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了对胃上皮性肿瘤(腺瘤、胃癌)的诊断有用的白色不透明物质的内窥镜观察法及诊断能改善组合物

申请号 CN201180051004.7 申请日 2011-09-20 公开(公告)号 CN103179990A 公开(公告)日 2013-06-26
申请人 学校法人福冈大学; 发明人 八尾建史;
摘要 利用了WOS的性质的、临床上有用的组合物及 内窥镜 观察法的开发。一种诊断能 力 改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含有脂肪作为构成成分,通过经口地或经管、经内窥镜地投与、负载,使前述脂肪吸收至胃 肿瘤 ,从而使利用内窥镜进行的肿瘤的发现、性质的诊断变得容易。此外,一种内窥镜观察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将前述诊断能力改善组合物经口地或经管、经内窥镜地投与、负载于受试者,使前述脂肪吸收至前述受试者的胃肿瘤,从而使利用内窥镜进行的肿瘤的发现、性质的诊断变得容易。由此,通过在内窥镜观察前投与、负载本 发明 的诊断能力改善组合物,胃肿瘤被白色化,能够使利用内窥镜观察进行的胃肿瘤的发现及性质的诊断变得更容易。
权利要求

1.一种诊断能改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含有脂肪作为构成成分,通过经口地或经管、经内窥镜地投与、负载,使所述脂肪吸收至胃肿瘤,从而使利用内窥镜进行的肿瘤的发现、性质的诊断变得容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诊断能力改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为选自单纯脂质、复合脂质、衍生脂质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诊断能力改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诊断能力改善组合物为液体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诊断能力改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形成了胶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诊断能力改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束由胆汁酸、甘油单脂、脂肪酸、磷脂、留醇类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诊断能力改善组合物,其中,相对于所述胆汁酸的重量比1,所述甘油单脂的重量比为0.2〜0.6,所述脂肪酸的重量比为0.2〜0.6,所述磷脂的重量比为0.0l〜0.5,所述甾醇类的重量比为0.01〜0.1。
7.根据权利要求1〜 6所述的诊断能力改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通过荧光标记官能团、色素官能团、紫外线吸收官能团、放射性核素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了化学修饰。
8.一种内窥镜观察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将权利要求1〜7所述的诊断能力改善组合物经口地或经管、经内窥镜地投与、负载于受试者,使所述脂肪吸收至所述受试者的胃肿瘤,从而使利用内窥镜进行的肿瘤的发现、性质的诊断变得容易。

说明书全文

应用了对胃上皮性肿瘤(腺瘤、胃癌)的诊断有用的白色不透明物质的内窥镜观察法及诊断能改善组合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要求于2010年10月22日提出的美国临时申请第61/405962号的优先权。背景技术
[0002] 胃癌是世界上癌所致的死亡中死亡率排在第2位的疾病(非专利文献I)。为了改善患有胃癌的患者的生命预后且保障患者的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癌的早期发现是最重要的。
[0003] 其理由之一在于,如果早期发现胃癌并进行早期治疗,则可以实施根治度高的治疗法。
[0004] 此外,作为其它理由,如果在尚未发生淋巴结、其它脏器转移的极早期发现胃癌,则能够利用可以保存胃的功能的内窥镜切除病灶。其原因在于,上述针对极早期胃癌的内窥镜治疗能够获得与外科手术同等的治疗成绩,患者可以维持与术前几乎相同的Q0L。
[0005] 但是,早期胃癌患者并没有癌带来的自觉症状。因此,为了胃癌的早期发现,原则上需要接受利用影像诊断进行的筛查。
[0006] 在各种影像诊断法中,胃内窥镜检查可以捕捉到早期胃癌所引起的色调、凹凸等轻微变化。因此,胃内窥镜检查是可以有效地发现癌的最有用的检查法。
[0007] 除此以外,当在胃内窥镜检查中确认到疑似癌变的病变时,可以在内窥镜观察之后,使用内窥镜的钳子从病变采集活检标本,而后进行病理组织学性的确诊。
[0008] 从这些优点考虑,胃内窥镜检查被视作胃癌的早期发现的最有效的检查。
[0009] 近年,随着技术的进步,开发出光学上甚至可以放大80倍进行观察的放大内窥镜,并已经用于临床。
