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包装

申请号 CN201710533324.5 申请日 2017-07-03 公开(公告)号 CN107266874A 公开(公告)日 2017-10-20
申请人 中传联合(北京)国际传媒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启明;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防 水 食品 包装 膜,包括表层、 中间层 及底层,所述表层和底层均为PET层,所述PET层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PET300-400份、热塑性 淀粉 90-110份、POE-g-MAH 2-4份、甲基 丙烯酸 甲酯0.2-0.8份、乙酰 柠檬酸 三丁酯0.6-1.2份、二 氧 化 钛 2-4份、海藻酸盐0.5-1.5份、防水剂0.5-2.5份。本发明防水 食品包装 膜,物理机械性能好, 热封 平整,可抗氧化和防水,卫生安全性优异。
权利要求

1.一种防食品包装膜,包括表层、中间层及底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和底层均为PET层,所述PET层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PET 300-400份、热塑性淀粉90-110份、POE-g-MAH 2-4份、甲基丙烯酸甲酯0.2-0.8份、乙酰柠檬酸三丁酯0.6-1.2份、二2-4份、海藻酸盐0.5-1.5份、防水剂0.5-2.5份;
所述的海藻酸盐由海藻酸、海藻酸、海藻酸钠混合而成,所述海藻酸钙、海藻酸钾、海藻酸钠的质量比为(1-3):(1-3):(1-3);
所述的防水剂由大豆分离蛋白、玉米醇溶蛋白、小麦面筋蛋白混合而成,所述大豆分离蛋白、玉米醇溶蛋白、小麦面筋蛋白的质量比为(1-3):(1-3):(1-3)。

