61的装卸方向Y的尺寸,并小于主体部62A的装卸方向Y的尺寸。在盖部件35从第1状态S1移动到第2状态S2时,横穿倾斜部62B的方向的移动量比装卸方向Y的移动量小。根据该结构,倾斜部62B能够在适当的范围内设定横穿倾斜部62B的方向上的尺寸,倾斜部62B能够防止产生密封片断裂(浸水)。
[0051] [变形例]
[0052] 接着,对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在该变形例中,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在第1部分61与第2部分62之间,装卸方向Y的尺寸和截面面积相同。但是,在本变形例中,在第1部分61与第2部分62之间,弹性部件36(橡胶)的硬度为相互不同的值。
[0053] 即,在将弹性部件36向装卸方向Y压缩时第1缘部51与第2缘部53之间的间隙变窄的一侧的第1部分61的硬度(软硬度)比第2部分62小。具体而言,第1部分61的硬度是通过与ISO 7619、JIS K 6253等规格对应的普通橡胶(中等硬度)用的类型A硬度计测定出的硬度,调整为例如50度。在将弹性部件36向装卸方向Y压缩时第1缘部51与第2缘部53之间的间隙加宽的一侧的第2部分62的硬度(软硬度)比第1部分61大。具体而言,第1部分61的硬度是通过上述类型A硬度计测定出的硬度,调整为例如60度。
[0054] 根据本变形例,使第2部分62的硬度比第1部分61的硬度大。因此,能够防止在弹性部件36的第2部分62的周围产生浸水。由此,能够提高使用壳体的水密构造的导入装置等的可靠性。
[0055] [第2实施方式]
[0056] 参照图13~图14,对第2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进行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11的外壳部件31的形状和盖部件35的形状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但是其他部分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主要说明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省略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的图示或者说明。
[0057] 外壳部件31和盖部件35通过例如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外壳部件31具有第1缘部51,该第1缘部51规定开口部34的周围。第1缘部51朝向盖部件35的某个方向突出。
[0058] 盖部件35具有:主体部分52;第2缘部53,其从主体部分52朝向外壳部件31突出;孔部35A,其设置于主体部分52;以及承受部54,其设置于孔部35A的周围,供抵接部46抵接。第2缘部53形成为环状,在盖部件35覆盖开口部34的状态下与第1缘部51对置。在盖部件35覆盖开口部34的状态下,第2缘部53位于第1缘部51的外侧。盖部件35能够沿着装卸方向Y覆盖开口部34,或者从开口部34偏离。从外壳部件31的内侧方向延伸的固定部41通过孔部35A的内侧。框架37通过例如金属板形成。
[0059] 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弹性部件36形成为环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部件36与外壳部件31的第1缘部51成型为一体。弹性部件36通过例如硅橡胶构成。弹性部件36具有:根基部分55,其被固定于第1缘部51;以及接触部56,其从根基部分55呈半圆形突出并能够与第2缘部53抵接。
[0060] 弹性部件36具有:第1部分61,其在装卸方向Y上位于从外壳部件31远离的方向侧(图13中的右侧);第2部分62,其在装卸方向Y上位于靠近外壳部件31的方向侧(图13中的左侧);第3部分63,其将第1部分61与第2部分62连结并构成短边;以及第4部分64,其将第1部分61与第2部分62连结并构成长边。第2部分62具有:主体部62A,其在与外壳部件31的装卸方向Y交叉的方向上延伸;以及倾斜部62B,其相对于主体部62A和装卸方向Y倾斜。
[0061] 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第2部分62的主体部62A例如在装卸方向Y上具有T2的尺寸。第2部分62的倾斜部62B例如在横穿倾斜部62B的方向上具有T3的高度尺寸。第1部分61在装卸方向Y上具有T1的尺寸。第3部分63具有例如T的高度尺寸。第4部分64具有例如T的高度尺寸。在本实施方式中,T=T12.2mm,尺寸T2为2.3mm~2.4mm。另外,第2部分62的主体部62A的尺寸T2和倾斜部62B的尺寸T3能够在大于第1部分61的尺寸T1且为第1部分61的尺寸T1的2倍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
[0062] 接着,参照图13至图14,对通过盖部件35覆盖外壳部件31的开口部34(第1缘部51)时的作业工序进行说明。首先,预先使固定部41通过盖部件35的孔部35A的内侧。接着,在将未图示的缆线22a固定于固定部41以后,将止折件22b的第2螺纹部45固定于固定部41的第1螺纹部42。这时,在使止折件22b旋转并固定于操作部23侧的固定部41后,如图13所示,止折件22b沿着装卸方向Y靠近操作部23,该装卸方向Y相对于贯通开口部34的方向D1倾斜。并且,止折件22b的抵接部46与盖部件35的承受部54抵接,与止折件22b一起沿着装卸方向Y压入盖部件35。这时,如图8所示,在盖部件35的移动方向(装卸方向Y)的向量的成分中包含贯通开口部34的方向D1的成分和与方向D1交叉(大致垂直)的方向D2的成分双方。
[0063] 在图14中,在弹性部件36的第2部分62的周边,以双点锁线表示将弹性部件36向装卸方向Y压缩(通过止折件22b被压入)之前的第1状态S1,以实线表示将弹性部件36向装卸方向Y压缩(通过止折件22b被压入)后的第2状态S2。在第2部分62的周边,在盖部从第1状态S1移动到第2状态S2时,第1缘部51与第2缘部53之间的间隙加宽。但是,第2部分62的主体部62A的装卸方向Y的尺寸T2被设定为比第2部分62的尺寸T1大。因此,第1部分61能够对第2缘部53发挥充分的接触压力。第2部分62的倾斜部62B也同样。
[0064] 在图15中,在弹性部件36的第1部分61的周边,以双点锁线表示将弹性部件36向装卸方向Y压缩(通过止折件22b被压入)之前的第1状态S1,以实线表示将弹性部件36向装卸方向Y压缩(通过止折件22b被压入)后的第2状态S2。在第1部分61的周边,在盖部件35从第1状态S1移动到第2状态S2时,第1缘部51与第2缘部53之间的间隙变窄。因此,第1部分61能够对第2缘部53发挥充分的接触压力。
[0065] 根据第2实施方式,即使在将弹性部件36固定于外壳部件31侧的情况下,在从第1状态S1移动到第2状态S2时第1缘部51与第2缘部53之间的间隙加宽的第2部分62也能够防止产生浸水并能够提高使用了壳体的水密机构的导入装置的可靠性。
[0066]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实施。此外,还能够组合上述各个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来构成一个内窥镜装置。
[0067] 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以内窥镜12的操作部23作为壳体的水密机构的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在具有这样的操作部23的内窥镜12的其他例子中包含:不存在包含光源装置和前端硬质部的照明镜头等的照明光学系统的例子,或不存在包含图像摄影装置、监视器和前端硬质部的物镜等的观察光学系统的例子。
[0068] 标号说明
[0069] 11:内窥镜装置;12:内窥镜;31:外壳部件;34:开口部;35:盖部件;35A:孔部;36:弹性部件;41:固定部;51:第1缘部;53:第2缘部;61:第1部分;62:第2部分;62A:主体部;
62B:倾斜部;S1:第1状态;S2:第2状态;Y:装卸方向。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