[0010] 发明人在开发使用该放大内窥镜观察胃的毛细血管的技术的同时(非专利文献2),发现了早期胃癌的特征性的微小血管像(非专利文献3)。进而发明人已经证明:通过将这些见解在临床上应用于早期胃癌的筛查,可以准确诊断更小的平坦的癌(非专利文献4)。该见解和该观察法在临床上不仅用于日本,而且已经广泛用于全世界。
[0011] 但是,发明人在用放大内窥镜观察胃的病变时发现如下现象:在胃的上皮性肿瘤(腺瘤、癌)的上皮内,有时存在观察光无法透过的白色物质,由于该白色物质,无法观察作为诊断指标的上皮下的微小血管像。由于该白色物质的真面目、来源等均是未知的,因此发明人将该白色物质命名为白色不透明物质(white opaque substance, W0S)并进行了报道(非专利文献5)。
[0012] 此外,除了上述放大内窥镜外,最近开发了窄带光观察(narrow-band imaging,NBI)等强调图像的内窥镜观察法。通过将这些强调图像的内窥镜观察法等技术与放大内窥镜联用,从而可以更清晰地观察粘膜表层的上皮、血管等的构造。[0013] 在用内窥镜发现的病变由于WOS而无法透视上皮下的微小血管时,发明人将NBI与放大内窥镜联用(NBI联用放大内窥镜),对WOS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解析。从而报道了:WOS在癌中为不规则的形态、在非癌中则呈规则的形态,因此WOS可以成为用于癌和非癌的诊断时的有用指标(非专利文献5,非专利文献6)。[0014] 如上,启示了病变的组织学诊断的W0S,其形态学特征逐渐明确,但WOS的真面目、其来源依然不明。进而,胃上皮性肿瘤(腺瘤、癌)中,WOS仅以约50%的频度确认到,缺乏广泛进行临床应用的可能性。[0015] 现有技术文献[0016] 非专利文献[0017]非专利文献 I:Ferlay.1nt J Cancer2010[0018]非专利文献 2:Yao K, Oishi T.Dig Endosc2001; 13: S27-S33[0019]非专利文献 3:Yao K, Oishi T, MatsuiT, et al.GastrointestEndosc2002;56:p279_284[0020]非专利文献 4:Yao K, Iwashita A, Tanabe H, et al.Clini GastroenterolHepatol2007;5:p869_878[0021]非专利文献 5:Yao K, Iwashita A, Tanabe H, et al.GastrointestEndosc2008;68:p574_580[0022] 非专利文献6:八尾建史编著.“胃拡大内視鏡(胃放大内窥镜)(第I版)”,株式会社日本J f' ^力卟七 > 夕—,2009年5月28日发行发明内容[0023]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0024] 以上述情况为背景,本发明的课题在于,阐明WOS的真面目及其来源,并利用WOS的性质开发临床上有用的组合物及内窥镜观察法。[0025]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0026] 发明人反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WOS为脂肪的微滴。[0027] 该发现是由通常的技术常识无法想到的。S卩,胃组织通常为积存、消化食物的组织,根本不进行脂肪等营养素的吸收。因此,即使胃细胞向着肿瘤细胞变异,胃来源的细胞中蓄积脂肪通常也是难以想到的。发明人发现,与该通常的技术常识相悖,WOS是胃肿瘤(腺瘤、癌)上皮细胞中蓄积的脂肪的微滴(脂肪滴)。[0028] 根据上述发现 ,发明人认为:正常胃上皮细胞内不存在脂肪滴,因此蓄积在胃肿瘤内的脂肪滴来源于饮食中的外源性的脂肪。因此,发明人对胃肿瘤的组织标本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认当胃肿瘤化时,会获得吸收脂肪的肠的表型。因此,发明人得到了外源性的脂肪是WOS的来源这一结论。即,饮食中的外源性的脂肪被胃消化了。该被消化的外源性的脂肪不被吸收至正常胃上皮细胞,而被获得了脂肪吸收能力的胃肿瘤吸收。该被胃肿瘤吸收的脂肪蓄积在胃肿瘤内,变成脂肪滴,在内窥镜观察中作为WOS而被观察到。[0029] 因此,发明人基于上述见解进行了深入研究。即,让没有确认到WOS存在的胃上皮性肿瘤受试者摄取容易被胃肿瘤上皮组织吸收的脂肪食品,并进行内窥镜检查。其结果,利用内窥镜进行常规观察(非放大观察)就可以确认胃肿瘤的白色化,并且当使用胃放大内窥镜观察同一部位时,可以确认WOS向胃肿瘤上皮内蓄积。通过该见解,完成了在内窥镜检查中通过负载脂肪而可以使胃肿瘤明显区别于正常组织的诊断能力改善组合物及内窥镜观察法的相关发明。
[0030] 本发明包含以下方案。
[0031]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为一种诊断能力改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含有脂肪作为构成成分,通过经口地或经管、经内窥镜地投与、负载,使前述脂肪吸收至胃肿瘤,从而使利用内窥镜进行的肿瘤的发现、性质的诊断变得容易。
[0032]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为根据第一方案所述的诊断能力改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前述脂肪为选自单纯脂质、复合脂质、衍生脂质中的一种或多种。
[0033] 本发明的第三方案为根据第一或第二方案所述的诊断能力改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前述诊断能力改善组合物为液体状。
