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21 面内切换模式液晶显示器 CN201080035758.9 2010-11-01 CN102483537A 2012-05-30 金奉春
发明涉及一种面内切换模式液晶显示器。更确切地,本发明涉及的面内切换模式液晶显示器包括第一偏振板、第二偏振板和液晶盒,因为根据在庞加莱球上的液晶取向的偏振状态的变化确定补偿膜的光学性能被,而且由于第一偏振板的补偿膜的慢轴平行于液晶取向和偏振片的吸收轴而改进了倾斜视觉方向的对比度,其设计具有宽视且经济。本发明实现高产率(减少了由于外来物质或杂质造成的次品率)的薄液晶显示器的大规模生产,而且由于可生产更大的耦合偏振板,能够提供超大型液晶显示器,因为该耦合偏振板对上偏振板和下偏振板仅用一片补偿膜就可以确保宽视角。
22 液晶显示装置 CN201110339441.0 2011-10-24 CN102455545A 2012-05-16 鸭志田健太; 岛田卓
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在常黑的IPS模式中,能够抑制在不驱动时并施加应的情况下的光泄漏。在常黑的IPS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5)中,在第一玻璃基板(1)与第二玻璃基板(2)之间夹持有液晶层(5)。而且,第三玻璃基板(3)与第二玻璃基板(2)粘合。此时,在第二玻璃基板(2)与第三玻璃基板(3)之间,设有使透过光产生该透过光的半波长相位差的相位差层(7)。另外,设有第一偏振板(8)和第二偏振板(9),使其相互的吸收轴垂直。
23 液晶显示装置 CN201110330670.6 2007-08-09 CN102360135A 2012-02-22 冈真一郎; 伊东理; 广田昇一
发明的课题是在VA方式的半透射液晶显示装置中提供可提高透射对比度而不导致透射率的下降的液晶显示装置。解决方法是下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第1基板;第2基板;被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夹持的液晶层;在上述第1基板上具备的第1偏振片;以及在上述第2基板上具备的第2偏振片,在上述第1基板与上述第2基板间形成的多个像素分别具有反射部和透射部,在上述透射部中配置的上述液晶层的厚度比在上述反射部中配置的上述液晶层的厚度厚,在上述反射部中,在上述第2基板与上述液晶层之间配置具有光学相位差的内置波片,上述内置波片的迟相轴与上述第1偏振片和上述第2偏振片的吸收轴构成大致45度。
24 相位差片、偏振片、液晶显示装置以及相位差片的设计方法 CN201010145569.9 2005-06-28 CN101852950B 2011-10-19 坂井彰
发明提供一种为了在宽视范围内没有着色、可实现对比度比较高的液晶显示而调整相位差条件的相位差的设计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偏振片以及液晶显示装置。本发明是具有液晶单元和在其两侧相互成正交尼克关系的偏振片的液晶显示装置,所述偏振片的至少一个包含具有反波长分散特性的相位差片,所述液晶装置具有相位差片,该相位差片具有与构成液晶单元的液晶层大致相同的波长分散特性。
25 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0880000387.3 2008-01-18 CN101542368B 2011-09-14 宫崎顺三; 松田祥一; 长塚辰树
发明提供一种偏斜方向的对比度比高、漏光较少、偏斜方向的色偏较小、且极薄的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本发明的液晶面板具备:液晶单元、配置在液晶单元一侧的第1偏振片、光学元件(A)、光学元件(B)、及配置在液晶单元另一侧的第2偏振片;光学元件(A)显示nx>nz>ny的折射率椭球,且由特定多环化合物形成,Nz系数为0.05~0.45,光学元件(B)显示nx>nz>ny的折射率椭球,Nz系数为0.55~0.95。
26 面内转换模式液晶显示器 CN200980133443.5 2009-08-25 CN102132199A 2011-07-20 崔祯珉; 李敏熙; 曹沙鋎
