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专利分类库 / 物理 / 核物理;核工程 / 聚变反应堆(不可控聚变,其应用入G21J)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21 电化学氢催化剂动系统 CN201180024782.7 2011-03-17 CN102906925B 2016-05-25 兰德尔·L·米尔斯
发明提供一种电化学动系统,所述电化学动力系统通过使氢转变至更低能态(分数氢)的催化反应来产生电动势(EMF),从而将从分数氢反应释放出的能量直接转换成电,该系统包含选自下述物的至少两种组分:催化剂或催化剂来源;原子氢或原子氢来源;用于形成催化剂或催化剂来源及原子氢或原子氢来源的反应物;引发原子氢催化的一种或多种反应物。用于形成分数氢及电的该电化学动力系统可进一步包含:包含阴极的阴极隔室,包含阳极的阳极隔室,可选的盐桥,在电池工作期间在分离的电子流和离子质量输送下构成分数氢反应物的反应物,和氢来源。由于化还原电池半反应,产生分数氢的反应混合物在经由外部电路的电子迁移和经由单独路径的离子质量输送(例如电解质)形成完整电路的情况下构成。还提供了一种为动力系统提供动力的动力源和氢化物反应器,所述动力源和氢化物反应器包含(i)用于催化原子氢以形成分数氢的反应电池;(ii)化学燃料混合物,其包含选自下述物的至少两种组分:催化剂来源或催化剂,原子氢来源或原子氢,用于形成催化剂来源或催化剂及原子氢来源或原子氢的反应物,引发原子氢催化的一种或多种反应物,和使该催化能够进行的载体;(iii)用于逆转交换反应以从反应产物热再生燃料的热系统;(iv)接受来自产生动力的反应的热的散热体;和(v)动力转换系统。
22 用于产生医用同位素的装置和方法 CN201510976878.3 2009-05-01 CN105575445A 2016-05-11 G·皮费尔
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产生医用同位素的混合核反应堆,其包括:用于由气体产生离子束的离子源;包括靶的靶室,所述靶与离子束相互作用以产生中子;和紧靠靶室定位并且包括母材料的活化室,所述母材料与中子相互作用以通过裂变反应产生医用同位素。衰减物紧靠活化室定位并选择为将裂变反应保持在次临界平,反射物紧靠靶室定位并选择为朝向活化室反射中子,并且减速剂基本上围绕活化室、衰减物和反射物。
23 一种聚变用低电导率液态氚增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201510968390.6 2015-12-18 CN105405471A 2016-03-16 倪木一; 蒋洁琼; 张世超; 孟孜; 季翔
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变用低电导率液态氚增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氚增殖剂为液态基体与弥散颗粒组成的混合物,电导率区间在1-106s/m,按体积百分数,氚增殖剂包含如下组分:液态增殖剂基体60%-99.99%,弥散颗粒0.01%-40%,弥散颗粒材质采用、或三化二、或氧化铍、或二氧化硅、或氧化铒、或硅酸锂、或正硅酸锂、或酸锂、或氧化锂、或偏铝酸锂、或锆酸锂、或上述二者或多者混合。其制备方法是:在带气氛保护的高温炉中,通过机械搅拌,将煅烧后的弥散颗粒分散于液态金属中。本发明氚增殖剂在保证良好氚增殖性能的前提下,有效的降低电导率,增强热导率,从而显著的降低液态金属氚增殖剂在强磁场下的磁流体学压降(MHD效应)。
24 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反应堆系统 CN201480026082.5 2014-03-14 CN105190769A 2015-12-23 萨瑟兰德·库克·埃尔伍德
