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致密表面和多孔芯层的弹性聚酯模塑制件的生产方法

申请号 CN97194460.1 申请日 1997-04-24 公开(公告)号 CN1218482A 公开(公告)日 1999-06-02
申请人 巴斯福股份公司; 发明人 O·沃克特; K·皮特里克;
摘要 具有致密表面和多孔芯层的弹性聚 氨 酯模塑制件的生产,是用a)改性有机 多异氰酸酯 与b)至少一种含有至少2个活性氢 原子 的化合物和(如需要)c)扩链剂在d)发泡剂、e)催化剂和(如需要)f)惯用辅助剂和/或添加剂存在下在闭模中进行反应,同时密实其中所用的改性有机多异氰酸酯是由纯MDI与至少一种聚醚醇(聚 氧 烯 烃 多元醇)的至少一种反应产物,改性有机多异氰酸酯的NCO含量
权利要求

1.一种生产具有致密表面和多孔芯层高弹性聚酯模塑制件的方 法,该方法是用
a)改性有机多异氰酸酯
b)至少一种含至少2个活性氢原子的化合物和(如需要)
c)扩链剂在
d)发泡剂
e)催化剂和(如需要)
f)惯用辅助剂和/或添加剂存在下
在一闭模中反应,同时密实,其中所用的改性有机多异氰酸酯a)是 4,4’-二异氰酸根合二苯甲烷与至少一种聚丙烯多元醇和/或聚氧丙 烯-聚氧乙烯多元醇的至少一种反应产物,改性有机多异氰酸酯的NCO含量<15%(重量)。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改性有机多异氰酸酯的NCO含量 <13%(重量)。
3.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反应时的a)与(b+c+d+e+g)的重量 比大于1。
4.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改性有机多异氰酸酯是4,4’-二 异氰酸根合二苯甲烷和至少一种聚氧丙烯二醇和/或三醇和/或聚氧丙烯 -聚氧乙烯二醇和/或三醇的反应产物。
5.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制备改性多异氰酸酯a)所用的聚 醚多元醇的分子量为1000-8000。
6.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制备改性多异氰酸酯a)所用的聚 醚多元醇的分子量为2000-6000。
7.一种含异氰酸酯基的预聚物,其NCO含量<15%(重量)并能 用4,4’-二异氰酸根合二苯甲烷与至少一种聚氧丙烯多元醇和/或聚氧 丙烯-聚氧乙烯多元醇进行反应而制备。

说明书全文

具有致密表面和多孔芯层的弹性聚酯模塑制件(也称为整体聚氨 酯软泡沫体)早已为人们所知并且有各种种途。典型的应用领域是汽车 工业中的弹性部件,例如臂托、方向盘的泡沫体包层和车辆制动器,或 者底。

特别是在鞋底的情况中需要求有很好的机械性能、高弹性和低磨 损。

聚氨酯鞋底的生产通常是用下列的方法进行的:

在一混合机中,将聚氨酯体系的构成组分(即通常标示为组分A的 多元醇组分和通常标示为组分B的异氰酸酯组分)进行混合,并将混合 物倾入金属模。在模中有发泡过程产生以形成整体密度分布。

组分A(也称为多元醇组分)通常有如下的组成:

-一种或多种高分子量多元醇,惯用的是聚醚多元醇和/或聚酯多元 醇,

-一种或多种低分子量H-官能扩链剂,

-发泡剂、催化剂、泡沫稳定剂和其它泡沫助剂。

所用的异氰酸酯组分通常是4,4’-二异氰酸根合二苯甲烷,也称 为“纯MDI”。由于纯MDI在室温下为固体,因而加工困难,通常是 用改性的方法进行“液化”。所以纯MDI可以部分形成化二亚胺或脲 亚胺(uretonimine)结构而被改性。但是在生产鞋底时此种改性只能 用到一种次要的程度,因为它增加了组分B的官能度而致使泡沫体的机 械性能很差。使用有较高官能度的MDI同系物(也称为粗MDI)也会 导致交联密度的急剧增加而使机械性能值下降。因此这种改性在鞋底的 生产中是起不到实际作用的。

