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专利分类库 / 物理 / 核物理;核工程 / 与核反应堆、核发电厂和核爆炸、防辐射保护、处理放射性污染材料、放射源的应用以及宇宙射线的利用有关的引得码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261 穿过核电站安全壳外墙和内墙的密封电缆引入装置 CN201580010298.7 2015-02-17 CN106165021A 2016-11-23 马拉特雷纳多维奇·慕斯塔芬; 亚历山大格里戈耶维奇·格拉斯门科; 凡冷廷伊万诺维奇·萨帕里科夫; 尼古拉阿纳托耶维奇·伊万诺夫; 戈那迪亚历克斯维奇·诺维科夫; 阿尔诺德博里斯维奇·提克米诺夫; 伊万米开诺维奇·考斯托夫
发明涉及电气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将电路密封引入到核电站多层安全壳的密封区域内的装置。该装置可以在穿过容易受地震或墙体和贯穿件热胀影响而发生彼此相对位移的内墙和外墙的贯穿件中使用。本发明的目的是提高使用难以弯曲的高压电线的密封电缆引入装置的可靠性。为实现所提出的目的,提供一种穿过核电站安全壳外墙和内墙的密封电缆引入装置,其包括一个设置在内墙(1)中的嵌入式套管(3),所述套管内部刚性地固定有电缆(2)的入口部(44)。沿着套管(3)的轴线在外墙(11)安装有补偿电缆(2)与外墙(11)之间相对运动的装置。所述补偿装置具有一个管道(19),在所述管道的外端部(20)上有一个波纹管(24),在外墙(11)内表面(18)的管道的另外一端(21)上对称安装有第二个类似的波纹管(25)。波纹管(24)和(25)的活动端(30)和(31)设置成圆锥形,其内表面(28)和(29)是电缆(2)出口部(46)的支撑件,所述电缆(2)的出口部(46)自由地设置在相对于管道(19)的内表面(49)具有间隙(47)的管道(19)内。电缆(2)外表面的外皮(48)与管道(19)内表面(49)之间的间隙47根据设计计算进行选择。间隙(47)应不小于内墙(1)相对于外墙(11)的一个平面内的最大正交热学‑地震位移幅度以及管道(19)内电缆(2)同轴位置的改变幅度。
262 用于操纵核反应堆的吸收控制棒的装置 CN201610224859.X 2016-04-12 CN106057254A 2016-10-26 J-L·阿劳德; D·塞普利斯; A·罗伯特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操纵用于控制核反应堆的吸收棒的装置,包括:(a)上部电机室,位于反应桶的封闭板上;(b)棒控制杆,在桶内延伸的引导鞘中和电机室中延伸,且包括:(1)密封的静态限制腔,由非磁性材料制造,设置在上部室内;(2)第一同步磁性联接系统,在没有机械接触的情况下传递线性平移运动,包括:第一外部部件,设置在腔外部,且能竖直平移;和第一内部部件,设置在腔内,与棒控制杆一体化,第一外部部件和第一内部部件的磁性联接能在第一外部部件在竖直平移中位移时,使第一内部部件和棒控制杆在竖直平移中跟随位移;且(3)电机室包括第一机动化机械装置,用于传递第一磁性联接系统的第一外部部件的竖直平移位移。
263 燃料组件用的运输容器和运输核燃料组件的运输方法 CN200880125789.6 2008-12-22 CN101971267B 2016-10-19 P·维格勒; J·戈捷
这一用于未辐射燃料组件的容器(10)包括至少一核燃料组件的一单一的接纳封套(11),所述接纳封套(11)由一伸长的管形壳体(12)形成,所述壳体(12)包括一金属内层(22)和一金属外层(30),金属内层(22)界定了一核燃料组件(2)的至少一单独的接纳腔室(20),金属外层(30)围绕内层(22),壳体(12)在其内层(22)和外层(30)之间被填充,以及腔室或每个腔室(20)在壳体(12)的纵向端部的盖(13)。为了运输,悬挂元件布置在所述壳体(12)和所述容器布置其上的表面之间。
