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苕精糖的制备方法

申请号 CN201610919499.5 申请日 2016-10-21 公开(公告)号 CN106498099A 公开(公告)日 2017-03-15
申请人 石传彪; 发明人 石传彪;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红苕精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小麦发芽:将小麦置于30~33℃的 水 中,浸泡36~48小时后取出所述小麦,并将所述小麦于40~60℃的环境 温度 下发芽3~7天,取发出的麦芽干燥后,进行捣碎,得干麦芽粉;(2)制作红苕糖水:将红苕煮熟后捣碎,然后加水调成红苕糊,所述红苕与水的比例为100:30;向所述红苕糊中加入所述干麦芽粉,所述红苕与所述干麦芽粉的比例为1:1.3~1.2,用33~40℃的小火加热 发酵 9~11小时,过滤后,获得滤液即为红苕糖水;(3)熬制红苕精糖:用40~30℃的中火熬制所述红苕糖水,熬制时间为2~3小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工艺简单,可实现规模生产,保证较高的出糖率, 颜色 金黄透亮品质上乘。
权利要求

1.一种红苕精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小麦发芽:将小麦置于30~33℃的中,浸泡36~48小时后取出所述小麦,并将所述小麦于40~60℃的环境温度下发芽3~7天,取发出的麦芽干燥后,进行捣碎,得干麦芽粉;
(2)制作红苕糖水:将红苕煮熟后捣碎,然后加水调成红苕糊,所述红苕与水的比例为
100:30;向所述红苕糊中加入所述干麦芽粉,所述红苕与所述干麦芽粉的比例为1:1.3~
1.2,用33~40℃的小火加热发酵9~11小时,过滤后,获得滤液即为红苕糖水;
(3)熬制红苕精糖:用40~30℃的中火熬制所述红苕糖水,熬制时间为2~3小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将所述麦芽切成1厘米厚长20厘米,高10厘米的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的发酵过程中,翻动所述红苕糊2~3次。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小麦发芽:将小麦置于33℃的水中,浸泡48小时后取出所述小麦,并将所述小麦于
30℃的环境温度下发芽3~7天,取发出的麦芽干燥后,进行捣碎,得干麦芽粉;
(2)制作红苕糖水:将红苕煮熟后捣碎,然后加水调成红苕糊,所述红苕与水的比例为
100:30;向所述红苕糊中加入所述干麦芽粉,所述红苕与所述干麦芽粉的比例为1:1.3,用
33℃的小火加热发酵9~11小时,过滤后,获得滤液即为红苕糖水;
(3)熬制红苕精糖:用43℃的中火熬制所述红苕糖水,熬制时间为2~3小时。

说明书全文

一种红苕精糖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苕精糖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红薯是一种高产稳定、营养丰富、用途广泛的重要农作物。目前,我国的红薯常年种植面积为7300~8000亩,是世界上最大的红薯生产国,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只有一小部分红薯直接作为食物,绝大数用来进一步加工生产,作为加工食品。
[0003]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糖生产和消费国之一,中国面临的较大的供需压,致使糖价一飞冲天,从2008年的3000元/吨低点算起,三年内价格翻了2.3倍。食糖价格暴涨对于上游种植业、中间的加工业、下游食品饮料行业产生重大影响,愈来愈旺盛的食糖需求遭遇增产瓶颈的食糖生产;为了满足国内需求,国家已经进口了相当数量的外糖弥补缺口。