惯用的MDI液化方法是将纯MDI与多元醇反应制备预聚物。为此 目的所用的典型多元醇是二丙二醇、三丙二醇或如在组分A中所用的较 高分子量的多元醇。

预聚物的制备是将纯MDI与一定量的多元醇(特别是二元醇)反 应使预聚物的NCO含量为18-23%(重量)。

从先有技术中已知,制备预聚物有一系列的方法。EP-A- 013487叙述了以脲酮亚胺改性的MDI预聚物,它的NCO含量约为18 %(重量)。EP-A-235888叙述了基于含烷醇胺的聚酯多元醇的微 孔弹性体,所用的异氰酸酯组分包括MDI和含胺的聚酯醇的预聚物,其 NCO含量约为18%(重量)。EP-A-451559是将用氨基甲酸酯和 碳化二亚胺改性的MDI与聚醚多元醇反应以形成多孔聚氨酯整体泡沫 体。EP-A-582385叙述了一种以NCO终端的MDI和聚醚多元醇 的预聚物,其NCO含量为17-21%(重量),这种预聚物能转变成为 微孔弹性体。DE-A-1618380叙述在室温下为液体的NCO终端的 预聚物,其分子量达700,是从MDI和支化的脂族二羟化合物制备的。 这些预聚物的NCO含量为15-25%(重量)。WO 91/17197叙述了 例如用于鞋底的微孔聚氨酯弹性体的生产。所用的异氰酸酯组分包括 MDI和聚四亚甲基二醇的预聚物,其NCO含量为14-28%(重量)。 但是这种基于聚四亚甲基二醇的预聚物的贮存稳定性是不能令人满意 的。WO 92/22595叙述了MDI和一多元醇混合物(包括一支化的二元 醇或三元醇和至少一种2-4官能的聚化亚烷基多元醇)的预聚物。 此预聚物的NCO含量在15-19%(重量)范围。

先有技术方法的基本缺点是,在以作为发泡剂时是不可能生产密 度低于400g/l的鞋底板的,因为制件要收缩。再者,这种泡沫体的弹性 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这种板材的回弹性只有20-25%,用于鞋底体系 是不够的。

发明的目的是寻找一种生产整体聚氨酯软泡沫体的方法,这种方 法用水作发泡剂,得到的制件有高弹性并且甚至密度低于400g/l也不收 缩。

现已发现,当用于整体软泡沫体生产的异氰酸酯组分是纯MDI和 至少一种聚氧丙烯多元醇和/或聚氧丙烯-聚氧乙烯多元醇的预聚物并且 其NCO含量<15%(重量)、优选<13%(重量),以及发泡过程中多 元醇与异氰酸酯组分的混合比>1时,就可达到这一目的。

由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生产具有致密表面和多孔芯层弹性聚氨酯模 制件的方法,该方法是在闭合模中将

a)改性有机多异氰酸酯

b)至少一种含有至少两个活性氢原子的化合物和(如需要)

c)扩链剂,在

d)发泡剂

e)催化剂和(如需要)

f)惯用助剂和/或添加剂存在下进行反应,同时压实

其中所用的改性有机多异氰酸酯是NCO含量<15%(重量)、特别是 <13%(重量)的纯MDI和至少一种聚氧丙烯多元醇和/或聚氧丙烯-聚氧 乙烯多元醇的反应产物;且a)与b)至f)之总和的重量比大于1。

在本发明的目的中,“高弹性”是指按DIN 53512测试标准的回 弹性至少为35%。

用于制备改性有机多异氰酸酯的聚氧丙烯多元醇和聚氧丙烯-聚 氧乙烯多元醇最好是2-至3-官能的。它们通常是用普遍知道的环 氧丙烷(单独或与环氧乙烷混合)对H-官能(特别是OH-官能) 起始物质用催化分子加成反应制备的。所用的起始物质之例是水、 乙二醇或丙二醇,或是甘油或三羟甲基丙烷。