264 放射性吸附剂及放射性碘的处理方法 CN201480057522.3 2014-08-22 CN105814643A 2016-07-27 小林稔季; 远藤好司
发明的课题为提供一种放射性吸附剂,能比以往还有效地吸附放射性碘,且可除去成为核反应器事故的原因之一的氢。本发明的解决手段为一种放射性碘吸附剂,对X型沸石进行造粒而形成,通过以置换X型沸石所具有的离子交换位置,使该X型沸石的微细孔的尺寸适合氢分子的尺寸,银成分的比例在干燥状态下为36重量%以上,粒子的尺寸为10×20mesh,硬度为94%以上,在150℃下干燥减量3小时时的量为12重量%以下。
265 一种核反应堆表面的回路内钝化方法 CN201480067453.4 2014-12-08 CN105814235A 2016-07-27 彼得尼克佛罗维奇·马提诺夫; 拉多米萨米列维奇·阿苏卡杜林; 阿勒塞尼科拉维奇·斯多罗申克; 孔斯坦尼德米特列维奇·伊娃诺夫; 阿勒克桑德尤列维奇·勒基; 赛德米尔法索维奇·萨里克普罗; 阿勒克桑德依凡诺维奇·菲林; 塞盖维克多若维奇·布拉夫金
一种核反应堆表面的回路内钝化方法包括用液态金属冷却剂填充核反应堆一回路,在液态金属冷却剂中加入能够与一回路元件的材料相互反应并形成保护膜的试剂,将其中加入有试剂的液态金属冷却剂的温度加热到能够形成保护膜的状态。将其中加入有试剂的液态金属冷却剂一直保持在该温度下,直到在一回路元件材料的表面上形成密实的保护膜。通过浸入到液态金属冷却剂中的叶轮叶片的旋转摩擦对其中加入有试剂的液态金属冷却剂进行加热。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更简单的钝化过程以及更可靠的钝化模式,同时提高了钝化的安全性并使钢表面钝化过程的控制更简单。
266 一种核反应堆应急安全棒的驱动 CN201480050896.2 2014-04-18 CN105723466A 2016-06-29 米凯尔·皮多维奇·凡克鲁辛; 伊万·阿莱克桑德维奇·高罗凡; 阿莱克塞·伊万诺维奇·普丁; 安顿·艾瑞克维奇·尤斯马诺夫
发明涉及核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核反应堆的控制保护系统。核反应堆的应急安全棒的驱动包括电传动装置、减速装置及齿条齿轮机构。电传动装置包括安装在电传动装置壳体内并带有电动机转子位置传感器的非接触式永磁电动机,用于改变电传动装置旋转频率的减速装置。沿着齿条齿轮机构的轴线安装有齿条以使得与其连接的控制保护系统的吸收棒进行往复移动。在齿条齿轮机构的内轴上安装有联动齿轮电磁离合器,所述联动齿轮电磁离合器具有非接触式电源,能实现半离合器的刚性同步的学耦合,同时所述驱动包含逆向运动的离合器,齿条复位弹簧及齿条位置传感器。本发明能缩短向核反应堆堆芯引入负反应性的时间。
267 利用叠片结构提高聚变堆内壁耐等离子体辐照性能的方法 CN201410117811.X 2014-03-26 CN103886919B 2016-02-17 王波; 胡德志; 马栋; 吕广宏
利用叠片结构提高聚变堆内壁耐等离子体辐照性能的方法属于核能应用领域,适用于采用氢同位素进行聚变反应装置中内壁上的面向等离子体表面。将面对等离子体的材料制成多片金属薄片,然后将多片金属薄片按照垂直于壁表面的方向叠压在一起,再与基体复合在一起。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氢、氦及其同位素等在钨基材料表层下面的聚集,大大降低其表面的起泡现象,同时还能减轻热疲劳裂纹损伤。
268 放射屏蔽组件和方法 CN201510463553.5 2006-07-26 CN105161152A 2015-12-16 加里.S.瓦格纳; 伊莱恩.E.海恩斯; 约格施.P.帕特尔