[0034] 本发明的第四方案为根据第三方案所述的诊断能力改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前述脂肪形成了胶束。
[0035] 本发明的第五方案为根据第四方案所述的诊断能力改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前述胶束由胆汁酸、甘油单脂、脂肪酸、磷脂、留醇类构成。
[0036] 本发明的第六方案为根据第五方案所述的诊断能力改善组合物,相对于前述胆汁酸的重量比1,前述甘油单脂的重量比为0.2〜0.6,前述脂肪酸的重量比为0.2〜0.6,前述磷脂的重量比为0.01〜0.1,前述甾醇类的重量比为0.01〜0.1。
[0037] 本发明的第七方案为根据第一〜第六方案所述的诊断能力改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前述脂肪通过荧光标记官能团、色素官能团、紫外线吸收官能团、放射性核素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了化学修饰。
[0038] 本发明的第八方案为一种内窥镜观察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将第一〜第七方案所述的诊断能力改善组合物经口地或经管、经内窥镜地投与、负载于受试者,使前述脂肪吸收至前述受试者的胃肿瘤,从而使利用内窥镜进行的肿瘤的发现、性质的诊断变得容易。
[0039] 予以说明,本发明中,“脂肪形成了胶束”是指:脂肪分子自身形成了胶束的状态、或胶束的疏性部分溶解有脂肪的状态中的任一种或伴有两者的状态。
[0040] 发明的效果
[0041] 通过本发明的诊断能力改善组合物及内窥镜观察法,能够提供临床上有用的组合物及观察法。
[0042] S卩,通过在内窥镜观察前投与、负载本发明的诊断能力改善组合物,可以提高胃肿瘤中的WOS的密度。由此,提高胃肿瘤和背景粘膜的对比度,可以更容易地发现胃肿瘤。进而,就该WOS密度得以提高的胃肿瘤而言,利用NBI联用放大内窥镜观察进行的WOS的形态解析也更加容易。结果,利用本发明的诊断能力改善组合物及内窥镜观察法,能够更容易地利用内窥镜观察进行胃肿瘤的发现及性质的诊断。附图说明
[0043] 图1:正常胃体部的NBI联用放大内窥镜图像
[0044] 图2:正常胃窦部的NBI联用放大内窥镜图像
[0045] 图3:腺瘤受试者的常规内窥镜图像
[0046] 图4:腺瘤受试者的腺瘤边界部的NBI联用放大内窥镜图像
[0047] 图5:腺瘤受试者的奶负载后的常规内窥镜观察图像[0048] 图6:腺瘤受试者的奶冰负载后的腺瘤边界部的NBI联用放大内窥镜观察图像[0049] 图7:隆起型腺瘤受试者的常规内窥镜观察图像[0050] 图8:隆起型腺瘤受试者的腺瘤部分的NBI联用放大内窥镜图像[0051] 图9:隆起型胃癌受试者的常规内窥镜图像[0052] 图10:隆起型胃癌受试者的胃癌边界部的NBI联用放大内窥镜图像[0053] 图11:凹陷型胃癌受试者的NBI联用放大内窥镜图像[0054] 图12:由凹陷型胃癌受试者的胃癌部位采集的活检标本的油红O(ORO)染色图像[0055] 图13:隆起型腺瘤受试者的常规内窥镜图像[0056] 图14:隆起型腺瘤受试者的腺瘤边界部的NBI联用放大内窥镜图像[0057] 图15:由隆起型腺瘤受试者的腺瘤部分采集的活检标本的ORO染色图像[0058] 图16:隆起型胃癌受试者的常规内窥镜图像[0059] 图17:隆起型胃癌受试者的胃癌边界部的NBI联用放大内窥镜图像[0060] 图18:由隆起型胃癌受试者的胃癌部分采集的活检标本的ORO染色图像[0061] 图19:慢性胃炎受试者的NBI联用放大内窥镜图像[0062] 图20:由慢性胃炎受试者的胃炎部分采集的ORO染色图像具体实施方式[0063]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诊断能力改善组合物及内窥镜观察法。[0064] 本发明的诊断能力改善组合物以脂肪作为必须的构成成分。本发明的诊断能力改善组合物中,无需将脂肪限定为单一的分子,也可以使用多种分子作为诊断能力改善组合物。此外,诊断能力改善组合物中的脂肪的量、构成比率根据诊断能力改善组合物的性状、剂型,对受试者的投与量、负载量等设为适当的量、构成比率即可。[0065] 本发明的诊断能力改善组合物既可以构成为奶冰(Iactoice)等食品形式,也可以构成为医疗用药品形式。此外,可以根据诊断能力改善组合物的构成,将各种添加剂作为构成成分。[0066] 在本发明的诊断能力改善组合物中,脂肪定义为:分子本身或在胃酸、脂肪酶等的作用下形成的生物体内分解物为能够被消化道上皮吸收的脂溶性分子。例如,甘油三酯通常在其分子形态下不能直接被消化道上皮吸收,被胃酸、胰脏脂肪酶分解而变为甘油单脂的分子形态,在胆汁酸作用 下形成胶束,被消化道上皮吸收,本发明中,甘油三酯由于其生物体内分解物能够被消化道上皮吸收,因此包含在脂肪内。以下只要没有特别言及,则月旨溶性分子作为包含分子本身及在胃酸、脂肪酶等作用下形成的生物体内分解物的术语来使用。[0067] 就脂肪而言,只要脂溶性分子能够被消化道上皮吸收,则不必进行特别限定。作为脂肪,可以列举例如单纯脂质、复合脂质,衍生脂质等,既可以单独使用这些中的任一种,也可以将多种组合而使用。进而,可以使用一种或多种单纯脂质,关于其它的脂质也是同样的。[0068] 单纯脂质定义为由原子、氢原子、原子构成的脂溶性分子。狭义的单纯脂质为在脂肪酸上结合了醇、甘油、胆留醇类等而成的脂肪酸酯分子。作为该单纯脂质,可以列举例如甘油三酯、甘油二酯、甘油单脂、脂肪酸烷基酯、脂肪酸胆留醇酯等。[0069] 构成单纯脂质的脂肪酸只要是脂溶性分子能被消化道上皮吸收即可,无需进行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各种脂肪酸。作为该脂肪酸,可以使用例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作为饱和脂肪酸,可以列举例如月桂酸,肉豆蘧酸、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等。作为不饱和脂肪酸,可以使用例如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Y亚麻酸、花生四烯酸、α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等。