一种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反应堆,其提供:1)一种单一构造的更高效的钍循环系统,2)产出能量更多的核废料减少系统,3)采用其他增殖裂变候选元素的加速器驱动系统,4)可应用于聚变系统(替代所提议系统类型中的裂变单元)并可降低所述系统的盈亏平衡点从而实现比所替代系统更快速的聚变。5)此外也是很重要一点,所提议系统可实现光能处理及分配,提供作为基础能量的通讯用光能、工业用处理能量以及民用及商业用的照明和其他波长
25 用于无中子和中子聚变的旋转高密度聚变反应器 CN201480013424.X 2014-03-11 CN105027222A 2015-11-04 黄耀辉
聚变设备在没有中子的情况下以“无中子聚变”方式产生中性原子和离子的聚变,因为产物在高中性粒子密度下利用强离子-中性粒子耦合。离子和中性粒子因频繁碰撞而在圆柱形腔室内一起旋转。高磁使得有可能达到高旋转能量;介质中的磁场因不存在磁荷而能够被设置在非常高的值处。在方位方向上通过强磁力进行反复加速使得有可能获得非常高的离子速度。聚变主要发生在中性粒子之间。该方法也能够应用于具有中子情况下的聚变。在产生高能高密度的中性粒子时,传统聚变方案和中子源能够使用上面描述的原理来实现。
26 冷聚变反应管 CN201510358996.8 2015-06-24 CN104952491A 2015-09-30 林溪石
发明提供了一种冷聚变反应管,包括外管以及沿轴向设置于外管内的μ粒子发生器、氘原子通道和激发电极;所述激发电极有多对,每对激发电极包括一正电极和一负电极。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冷聚变反应管,在反应管中设置了μ粒子发生器、氘原子通道和激发电极;利用了浓缩液中含有大量氘原子,以及μ粒子在电极放电时快速运动的特性;无需将反应环境加热到超高温,即可实现氘原子在冷聚变条件下进行聚变反应,提高氘原子的反应效率,使其在特定环境下快速地产生冷聚变反应,而释放大量热能,实现了海水向热量的转换。这一转化结合温差发电装置,使得利用海水发电的伟大创想获得了实现的可能,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
27 建立聚变堆偏滤器流动稳定性的液态曲面膜流系统的方法 CN201310752684.6 2013-12-31 CN104751901A 2015-07-01 张秀杰; 潘传杰; 许增裕
发明属于液态膜流流动的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立聚变堆偏滤器流动稳定性的液态曲面膜流系统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找到液态金属膜流稳定流动状态下当地磁场强度与倾斜度的关系,通过改变膜流不同流动距离处当地倾斜角度适应梯度磁场的变化,控制由梯度强磁场引起的磁流体不稳定性,即采用曲面底壁的形状来适应梯度强磁场的变化;步骤二:利用在曲面底壁上方固定金属网的方法,保证液态金属沿曲率变化较大的曲面底壁流动;步骤三:通过调节不同流动距离处金属网孔的大小及其距曲面底壁的距离得到金属网上稳定的膜流流动。本发明解决了磁场强度变化较大的梯度强磁场环境下液态金属膜流的磁流体不稳定性问题。
28 真空中提供冲击的方法 CN201180012178.2 2011-01-04 CN102782767B 2015-07-01 科林·杰克