当采用环氧乙烷/环氧丙烷混合物时,环氧乙烷的用量最好是基于 环氧烷总量计算的10-50%(重量)。所用的环氧烷烃可用嵌段 方式或以无规混合物加入,特别优选的是环氧乙烷终端嵌段(“EO 封端”)的加入,以便增加比较有活性的伯OH端基的含量。

制备改性有机多异氰酸酯所用的聚醚多元醇所具有的官能度为2 -3,其分子量为1000-8000,优选2000-6000。

优选使用的二醇是基于在链端有约20%(重量)的聚氧乙烯单元 的聚氧丙烯的二醇。因而有>80%的羟基是伯OH基。这些二醇的分子 量最好是2000-4500。

本发明所用的预聚物是以已知的方法在约80℃下用纯MDI与多 元醇进行反应制备的。为了防止大气氧所引起的副反应,反应容器应 以惰性气体进行吹洗,优选氮气吹洗。多元醇/多异氰酸酯比的选择应 使预聚物的NCO含量<15%(重量),优选<13%(重量)。

所用的纯MDI可含少量(至约5%(重量))的用脲基甲酸酯 或脲酮亚胺改性的多异氰酸酯,也可使用小量的聚亚苯基聚亚甲基多 异氰酸酯(粗MDI)。这些高官能的多异氰酸酯的总量应不超过所用 异氰酸酯的5%(重量),以便避免不希望有的交联和因此对所得到 的泡沫体机械性能的损害。

在某些应用中,使用纯MDI和其他芳族二异氰酸酯,例如2,4 -或2,4’-二异氰酸根合二苯甲烷的混合物可能是有用的。但是这 些二异氰酸酯的比例不应超过10%(重量)。

含有至少2个对异氰酸酯基活泼的H原子的分子量相对高的化合 物b)最好是聚醚多元醇,它们是用已知方法制备的,例如从亚烷基中 有2-4个碳原子的一种或多种环氧烷烃用碱金属氢氧化物或碱金属 醇盐作催化剂并加入至少一种含结合的2或3个活性氢原子的起始分 子进行阴离子聚合,或是用诸如五氯化锑或氟化醚合物之类的路易 斯酸进行阳离子聚合。适合的环氧烷烃是例如四氢呋喃、1,3-环 氧丙烷、1,2-或2,3-环氧丁烷,并优选环氧乙烷和1,2- 环氧丙烷。环氧烷烃可以单独使用、相继交替使用或作为混合物使用。 优先选择1,2-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的混合物并且其中使用10-50 %的环氧乙烷作为氧化乙烯端嵌段(“EO封端”),这样形成的多 元醇有70%以上的OH端基。

适合的起始分子是水或二羟醇和三羟醇,诸如乙二醇,1,2- 和1,3-丙二醇、二甘醇、二丙二醇、1,4-丁二醇、甘油、三 羟甲基丙烷等。

聚醚多元醇(优选聚氧丙烯-聚氧乙烯多元醇)的官能度为2- 3,分子量为1000-8000,优选2000-6000。

其他适合的聚醚醇是聚合物改性的聚醚多元醇,优选接枝聚醚多 元醇,特别是那些基于苯乙烯和/或丙烯腈的聚醚多元醇,它们的制备 是用丙烯腈、苯乙烯或最好是丙烯腈和苯乙烯的混合物例如以90:10- 10:90、优选70:30-30:70的重量比就地聚合,在上述的聚醚多元醇中 使用下述文献中所述的类似方法是有利的:DE 1111394,1222669 (US3304273,3383351,3523093),1152536(GB1040 452)和1152537(GB987618);以及包括作为分散相通常其量 为1-50%(重量)、优选2-25%(重量)的例如聚脲、聚酰肼、 含叔胺基的聚氨酯和/或三聚氰胺聚醚分散系,它们叙述于例如EP-B -11752(US 4304708)、US-A-4374209和DE-A-3231 497。

