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21 光学层积体、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可见性改善方法 CN201410180758.8 2013-05-21 CN103955013A 2014-07-30 黑田刚志; 本田诚
发明提供光学层积体、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和图像显示装置的可见性改善方法,根据该可见性改善方法,即使是在使用具备聚酯膜之类的在面内具有双折射率的透光性基材的光学层积体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防反射性能与明处对比度优异的图像显示装置。本发明提供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可见性改善方法为具备下述光学层积体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可见性改善方法,该光学层积体在面内具有双折射率的透光性基材的一面具有光学功能层;该方法的特征在于,按照上述透光性基材的折射率大的方向即慢轴与上述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的上下方向平行的方式配设上述光学层积体。
122 光学层积体、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和可见性改善方法 CN201410072656.4 2013-05-21 CN103823255A 2014-05-28 黑田刚志; 本田诚
发明提供光学层积体、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和可见性改善方法,根据该可见性改善方法,即使是在使用具备聚酯膜之类的在面内具有双折射率的透光性基材的光学层积体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防反射性能与明处对比度优异的图像显示装置。本发明提供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可见性改善方法为具备下述光学层积体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可见性改善方法,该光学层积体在面内具有双折射率的透光性基材的一面具有光学功能层;该方法的特征在于,按照上述透光性基材的折射率大的方向即慢轴与上述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的上下方向平行的方式配设上述光学层积体。
123 椭圆偏振片及使用椭圆偏振片的垂直定向型液晶显示装置 CN200980121783.6 2009-04-20 CN102171591B 2014-05-28 高桥裕司; 上坂哲也; 池田哲
发明提供椭圆偏振片,作为视特性优异的椭圆偏振片,其至少依次叠层有第1偏光镜、第1光学各向异性层、第2光学各向异性层以及第3光学各向异性层,其中,第1光学各向异性层满足[1]~[3],第2光学各向异性层满足[4]、[5],第3光学各向异性层满足[6]~[8]。[1]50≤Re1≤500,[2]30≤Rth1≤750,[3]0.6≤Rth1/Re1≤1.5,[4]0≤Re2≤20,[5]-500≤Rth2≤-30,[6]100≤Re3≤180,[7]50≤Rth3≤600,[8]0.5≤Rth3/Re3≤3.5(这里,Re是指每个光学各向异性层的面内的延迟值,Rth是指每个光学各向异性层的厚度方向的延迟值)。
124 高透光性和色彩调节的圆偏光板以及包含该偏光板的反射式液晶显示器 CN201380002565.7 2013-07-23 CN103765262A 2014-04-30 南星铉; 罗钧日
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反射式液晶显示器的圆偏光板,该圆偏光板包括:包括偏光片的偏光板,该偏光片的吸光轴相对于朝向上基板设置的液晶盒的液晶的排列方向形成85°-95°;以及1/4波长板,该1/4波长板的光轴相对于朝向上基板设置的液晶盒的液晶的排列方向形成130°-140°角,其中,所述的1/4波长板具有逆向波长色散特性。
125 液晶显示器 CN201310254783.1 2013-06-25 CN103513467A 2014-01-15 武田淳; 岩崎达也; 松田由纪; 胁田拓; 海鉾洋行
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第一偏振薄膜;第一延迟区;包含夹在一对基板之间的液晶层的液晶单元,其中在黑色显示时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相对于这对基板表面平行取向;和第二偏振薄膜,在不施加电压的状态下第一延迟区的慢轴相对于在与第一延迟区相邻的液晶单元的基板侧液晶层表面的液晶分子的长轴垂直或平行排列,所述液晶单元以横向电场模式操作,和所述第一延迟区包括本文定义的第一延迟层和第二延迟层。
126 液晶显示装置 CN201080002291.8 2010-03-02 CN102124401B 2013-08-07 坂井彰
