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一种甲醛去除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201710067776.9 |
2017-02-07 |
CN106693701A |
2017-05-24 |
林家洪; 陈娟; 刘永龙; 陶宏兵; 杨娟; 黄泽彬; 林万泉; 黄小茉; 邱晓颖; 施庆珊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甲醛去除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它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水80~90份、弱酸类化合物1~5份、甲壳素衍生物2~10份和茶叶提取物1~5份。本发明的甲醛去除剂中的甲壳素衍生物其分子侧链上有大量的氨基,在弱酸条件下,氨基能捕捉甲醛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反应完全、效率高而且生成的化合物无毒无害,性质稳定,不反弹释放甲醛,经实验测试,对空气中的甲醛去除率高达90%以上。此外,本发明所用的主要原料为甲壳素衍生物和茶叶提取物,对人体完全无毒无害,不会给室内的空气带来二次污染,且制备方法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常压,20℃~35℃条件下就能快速与甲醛反应。 |
2 |
一种气田含硫废气处理方法 |
CN201611018645.3 |
2016-11-23 |
CN106669402A |
2017-05-17 |
罗小平; 韩志刚; 贾玉刚; 杨明军 |
本发明涉及废气处理工艺,具体涉及一种气田含硫废气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原料气经气液分离器分离出游离水;分离出游离水的原料气经文丘里管一射流进入吸收塔内;脱硫溶液进入吸收塔与步骤二的原料气进行混合,在吸收塔内原料气中的二价硫直接转化成硫磺,净化气从吸收塔顶部经除沫器排出;生成的硫磺颗粒经过滤机或压滤机后,得到硫磺滤饼,滤饼进入熔硫釜中得到硫磺产品;脱硫溶液在吸收塔中反应之后流入闪蒸罐,闪蒸后脱硫富液进入再生塔;再生塔中的脱硫富液经氧化再生,空气经风机增压和文丘里管射流与脱硫富液混合,混合脱硫溶液以鼓泡或曝气形式进入再生塔;再生后脱硫贫液经溶液循环泵进入板框过滤机或压滤机,经过滤后脱硫溶液进入吸收塔进行循环使用。 |
3 |
一种烟气脱硫的方法 |
CN201610771542.8 |
2016-08-30 |
CN106268211A |
2017-01-04 |
王良源 |
本发明属于环保领域,涉及一种烟气脱硫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烟气与脱硫剂在常温下接触,再对烟气进行除尘;其中,所述脱硫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氧化镁、碳酸锰、电石和焦炭混合;(2)向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硼酸钠和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在90℃-120℃下混合,再养护20-25小时,烘干、焙烧;(3)将步骤二醇酯中恒温浸渍,再烘干、冷却即可。本发明的方法脱硫效率更高,更具有经济性。(2)得到的焙烧物放入120-200℃的聚丁二酸丁 |
4 |
一种顺酐尾气吸收装置 |
CN201610625968.2 |
2016-08-03 |
CN106139861A |
2016-11-23 |
蔡伟忠; 许宇星; 夏翠平; 束立军 |
本发明涉及一种顺酐尾气吸收装置,包括外壳、冷却装置、烟气管道以及反应装置,所述外壳内侧从外向内依次设有冷却装置、烟气管道以及反应装置,所述外壳左端设有废料进料口,所述废料进料口下端设有废气进气口,所述废料进料口以及废气进气口均与反应装置相连,所述外壳上端设有酸水进料口,所述酸水进料口处设有喷淋管道,所述喷淋管道下端设有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设置在反应装置内,所述反应装置上端设有通气孔,所述外壳上端设有排气管道,所述排气管道与烟气管道上端相连,所述外壳下端设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下端设有溶解液出口;本发明是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的顺酐尾气吸收装置。 |
5 |
一种利用家用暖气片净化室内空气的方法 |
CN201510781364.2 |
2015-11-14 |
CN105327616A |
2016-02-17 |
华玉叶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家用暖气片净化室内空气的方法,其在暖气片的上方和/或侧方顺序设置有第一吸附部件、催化部件和第二吸附部件。本发明的方法,通过利用现有的暖气片作为动力源和热源,节省了增加动力源和热源的成本,并节省了空间。 |
6 |
化学过滤器的制造方法 |
CN200410059060.7 |
2004-07-29 |
CN1597046A |
2005-03-23 |
山崎晃次; 中野寿朗; 今井章博 |
本发明提供一种化学过滤器的制造方法,将离子交换树脂粉末和粘结剂的混合浆料涂布到纤维质纸张上,获得在前述纤维质纸张的内部及表面上固定有前述离子交换树脂粉末的离子交换树脂粉末涂布纸张、利用该离子交换树脂粉末涂布纸张,形成波纹状蜂窝结构的化学过滤器。在上述方法中,离子交换树脂粉末的平均粒径优选为1~150μm。此外,在上述方法中,优选离子交换树脂粉末的离子交换容量为1~10meq/g。 |
7 |
一种尾气净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201710514357.5 |
2017-06-29 |
CN107224850A |
