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呼叫管理业务 CN200580018078.5 2005-04-15 CN1965591A 2007-05-16 托马斯·迈克尔·休斯; 阿伯德尔卡里姆·阿里姆·西迪克; 塞尔万·多夫; 桑迪普·莫汉蒂
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通信系统(60)的呼叫管理业务(62),配置为自动执行:接收识别目的端点且识别源端点的电话呼叫数据;响应于接收所述电话呼叫数据发起回叫电话呼叫到所述源端点以建立第一呼叫支路;发起电话呼叫到所述目的端点以建立第二呼叫支路;组合(67)所述第一和第二呼叫支路在一起以提供所述源和目的端点之间的语音通信;以及通过分离的实时通信连接信令链路(72)发送用于所述语音通信的呼叫支路状态信号到与所述端点中至少一个端点相关联的通信客户端(54)。
2 数字按钮电话系统 CN03136502.7 1997-02-13 CN1516483A 2004-07-28 田中利章; 真野广; 木村节雄; 永野义人; 鹤崎正幸; 渡部孝; 诹访照典; 小室伊作; 川内良弘; 正木伸宏
发明涉及一种数字电话系统及其内线终端装置,该系统通过局线(CO线)和具有发送包含发信者识别信息的来话信号功能的模拟公共电话交换网NW相连接,并收容与作为各个内线终端的数字按钮电话机(DKT)(2)和标准电话机(STT)(4)相连接的多个内线,并且在这些局线和多条内线之间以及内线相互之间进行交换连接。在该数字电话系统中,设置预先存储表示发信者和成为其收信目标的内线终端(2、4)的对应关系的信息的收信目标存储装置,在从上述模拟通信网NW有来话信号时,用发信者识别信息接口设备(RCIU)(12)检测包含在该来话信号中的发信者识别信息(发信ID),根据该检测出的发信ID和上述存储装置的存储信息控制单元(RCTU)(16)确定成为收信目标的内线终端,对于该内线终端从数字按钮电话机接口设备(RDKU)(13)或者标准电话机接口设备(RSTU)(15)进行收信。
3 数字按钮电话系统 CN97193044.9 1997-02-13 CN1115057C 2003-07-16 田中利章; 真野广; 木村节雄; 永野义人; 鹤崎正幸; 渡部孝; 诹访照典; 小室伊作; 川内良弘; 正木伸宏
发明提供一种数字按钮电话系统,用于改善已有的发信者识别信息显示功能。该数字按钮电话系统通过局线与通信网连接并收容连接各内线终端的多条内线,并且具有至少把这些局线和多条内线之间以及内线相互之间进行交换连接的功能的主装置和分别连接在该主装置的上述多条内线的多个内线终端,上述多个内线终端的至少一个具有发送用于了解给自己的收信呼叫内容的请求的装置,而且,上述主装置具有在从存在处于收信处理等待中的收信呼叫的内线终端传送来用于了解上述收信呼叫内容的请求时,根据该请求把表示处于上述收信处理等待中的收信呼叫内容的来话信息通知给上述请求方的内线终端的来话信息通知控制装置。本发明充实并实现了多种来话通知功能。
4 提供自动回叫和呼叫保持的可变通信带宽 CN96105494.8 1996-05-22 CN1137718A 1996-12-11 布鲁斯·梅里尔·贝尔斯; 斯蒂芬·马克斯·瑟乐
发明提出了由通信终端自动减少通信带宽以符合通信呼叫状态的方法和设备。如果第一通信终端使第二通信终端处于保持状态,就发出一个将呼叫带宽减为低速数据链路带宽的传送消息。当希望重新与第二通信终端通信时,再用一个传送消息来恢复通信带宽。如果第一通信终端呼叫第二通信终端而第二通信终端正占线,就将通信呼叫带宽减为低速数据链路带宽。当第二通信终端空闲时,向第一通信终端发送一个消息,指示现正处于空闲状态。于是第一通信终端通过一个传送消息使通信带宽增至所需值以进行通信。
5 数字按钮电话系统 CN03136841.7 1997-02-13 CN100394807C 2008-06-11 田中利章; 真野广; 木村节雄; 永野义人; 鹤崎正幸; 渡部孝; 诹访照典; 小室伊作; 川内良弘; 正木伸宏
发明涉及一种数字电话系统及其内线终端装置,该系统通过局线(CO线)和具有发送包含发信者识别信息的来话信号功能的模拟公共电话交换网NW相连接,并收容与作为各个内线终端的数字按钮电话机(DKT)(2)和标准电话机(STT)(4)相连接的多个内线,并且在这些局线和多条内线之间以及内线相互之间进行交换连接。在该数字电话系统中,设置预先存储表示发信者和成为其收信目标的内线终端(2、4)的对应关系的信息的收信目标存储装置,在从上述模拟通信网NW有来话信号时,用发信者识别信息接口设备(RCIU)(12)检测包含在该来话信号中的发信者识别信息(发信ID),根据该检测出的发信ID和上述存储装置的存储信息控制单元(RCTU)(16)确定成为收信目标的内线终端,对于该内线终端从数字按钮电话机接口设备(RDKU)(13)或者标准电话机接口设备(RSTU)(15)进行收信。
6 数字按钮电话系统 CN03136502.7 1997-02-13 CN100394806C 2008-06-11 田中利章; 真野广; 木村节雄; 永野义人; 鹤崎正幸; 渡部孝; 诹访照典; 小室伊作; 川内良弘; 正木伸宏
发明涉及一种数字电话系统及其内线终端装置,该系统通过局线(CO线)和具有发送包含发信者识别信息的来话信号功能的模拟公共电话交换网NW相连接,并收容与作为各个内线终端的数字按钮电话机(DKT)(2)和标准电话机(STT)(4)相连接的多个内线,并且在这些局线和多条内线之间以及内线相互之间进行交换连接。在该数字电话系统中,设置预先存储表示发信者和成为其收信目标的内线终端(2、4)的对应关系的信息的收信目标存储装置,在从上述模拟通信网NW有来话信号时,用发信者识别信息接口设备(RCIU)(12)检测包含在该来话信号中的发信者识别信息(发信ID),根据该检测出的发信ID和上述存储装置的存储信息控制单元(RCTU)(16)确定成为收信目标的内线终端,对于该内线终端从数字按钮电话机接口设备(RDKU)(13)或者标准电话机接口设备(RSTU)(15)进行收信。