聚酯多元醇也是适合的,它们可从例如2-12个碳原子的有机二 羧酸(优选4-6个碳原子的脂族二羧酸)和2-12个碳原子(优选 2-6个碳原子)的多羟醇(例如二元醇)来制备。适合的二羧酸之例 是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癸烷二羧酸、 来酸、富马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和对苯二甲酸。二羧酸可 以单独使用或相互混合使用。除了游离二酸外,也可以使用相应的二 羧酸衍生物,诸如1-4个碳原子的醇的二羧酸酯或二酸酐。优选使 用琥珀酸、戊二酸和已二酸的二羧酸混合物,其重量比例如为20- 35:35-50:20-32重量份,特别优选使用已二酸。二羟和多羟醇、特别是 二羟醇之例是乙二醇、二甘醇、1,2-或1,3-丙二醇、二丙二 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已二醇、1,10- 癸二醇、甘油和三羟甲基丙烷。优选使用乙二醇、二甘醇、1,4- 丁二醇、1,5-戊二醇和1,6-己二醇。也可使用衍生自内酯(例 如ε-己内酯)或羟基羧酸(例如ω-羟基己酸)的聚酯多元醇。

制备聚酯多元醇时,可将有机多元羧酸(例如芳族多元羧酸,优 选脂族多元羧酸)和/其衍生物与多羟醇在无催化剂存在下或最好是在 酯化催化剂存在下进行缩合聚合,有利的是在诸如氮、二氧化碳、氦、 氩等惰性气体气氛中、在150-250℃(优选180-220℃)的熔融 温度、在大气压或减压下进行到所要求的酸值,有利的酸值低于10, 最好是低于2。在-最佳具体实施方案中,酯化混合物是在大气压下、 然后在低于500毫巴(优选50-150毫巴)压和上述温度下缩聚至 酸值为80-30,最好是40-30。适合的酯化催化剂是例如金属、 金属氧化物或金属盐形式的、镉、钴、铅、锌、锑、镁、。 缩聚也可以在稀释剂和/或共沸剂诸如苯、甲苯、二甲苯或氯苯之类存 在下在液相中进行,以共沸蒸馏除去缩合水。制备聚酯多元醇时,有 机多元酸和/或其衍生物与多羟醇的摩尔比为1∶1-1.8、优选1∶10.5 -1.2时缩聚是有利的。

所得到的聚酯多元醇的官能度最好是2-4,特别是2-3;分 子量为480-3000,优选1000-3000。

所用的低分子量扩链剂c)是分子量<400、优选60-150的二醇。

这样的扩链剂的实例是乙二醇、1,4-丁二醇和二甘醇。扩链 剂可以单独使用或以混合物使用,其量是基于组分b)和c)重量计算的4 -30%(重量),优选5-15%(重量)。

优选使用的发泡剂d)是水。可以混合小量辅助发泡剂以改进其加 工性。这样的辅助发泡剂包括惯用的挥发性物质,诸如正戊烷、环戊 烷或四氟乙烷等。

生产整体泡沫体所用的催化剂e)特别是那些强烈加速组分b)和c) 的含羟基化合物与多异氰酸酯a)的反应的化合物。

适合的催化剂是例如锡(Ⅱ)化合物(如二乙酸锡或二辛酸锡) 或二烷基锡(Ⅱ)盐(诸如二月桂酸二丁锡)等。金属化合物通常是 与强碱性胺结合使用的。这类胺的例子是三乙胺、五甲基二亚乙基三 胺、双(二甲氨基乙基)醚、1,2-二甲基咪唑或优选的三亚乙基 二胺(Dabco)。

在生产模塑制件时,如需要,还可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另外的辅 助剂和/或添加剂f)。可以述及的例子是表面活性物质、泡沫稳定剂、 泡孔调节剂、内外脱模剂、填充剂、染料、颜料、阻燃剂、水解抑制 剂、抑霉菌和抑菌物质。

所用的原料的进-步资料可在下述文献中找到:例如 Kunststoffhandbuch(塑料手册),Vol.7,“Polyurethane”Gunter Oertel编Carl-Hanser-Verlag,Munich,3rdEdition,1993。

生产模塑制件时,有机多异氰酸酯a)、含至少2个活性氢原子的 分子量相对高的化合物b)和扩链剂c)(如需要)是按多异氰酸酯a) 的NCO基与组分b)和c)(如使用)的活性氢原子之和的当量比为 1∶1.08-1∶1.25(优选1∶1.09-1∶1.15)进行反应的。