2017-10-03 |
余小琴 |
本发明涉及提供一种尾气净化剂及其制备方法,采用以下重量份的原材料:二氧化氯15份~30份,柠檬酸钠15份~25份,乙酸15份~20份,海藻酸钠10份~15份,丙二醇碳酸酯15份~20份,氯胺5份~10份,尿素2份~8份,防腐剂2份~8份。本发明所述为一种尾气净化剂及其制备方法采用二氧化氯作为强氧化剂,能有效氧化有害气体中的硫分子,防止有害气体进入大气层形成酸雨,制作成分简单、使用方便、环保安全、制造成本低,易于推广。所述尾气净化剂适用于工业锅炉、食堂饭店以及汽车尾气的净化设备,净化率高达95%,尾气的温度至少下降300℃。 |
8 |
一种除甲醛酵素空气清新剂的配制方法 |
CN201710162795.X |
2017-03-18 |
CN106984153A |
2017-07-28 |
严超 |
本发明的除甲醛酵素空气清新剂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它由寡一糖、水溶橄榄油、迟缓芽孢杆菌、燕麦多肽、聚季铵盐、红没药醇、胡萝卜籽油、绿茶香精、植物除螨剂、益生菌群、生育酚磷酸酯、辛酰水杨酸、α‑生育酚乙酸酯、棘孢曲霉 、动物双歧杆菌、醇醚硫酸钠、酵素、醋酸、玫瑰香、水混合配制而成。 |
9 |
一种脱硫脱汞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201611193656.5 |
2016-12-21 |
CN106621735A |
2017-05-10 |
陈肖虎; 唐道文; 赵平原; 王丽远; 鲁圣军; 黎志英; 刘利; 金会心; 陈庆; 黄碧芳 |
本发明涉及脱硫脱汞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脱硫脱汞剂及其制备方法,通过2‑甲基‑2‑疏基硫酸脲、酒石酸、高锰酸钾、MnFe2O4、二氧化锰或软锰矿粉为原料制备成脱硫脱汞剂,使得各成分相互之间作用,增强对烟气中硫氧化物和单质汞的脱除,使得烟气脱硫脱汞脱除率达到了95%以上,有效的降低了烟气中的硫氧化物和单质汞的含量。 |
10 |
酸雾净化系统 |
CN201510893645.7 |
2015-12-08 |
CN105344226A |
2016-02-24 |
邓帮强; 吴金宝; 路永锁; 安玉东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酸雾净化系统,它包括筒状塔体,在所述塔体的顶部设有烟囱,下端一侧设有抽送风装置,底部设有碱液池,所述塔体内中上部设有填料层,在所述塔体内设有贯穿填料层的喷淋管,喷淋管上设有若干喷淋头,填料层预留有喷淋头的运动空间,一方面喷淋管通过循环泵与碱液池连通,另一方面喷淋管与循环泵的输出轴形成转动或摆动连接。本发明通过设置配液池使碱液池的PH值保持恒定,另外,喷淋头能转动或摆动,便于对填料添加碱液,有利于酸雾和碱液在填料的空隙内接触反应。 |
11 |
用于从气体去除汞的设备和方法 |
CN201080031158.5 |
2010-07-22 |
CN102470317A |
2012-05-23 |
格雷厄姆·C·迪克森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从气体去除汞的方法和设备,所述气体例如从焙烧炉以及其他生热系统排出的气体。在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包括使汞与溶解的分子氯反应,并且也可以包括使汞与氯化汞反应,以得到氯化亚汞。氯化亚汞可通过沉淀被去除。也公开了用于实施所述方法的设备。 |
12 |
用于去除有害物质的方法和用于去除有害物质的滤器 |
CN03800513.1 |
2003-04-16 |
CN1627979A |
2005-06-15 |
刘向东; 松永政司; 西则雄 |
提供了一种用DNA有效除去环境空气中或烟草中产生的有害物质例如二噁类化合物和芘的方法和滤器。特别地,在该方法中,使含有有害物质的气体与DNA接触从而被DNA捕获,因此被除去。用于除去有害物质的滤器包括DNA和一种支承DNA的载体。 |
13 |
空气净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201710686795.X |
2017-08-11 |
CN107261813A |
2017-10-20 |
王强; 赵军利 |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空气净化剂包括碳颗粒以及负载于所述碳颗粒之上的活性物质;所述碳颗粒与所述活性物质的质量比为5~10:1~5;所述活性物质包括质量比为100~200:10~20:5~50的2-氨基-2-乙基-1-3-丙二醇、聚乙烯醇与纳米二氧化钛。本发明的空气净化剂通过将纳米二氧化钛与2-氨基-2-乙基-1-3-丙二醇、聚乙烯醇配伍的活性物质负载于碳颗粒上,能够较佳的发挥除甲醛功效,同时还能够去除空气中的细菌,也避免了二次污染的出现,具有优异的净化空气的效果。 |
14 |
一种简单高效废气净化处理装置 |
CN201510885731.3 |
2015-12-04 |
CN106823640A |
2017-06-13 |
冯代贵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简单高效废气净化处理装置,包括入气口、水溶箱、管道、分流处理器、净化箱、循环管道、自动加药机、喷淋头、凸体、检测装置和出气口,所述入气口一端连接水溶箱,所述水溶箱一侧连接管道的一端,所述管道上方设有分流处理器,所述管道的另一端连接净化箱,所述净化箱一侧连接循环管道,所述循环管道上方设置自动加药机,所述循环管道的另一端连接喷淋头,所述净化箱上方设有凸体,所述凸体一侧连接检测装置,所述净化箱一侧设置出气口。该简单高效废气净化处理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操作,通过多层净化过滤程序对废气进行净化,同时自动化监控废气净化程度,针对加入净化药物,达到可以排放的效果,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的程度。 |
15 |