在太空中,发射带电颗粒的线性加速器可以坐落在离发射目标很远的距离。加速器可以在几秒钟或更长的时间内顺序发射出具有逐渐递增速度的颗粒序列,使颗粒同时到达发射目标,以产生大量脉冲能量。因此,一个较小功率的加速器可以提供兆焦范围的脉冲能量,其足以引发核聚变。为使所有颗粒在接近目标时以极高精度集合一起,必须对颗粒的运动路线进行修正。一个理想的选址是将加速器放置在地球-月球的L1点或L2拉格朗日(Lagrange)点(1),而核聚变目标(2)是在月球表面(3)。颗粒以掠切向月球表面(3),也就是说,目标(2)是在一个大圆周上,其圆周与月球两极相交。粒子的运动轨迹(4)长度超过60000公里。首先,将颗粒的运动路线的第一个修正站选址在月球山顶,其定位可以在目标前的150公里内。选址也可以在地球表面,但是需要真空管来连接加速器和目标,并且所需的加速器的功率与加速器和目标间的距离成反比。
29 改进的核聚变 CN201510114121.3 2015-03-16 CN104681104A 2015-06-03 梁锡球
发明公开了改进的核聚变炉,包括导磁的外壳、点火装置、磁悬浮球、输气装置,外壳的外壁固定有多个第一环形导轨和至少两个第二环形导轨,每个第一环形导轨均配有多个第一运转车,每个第二环形导轨均配有多个第二运转车;磁悬浮球位于外壳内,包括第一磁感应层、第一隔热层芯反应层、第二隔热层和第二磁感应层,铁芯反应层的外壁形成有环形凹陷,相邻的第二环形导轨之间的外壳壁体形成环形壁,该环形壁与环形凹陷正对且配合形成环形通道;第二运转车与第二环形导轨间产生变化的强磁场,该强磁场的第二线穿入环形通道而形成环形磁约束空间。本发明能通过磁约束作用将氘氚混合气体的原子核聚变反应有效控制在磁约束通道内。
30 分层冷式辉光放电电极 CN201310573223.2 2013-11-15 CN104637755A 2015-05-20 林涛; 蔡立君; 王明旭; 王英翘; 徐红兵; 卢勇; 韩伟
申请属于放电电极,具体涉及一种分层冷式辉光放电电极。一种分层水冷式辉光放电电极,其特征在于:该电极由电极头、电极杆、固定法兰构成,其中,电极头设置在电极杆的端部,固定法兰设置在电极杆的另一端。本申请的效果是:通过采用本申请的分层水冷式辉光放电电极,在有限的冷却水参数下排除辉光放电沉积在电极上的热负载;同时,在氘氚等离子体放电期间,能有效排除等离子体辐射热和中子辐照热,避免中子热沉积在电极体内产生的局部热量积累,有效降低电极的热应,满足ITER装置的要求。
31 工作在核聚变舱中的视觉观测机构及控制方法 CN201510100677.7 2015-03-06 CN104637550A 2015-05-20 张强; 闫清泉; 汪增福; 郑重; 乌达巴拉; 寇婕婷; 查正军
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作在核聚变舱中的视觉观测机构及控制方法,其特征是:由前体节侧向定位与后体节侧向定位模块在中体节轴向运动模块的两端对称设置构成行走机构;在前体节侧向定位模块上、位于其前部设置有视觉观测台;在前体节侧向定位模块与中体节轴向运动模块之间以前双万向节相联接,在后体节侧向定位模块与中体节轴向运动模块之间以后双万向节相联接。本发明中行走机构运动范围广阔,行走轨迹可遍及核聚变舱底部的大双环形槽道整周,配合设置视觉观测云台,可以完成对核聚变舱内部D字截面环形空间全方位视觉信息采集。
32 光驱动离子束的激光激活磁场操纵 CN201380012167.3 2013-01-31 CN104350571A 2015-02-11 E·G·纳胡姆; S·艾森曼; A·齐格勒; S·布林克-达南; Y·卡齐尔
公开了用于产生带电粒子的脉冲的系统,其包括发射激光脉冲的高强度脉冲激光器,激光脉冲当撞击目标时,产生带电粒子的脉冲。粒子穿过由包括光激活开关的低电感电流馈电器通电的电磁体,以接通和断开通电电流。激光脉冲的光的部分被引导到光激活开关上,使得磁场与带电粒子的所产生的脉冲光学地同步。这使只在脉冲通过期间使磁体通电变得可能,使得它比使用CW电磁体的现有技术系统更轻和更能量有效。同步还通过对磁场的激活定时来使得其偏转到只有具有预定能量范围的粒子的选定波束路径中,从而实现具有预定范围的粒子能量的带电粒子的选择。