7 数字按钮电话系统 CN03131500.3 1997-02-13 CN1516482A 2004-07-28 田中利章; 真野广; 木村节雄; 永野义人; 鹤崎正幸; 渡部孝; 诹访照典; 小室伊作; 川内良弘; 正木伸宏
发明涉及一种数字电话系统及其内线终端装置,该系统通过局线(CO线)和具有发送包含发信者识别信息的来话信号功能的模拟公共电话交换网NW相连接,并收容与作为各个内线终端的数字按钮电话机(DKT)(2)和标准电话机(STT)(4)相连接的多个内线,并且在这些局线和多条内线之间以及内线相互之间进行交换连接。在该数字电话系统中,设置预先存储表示发信者和成为其收信目标的内线终端(2、4)的对应关系的信息的收信目标存储装置,在从上述模拟通信网NW有来话信号时,用发信者识别信息接口设备(RCIU)(12)检测包含在该来话信号中的发信者识别信息(发信ID),根据该检测出的发信ID和上述存储装置的存储信息控制单元(RCTU)(16)确定成为收信目标的内线终端,对于该内线终端从数字按钮电话机接口设备(RDKU)(13)或者标准电话机接口设备(RSTU)(15)进行收信。
8 混合光纤双绞线本地环路网业务结构 CN98125953.7 1998-12-30 CN1230064A 1999-09-29 埃文·盖茨伯格; 罗伯特·雷蒙德·米勒; 德尼斯·马修·罗曼; 杰西·尤金·鲁瑟尔; 菲利浦·安德鲁·特列文逖
一个能够使用现存于用户业务设备和本地局之间的双绞线接口的新结构已经被用来向用户提供了一系列新业务。通过在用户业务设备与本地局的设备管理平台(FMP)上使用智能业务导向器(ISD),新的业务,如:同时的多方呼叫(数字或模拟话音),传真,互连网通信和其他数据通信都能使用现有的单一的使用xDSL传输机制的双绞线来传输。新业务,例如:可视电话,实用仪表测量,广播,多路广播和其他业务都可以用这个结构来实现。
9 对到达通信系统的呼叫的呼叫号码进行许可性检验的方法 CN97111467.6 1997-05-30 CN1171020A 1998-01-21 S·斯帕尔; F·兰伯格; A·迈尔
在通信系统(KS)中,对为进行许可性检验提供的通信接口(KA)配属于至少一个禁止-选择分析子例程(SWABE),并在一个呼叫(ar)的范围内采集发送给该禁止-选择分析子例程的呼叫号码(zrn)以及当时的通信接口的呼叫号码(rnr),并且不可分析的呼叫号码经由一个应用接口(ACL)通知给一个应用设备(PC)。呼叫在通信系统中一直被保持,直到在应用设备中被发送的呼叫号码(zrn)就其许可性被检验和从应用设备向通信系统发送。
10 数字按钮电话系统 CN03131500.3 1997-02-13 CN100394805C 2008-06-11 田中利章; 真野广; 木村节雄; 永野义人; 鹤崎正幸; 渡部孝; 诹访照典; 小室伊作; 川内良弘; 正木伸宏
发明涉及一种数字电话系统及其内线终端装置,该系统通过局线(CO线)和具有发送包含发信者识别信息的来话信号功能的模拟公共电话交换网NW相连接,并收容与作为各个内线终端的数字按钮电话机(DKT)(2)和标准电话机(STT)(4)相连接的多个内线,并且在这些局线和多条内线之间以及内线相互之间进行交换连接。在该数字电话系统中,设置预先存储表示发信者和成为其收信目标的内线终端(2、4)的对应关系的信息的收信目标存储装置,在从上述模拟通信网NW有来话信号时,用发信者识别信息接口设备(RCIU)(12)检测包含在该来话信号中的发信者识别信息(发信ID),根据该检测出的发信ID和上述存储装置的存储信息控制单元(RCTU)(16)确定成为收信目标的内线终端,对于该内线终端从数字按钮电话机接口设备(RDKU)(13)或者标准电话机接口设备(RSTU)(15)进行收信。
11 数字按钮电话系统 CN03136841.7 1997-02-13 CN1516484A 2004-07-28 田中利章; 真野广; 木村节雄; 永野义人; 鹤崎正幸; 渡部孝; 诹访照典; 小室伊作; 川内良弘; 正木伸宏
发明涉及一种数字电话系统及其内线终端装置,该系统通过局线(CO线)和具有发送包含发信者识别信息的来话信号功能的模拟公共电话交换网NW相连接,并收容与作为各个内线终端的数字按钮电话机(DKT)(2)和标准电话机(STT)(4)相连接的多个内线,并且在这些局线和多条内线之间以及内线相互之间进行交换连接。在该数字电话系统中,设置预先存储表示发信者和成为其收信目标的内线终端(2、4)的对应关系的信息的收信目标存储装置,在从上述模拟通信网NW有来话信号时,用发信者识别信息接口设备(RCIU)(12)检测包含在该来话信号中的发信者识别信息(发信ID),根据该检测出的发信ID和上述存储装置的存储信息控制单元(RCTU)(16)确定成为收信目标的内线终端,对于该内线终端从数字按钮电话机接口设备(RDKU)(13)或者标准电话机接口设备(RSTU)(15)进行收信。
12 检验到达通信系统的呼叫的呼叫号码许可性的方法和设备 CN97111467.6 1997-05-30 CN1143558C 2004-03-24 S·斯帕尔; F·兰伯格; A·迈尔