发明涉及放射屏蔽组件和方法。放射屏蔽组件可包括主体,该主体在其内具有用于容纳放射性物质的空腔。到该空腔的开口可限定在该主体中。基座可松开地结合到该主体(通常朝向开口),以至少部分地密封在该空腔内的放射性物质。在放射屏蔽罩包括多个可互换基座的情况中,基座中的一个可具有比另外的基座较短的长度和较轻的重量中的至少一个。该基座可被设计以密封在腔内的多于一个的尺寸和/或形状的容器。该基座可包括手柄,以便于手抓紧放射屏蔽罩。该基座可包括保护部,以减少暴露于来自手工操作放射屏蔽罩的放射线。
269 一种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和反应堆 CN201510159037.3 2015-04-03 CN105047234A 2015-11-11 张圣君; 沈峰; 孟现珂; 邢勉; 林诚格
发明涉及一种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和具有它的反应堆。系统包括:安全外壳;安全内壳;喷淋组件;内置换热器;空冷通道;外置空冷器,外置空冷器的进口通过第一连通管与内置换热器相连,外置空冷器的出口通过第二连通管与内置换热器相连,安全内壳的壁内设有一个贯穿件和安全外壳的壁内设有另一个贯穿件,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通过一个贯穿件穿过安全内壳的壁,且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通过另一个贯穿件穿过安全外壳的壁。根据本发明的系统,喷淋组件的工作时间可以延长,喷淋水耗尽后,不需要外界能动手段来补水,实现将安全内壳内的热量非能动地导出。另外,第一和第二水平管段彼此套设,提高密封性且节省成本。
270 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和反应堆 CN201510159038.8 2015-04-03 CN104979022A 2015-10-14 孟现珂; 张圣君; 沈峰; 王方年; 林诚格
发明涉及一种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和具有它的反应堆。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包括:安全外壳、安全内壳及之间的道;安全内壳外的喷淋组件;安全内壳内的内置换热器;安全外壳外且具有空冷通道进气口和空冷通道排气口的空冷通道;空冷通道内的外置空冷器,外置空冷器的进口通过第一连通管与内置换热器的出口相连,外置空冷器的出口通过第二连通管与内置换热器的进口相连,所述内置换热器、外置空冷器、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中内容纳有有机载热剂。根据本发明的系统,喷淋组件的工作时间可以延长,喷淋组件的水耗尽后,不需要外界能动手段来补水,可以实现将安全内壳内的热量非能动地导出,提高了安全性。
271 放射性物质吸附材料、吸附容器、吸附塔、及处理装置 CN201380028418.7 2013-05-21 CN104412329A 2015-03-11 森浩一; 糸井伸树; 叶利久实子
发明提供一种吸附容量多的放射性物质吸附材料。本发明的放射性物质吸附材料含有化学式通过M2Ti2O5(M为一价阳离子)表示的酸盐。M2Ti2O5的阳离子交换容量大,并且对热稳定,并且对酸、等的耐药品性也优异,适宜作为处理用的吸附材料。在此钛酸盐中加入粘结剂而成型后,通过烧成而机械强度提升,能够抑制输送中等所施加的振动或冲击等造成的破碎或投入于水中时的一次粒子的脱落。
272 在事故状态下改进冷却的核反应堆 CN200880112708.9 2008-10-20 CN101836262B 2014-06-25 罗兰·弗朗西斯·佩利松