发明内容

[0004]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红苕精糖的制备方法。
[0005]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 一种红苕精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 (1)小麦发芽:将小麦置于30~33℃的中,浸泡36~48小时后取出所述小麦,并将所述小麦于40~60℃的环境温度下发芽3~7天,取发出的麦芽干燥后,进行捣碎,得干麦芽粉;
[0008] (2)制作红苕糖水:将红苕煮熟后捣碎,然后加水调成红苕糊,所述红苕与水的比例为100:30;向所述红苕糊中加入所述干麦芽粉,所述红苕与所述干麦芽粉的比例为1:1.3~1.2,用33~40℃的小火加热发酵9~11小时,过滤后,获得滤液即为红苕糖水;
[0009] (3)熬制红苕精糖:用40~30℃的中火熬制所述红苕糖水,熬制时间为2~3小时。
[0010] 进一步的,步骤(1)中,将所述麦芽切成1厘米厚长20厘米,高10厘米的状。
[0011] 进一步的,步骤(2)的发酵过程中,翻动所述红苕糊2~3次。
[0012] 进一步的,一种红苕精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3] (1)小麦发芽:将小麦置于33℃的水中,浸泡48小时后取出所述小麦,并将所述小麦于30℃的环境温度下发芽3~7天,取发出的麦芽干燥后,进行捣碎,得干麦芽粉;
[0014] (2)制作红苕糖水:将红苕煮熟后捣碎,然后加水调成红苕糊,所述红苕与水的比例为100:30;向所述红苕糊中加入所述干麦芽粉,所述红苕与所述干麦芽粉的比例为1:1.3,用33℃的小火加热发酵9~11小时,过滤后,获得滤液即为红苕糖水;
[0015] (3)熬制红苕精糖:用43℃的中火熬制所述红苕糖水,熬制时间为2~3小时。
[0016] 据可考历史,明洪武年间石荣带兵入黔时,以当地红芯红苕为原料,制作成其带兵行军打仗时为部队将士提供身体能量的必备干粮。经过我第七世祖(大明朝特进荣禄大夫、前军都督府左都督、镇守贵州湖川总兵官石邦宪)在贵州任职40年间的多次改进,形成秘制祖传制作技术,并由我石氏世袭官员(清平卫指挥使)亲自掌握配方,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曾一度失传,经本人(石邦宪第十四代嫡长孙)对其配方和工艺在挖掘、整理基础上进行单位换算和配方改进,并进行了反复试验,形成现在可以量产和高产的配方和加工技术。
[001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工艺简单,通过对温度和各个环节的控制,可以实现规模生产,能保证较高的出糖率,且能够获得品质上乘的成品,红苕精糖的颜色金黄透亮,不发黑无糊味。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实施例1
[0019] 一种红苕精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0] (1)小麦发芽:选择小麦,精选贵州凯里本地土小麦为宜,将小麦搓洗干净后,置于30℃的水中,浸泡36小时后取出所述小麦,沥干,用家机布包好并将所述小麦于40℃的环境温度下发芽3天,待麦芽全部出青后,将所述麦芽切成1厘米厚长20厘米,高10厘米的块状,干燥,之后用石灰岩镭钵捣碎备用,得干麦芽粉;
[0021] (2)制作红苕糖水:选择新鲜无病的红薯,精选贵州凯里本地红芯红苕为宜,将红苕洗净,放入锅中煮熟后捞出,并捣碎,然后加水调成红苕糊,所述红苕与水的比例为100:30;向所述红苕糊中加入所述干麦芽粉,所述红苕与所述干麦芽粉的比例为1:1.2,用
33℃的小火加热发酵9小时,待锅边出现清水时,翻动2至3次以使其充分发酵;用家机布装袋过滤后,滤除渣滓,获得滤液即为红苕糖水;
[0022] (3)熬制红苕精糖:将滤制好的红苕糖水倒入铸铁锅中,用40℃的中火熬制所述红苕糖水,熬制时间为2小时,灌入模具中,冷却,即得。
[0023] 实施例2
[0024] 一种红苕精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5] (1)小麦发芽:选择小麦,精选贵州凯里本地土小麦为宜,将小麦搓洗干净后,置于32℃的水中,浸泡40小时后取出所述小麦,沥干,用家机布包好并将所述小麦于30℃的环境温度下发芽6天,待麦芽全部出青后,将所述麦芽切成1厘米厚长20厘米,高10厘米的块状,干燥,之后用石灰岩镭钵捣碎备用,得干麦芽粉;
[0026] (2)制作红苕糖水:选择新鲜无病的红薯,精选贵州凯里本地红芯红苕为宜,将红苕洗净,放入铸铁锅中煮熟后捞出,并捣碎,然后加水调成红苕糊,所述红苕与水的比例为100:30;向所述红苕糊中加入所述干麦芽粉,所述红苕与所述干麦芽粉的比例为1:1.3,用
38℃的小火加热发酵10小时,待锅边出现清水时,翻动2至3次以使其充分发酵;用家机布装袋过滤后,滤除渣滓,获得滤液即为红苕糖水;
[0027] (3)熬制红苕精糖:将滤制好的红苕糖水倒入铸铁锅中,用43℃的中火熬制所述红苕糖水,熬制时间为2.3小时,灌入模具中,冷却,即得。
[0028] 实施例3
[0029] 一种红苕精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0] (1)小麦发芽:选择小麦,精选贵州凯里本地土小麦为宜,将小麦搓洗干净后,置于33℃的水中,浸泡48小时后取出所述小麦,沥干,用家机布包好并将所述小麦于30℃的环境温度下发芽7天,待麦芽全部出青后,将所述麦芽切成1厘米厚长20厘米,高10厘米的块状,干燥,之后用石灰岩镭钵捣碎备用,得干麦芽粉;
[0031] (2)制作红苕糖水:选择新鲜无病的红薯,精选贵州凯里本地红芯红苕为宜,将红苕洗净,放入铸铁锅中煮熟后捞出,并捣碎,然后加水调成红苕糊,所述红苕与水的比例为100:30;向所述红苕糊中加入所述干麦芽粉,所述红苕与所述干麦芽粉的比例为1:1.3,用
33℃的小火加热发酵9~11小时,待锅边出现清水时,翻动2至3次以使其充分发酵;用家机布装袋过滤后,滤除渣滓,获得滤液即为红苕糖水;
[0032] (3)熬制红苕精糖:将滤制好的红苕糖水倒入铸铁锅中,用43℃的中火熬制所述红苕糖水,熬制时间为3小时,灌入模具中,冷却,即得。
[0033] 出糖量统计数据
[0034]  红苕重量(公斤) 提炼淀粉量(公斤) 出糖率(%)
1批 100 60.4 82.2
2批 100 71.2 84.1
3批 100 78.6 83.7
[0035] 通过实验,本发明的工艺简单,通过对温度和各个环节的控制,可以实现规模生产,能保证较高的出糖率,且能够获得品质上乘的成品,红苕精糖的颜色金黄透亮,不发黑无糊味。
[0036]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