在通信系统(KS)中,对为进行许可性检验提供的通信接口(KA)配属于至少一个禁止-选择分析子例程(SWABE),并在一个呼叫(ar)的范围内采集发送给该禁止-选择分析子例程的目的-呼叫号码(zrn)以及当时的通信接口的源-呼叫号码(rnr),并且不可分析的呼叫号码经由一个应用接口(ACL接口)通知给一个应用设备。呼叫在通信系统中一直被保持,直到在应用设备中被发送的目的-呼叫号码(zrn)就其许可性被检验和从应用设备向通信系统发送。
13 改变通信带宽以提供自动回呼和呼叫保持的方法 CN96105494.8 1996-05-22 CN1097375C 2002-12-25 布鲁斯·梅里尔·贝尔斯; 斯蒂芬·马克斯·瑟乐
发明提出了由通信终端自动减少通信带宽以符合通信呼叫状态的方法和设备。如果第一通信终端使第二通信终端处于保持状态,就发出一个将呼叫带宽减为低速数据链路带宽的传送消息。当希望重新与第二通信终端通信时,再用一个传送消息来恢复通信带宽。如果第一通信终端呼叫第二通信终端而第二通信终端正占线,就将通信呼叫带宽减为低速数据链路带宽。当第二通信终端空闲时,向第一通信终端发送一个消息,指示现正处于空闲状态。于是第一通信终端通过一个传送消息使通信带宽增至所需值以进行通信。
14 数字按钮电话系统以及其内线终端装置 CN97193044.9 1997-02-13 CN1213481A 1999-04-07 田中利章; 真野广; 木村节雄; 永野义人; 鹤崎正幸; 渡部孝; 诹访照典; 小室伊作; 川内良弘; 正木伸宏
发明涉及一种数字电话系统,该系统通过局线(CO线)和具有发送包含发信者识别信息的来话信号功能的模拟公共电话交换网NW相连接,并收容与作为各个内线终端的数字按钮电话机(DKT)2和标准电话机(STT)4相连接的多个内线,并且在这些局线和多条内线之间以及内线相互之间进行交换连接。在该数字电话系统中,设置预先存储表示发信者和成为其收信目标的内线终端2、4的对应关系的信息的收信目标存储装置,在从上述模拟通信网NW有来话信号时,用发信者识别信息接口设备(RCIU)12检测包含在该来话信号中的发信者识别信息(发信ID),根据该检测出的发信ID和上述存储装置的存储信息控制(RCTU)16确定成为收信目标的内线终端,对于该内线终端从数字按钮电话机接口设备(RDKU)13或者标准电话机接口设备(RSTU)15进行收信。
15 具有ISDN连接的蜂窝无绳电信系统 CN96194286.X 1996-05-29 CN1185885A 1998-06-24 B·保利; R·诺伊豪斯; H-D·艾德; H·弗拉基; O·韦韦尔斯
为建立能够实现蜂窝无绳电信系统的多种功能特征,例如同步、漫游、切换、内连、保持、回问、转接等的一个蜂窝无绳电信系统,需要把无绳基站连接到一个So总线上。而无需在该蜂窝无绳电信系统的无绳基站之间附加的导线连接。
16 음성 호 연속성(VCC) 가입자를 식별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KR1020097017233 2008-01-15 KR1020090102857A 2009-09-30 버클리아드리안; 푸르나디레인더블유
A mobile device, method, and machine instructions for mobile device communication are provided. The mobile device includes a voice call continuity status checker to determine a voice call continuity status and use the voice call continuity status to determine whether to initiate voice call continuity related activities. The method includes determining a voice call continuity status and using the voice call continuity status to determine whether to initiate voice call continuity related activities. When executed, the machine instructions perform a method that includes determining a voice call continuity status and using the voice call continuity status for voice call continuity related activities.
17 Telephone relay device, telephone relay method, and program JP2009121374 2009-05-19 JP5152100B2 2013-02-27 顕尚 倉島
A telephone relaying apparatus 200 receives a request for connection to a second telephone terminal 300 from a first telephone terminal 100. The connection request includes telephone numbers of the first telephone terminal 100 and the second telephone terminal 300. The telephone relaying apparatus 200 stores a real number that is a telephone number used in the case of directly