[0070] 关于构成单纯脂质的醇,只要是脂溶性分子可以被消化道上皮吸收即可,无需进行特别限定,可以通过与脂肪酸组合而使用适当碳链长度的醇。作为醇,可以列举例如乙醇、丙醇、丁醇、异丁醇、苄醇等。
[0071] 关于构成单纯脂质的胆留醇类,只要是脂溶性分子可以被消化道上皮吸收即可,无需进行特别限定,可以通过与脂肪酸组合而选择适当的胆留醇类。作为胆留醇类,可以列举出例如胆甾醇、β —谷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菜籽甾醇、麦甾醇等。
[0072] 复合脂质定义为包含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以外的原子(磷、硫、氮)的或包含糖等极性分子的脂溶性分子。单纯脂质为在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酯上结合有磷酸、糖、胆基酸等的分子。作为复合脂质,可以列举例如磷脂、鞘脂、糖脂等。
[0073] 作为磷脂, 可以列举例如磷脂酸、双磷脂酸、卵磷脂(大豆卵磷脂、卵黄卵磷脂、溶血卵磷脂等)、脑磷脂、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甲基乙醇胺、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肌醇、磷脂酰甘油、二磷脂酰甘油等。
[0074] 作为鞘脂,可以列举例如鞘磷脂、鞘胆胺(sphingo-ethanolamine)、脑苷脂、神经酰胺、鞘氨醇、植物鞘氨醇等。
[0075] 作为糖脂,可以列举例如葡糖脑苷脂、半乳糖脑苷脂、神经节苷脂等。
[0076] 衍生脂质定义为由上述单纯脂质、复合脂质水解而生成的分子或留醇类(具有甾醇骨架的分子)。作为衍生脂质,可以列举例如长链脂肪酸、胆留醇、胆汁酸(胆酸、去氧胆酸、甘氨胆酸、磺胆酸、猪胆酸、鲤胆醇(Cyprinol)、脱氧胆酸、石胆酸、猪脱氧胆酸、熊脱氧胆酸等)、脂溶性维生素等。
[0077] 对于脂溶性分子而言,可以在不损害消化道上皮对其的吸收能力的范围内进行化学修饰。
[0078] 作为这样的化学修饰,可以列举出例如利用卟啉相关化合物进行的荧光修饰(利用荧光标记官能团进行的修饰)。由此,在使用具有荧光检测能力的内窥镜仪器时,不仅能够检测胃肿瘤的白色化,还能够检测来自胃肿瘤的荧光,因此具有使胃肿瘤的发现、性质的诊断变得更容易的效果。
[0079] 同样,出于进一步提高诊断能力的目的,还可以进行:利用靛卡红、亚甲蓝等进行的色素修饰(利用色素官能团进行的修饰),利用苄基等吸收紫外线的较大官能团进行的修饰(利用紫外线吸收官能团进行的修饰),利用99mTc等放射性核素进行的修饰等。
[0080] 这些化学修饰可以根据进行修饰的官能团而选择适当的方法。例如,合成将具有氨基、羧基的烷基直链导入到卟啉环(荧光标记官能团)、亚甲蓝的吩噻嗪环(色素官能团)等中的化合物。此外,也可以使用酪氨酸、苯丙氨酸(具有紫外线吸收官能团的化合物),99fflTc-DTPA (具有放射性核素的化合物)等预先具有氨基、羧基的化合物。使这些化合物所具有的氨基、羧基与甘油单脂的醇基、脂肪酸的羧基结合等即可。
[0081]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诊断能力改善组合物中的脂肪只要是脂溶性分子能够被消化道上皮吸收即可,没有特别限制,优选选择脂肪本身、其分解物(特别是在胃酸、脂肪酶作用下形成的分解物)不发挥药理效果的分子。由此,被胃肿瘤以外消化和吸收的脂肪、其分解物单纯作为能量被消耗或作为人体的构成成分加以利用等,从而可以抑制药理作用的发挥,因此可以提高诊断能力改善组合物投与对人体的安全性。[0082] 脂肪既可以使用化学合成品,也可以使用由动物、植物等提取的脂肪。例如,作为单纯脂质的甘油三酯可以由动物、植物的油脂提取,作为复合脂质中的一种的磷脂中的卵磷脂可以由卵黄、植物等提取。[0083] 本发明的诊断能力改善组合物可以选择固体、半固体,液体状等各种性状或剂型。最优选为液体状。由此,不仅经口,而且容易经管或经内窥镜地投与、负载,因此具有提高诊断能力改善组合物的便利性的效果。进而,能够在内窥镜观察下直接向胃肿瘤负载诊断能力改善组合物,具有进一步提高诊断能力的效果。将诊断能力改善组合物制成液体状的方法可以使用各种方法进行,例如,可以制成悬浮剂(suspension),或者制成乳剂(emulsion)等。[0084] 进而,本发明的诊断能力改善组合物优选为使脂肪成为胶束形成体的乳剂。由此,可以使脂肪成为接近生理吸收的状态,具有胃肿瘤中的脂肪吸收更容易的效果。予以说明,本发明中,“脂肪形成了胶束”是指:脂肪分子自身形成了胶束的状态、或胶束的疏水性部分溶解有脂肪的状态中的任一种或伴有两者的状态。[0085] 使脂肪形成胶束形成体的方法可以使用各种方法,例如,可以使用对脂肪使用两亲性脂质、或在诊断能力改善组合物中添加乳化剂等方法。