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简单制造,并且能够在广视范围内实现高对比度比的液晶显示装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依次具有第一偏振片、第一的第二种(nx<ny≤nz)双折射层、第一λ/4板(nx>ny≥nz)、液晶单元、具有与第一λ/4板大致相同的Nz系数的第二λ/4板、具有与第一的第二种双折射层大致相同的Nz系数和面内相位差的第二的第二种双折射层、以及第二偏振片,该第一的第一种双折射层与该液晶单元之间、以及该液晶单元与该第二的第一种双折射层之间中的至少一者,具有至少一层第三种(nx≈ny≥nz)的双折射层,该第一λ/4板的面内滞相轴与该第一偏振片的吸收轴呈大致45°的角度,该第二λ/4板的面内滞相轴与该第一λ/4板的面内滞相轴大致正交,该第二偏振片的吸收轴与该第一偏振片的吸收轴大致正交,该第一的第二种双折射层的面内进相轴与该第一偏振片的吸收轴大致正交,该第二的第二种双折射层的面内进相轴与该第二偏振片的吸收轴大致正交,通过使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与基板面大致垂直地取向来进行黑显示。
127 液晶显示器 CN201210300936.7 2012-08-22 CN102955286A 2013-03-06 井上力夫
发明提供了不会出现热不均衡且适宜用于例如笔记本电脑液晶显示器。
128 液晶显示装置 CN200910009996.1 2009-02-04 CN101504497B 2012-09-05 矢内雄二郎; 中山元; 远山浩史
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生产成本低廉且能在广视范围内显示高对比度的图像。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有:具有在黑色显示时相对于基板垂直取向的液晶层的液晶单元(LC);夹持液晶单元、且各自的吸收轴相互正交地配置的第1和第2起偏器(P1、P2);配置在第1起偏器与液晶单元(LC)之间、满足式(I)和(II)的相位差膜A(10a);以及配置在第2起偏器与液晶单元之间、满足式(I)和(II)的相位差膜B(10b);并且,相位差膜A和B在波长548nm处的面内延迟Re(548)和在波长548nm处的厚度方向延迟Rth(548)等同,且相位差膜A和B在可见光区域的面内延迟Re和/或厚度方向延迟Rth的波长分散互不相同。式(I)30nm≤Re(548)≤80nm式(II)70nm≤Rth(548)≤140nm
129 椭圆偏振片及使用椭圆偏振片的垂直定向型液晶显示装置 CN200980121783.6 2009-04-20 CN102171591A 2011-08-31 高桥裕司; 上坂哲也; 池田哲
发明提供椭圆偏振片,作为视特性优异的椭圆偏振片,其至少依次叠层有第1偏光镜、第1光学各向异性层、第2光学各向异性层以及第3光学各向异性层,其中,第1光学各向异性层满足[1]~[3],第2光学各向异性层满足[4]、[5],第3光学各向异性层满足[6]~[8]。[1]50≤Re1≤500[2]30≤Rth1≤750[3]0.6≤Rth1/Re1≤1.5[4]0≤Re2≤20[5]-500≤Rth2≤-30[6]100≤Re3≤180[7]50≤Rth3≤600[8]0.5≤Rth3/Re3≤3.5(这里,Re是指每个光学各向异性层的面内的延迟值,Rth是指每个光学各向异性层的厚度方向的延迟值。)
130 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 CN200780048012.X 2007-10-30 CN101573656B 2011-04-06 上坂哲也; 池田哲
发明提供一种显示特性波动小、显示图像明亮、对比度高且视相关性小的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该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至少包含:背光;偏光器;550nm波长时延迟为50-180nm的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层;550nm波长时延迟为20-140nm的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包含彼此面向的上和下衬底以及夹在上和下衬底之间的液晶层的均匀取向液晶单元;550nm波长时延迟为50-200nm的第三光学各向异性层;以及偏光器,它们从背光开始以该次序堆叠安排,其中,该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至少包含具有固定向列混合液晶定向结构的液晶膜。
131 液晶显示装置 CN200780003048.6 2007-01-10 CN101371188B 2011-02-09 齐藤之人; 大桥祐介; 大室克文
发明提供了ECB模式液晶显示装置,其具有一对基板9和12、液晶层11、一对偏振片(1,3,5)(16,18,20)和至少一个光学各向异性层7和/或14,其中它们的设置使得偏振片中的偏振膜3和18的吸收轴4和19平行或垂直于显示装置的屏的左-右方向。基板9和12的定向轴10和13和光学各向异性层7和14的定向轴8和15优选以45°的度与相邻的偏振片的偏振膜3和18的吸收轴4和19相交。
132 二(杂环丁烷)化合物、阳离子聚合性组合物、光学薄膜液晶显示装置 CN200680052461.7 2006-10-17 CN101365691B 2011-01-26 关隆史; 片冈健; 真崎仁诗; 相园启文
发明提供具有阳离子聚合性的杂环丁烷基团的新型二(氧杂环丁烷)化合物,该化合物与液晶性化合物和非液体结晶性化合物的相容性优异。本发明还提供通过在液晶取向中使该二(氧杂环丁烷)化合物和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的组合物进行定向排列,然后通过聚合反应固定该液晶取向所制作的具有优异的液晶取向保持性能和机械强度的光学薄膜,以及装有该光学薄膜的液晶显示装置。
133 液晶显示装置欣赏室 CN200780001187.5 2007-04-05 CN101449199B 2010-11-10 吉见裕之; 喜多川丈治