33 一种维持加速器驱动次临界反应堆靶窗温度恒定系统 CN201410558961.4 2014-10-20 CN104282345A 2015-01-14 薛莎; 吴国伟; 夏少雄; 金鸣; 王刚
一种维持加速器驱动次临界反应堆靶窗温度恒定系统,它由电流传感器,质子束流变压器(DCCT)、靶回路台架、旋塞、质子束管、导流管、外套管、靶固定塞、自动温控电磁感应线圈、靶窗、次临界反应堆堆芯、反应堆容器及堆芯下栅板组成。本发明优点:当加速器的质子束流突然丧失后,由于束流强度的减小,通过电流变化触发电磁线圈工作信号,电磁线圈迅速工作,对外套管底部进行加热,进而加热位于外套管内、靶窗下方的冷却剂,使得靶窗在质子束流丧失后的温度保持恒定,保证在加速器质子束流丧失后,靶窗的温度不会明显下降,大大降低由于失束导致的靶窗热应变化,进而降低了靶窗因为加速器质子束流频繁丧失产生的热应力循环而导致的靶窗材料疲劳破裂险。
34 基于空泡坍缩实现氘氘热核聚变的方法和装置 CN201410416877.9 2014-08-22 CN104200849A 2014-12-10 陈大融; 蒋亮; 陈皓生; 汪家道; 李党国
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空泡坍缩实现氘氘热核聚变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使含氘流体介质发生空化形成空泡;通过超声传质增加空泡内物质含量;使空泡以一定速度达到工件壁面,进入双电层作用范围;空泡在静电作用下发生引力坍缩,实现氘氘热核聚变。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基于空泡坍缩实现氘氘热核聚变的装置。
35 用于将等离子体压缩到高能态的方法和设备 CN201180074770.5 2011-11-09 CN104067349A 2014-09-24 B.弗里兹
申请涉及一种压缩机组件和使用该压缩机组件的方法,该该压缩机组件包括延长螺旋形通道,通过以能量转换生热的方式由紧凑环等离子体结构自身对螺旋形通道壁的动量而压缩该紧凑环等离子体结构,例如紧凑环等离子体结构的紧凑环等离子体可以在该延长螺旋形通道内有效地压缩到高能态。该压缩机组件还包括与螺旋形通道连通的燃烧室,紧凑环等离子体结构在其压缩后引入该燃烧室。
36 利用叠片结构提高聚变堆内壁耐等离子体辐照性能的方法 CN201410117811.X 2014-03-26 CN103886919A 2014-06-25 王波; 胡德志; 马栋; 吕广宏
利用叠片结构提高聚变堆内壁耐等离子体辐照性能的方法属于核能应用领域,适用于采用氢同位素进行聚变反应装置中内壁上的面向等离子体表面。将面对等离子体的材料制成多片金属薄片,然后将多片金属薄片按照垂直于壁表面的方向叠压在一起,再与基体复合在一起。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氢、氦及其同位素等在钨基材料表层下面的聚集,大大降低其表面的起泡现象,同时还能减轻热疲劳裂纹损伤。
37 储氢用镍合金和通过该合金的热能产生 CN201280026995.8 2012-05-30 CN103797142A 2014-05-14 倪汉怀
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产生热能的装置,其包括用于容纳一定体积的加压氢气的反应堆容器;位于所述反应堆容器中的储氢镍合金结构体,所述镍合金结构体被施加电压并进一步被加热到至少约100℃;以及热交换导管,其用于承载热交换介质以使其经过所述镍合金结构体,从而将在所述镍合金结构体中产生的热能转移至热所述交换介质。所述储氢镍合金结构体包含与化物混合的镍合金骨架催化剂。所施加的电压、以及因加热而导致的气压和温度的增加使得镍合金结构体中的氢原子核和镍原子核发生核反应,由此从所述镍合金结构体中以放射声子的方式产生热能。