由于改性有机多异氰酸酯的低NCO含量,组分a)与组分b)-f) 之和的重量比是>1的。

模塑制件是用低压或高压技术在最好是热的闭模中用一步法生产 的,模具通常用金属制成,例如用。其步骤叙述于例如Piechota 和Rohr的“Integralschumstoff”(整体泡沫材料)中(慕尼黑,维 也纳Carl-Hanser出版社,1975年);或于Kunstsoff-Handbuch(塑 料手册)Vol.7,Polyurethane(聚氨酯),第2版333页起,1983 年。

原料组分在15-90℃下混合,优选20-35℃,然后导入闭模, 需要时加压。混合可用搅拌器或螺旋搅拌器以机械方式进行,或在高 压下用逆流注射法进行。有利的模温为20-90℃,优选30-60℃。

导入模中的反应混合物量应使整体泡沫模塑制件的密度为80- 700g/l,特别是120-600g/l。生产具有致密表面和微孔芯层模塑件 的密实度是在1.1-8.5的范围,优选2-7的范围。

与用常规方法生产的产品相比,用本发明方法生产的整体泡沫体 的弹性有很大的改进,因而回弹性能够增至50%的值而对其他机械性 能无损害。使人惊异的是,它的密度甚至是低于300g/l时也无收缩, 因而用此方法就能第一次容易地生产这种应用于鞋底的低密度模塑制 件。

本发明所用的预聚物在室温下可稳定数星期,虽然因为低NCO含量而会有结晶趋向的增高。

实施例

实施例1

a)预聚物的制备

将40重量份4,4’-二异氰酸根合二苯甲烷(纯MDI)和2重 量份脲酮亚胺改性的纯MDI(得自BASF公司的LupranatMM 103) 置于一个三颈烧瓶中在氮气氛下熔融,并在搅拌下于80℃与58重量 份羟基数为27mg KOH/g并用1,2-丙二醇作起始分子的聚氧丙烯 (80wt%)-聚氧乙烯(20wt%)二醇混合。为了使反应完全,将 混合物在80℃加热1小时,接着让其冷却。由此得到NCO含量为12.5 %、粘度(25℃)为1000mPa·s的几乎无色的液体。此液体在室温 下稳定数星期。

b)整体泡沫体的生产

组分A:

78重量份   羟基数为27mg KOH/g的聚氧丙烯(80wt%)-聚

           氧乙烯(20wt%)二醇,用甘油作起始分子制备

20重量份  1,4-丁二醇

0.6重量份 三亚乙基二胺

0.1重量份 二月桂酸二丁锡

0.3重量份 基于酮的泡沫稳定剂(DC 193,得自Dow

          Corning公司)

1.0重量份 水

组分B:

实施例1a的预聚物

将100重量组分A和183重量份组分B于23℃下剧烈混合,然 后将混合物加入尺寸为20×20×1cm的铝质板形模中并加热至50 ℃,加入的量应使在闭模中发泡和固化后得到的整体泡沫板的总密度 为550g/l。

实施例2

a)预聚物的制备

将43重量份纯MDI和2重量份脲酮亚胺改性的纯MDI (LupranatMM 103)按实施例1a中所述与55重量份羟基数为56mg KOH/g并用1,2-丙二醇作起始分子的聚氧丙烯反应。

由此得到NCO含量为12.4%、粘度(25℃)为1380mPa·s 的几乎无色的液体,此液体贮藏稳定。

b)整体泡沫体的生产

组分A:

86.1重量份  羟基数为27mg KOH/g聚氧丙烯(80wt%)-聚

            氧乙烯(20wt%)二醇,用甘油作起始分子制备。

15.9重量份   1,4-丁二醇

1.2重量份    三亚乙基二胺

0.1重量份    二月桂酸二丁锡

0.3重量份    基于硅酮的泡沫稳定剂(DC 193,得自Dow Corning公司)

0.9重量份    水

组分B:

实施例2a的预聚物

将100重量份组分A和161重量份组分B如实施例1所述进行加 工,得到了密度为550g/l的整体泡沫板。

实施例3(对比实施例)

a)预聚物的制备

将76重量份纯MDI和2重量份脲酮亚胺改性的纯MDI (LurpranatMM103,BASF公司)于一三颈烧瓶中在氮气氛下熔 融,然后在搅拌下于80℃与7重量份二丙二醇和羟基数为112mg KOH/g并用1,2-丙二醇作起始分子制备的15重量份聚氧丙烯二醇 混合。为使反应完全,将混合物在80℃下保持1小时,接着让其冷却。 由此得到NCO含量为20.6%、粘度(25℃)为1050mPa·s的几乎 无色的液体。此液体在室温下贮藏稳定。

b)整体泡沫体的生产

组分A:

88.3重量份  羟基数为27的聚氧丙烯(80wt%)-聚氧乙烯

            (20wt%)二醇,用1,2-丙二醇作起始分子制

             备

10.3重量份   1,4-丁二醇

0.75重量份   三亚乙基二胺

0.02重量份   二月桂酸二丁锡

0.18重量份   基于硅酮的泡沫稳定剂(DC 193,得自Dow

             Corning公司)

0.9重量份    水

组分B:

实施例3a的预聚物

将100重量份组分A和64重量份组分B在23℃下剧烈混合,并 将反应混合物加入尺寸为20×20×1cm的板形铝模中并加热至50 ℃,其量应使其在闭模中发泡和让其固化后得到的整体泡沫板的总密 度为550g/l。

现将预聚物和由其生产的整体泡沫体的性质总结于表1和表2中 以进行比较。泡沫板的机械性能,诸如拉伸强度、伸长率和抗撕裂强 度以及肖氏硬度,几乎都是相同的。

为测定收缩率,分别生产了密度为300和400g/l的两整体泡沫 板。

表1(预聚物) NCO含量     粘度 贮藏稳定性     (RT) 实施例1  12.5wt% 1000mPa·s     + 实施例2  12.4wt% 1380mPa·s     + 实施例3(对比)  20.6wt% 1050mPa·s     +

RT:室温

+:贮藏稳定

表2(整体泡沫体) A∶B比 (重量) 回弹性*)     (%)     收缩率 (d**)≤400g/l) 实施例1  100∶183     51%     无 实施例2  100∶161     50%     无 实施例3(对比)  100∶61     27%     有

*)DIN 53512

**)密度

实施例4-9(低密度整体泡沫体)

a)预聚物的制备

将57重量份纯MDI和2重量份脲酮亚胺改性的纯MDI(得自 BASF公司的LupranatMM 103)如实施例1a所述与41重量份羟 基数为27mg KOH/g并用1,2-丙二醇作起始分子的聚氧丙烯 (80wt%)-聚氧乙烯(20wt%)二醇反应。由此得到NCO含量为 12.8%、粘度(25℃)为1018mPa·s的几乎无色的液体。

b)整体泡沫体的生产

组分A:

77重量份   羟基数为27mg KOH/g的聚氧丙烯(80wt%)-聚

           氧乙烯(20wt%)多元醇,用甘油作起始物制备

20重量份   1,4-丁二醇

1重量份    三亚乙基二胺

0.1重量份  二月桂酸二丁锡

0.3重量份  基于硅酮的泡沫稳定剂(DC 193,得自Dow

           Corning公司)

如表3中的水量

将组分A多预聚物以53∶100的重量比混合并通过在一铝质闭 模中固化而反应成整体泡沫体。整体泡沫体的总密度通过加入模中的 反应混合物的量而改变。所测的整体泡沫体的机械性能列于表3。

表3     实施例   4     5     6     7     8     9 水(重量份,基于组分     A) 1.6  1.6  1.6  1.6  2.0  2.0 模塑制件密度(g/l) 500  450  400  350  300  250 拉伸强度(N/mm2) 2.7  2.7  2.3  2.0  1.6  1.3 断裂伸长率(%) 381  406  369  361  323  320 硬度(肖氏A) 52  49  45  38  31  23 回弹性(%) 46  46  47  46  41  36