[0086] 这里,两亲性脂质定义为I个分子内具有亲水基和疏水基、在水中不溶解的脂质。[0087] 作为两亲性脂质,可以列举例如高级脂肪酸、高级醇、鞘脂、糖脂、磷脂、及它们的构造类似体等。[0088] 作为长链脂肪酸,可以列举例如肉豆蘧酸、硬脂酸、油酸、棕榈酸、山嵛酸等。[0089] 作为高级醇,可以列举例如辛醇、肉豆蘧醇、鲸蜡醇、十六十八醇(cetostearylal coho I )、硬脂醇、山嵛醇、异硬脂醇、鲛肝醇、鲨肝醇、鲨油醇等。[0090] 作为鞘脂,可以列举例如神经酰胺、植物鞘氨醇等。[0091] 作为糖脂,可以列举例如葡糖脑苷脂、半乳糖脑苷脂、神经节苷脂等。[0092] 作为磷脂,可以列举例如磷脂酸、双磷脂酸、卵磷脂(大豆卵磷脂、卵黄卵磷脂、溶血卵磷脂等)、脑磷脂、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甲基乙醇胺、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肌醇、磷脂酰甘油、二磷脂酰甘油等。[0093] 两亲性脂质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2种以上化合物而使用。两亲性脂质的配合比例可以从所选择的两亲性脂质的种类、数量,添加剂等各种观点出发进行适当选择、调整。予以说明,两亲性脂质虽然具有作为后述乳化剂、表面活性剂的功能,但本发明的诊断能力改善组合物中无需将乳化剂等和两亲性脂质分开考虑,可以作为具有多种功能的脂溶性分子使用。[0094] 此外,作为形成胶束时的乳化剂,可以根据作为构成成分的脂肪选择适当的乳化齐U。作为乳化剂,可以使用例如离子性表面活性剂、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从对人体的安全性的观点出发,更优选使用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0095]作为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可以列举例如烷基硫酸盐、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盐、聚氧乙烯烷基醚醋酸盐、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烷氧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烷基二甲基氨基醋酸甜菜碱、烷基二甲基胺氧化物等。
[0096] 作为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可以列举例如甘油脂肪酸酯、有机酸甘油单脂、丙二醇脂肪酸酯、聚甘油缩合蓖麻醇酸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山梨酯、胆汁酸等。
[0097] 作为这样的胶束形成体的组合物,可以列举出例如IL胶束溶液(25 μ Μ,磷酸盐缓冲液,ρΗ7.0,含有作为脂质的油酸2.8g、红花甘油单酯1.28g,牛胆磺酸钠8.5g)。
[0098] 本发明中的胶束形成体的更优选形态是使胶束形成体为由胆汁酸(包括胆汁酸盐)、甘油单脂、脂肪酸、磷脂、留醇类构成的乳剂。由此,可以使脂肪为接近生理吸收的状态,具有促进胃肿瘤中的脂肪吸收的效果。进而,就胶束形成体的组成而言,相对于胆汁酸的重量比1,甘油单脂的重量比为0.2〜0.6,脂肪酸的重量比为0.2〜0.6,磷脂的重量比为0.01〜0.5,甾醇类的重量比为0.01〜0.1,从而可以使胶束形成体为接近生物体内的组成的状态。
[0099] 含有这样的胶束形成体的组合物可以通过例如以下步骤来制备。首先,在磷酸盐缓冲液(150mM,pH7.0) 75mL中依次加入牛胆汁酸2.0g,胆甾醇920mg,溶血卵磷脂135mg,并溶解,接着加入单油酸700mg,油酸700mg,混合,加入磷酸盐缓冲液使总量达到100mL。边搅拌该磷酸盐缓冲溶液边在室温下进行声波处理。对获得的胶乳及胶束溶液进一步进行搅拌后,在100000 X g、25°C下进行16〜18小时的超声波分离。超离心分离后,仅回收透明的胶束层,从而可以获得含有胶束形成体的溶液。
[0100] 除了上述乳化剂外,本发明的诊断能力改善组合物中还可以添加各种添加物作为构成成分。作为添加物,可以使用例如赋形剂、润滑剂、结合剂、崩解剂、溶剂、溶解助剂、悬浮化剂、等渗剂、缓冲剂。此外,还可以使用防腐剂、抗氧化剂甜味剂等。
[0101]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内窥镜观察法。
[0102] 就本发明的内窥镜观察法而言,除了在内窥镜观察前或内窥镜观察时投与、负载本发明的诊断能力改善组合物以外,按照常规进行的内窥镜观察法进行即可。即,使受试者从内窥镜观察前一天的夜晚开始断食,在进行利用药液处理去除胃粘膜等前处理的基础上,进行内窥镜观察等,这样即可。
[0103] 本发明的内窥镜观察法中,向受试者投与、负载以脂肪作为构成成分之一的诊断能力改善组合物是在内窥镜观察前或内窥镜观察时进行的。
[0104] 列举一例的话,对进行内窥镜观察的受试者,在进行内窥镜观察的4个小时〜16小时前进行本发明的诊断能力改善组合物的投与、负载。在插入内窥镜前,对受试者进行通常进行的前处理后进行内窥镜观察。
[0105] 此外,作为其它方式,在诊断能力改善组合物为脂肪的胶束形成体等液体状的情况下,可以在内窥镜观察时,从内窥镜仪器的钳子口将诊断能力改善组合物直接喷射至病变组织而进行投与、负载后,根据需要用生理盐水等洗涤,进行内窥镜观察等。