发明涉及一种面内转换(IPS)模式液晶显示器。更具体而言,根据本发明的IPS模式液晶显示器包括:1)第一偏振板;2)液晶盒;3)包括正双轴基于丙烯酸酯的膜和负C板的延迟膜;和4)第二偏振板。因此,可以在IPS模式液晶显示器的前面和倾处改善对比度特性。
27 液晶显示装置 CN200980124609.7 2009-04-07 CN102077132A 2011-05-25 樱木一义; 山田信明; 津田和彦; 坂井彰
发明提供一种TN型液晶显示装置(1),其从观察面依次配置偏振板(4a)、液晶面板(100)、偏振板(4b)而构成,其按照第一基板(2a)和第二基板(2b)各自的摩擦方向(6a,6b)与偏振板(4a,4b)的吸收轴(4α,4β)所成的度在各基板(2a,2b)中分别设定为约45度,并且该吸收轴(4α,4β)相互正交的方式进行配置。并且,例如,至少在上述基板(2a)和偏振板(4a)之间,配置有按照该偏振板(4a)的吸收轴(4α)与面内滞相轴(5α)形成为约90度的方式进行设计的双轴性相位差板(5a)。由此,可以以低成本实现同时达成改善TN型显示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视野角显示特性和材料部件的利用效率的技术。
28 偏振片、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1010158607.4 2010-04-07 CN101876721A 2010-11-03 东昌嗣; 熊野隆史; 宇和田一贵; 村上奈穗
一种偏振片、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本发明提供一种偏振片,其特征在于,其包含透明保护薄膜(11)、起偏器(12)及光学补偿层(13),透明保护薄膜(11)、起偏器(12)及光学补偿层(13)被依次层叠,光学补偿层(13)包含相位差薄膜,所述相位差薄膜含有从由降片烯系树脂纤维素系树脂、聚乙烯醇缩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聚酯系树脂以及聚酸酯系树脂而成的组选择的至少一种树脂,光学补偿层(13)显示出以下述式(I)表示的光学特性,并且所述偏振片的含率为2.8质量%以下,nx>ny>nz (I)。
29 相位差片、偏振片、液晶显示装置以及相位差片的设计方法 CN201010145569.9 2005-06-28 CN101852950A 2010-10-06 坂井彰
发明提供一种为了在宽视范围内没有着色、可实现对比度比较高的液晶显示而调整相位差条件的相位差的设计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偏振片以及液晶显示装置。本发明是具有液晶单元和在其两侧相互成正交尼克关系的偏振片的液晶显示装置,所述偏振片的至少一个包含具有反波长分散特性的相位差片,所述液晶装置具有相位差片,该相位差片具有与构成液晶单元的液晶层大致相同的波长分散特性。
30 双轴双折射元件及其制造方法、液晶投影机 CN200880107754.X 2008-09-18 CN101802663A 2010-08-11 中川谦一; 高桥裕树; 桥爪太朗
通过在基板(69)上倾斜沉积无机材料来制造具有双轴双折射元件(40)的相位补偿器。无机材料的蒸发路径的极控制在到基板(69)的表面法线的预定角度范围内。在倾斜沉积过程中,基板(69)在平方向上振动。相位补偿器配置为其慢轴(L4)垂直于液晶面板(20)中倾斜成分(24a,24b)的慢轴(L3),并且折射率椭球(41)在与所述倾斜成分(24a,24b)的倾斜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倾斜。
31 液晶显示装置 CN200580048745.4 2005-12-21 CN101128771B 2010-05-12 山木健之; 横川弘; 辻本光; 福崎僚三; 丰嶋哲也; 吉原真纪; 荒川公平
发明提供一种按照低折射率层、出射侧起偏振器、至少一片双轴性光学各向异性体、液晶单元及入射侧起偏振器的顺序层压排列的垂直取向(VA)模式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满足(1)nx>ny>nz(nx、ny:上述光学各向异性体整体的面内主折射率、nz:厚度方向的主折射率),(2)低折射率层由折射率1.37以下的气凝胶组成,并且(3)除了出射侧起偏振器和入射侧起偏振器,在重叠上述双轴性光学各向异性体和液晶单元的状态下,来施加电压波长550nm的光从法线方向入射时的延迟量R0和波长550nm的光从极40度方向入射时的延迟量R40满足|R40-R0|≤35nm的关系。