38 为主的电化学氢催化剂动系统 CN201280017225.7 2012-03-30 CN103460469A 2013-12-18 兰德尔·L·米尔斯
发明提供一种电化学动系统,其由使氢催化反应至较低能(分数氢)态而产生电动势(electromotive force,EMF),从而使自分数氢反应释放的能量直接转换成电,该系统包含至少两种选自以下的组分:H2O催化剂或H2O催化剂来源;原子氢或原子氢来源;用于形成H2O催化剂或H2O催化剂来源和原子氢或原子氢来源的反应物;和一或多种引发原子氢的催化的反应物。该形成分数氢和电的电化学动力系统可还包括包含阴极的阴极隔室、包含阳极的阳极隔室、视情况选用的盐桥、于电池操作期间通过单独的电子流和离子质量输送构成分数氢反应物的反应物,和氢来源。由于化还原电池的半反应,因此产生分数氢的反应混合物由电子经由外部电路迁移和经由单独的路径(诸如电解质)进行离子质量输送以形成电路所构成。还提供一种为动力系统供能的电源和氢化物反应器,该动力系统包含(i)用于催化原子氢以形成分数氢的反应电池;(ii)化学燃料混合物,其包含至少两种选自以下的组分:H2O催化剂来源或H2O催化剂、原子氢来源或原子氢、用于形成H2O催化剂来源或H2O催化剂和原子氢来源或原子氢的反应物、一或多种引发原子氢的催化的反应物、和使该催化可进行的载体;(iii)用于逆转交换反应以自反应产物热再生该燃料的热系统;(iv)自产生动力的反应接受热的散热体;和(v)动力转换系统。
39 紧凑核聚变反应堆 CN201180039094.8 2011-05-26 CN103081021A 2013-05-01 阿兰·赛克斯; 米哈尔·格瑞亚耐维奇
描述了一种用作中子源的紧凑核聚变反应堆。反应堆具有环形等离子体室(34)和等离子体约束系统(31),此系统被布置成产生用于约束等离子体室(34)中的等离子体的磁场。等离子体约束系统(31)被配置成使得被约束的等离子体的主要半径为0.75m或更少。反应堆被配置成在2MA或更少的等离子体电流下运行。磁场包括5T或更少的环形分量。虽然这些值都很低,但是反应堆可以产生1MW或更多的中子输出。
40 电化学氢催化剂动系统 CN201180024782.7 2011-03-17 CN102906925A 2013-01-30 兰德尔·L·米尔斯
发明提供一种电化学动系统,所述电化学动力系统通过使氢转变至更低能态(分数氢)的催化反应来产生电动势(EMF),从而将从分数氢反应释放出的能量直接转换成电,该系统包含选自下述物的至少两种组分:催化剂或催化剂来源;原子氢或原子氢来源;用于形成催化剂或催化剂来源及原子氢或原子氢来源的反应物;引发原子氢催化的一种或多种反应物。用于形成分数氢及电的该电化学动力系统可进一步包含:包含阴极的阴极隔室,包含阳极的阳极隔室,可选的盐桥,在电池工作期间在分离的电子流和离子质量输送下构成分数氢反应物的反应物,和氢来源。由于化还原电池半反应,产生分数氢的反应混合物在经由外部电路的电子迁移和经由单独路径的离子质量输送(例如电解质)形成完整电路的情况下构成。还提供了一种为动力系统提供动力的动力源和氢化物反应器,所述动力源和氢化物反应器包含(i)用于催化原子氢以形成分数氢的反应电池;(ii)化学燃料混合物,其包含选自下述物的至少两种组分:催化剂来源或催化剂,原子氢来源或原子氢,用于形成催化剂来源或催化剂及原子氢来源或原子氢的反应物,引发原子氢催化的一种或多种反应物,和使该催化能够进行的载体;(iii)用于逆转交换反应以从反应产物热再生燃料的热系统;(iv)接受来自产生动力的反应的热的散热体;和(v)动力转换系统。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