[0106] 本发明的内窥镜观察法中,与在胃肿瘤中仅以50%程度观察到WOS或虽观察到WOS但蓄积少而难以明确区分的胃肿瘤等相比,能够提高胃肿瘤的WOS密度。由此,提高胃肿瘤和背景粘膜的对比度,可以更容易地发现胃肿瘤。进而,就该WOS密度得以提高的胃肿瘤而言,利用NBI联用放大内窥镜观察进行的WOS的形态解析也更加容易。在WOS的形态为对称性等规则的形态时,良性肿瘤的可能性大,为非对称等不规则的形态时为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大等,可以提供对性质的诊断有用的信息。作为其结果,利用本发明的内窥镜观察法,胃肿瘤的发现及性质的诊断变得更容易。[0107] 实施例[0108]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当然,本发明的内容并非限于下述内容。[0109] <<内窥镜观察规程>>[0110] 对以下实施例中进行的内窥镜观察的标准规程进行说明。[0111] 对实施例的全部受试者,事先获得书面同意,进行研究。此外,将服用华法林的受试者、服用其它抗凝固剂的受试者、没有获得同意的受试者排除在实施例对象之外。予以说明,由熟知下述步骤的一名内窥镜施行者对实施例的所有受试者进行一连的操作、观察。[0112] 1.所有的受试者在进行内窥镜观察30分钟前经口摄取下述组合物,以从胃表面去除粘液。[0113] 组合物..•水IOOmL,链霉蛋白酶20000单元,碳酸氢钠lg,二甲基聚氧烷(20mg/mL) 10mT,[0114] 2.插入内窥镜后,在观察对象部位、其周边强烈附着有粘液时,通过内窥镜用水20mL洗涤,在去除粘液出基础上进行内窥镜观察。[0115] 3.内窥镜观察中使用下述仪器。通过组合下述仪器,进行常规的非放大观察及放大观察,利用NBI进行了放大观察。进而,内窥镜施行者可以利用内窥镜的手柄部分具备的杆、按钮容易地改变内窥镜的放大倍率及白色光、窄带光等观察光。[0116].上部消化道通用 Videoscope (GIF-Q240Z, Olympus 或 GIF-H260Z, Olympus)[0117].内窥镜 Videoscope system (Evis Lucera Spectrum, Olympus)[0118] 4.内窥镜施行者在插入内窥镜前将黑色软罩(black soft hood)安装到内窥镜的前端部,进行内窥镜观察。通过该黑色软罩,内窥镜施行者能够将内窥镜镜头的前端和组织表面之间的距离时常保持为3mm。该3mm的距离是以最大倍率进行放大内窥镜观察时,镜头捕捉被放大的观察对象时的焦点距离相同的距离。由此,放大内窥镜中能够获得被放大至最大的内窥镜图像。[0119] 5.进行观察时,利用白色光进行常规的非放大内窥镜观察,若发现粘膜病变,上使内窥镜前端部所安装的罩部(hood)接触粘膜表面,进行放大观察及NBI联用放大观察。此外,活检是在非放大观察下由病变的中央进行采集的。[0120] 6.进行内窥镜观 察时,对下述4种情况,将其作为图像拍摄、保存。并且,采集活检标本,进行病理学确诊,对该确诊结果和各形态进行比较、考察。[0121] (I)WOS是否存在[0122] ⑵WOS存在时,WOS的形态(规则排列还是不规则排列)[0123] (3)是否能够确认上皮下的微小血管像[0124] (4)微小血管的形态(微小血管像规则还是不规则)[0125] 7.作为比较例,在图1及图2中示出正常部位的NBI联用放大内窥镜图像。[0126] (I)图1是正常胃体部的NBI联用放大内窥镜图像。未确认到W0S,能够确认到毛细血管网、集合细静脉。[0127] (2)图2是正常胃窦部的NBI联用放大内窥镜图像。未确认到W0S,能够确认到毛细血管网。
[0128] <<实施例1,WOS的真面目的确认>>
[0129] 实施例1的目的在于确认:脂肪滴是否是WOS的真面目。
[0130] < 方法 >
[0131] 1.将由24名已经获得书面的知情同意的受试者发现的28个早期胃上皮性肿瘤作为对象,进行实施例1。
[0132] 2.通过NBI联用放大内窥镜观察,对肿瘤以及肿瘤周边的粘膜(以下,在该实施例中称为“周边粘膜”)调查有无W0S。
[0133] 3.在NBI联用放大内窥镜观察后,从各肿瘤以及周边粘膜采集I个活检标本,立即冷冻干燥
[0134] 4.对上述获得的冷冻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具体而言,对冷冻切片实施脂肪染色(油红O染色),检查肿瘤组织中有无脂肪滴。以来自24名受试者的总计58个标本(28个肿瘤和28个非肿瘤)为对象,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0135] <结果和考察>
[0136] 通过NBI联用放大内窥镜观察,进行活检标本采集的58个位置中,19个位置存在W0S,其余39个位置没有确认 到WOS(表I)。进而,在存在WOS的19个位置中,18个位置利用活检标本能够确认到脂肪滴(fat droplet,FD)的存在(例如,图12,图15,图18)。此外,在未确认到WOS的39个位置中,38个位置利用活检标本能够确认到不存在脂肪滴(例如,图20)。由此确认:W0S的有无和脂肪滴的有无强烈相关,可以确认WOS的真面目是蓄积在肿瘤上皮的微小的脂肪滴。
[0137][表 I]
[0138] 标本中通过含NBI的ME与FD的WOS的患病率(n=58)
[0139]
[0140] IE:放大内窥镜;NB1:窄带成像;W0S:白色不透明物质WOS的存在显著依赖于FD的存在(P〈0.0001,费舍尔精确检验)
[0141] <<实施例2,WOS和胃肿瘤组织型的关联性的研究>>
[0142] 为了调查当胃肿瘤中存在WOS时WOS与胃肿瘤的特定组织型是否具有关联性而进行了研究。