说明书全文

食品包装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装膜,尤其涉及一种防水食品包装膜。

背景技术

[0002] 食品包装膜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我国汉朝,郑和下西洋时,已使用蜂蜡包封水果,以延缓水果脱水。食品的包装长期以来都是采用传统的包装材料。随着绿色包装的兴起,世界各国在食品包装方面做了大量的开发研究工作。食品包装膜是指通过包裹、浸渍、涂布、喷洒而覆盖在食品表面或多组分食品内部界面上的一层具有多孔网络结构的保护膜。对许多食品来说,食品包装膜最重要的功能性质是阻止水分的迁移即具有阻湿性,从而防止食品因失水或吸水而导致的变质。因为食品的含水量不仅影响其感官质量生物的生长繁殖,而且还能严重影响引起食品腐败的化学和酶反应。除水分的迁移外,气和二氧化气体的迁移也会严重影响食品的质量和贮藏稳定性。如油脂含量高的食品在氧气存在下易发生酸败新鲜果蔬在氧气含量高时因呼吸强度大而容易衰老、腐败,而当二氧化碳浓度高、氧气浓度低时因易导致缺氧呼吸也容易腐败变质。此时可选择具有一定阻氧性和阻二氧化碳性的薄膜来对食品进行涂层以延长食品的货架寿命。
[000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水食品包装膜,综合性能优异。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水食品包装膜。
[0005] 本发明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 一种防水食品包装膜,包括表层、中间层及底层,所述表层和底层均为PET层,所述PET层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PET 300-400份、热塑性淀粉90-110份、POE-g-MAH 2-4份、甲基丙烯酸甲酯0.2-0.8份、乙酰柠檬酸三丁酯0.6-1.2份、二氧化2-4份、海藻酸盐
0.5-1.5份、防水剂0.5-2.5份。
[0007] 优选地,所述海藻酸盐为海藻酸、海藻酸、海藻酸钠中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0008] 更优选地,所述的海藻酸盐由海藻酸钙、海藻酸钾、海藻酸钠混合而成,所述海藻酸钙、海藻酸钾、海藻酸钠的质量比为(1-3):(1-3):(1-3)。
[0009] 优选地,所述防水剂为大豆分离蛋白、玉米醇溶蛋白、小麦面筋蛋白中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0010] 更优选地,所述的防水剂由大豆分离蛋白、玉米醇溶蛋白、小麦面筋蛋白混合而成,所述大豆分离蛋白、玉米醇溶蛋白、小麦面筋蛋白的质量比为(1-3):(1-3):(1-3)。
[0011] 本发明防水食品包装膜,物理机械性能好,热封平整,可抗氧化和防水,卫生安全性优异。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以下所述,仅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其他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为同等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下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变化,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0013] 实施例中各原料介绍:
[0014] PET,采用苏州和美兴塑胶有限公司提供的牌号为PT 7086的PET。
[0015] POE-g-MAH,采用东莞市卓粒美塑胶有限公司提供的牌号为0203的POE-G-MAH。
[0016] 甲基丙烯酸甲酯,CAS号:80-62-6,具体采用梯希爱(上海)化成工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型号为HY的甲基丙烯酸甲酯。
[0017] 乙酰柠檬酸三丁酯,CAS号:77-90-7,具体采用上海迈瑞尔化学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型号为M26567的乙酰柠檬酸三丁酯。
[0018] 二氧化钛,CAS号:1317-80-2,具体采用上海将来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型号为R-902+的金红石型二氧化钛。
[0019] 热塑性淀粉,采用专利申请号:200710041319.9中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其反应原料的重量份为:脂化淀粉80份,山梨糖醇20份、松香甘油脂3份、水25份,所述脂化淀粉水份的含量为13wt%。
[0020] 海藻酸钾,CAS号:9005-36-1,采用梯希爱(上海)化成工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目数为100目的海藻酸钾。
[0021] 海藻酸钠,CAS号:9005-38-3,采用大连美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目数为100目的海藻酸钠。
[0022] 海藻酸钙,CAS号:9005-35-0,采用斯百全化学(上海)有限公司提供的目数为100目的海藻酸钙。
[0023] 大豆分离蛋白,CAS号:9010-10-0,采用山东西亚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提供的大豆分离蛋白。
[0024] 玉米醇溶蛋白,CAS号:9010-66-6,采用梯希爱(上海)化成工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玉米醇溶蛋白。
[0025] 小麦面筋蛋白,CAS号:93384-22-6,采用深圳市思美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小麦面筋蛋白。
[0026] JA-504耐蒸煮食品包装专用粘合剂,采用以下方法制备:采用乙酸乙酯为稀释剂,先将含羟基聚酯-聚酯稀释到所需的固含量(35%),再按含羟基聚酯-聚氨酯:异氰酸酯加成物=100:15的配比加入异氰酸酯加成物,充分搅匀;然后采用网线辊或光辊涂布,涂布量4g/m2,复合机烘道温度由入口处的50℃递升至出口处的80℃;最后在温度60℃下放置60h,再置于室温下4天。
[0027] 实施例1
[0028] PET层原料(重量份):PET 360份、热塑性淀粉100份、POE-g-MAH2份、甲基丙烯酸甲酯0.6份、乙酰柠檬酸三丁酯0.8份、二氧化钛2份、海藻酸盐1.2份、防水剂1.8份。
[0029] 所述的海藻酸盐由海藻酸钙、海藻酸钾、海藻酸钠按质量比为1: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
[0030] 所述的防水剂由大豆分离蛋白、玉米醇溶蛋白、小麦面筋蛋白按质量比为1: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
[0031] 制备上述防水食品包装膜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0032] (1)将PET采用真空干燥箱150℃干燥4个小时;
[0033] (2)将干燥后的PET、热塑性淀粉、POE-g-MAH、甲基丙烯酸甲酯、乙酰柠檬酸三丁酯、二氧化钛、海藻酸盐、防水剂加入到混合搅拌机中,转速为600转/分,搅拌20min,得到混合均匀的混合料;
[0034] (3)将步骤(2)的混合料采用密炼机造粒,密炼温度180℃,密炼时间3分钟,螺杆转速为50转/分钟,得到母粒;
[0035] (4)将母粒采用注塑机注塑成膜,料筒温度为260℃,喷嘴温度240℃,模具温度100℃,注塑压80MPa,冷却至室温,得到PET层,厚度为12μm;
[0036] (5)将表层、中间层、底层从上到下依次叠放,其中表层和中间层之间、中间层和底2
层之间均涂覆有JA-504耐蒸煮食品包装专用粘合剂,粘合剂涂覆量为15g/m ,得到复合层,所述表层和底层为步骤(4)的PET层,所述中间层为箔层;复合层通过上下双辊挤压方式复合加工,其中上下双辊挤压复合区的控制压力为100kN/m,再经80℃干燥10分钟。得到实施例1的食品包装膜。
[0037] 实施例2
[0038]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所述的海藻酸盐由海藻酸钾、海藻酸钠按质量比为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得到实施例2的防水食品包装膜。
[0039] 实施例3
[0040]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所述的海藻酸盐由海藻酸钙、海藻酸钠按质量比为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得到实施例3的防水食品包装膜。
[0041] 实施例4
[0042]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所述的海藻酸盐由海藻酸钙、海藻酸钾按质量比为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得到实施例4的防水食品包装膜。
[0043] 实施例5
[0044]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所述的防水剂由玉米醇溶蛋白、小麦面筋蛋白按质量比为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得到实施例5的防水食品包装膜。
[0045] 实施例6
[0046]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所述的防水剂由大豆分离蛋白、小麦面筋蛋白按质量比为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得到实施例6的防水食品包装膜。
[0047] 实施例7
[0048]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所述的防水剂由大豆分离蛋白、玉米醇溶蛋白按质量比为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得到实施例7的防水食品包装膜。
[0049] 测试例1
[0050] 对实施例1-7制备得到的防水食品包装膜的断裂伸长率进行测试,参照《GB 13022塑料薄膜拉伸性能试验方法》检测。具体测试结果见表1。
[0051] 表1:断裂伸长率测试数据表
[0052]
[0053] 比较实施例1与实施例2-4,实施例1(海藻酸钙、海藻酸钾、海藻酸钠复配)断裂伸长率明显优于实施例2-4(海藻酸钙、海藻酸钾、海藻酸钠中任意二者复配);比较实施例1与实施例5-7,实施例1(大豆分离蛋白、玉米醇溶蛋白、小麦面筋蛋白复配)断裂伸长率明显优于实施例5-7(大豆分离蛋白、玉米醇溶蛋白、小麦面筋蛋白中任意二者复配)。
[0054] 测试例2
[0055] 对实施例1-7的防水食品包装膜的防水性能进行测试,参照ASTM E398检测。具体测试结果见表2。
[0056] 表2:防水性能测试数据表
[0057]样品 水蒸气透过率(g/m2/br/mm)
实施例1 0.02
实施例2 0.17
实施例3 0.21
实施例4 0.15
实施例5 0.08
实施例6 0.14
实施例7 0.20
[0058] 比较实施例1与实施例2-4,实施例1(海藻酸钙、海藻酸钾、海藻酸钠复配)防水性能明显优于实施例2-4(海藻酸钙、海藻酸钾、海藻酸钠中任意二者复配);比较实施例1与实施例5-7,实施例1(大豆分离蛋白、玉米醇溶蛋白、小麦面筋蛋白复配)防水性能明显优于实施例5-7(大豆分离蛋白、玉米醇溶蛋白、小麦面筋蛋白中任意二者复配)。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