connecting to each telephone terminal and a published number that is a number published for a third party as a telephone number of the telephone terminal in correlation with each other. When receiving the connection request, the telephone relaying apparatus 200 makes a first call with respect to the first telephone terminal 100, and a second call with respect to the second telephone terminal 300. In a case where the telephone number, which is included in the connection request, of the second telephone terminal 300 is the published number, the telephone relaying apparatus 200 reads out the real number of the second telephone terminal 300, and then makes a second call with respect to the second telephone terminal 300.
18 Voice call continuity (vc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a subscriber JP2009547498 2008-01-15 JP5043129B2 2012-10-10 エイドリアン バックリー,; レネ ダブリュー. プルナディ,
19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multi-media call set-up request JP2012502460 2009-04-03 JP2012523143A 2012-09-27 ヤン フルトクランツ,; ヤン リディン,
A service node in a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is arranged to receive a Multi-Media video call setup for a terminal to be called. The called terminal is called by the service node according to either a video or a voice call setup, depending on a current allowed answer mode of the called terminal. Responding to the call setup will, depending on either answering or rejecting the call setup by the called terminal, and depending whether the call setup is for a voice or a video call, be handled by the service node according to a predetermined method. When a call setup is answered by the called terminal, the service node further supports a method of toggling between a video call and a voice call at the called terminal.
20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ssion control in a hybrid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JP2007523017 2005-07-28 JP2008508755A 2008-03-21 ラケシュ タオリ,; ハルトフ, ジョス テン; ユン, チャオ フ,
組み合わせネットワークは、異なるタイプの複数のネットワークを介して、端末間の同時接続を提供することができる。 回線交換及びパケット交換のような異なるネットワークタイプにおける同一ユーザ機器に属する通信セッションは、相関し得る。 回線交換ネットワークの通信セッションが、例えば、呼保留の受付のようなイベントで、補完サービスにより中止される場合、相関するパケット交換ネットワークの通信セッションもまた中止されるべきである。 イベントを検出するユーザ機器は、回線交換ネットワークに中止メッセージを送信し、パケット交換ネットワークあるいはセッション状態マネージャノードにメッセージを送信する。 セッション状態マネージャノードは、パケット交換ネットワークに中止メッセージを転送する、あるいはパケット交換ネットワークが中止が発生していることを通知しない場合は、パケット交換ネットワークに中止メッセージを送信する。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