[0143] < 方法 >
[0144] 1.对于已经获得书面的知情同意的43名早期胃上皮性肿瘤受试者,使用49个位置的早期胃上皮性肿瘤病变作为对象,进行实施例2。
[0145] 2.通过NBI联用放大内窥镜观察,仅以肿瘤为对象调查WOS的有无。
[0146] 3.NBI联用放大内窥镜观察后,由各肿瘤采集I个活检标本,立即冷冻干燥。
[0147] 4.对上述获得的冷冻标本,首先制作冷冻切片,进行脂肪染色(油红O染色),调查肿瘤组织有无脂肪滴。然后,对6片连续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作为第一抗体,使用MUC2,CDX2,CD10,MUC5AC, HGM和MUC6。将组织表现型分为下述3类。[0148] (I)肠型(I):对MUC2,CDX2,CDlO中的任一者为阳性时
[0149] (2)胃型(G):对MUC5AC,HGM, MUC6中的任一者为阳性时
[0150] (3)胃肠型(GI):表现为两种表现型时
[0151] 5.对由43名受试者中观察到的49个肿瘤采集的总计49个活检标本进行了上述病理学的检查。
[0152] < 结果 >
[0153] 1.通过NBI联用放大内窥镜观察,由胃上皮性肿瘤进行活检标本采集的49个位置中,26个位置存在W0S,其余23个位置未确认到WOS(表2)。进而,存在WOS的26个位置中,25个位置可以利用活检标本确认到脂肪滴(FD)的存在(例如,图12,图15,图18)。此夕卜,未确认到WOS的23个位置中,22个位置利用活检标本能够确认到不存在脂肪滴。与实施例I同样地,实施例2中也可以确认:W0S的有无和脂肪滴的有无强烈相关,可以确认WOS的真面目是蓄积在肿瘤组织中的脂肪滴。
[0154] 2.由确认到WOS的胃肿瘤采集的活检标本中,G型为O个,GI型为13个,I型为13个.S卩,WOS在G型中不存在,仅在GI型和I型中存在(表3)。该结果强烈暗示:即使是在胃肿瘤中,WOS可能存在于获得了肠的表型的胃肿瘤中。
[0155] 3.在确认到WOS的26个活检标本中,求出脂肪滴的组织学定位,结果是:10个肿瘤仅在上皮存在脂肪滴,16个则 在上皮和上皮正下方的固有层两者中存在脂肪滴(表4)。
[0156][表 2]
[0157] 根据通过含NBI的ME的WOS的存在通过油红O染色法确定的FD的组织学思病率
[0159][表 3]
[0160] 根据WOS的存在的表型特征
[0162] TOS:白色不透明物质;G:胃部表型;G1:胃肠表型1:肠表型
[0163] [表 4]
[0164] FD的组织学分布(n=26)
[0165]
[0166] <<实施例3,负载脂肪食品的胃肿瘤(腺瘤)受试者的NBI联用放大内窥镜观察比较>>[0167] 对利用内窥镜观察在胃肿瘤中未观察到WOS的受试者进行以下研究。即,在该受试者摄取脂肪食品后,进行内窥镜观察,从而研究在其胃肿瘤中是否变为能够观察到W0S。[0168] < 方法 >[0169] 1.在不摄取脂肪食品、进行常规的内窥镜观察起10天后进行研究。即,在内窥镜观察16个小时前和4个小时前两次令受试者摄取下述市售的含有脂肪作为构成成分的食品,进行内窥镜观察。[0170] •脂肪食品概要[0171] (I)制品分类:奶冰[0172] (2)制品重量(体积):177g (190mL)[0173] (3)营养成分:[0174] 热量:241千卡[0175]蛋白质:3.3g[0176]脂肪:12.6g[0177] 碳水化合物:29.1g[0178]钠:82mg[0179] 非脂乳 固体成分5%,植物性脂肪成分7%,鸡蛋脂肪成分0.2%[0180] (4)原材料名[0181] 砂糖,乳制品,植物性油脂,果糖,蛋黄,食盐,香料,稳定剂(增稠多糖类),乳化剂,胭脂树橙色素[0182] (5)组成[0183] 乳化剂:甘油酸脂肪酸酯…小于0.1%[0184] 稳定剂:瓜尔豆胶,刺槐豆胶,卡拉胶…小于0.1%[0185] 色素:胭脂树橙色素…小于0.1%[0186] 香料:香草,乳蛋糕,牛奶…0.2%[0187] < 结果 >[0188] 1.结果示于图3〜图6。[0189] 2.图3及图4为脂肪食品摄取前进行的内窥镜观察的图像。常规观察中,胃肿瘤与周围粘膜的色调差少,难以进行病变的鉴定。即,不易发现病变(图3)。NBI联用放大观察中,可以清晰确认到褐色的微小血管像,不存在WOS (图4)。[0190] 3.脂肪食品摄取后的观察中,即使常规观察中也白色化,肿瘤和周围粘膜的对比度增大。即,变得更容易发现肿瘤(图5)。NBI联用放大观察中,确认到WOS的高度沉积,上皮下的血管完全无法透视(图6)。[0191] 4.由以上结果可以确认,即使是没有观察到WOS的胃肿瘤,通过在内窥镜观察前摄取脂肪食品,WOS沉积在胃肿瘤的上皮,能够用内窥镜观察。[0192] 5.由该结果可知,通过利用某些手段使胃肿瘤接触脂肪、创造容易吸收的条件,提高胃肿瘤和其以外的正常粘膜的对比度,提高利用内窥镜发现肿瘤的发现率,通过使WOS更清晰,提高放大内窥镜的性质诊断能力。即,认为其可以提高利用内窥镜诊断肿瘤的诊断能力。[0193] <<实施例 4>>[0194] 在胃肿瘤中,胃肿瘤上皮下的微小血管像是鉴别腺瘤和癌的手段,这是已知的。实施例4中,对WOS的形态是否与微小血管像同样地可以作为腺瘤(非癌)和癌的鉴别诊断指标进行研究。
[0195] < 方法 >
[0196] 1.对已经获得书面的知情同意的42名胃肿瘤(表面隆起型)受试者,使用46个位置的胃肿瘤病变作为对象,进行实施例4。
[0197] 2.通过NBI联用放大内窥镜,进行WOS的有无、形态,微小血管像的形态的观察。并且,以由46个病变的肿瘤采集的46个活检标本为对象,进行病理组织学诊断。予以说明,WOS的形态,微小血管像(microvascular pattern, MVP)的形态分别按照下述标准进行分类。