一种绿色空气净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201610782384.6 |
2016-08-31 |
CN106268257A |
2017-01-04 |
张申元; 林凯; 赵海飞; 潘建峰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绿色空气净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绿色空气净化剂,包括按质量分数计量的以下原料:金银花10-15份,茉莉3-10份,菊花3-10份,丁香花3-8份,薰衣草3-10份,芦荟10-20份,蒲公英5-10份,大青叶3-8份,枫树叶2-5份。本发明生产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生产绿色空气净化剂的原料都为天然植物,绿色无毒,环保易分解,对人体无刺激,对室内消毒的同时,能够除去空气中的甲醛和二甲苯等有害气体。 |
16 |
用于气体转化的利用超声波的设备和方法 |
CN201480068047.X |
2014-10-14 |
CN105992642A |
2016-10-05 |
M.威尔斯; A.马沙尔 |
一种用于将工艺气体转化成一种或多种其它气体的气体转化设备(100),包括:用于将工艺气体引入柱(125)中的液体介质内的器件(105);以及被设置成生成超声波能量的超声波能量发生器(140),该设备(100)被构造成将由发生器(140)生成的超声波能量投入液体介质内,使得工艺气体暴露于超声波能量,该设备(100)被设置成允许收集已经暴露于超声波能量的工艺气体。该设备(100)也优选地包括微气泡发生器(120),以生成工艺气体的微气泡,以便暴露于超声波能量。超声波能量发生器(140)可以被构造成由于从中通过的驱动气体的流动生成超声波能量。 |
17 |
一种去除原料药中有机溶剂残留的方法 |
CN201510749659.1 |
2015-10-29 |
CN105344128A |
2016-02-24 |
曹永民; 陈玉奎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去除原料药中有机溶剂残留的方法,在温度35~80℃和压力10~40MPa下,先静态萃取0.5~2小时再动态萃取0.5~6小时,在萃取釜中得到有机溶剂残留符合限量标准的原料药成品;并对萃取釜中流出的二氧化碳进行减压分离,压力4~7MPa,温度25~45℃,收集分离釜中析出物,回收其中的原料药,并进入萃取釜套用。采用吸附剂对分离釜流出的二氧化碳进行吸附分离,得到的二氧化碳通入萃取釜循环使用。采用该方法得到的原料药成品中有机溶剂残留符合限量标准,原料药收率高,二氧化碳可循环利用。本发明方法的流程简单、操作稳定、经济高效,适合于工业化应用。 |
18 |
化学过滤器的制造方法 |
CN200410059060.7 |
2004-07-29 |
CN100400138C |
2008-07-09 |
山崎晃次; 中野寿朗; 今井章博 |
本发明提供一种化学过滤器的制造方法,将离子交换树脂粉末和粘结剂的混合浆料涂布到纤维质纸张上,获得在前述纤维质纸张的内部及表面上固定有前述离子交换树脂粉末的离子交换树脂粉末涂布纸张、利用该离子交换树脂粉末涂布纸张,形成波纹状蜂窝结构的化学过滤器。在上述方法中,离子交换树脂粉末的平均粒径优选为1~150μm。此外,在上述方法中,优选离子交换树脂粉末的离子交换容量为1~10meq/g。 |
19 |
用于去除有害物质的方法和用于去除有害物质的滤器 |
CN03800513.1 |
2003-04-16 |
CN1299799C |
2007-02-14 |
刘向东; 松永政司; 西则雄 |
提供了一种用DNA有效除去环境空气中或烟草中产生的有害物质例如二类化合物和芘的方法和滤器。特别地,在该方法中,使含有有害物质的气体与DNA接触从而被DNA捕获,因此被除去。用于除去有害物质的滤器包括DNA和一种支撑DNA的载体。 |
20 |
Suppression of dioxin production in the incineration of waste material |
US552522 |
1990-07-16 |
US5113772A |
1992-05-19 |
Francis W. Karasek; Krishnat P. Naikwadi; Otto Hutzinger |
Formation of toxic 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s and other chlorinated compounds by catalytic reactions on flyash produced in the process of solid waste incineration is a universal phenomenon. By providing inhibitors which adsorb on the flyash prior to catalytic reaction initiation to suppress catalytic reactions on the flyash, in the postcombustion zone of the incinerator, or by spraying the inhibitors on the solid wastes prior to incineration, has resulted in a decrease in dioxins and other chlorinated compounds on the flyash and in the stack emissions. Introduction of inorganic and organic basic compounds on solid waste or between combustion and precipitation regions of the incinerator also decreases acid gases in the stack emission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