发明提供可以防止外部光线引起的晃眼和外部图像投影、可以较好地观看液晶显示装置的图像的液晶显示装置欣赏室。其具有室、设置于室内且具有液晶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照射室内的光源,在液晶面板(2)的观看侧偏振片(3)的表面侧设有1/4波片(6),1/4波片(6)被设成其慢轴方向(X)相对于观看侧偏振片的吸收轴方向(A)从观看侧观看时逆时针旋转45°±5°或135°±5°的θ,照射室内的光为左旋圆偏振光和右旋圆偏振光的任一个。
134 层叠光学膜、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0880112451.7 2008-09-12 CN101836138A 2010-09-15 小林显太郎; 木下亮儿; 稻垣淳一; 木畑充裕; 前田佳己; 柳沼宽教
发明提供一种层叠光学膜及层叠光学膜的制造方法,有助于实现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型化,并可简化制造工序。本发明的层叠光学膜是用于液晶显示装置中,且配置在液晶单元的观看侧,具备偏振片及相位差层,该相位差层配置在该偏振片的单侧,折射率椭圆体呈现nx>ny=nz的关系,面内的相位差值Re[590]为90~190nm,且该偏振片的吸收轴与该相位差层的慢轴所成度为5~85°,该相位差层由液晶材料所形成,该相位差层配置为较该偏振片更靠近观看侧。
135 液晶显示装置 CN200880103592.2 2008-06-12 CN101784946A 2010-07-21 大室克文; 中村俊
发明公开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液晶单元和配置在所述液晶单元各侧面的至少三个光学各向异性层,其中它们的组合使得液晶单元的Δnd值和光学各向异性层的光学特性能够满足预定关系。
136 液晶显示装置和偏光板 CN200880012091.3 2008-03-31 CN101657752A 2010-02-24 长谷川雅浩; 坂井彰
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和偏光板。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使用反射/偏振片的情况下提供高亮度的液晶显示装置和偏光板。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其将具有反射/偏光片的背光源系统、背面偏振片、液晶单元和前面偏振片依次层叠,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具有保护背面偏振片的背面的保护膜,所述保护膜在厚度方向上不具有相位差,且俯视时其面内方向的光学轴与背面偏振片的吸收轴平行。
137 附有光学补偿层的偏振板及使用该偏振板的图像显示装置 CN200680016360.4 2006-05-09 CN100529808C 2009-08-19 首藤俊介; 千叶刚; 高桥直树
发明提供一种对于液晶单元进行视补偿,并且可获得宽频带的圆偏振光、有助于薄型化、可防止热不均、可良好地防止黑显示中的漏光的附有光学补偿层的偏振板及使用该偏振板的图像显示装置。本发明的附有光学补偿层的偏振板中依次具有偏振片、第1光学补偿层、和第2光学补偿层,该第2光学补偿层配置在接近液晶单元一侧。第1光学补偿层、第2光学补偿层分别具有特定的光弹性模量的绝对值、折射率分布、面内相位差及/或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偏振片的吸收轴与第1光学补偿层的滞后相轴所形成的角度为25~65°。偏振片的吸收轴与第2光学补偿层的滞后相轴所形成的角度为任意的适当角度。
138 具有图案化光学层的透反射式液晶显示器 CN200580005894.2 2005-02-23 CN100501522C 2009-06-17 S·J·鲁森达尔; E·皮特斯; J·鲁布; B·M·I·范德詹德; C·多尔恩坎普; D·K·G·德博尔; J·布鲁恩恩克
一种透反射式液晶显示器,包括多个像素,每个像素包括夹在前基板(1)和后基板(2)之间的液晶层(3),和包含双折射材料的光学层(7),所述像素被分成至少一个透射子像素(5)和至少一个反射子像素(4),所述光学层(7)至少部分地夹在液晶层(3)和所述前基板(1)或后基板(2)之一之间,并且被图案化成区域(8,9),每个区域包括至少部分反射子像素(4)或至少部分透射子像素(5)。
139 椭圆偏光板及使用该椭圆偏光板的图像显示装置 CN200580006010.5 2005-11-07 CN100489575C 2009-05-20 川本育郎; 梅本清司
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宽频带和宽视的非常薄的椭圆偏光板、其简单制法和使用该椭圆偏光板的图像显示装置。本发明的椭圆偏光板依次包括偏光片、在偏光片一侧形成的保护层、用作λ/2板的第一双折射层和用作λ/4板的第二双折射层。在该板中,偏光片的吸收轴和第一双折射层的慢轴形成10°到20°或-10°到-20°的角度α,并且偏光片的吸收轴和第二双折射层的慢轴形成65°到85°或5°到25°的角度β。
140 包括双轴光学各向异性层的LCD设备 CN200810161951.1 2008-10-06 CN101403835A 2009-04-08 永井博
一种LCD设备,包括包含均一取向的LC层和一对透明基板的LC单元。一对偏振膜将LC单元夹持在其间。光发射侧偏振膜的保护层具有光学各向同性,光入射侧偏振膜的保护层具有20到90nm的厚度方向上的延迟。在光发射侧偏振膜与LC单元之间夹有双轴光学各向异性膜,在光入射侧偏振膜与LC单元之间夹有用于消除由双轴光学各向异性膜导致的波长色散的第二光学各向异性膜。双轴光学各向异性膜具有满足(ns-nz)/(ns-nf)≤0.5%的三维折射率ns,nf和nz。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