[0198] (I)规则性 WOS
[0199].排列规则,分布对称。
[0200] •形态均一,呈网状、迷宫状、斑状或点状。
[0201] •密度相对高。
[0202] (2)不规则性WOS
[0203].排列不规则,分布不对称。
[0204].形态不均一,呈网状、斑状或点状且富于多样性。
[0205] 密度较低,微细 。
[0206] (3)规则性 MVP
[0207].各微小血管的形态均一,呈现规则的封闭曲线环或开放性曲线环。
[0208] •各微小血管的口径以及大小不存在差异。
[0209].微小血管的分布对称,排列规则。
[0210] (4)不规则性MVP
[0211] •各微小血管的形态不均一且呈多样的形态。
[0212] •各血管的口径不同和/或大小不同。
[0213].微小血管的分布为非对称性,排列不规则。
[0214] 3.内窥镜观察后,采集病变的活检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的评价。
[0215] < 结果 >
[0216] 1.与胃癌相比,WOS更多存在于腺瘤中(表5)。
[0217] 2.关于WOS的形态,全部腺瘤均显示规则性W0S。另一发面,胃癌中,83%显示出不规则性WOS (表6)。
[0218] 3.与胃癌相比,在腺瘤中观察到MVP的频度低(表7)。认为其理由是:此次研究中,与胃癌相比,在腺瘤中WOS的存在频度高(表5)。
[0219] 4.关于MVP的形态,86%的腺瘤显示规则性MVP。另一发面,96%的胃癌显示不规则性MVP (表8)。
[0220] 5.这些结果显示:能够观察到规则性WOS时为腺瘤(非癌),能够观察到不规则性WOS时,胃癌的可能性高。即显示:wos的形态可以成为对胃肿瘤的性质的诊断有用的指标。
[0221][表 5]
[0222]
[0229] <图像例>[0230] 1.以下,用附图对实施例中进行的内窥镜观察图像、病理组织学的评价进行说明。[0231] 2.图1为正常胃体部的NBI联用放大内窥镜图像。未确认到W0S,能够确认毛细血管网、集合细静脉。[0232] 3.图2为正常胃窦部的NBI联用放大内窥镜图像。未确认到W0S,能够确认到毛细血管网。[0233] 4.腺瘤受试者的脂肪食品负载前后的内窥镜图像的比较(实施例2)[0234] (I)图3为腺瘤受试者的常规内窥镜图像。图中在圆形部分(胃窦部)能够确认到表面隆起型的腺瘤。肿瘤与周围粘膜为相同色调,难以发现病变。[0235] (2)图4为腺瘤边界部的NBI联用放大内窥镜图像(箭头为边界部)。箭头内侧的肿瘤部未确认到W0S,能够确认到褐色的微小血管像。[0236] (3)图5为奶冰负载后的常规内窥镜观察图像。利用常规内窥镜观察能够确认:腺瘤白色化,变得容易发现肿瘤。[0237] (4)图6为奶冰负载后的腺瘤边界部的NBI联用放大内窥镜观察图像(箭头为边界部)。在箭头内侧的肿瘤部,通过NBI联用放大内窥镜观察确认到WOS的高度沉积,上皮下的血管完全无法透视。[0238] 5.隆起型腺瘤(Low-grade dysplasia)的内窥镜图像[0239] (I)图7为隆起型腺瘤受试者的常规内窥镜观察图像。在胃窦部能够确认到白色调的隆起型的腺瘤(箭头)。
[0240] (2)图8为腺瘤部分的NBI联用放大内窥镜图像。能够确认到W0S,带状的WOS规则地呈迷宫状排列。
[0241] 6.隆起型胃癌(High-grade dysplasia)
[0242] (1)图9为隆起型胃癌(HGD)受试者的常规内窥镜图像。在胃角后壁能够确认发红的隆起型胃癌(箭头)。
[0243] (2)图10为胃癌的边界部(箭头)的NBI联用放大内窥镜图像。形态不均一的斑状的WOS不规则地排列着。
[0244] 7.凹陷型胃癌受试者
[0245] (1)图11为凹陷型胃癌的NBI联用放大内窥镜图像。在箭头所示的肿瘤边界部的内侧的凹陷的肿瘤部,形态不均一的WOS不规则地排列着。
[0246] (2)图12为由胃癌部位采集的活检标本的ORO染色图像。能够确认各种形状的微小的脂肪滴存在于上皮细胞及上皮正下方的粘膜固有层。
[0247] 8.隆起型腺瘤的内窥镜图像及病理组织图像
[0248] (1)图13为隆起型腺瘤受试者的常规内窥镜图像。在胃贲部能够确认到隆起型的腺瘤。
[0249] (2)图14为腺瘤边界部的NBI联用放大内窥镜图像(箭头为边界部)。在箭头所示的边界部内侧的肿瘤中观察到W0S,带状的WOS呈迷宫状规则地排列着。
[0250] (3)图15为由腺瘤部分采集的活检标本的ORO染色图像。在上皮及上皮正下方的粘膜固有层能够确认到聚集了多个粒状的脂肪滴。
[0251] 9.隆起型胃癌受试者的内窥镜图像及病理图像
[0252] (I)图16为隆起型胃癌受试者的常规内窥镜图像。能够确认到白色调的肿瘤(箭头)。
[0253] (2)图17为胃癌边界部的NBI联用放大内窥镜图像。箭头为胃癌部分和正常部分的边界部。就边界部而言,左侧能够确认上皮下的微小血管,另一方面,右侧由于具有不规则形态的WOS在上皮沉积,完全无法观察上皮下的血管。
[0254] (3)图18为由胃癌部分采集的活检标本的ORO染色图像。由ORO染色能够确认存在多个吸收至上皮内且聚集的微小的脂肪滴。
[0255] 10.慢性胃炎受试者的内窥镜图像及病理图像
[0256] (1)图19为慢性胃炎受试者的NBI联用放大内窥镜图像。上皮下的血管清晰可见、呈褐色,不存在使粘膜不透明的物质即W0S.[0257] (2)图20为由胃炎部分采集的ORO染色图像。也进行了 ORO染色,能够确认在上皮内、上皮下不存在脂肪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