32 反射型液晶显示器件以及反射型液晶投影仪 CN200780046316.2 2007-12-26 CN101558354A 2009-10-14 中川谦一; 桥爪太朗; 高桥裕树
延迟补偿元件(56)由C感光板(85)和O感光板(86)组成。O感光板(86)是由倾斜沉积有机材料形成的双轴双折射介质。O感光板(86)的快速轴(L6)平行于O感光板(86)表面上的沉积方向(96)的垂直投影。在液晶显示器件(51)与偏振电子束分裂器(48)之间,设置O感光板(86),以使得快速轴(L6)和液晶分子(75)的倾斜方向(L8)彼此平行,并且沉积方向(96)和倾斜方向(L8)相对Z2轴朝向相反方向。C感光板(86)与O感光板(85)一起设置在液晶显示器件(51)与偏振电子束分裂器(48)之间。
33 光学层叠体、偏振板、图像显示装置和光学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CN200780037562.1 2007-10-31 CN101523251A 2009-09-02 岩河康子; 中野秀作; 松田祥一
发明的目的为提供3维地控制折射率的薄型的光学层叠体。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具有:含有具有-SO3M基和-COOM基至少任一者的多环式化合物且折射率椭球体满足nx≥nz>ny的关系的相位差层、折射率椭球体满足nx≥ny>nz的关系的相位差层。作为多环式化合物,可列举例如,上式(I)所示的喹喔啉衍生物
34 液晶显示装置 CN200910009996.1 2009-02-04 CN101504497A 2009-08-12 矢内雄二郎; 中山元; 远山浩史
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生产成本低廉且能在广视范围内显示高对比度的图像。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有:具有在黑色显示时相对于基板垂直取向的液晶层的液晶单元(LC);夹持液晶单元、且各自的吸收轴相互正交地配置的第1和第2起偏器(P1、P2);配置在第1起偏器与液晶单元(LC)之间、满足式(I)和(II)的相位差膜A(10a);以及配置在第2起偏器与液晶单元之间、满足式(I)和(II)的相位差膜B(10b);并且,相位差膜A和B在波长548nm处的面内延迟Re(548)和在波长548nm处的厚度方向延迟Rth(548)等同,且相位差膜A和B在可见光区域的面内延迟Re和/或厚度方向延迟Rth的波长分散互不相同。式(I)30nm≤Re(548)≤80nm式(II)70nm≤Rth(548)≤140nm
35 液晶显示装置欣赏室、及液晶显示装置的欣赏方法 CN200780001187.5 2007-04-05 CN101449199A 2009-06-03 吉见裕之; 喜多川丈治
发明提供可以防止外部光线引起的晃眼和外部图像投影、可以较好地观看液晶显示装置的图像的液晶显示装置欣赏室。其具有室、设置于室内且具有液晶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照射室内的光源,在液晶面板(2)的观看侧偏振片(3)的表面侧设有1/4波片(6),1/4波片(6)被设成其慢轴方向(X)相对于观看侧偏振片的吸收轴方向(A)从观看侧观看时逆时针旋转45°±5°或135°±5°的θ,照射室内的光为左旋圆偏振光和右旋圆偏振光的任一个。
36 带有光学补偿层的偏振片、液晶面板、液晶显示装置、图像显示装置和带有光学补偿层的偏振片的制造方法 CN200580033903.9 2005-11-16 CN100472253C 2009-03-25 千叶刚; 川本育郎; 河原聪; 畑昌宏; 古园井信行; 首藤俊介