一种核反应堆,包括用于固定反应堆芯的容器(4);用于冷却反应堆的初级回路;将容器(4)容纳于其中的反应堆堆坑(6);围绕反应堆堆坑(6)中的容器(4)下部的环形通道(16),所述通道(16)在正常运行下作为热屏蔽体并在发生事故的情况下用于使液体上升流动;能够填充反应堆堆坑的液体储罐;反应堆安全壳(22,未示出);用于收集反应堆堆坑(6)上端产生蒸汽的腔体(26);所述腔体独立于安全壳(22)、能够使环形通道(16)中的液体产生强制对流循环(40);以及用于致动循环泵(40)并能够通过所述收集的蒸汽产生强制对流的凸轮泵或活塞式蒸汽机或涡轮(32)。
273 核废料和其他类型的有害废料的深埋 CN201280032717.3 2012-06-29 CN103814411A 2014-05-21 劳伦斯·C·穆尔多赫; 马文·罗比诺维茨
一种处理核废料和其他有害废料的系统和方法,包括用于使废料流与液体以及可选地固体材料混合以产生稠密流体的装置和步骤,该废料流包括放射性废料或有害废料(或二者);以及将稠密流体送到注入孔的管柱中的装置和步骤。然后,稠密流体离开注入孔的壳体中的穿孔,并进入岩石地层中的裂缝,其中,其继续向下蔓延,直到其到达固定点。该稠密流体可以是由金属和交联聚合物凝胶或合粘土浆料形成的浆料。该金属可以是具有的熔化温度低于注入孔底部的温度的金属。该固体材料也可以是其他核废料或放射性核素
274 用于封装核废料的具有强制装配盖子的容器 CN200980119050.9 2009-05-27 CN102047343B 2014-03-19 布鲁诺·科韦尔特; 蒂埃里·法夫雷; 让·埃里考特; 阿诺尔德·德尼奥; 帕斯卡尔·皮埃尔; 巴迪亚·阿梅克拉兹
发明涉及一种容器,其包括具有端缘(3、4)的侧壁(2),每个端缘具有封闭构件(5、6),其中,嵌入至少一个封闭构件以封闭开口。嵌入型封闭构件(6)的外周轮廓(6c)和侧壁(2)的相关端缘(4)的内部轮廓(4a)各自在其至少一部分高度上具有基本互补的形状,通过调整具有互补形状的凹槽(10)和凸缘(11),使得所述嵌入型封闭构件(6)在至少一部分高度上容纳于由侧壁(2)的所述端缘(4)限定的空间内且抵靠在所述端缘(4)上。倾斜邻接表面与容器的轴线形成20°至40°
275 核反应堆(可选的)、用于核反应堆(可选的)的点火区-再生区子组件的燃料组件和用于燃料组件的燃料元件 CN200780102099.4 2007-12-26 CN101911211B 2014-02-12 S·M·巴什基尔采夫; V·F·库兹涅佐夫; V·V·克夫罗莱夫; A·G·莫罗佐夫
发明涉及其中钍用作燃料反应堆设计,并且特别涉及形成加压水反应堆(PWR)例如VVER-1000的堆芯的无夹套燃料组件的设计。包含组成燃料组件的点火区和再生区子组件的核反应堆堆芯用于与包含防扩散的浓缩以及武器级和反应堆级钚的传统反应堆燃料一起燃烧钍燃料。在第一可选方案中,反应堆堆芯是完全“防扩散的”,因为无论是反应堆燃料还是所生成的废物都不能用于制造核武器。在本发明的第二方案中,反应堆堆芯用于燃烧大量的武器级钚与钍并且提供适当的措施来销毁武器级钚的储料堆并且将释放的能量转换为电能。在本发明的两个实施例中的堆芯由一组点火区-再生区组件构成,且点火区-再生区组件具有由环形再生区域围绕的中心点火区域。点火区域包含铀或钚燃料棒,而再生区域包含钍燃料棒。减速剂与燃料的体积比和点火区域和再生区域的相对尺寸已经优化,这样本发明的实施例都不会生成可被用于生成核武器的废物。一种新的装卸料系统也用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以使点火区燃料的再循环最大化;该系统还保证已用核燃料不能用于制造核武器。
276 确定表征核反应堆的可操作性的参数的值的方法、确定系统、计算机程序和相应的载体 CN200880126186.8 2008-11-21 CN101939795B 2014-01-22 G·安德烈·普约; B·朱利安; J-L·穆勒瓦