实施例10(对比)

按实施例3所述的对比实验操作,其中水含量提高到0.6重量份/100 重量份组分A。得到的泡沫体的自由发泡密度为170g/l,但有强烈的收缩。

不能生产出用于测量机械性能的低密度模塑制件,因为从密度450g/l 开始制件就已收缩。

实施例11

a)由聚丙二醇制备预聚物

如实施例1中所述,使45重量份纯MDI与55重量份羟基数56mg KOH/g的聚氧丙烯二醇反应。得到NCO含量为12.6%和25℃粘度为 1148mPa·s的几乎无色的液体。

b)整体泡沫体的生产

组分A

74重量份   实施例1所述的三醇

23重量份   1,4-丁二醇

1.5重量份  三亚乙基二胺

0.1重量份  二月桂酸二丁锡

0.35重量份 泡沫稳定剂(DC 193)

1.2重量份  水

组分A与预聚物以重量比47∶100混合并如实施例1所述发泡。

所得整体泡沫体的性质列于表4。

实施例12

a)预聚物的制备

43.5重量份纯MDI

2.0重量份脲酮亚胺改性的纯MDI(Lupranatmm103)

54.5重量份羟基数为56和用1,2-丙二醇作起始物的聚氧丙烯 (80%)-聚氧乙烯(20%)多元醇

得到NCO含量12.9%和粘度1040mPa·s的几乎无色的液体。

b)整体泡沫体的生产

组分A:

37.6重量份   羟基数为27的聚氧丙烯(80wt%)-聚氧乙烯

              (20wt%)多元醇,用1,2-丙二醇作起始物制备

40.0重量份    羟基数为56mg KOH/g的聚四氢呋喃

20.0重量份    1,4-丁二醇

0.35重量份    泡沫稳定剂(DC193)

0.1重量份     二月桂酸二丁锡

0.35重量份    三亚乙基二胺

1.0重量       水

组分B:实施例1的预聚物

组分A和B以比例53:100反应。所得整体泡沫体的机械性能列于 表4。

实施例4

(用接枝多元醇生产整体泡沫体)

组分A:

42.0重量份    羟基数为27mg KOH/g的聚氧丙烯(80wt%0)-聚

              氧乙烯(20wt%)多元醇,用甘油作起始分子制备

42.0重量份   上述聚醚三醇,但含有30wt%接枝上的苯乙烯-丙烯

              腈(1∶1)。接枝多元醇的羟基数为25mg KON/g

13.5重量份    1,4-丁二醇

1.0重量份     三亚乙基二胺

0.1重量份     二月桂酸二丁锡

0.35重量份    泡沫稳定剂(DC 193)

1.0重量份     水

组分B:

45重量份纯MDI与55重量份羟基数27和用1,2-丙二醇作起始 物制备的聚氧丙烯(80%)-聚氧乙烯(20%)二醇的反应产物。

预聚物的NCO含量为13.9%,粘度950mPa·s。组分A和B以比 例77∶100反应。所得整体泡沫体的机械性能列于表4。

实施例15(对比)

组分A:

69.0重量份    羟基数27和用1,2-丙二醇作起始物的聚氧丙

              烯(80%)-聚氧乙烯(20%)多元醇

19.0重量份    羟基数27和用甘油作起始物的聚氧丙

              烯(80%)-聚氧乙烯(20%)多元醇

10.5重量份    1,4-丁二醇

0.75重量份    三亚乙基二胺

0.02重量份    二月桂酸二丁锡

0.20重量份    泡沫稳定剂(DC 193)

0.50重量份    水

组分B:

实施例3(对比实施例)的预聚物

组分A和B以比例100∶67混合并生产密度550g/1的模塑制件。所 得整体泡沫体的机械性能列于表4。

                        表4     实施例     11     12     13     14     15 模塑制件密度(g/l)     550     550     550     550     550 拉伸强度(N/mm2)     5.1     5.8     4.5     5.0     4.6 断裂伸长率(%)     447     425     437     416     419 硬度(肖氏A)     60     62     61     57     62 回弹性(%)     46     43     54     45     29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