发明的带有光学补偿层的偏振片,其按顺序层叠有偏振片、光学补偿层(1)、光学补偿层(2),光学补偿层(1)具有nx1>ny1=nz1的关系,含有光弹性系数的绝对值为2.0×10-11m2/N以下的树脂正面相位差:(nx1-ny1)·d1=200~300nm的范围;光学补偿层(2)具有nx2>ny2>nz2的关系,含有光弹性系数的绝对值为2.0×10-11m2/N以下的树脂,正面相位差:(nx2-ny2)·d2=90~160nm的范围;而且偏振片的吸收轴与光学补偿层(1)的滞相轴所成的度为10~30°的范围,偏振片的吸收轴与光学补偿层(2)的滞相轴所成的角度为75~95°的范围。该带有光学补偿层的偏振片,相对于VA模式的液晶单元,在得到视场角补偿的同时,可以得到宽频带的圆偏振光,薄型化成为可能,可以改善热不均。
37 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0780001518.5 2007-04-19 CN101361020A 2009-02-04 吉见裕之; 武田健太郎
发明液晶面板可以抑制在黑色显示时伴随视场变化的着色。另外,本发明的液晶面板可以制作成比较薄的薄型。该液晶面板具备:液晶单元20,其具有蓝色、绿色、红色的各色区域的滤色器;第1偏振片10,其被设置于液晶单元的一面侧;第2偏振片40,其被设置于液单元的另一面侧;光学补偿层30,其被设置于第1偏振片10与第2偏振片40之间,光学补偿层30显示出相位差随着波长变长而变大的光学特性,液晶单元20具有垂直取向模式的液晶层,对于透过液晶单元20的各色区域的光的厚度方向相位差值Rth(B)、Rth(G)及Rth(R)满足|Rth(B)|<|Rth(G)|<|Rth(R)|的关系。
38 附有光学补偿层的偏振片以及使用其的图像显示装置 CN200680037522.2 2006-11-24 CN101283297A 2008-10-08 北村吉绍; 高田胜则
发明的附有光学补偿层的偏振片,依序具有硬涂层、偏振镜、配置成其慢轴相对于该偏振镜的吸收轴交叉的第1光学补偿层、和配置成其慢轴相对于该偏振镜的吸收轴交叉的第2光学补偿层;该第1光学补偿层相对于单色光的波长实质上赋予1/2的相位差,该第2光学补偿层相对于单色光的波长实质上赋予1/4的相位差,该硬涂层含有甲酸丙烯酸酯、多元醇(甲基)丙烯酸酯、以及具有含两个以上羟基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聚合物。本发明的附有光学补偿层的偏振片可以适用于各种图像显示装置(例如,液晶显示装置、自发光型显示装置)。
39 液晶显示装置 CN200710140749.6 2007-08-09 CN101153983A 2008-04-02 冈真一郎; 伊东理; 广田昇一
发明的课题是在VA方式的半透射液晶显示装置中提供可提高透射对比度而不导致透射率的下降的液晶显示装置。解决方法是下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第1基板;第2基板;被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夹持的液晶层;在上述第1基板上具备的第1偏振片;以及在上述第2基板上具备的第2偏振片,在上述第1基板与上述第2基板间形成的多个像素分别具有反射部和透射部,在上述透射部中配置的上述液晶层的厚度比在上述反射部中配置的上述液晶层的厚度厚,在上述反射部中,在上述第2基板与上述液晶层之间配置具有光学相位差的内置波片,上述内置波片的迟相轴与上述第1偏振片和上述第2偏振片的吸收轴构成大致45度。
40 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 CN99806692.3 1999-05-27 CN1128383C 2003-11-19 山口久典; 关目智明; 岩井义夫; 小川铁
在仅采用1片偏振膜的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中,向列液晶的扭转在45°~90°,液晶的双折射与液晶层厚度的积在0.20~0.30μm,偏振膜侧的相差膜的滞后值在0.23μm~0.28μm,液晶盒侧的相差膜的滞后值在0.13μm~0.18μm,2片相差膜的Z系数每个都在0.3~1.0;从上方基板侧看时,设定液晶朝下方基板侧扭转的方向取正,对基准线而言,与偏振膜的吸收轴方向的夹角,与偏振膜侧相差膜的滞相轴方向的夹角,与液晶盒侧相差膜的滞相轴方向的夹角,依次为φP、φF1、φF2,则φP在75°~195°,φP-φF1在105°~115°,φP-φF2在165°~175°,因此,能以明亮的白色和无彩色进行高对比度显示。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