方法包括在反应堆的同一运行周期期间,周期地执行以下步骤:a)根据由存在于所述反应堆(1)内传感器(21A-21D)所提供的测量结果,计算堆芯(2)内的局部功率三维分布;b)模拟应用于所计算的局部功率三维分布中的至少一个偶发的功率瞬变;c)通过热机计算,在模拟的功率瞬变期间识别最可能出现包壳的破裂的至少一个棒;以及d)通过对已识别的棒的热机计算,确定表征反应堆的可操作性的参数的值。
277 一种安全壳包封件及在其中制备核燃料的工艺 CN200780021890.2 2007-06-14 CN101467216B 2013-07-17 A·范德盖恩斯特
发明涉及用于处理、转移、积存和/或存放包含呈钚化物、钚化物和/或钚氮化物形式的民用或军用钚的材料的容器。在可能包含其他的锕类元素例如镅、镎或锔的所述材料中,钚的浓度优选不高于20至50%重量百分比的最大保证浓度。所述材料优选呈粉末、颗粒和/或的形式,所述容器包括用于容纳所述材料的、容积为20至70升的腔,所述腔至少由两个基本平行的壁界定,所述两个壁隔开8至15cm的距离e。本发明还涉及包括类似的几何形状安全的防临界装置(底部捕集器)的安全壳包封件;包括一组优选安装在一组所述安全壳包封件中的这种容器的燃料生产设备;以及在优选安装于一组所述安全壳包封件中的这种容器中进行的核燃料生产工艺。
278 无故障的燃料棒束组件 CN200810179649.9 2008-11-28 CN101447237B 2013-05-22 W·E·拉塞尔二世; C·J·莫内塔; J·D·富勒; L·特罗斯曼; D·G·史密斯; C·W·克拉克; R·B·詹姆斯
发明涉及无故障的燃料棒束组件,提供了用于核反应堆芯(10)的燃料棒束(14)。燃料棒束(14)可包括多个棒(18/20),该棒(18/20)包括核燃料棒(18)和/或同位素生产棒(20)。各棒(18/20)包括多个互连的棒段(40),其中至少一个棒(18/20)的至少两个棒段(40)具有不同的外径(D)。燃料棒束(14)可另外地包括多个棒间隔格架(34),它们牢固地保持在沿轴向相邻的、互连的棒段(40)之间。在沿轴向相邻的棒段(40)之间互连的棒间隔格架(34)形成大致等间距地隔开的棒(18/20)的阵列。燃料棒束(14)还可包括在其中容纳成阵列的棒(18/20)的延长的管状通道(22)。
279 测量外罩内气体压强和/或摩尔质量的方法及测量组件 CN200880004690.0 2008-01-25 CN101646937B 2013-05-01 D·巴龙; J-Y·费朗迪; G·莱韦克; D·劳克斯; E·罗森克兰茨
发明涉及一种测量外罩中的气体的压强和/或摩尔质量的方法,所述方法通过声学传感器执行,所述声学传感器包括至少一个换能器(5)、连接到换能器(5)的电系统(8)以及用于将换能器(5)接合到外罩(1)的接合层(6),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换能器(5)产生激励声学信号,该激励声学信号在宽的频带中振动外罩(1)和气体(2);用换能器(5)检测外罩和气体的振动的响应声学信号特性;利用系统(8)分析来自换能器(5)的响应电信号;以及基本上基于气体(2)的共振频率,来获得气体中的声学信号的速度,气体的摩尔质量和压强。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实现该方法的组件。
280 反应器燃料包壳管及其制造方法 CN200780031416.8 2007-08-13 CN101512671B 2013-04-10 L·哈尔斯塔迪厄斯; M·达尔巴克
描述一种反应器燃料包壳管(4)。管(4)包括第一锆基合金的外层(6)和第二锆基合金的内层(7)。内层保护(7)包壳管(4)不形成应腐蚀裂纹。第二锆基合金包括作为合金材料的,并且每一种锆基合金包括至少96重量百分比的锆。第一锆基合金包括至少0.1重量百分比的铌。还描述一种制造包壳管(4)的方法,并且包括共同挤压成形不同锆基合金的两个管以便形成包壳管(4)的步骤。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